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16e93294b35eefdc8d333ce.png)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措施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死苗症状1、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上。
五是伤害死苗型。
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1.1烂种、烂根型。
播种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
1.2青枯型。
发生在揭膜后7d内,揭膜后2~3d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
1.3枯萎型。
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1.4烧苗型。
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
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
2、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
二、死苗原因1、干枯死苗。
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叶片从下向上死亡。
原因有:苗床板结耕层浅,土壤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能下扎,遇烈日高温造成苗株干枯致死;或砂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三叶期前后,表土易形成1cm厚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苗;或底墒不足,播后覆盖营养土太少,覆盖后高温蒸发失水造成种芽干枯而死;或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太多。
2、病害死苗。
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
3、青枯死苗。
揭膜不当造成温度快速下降,如揭膜过迟,或揭膜时间不当,或揭膜方法不当导致。
4、高温烧苗。
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4dd2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7.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如病毒病、真菌病和细菌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耕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水稻的病害防治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1.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在春、秋季发生,多数发生在水稻生长初期。
病株外观呈现叶片黄化、枯萎、卷缩,叶鞘以及秆部裂伤褐变的病状。
其防治措施包括在种子上进行磨菌和盆土消毒,使用对纹枯病抗性强的品种,早灌水、早淹田、早抽穗等。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连续种植水稻或不良耕作条件下。
病株的外观表现为叶片针状或羽状状黄化,之后变成黄褐色,叶片轻轻一拂即易脱落,使叶鞘变成黑褐色。
其防治措施包括进行耕作松土,病堆地的远离,使用抗稻瘟病的品种,使用化学防治剂等。
水稻条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小圆点,呈现银灰色或黄色,形成线条状,最终形成黑色线样。
病程中叶片会变得脆弱、干瘪。
为防治此病,可以在休闲期进行田间清理,采用早插、早育秧等措施,使用抗药品种,及时用药喷洒,使用较低浓度药液。
水稻病毒病由各种病毒引起,主要会影响叶片的生长。
在植株生长后期到抽穗期间,病害易发生。
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斑点或黄化,并出现裂口、变形。
其防治措施包括对接种、操作、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管控,使用抗病毒品种,平衡肥水,并注重田间管理。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常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条锈病、病毒病等。
在农民们种植水稻时,应按照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及时预防和治疗病害,从而达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56c44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41.png)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常见问题】水稻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图:水稻苗期【专家解答】一、水稻立枯病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
(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
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尤其是寒冷稻区发生较重,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过密、秧苗细弱等因素所致。
发病时期,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
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或上部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软化至腐烂,苗提取时与种子分离。
2、防治方法:(1)主要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地方育苗;盐碱地育苗设隔离层;洼地要深沟高床。
(2)药剂防治: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每袋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即可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或播前做好苗床,在浇足水的基础上,用30%的垩霉灵(立枯灵或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喷壶浇灌2~3升即可。
不仅防病且可促进稻苗生长。
水稻苗1叶1心时可再浇灌1次,效果更佳。
也可用3%育菌灵水剂,每平方米苗床12.5毫米兑水3千克浇灌即可。
二、水稻恶苗病1、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又称徒长病。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水稻,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
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
病死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9937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7.png)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一般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和生长阶段,可参考以下时间表进行防治:
1. 稻瘟病防治:
- 春季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的稻草和秧苗,杀灭病原菌和虫害。
- 秧苗期:使用病毒清洗剂或种子浸种剂处理种子,防治病原
菌感染。
- 幼苗期:定期喷施稻瘟病特效杀菌剂,如氧化锰、草胺、达
菲等。
- 抽穗期:在抽穗前喷施杀菌剂,并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补
充药剂。
2. 水稻纹枯病防治:
- 水稻灌浆期前后:喷施纹枯病特效杀菌剂,如改善、碘螯等。
- 排灌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后期防治,补充药剂。
3. 水稻稻飞虱防治:
- 水稻拔节期前后:喷施杀虫剂,如百菌清、敌杀死等。
- 幼苗期和米粒初形成期:适时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控。
4.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 水稻分蘖期前后: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恩龙等。
- 水稻抽穗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后期防治,补充药剂。
以上是一些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时间表,实际防治措施还需结合具体地区、气候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d914d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01.png)
水稻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好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等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常见的病虫害。
秧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绵腐病和稻瘟病等。
立枯病多发生在低温阴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幼苗会出现枯黄、萎缩甚至死亡。
防治立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的选择和准备,保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播种时要控制好密度,避免过密导致通风不良。
一旦发现病害,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恶霉灵等。
绵腐病则常在水育秧田发生,秧苗根部会出现白色绵毛状物。
预防绵腐病,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保持秧田适度干燥。
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等药剂喷雾防治。
稻瘟病在秧苗期也可能发生,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斑点。
预防稻瘟病,要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分蘖期主要的病虫害有螟虫、叶瘟等。
螟虫会啃食水稻的茎秆,导致枯心苗。
防治螟虫,可在幼虫孵化高峰期使用杀虫双等药剂喷雾。
叶瘟在这个时期也较为常见,叶片上会出现不同形状的病斑。
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发病时,及时用三环唑等药剂防治。
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容易受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侵害。
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和茎秆,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要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
稻纵卷叶螟会将叶片卷成筒状,影响光合作用。
可以使用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抽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稻曲病、穗颈瘟和稻飞虱等。
稻曲病会在稻穗上形成墨绿色的菌块,影响稻谷的品质。
预防稻曲病,要在破口前7-10 天使用药剂,如戊唑醇等。
穗颈瘟会导致穗颈部位变褐坏死,造成减产。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分别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如稻瘟灵。
稻飞虱会吸食水稻的汁液,使植株发黄、倒伏。
可选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灌浆成熟期主要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蝽象等病虫害。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https://img.taocdn.com/s3/m/3de398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7.png)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水稻的生长,合理的防治虫害和病害非常重要。
以下是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时间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1. 防治时间表一般情况下,水稻三虫三病的防治时间主要分为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三个阶段。
具体的防治时间可参考以下内容:1.1苗期:苗期是水稻生长的初期,也是水稻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时期。
主要虫害有蚜虫、稻鼠等,常见病害有纹枯病、褐飞虱、矮缩病等。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蚜虫:可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等农药,用于防治蚜虫的侵袭。
- 稻鼠:可采用捕鼠夹、化学药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 纹枯病:可喷洒苯嘧啶等农药进行防治。
1.2分蘖期:分蘖期是指水稻长出分蘖的生长阶段,此时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强,但仍容易受到褐飞虱、纵卷叶螟等虫害的侵袭,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红褐飞虱病等病害的侵袭。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褐飞虱:可喷洒咪鲜胺、氧化乐果等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的侵袭。
- 纵卷叶螟:可喷洒氧化乐果、灭百虫等农药进行防治。
- 稻瘟病:可使用穿透式药剂进行喷洒,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 红褐飞虱病:可喷洒苯氧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1.3抽穗期:抽穗期是指水稻开始抽穗成熟的生长阶段,水稻抗病能力增强,但仍容易受到纹风病、白叶枯病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影响。
针对不同虫害和病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纹风病:可喷洒咪鲜胺、苯醚菜等农药进行防治。
- 白叶枯病:可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 稻瘟病:可喷洒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 纹枯病:可喷洒苯嘧啶等农药进行防治。
2. 防治措施除了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来增强水稻的抗虫害和病害能力,如:-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 加强水稻的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环境。
- 确保适宜的灌溉和排水条件,防止水稻过湿和积水。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45813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4.png)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c95b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3.png)
水稻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发病植株的产量损失和药剂防治成本。发病植株的产量损失可根据病害发 生程度和水稻市场价格计算得出;药剂防治成本包括药剂购买费用、人工施药 费用等。
间接经济损失
包括因病害造成的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如水稻受病害侵染后,其加工品质 和口感会受到影响,售价也会相应降低;病害大量发生还会增加农药使用量和 用水量,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定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 、叶面积、结实率等,以便比较分析 病情。
注意发病条件
了解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 、湿度、光照、土壤质地等,分析这 些条件是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显微镜检
01
02
03
样本采集
从发病水稻植株的不同部 位采集样本,如叶片、茎 秆、根系等。
制片与观察
将样本制作成显微镜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 织的形态变化,以及是否 存在病原菌。
细菌性条斑病
1 2 3
发病期
苗期至成熟期。
症状
初期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沿叶脉方向 扩展形成黄褐色条斑;穗颈瘟症状与纹枯病相似 。
防控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喷洒药剂等。
02
水稻病害诊断技术
田间诊断
观察症状
记录病情
密切关注水稻的生长状况,观察其叶 色、根系、茎秆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症状,如变色、坏死、腐烂等。
04
水稻病害抗药性治理
抗药性产生机制
单一抗药性
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导致病原菌产生遗传变 异,产生抗药性。
多重抗药性
病原菌同时产生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抗药性,使得单 一药剂无法有效防控。
水平抗药性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f2f73431126edb6e1a1005.png)
水稻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稻品种、施肥等因素,水稻病害时有发生,苗期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成熟期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胡麻斑病、叶鞘腐败病、褐变穗病。
现将其主要症状和防治技术叙述如下:(一)苗期病害1、恶苗病这种病害就是农民平时所说的“公稻子”,是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时,个别品种发病率高达50%,使田间基本苗数大减,影响产量。
(1)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最典型症状就是徒长型恶苗,在秧田、本田都可以看到,播种后不久,就出现病株颜色淡黄,生长细长瘦弱,常枯萎死亡,没有枯死的病苗也会比健苗高出l/3,叶和叶鞘都细长,并且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差。
在本田,插秧后病株仍生长较快,节间明显伸长,节上并且出现倒生根,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植株窄,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状物,后期会变成淡红色,有的时候会出现黑色的小点。
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也较小,并且谷粒也很少,或者根本不结实,生育后期病菌可侵染稻粒表面,在谷粒表面形成浅红色霉层。
(2)防治技术①由于恶苗病主要是以种子传播的,所以在选种时要选用无病种子,具体措施是:不要在发病田及发病田附近的稻田留种,要到正规单位去购种。
②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目前常用的药剂主要是使百克(25%咪鲜胺乳油)或用25%施保克乳油14毫升加4.2%二硫氢基甲烷乳油20毫升浸100公斤种子,药液浸种时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
而且药量要足:浸种时间要达到7天,要多翻动。
③不管是在秧田还是本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
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火烧。
2、立枯病此病属于真菌性苗期病害。
一般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失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土壤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1)症状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时,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拔断,最先是一簇一簇发病,农民称其为“麻雀窝”或“圈圈病”,逐渐波及整个苗床。
水稻育秧期间几种病害防治
![水稻育秧期间几种病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a99d9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8.png)
水稻育秧期间几种病害防治水稻育秧期间,秧苗常发生绵腐病、立枯病、青枯病和烂秧等病害,如防治不及时,影响培育壮秧,严重者造成秧苗短缺。
绵腐病属真菌病害。
绵腐病多发生在3叶期前,长期淹水的水秧田。
播种后遇低于10℃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收水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停滞,秧苗抗性减弱,为绵腐病菌提供了侵染条件。
病菌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乘虚浸入秧苗,造成烂秧。
秧苗3叶期前后,气温愈低,持续的时间愈长,烂秧就愈重。
一旦发生绵腐病,应及时施药防治。
每亩用敌克松1.25公斤,旱秧于一叶一心期,以1∶600~700倍液均匀喷施预防;半旱早育秧于发病初期,以1∶300~500倍液均匀喷施。
水秧田应及时换清水串灌2~3次,并排水落干,以提高土温。
每亩秧田用硫酸铜50克兑水50公斤喷洒,防治效果很好。
立枯病水稻苗期立枯病分为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两种类型。
1.病理性立枯病是由多种混生真菌病原菌引起。
主要有禾谷镰刀菌、腐霉菌、根霉菌、木霉菌以及丝黑菌等危害引起。
病菌侵染以灌溉水及土壤传播为主。
由镰刀菌浸染引起的秧苗枯萎,凡是用旱地土壤作苗床土,发病的可能性较大。
其症状是秧苗生长不良,叶鞘出现褐色病变,并逐渐腐烂,根部呈现褐色,叶片卷缩,发黄凋萎,最后褐枯死亡。
从感染病菌的床土断面看,能明显地见到部分白色或淡红色的霉斑。
由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先是叶鞘出现褐色,秧苗生长衰退。
它与由镰刀菌引起的病症区别,主要是地上部分呈现的褐色要淡一些,床土表面不出现白色或淡红色的霉斑,根与地上部分呈现出被水浸渍状,并发生腐烂坏死现象。
由根霉菌引起的立枯病,开始时在种子周围长出白色棉絮似的霉斑,发展迅速,2~3天秧盘内全布满霉斑。
造成种子发芽不良和幼苗生长瘦弱,叶鞘和叶呈现淡褐色,基部膨大,根部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根尖端肥大,根短变为褐色。
由木霉菌引起的立枯病,其症状从出芽初期就开始发生,床土表面和稻种周围长出很厚的白色菌丝,以后便形成青绿色的孢子块,但它与根霉菌引起的立枯病不同的是:只是局部而不是全秧盘发生。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e940e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png)
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来预防和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如选用抗病品 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
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水稻苗 期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使他们能够正 确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
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现 场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 防治效果。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井冈霉素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提高水稻植株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
采用农业防治措施,提高植株抵抗力
轮作
实行水稻与其它作物的轮 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中 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虫 害的发病率。
选用抗病品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秧 ,喷施吡虫啉、噻嗪酮等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症状
幼虫吐丝将叶片纵卷成筒状,取食叶 肉,使叶片只剩表皮。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秧,喷施阿维 菌素、丙溴磷等药剂。
03
水稻苗期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 术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01
针对水稻苗期常见的病虫害,选 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如 吡虫啉、噻虫嗪等。
02
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以保障水稻的品质和生态环境的 安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水稻 的生长状况,合理掌握用药量和用药 时间。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以取得 最佳防治效果,并减少对水稻和环境 的负面影响。
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水稻育秧,烂秧,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育秧,烂秧,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007bf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d.png)
水稻育秧,烂秧,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育秧、烂秧和立枯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下面是它们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1. 水稻育秧
水稻育秧期间,主要病害是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胶体物,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叶上会出现白色的细菌群体,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在育秧期,要加强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理病叶,不要让水稻叶片湿润,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2. 烂秧
烂秧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叶会出现黄褐色的条纹,最终导致秧苗烂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保持良好的田间环境,及时清理病叶,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3. 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在水稻成苗期发生,病株会出现叶片萎缩、枯黄、死亡和立枯现象。
防治方法:在育苗期间,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质,及时清理病株,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总之,预防水稻病害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及时清理病株和病叶。
同时,也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环境管理,使水稻生长环境更加适宜。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50ff4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8.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叶片柔嫩,生长较慢,在苗期时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从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因此,针对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水稻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苗疫病水稻苗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发初期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叶子会逐渐干枯凋零,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
适量的氮肥是预防水稻苗疫病的关键。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适量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同时,在苗期适量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水稻苗疫病的发生。
2.合理灌水。
水稻苗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水稻吸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防止过度浸水和过早灌溉。
3.及时喷药。
在苗期,应定期对水稻喷药防治病虫害,控制病害的发生。
建议使用药物为铜氧化物和多菌灵等。
二、水稻假单胞菌病1.合理施肥。
假单胞菌病是由于氮、磷、钾等养分不足而引起的,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加强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2.适量控制灌溉量。
假单胞菌病主要是由过度浸水和过早灌溉所造成的,因此,在苗期要适量控制灌溉量,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3.及时喷药。
在苗期开始出现病斑时,应及时对水稻喷药,可以使用铜葡萄糖酸等药物进行防治。
三、水稻白叶枯病1.及早预防。
在水稻种植前需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等,避免菌孢在秸秆和杂草上越冬,造成病害。
2.适度施肥。
白叶枯病与氮肥过多有关,在施肥时需适度,避免过量。
3.合理喷药。
苗期用有害生物喷雾防治。
四、水稻翅锈病1.定期清除病残物。
水稻翅锈病病菌在病残物上繁殖,因此,在水稻收割后需及时清除病残物,避免病菌传播。
总之,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及时喷药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d2ed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c.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识别并防治水稻的病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水稻常见的、常见的、致命的真菌病之一。
它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导致产量下降。
病菌会在环境中存活多年,并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繁殖。
叶片上的黄色斑点是一种早期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叶片的颜色会变成白色,之后枯萎并脱落。
防治方法:(1)选择耐病品种。
在选品种时,选用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清除病残体和杂草。
将死亡或感染病害的植株及时清除。
(3)合理灌水。
避免过度浇水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4)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三唑酮等专用药物治疗白叶枯病,或用农药进行喷洒。
二、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真菌感染的一种叶病。
病菌侵入植物后,会在叶子表面形成紫色或褐色的斑点,之后逐渐融合成大片,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斑块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会变黄并逐渐枯死。
(1)及时识别和处理病害。
发现病害后应该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干爽的土壤和合理的肥料。
纹枯病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土壤干爽,避免过度施肥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喷洒农药。
使用三唑酮、扑多灵等专业的农药进行喷洒,每隔10到14天进行一次,可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三、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发的病害,通常在水稻苗期时发生。
其症状包括叶子和茎部深褐色斑点的形成。
病害可以导致植物抗旱、抗寒能力下降,促使枯萎和凋萎。
(1)选用耐病的品种。
如多雄8321、秀林24号等耐病品种。
(2)药物治疗。
使用有效的、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三唑酮、多菌灵、茜草碱等。
(3)灌溉防治。
用呋喃丙酮、硫安锌等物质进行灌溉或土壤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四、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害的症状为植物叶部出现白色斑点和披白色粉末。
病害严重时,叶子变黄并枯萎,导致严重的减产。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df55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5.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在苗期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稻苗期,我们需要了解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1. 稻苗纹枯病稻苗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幼苗期。
其病征为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整个叶片呈黄枯,不仅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纹枯病还会引起水稻的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2. 稻瘟病稻瘟病是由水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
其病征为叶面出现黄绿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褐化,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降低水稻的产量。
3. 稻瘿蛾稻瘿蛾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成孔。
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叶片被啃食殆尽,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稻瘿蛾还会引起水稻的枯黄和凋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1. 合理选择播种期合理选择水稻的播种期是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的关键。
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选择气候较为干燥的时间进行播种,可以有效降低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水稻苗期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导致病害的滋生。
3. 间作栽培采取水稻与其他作物的间作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
通过轮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滋生,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4. 合理灌溉管理在水稻苗期,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避免水稻根系过多吸收水分,导致水稻苗期过度生长,容易感染病害。
5. 使用生物防治剂在水稻苗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生物防治剂,如枯草杆菌、木霉菌等,对稻苗病害进行防治。
这些生物防治剂对水稻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6. 合理施用化学药剂如果水稻苗期出现病害,可以适量施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409e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9.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苗期是水稻生长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生长状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和质量。
苗期也是水稻易发生病害的时期,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对于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细菌引起。
稻瘟病的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绿色的细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并变为灰绿色。
严重的话,叶片会逐渐枯萎褐烂。
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卷曲变形。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随后蔓延并与其他斑点相连,形成大片的褐色斑。
受害部位叶片枯死,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1. 强化田间管理为了防治水稻苗期的病害,首先要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
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避免积水和多余的湿气,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理杂草和病害受害的植株,减少传播。
2. 合理施肥施肥过量容易诱发一些病害的发生,因此在水稻苗期要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
适当施用磷、钾等微量元素,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水稻苗期,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加强监测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病害得到及时控制。
要加强对水稻生长状态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病害蔓延。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施肥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和加强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苗期的病害,保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afe0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9.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是中国的大宗作物之一,但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
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发生在水稻发芽苗期,主要症状为稻苗叶片上出现
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长成线状斑点,使叶片上出现黄白色长条状条带,形成稻纹,
最后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选用健康种子,田间清除病害植株,及时旋耕深翻田地,以促
进病菌的自然死亡。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减轻病害的侵害力,及时使用杀菌剂
防治。
二、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水稻幼苗期发作,主要症状为叶片发黄,后变白,叶片边缘腐烂,苗高停长,受重者苗体整体变白,最终干死。
防治方法:田间应该及
时清除病害植株,加强钙镁肥的施用,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时在水稻根部撒施菌剂,加强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活性,以帮助水稻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三、赤斑病
赤斑病是由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的病害,常发生在水稻生长初期。
主要症状为稻
叶上出现红色斑点,逐渐变成红色小突起,后形成白色菌落。
防治方法:在种植水稻前,
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保证土壤无病害菌,加强植物的养分供给,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并及时施用杀菌剂。
五、白粉病
综上所述,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
同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障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我们不能放松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工作。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e006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1.png)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1. 稻瘟病:是水稻苗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病原为稻瘟菌,主要通过离体子孢子传播。
病叶呈现灰白色或白色的水渍状,后期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枯死。
发病后期会影响水稻的茎秆和穗,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2. 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或土壤传播。
初期病斑为红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并出现黑褐色线纹,最终导致叶苞和幼穗的死亡。
1. 良种选择:选择具有抗病性强的良种,如“杂交稻”、“抗性转基因水稻”,能显著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2. 预防施肥:合理施肥,确保水稻充分营养,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旋作制度:采用合理的旋作制度,避免连作,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繁殖。
4.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水稻田,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随时采取控制措施。
5. 种子处理: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5%的氯化汞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才进行播种,可有效降低种子传播病害的风险。
6. 化学防治:如发生病害,可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苯醚铜、三唑酮等。
7. 生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木霉菌净、拮抗菌等,通过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来调节土壤环境,增强水稻的免疫力。
8. 病株的清除:及时清除发病的病株,避免病害蔓延。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苗褐斑病等,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良种、预防施肥、旋作制度、病害监测、种子处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病株的清除等措施。
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https://img.taocdn.com/s3/m/9d22d6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6.png)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时间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相关的参考内容,包括水稻主要病害和虫害的发生防治时间表。
一、水稻病害1. 稻瘟病:- 生活史:在水稻秧苗期通过瘟病菌孢子感染根部和叶片,并逐渐向上发展。
- 防治时间表:- 4月下旬:留意气象预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5月上旬:水田出苗后,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 6月中旬:稻穗呈现拔节、抽穗特征时,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7月中旬:水稻拨穗后,对于易感品种,进行第三轮药物防治。
2. 稻瘟病:- 生活史:稻瘟病菌寄生在稻谷种子上,随着水稻生长逐渐感染叶片并蔓延。
- 防治时间表:- 4月上旬:尽早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 5月中旬:水稻秧苗期进行药物防治。
- 6月下旬: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7月下旬:防治水稻拓株期的秧苗。
3. 白叶枯病:- 生活史:白叶枯病菌侵染水稻根部,随着水稻生长逐渐感染叶片并蔓延。
- 防治时间表:- 3月下旬:对稻谷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 4月下旬:对水稻秧苗期进行药物防治。
- 5月中旬: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6月中旬:第三轮药物防治。
二、水稻虫害1. 螟虫:- 生活史:水稻螟虫幼虫在稻田中以减数飞蝗为主要食物。
- 防治时间表:- 5月中旬:对水稻幼苗期进行药物防治。
- 6月上旬: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7月上旬:进入抽穗期前后进行第三轮药物防治。
2. 蚜虫:- 生活史:蚜虫在水稻上一般以群体的形式寄生在叶片背面。
- 防治时间表:- 5月下旬:对水稻幼苗期进行药物防治。
- 6月中旬: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7月中旬:进行第三轮药物防治。
3. 螨虫:- 生活史:螨虫常寄生在水稻叶片上,吸食叶汁。
- 防治时间表:- 4月中旬:对于可见螨虫损害的稻田进行药物防治。
- 5月上旬:进行第二轮药物防治。
- 6月上旬:进行第三轮药物防治。
以上时间表仅供参考,实际防治时间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水稻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31d51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e.png)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 / 19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一、立枯病(xx病)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
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
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
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
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
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
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
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
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
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
三、烧苗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
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
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2 / 19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
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
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
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谷好一半秧”。
这句话充分说明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
为此,认真抓好水稻秧苗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针对2011年开春以来,气温不稳,“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下,在水稻育秧期秧苗易诱发各种病害,导致秧苗青枯、立枯、苗稻瘟、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造成秧苗病害重、素质差,难以培育无病壮秧,为了认真适时地抓好水稻秧苗期病害的防治技术工作,培育无病、适龄壮秧,确保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特提出水稻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农户参照使用。
一、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防治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
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在秧苗一叶一心以后开始发病,药剂防治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
二、水稻苗稻瘟防治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
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
三、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也是水稻秧田期容易发生危害的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带病稻草等传播危害,在大理市洱海湖滨带,常年使用的秧田发病尤为常见,病害在秧苗三叶期开始出现,早期症状为秧尖发红,逐渐加重,扩大为波纹状黄白色条纹病斑,预防病害要适时抓好秧苗三叶期后病害初发期用药,药剂选用5%菌毒清,每亩200
毫升,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对病害防治效果较好。
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烂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霉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的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水稻烂秧病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两种,侵染性烂秧是指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
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出现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生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两种立枯病对水稻秧苗危害都很严重,如发现晚,防治方法不当,防治不及时,都易引起整体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
在发生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可迅速大面积爆发。
特别是遇上高温潮湿的天气条件,一旦发生穗茎瘟和枝梗病,将会给稻农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发病一株,绝产一株;发病一亩,绝产一亩;发病一片,绝产一片。
该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
在自然条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4水稻疫霉病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
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
由秧苗疫霉菌引起。
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恶苗病又叫徒长病、马鹿苗病、枪杆、公稻子,此病分布广泛,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危害较重。
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
发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水稻产区发生有几种菌核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
是由歧曲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
受害田块一般减产10%~25%。
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积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温冷害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应用“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
或50%天达腐霉利+“天达2116”壮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