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人性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探讨。
3. 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
教学难点:1. 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变色龙的了解,激发学习欲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变色龙》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词汇和语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结构。
2.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创意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段故事进行创意表演。
2. 各小组表演,全班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性格特点分析、词汇语法学习和创意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对于教学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5.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深入探讨主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变色龙》故事的主题,如成长、自我发现等。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3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3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3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质课1变色龙契诃夫教学目标:一、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理解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警官)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揭示)重点、难点:1、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小说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抓住文眼“变”,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文中自人物幽默的片段。
品析其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
清朝大贪官和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得出结论:回顾历史,清朝的和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和珅这样的人,他们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风使舵,闹了很多笑话,这样的人,俄国作家契诃夫把他们称为“变色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这篇短篇小说《变色龙》。
(板书课题、作者)二、讲授新教材。
1、出示自然界中变色龙图片,介绍有关知识。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
变色龙学名叫避役,“役”在我国文学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说,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所以命名为避役。
俗称变色龙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变色这种生理变化,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变色能躲避天敌,传情达意,类似人类语言。
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当之无愧是“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经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
2、作者简介: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家。
享有世界声誉,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装在盒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
3、介绍时代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通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述,熟悉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二、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熟悉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式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式刻画人物。
二、教学假想一、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细节描述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①环境描述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式。
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一、趣味中揭新课师:请同窗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知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按照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图片,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设计用意: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
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气氛。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窗上黑板写出来,并告知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论述理由)(设计用意:将图片与课文联系,一是承先启后,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情节中看变色师:请同窗们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用意:培育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做一件大事。
请同窗们默读6—27末节,思考: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两边作出如何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请按照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用意:①知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进程,聚焦“变色”。
《变色龙》教案设计2
《变色龙》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主人公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动物变色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动物变色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动物变色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 动物变色现象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相关素材(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讨论话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提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变色原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心得和观点。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变色龙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小故事或绘画一幅变色龙的画面。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变色龙的特点和变色原因。
3. 绘画一幅变色龙的画面,展示变色龙的特点。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变色龙》的教学反思篇一语文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
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在这堂课上不就有敢说“不”的吗!一句句像“那群人并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个个“精彩”。
一、“他们(那群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
”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人物的心声,此时你不得不慨叹文学的魅力,学生思维的活力。
教师就要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二、“‘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
’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虽然看似与上题无关,但不妨看作一个小插曲,教师只需稍做引导似乎就能水到渠成。
可谁又曾想到,他们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爱护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以学得促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导便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找寻“看客”。
四、有思维的沉默是金。
当某些东西一旦触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触动他们的某些不和礼仪的行为时。
他们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斗争,这时沉默是他们唯一的外在表现。
教师则要经得起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的智力发展。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动物变色现象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变色的了解和例子。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变色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三、讨论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需要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挑选与课文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如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内交流学习,巩固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变色龙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2. 查阅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写一篇关于变色龙的小论文,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优秀9篇)《变色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及资料做成的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境导入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
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让我们一起写下它的名字。
(师生一起板书)二、交流资料1、你认识它吗?(师指课件中的变色龙图片发问)2、除了认识它,你还了解那些关于它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话简练的说说。
(像它的食物?生息地?它如何繁殖?所属科目?其种类、数量?……老师适时将搜集到的变色龙不同种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3、小结:你课前广泛地阅读让你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老师大开眼界,谢谢你们!三、检查预习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
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
一起来看:(出示课件)绿莹莹指手画脚凶相毕露绘声绘色刹那间名副其实迅雷不及掩耳之势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和这些拦路虎较量?指读(纠错)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
(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齐读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后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发现(1—8)端详(9—15)放回(16)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变色龙教案反思
变色龙教案反思《变色龙教案反思一》教《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一开始觉得挺简单的。
就想着把变色龙那善变的特点讲清楚就得了。
可是真正上起课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在课堂上,我讲变色龙随着环境变色的特点时,就像在背课文一样,干巴巴的。
学生们的反应那叫一个冷淡,一个个眼神里就透着“无聊”俩字。
我当时就想,完犊子了,这课要砸。
也许我该多讲点故事啥的,把气氛搞起来。
就像我以前听别的老师讲课,人家那故事一讲,学生眼睛都放光。
我咋就没想到呢?这就好比做菜,我只把菜炒熟了,却没放调料,能好吃吗?这堂课下来,我就反思,教课文不能只是机械地传达知识,得像变魔术一样,把那些知识变得有趣。
我是不是把学生都当成和我一样知道变色龙特点的人了呢?这不是搞笑嘛。
《变色龙教案反思二》讲《变色龙》的时候,我自认为备课备得挺充分的。
可实际一上课,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碰壁。
我让学生们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本以为他们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结果呢,冷场了好一会儿。
我当时就有点懵,这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啊。
我可能是在引导问题上出了差错。
就好比你给人指一条路,指错了方向,人家能走到目的地才怪呢。
我突然想到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最讨厌老师问那种模棱两可的问题,是不是我也犯了这个毛病?我在那自顾自地讲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多变,可是学生可能都没理解为啥要这么比喻。
我是不是应该从他们熟悉的场景入手呢?比如说班上有个同学一会儿对这个态度好,一会儿对那个态度差,像不像变色龙?这么一想,我就觉得自己这堂课上得太失败了,恨不得重新上一次。
《变色龙教案反思三》上《变色龙》这一课,我本想把它上得精彩绝伦。
我设计了好多环节,什么角色扮演啊,小组讨论啊。
可到了课堂上,那叫一个乱套。
角色扮演的时候,有的学生根本没理解角色的性格,演得那叫一个奇葩。
小组讨论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净在那闲聊了。
我当时就特别郁闷,感觉自己像是个指挥家,可乐队根本不听我的指挥。
我想,也许是我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不够吧。
变色龙课后反思教案模板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以《变色龙》为主题,通过阅读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引导学生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观察事物的本质,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2)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批判态度;(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3. 对变色龙式人物的本质的认识;4. 对课文特定历史背景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契诃夫简介及作品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变色龙为何被称为变色龙?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2. 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契诃夫及其作品的认识;(2)引导学生分享预习心得,共同探讨小说的背景和人物。
3. 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理清故事脉络;(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3)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体会其对于表现故事时代背景的作用。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变色龙式人物的典型性;(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色龙式人物的本质;(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1)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理解程度;(2)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变色龙》公开课教案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不喜欢小动物,能不能列举一些你喜欢的小动物?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变色龙》。
二、阅读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变色龙是什么样的?2、我们的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变色龙?3、他是怎样变成变色龙的?4、变色龙这个词语指什么?5、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如果你见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你会说些什么?6、你觉得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做一个变色龙会怎样?三、全班讨论:1、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如果你见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样?你会说些什么?3、你觉得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做一个变色龙会怎样?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变色龙是一种善于适应环境的动物,它的身体颜色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我们也需要像变色龙一样善于适应环境。
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像变色龙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变色龙》公开课课件一、导入本课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变色龙》,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写的是俄国社会中发生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警官。
这个小说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和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这个小说在情节上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说。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
三、导读与点拨一)整体感知(多媒体显示)1、学生齐读感知(课件):小说最基本的特点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那么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明确:这篇小说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主要人物,以他为中心安排了叶尔德林和赫留金、围观群众和小猎狗这些次要人物。
《变色龙》教学设计7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7篇《变色龙》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1、读读生词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二、细读课文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
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
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浦洛夫”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
《变色龙》教学案例及其反思篇一:一课教学反思一课的教学反思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
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下面我就本节教学谈谈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思考:教师的教一、能抓住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
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一一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能够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也很适合学生阅读,在课堂上,我多次指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去体会变色龙外形的怪,捕食速度的快,以及从哪儿看出变色龙不易被发现等。
三、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如何让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本节课我让学生看图输变色龙的外形,绘声绘色地介绍它的眼睛的与众不同。
但受时间的限制,学生说的还不够充分。
四、有些问题没有深入下去,探讨的不够深入,如变色龙的特点与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关系,深入研究也会很有趣。
五、当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不太一致时,处理的不是很好。
六、教师的评价语言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一直是我课堂上的不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七、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参与,课后我问了一下,有三个学生一次也没回答问题,教师的疏忽。
学生的学一、学生兴趣浓变色龙的外形,捕食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也比较轻松。
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比较好,比我预期的要好。
三、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二: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中人物一一那群人时,当解读完“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后,我把那群人定位成“庸俗、麻木的看客”。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3)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关注自然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变色龙”,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如人物描写、场景设置等。
4.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2)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变色龙”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审美观得到培养。
(3)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环保意识有所增强。
2. 教学改进:(1)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变色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变色龙》的情节概述。
2.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分析。
3. 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阅读《变色龙》。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标准1. 阅读理解: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否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2 评价方法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小组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讨论的深度和效果。
3. 读后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读后感写作水平。
4.2 教学改进1. 对于理解程度不够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辅导和答疑环节。
2. 对于分析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题目和案例分析。
3. 对于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评价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1. 《变色龙》小说原文。
2. 相关注释和解析资料。
5.2 辅助材料1. 小说背景介绍资料。
2. 主人公性格特点分析文章。
3. 读后感写作指导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变色龙》的封面和作者简介,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能变色的人会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并分享想法。
6.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
(开端)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
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
(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
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结局)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和关爱。
(3)创新写作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变色龙》课文及相关资料。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变色龙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课文《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探讨变色龙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明理由。
4. 课文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变色龙》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教学重点:1.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1. 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入理解。
2. 对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性格1.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组讨论。
第三章:修辞手法解析1. 学生自主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第四章:写作特色探讨1. 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叙述方式、景物描写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五章:教学反思1.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困惑。
教学反思:六、深入探讨主题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主题。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对作品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社会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细节出发,联系实际,深入探讨主题。
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或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分组讨论其主题和寓意。
2.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主题和寓意。
七、创意表达与写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再创作。
教学重点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四篇)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___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二)《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___单元的一篇课文。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变色龙的教学反思(三)一、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
变色龙教案(优秀9篇)
变色龙教案(优秀9篇)变色龙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
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板书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三)深入研读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1、趣味中揭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图片,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
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阐述理由)(设计意图:将图片与课文联系,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情节中看变色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
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请根据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
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师:从判案过程中来看,奥楚蔑洛夫定案的关键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陈述他判案的过程。
(学生陈述小结,教师板书要点:怎么变色)(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
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3、变色中赏细节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
(学生读书)(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
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聪明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变色中析原因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深刻理解“军大衣”在小说中的多种作用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
(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
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本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师: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
综合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人物生存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至此,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清晰可见。
)5、多变中看不变师: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多变的态度不变的性格)你看得起他吗?有些成语似乎就专为这类人准备的,哪些成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教师补充说明:就是这样的一群沙皇走狗忠实维护着沙皇的统治,作者契诃夫深感苦闷,用笔来批判着这个黑暗、无聊、腐败的政府、社会)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吗?(设计意图:“变”中见“不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剖析现象的方法论。
引导学生运用它来分析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孔乙己、范进、胡屠户等,即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
)6、用“变”写“不变”作业: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这道作业,意在通过本文学习,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刻画自己心中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令自己、读者难以忘怀的典型人物。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1、趣味中揭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图片,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
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阐述理由)(设计意图:将图片与课文联系,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情节中看变色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
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请根据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
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师:从判案过程中来看,奥楚蔑洛夫定案的关键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陈述他判案的过程。
(学生陈述小结,教师板书要点:怎么变色)(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
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3、变色中赏细节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
(学生读书)(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
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聪明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变色中析原因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深刻理解“军大衣”在小说中的多种作用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
(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
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本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师: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