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与关系。
2.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知识点概述1.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知识、价值观和技能由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文化传承能够保护和弘扬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维护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或形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文化创新突破传统约束,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文化创新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四、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精神特色。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合理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2.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传统文化的最初承载者和传播者。
学校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场所。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对根本价值观的传递,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3. 文化创新的思维方式文化创新需要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包括跨界思维、开放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跨界思维能够引入外部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开放思维能够容纳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创造新的文化形式;逆向思维能够打破传统固有的观念,开拓创新空间。
4.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需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新转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轮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二轮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教学设计第 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朗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最近几年来,山东省中小学展开弘扬中华民族优异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获得了显然收效。
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行中没有仔细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展开有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展开中小学生经典朗读活动时,对朗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剖析不透,甄别不够,以致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山东省教育厅 XX 年初发出通知,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歌颂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宽泛征采建议,谨慎选择学习朗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朗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介绍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
.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剖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谨慎选择学习朗读内容的原由。
朗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伍、健康和腐败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停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者们的精神力量,促使人们全面发展。
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拥有选择、传达、创建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朗读活动中,应选择、传达优异的文化。
科学文化涵养和思想道德涵养是相一致的。
谨慎选择诵读内容,有益于今世中小学生提升知识涵养,培养高尚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联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此中的精髓和糟粕,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关于传统文化中不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伍的、腐败的东西,一定加以改造或许剔除。
. 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展开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特别不行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发读物的正确认识是①传统启发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②对传统启发读物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③传统启发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发读物的通盘一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选 A。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表现。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传统艺术、现代科技、教育等。
3. 分析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全球化、文化冲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汇报演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演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PPT和讲义,以便进行讲座式教学。
2. 准备案例资料,包括案例介绍和相关讨论问题,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等。
3. 汇报演示评价: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内容、表达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创新的意义等。
2. 分析案例: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应用,如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
3. 讨论案例: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化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理论。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精品PPT课件

⑵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等特点。传统婚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许多 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展现了传统文 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 而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⑶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传承是一个在继承的继承上发 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过程。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 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暨中朝友好年。 其中文化交流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中朝双方在平壤举行了“中国电影周”、 “中国油画展”和“图片展”等。
法兰克 福书展
中华文化光辉闪耀法兰克福书展
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要通过与其他国 家互办文化年等平台交流文化?
2、各国之间,应如何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互办“国家年”、“语言年”
1.就民族文பைடு நூலகம்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
界的”。这主要表明( )
D
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
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
D.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2008.7.15,以红黄色为主色调、印有祥云图案的北京奥运 会中国代表团领奖服装在北京正式面世。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
(1)①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次大规模教师培 训是通过远程网络技术开展的,体现了科技的力量。
②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通过此次的教师培训,转变了教 师的教育理念,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高中教师新课 程全员培训,点燃了十万教师的学习激情,为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如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
3.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如教育、科技、媒体等。
4.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引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复习:详细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案例和自身实际,提出文化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竞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项目付诸实践。
2. 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复习(共33张ppt)

(1)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手稿依然有生命力”的理解(2022北京真题)
分析:本题为理解型主观题,侧重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可从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联系、 认识的发展等方面考虑
(2)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发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 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22山东真题)
法律保障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知识结构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2.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辩证的唯物主义) 3.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4.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6.实现人生的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
1.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内涵 内容 区 性质 别 作用
文明
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 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
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
促进
联 ①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系 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化与 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①标准: ②途径: ③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及核心?集中体现/新时代内涵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意义) 3.时代性特征(发展)4.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4.如何弘扬培育(要求)
对待传统文化(中医药/习俗)-态度+外来+双创要求+实践+人民+科技+大众传媒+体制机制(针对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讲解: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方式,阐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讨论: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互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传承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口头传统、书面传统、物质传统等。
传统文化传承的手段:教育、媒体、博物馆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传统文化传承的含义和意义,介绍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文化传承案例,讨论其成功之处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或手段,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三章: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3.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3.2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们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等。
文化创新的途径: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数字化创新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创意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创新项目或想法,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案例研究: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4.1 教学目标了解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4.2 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如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创新思维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功案例的特点和成功因素,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例子。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一、考点整合: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应遵循的原则p33例1: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能够()①促使不同民族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③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④实现各民族文化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框内)5、文化交流的要求: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纲要求):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XX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回答例2~3题。
例2.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例3.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不用背)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共四点):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特点:(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推荐五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549e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b.png)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涵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学案指导》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案指导,加深学生对文化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作用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化创新案例,理解文化创新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内在联系,识别并评价文化创新中的合理性与创新性。
3、法治意识:在学案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中的法律边界,尊重知识产权,树立法治观念。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学案指导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分析具体案例。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文化创新实践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学案•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图片、案例库)•小组讨论材料(文化创新案例分析题)•课外拓展阅读材料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文化创新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反映当代文化创新成果的视频或图片集,如数字博物馆、非遗传承创新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果背后的文化创新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文化创新的概念与意义•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概念。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如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并派代表分享。
2.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的文化创新案例(如故宫文创、动漫产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新点、实施过程及成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第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1.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的原因。
(1)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结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针对训练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解析:选a。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传承和创新的文化交流教案

传承和创新的文化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概念、主题和故事,掌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掌握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培养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机遇,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
3.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概念、主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创新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元素。
2.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带领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3.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新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数字化,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科技手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数字化领域进行跨文化交流。
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第一课:文化传承与创新(90分钟)内容:1.引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传统文化的经典和概念。
3.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故事。
4.讨论: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5.结语:保护和更新,创新整合传统元素。
第二课:跨文化交流与融合(90分钟)内容:1.引言: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机遇。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传统。
3.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4.实践活动:跨文化交流和体验。
5.结语:融合发展,合作一体化。
第三课: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新(90分钟)内容:1.引言: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新的作用。
2.数字化领域下的传统文化创新。
3.数字化领域下的跨文化交流。
4.讲座: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
5.结语:实现保护和民族复兴。
五、思考与讨论1.如何评估教学成果?2.如何推广文化创新的理念和方法?3.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六、教学评价1.考评方式:学生学习笔记;实践活动报告;参与度与讨论质量;小组展示和总结。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教案标题: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目标:1. 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并分析不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不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等。
-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元素,并讨论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提出具体的创新想法和方案。
4. 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如传统节日的创新庆祝方式。
- 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案,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想法和方案。
- 整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总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和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以小组报告的形式撰写一份详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包括目标、方法和预期效果。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学生作业本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展示方式。
- 学生撰写的作业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教案撰写还需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教案高二文科政治组:李华[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构建本单元的宏观和微观的知识体系,掌握易混易错知识点;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我们进行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题复习,大家先看一下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什么,习什么,最后能否达到这相目标。
学好比充电,练习好比放电,光充电不放电就会充不进去,放放电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该充电了。
我们已经充了两节课的电了,这节课同学们就通过这四个目标来放放电。
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活动探究活动一:就第一节学习目标,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最好是默写),其它同学默写两个较重要的知识点: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学生写完后,我批发纠正,学生参考修改、完善、记忆自己的不足之处。
)展示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并明确知识主线和易忽略的重点知识点:文化传播如何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如何对待?文化继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主线是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创新),这三者之者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从区别上说,继承是从纵向(时间)来说,继承的对象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是从横向(空间)来说,传播的对象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
从三者的关系上说,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借鉴都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以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是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教案1

《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教案第1课时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专题复习关键词及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理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专题训练第一部分】、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06年5月25日《京华时报》载文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
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佛教的戒律旨在断恶修善,即称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问;基督教也讲戒律,摩西十诫就包括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复习教案高二文科政治组:李华[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构建本单元的宏观和微观的知识体系,掌握易混易错知识点;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我们进行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专题复习,大家先看一下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什么,习什么,最后能否达到这相目标。
学好比充电,练习好比放电,光充电不放电就会充不进去,放放电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该充电了。
我们已经充了两节课的电了,这节课同学们就通过这四个目标来放放电。
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活动探究活动一:就第一节学习目标,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最好是默写),其它同学默写两个较重要的知识点: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学生写完后,我批发纠正,学生参考修改、完善、记忆自己的不足之处。
)展示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并明确知识主线和易忽略的重点知识点:原因:文化传播如何推动:原因: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如何推动:表现;特点;作用如何对待?文化继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在这个知识体系中,主线是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创新),这三者之者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从区别上说,继承是从纵向(时间)来说,继承的对象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是从横向(空间)来说,传播的对象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
从三者的关系上说,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借鉴都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以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是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同时,注意一下这三个知识: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几个?哪三个?一定要补充上“继承性”这个特点;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3、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六点,若让大家从重要到次要排个顺序的话,应如何排?(学生答:先根本途么,再基本途径,再克服四个倾向,然后是人民群众,最后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大家做题时要注意,书写答案要先写重要的后写次要的。
探究活动二:判断并纠正下列说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2分钟。
1.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
3.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5.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6.文化创新来自于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8.文化创新首先要继承传统文化,其次要注入时代精神。
探究活动三:情景诱思刚才我们一直在“放电”,有电累了吧?我们轻松一下,来看一张图片:2010年,加拿大、美国武术考察团考察荥阳苌家拳。
其创始人苌乃周是王村镇苌村人。
(我们班有没有王村镇的人?有没有王村镇苌村人?那有没有听说过关于苌家拳的传说?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那旅旅游,探访一下。
)荥阳苌家拳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中原“三大拳派”,迄今己有三百年的历史,2008年荥阳苌家拳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荥阳苌家拳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中原“三大拳派”,曾经一度响彻武林,我们来看一下有关苌家拳的江湖传奇。
传奇一:话说一日,有位武林高手,自恃棍法精妙所向披靡,前来苌家找乃周先生切磋武艺,但见他棍随手起虎虎生风,舞得密不透风,不露丝毫破绽。
乃周先生打量一下,用手中拐杖直捣过去,棍子顿时被拨开。
传奇二:《重修汜水县志》记载,苌乃周一日去徒弟秦成宗家串门,上楼需经过六级石头台阶,附近村民久闻苌乃周武功高深,于是试探问“能不能踩断石头”。
乃周笑而未答,走过之处,六级台阶断了五级,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的秦家大院内,现在仍可以看到五块断裂的石阶。
下面同学们来看一个学案第四部分,具体来了解一下荥阳苌家拳的历史与现状:苌乃周先生精研各派,博采众长,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熔内气、外形、技法于一炉,创立苌家拳派于世,曾与少林、太极并称为河南三大拳派。
其中《刚柔相济论》《养气论》等9部武术理论,皆被武林同道奉若至宝;10余种拳、棒、枪、剑诸谱,在民间广为抄传,但都是文言文。
苌家拳体用兼备,具有极高的技击、养生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著名武术家习云太教授称之为“中国武术百花园中一支艳丽的奇葩”。
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少林选择开放态度,太极选择亲民路线,苌家拳却依然抱守“不得在人前卖弄”的理念,坚持实地考核人品而收徒弟等传统方式,这种根深蒂固儒家保守思想成为限制苌家拳发展的内因,再加上武术典籍遗落民间、武术传承后继乏人,种种的原因让苌家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陷入困局。
作为荥阳土生土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苌家拳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武术流派将重振声威?还是沦落为书本上的一个文字符号?这是一个政府和苌家拳传人及每一个荥阳人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假如你们现在就出题人,面对这样一则材料,你会设置什么样一道题目?并说出知道范围。
那么,你的出题意图是什么,你将如何设置你的参考答案?(学生讨论、交流很活跃。
)学生设置较多是这几个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扬光大荥阳苌家拳?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扬光大荥阳苌家拳?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苌家拳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探究活动四:实战演练1.近年来,中国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2.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
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
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5.目前,动漫的制作一般采用电脑绘图,但被动漫迷追奉为偶像的日本漫画家宫崎骏,至今仍然坚持手绘,很少使用先进的电脑技术。
他的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姬》还故意做“减法”,尽量让画面风格简洁明快,从而强化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深受动漫迷爱戴。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①继承性②相对稳定性③鲜明的民族性④交融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我们的教材上三次提到教育的作用,你能全部找出来吗?7.在选秀节目普遍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开播不到两个月,其收视率就达到“秒杀”同行的地步。
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它以新闻的视角和公益的诉求,以温暖励志的人文情怀鼓励人们通过艰苦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它引进荷兰《The V oice of Ho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
再次,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对文化创作的启示。
(9分)[参考答案]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③立足于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每点3分)(给学生10分钟时间,做完就讲。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来运用知识,大家回看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关于这4点大家是否已经掌握?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知识主线: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希望学生回答出:本单元的知识主线是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三点:分别在教材的P35、P46、P101。
)给大家留3分钟,读读记记。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复习教后反思政治组:李华一、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及实施:作为单元复习课,复习最好是点、线、面兼顾,全方位、立体式的复习。
所以,我设置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构建并完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突出知识主线,掌握重点。
2、通过易混易错点辨析和选择题训练,掌握小知识点。
3、通过情景材料分析,理解本单元的知识主线: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4、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
在操作上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运用和落实,因些围绕这4个学习目标设置了四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就第一节学习目标,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最好是默写),其它同学默写两个较重要的知识点。
探究活动二:判断并纠正下列说法(掌握易混易错知识点),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讨论2分钟。
探究活动三:情景诱思刚才我们一直在“放电”,有电累了吧?我们轻松一下,来看一张图片:荥阳苌家拳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中原“三大拳派”,曾经一度响彻武林,我们来看一下有关苌家拳的江湖传奇。
下面同学们来看一个学案第四部分,具体来了解一下荥阳苌家拳的历史与现状:假如你们现在就出题人,面对这样一则材料,你会设置什么样一道题目?并说出知道范围。
那么,你的出题意图是什么,你将如何设置你的参考答案?(学生讨论、交流很活跃。
)探究活动四:实战演练。
做一些选择题,目的还是巩固小知识点的掌握;整合教材,归纳教育的作用;做一道主观题来综合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