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三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学习选修三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的三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的原因。
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兴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运动的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欧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近代欧洲历史:近代欧洲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欧洲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世界政治、思想、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选修三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
一、中国近代史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介绍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来源、发展和失败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中日战争和列强对华战争:介绍中国与列强之间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及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和成功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5.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共合作的产生和破裂原因。
6.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介绍中国民族主义和现代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二战的爆发和结果: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冷战和美苏对峙:介绍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原因,以及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反殖民主义和非洲解放运动:介绍非洲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这些解放运动对非洲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5.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介绍欧盟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以及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6. 全球化和新时代:介绍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以及新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它既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运动,也介绍了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和世界历史,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选修3知识点 历史是⾼中⽂科⽣的主要学习科⽬,那么选修三历史有哪些知识点呢?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选修3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历史选修3知识点:第⼀次世界⼤战 1、背景: ①在第⼆次⼯业⾰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俄等相继进⼊帝国主义阶段。
②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战前两⼤军事集团: ①三国同盟:德国、意⼤利、奥匈帝国(核⼼国:德国);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国:英国 ) ②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③影响:两⼤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战⼀触即发。
(引发⼀战) ④⽬的: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世界。
3、有欧洲“⽕药桶”之称的是巴尔⼲半岛。
4、⼀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导⽕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6、开始标志:1914年7⽉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参战国家: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利、美国、中国等 8、战场:欧洲、⾮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9、⾸次使⽤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远程⼤炮。
10、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机”,是⼀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11、1917年,美国、中国都加⼊到协约国⽅⾯作战。
12、结束标志:1918年11⽉,德国投降。
13、结果:同盟同失败。
14、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影响: (1)给各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的⼈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诞⽣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历史选修3知识点:巴黎和会 1914年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
当年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开打。
”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7⽇,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使用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采邑制度的起源-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设-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的组织结构-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结果-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代表性人物与作品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的统治与影响- 君主制的终结与共和制的确立3. 世界两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五、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苏联与美国的对立- 冷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代理战争2.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兴国家-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非洲与亚洲的去殖民化- 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六、全球化与现代社会1. 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2. 信息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 信息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伦理与隐私问题3. 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与文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代以家族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设立了官职,形成了成文法律,进一步健全了政治体系。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人阶层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智、信等,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二、世界史
美国的独立: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暴虐统治导致北美人民反抗,最终走上独立道路。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通过,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对世界市场和霸权的争夺,列强的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科技进步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权在德方,第二阶段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现代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德、日等国的专制建立。
以上仅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的复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为各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工业革命与新自由主义
-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兴起和发展
-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 珍妮弗·布朗的思想和贡献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运动与计划经济
- 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 计划经济的实施与影响
- 重要社会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贡献(如马克思、列宁等)
第三单元:全球化与中共外交
- 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
-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
- 中共外交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
-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单元:中国经济改革
- 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 开放政策与外商投资
- 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问题
第五单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影响
-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发展与问题
- 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和全球治理的挑战
- 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总结:本文档对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的各个单元进行了知识
点的总结,涵盖了工业革命与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运动与计划经济、全球化与中共外交、中国经济改革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内容。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重要思想家的思想和贡献,以及相关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详细知识点本文档将为您介绍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的详细知识点。
以下是主要内容:1. 近代史的定义与时期划分- 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
- 近代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近代初期(16世纪初-18世纪末)、近代中期(19世纪初-19世纪末)和近代晚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2.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进行海上探险,开启了全球贸易与殖民扩张。
- 工业革命: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 冷战与两极格局:世界分裂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 各国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非洲、亚洲等地爆发了一系列独立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3. 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与思潮-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经济市场理论。
- 卢梭:启蒙思想家,倡导人民的主权和社会契约理论。
- 孟德斯鸠:法国政治学家,主张三权分立。
-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
4. 近代史的国际关系与冲突- 殖民地体系:欧洲列强殖民化非洲、亚洲等地,引发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 冷战与两极格局: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敌对关系,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5. 近代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科技与信息革命: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形成。
- 民主与人权: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促进了人权意识的提高。
- 社会变革: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革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一近代史的详细知识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汇总高中历史选修三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思想。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三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冲突1.古代东亚文明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及交往。
2.古代欧亚大陆文明的交流- 西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东方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和冲突。
二、第二章:近代世界的多元成长1.15-18世纪的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 经济、产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欧洲探险与殖民扩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 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三、第三章:近代世界的风云变革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特点;- 帝国主义的形成和表现;- 殖民地问题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背后的原因; - 冷战的起因和发展;-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四、第四章:当代世界的变革与发展1. 经济全球化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特征;- 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挑战。
2.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当代世界的大国与地区;- 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国际安全与合作。
以上是高考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汇总,每章都包含了该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同时,要记住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物,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在高考历史选修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是学生们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挑战,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和思想,如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想,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西方的思想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民主、科学、启蒙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些事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的反抗和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选修三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重要,学生们需要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掌握这些知识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记住历史知识,更要明白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选修部分,它可能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专题研究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特点。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的发现与特点。
-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的更迭与文化成就。
2.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
-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文化融合。
- 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 十字军东征: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4.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对古典文化的复兴与重视。
- 科学与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贡献。
-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发现。
5. 近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国家统一。
-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与亚洲、非洲等地的反抗。
6.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战争过程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7.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苏美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军备竞赛。
-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背景下的局部冲突。
8. 全球化与现代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加速。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 当代国际冲突与合作:中东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
9.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兴起与影响。
- 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0.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三必背知识点历史选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总结高三历史选修三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化运动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清朝政府的腐败与外国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后,清朝政府改革的希望渺茫,国家陷入危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 启蒙思想与议会制度的兴起;- 各地革命武装的兴起与互相联结;-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辛亥革命的局限与影响-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困难;- 民主革命的思潮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初期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与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与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者与活动;- 八七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组织建设。
3. 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发展与转型;- 土地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兴起;- 党在工人运动与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意义-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危机;-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2. 中国人民的抗战、民族团结与全国抗战的形成- 渡江战役与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觉醒;- 渭南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全国抗战的形成与发展。
3. 抗日战争的进程与胜利- 中国的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胶着;- 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与矛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战后和平的建立。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知识点入手,总结并探讨高中历史选修三的核心内容。
第一,我们先来讨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近代工业的起步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变得与世界接轨。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逐渐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
但是,中国从这个时期也得到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中国开始大力推动工业化发展,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
第二,我们来探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赶上了世界的步伐。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理论和实践。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并开始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
第三,我们来研究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
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近代文化的变革使得中国逐渐摆脱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开始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精华。
中国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了文化的革新,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近代文化的变革使得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世界文化的对接。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选修三的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近代文化的变革。
这些内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学生们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近代文化的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变革。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选修三《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知识点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程标准热词聚焦(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亚洲:西亚苏美尔农耕文化、南亚印度佛教文化、东亚朝鲜与日本文化(2)非洲:北非埃及大河文化(3)欧洲:希腊罗马海洋文化、中古欧洲二元文化(4)美洲:中南美洲印第安文化一、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古代西亚文化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建筑及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各种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2.古代埃及文化文字象形文字,使用于公元前4千纪末—公元4世纪文学有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著名的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卡尔纳克神庙等科技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②数学、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3.阿拉伯文化背景政治阿拉伯帝国兴起,并征服亚非欧大片地区文化继承和融合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等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文学“悬诗”盛行;故事集《天方夜谭》科学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②天文学: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④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地位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二、欧洲文化的形成1.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①概况:古代希腊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②成就“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柏拉图,发展了几何学,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戏剧(悲、喜剧)是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艺术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史学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经典之作(2)古典罗马文化法侓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三一、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展与宗教信仰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 佛教与耆那教的起源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甲骨文与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5.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的发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运动会6.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与影响-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二、中世纪的宗教与政治1.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的生平与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艺术与建筑的特点2. 欧洲的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的结构与等级制度- 骑士文化与城堡的建造-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与作用3. 东罗马帝国与拜占庭文化- 东罗马帝国的政治与军事- 拜占庭艺术与宗教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4. 中世纪的科技与教育-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贡献- 大学的出现与学术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前奏与人文主义的兴起三、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贸易网络的建立- 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政治格局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的兴起5. 世界一战与二战- 一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役与凡尔赛和约- 二战的爆发、重要事件与联合国的成立-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影响6.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的起源、美苏对峙与冷战的结束- 冷战期间的局部冲突与代理人战争-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现代科技与社会变迁1.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与反思-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挑战4. 社会运动与公民权利- 二十世纪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 公民权利的发展与法律保障- 当代社会运动的新特点与趋势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变革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2.(1)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澳;协约国:英、法、俄(2(3(4)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巴尔干火药桶(1)1912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2)1913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为抢夺胜利果实(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1)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练习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A. 19世纪70年代B. 18世纪晚期C.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中期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3)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 1、2、3B. 2、3、4C. 1、3、4D. 1、2、3、43.(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1879年德奥先盟,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德国中心;1892年法俄协约,开始对峙;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焦点:巴尔干半岛。
三.巴尔干火药桶:1.因素:地理位置、民族宗教、领土纠纷、大国干预。
2.危机: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俄国、塞尔维亚等国不满。
3.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塞、保、希、门的内哥罗四国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奥败。
1913年,塞、希、罗、门、奥五国与保加利亚,领土纠纷,抢夺胜利成果。
保败。
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1.客观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2.现实性: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可能性: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一一西线具有决定意义;东线:俄国对德奥;南线:塞对奥匈。
二.施里芬计划:德国针对法国进行军事进攻的计划,主要是在北方通过突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直指巴黎,在6周内打败法国。
三.德国为什么渴望速决战?为什么速决战变成了持久战?持久战哪方有利,为什么?1.避免东西两线作战;2.双方均没有绝对优势,当时武器更有利于防守,马恩河战役打成了阵地战,法比军队顽强抵抗,俄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迅速参战,出乎德国预料;3.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4.面积大、人口多、资源有优势。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高中历史选修三必备知识框架当我们在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也要重视选修三的知识,因为选修三的课本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知识概念需要我们去了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由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都有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在中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与协作,使各国的战略目标互相矛盾,漏洞百出,这也为反法西斯国家对其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其主要国家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
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美国舆论对日本发动卑鄙的不宣而战无比痛恨,但美国军方仍然坚持此前与英国商定的大战略,即“先欧后亚”。
事实证明这一明智的战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见,貌似强大的法西斯轴心国各怀心腹事,其狂妄的侵略野心正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苏军在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原因?苏联为能在蒙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侵苏蓄谋已久;苏军编制落后,部署不当,指挥不力,对德国进攻疏于防范。
但苏方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有何意义及作用?同盟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轴心国之间缺乏必要的战略配合,如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同盟国有统一的战略,如英美确立的“先欧后亚”的原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高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中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部分,它涵盖了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争,以及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高考知识点归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和市场的争夺。
-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主要战场:欧洲,包括西线和东线。
- 结果: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经济大萧条加剧了各国的社会矛盾,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崛起。
- 导火线: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 主要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 结果:1945年,轴心国投降,战争结束。
- 影响:联合国的成立,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三、冷战与局部战争-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对立。
- 主要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 结果: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四、和平与发展- 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
- 主要议题: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
- 影响: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重视,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的加强。
五、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 重要人物: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
- 重要事件:十月革命、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柏林墙的倒塌等。
六、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战争的原因:经济利益、民族矛盾、意识形态冲突等。
- 和平的重要性:维护国际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
- 历史教训: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结束语:通过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与总结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与总结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
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与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①原始商业: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②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③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地位提高。
④秦汉到隋唐前: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限制。
⑤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⑦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⑧明清:地域性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居民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的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的四大商业名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在宋朝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发展的表现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表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916 年 5 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 舰的高峰)。
练习题:
1. 制定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
。
2. 1916 年初,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其战略目的是(
)
A.迫使英国退出战争 B. 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C.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D.威胁正想投入战争的美国
B.英法联合限制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
C.为了共同对付德国 D. 德 奥 结
6. (三国同盟 )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 英法俄与德意澳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强烈
C.欧洲列强再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3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施里芬计划
。、
(4 )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 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 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的更为明显。 国解体,德国 1918 年 11 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奥匈帝
(5 )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练习题:
(1 )我们认为,在激烈战争的背后,实质上是各国之间
B.军国主义和极端民主主义泛滥
C.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成立 D.德国在军事、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
A.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 剧
B. 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之民体系最终形成 D.从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
5. 英法协约的签订所表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英法之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 盟威胁英法利益
(
)
,当时这个地区争夺最为激烈的国家是
8.1914 年 8 月,欧洲一家报纸这样写道: ~~~ 正是这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
索!请问该事件发生在(
)
9.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奥匈帝国向哪个国家宣战为开始标志的(
)·
10 .附加题: 1914 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假如没有发生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 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
(4 )1907 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
3. 巴尔干火药桶
(1 )1912 年秋,由巴尔干同盟发动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 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 2 )1913 年,第三次巴尔干战争— —为抢夺胜利果实
( 3 )萨拉热窝事件: 1914 年 6 月 28 日婓迪文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 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A. 19 世纪 70 年代 B. 18 世纪晚期 C. 20 世纪初 D.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2.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
(1)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 2)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 3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
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 )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有关
A. 1 、 2 、3 B. 2 、3、 4 C. 1 、3、 4 D. 1 、 2、3 、 4
3.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提出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 —我们不能消极的站在一边,而
A. 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科技领域世界领先
3. 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是在
年
战役中。
4. 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在哪场战役中
.
5. 一战中,英国在哪次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坦克,使德军大识点总结:
1.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 (1 )1917 年 4 月,美国以德国 1916 年 2 月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商船炸毁为由加入协 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2 )1917 年,中国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 (3 )1918 年 3 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推出帝国主义大战。 2.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 )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2. (1 )两大军事集团: 同盟国:德、意、澳; 协约国:英、法、俄
(2 )法德、英德、俄澳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矛盾的双方
内容
法德矛盾
争夺欧洲大陆(普法战争)
英德矛盾
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
俄澳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
(3 )同盟国的建立: 1882 年,德、奥、意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2 )1918 年 7 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反攻。
(3 )1918 年 10 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 11 月 9 日,柏林工人起义, 11 月革命推翻德帝制。
3.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 )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站有优势。
第二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知识点总结:
1. 1914 年 9 月,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施 里芬计划
2. 1916 年 2 月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 10 个月,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它是一战的转折点。
3. 1916 年 6 月下旬,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在战争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 坦克
4. 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1)20 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基础,也是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
练习题: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被瓜分完毕是在
高中历史选修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 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点总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 )20 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 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成为一个整体。(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