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病毒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ea0fe41cfe4733687e21aa66.png)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微生物以及不属于第一、二、三类地各种低毒力地病原微生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完整word版)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完整word版)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2e04b99852d380eb62946dfc.png)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农业部令2005年第53号颁布时间:2005-5-24发文单位:农业部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动物微生物第五章
![动物微生物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cbd553ca84254b35eefd34f3.png)
• 2.稳定状态感染
• 有些病毒(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增值过程中, 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细胞暂时不出现溶解和死 亡,称为稳定状态感染。 • 以后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细胞融合或细胞表面出 现新抗原等多种变化。
• 3.包涵体形成
•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 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特殊“斑块”。
• 2.内毒素 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 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菌细胞死亡、自溶或人 为地破坏菌细胞时,才释放出来。外毒素与内毒 素在毒性、化学组成、耐热性及抗原性等方面不 同。 • 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革兰氏阴 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 (1)发热反应 • (2)对白细胞的作用 •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4)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生物,通过适当的侵入门户进入动物机体。病原 微生物是感染发生的首要因素,没有病原微生物,
感染不可能发生;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毒
力和数量,才能抵抗机体的防御机制,向组织扩 散;病原微生物还必须经适当途径侵入易感动物 体内,到达特定部位,才有可能在体内生长繁殖 并引起感染。
2.易感动物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感受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动物种类不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易感 性。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非常易感,但禽类在 正常情况下对炭疽杆菌则无感受性。马骡等单蹄 动物,对口蹄疫病毒不易感,而牛、猪等偶蹄动 物则易感性强。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是 属于动物的种属特异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动物机体由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生理机能 及免疫状况等不同,易感性也有差异。
④磷脂酶 ⑤卵磷脂酶 ⑥激酶
⑦凝固酶 ⑧脱氧核糖核酸酶
4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黏附于细胞或组织表面后,必须克 服机体局部的防御机制,特别是要干扰或 逃避局部的吞噬作用及体液免疫作用,才 能建立感染。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作用的表 面结构---荚膜、微荚膜、葡萄球菌A蛋白 等。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76bd9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6.png)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生病或死亡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动物病原微生物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
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厚,可在染色时染成紫色。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白喉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白喉病。
•炭疽杆菌:引起炭疽病。
•布氏杆菌:引起布病。
•链球菌:引起各种疾病,如猪链球菌引起的猪链球菌病。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薄,不容易被染色。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沙门氏菌:引起人和动物的肠道感染。
•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如禽肠道病毒E. coli引起的禽肠炎。
•螺旋菌:引起动物的泄泻、发热等症状。
病毒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它不能自行进行代谢活动,必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常见的动物病毒有:•禽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流行性感冒。
•口蹄疫病毒:引起牛、猪、羊、山羊等动物的口蹄疫病。
•狂犬病病毒:引起狗、猫等动物的狂犬病。
真菌真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在动物体表(皮肤、羽毛、毛发等)上的表皮真菌,如:•白癣菌:引起动物的白癣病。
•马拉色菌:引起动物的马拉色菌病。
另一类是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内菌,如:•念珠菌:引起动物的念珠菌病。
•曲霉菌:引起动物的曲霉病。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侧的生物。
常见的寄生虫有:•线虫:引起动物的弓形体病、散发性弯曲体病等。
•原虫:引起动物的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疟原虫病等。
•跳蚤:是吸取动物血液的昆虫,在一些动物疾病中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
以上是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病原微生物很重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一级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一级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ae672f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3.png)
一级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一级实验室是指对某些高致病性、具有传染性且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处理的实验室级别。
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了多种类型,下面将为大家详细列举和介绍一些常见的一级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1. 鼠疫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是引起鼠疫的致病菌,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及跳蚤传播给人类。
它可以引发肺鼠疫、腺鼠疫和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2. 炭疽菌(Bacillus anthracis):炭疽菌是引起炭疽病的致病菌,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孢子菌。
炭疽病主要通过接触和吸入感染,症状严重且迅速恶化,可导致内脏和皮肤炭疽等疾病甚至死亡。
3.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结核病会侵害肺部以及其他身体器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一级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4.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主要引起炎症性脑膜脑炎。
该疾病在亚洲地区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5. 病毒性出血热:一级实验室也涉及多种病毒性出血热的病原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香烟草花叶病毒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出血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总之,一级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它们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对这些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处理,能够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展有效的预防、防控措施,为保护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一级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危险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动物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
![动物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7b33dc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e.png)
动物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学领域。
这个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尤其对于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动物传染病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根据其形态和结构特征的不同,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四类。
其中,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常见的病原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而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常见的有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真菌和寄生虫则是另外两类病原微生物,各具特点。
二、动物传染病的种类动物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引起的动物之间的疾病。
根据主要传播途径的不同,动物传染病可以分为直接传染病和间接传染病两类。
直接传染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风疹、犬瘟热等;而间接传染病是通过媒介或环境传播,例如布鲁氏菌病、疟疾等。
此外,根据传染病发生的方式,动物传染病还可以分为自然发生传染病和人工诱发传染病。
自然发生传染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自发发生的传染病,例如禽流感;而人工诱发传染病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引起的传染病,例如禽鼠疫。
三、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动物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
其次,注重动物的健康管理,保证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动物的抵抗力。
再者,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和监控,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传播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人员和兽医人员对于动物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动物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动物传染病的种类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传播机制,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1144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1.png)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动物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生物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实验室的动物、工作人员和整个实验室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常见的生物危害1.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动物实验室中最常见的生物危害之一,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动物感染疾病,甚至对人员健康产生威胁。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常常通过空气传播、器械污染等途径传播。
2. 昆虫在动物实验室中,昆虫可能会对动物实验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
苍蝇、蚊子等昆虫可能会传播各种疾病,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引起感染。
3. 啮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仓鼠等)在实验室中常常被用于进行实验和研究,然而它们本身也可能成为生物危害,传播疾病、破坏实验设备等。
二、防治措施1. 严格的环境控制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该实施严格的环境控制,包括空气净化、无菌操作、实验室内消毒等措施,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无菌。
2. 实施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一旦发现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环境中传播,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扩散措施,例如对实验设备、器械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患病动物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3. 昆虫控制为防止昆虫对实验室环境和动物的威胁,需要实施有效的昆虫控制措施,例如建立防虫设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杀虫、维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等。
4. 动物管理对啮齿类动物的管理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动物笼、保持动物健康检查等,以减少动物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威胁。
5.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防治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安全预案等,以应对各种生物危害的发生。
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了解常见的生物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健康非常重要。
动物微生物学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动物微生物学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f2dd4f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3.png)
动物微生物学的常见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以及与动物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学科。
在动物界中,存在着许多病原体,它们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介绍动物微生物学常见的病原体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一、细菌病原体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的细菌。
它可引起动物的肠胃疾病,如腹泻和消化不良。
大肠杆菌通过粪便传播,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食物污染或水源污染都可能导致感染。
2.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产生气体和毒素的细菌,常引起动物的肠胃疾病。
它通过食物和饮水污染的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其他感染动物而传播。
3. 炭疽杆菌: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是引起炭疽病的病原体,可感染许多动物,包括牛、羊和马等。
它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疫区动物、接触感染动物的污染物和吃了感染的动物产品等。
二、病毒病原体1. 犬瘟热病毒: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是一种引起犬瘟热的病毒,可感染犬科动物。
它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和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等途径传播。
2. 猪瘟病毒: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是一种感染猪的严重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体。
它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病猪、接触污染物以及通过病猪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3.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Herpesviru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界的病毒,它引起动物的疱疹性疾病。
疱疹病毒通过唾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并通过接触和呼吸途径感染其他动物。
三、寄生虫病原体1. 疥螨:疥螨是引起动物疥疮的寄生虫,包括疥螨、耳螨等。
它们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接触被感染物品传播。
2. 绦虫:绦虫是一种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如猫绦虫、狗绦虫等。
绦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感染虫卵的食物或其他寄主。
动物微生物学中常见的病毒和细菌病诊断
![动物微生物学中常见的病毒和细菌病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b83ecd580eb6294dd886c9d.png)
陈双钊一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是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一、生物学特性病毒子长140~180nm,宽75~80nm,一端钝圆,另端平凹,呈子弹头形或试管形。
在螺旋对称的衣壳中,含有负股单股RNA。
具有脂蛋白的囊膜,在膜上有血凝素的穗状突起。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二、抵抗力病毒在pH为7~9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56℃经30min可使病毒灭括。
五、致病性狂犬病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同样也能感染人。
本病主要由患病动物咬伤后而感染。
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亦可以感染。
病犬的唾液于症状出现前1~2周便可能会有病毒。
存在于病畜唾液中的病毒,通过咬伤而进入易感动物的皮下组织,然后沿着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
也有人认为病毒是由外周经血液侵入脑组织。
病毒在脊髓和脑组织中增殖,并可按离心方向由中枢神经向外扩散,而脑脊髓液在病毒扩散中,亦起着重要作用,使所有器官都能查出病毒。
抵达唾液腺的病毒,在其上皮细胞内又大量增殖,并进入到唾液中。
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继续繁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
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经紊乱和反射性增高,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当呼吸中枢麻痹后即可造成死亡。
六、微生物学诊断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包涵体检查,动物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等三种。
(一)包涵体检查取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用刀片切开印片,趁印片未完全干燥时,以塞勒(Seller)氏液染1~5s,水洗、干燥、镜检。
内基氏小体呈鲜红色、间质呈粉红色、红细胞则为桔红色。
内基氏小体为圆形、卵形、核形、阿米巴形。
大小为24~27μm,位于细胞浆内。
用姬姆萨氏(Giemsa)染色,小体为红色(图10-1)。
由于有些犬、猪和草食兽的病例及病初死亡或早期剖杀动物中可能不见包涵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检查出包涵体来。
病原微生物分类
![病原微生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fb63a254b73f242336c5fdd.png)
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病原微生物名录
![病原微生物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c1afbd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病原微生物名录在生物界中,病原微生物是那些能够引起动植物及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且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有的可以引起人类疾病,有的则可以引起动物疾病。
根据其寄生的宿主不同,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和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
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既可以感染人类,又可以感染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则是指那些只能感染特定宿主的病原微生物,如引起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
病原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它们都具有致病性,能够对宿主造成损害。
它们都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宿主之间传播。
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病原体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导致大量的病例和死亡。
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为了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在。
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在人体内的传播。
我们还应该加强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对于特定宿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我们应该加强对特定宿主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病原体在特定宿主中的传播。
病原微生物是一大类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巨大危害的微生物。
我们需要加强对它们的认识和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在人体内的传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在微生物世界中,一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人体感染,形成疾病。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b05ca376af45b307e8719789.png)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53号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业经2005年5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00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
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665e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6.png)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介绍兽医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动物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与动物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微生物领域,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检测、防控以及与兽医临床实践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兽医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
病原微生物在兽医微生物学领域,病原微生物是重点研究对象。
病原微生物指的是那些可以感染动物并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本文档将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详细介绍。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分裂和传播来感染动物。
细菌在兽医微生物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们是许多动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例如大肠杆菌、布鲁氏菌和沙门氏菌。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依赖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的细胞,并导致疾病的发生。
兽医微生物学中研究的病毒种类繁多,涉及到多个动物种类。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病毒,例如犬瘟热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豚鼠传染性腹泻病毒。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孢子传播来感染动物。
真菌感染在动物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皮肤和毛发方面。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真菌感染,例如马疥癣、犬球孢子菌感染和猫肺孢子菌感染。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宿主动物进行生活和繁殖的生物。
寄生虫感染在动物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农业和家畜养殖中。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感染,例如犬蛔虫感染、猪圆线虫感染和马疟原虫感染。
微生物检测与鉴定在兽医微生物学中,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结果,才能为动物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技术和免疫学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兽医微生物学与兽医临床实践的关系兽医微生物学与兽医临床实践密切相关。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兽医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动物微生物重要的动物病原性病毒
![动物微生物重要的动物病原性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4ae8199d376baf1ffc4fadcf.png)
重要的动物病毒1.伪狂犬病毒、马力克病毒、鸭瘟病毒疱疹病毒科,dsDNA,有囊膜,20面体对称。
(1)伪狂犬病毒成年猪隐性感染,仔猪全身症状,怀孕母猪50%可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仔猪表现为发热及神经症状,无母源抗体仔猪100%死亡。
最特征症状是身体某部位奇痒。
(2)马力克病毒引起鸡马力克病,分为神经、眼、皮肤、内脏型(3)鸭瘟病毒引起鸭瘟,出现症状的病鸭大多数死亡。
2.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腺病毒科,dsDNA,无囊膜,20面体对称结构。
犬腺病毒2型致幼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犬腺病毒1型致犬的传染性肝炎。
抗原抗体复合物致角膜水肿,“蓝眼”3.犬细小病毒(CPV)、猪细小病毒细小病毒科,ssDNA,无囊膜,20面体对称结构。
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对胎儿和新生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
犬细小病毒引起幼犬急性出血肠炎和心肌炎。
猪细小病毒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灭活和弱毒疫苗可行。
4.猪圆环病毒(PCV)圆环病毒科,ssDNA,无囊膜,20面体对称。
环状。
能抵抗60℃30分钟以及ph3-9。
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感染猪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有无致病性的PCV1和有致病性的PCV2两种血清型。
5.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双RNA病毒科,dsRNA,无囊膜,20免提对称,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感染雏鸡,3—6周龄鸡易感。
6.新城疫病毒(NDV)、犬瘟热病毒(CDV)副黏病毒科,ssRNA,有荚膜,螺旋对称(1)新城疫病毒,鸡和火鸡新城疫、人结膜炎。
鸡出现呼吸道,循环系统,胃肠道紊乱及神经症状,产蛋下降。
凝集鸡红细胞,有五种有效疫苗,可呈丝状(2)临床特点:病犬有双相热。
病犬有神经症状。
犬瘟热病毒宿主包括犬科动物、浣熊科动物、鼬科和猫科动物。
致病机理:病毒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复制,扩散入血,引起第一次发热。
病毒扩散至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器官,病毒被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携带入血流。
产生第二次毒血症,伴有第二次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9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h
28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 致1-14日龄雏鸡贫血和免疫抑制,红细胞和白 细胞明显减少,血液可呈水样。
胸腺萎縮
骨髓呈黃白色並且含有脂肪
h
25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h
1
一.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 口蹄疫是OIE A类传染病。
❖ 有七个主型:A、O、 C、南非Ⅰ、南 非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
h
2
二.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 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称为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
❖ 有街毒和固定毒之分。
h
3
三.伪狂犬病病毒
(PRV , Pseudorabies virus)(1)
❖ 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 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h
4
四.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 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只发病; ❖ 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
h
22
二十二.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
❖ 致1-3周龄雏鸭急性肝炎;肝脏出血、坏死、水肿。
h
23
二十三.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 致1-14日龄雏鸡贫血和免疫抑制,红细胞和白 细胞明显减少,血液可呈水样。
h
24
二十三.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h
19
十九.鹅细小病毒 (Goose parvovirus)
❖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小肠黏膜发生坏死性 脱落,严重下痢疾、神经症状,传染性和死亡 率都很高。
h
20
二十.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PV)
❖ 致1-3周龄番鸭细小病毒病.
腹泻
气喘
软脚
h
21
❖ 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AG) ❖ 积水性无脑症(HE)
❖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引起初 产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 产,新生胎儿死亡和病毒血症。
h
7
七.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
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2 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的病原体。
h
8
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ovineviral diarrhea virus)
h
5
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引起繁殖障碍和呼吸道传染病,又叫蓝 耳病,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流 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感染产生呼 吸道症状。
h
6
六.猪细小病毒
(Porcine parvovirus,PPV)
❖ 由该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以呼吸困 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
h
17
十七.减蛋综合征病毒
(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V)
❖ 本病的特征是产蛋下降,伴有软壳蛋、薄 壳蛋、破壳蛋和无壳蛋。
h
18
十八. 鸭瘟病毒
(Duck plague virus,DPV)
临床特征为发高热、两脚发软、腹泻,粪便呈 绿色,流泪和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neurologic signs
h
26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 致1-21日龄积患脑脊髓炎,病鸡呆滞,头颈振颤、共 济失调、麻痹、瘫痪。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egg.
h
27
二十三.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还可发生 肾炎、肿胀、产蛋减少等。
h
15
十五.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h
16
十六.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
❖ 引起多种幼龄动物和婴幼儿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以精神萎顿、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
h
11
十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 virus)
分节段的正黏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常发生 基因重配,抗原漂移或转移。
h
12
十二.马立克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virus)
❖ 又称禽疱疹病毒2型。
❖ 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 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粘膜病,因此该病 毒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h
9
九.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
❖又称“红鼻病”、“坏死性鼻 炎”。
h
10
十. 牛轮状病毒
(rotavirus)
❖ 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
h
13
十三. 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 传染病,常呈败血性经过。
h
14
十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