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手架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二、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三、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
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四、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在连墙点设置层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五、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一)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
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
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二)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
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
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三)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四)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五)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六)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六、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二)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三)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
(四)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
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五)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
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六)严禁在架面上打嗣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
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七、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悍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
并应有防火措施。
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八、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一)运进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
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二)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三)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四)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九、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
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十、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
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一)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接规范的规定值控制,即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 /m2;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维护脚手架不超过lkN/m2。
(二)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三)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四)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五)过粱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六)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
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
意悬挂起重设备。
十一、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自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十二、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十三、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一)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井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二)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
禁止单人进行拆卸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
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
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三)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四)困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五)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拆卸作业区内。
(六)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
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十四、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l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
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交叉作业: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2、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
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3、交叉作业场所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4、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必须拆除时,应征得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在工作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及安全设施。
5、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6、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柱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7、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8、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9、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高度超过24c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
10、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吊臂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注意事项:
1、审查和落实相关作业指导书中有关交叉作业的安全措施,并进行安全交底。
2、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自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施工场地尽量错开。
3、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4、交叉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
5、在夜间和光线不足的地方禁止进行交叉作业。
6、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7、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必须拆除时,应征得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并采取临时安全施工措施,作业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
8、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及安全设施。
9、交叉作业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吊物下方严禁站人或逗留。
10、在系统试运时进行交叉作业,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必要时由试
运人员进行监护。
11、路线交叉施工现场必须摆置和悬挂具有夜间视用功能的施工安全警示牌,交通安全警示牌。
12、夜间施工作业要装置警示灯和指示灯,并派出安全保卫人员,维护、疏通过往车辆,确保施工和交通安全。
13、日常在路线交叉作业面,应设置安排交通疏导人员,指挥疏导交通,不造成交通堵塞现像以保证路线交通安全通畅。
14、路线交叉施工,交叉上方作业面应加设安全保护网,应设置扶拦杆,档脚板。
架子工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为全面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现场临时设施及设备的安全,要求架子工班组必须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自觉服从和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并切执行以下具体要求。
一、施工要求:
1、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入场每位工人必须在项目部接受安全技术交底、三级教育并在安全责任书签字后,方可上岗参加施工生产。
2、严格按高空作业有关规定,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禁止穿硬底、拖鞋,使用工具要用口袋或绳子系在身上套牢,必须佩戴规范及合格的安全带。
3、在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后,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及验收规范标准进行作业。
4、在搭设拆除过程中应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按架子安全技术过程进行施工作业。
确保架子坚固性和使用质量,确保在架子上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严禁高空抛掷各类物件。
搭设,拆除、运传各类超长材料要两人撑扶,防止高空坠物危及他人安全。
5、配合项目部的例行安全检查并及时整改各类架子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6 、安全是以预防为主、时刻不忘“安全在心中、质量在手中”。
班组长以及本班组工人严格履行以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如有违反必将从重处罚,情
节严重者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1 、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及专项施工方案。
2 、脚手架所用材料要严格按要求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禁止使用。
(1)、架体采用外径48mm的钢管,表面平整光滑,无锈蚀、裂纹、分层和硬弯。
(2)搭设使用的扣件要有生产许可证,规格与钢管匹配,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滑丝等缺陷,贴合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40 ~65N ·m 。
(3)脚手架搭设必须选用同一种材质、同一种型号,不得混用。
3 、落地架底部必须有垫板或底座。
外侧应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漫泡地基。
4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板上皮不大于200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 、钢管脚手架的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1 . 5 米,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 . 5 米;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 . 5 米,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 . 5 米.钢管立杆,大横杆接头要错开,并用扣件连接拧紧螺栓。
6 、剪刀撑设盖,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为5 一
7 根(> 6
米),斜杆与地面夹角45︒~ 60 ︒之间。
(1)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2)剪刀撑斜杆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 ,用至少2 个旋转扣件扣牢。
7 、架体与建筑物拉结。
(1)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距离主节点不应大于300 mm。
(2)脚手架与建筑结构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可靠连接。
(3)严禁在脚手架使用期间拆除连墙件。
8 、沿架体外侧必须用安全网封闭。
9 、脚手板按要求铺设,架底脚手板离开墙面120 mm一150mm ,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之间要进行封闭。
10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置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 一15Omm ,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 .其伸出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大干100mm。
11、作业层端部脚手板伸出长度应取100 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脚手架绑扎牢固,或采用防护栏杆及立网 1 拜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严禁出现探头板。
12、在每一个作业层架体外立杆内侧设置上下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上道栏杆高度为1200mm ,下道拉杆高度为600mm ,档脚板
高度不小于180m m。
13 、脚手架应配合工程进度,一次最多搭设三步,不得一次全部搭完。
14、保证脚手架体的整体性,不的与井架、升降机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15、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70KN/ M2 .
16、钢管架应设置避雷针,分置于主楼外架四角立杆之上,并连通大横杆,形成避雷网络。
外脚手架不得搭设在距离外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内,并作好可靠的安全接地处理。
17、外脚手架必须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18、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19、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拦或树立警示牌,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
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20、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21、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22、连墙杆(拉结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
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23、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止坠落。
24、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25、拆下的材料应向下传递或吊运而下,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