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法律风险

合集下载

(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本文档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法律风险防范的指引,帮助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中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确保合法合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1. 人事管理- 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人事管理合规化。

- 与员工签订合适的劳动合同,并按时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

- 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人事信息的安全和准确性。

-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2. 医疗服务管理- 遵守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合法合规。

-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 合法获取和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患者隐私权。

- 定期对医疗技术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药品和器械管理- 遵守相关药品和器械监管法律法规,确保药品和器械管理合规。

- 合法采购和入库药品和器械,确保其来源可靠。

- 建立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存储、使用、销售和报废等方面。

-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药品和器械质量检查,确保其安全和合规。

4. 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 建立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合规监督- 定期进行内部合规检查和审核,确保医疗机构的合规运营。

- 配合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整改违法违规问题。

- 定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和其他相关方的投诉和纠纷。

以上是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范的一些指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在具体操作中,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医疗机构的合规措施。

如果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以确保法律事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医疗卫生法律风险防范与处理

医疗卫生法律风险防范与处理

人员配备不足
如医生、护士等关键岗位人员数量不 足,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人才流失严重
优秀人才因待遇、发展等原因离职, 影响机构整体实力。
人员过剩
部分辅助性岗位人员过多,造成人力 资源浪费。
财务管理漏洞及贪腐问题
财务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容易 滋生贪腐现象。
内部审计不到位
内部审计工作不严谨,难以发现财 务问题。
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文件
要点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医 疗卫生条例或办法
结合当地实际,对国家层面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和补充。
要点二
地方政府发布的医疗卫生相关政 策文件
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 实施意见或方案。
行业标准与规范
医疗卫生行业标准
如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等,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统一标准。
处理意义
及时处理医疗卫生法律风险,可以维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补偿,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制度,提升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23
PART 02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REPORTING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不 当,引发患者感染。
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或过敏反应 ,导致患者术中出现意外。
药品使用不当或过敏反应问题
医生未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使用致 敏药物引发过敏反应。
药品质量不合格或过期,影响治疗效 果并可能引发损害。
药品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使用不 当,导致患者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
告知义务未履行或履行不当
医生未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治 疗方案、风险等信息,导致患者

医疗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医疗法律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纠纷的增多,医疗法律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一起发生在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疗法律风险案例。

二、案例描述患者张女士,52岁,因“头晕、乏力3个月”就诊于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

住院期间,医生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血压等治疗。

住院7天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头晕、乏力等症状。

患者出院时,医生告知患者需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定期复查。

出院后,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未定期复查。

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且症状较前加重。

患者再次就诊于第三人民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复发”。

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表示质疑,认为医院的诊断、治疗方案存在问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患者家属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医疗过错(1)诊断过错: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医生未能准确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治疗方案过错:患者在出院时,医生告知患者需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定期复查。

但患者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也未定期复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因患者未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复查,导致病情加重的,医疗机构不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机构责任(1)医疗机构未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在出院时,医生告知患者需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定期复查。

但医疗机构未向患者充分告知药物副作用、治疗方案等风险,导致患者未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

(2)医疗机构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患者在出院后,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也未定期复查。

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工作总结

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工作总结

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工作总结在医疗行业中,法律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医疗机构需要合规经营,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并且保护医疗从业者和患者的权益。

本文将以案例和经验分享的方式,总结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

一、加强合规意识合规意识是医疗机构风险管理的基础。

医疗从业者需要了解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定,并将合规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比如,在就医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管理规定,确保医院设施和服务符合相关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落实。

例如,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降低法律风险。

三、加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医疗机构需要加强预防和处理工作。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协商,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诉求,避免矛盾升级。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纠纷处理机制,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法律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工作能力。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各个岗位都有合格的从业人员。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体系,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法律事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医疗行为的合规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与法律顾问或律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咨询法律问题,减少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第一章引言随着医疗行业的逐渐发展,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医疗机构管理存在着很多法律风险。

如果管理不当,会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破产。

本文旨在探讨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以帮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有效预防和应对法律风险。

第二章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风险2.1 医疗服务质量风险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是提供医疗服务,如果医疗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带来法律风险。

医疗服务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事故:若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医疗事故纠纷。

(2)医疗纠纷:医疗机构的服务不仅仅是治疗患者疾病,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交流技巧。

如果医疗工作人员言行不当,可能会与患者产生矛盾,引发纠纷。

2.2 医疗机构财务风险医疗机构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未能及时回收医疗费用,可能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财务风险。

医疗机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费不当:医疗机构未按相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或者故意误导患者进行治疗,导致收费不当,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

(2)欠款风险:部分患者有拖欠医疗费用的情况,但医疗机构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欠款风险增加。

2.3 医疗机构管理风险医疗机构管理属于医疗机构的员工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事管理风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完整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会导致员工素质不高、劳动纠纷等问题,进而会对医院造成管理风险。

(2)设备管理风险:医疗机构内部的各类设备需要经常维护、保养,若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设备老化损坏或不完善,这将带来医疗操作质量不佳的后果。

第三章应对法律风险的策略3.1 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强化医疗事故的防范和查处力度,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了解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风险,对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那么,医疗纠纷究竟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首先,医疗机构可能面临的一大法律风险是医疗过错责任。

这意味着如果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规范和标准,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就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例如,医生在诊断病情时出现误诊,或者在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都可能被认定为医疗过错。

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不仅要承担患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等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需要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等间接损失。

其次,医疗文书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风险。

医疗文书包括病历、医嘱、检查报告等,是记录医疗过程的重要依据。

如果医疗文书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或者存在涂改、伪造等情况,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可能会因为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诊疗行为合法合规,而处于不利地位。

比如,病历中对患者的症状、治疗措施和病情变化记录模糊不清,或者缺少关键的签字和时间记录,都可能被患者一方抓住把柄,质疑医疗行为的合理性。

再者,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也容易引发法律风险。

在进行某些有风险的医疗操作或治疗方案前,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告知患者相关的风险、并发症以及替代治疗方案等信息,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或者告知不充分,导致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治疗并受到损害,患者可能会以侵犯知情权为由提起诉讼。

另外,医疗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如果存在质量缺陷,给患者造成损害,医疗机构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追偿。

但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可能会面临患者的索赔压力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个人职业风险也是需要警惕的。

如果因为个人的疏忽、违规操作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导致医疗纠纷,不仅可能面临医疗机构的内部处罚,还可能会被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甚至面临刑事指控。

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防范

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防范

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防范尽管医疗行业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但医疗机构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并降低法律纠纷的发生概率,有一系列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需要被采取。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疗机构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应对策略。

1. 合规运营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惯例,确保自身的运营符合规范。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获得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和执业医师资格,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专业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全体员工都清楚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诊疗合同管理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诊疗关系应当通过签订诊疗合同来确立。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诊疗合同的管理机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包括医疗服务的范围、费用、责任承担等方面,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

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合同的真实、完整,并保持相应的备份记录。

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通知患者有关治疗方案、费用变动等重要信息,确保患者的知情权。

3. 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医疗机构在进行各种医疗行为时,必须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指患者在完全理解可能的风险、效果和代价后,自愿作出决定。

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充足、明确的信息,确保患者有能力和权利做出知情选择。

同时,医疗机构需要遵守相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妥善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限制员工对患者信息的访问和使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4. 事故和纠纷应对尽管医疗机构已经采取了各种风险防范措施,但在运营过程中仍然可能发生事故和纠纷。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应对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风险事件。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以降低事故和纠纷造成的经济损失。

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控心得体会在医疗行业中,法律风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必须认真对待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以保障医疗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法律安全。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认识到了一些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加强医疗风险意识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全体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培养。

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时刻保持对法律风险的警觉,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定,防范法律纠纷。

2.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是有效预防法律风险的关键。

内部管理制度应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标准化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符合法律规定,并保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3. 完善医疗记录和文书工作医疗记录和文书工作是医疗机构法律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医疗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医疗过程和结果,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避免虚假记录引发法律纠纷。

4. 规范医疗广告宣传医疗广告宣传涉及到医疗机构的信誉和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在宣传中应谨慎选择言辞,避免夸大宣传效果、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5.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危机事件是无法预料的,但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做好应对工作。

医疗机构应及时了解、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制定合理的对策和应急方案,保护医疗机构不受不良事件的影响。

6. 注重人员培训与业务知识更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其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了解新法新规,适应法律环境的变化,降低法律风险。

7.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协商患者是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良好的沟通与协商是预防法律纠纷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真诚对待患者的疑虑和意见,避免因沟通不畅引发纠纷。

8. 寻求法律援助与专业咨询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医疗机构可以主动寻求法律援助与专业咨询。

医院管理法律风险案例(3篇)

医院管理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纠纷和法律风险问题逐渐增多。

本案例将分析一起因医院管理不善导致的法律风险案例。

二、案例描述2019年5月,患者李某因突发心脏病入住该医院急诊科。

入院后,医生为李某进行了紧急手术,但术后李某出现昏迷症状,经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的家属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要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经调查,发现以下事实:1. 患者李某入院时,医院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其心脏病病情的严重性。

2. 手术过程中,医生未严格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3. 术后,医院未对李某进行严密观察,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4. 医院未按规定进行病历书写,病历资料不完整。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医疗责任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承担无过错责任。

本案中,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医疗纠纷处理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本案中,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可能导致纠纷处理不公,引发新的法律风险。

3. 医疗保险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六条,保险公司应当依法承担保险责任。

本案中,若患者家属向保险公司索赔,医院可能因未按规定处理医疗纠纷,导致保险公司拒绝赔偿,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负担。

4. 医疗监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

本案中,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可能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四、案例分析及建议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医疗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

医疗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

医疗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在当今社会,医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带来了巨大的保障。

然而,伴随着医疗服务的广泛提供,医疗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可能损害患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深入了解和有效防范医疗法律风险,并制定恰当的应对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医疗法律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

首先,医疗过错是常见的风险之一。

这包括诊断失误、治疗不当、手术操作失误等。

例如,医生在诊断病情时未能准确判断病因,导致治疗方案错误,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其次,医疗告知义务的履行不到位也是引发风险的重要因素。

医务人员在治疗前没有充分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的风险、效果和替代治疗方法,使得患者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再者,医疗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同样会带来法律隐患。

病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或者修改不规范,都可能在医疗纠纷中成为对医疗机构不利的证据。

此外,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善,如医疗器械的维护不当、医疗人员的资质审核不严等,也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

那么,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法律风险呢?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是关键的一步。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了解自己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白医疗过错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同时,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谨慎和专注。

规范医疗告知义务的履行流程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治疗前,应当以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详细、全面地告知治疗方案的相关信息,包括可能的风险、并发症以及替代治疗方法等。

并且,要确保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证明告知义务的履行。

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医务人员应当如实、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和效果等信息。

病历的书写要规范、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制度,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指南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指南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指南医疗行业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指南医疗行业作为一个高度关注人类健康的领域,面临着许多法律风险和合规挑战。

正确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疗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一些合规指南以帮助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规避法律风险。

一、医疗隐私保护合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医疗保密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得到充分保护。

医疗机构应明确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健康信息的程序和政策,并制定合适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此外,合规机构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内部员工对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药品和医疗器械合规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和使用中,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管理法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和存储程序,并遵守药品的销售和处方规定。

对于医疗器械的选择和使用也需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

三、合规宣传与广告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宣传与广告中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包括医疗广告法。

宣传与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客观,在与患者沟通时不能夸大疗效或虚假宣传。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建立合规宣传与广告的规范制度,并定期对宣传与广告进行审查。

四、贿赂与腐败风险医疗行业经常面临贿赂与腐败风险,这些行为既违法,也损害医疗机构的声誉。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反腐败机制和内部控制,明确禁止贿赂和其他腐败行为。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反腐败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五、医患纠纷合规医患纠纷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解决患者投诉,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医生的沟通和医疗质量管理,预防潜在的医患纠纷。

六、合规培训和监督医疗机构必须不断加强员工的合规培训和监督,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医疗行业风险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风险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风险管理办法医疗行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还能增强医疗机构的运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将详细探讨医疗行业的风险管理办法。

一、医疗行业风险的类型1、医疗事故风险医疗事故是医疗行业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风险之一。

包括手术失误、诊断错误、药物不良反应等,这些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2、医疗法律风险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医疗机构可能面临诉讼、赔偿等法律问题,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损害医疗机构的声誉。

3、感染控制风险医院是病原体集中的场所,如果感染控制措施不当,容易引发院内感染的爆发,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4、医疗设备风险医疗设备的故障、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可能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人力资源风险医护人员的短缺、技能不足、职业倦怠等都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6、财务风险医疗机构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财务管理不善,可能出现资金短缺、欠费、医保报销问题等,影响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质量控制等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2、全员参与从管理层到一线医护人员,都应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文化。

3、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风险状况,调整管理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4、科学决策基于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

三、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策略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流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2、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强化医疗安全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行业规章制度法律风险

医疗行业规章制度法律风险

医疗行业规章制度法律风险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敏感和专业的领域,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医疗行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风险尤为重要。

在医疗行业中,法律风险常常存在,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对这些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医疗行业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医疗事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风险。

医疗事故可能导致患者伤害和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医疗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及时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和赔偿,也是应对医疗事故风险的关键策略。

其次,医疗隐私和数据安全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医疗机构处理大量的患者数据和个人敏感信息,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以及员工培训和宣传活动。

另外,医疗广告和宣传的法律风险也不可忽视。

医疗广告和宣传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广告和宣传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广告和宣传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此外,医疗机构的许可和资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需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并且需要具备合格的医生和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应该确保自身的许可和资质合法有效,避免因非法行医和无证经营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另外,医疗行业的竞争风险也不容忽视。

医疗行业竞争激烈,新的医疗机构不断涌现,老牌机构需要面对市场份额的挑战。

医疗机构应该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最后,医疗行业的不良口碑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口碑评价对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不良口碑可能导致患者流失、新患者的招募困难以及机构的信任缺失。

医疗机构应该注重患者的满意度和口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减少不良口碑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疗行业中存在多种法律风险,包括医疗事故风险、医疗隐私和数据安全风险、医疗广告和宣传的法律风险、医疗机构的许可和资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以及不良口碑风险。

医疗行业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

医疗行业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

医疗行业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心得体会医疗行业作为社会中关乎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其专业性和敏感性使其面临诸多法律风险。

合规问题、医疗纠纷、隐私保护等都是医疗行业必须面对和应对的法律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度探讨医疗行业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心得体会。

一、医疗合规风险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取得与更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合同管理、财务报告等各个环节。

不合规经营会导致处罚甚至涉及刑事责任。

针对医疗合规风险,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纠正。

二、医疗纠纷风险医疗纠纷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患者因为医疗事故、医疗过错、医疗合同纠纷等与医疗机构产生争议,甚至提起诉讼。

这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医疗机构应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同时,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解或诉讼解决,保护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三、隐私保护风险医疗行业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非常敏感,相关信息的泄露会带来极大的损害。

医疗机构在收集、使用、存储个人隐私信息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医疗机构应制定隐私保护制度,明确信息使用和保护的原则、权限和责任。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隐私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行业中的法律风险不可忽视,合规风险、医疗纠纷风险和隐私保护风险是医疗机构常见的风险类型。

为降低法律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患者的利益。

医疗活动法律风险案例(3篇)

医疗活动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是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例主要讲述了人民医院在开展一项医疗活动过程中,因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导致患者家属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人民医院败诉的事件。

二、案例经过2018年6月,患者李某因急性阑尾炎入住人民医院外科进行治疗。

入院后,主治医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李某的阑尾切除术后发生感染。

术后,李某病情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某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身体恢复情况并不理想。

2018年10月,李某的家属认为人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的病情加重,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人民医院在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过错:1.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李某的阑尾切除术后发生感染。

2. 术后,人民医院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的病情变化,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3. 人民医院未按照相关规定对李某进行告知,导致李某家属对治疗方案产生误解。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给李某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人民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共计2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例中,人民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以下法律风险:1. 医疗事故风险:本案中,人民医院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属于医疗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信息告知风险:本案中,人民医院未按照相关规定对李某进行告知,导致李某家属对治疗方案产生误解。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准确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

3. 医疗文书风险:本案中,人民医院在病历书写中存在不规范之处,未能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

医疗保健行业的法律风险管控

医疗保健行业的法律风险管控

医疗保健行业的法律风险管控医疗保健行业,作为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其发展与运作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和监管。

在这个行业中,法律风险如影随形,若不加以有效的管控,不仅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对患者的权益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深入了解和妥善管控医疗保健行业的法律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医疗事故是医疗保健行业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法律风险之一。

医疗事故的发生,可能源于医疗人员的疏忽、错误诊断、不当治疗等多种原因。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仅要面临患者及其家属的索赔,还可能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医疗机构的声誉受损,患者流失。

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医疗纠纷也是医疗保健行业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医疗纠纷的产生,除了医疗事故外,还可能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医疗费用争议等原因。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协商,尽可能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如果无法和解,应引导患者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医疗鉴定、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同时,医疗机构应保存好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证据,以备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使用。

再者,医疗保健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进行研发,产生了一系列的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然而,如果这些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可能会被他人非法抄袭、模仿或侵权,从而影响研发者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因此,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监控,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另外,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合规管理也是法律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

医疗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

医疗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
详细描述
患者隐瞒病史或不遵守医嘱可能导致 医生做出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从 而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此外,患者 维权意识增强也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 高的法律要求。
医疗技术发展滞后案例分析
总结词
医疗技术发展滞后也可能引发医疗法律风险,如采用过时的诊疗技术导致患者受损。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而一些医疗机构可能因为技术更新不及时 而采用过时的诊疗技术,导致患者受损。这不仅可能引发医疗纠纷,还可能对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负 面影响。
CHAPTER 04
医疗纠纷处理与应对
医疗纠纷的预防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因医疗差错 和事故引起的纠纷。
加强医患沟通
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告知病情、治疗方 案及风险,以减少误解和纠纷。
完善医疗告知和签字制度
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告知和签字制度,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同意治 疗方案。
医务人员操作失误
诊断错误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或漏 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或接受不必要的治疗。
用药不当
医生给患者开具的药物剂量、用 法不当,或未充分考虑患者过敏 史等个人情况,可能引发药物不
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手术操作失误
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操作失误 可能导致手术部位错误、损伤周
围组织器官等严重后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医疗法律风险的来源
医疗机构管理不善
医疗设备维护不当
药品和耗材管理不当
医疗机构未能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 护和校准,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测量 误差,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医院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

医院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监测法律风险
定期对医院运营过程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制定法律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 法律风险评估标准,对医院运营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评估出的法律风险,制定相应的 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预案 等,确保医院在面临法律风险时能够 迅速应对。
总结词
医疗事故涉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可能对 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详细描述
某医院因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死亡。经 调查认定为医疗事故,医院被处以罚款,相关医生被吊销 执业证书。
详细描述
某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虽经 积极治疗仍造成患者部分功能障碍。最终医院赔偿患者经 济损失,相关医生受到行政处罚。
患者隐私保护案例分析
总结词
患者隐私保护是医疗管理中的重要环 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 者的隐私保密,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 息。
总结词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隐私保护 制度,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患者个人信 息安全。
详细描述
某医院因未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 格保密,导致患者隐私泄露,引发患 者不满和投诉。医院被责令整改,相 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
详细描述
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擅自离岗,导致手术进程受影响,患者发生意外 情况。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并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词
医疗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履行职责和义务,保障 患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某护士在工作中疏忽大意,导致患者发生输液反应。虽经积极抢救, 但患者仍不幸离世。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并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法律风险

医疗法律风险

医疗侵权风险
因侵犯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隐私权等民事权益导致的风险 。
02
医疗法律风险的来源
医疗技术风险
诊疗方法选择不当
医生在选择诊疗方法时,如果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都可能引发 医疗纠纷。
诊疗操作失误
医生在执行诊疗操作时,如手术、注射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导 致患者受到伤害。
诊疗结果与预期不符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诊疗结果可能与患者及家属的预期 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不满和纠纷。
02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和 进修,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 流和继续教育,提高诊疗水平和 医疗质量。
加强医疗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 完善医疗流程和规范,确保医疗活动 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建 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疗管理中的问题。
提高医疗人员素质
医疗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医疗法律风险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法 律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资格认证和考核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
定期检查与维护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是医疗活动的重要工具,定期检查与维护可以确保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 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维护医疗机构声誉
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保持医疗机 构良好的社会形象。
医疗法律风险的类型
医疗管理风险
因医疗管理不善或制度不健全 导致的风险。
医疗合同风险
因违反医疗合同约定或侵犯患 者权益导致的风险。
医疗技术风险
因医疗技术缺陷或操作失误导 致的风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从现实需要出发,根据法律风险因子的形成原因,把医疗机构法律风险分成两大类:医疗纠纷法律风险和非医疗纠纷法律风险。

医疗纠纷法律风险包括医疗执业法律风险、医疗技术法律风险和医疗产品法律风险等;非医疗纠纷法律风险包括制度管理法律风险、资产管理法律风险、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人员管理法律风险和廉洁自律法律风险等。

(一)医疗纠纷法律风险
1、医疗执业法律风险
医疗执业是医疗机构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

业务部门分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

临床科室包括内、外、妇儿等医疗机构核准的所有诊疗科目;医技科室包括检验、病理、影像、药剂、器械(设备)、病案、输血等科室。

近年来我国医疗执业环境欠佳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恶化,所以,医疗执业风险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法律风险中最突出的问题。

根据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我们把执业法律风险分为三类:医方所致法律风险、患方所致法律风险和第三方所致法律风险。

1.1 医方所致法律风险
医方所致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医疗执业过程中的“医疗过错”。

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可见,医疗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而对“过错”的认定取决于:(1)医疗执业行为是否违反了医药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是否违反了医务人员的合理注意义务;(3)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推定过错的情节。

如果医方违反告知义务、转诊义务、诊疗义务、急救义务、安全保障义务,或者超出诊疗科目、超出执业范围、错误使用医疗产品、违反病历书写规范、侵犯患者隐私权、过度诊疗等就构成“医疗过错”,产生法律风险。

1.2 患方所致法律风险
患方所致法律风险原因较多,虽然不能排除个别患者故意行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患者过失行为。

如漏报或隐瞒既往史、体质特殊、病情罕见、对治疗结果期望过高、对医疗转归误解、抵触医方沟通和告知、不遵医嘱等等。

1.3 第三方所致法律风险
如前所述,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第三方的产品和服务,产品缺陷、服务瑕疵或者第三方的过错行为可能给医患双方造成损害,构成法律风险。

2、医疗技术法律风险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医学科学具有专业性、未知性、风险性三大特点,医学的发展是人类研究探索和技术应用的结果,医疗技术应用本身就充满风险。

根据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国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依据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医疗机构常规管理;第二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第三类由卫生部管理。

此《办法》即为我国医疗技术的准入制度。

近年来,为安全有效的开展和应用医疗技术,我国制定了大量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如2009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变年11月13日公布的《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
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

如果忽视医疗技术的准入制度、不按照技术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就会产生法律风险。

3、医疗产品法律风险
医疗产品一般分为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和血液等。

医疗产品法律风险包括:临床试验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流通采购风险、储藏保管风险、产品使用风险等。

医疗产品质量法律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缺陷(或不合格)产品引发的法律风险;另一类是无缺陷产品(或合格)产品引发的法律风险。

前一类通常称为“产品质量责任”,后一类通常称为“药品不良反应”。

2004年3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但随着药品监管形势的变化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办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故经过重新修订,并于2011年7月1日实施。

2008年12月29日国家药监局联合卫生部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对医疗产品的安全进行检测追踪,实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二)非医疗纠纷法律风险
非医疗纠纷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

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医疗机构管理部门一般分为行政管理、医疗管理、后勤管理和教学科研管理。

行政管理包括党办、院办、纪检、财务、人事、审计等;医疗管理包括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医保办、医院感染管理等。

后勤管理包括总务、基建、信息等;教学科研管理包括医学生教育及医学继续教育、图书馆、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及科研实验室管理。

1、制度管理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有赖于健全的管理制度。

各部门、各科室、各人员都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以及医疗机构制定的管理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如果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者侵犯了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或者脱离实际难以执行,就会产生法律风险。

2、资产管理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包括房产建筑、设备、车辆、医疗器械、药品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名称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等权利。

资产管理法律风险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医疗机构资产不受他人非法侵害,在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争取资产保值和增值。

3、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相关领域的民事主体的产品或服务,每年需要签订大量合同,包括药品器械等医疗产品买卖合同、后勤保障服务合同、基建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作合同、临床试验合同、各类保险合同、医务人员劳动合同、非医务工作人员(如卫生保洁、护工等医疗辅助人员)的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等。

虽然医疗机构大多合同要经过政府主导的集中招标采购程序,但医疗机构既是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行为主体,也是合同违约的责任主体,依然面临各种合同法律风险,如合同主体的资质和履约能力、合同标的物的权利状态、权利义务的约定、合同的效力和生效条件、合同解除与违约、争议解决条款等等。

4、人员管理法律风险
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医疗机构的生命,所以人员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中之重。

实践中人员管理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员资质管理和劳动合同管理。

4.1 人员资质管理法律风险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从医疗机构到医务人员、从医疗技术到医疗产品,都需经过资格审核与行政许可。

1999年5月1日实施的《执业医师法》、2008年5月12日实施的《护士条例》和1999年4月1日修订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分别对医师、护士、药师的执业资格做出了具体规定;2008年8月18日实施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对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以及试用期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做出具体规定。

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即构成行政法意义上、甚至是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

4.2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集中在:劳动合同签订的形式和时间;劳动合同的内容,特别是人员职责、工资福利、职业培训、医学再教育、知识产权归属、保守技术和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等约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等方面。

管理不得当、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劳动仲裁和诉讼。

5、廉洁自律法律风险
2006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医德教育、法制宣传、自查自纠活动,广大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廉洁从业意识和法制纪律观念明显增强,然而,医药商业贿赂、处方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2010年6月21日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认真分析滋生商业贿赂的深层次原因,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研究制定切实管用的制度办法和监管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完善记录考核制度,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通知》实际上要求我们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分析识别各种廉洁自律风险因子,把现有法律法规细化成工作制度和监管措施,对廉洁自律法律风险加以防范。

2012年1月13日,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和监察部驻卫生部监察局联合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严肃行业纪律,促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