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三篇章节测验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第一章简论一、填空1.“文化”最早出现在------:。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和-------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等。
法文的Cultura 也是---、---之意,但又引申为-------和--------。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英国文化学家----在------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任继愈的-------、李泽厚的----”、梁漱溟的“---------。
11.中国文化,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分为-----和-----;若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分为----- (分为-----和---)与-------;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分为------和-------;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分为----、-----、-------等;12.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又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它的精神内核是-------,又辅以---家思想和------家思想。
13.了解中国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
14.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个东西已经改变世界的面貌。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
”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答案:“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2、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答案: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3、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答案: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4、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答案: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5、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答案: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6、阅读下面的史料: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根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答案: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第2章单元测试1、《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答案:蓍筮2、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答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3、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答案:象数易学4、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
“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
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答案:王弼5、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答案:龟卜6、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
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答案:龟兆7、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
假如三变的结果分别是9、8、4,即两多一少,记为“”,这被称为:答案:128、《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
![[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ef6343cb700abb68a982fb9c.png)
2. 战国之际
3. 春秋时期
4. 隋唐之际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达成,靠的是_____。
1. B.政
2. 德
3. 教
4. 礼
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1. 儒家的礼,及其关于天地、阴阳等等理念,在周以后,大量渗透进婚俗
2. 射礼与婚姻的关系,始于商、周,定型于春秋战国之际
2. 人上拜天,下礼地是人之本性,与生俱来
3. 精出于天,而形出于地
4. 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精,二是形
21、“表文明之称,周云盛德,著焕乎之美。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文之大用体现于_____。
1. 化民成俗
2. 经纬天地曰文
3. 人文化成
4. 以文化天下
22、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到()时期成了君主圆其大国之梦的内在戒律。
14、在()时期,将帝王登基便建陵,定为制度。
1. 汉
2. 隋唐
3. 秦
4. 魏晋
15、_____可谓进入中土最早的外来宗教。
1. 佛教
2. 释教
3. 儒教
4. 道教
16、抓周习俗被称之为“期扬”是在_____时期。
1. 秦汉
2. 元明
3. 两宋
4. 隋唐
17、_____是对“文”的重要性极其概要、精辟的论述。
7、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
1. 华山
2. 恒山
3. 嵩山
4. 泰山
8、关于人文的定义,大体上可归入_____。
1. 哲学
2. 非物质文化
3. 人之三观
4. 尚文
9、()为改朝换代重拾人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 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 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 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 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 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 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 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 空间巨大, 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 复杂多样, 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 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到广西, 北到长城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咸海, 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 南到南海元代疆域: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清代疆域: 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4. 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中国文化要略考试之真题解析

5文化最早出现在《周易·贲》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核心、精华)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突出人文主义精神;注重和谐与中庸;富有安土乐天的情趣。
中国的疆域:最东端位于和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口;西端深入亚洲大陆的腹地;最南端位于南海的曾母暗沙;最北止于东北漠河县的黑龙江江心。
1986年测得1045平方公里。
汉武帝时在行政区划上设“州”(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在云南发现,距今170万年(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北京周口店发现,距今60万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早发现的是(龙山文化),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二里头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兵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石峡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皇的本义是“大”,而“帝”的本义是“王的称号”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教人结网捕鱼、打猎,庖牺(淮阳太昊陵的祭祀活动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民间庙会)(神农)又称“炎帝”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教人制作农具,传播五谷,聚货交易,亲尝百草,发明医药。
(黄帝)又称“轩辕氏”,“有熊氏”,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发明衣帽,建造房屋,制造车船弓箭,黄山因黄帝得名。
五帝:少昊(姓己、名挚、号金天氏),颛顼(zhuān xū)(号高阳氏),帝喾(kù)(高辛氏)尧:又称陶唐氏,又称“唐尧”,设置百官,确定祭祀,配以乐舞舜:姓姚,号“有虞氏”,命禹治水,皋陶掌刑,后稷理农禹;与商城汤、周武王并称“三王”,称“夏伯”,禹的儿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因此进入奴隶制时代。
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第三篇

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第三篇1.青山指的是什么?是礼乐、仁政、XXX还是人文。
2.XXX在中土的传播关键是什么?是得到皇家支持、融入汉文化、与文化精英层交往、探讨交融还是极尽输诚示好?3.下列关于XXX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XXX传入中土的方式是借助佛像形式、XXX传入过程中,在语言上是直接将佛经文译成汉文、XXX是经西域的于阗传入中土的还是自XXX创始后,大约在五百年之后,即贵霜帝国开始传入中土?4.四大墨王指的是谁?是XXX、XXX、XXX、XXX、XXX、XXX、XXX、奚超、XXX、XXX、XXX、奚超还是XXX、XXX、汪节庵、XXX?5.《礼记•乐记》中道出了礼乐刑政的王道整体,其中以“行”之权来推进的关键是什么?是刑、乐、礼还是政?6.传入中土的XXX从哪个时期开始逐渐放弃其僵化立场,开始将忠孝等儒家最为看重的观念、礼仪、行为等化为其传教的内容?是北宋中期、元朝初期、隋唐时期还是南宋后期?7.世人以哪种石砚为“御砚”,以示隆恩于士子?是菊花石砚、灵岩石砚、沉州石砚还是松花石砚?8.“朝为XXX,XXX。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几句光威流传的话出自哪个元曲?是《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还是《赤壁赋》?9.哪个朝代首开了以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试士的先例?是宋朝、唐朝、明朝还是元朝?10.下列关于分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按道门分,有XXX、纯阳派、自然派、XXX等主要流派、按教祖分,便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占验派五类、按学理分,有妙真道、玄武派、金丹派、云鹤派、虚无派等主要流派,还是按地域分,则有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等主要流派?11.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是在哪里出土的?是云梦县睡虎地及天水市放马滩等地出土的毛笔、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的毛笔还是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毛笔?12.该文章没有明显的问题或格式错误。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第二章中国地理概况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马来西亚B.老挝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华中师大)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厦门大学)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
()(西南大学)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
(西南大学)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
(2010,西南大学)A.32B.34C.33D.35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
(2011,北师大)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
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
(2011,武汉大学)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
(2011,中国传媒大学)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
(2010,浙师大)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___________A中州中原B赤县神州C 交趾安南D禹贡禹城(2010,华中师大)第三章中国历史的发展1、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
(2010,厦门大学)2、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
(2010,浙师大)3、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细石器D、复合石器(2011,武汉大学)4、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 。
(2011,浙师大)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
(2011,中山大学)6、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1,中山大学)A.长江B黄河C珠江三角州D华北平原7、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__________.。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15、16章)

第十五章风俗习惯1.东汉末年()的(《》),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1)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3.中国饮茶源于(),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4.()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 公元805年,()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 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和()两种风气。
8.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女方接受聘礼,叫做“”。
9. 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和(),其中()成为()的代称。
10. 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
11.()和()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和()是狂饮的代表。
13. 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结缘。
14.八大菜系:、、、、、、、15.四大菜系:、、、。
16. 中国古代的服饰是()和()的象征。
17. 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18. 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四种,其中()是最尊贵的一种;19.汉代盛行(),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和()之分。
21.唐代服饰特点:(1) 头上以代冠;(2) “”成为定制;(3) 以所佩戴区别等级。
22.: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
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24.宋代官服的变化在()和()。
25.缠脚之风兴起于()末年,到代普遍流行。
26.明代官员文官用(),武官用()。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DOC)

第一章简论1.《》:“”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指。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1.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西南大学2018年12月网络与继续教育[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答案
![西南大学2018年12月网络与继续教育[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fdc265f0e7cd18425368a.png)
答:举荐是地向朝廷推荐人才,最终达到做官,这只是地方权贵之间的游戏而已,而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事实和时间证明科举制才是最适合使用与在古代选拔官员和人才的一种最有力的制度。为了向天下广撒网招揽人才。
4.简要概述道教为何能成为地道的本土宗教?
答:道教以“道”为其名号;以元始天尊为“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便“开劫渡人”之宗主;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禳灾等为信仰;以符箓、道场、内丹、外丹等为法事。可谓是从观念到行为都相当完备的、典型的中国本土的宗教。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1.你如何理解“仁者,人也”的说法?(20分)
2.理解“唯乐不可以为伪”的说法?(20分)
3.为什么选贤举能要从举荐制向考黜制发展?(20分)
4.简要概述道教为何能成为地道的本土宗教?(20分)
2.理解“唯乐不可以为伪”的说法?
答:“唯乐不可以为伪”就是指只有音乐是不可以作假的。《乐记・乐本篇》开篇即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声相应,放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的产生是源自于每个创作者的内心的,所以作为内心的反映的音乐就是内心界的最真实的写照,所以说“唯乐不可以为伪”。“唯乐不可以为伪”,方可以直指人心,化民于无形。也就是说,民在愉悦,亲和的乐中,完成了礼之风教,归于“人道之正也”。
5.你如何理解神造万物,与神引出万物的区别?
答:神造万物是指除了神自身以外的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事物。——包括真善美和假丑恶?包括神七?包括日本国旗?包括明天你脸上要长出来的青春痘?2、是指神在创世的7天(6天)里创造的一切。——截止到休息日,休息日以后的所有发明创造与神无关。神引出万物神也可以指我们的内在思维,也就是精神里神的意思,精神的意思是我们思维当中的精华。在某些方面,有说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神,其实是指其内在思维,比如犬神就是指犬的内在思维性格。犬的天性与思维性格是忠诚的。像古埃及崇拜犬神,其实是古埃及的领导者--法老,对忠诚精神的崇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某种动物神也可以指研究某种动物的神。
西南大学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于对神的祭祀2.治理天水的目的是用其利,而避其害3.水的由来基本靠天4.农耕发明后,先民充分认识到了水与农耕密切相关2、“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充分认识到()1.天道有常,不因人事而变2.水与农耕的关系3.水与人的关系4.水的由来基本靠天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_1.克己守礼,各行其是2.从业者怀揣敬畏之心,不欺师灭祖3.实事求是,诚实不欺4.祭拜、崇奉行业神4、坎儿井产生的原因不包括_1.地广人稀2.皑皑雪峰连绵的天山3.干旱酷热的气候4.荒凉广袤的戈壁5、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1.徐伯2.监禄3.李冰4.白英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火之所以可取,是因有天火之故2.燧人之皇是从“观天”起,才完成取火的3.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4.燧人氏,风姓,简称燧人7、燧皇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1.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2.看见裸露地表之煤炭等因地表压力而引发自燃3.看见动物尸中之磷自燃4.看到鸟啄木生火星8、“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_的谚语。
1.藏族2.白族3.回族4.蒙古族9、白茶之乡是_1.镇平2.安吉3.平利4.安康10、《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子月”,而从正月1. E. 一月份2.九月份3.七月份4.十一月份11、坎儿井由_组成。
1.水涵、暗渠、陡门、堰坝2.水涵、陡河、暗渠、堰坝3.竖井、陡河、暗渠、堰坝4.竖井、暗渠、明渠、涝坝12、燧皇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1.看到鸟啄木生火星2.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3.看见裸露地表之煤炭等因地表压力而引发自燃4.看见动物尸中之磷自燃13、“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_______。
1.《读书》2.《梓人传》3.《觉衰》4.《早梅》1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2.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3.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4.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1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1.班因其为鲁人,所以称之为鲁班2.的众多成就,首先源于极善从物的天地系统中去识物、格物,继而,才巧作3.有建筑工程,其掌墨师多是石匠4.、箱革等行业所崇奉之祖师是鲁班16、商星是东方七宿中的()1.心宿2.氐宿3.角宿4.亢宿17、后世东汉的王符的__________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谈农耕与国家的关系。
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三篇 教

二、问答题
主观题叙述有理即可,可参考课件或在“主题讨论”和“我要提问”中搜索答案。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子嗣,对于家族无后便是家族先前所有的努力因香火无继付诸东流,对于国,人口锐减,便是国运衰败之势。
对于华夏则是种族灭绝之兆。
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求子嗣习俗,如中秋夜偷瓜,吃喜蛋等无不体现了对子嗣的重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答: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道家是一种思想观念,道教是一种信仰;
道家是个体,道教是组织;
道教有一整套仪轨;
道家只著书立说,道教则拥有大量的布道传教;
道家读者有限,道教信众广泛。
网络自主学习古代礼仪文明1~3章[合集五篇]
![网络自主学习古代礼仪文明1~3章[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d10b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b.png)
网络自主学习古代礼仪文明1~3章[合集五篇]第一篇:网络自主学习古代礼仪文明1~3章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一)1 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正确答案:C 2 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 B、欧罗巴人种 C、蒙古利亚人种 D、非洲人种正确答案: D 3 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 B、文化 C、地域 D、心理正确答案:B 4 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
()正确答案:× 5 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正确答案:√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二)1 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 B、字忠清 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正确答案:C 2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正确答案: A 3 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A、日本 B、中国 C、朝鲜 D、韩国正确答案:B 4 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正确答案:√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三)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 D、梁启超正确答案: A 2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胡适正确答案: C 3 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印度正确答案:B 4 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
()正确答案:√ 5 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正确答案:×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四)1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正确答案: D 2 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中国文化要略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习题答案习题一一、填空1、文学艺术、礼仪风俗、汉唐、明清2、中华民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3、儒、道、墨、法4、黄河、长江5、23、4、5、2、346、元谋猿人7、甲骨文、卜辞8、奴隶制度、封建制度9、文字、货币、度量衡10、新疆、青海、蒙古、西藏11、1840、鸦片战争12、八国联军、《辛丑跳跃》13、1911、辛亥革命、191214、袁世凯、北洋军阀15、十月、马克思主义16、血缘、宗教、宗法、名、号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54页2、第42页3、第65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6页2、第28页3、第48页四、论述题教材:第15页习题二一、填空1、文字2、图画、形象符号3、甲骨文、金文4、形、音、义5、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6、仁、《论语》7、性善、良知、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董仲舒、道、法、天人感应9、道、老子、庄子(简称“老庄”)10、仁爱、兼爱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82页2、第155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106页2、第168页3、第127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162页2、第151页习题三一、填空1、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2、周、宗庙、太庙、宗祠3、道、佛4、释迦牟尼、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5、藏传佛教、上师6、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文殊、普贤、地藏、观音7、龙门、云冈、敦煌8、罗马帝国、天主教、《旧约全书》、《新约全书》9、重农、重教、道德、才能、技能10、教育书院、清、国子监、太学、学生自学、朱熹、学术辩论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194页2、第198页3、第256页4、第291页三、简述题教材:1、第169页2、第167页3、第185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209页2、第271页习题四一、填空1、简册、帛书、纸写本、刻印本、石刻书籍2、经、史、子、集3、善、恶4、纪传体、编年体、司马迁《史记》5、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解缙、姚广孝6、许慎、说文解字、尔雅、、广韵7、太初历8、十进制、珠算9、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麻沸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李时珍、本草纲目、针灸10、水经注、裴秀、禹贡地域图记、方丈图、徐霞客游记11、城池、护城河12、京、海、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13、齐白石、徐悲鸿、陈衡恪、黄宾虹14、茶经、品、泉水、赋诗15、八大菜系、皖、鲁、川、淮、粤二、名词解释教材:1、第267页2、第273页3、第275页4、第305页5、第282页三、简答题教材:1、第263页2、第264页3、第265页4、第391页四、论述题教材:1、第224页2、第394页。
XXX2018年秋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
![XXX2018年秋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0463ac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6.png)
XXX2018年秋季[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仁政中的君与民的关系,是建筑在仁义的基础上的。
2、婚礼有六个环节,分别为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
3、制墨祖师是韦诞。
4、“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这里的“理”,是要求我们因时因地而变通。
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同姓婚可能导致血源内婚制复萌,降低种族体质。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民间常用。
此话所讲之义不包括用之即匮的末。
7、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是泰山。
8、关于人文的定义,大体上可归入非物质文化。
9、XXX为改朝换代重拾人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
10、《黄帝内经》中的“晬”字用于“抓周”,说明其俗萌发于战国之际。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达成,靠的是德。
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婚礼是人生礼仪的重要构成,并被纳入了六艺之中。
1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
1.“华”与“夏”出现在殷商时期,“炎”与“黄”出现在西周时期。
2.在秦朝时期,将帝王登基便建陵,定为制度。
3.XXX可谓是进入中土最早的外来宗教。
4.抓周俗被称之为“期扬”是在两宋时期。
5.“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远。
”是对“文”的重要性极其概要、精辟的论述。
6.《幼学琼林•卷四•科举》是明末清初的蒙学读本。
7.游牧地区有汉传的XXX和XXX,将佛像等做成了“唐卡”;农耕地区将经XXX成了“六字真言”的转经筒,主要是XXX,其中包括俗称的黄教、花教、黑教等教派。
8.“人的精与形皆受于天地,于是形成了统一的礼拜传统”是解读有误的。
9.文之大用体现于以文化天下。
10.先秦儒学发轫的仁政理念,到盛唐时期成了君主圆其大国之梦的内在戒律。
11.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是世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12.“使万物各安其分、各行其是”是礼治的大一统。
13.学界普遍赞同XXX传入是在东汉哀帝元寿元年之际,而非西汉。
14.摸金校尉是指古代的官职,负责勘察金银宝物。
中国教育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教育史》课程是一门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课程。
()A:对B:错答案:A2.《中国教育史》课程不具有思辨性功能和价值。
()A:对B:错答案:B3.《中国教育史》课程不具有人文性功能和价值。
()A:对B:错答案:B4.《中国教育史》课程具有应用性功能。
()A:错B:对答案:B5.《中国教育史》课程的学习不需要注意古今结合、史论结合、中外结合。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原始社会教育没有积极性,是人类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
()A:错B:对答案:A2.原始社会教育没有从生产、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A:对B:错答案:A3.私学推动了文化与学术的下移,积累了教育经验。
()A:对B:错答案:A4.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A:对B:错答案:A5.在教育对象上,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孟子。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汉末宦官集团为扩大政治势力创办了一所学校()A:太学B:宫邸学C:经馆D:鸿都门学答案:D2.唐代采取的文教政策是()。
A:罢黜百家B:重振儒术兼重佛、道C:信奉法家D:推崇黄老之术答案:B3.下列作品为韩愈所著的是:()A:《论衡》B:《近思录》C:《进学解》D:《种树郭橐驼传》答案:C4.我国古代“三纲五常”之“五常”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哪些方面:()A:孝B:礼C:仁D:勇答案:BC5.在人性问题上,董仲舒和王充都提倡“性三品论”,他们的人性观是完全一样的。
()A:错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熙宁兴学运动中,新创设的太学升学方式是()。
A:三舍法C:五经课试法D:历事制度答案:A2.主张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的教育家是:()A:朱熹B:孔子C:王阳明D:陆九渊答案:A3.吕祖谦的《白鹿洞书院记》和王应麟《玉海》认为“天下四大书院”应该是()A:嵩阳书院B:睢阳书院C:岳麓书院D:石鼓书院E:白鹿洞书院答案:ABCE4.我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A:《论语》B:《周易》C:《大学》D:《孟子》E:《尚书》F:《中庸》答案:ACDF5.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彻底解决了人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章节题库(13-15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古典文学一、填空题1.《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___。
(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案】兴【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比、兴、赋三种。
“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赋”则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2.《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大雅》、《小雅》【解析】《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少陵野老”是指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杜甫【解析】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少陵,取自少陵原,是西安地名,萧选注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的《哀江头》曾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4.中国文学中常说的“韩柳文、李杜诗、苏辛词”中的“辛”指的是________。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辛弃疾【解析】辛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5.《爱莲说》的作者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__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周敦颐【解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我们道德品格的追求。
6.南洪北孔是指________。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答案】洪昇、孔尚任【解析】洪昇和孔尚任是清初杰出的戏剧家,世称“南洪北孔”。
洪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孔尚任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一篇章节测验

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一篇章节测验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一篇章节测验1、人死后,口含(C)寓意入土再生、羽化升天A玉蛹B鳞施C玉蝉D玉琀2、“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B)A而有无宗庙、陵寝等“先君之主”,是关键B“都”是商贸市集、交通要津之城C“邑”有宗庙、陵寝D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3、酒与祭祀关系的定格,是(C)“礼之大成”的核心构成。
A周B商C夏D秦4、到(A)时期,“昏礼”就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婚聘六礼”A周朝B夏朝C商朝D春秋5、“媒妁”二字,最早见于文献是在(C)时期A魏晋B两汉C先秦D隋唐6、“抓周”、“试周”的说法流行于(D)A元代B宋代C明代D清代7、抓周之俗最早所见的文献是(C)A《朱子家训》B《袁氏世范》C《颜氏家训》D《诫子书》8、(D)为文房之首A纸B笔C墨D砚9、(D)是先民婚礼之肇始A奠雁B嫁娶C群婚D行辈婚10、礼有“三本”,分别指(B)A事地、事人、尊先祖隆君师B事天、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C事天、事人、尊先祖而隆君师D事天、事地、事人11、婚姻的本质不包括以下(A)的说法A孝敬父母B合力他族C稳定家庭D巩固邦国12、厚葬、人殉,在(A)时期达到极致A商B西周C东周D夏13、(B)便有了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之婚制A商朝初期B西周初期C夏朝中期D商朝中期14、《幼学琼林卷四科举》及(B)的蒙学读本A隋唐时期B明末清初C宋朝D元朝15、抓周习俗平衡车称之为“期扬”是在(B)时期A秦汉B元明C两宋D隋唐16、使民有“孙心”的关键是(C)A政与教B仁与义C德与礼D智与信17、《黄帝内经》中的“晬”字用于“抓周”,说明其俗萌发于(A)A秦汉时期B战国之际C春秋时期D隋唐之际18、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礼拜天地的圣山(D)A华山B恒山C嵩山D泰山19、礼乐教化早在(C)时便以开始A商朝B春秋C虞夏D周朝20、婚礼有六,分别为(D)A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B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C一问名、二文定、三纳彩、四亲迎、五奠雁、六合卺D一问名、二纳彩、三文定、四奠雁、五亲迎、六合卺(9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第三篇章节测验
1、“民”、“社稷”、“君”等背后的“青山”是指(D)
A礼乐B仁政C德智D人文
2、佛教化为中土之果的关键是(C)
A得皇家首肯,支持佛教传播B融入汉文化
C与文化精英层的交往,探讨、交融D对国祚在握者极尽输诚示好3、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有误的是(B)
A佛教传入中土的方式是借助佛像形式
B天竺佛教传入过程中,在语言上是直接将佛经文译成汉文
C佛教是经西域的于阗传入中土的
D佛教,自释迦摩尼创始后,大约在五百年后,即贵霜帝国开始传入中土
4、四大墨王是指(A)
A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
B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溪超
C韦涎、汪近圣、汪节庵、奚超
D韦涎、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
5、《礼记乐记》中“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道出了礼乐刑政的王道整体。
而(D)是这一整体架构中以“行”之权,来推进的关键。
A刑B乐C礼D政
6、传入中土的佛教,从(D)便开始逐渐放弃其僵化立场,开始将忠
孝等儒家最为看重的观念、礼仪、行为等化为其布道传教的内容
A北宋中期B元朝初期C隋唐时期D南宋后期
7、世人以(A)为“御砚”,以示隆恩于士子
A松花石砚B菊花石砚C灵岩石砚D沉州石砚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几句广为流传的话,出自元曲(A)
A《琵琶行》B《长恨歌》C《春江花月夜》D《赤壁赋》
9、(D)首开了以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试士的先例A宋朝B唐朝C明朝D元朝
10、下列关于道教之分类,正确的是(A)
A按道门分,有正阳派、纯阳派、自然派、紫阳派等主要流派
B按教祖分,便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占验派五类C按学理分,有妙真道、玄武派、金丹派、云鹤派、虚无派等主要流派
D按地域分,则有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等主要流派11、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是(B)
A云梦县睡虎地及天水市放马滩等地出土的毛笔
B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的毛笔
C云梦县睡虎地及天水市放马滩等地出土的毛笔
D有长沙市左家公出土的毛笔
12、下列关于道教的说法有误的是(D)
A以“道”为其名号
B以符箓、道场、内丹、外丹等为法事
C以元始天尊为宗主
D以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开劫渡人为信仰
13、端砚名贵,自宋时已“值千金”。
宋苏易(C)载:“端州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可值千金”
A《文房四谱》B《徐韩林志》C《砚谱》D《文集》
14、关于“学而优则仕”之话,传布既广,误读亦多。
下列解读有误的是(C)
A以学,使增其能;以仕,使显其贤,一能一贤,是上古就已形成的传统
B唯学之评测与仕之贤适时贯通,天下之太平方可有续
C夫子倡教育,让学优者入世做官
D仕有优裕之时,当学;而学有优裕者,当仕
15、佛教中土化过程中,派生出众多流派。
下列关于这一事实,正确的是(B)
A游牧地区,有汉传的大乘佛教,也有汉传的小乘佛教
B游牧地区,将佛教做成了“唐卡”
C农耕地区将经文凝练成了“六字真言”的转经筒
D农耕地区,主要是藏传佛教,其中包括俗称的黄教、花教、黑教等教派
16、(C)是对“文”的重要性极其概要、精辟的论述
A从学生理,从理生文
B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C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D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远
17、四大名砚是指(D)
A端砚,歙砚,松花石砚,澄泥砚B端砚、歙砚、松花石砚、澄泥砚C端砚、歙砚、洮河砚、红丝砚D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18、道教能成其为地道的本土宗教的关键是(A)
A上应君心,下顺民情B顺天应时,中致人和
C上化为观念、意识等精神形态,下则化为风俗、民情
D敬天爱人,天人合一
19、士以天下为已任。
而其杰出代表是(C)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20、制墨祖师是(B)
A奚超B韦诞C韩愈D蒙恬
(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