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言的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人证言的心理学
目击证人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缺乏主动配合的目击证人导致结案率低,如果至少有一个目击证人提供信息,侦破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目击证人可以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车牌照、名字、地址、独特辨识特征。

在没有得到上述信息的时候,侦破成功率低于10%。

同时,目击证人错误是错案的重要原因,控方目击证人的证言与陈述是审判中最有影响力的证据(英美法系中),但是,目击证人并无绝对正确的保证。

在我国当前的纠问式审判体制下,证人的作用相对削弱,但是目击证人提供的错误信息仍然可以给刑事侦查带来严重干扰。

在证人证言提取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学机制
1.记忆:当事人对时间的记忆是不完整和无系统的,而且往往无法分辨事实记忆与想象记忆,记忆的心理学机制是考察证人证言准确性的最底层理论框架,下面的其他心理学机制都是在记忆的特有性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2.认知推理过程:当事人对可以领会其含义的事件记忆更深刻。

3.心理启动:当事人对事件含义的解读受先前心理启动影响可能发生误差。

4.易受暗示性:具有易受暗示性性格特征者(轻度癔症)的记忆容易受询问着暗示性提问影响。

5.顺从性:具有顺从性性格特征者的记忆易受倾向性提问影响。

6.权威服从:当事人在面对权威性角色时,会表现出较强的顺从性以及易受暗示性。

记忆的心理学理解
记忆的神经学机制是外界信息刺激在特定神经元之间形成生物电回路机制,反复的生物电放电使该回路的神经元联接强化,从而使放电更流畅。

在人类记忆的神经学流程中,同步进行的还有认知流程,即赋予所记忆的信息特定含义的思维过程。

对记忆的传统理解是“录影机模式”,即人类的观念及以此产生的记忆好比录影机拍摄的影片,这种模式相信观念的客观性和记忆的不可违性。

现代心理学证明这两个理解均是错误的,记忆的特点不是再现,而是重构,回忆一方面是在大脑记忆功能区中调取现存的信息,人脑还会在潜意识中是生成新的信息去尽力填补遗漏。

这里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罗夫斯特的记忆重构实验。

实验一:暗示性提问对即时回忆的影响
150名被试观看一个轿车违反停车标志追尾事故录像,观后回答10个问题,只有第一个问题有差异,一半被问“肇事车闯过停车标志时时速多快”,一半被问“肇事车右转弯时速度多快”,最后一个问题是“肇事车前面是否有停车标志”,对最后一个问题,第一组的53%说有,第二组只有26%的人说有。

实验2:暗示性问题对延迟记忆的影响
40名被试观看一段8名示威者闯进教室捣乱的短片,看完短片回答十个问题,只有一个问题有差异,一半被问“4名示威者的领头是男性吗”,另一半被问“12名示威者的领头是男性吗”,一周之后,被试者又被提问回答20个问题(不重看短片),其中一个问题是“有几个示威者进入教室”,第一组回答的平均数是6.4,第二组回答的平均数是8.85。

实验3:暗示性提问对纯虚构记忆的促进作用
150名被试观看一段赛车的短片,观后回答10个问题,只有第一个问题有差异,一半被试被问到“赛车经过谷仓时速度有多快”,一般被试被问到“赛车在经过道路上速度有多快”,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谷仓,一周后被试者又被提问10个问题,其中一道是“你是否看见了一个谷仓”,第一组被试17%的人说是,第二组被试只有2.7%的人说是。

前面的系列实验证明了记忆重构效应的存在。

实验4:错误的假设性前提对记忆重构的影响
这一实验意图进一步验证不同提问方式对记忆重构的影响:直接提问与包含错误假定前提的提问,50名被试分成三组:控制组,直接提问组与错误假定前提组,被试观看一部短片后,收到一系列问题,其中40道是共同的,直接提问组要多回答5道关于不存在事物的直接问题,如“你有否看到一个谷仓”,错误假定前提组要多回答5道包含不存在事物的假定前提的问题,如“你是否看到一辆车停在谷仓前”。

一周后,被试在此回答关于短片的20个问题,其中5道就是重复直接提问组被问到的5道关于不存在事物的直接问题。

实验4的分组回答情况(短片中根本没有出现校车,卡车,道路中间线,推婴儿车的女士,以及谷仓),如下图:
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会削弱证人证词准确性的因素:未成年及儿童目击人,突发性事件,高烈度的暴力事件,目击者与被目击者/事件存在文化隔阂,目击者无法理解被目击者/事件的意义,目击者在之前经历过多次类似事件,案件基本事实已广为人知且社会反应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