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宫简介
【地理位臵】南宫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

周围百公里左右有石家庄、济南、邢台、邯郸、衡水、德州、聊城、临清等大中城市环邻,并且靠近北京、天津、郑州等大都市;境内有106、308国道和邢(台)—德(州)线、肃(宁)—临(西)线、祁(村)—南(宫)线五条干线公路在市区交汇,青(岛)银(川)高速、大(庆)广(州)高速纵横交叉,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行政区划】全市辖6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456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市域总面积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

【历史沿革】南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西汉初年始臵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音:括)曾封邑于此,汉高祖刘邦取其复姓命县名,以示“尊周礼、敬贤人”之意。

境内有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裕钊手书“重修南宫县学碑记”,创立“南宫体”书法,现已风靡海内外。

南宫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军区、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地,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过,南宫人民的优秀儿女张霖芝、李菁玉、马国瑞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南宫,自汉臵县一直沿用此名。

相传春秋时期周朝时有个复姓南宫名适字子容的鲁国人,曾寓居此地,很有德望,是当时名人,称南宫子。

刘邦用此人姓氏做县名,以示为"礼义之乡",这就是南宫县名的由来。

(见《南宫县志》、《冀州志》)。

【区域特色】南宫历来就是冀南经济商贸重镇,素以“小北京”著称,“南宫旱码头、临清水码头”在冀鲁豫交界广为流传。

而久负盛名。

1986年3月南宫在河北省第一批撤县建立县级市,1987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南宫是“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市(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市(县)、河北省“棉花之乡”、河北省“韭菜之乡”、河北省“文明卫生城市”。

南宫市域经济特色鲜明。

农业初步形成了优质棉花、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

优质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年产皮棉4万多吨,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和棉花百强县市,生猪养殖业在致力于建设百万头安全商品
猪生产基地,无公害韭菜、芦笋、辣椒等农产品畅销京、津、石等大中城市。

工业已经形成了羊绒、羊剪绒、棉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毛毡、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三大特色产业。

主要工业产品精梳山羊绒、羊绒纱、羊绒衫、羊绒制品、裘皮制品、彩色棉纱、高支纱、气体灌充设备,汽车连杆等享誉国内外市场。

特别是羊剪绒制品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羊剪绒生产加工基地。

食品加工业以生猪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为主,该产业龙头企业——河北千喜鹤食品公司,年屠宰生猪300万头,加工高低温肉制品8万吨,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企业。

南宫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广袤,土壤肥沃,气候温湿,无大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南宫盛产小麦、玉米、谷子、薯类、豆类、花生、芝麻、蔬菜等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县(市)、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河北棉花之乡”、“河北韭菜之乡”、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美食】南宫熏菜:选用优质猪肉,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正绿豆淀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

之后,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再用锯末烟火熏烤成紫红色,外皮再抹上香油,吃起来清香而没有腥味,放几天也不变味,深受群众欢迎。

中国第一佛塔——【普彤塔】座落于南宫市北旧城,东距市区1.5公里。

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据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可谓“中国第一佛塔”。

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第二名胜古迹
南宫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文物古迹众多,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64处。

普彤塔座落于南宫市西郊,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早于河南洛阳白马寺塔一年,实为中国第一佛塔。

结构为八角线实心砖塔,现高28.414米,共9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左侧为普彤寺,寺内建有大友宝殿、诵经房、太祖殿及诸通碑刻。

占地面积39亩。

199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现位于南宫中学院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文为楷书,书体取“六朝”,而又有所创新,内圆外方,风格独特。

碑文从“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的思想出发,抨击了当时腐朽的科举制度、八股文体和迂腐之风,倡导“明体达用之学”,立论鲜明,切中时弊,结构严谨、
文词简洁。

有“文、字双美”之誉。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由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时任南宫代理县事李传棣特函请“桐城派”著名学者,被誉为“晚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裕钊撰书。

大风亭又名“麦饭亭”、“驻跸亭”,原为南宫十景之冠,位于南宫市西郊,据载汉光武帝刘秀巡河北时,普于此亭避风,且食麦饭,故后人以“大风亭”或“麦饭亭”名之。

明城祖朱棣南片回銮时亦在“大风亭”处停留,此亭因此二帝留足而名声远播。

明嘉靖年间南宫知县胡廷召修建“大风亭”,并立“大汉世祖皇帝驻跸”和“大明成祖皇帝驻跸”双碑,故亦称“驻跸亭”,碑文由进士、监察御史刘濂所书,笔体苍劲有力,骨肉兼备,雅而不俗,有大家之气。

丹朱墓位于南宫市城西北小关庄村西北角。

丹朱是尧帝的儿子,葬于此地,其古墓遗址,今仍存在,原为南宫十景之一。

莲花池位于南宫市区西郊北侧,原为南宫十景之一,今群英湖址。

第三贤达雅士
南宫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名流雅士灿若星辰,历史上曾出现过白圭、白钺父子尚书,太子太师田神功,监察御史刘濂等重臣贤吏。

也有被誉为“波音之父”的知名学者王助,京剧尚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尚小云等。

白圭(1419-1474),南白塔村人。

明英宗、戴宗、宪宗三朝元老,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敕封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赠封荣禄大夫、少傅、谥恭敏。

曾受命督造裕陵和修建承天门(今天安门)。

白钺(1454-1510),白圭之次子,曾任授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病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裕。

田神功(?-774),南宫人,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师。

病逝后,追赠司徒。

刘濂(1494-1567)刘河沟人。

明代宗重臣,官至监察御史。

因弹劾严嵩未果,遂告病归乡,于南宫县城东郭建一书院,著书立说。

尚小云(1900-1976),尚家庄人,在戏剧界耕耘六十多个春秋,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尚小云之子尚长春长、尚长麟、尚长荣,均为京剧名家,其三子尚长荣曾三次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是今华夏梅花大奖第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