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4、掌握氨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5、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二、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分子(N₂)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78%。

氮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

(二)氮气(N₂)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1)稳定性:氮气分子中氮氮三键(N≡N)的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与氧气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化学方程式为:N₂+ O₂放电或高温 2NO。

(3)与氢气反应: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NH₃),化学方程式为:N₂+ 3H₂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₃,这是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3、用途(1)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2)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氧化;灯泡中充氮气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3)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中的冷冻麻醉等。

(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₂),化学方程式为:2NO + O₂= 2NO₂。

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 。

②自身化合:2NO₂ N₂O₄(可逆反应)。

(四)氨气(NH₃)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₃+ H₂O NH₃·H₂O NH₄⁺+ OH⁻,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显碱性。

5.2.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设计有趣的实验操作步骤,如自制氨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氨的制备过程。
-利用颜色和字体的大小来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使板书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引入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化肥工业中氨的合成和尿素的制备,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时,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我将氨气(NH3)比喻为“分子级的肥皂”,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性质。其次,我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氮及其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增强了实践能力。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仍有待改进。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纪律问题,如不遵守实验规则、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容易走神。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采取多种互动方式,如提问、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将注重课堂纪律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将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氮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 氮气(N2)的性质和用途,如工业制取氮气的方法、氮气的化学性质等;
2. 氨气(NH3)的制备、性质和用途,如哈柏-博施法制氨、氨水的制备等;
3. 硝酸(HNO3)的制备、性质和用途,如硝酸的工业制法、硝酸的化学性质等;
4. 氮的氧化物,如NO、NO2等,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5. 含氮肥料的作用和种类,如尿素、氨水等。
在观察环节,我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我会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测试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九.课堂
1.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进行。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提问环节,我会提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氮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制备方法、硝酸的制备方法、氮的氧化物和含氮肥料的作用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 题目:含氮肥料的作用和种类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含氮肥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常见的含氮肥料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和硝酸盐肥料等。尿素是一种有机含氮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氮元素供植物吸收;氨水是一种无机含氮化合物,通过水解可以生成氨气(NH3),供植物吸收;硝酸盐肥料如硝酸钾(KNO3)和硝酸铵(NH4NO3)等,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氮气、氮的氧化物、氨水和硝酸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氮及其化合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氮及其化合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氮及其化合物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教学课件:教师需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课件,涵盖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实验操作等内容。课件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与评估: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设计评估方法,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定管、过滤纸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检查器材是否损坏或缺失,并及时补充。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设备,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查找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如氮气固定、氮肥使用等。

5.2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5.2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案)
3NO2+H2O===2HNO3+NO
思考与讨论:
实验 5-5 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 NO 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上述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 有什么启示?
4、①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①
2NO+O2 === 2NO2

所以①x2+②得 4NO2+O2+2H2O=4HNO3 ③
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 NH3
N2+O2 放电 2NO ===
N2+3Mg 点燃 Mg3N2
2.氮的固定 自然界氮的固定三个主要途径、原理,分为生物固氮, 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 3. 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工业合成氨为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氮元
素,为其他化工产品(如炸药、农药、染料等)的生产提供
2NO+O2 放电 ===
③与 NH3 反应:
2NO2。
6NO + 4NH3
催化剂
加热
5N2 + 6H2O 表现氧化性.
④和 O2、H2O: 4NO + 3O2 + 2H2O = 4HNO3.
2. 二氧化氮(NO2)
①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 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1)难被氧化,易与水反应生成 HNO3 和 NO, 3NO2+H2O ==2HNO3+NO。
氮的结构和性质。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就是我们身边的元
素,通过对氮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教材 分析
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 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 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特点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

2. 理解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3. 掌握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提出关于氮的问题,如:氮是什么元素?氮的化合物有哪些?氮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2. 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氮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3. 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如:大气中的氮占比例、氮的固定、氮的释放等。

4. 介绍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如:氨、硝酸盐、氰化物等。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氮的一些性质,如:氮气的密度、不可燃性等。

6. 引导学生进行氮化合物的实验,如:制备氨气、制备硝酸盐等。

应用拓展:7. 分组讨论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8.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的环境影响,如:氮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9.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黑板-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评估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于氮及其化合物应用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如:氮气的制备和收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氮循环和氮肥的研究,了解氮肥的使用原理和环境影响。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实地考察,如:化肥厂、农田等。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氮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理解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教学难点:理解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及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药品:氯化铵、氢氧化钙、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3. 教材及PPT课件。

4.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安置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示一瓶液态氮,介绍氮气的物理性质。

再通过比照氢气和氮气的燃烧,引出氮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比照氢气和氮气与氧化合的能力,得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 氮的固定介绍氮的固定及其分类。

(二)新课教学1. 氨气的制备(1)氨的工业制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上采用合成氨代替直接用氨气做制冷剂。

(2)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药品、装置和收集方法,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用什么方法检验?如何验满?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2. 氨气的性质(1)氨气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氨气的球形干燥管,介绍氨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教师进行总结。

3. 硝酸的性质展示一瓶浓硝酸和一瓶稀硝酸,让学生通过观察硝酸的颜色来区分浓稀硝酸。

教师介绍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比较硝酸的氧化性,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来推测硝酸的酸性与强氧化性的干系。

并引出硝酸型酸雨的观点及风险。

(三)稳固练习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的固定及其类型;(2)掌握氮气、氨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与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氨的性质及制备、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2.教学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二、教学过程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师】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雷雨天庄稼会长得好呢?这就涉及到氮的固定的知识了,我们一起来学习!PPT】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硝酸盐,植物生长需要O NH3•H O NH4+ + OH+ HCl = NH4ClSO4= (NH SO44NO + 6H2O+ 5O2催化剂△【师】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溶液显碱性,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氨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杯,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师】除了氨还可以用哪些物质做喷泉实验?氯化氢气体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氨气与水或盐酸、CO2(Cl2、H2S、或SO2)与氢氧化钠溶液、NO2和O2与水。

【师】氨有哪些用途?【学生】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可做制冷剂。

【板书】四、氨的制备【师】如何制备氨?我们有三种方法:【展示PPT】方法一铵盐与碱共热实验原理: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O NH四.板书设计5.2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氮气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①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4NO2 + O2 + 2H2O=4HNO3 V(NO2):V(O2)< 4:1 剩余O2V(NO2):V(O2)= 4:1 恰好完全反应V(NO2):V(O2)> 4:1 剩余NO②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的计算:4NO + 3O2 + 2H2O=4HNO3 V(NO):V(O2)< 4:3 剩余O2V(NO):V(O2)= 4:3 恰好完全反应V(NO):V(O2)> 4:3 剩余NO③NO、NO2、O2混合通入水中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在按上述分情况讨论。

【教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课题名称: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O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从化合价角度猜想NO2形成硝酸的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推测出NO2与水反应的产物,进一步总结NO2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NO形成HNO3过程的分析,从化合价角度总结NO具有还原性,并能推测出NO还具有氧化性,提出验证NO氧化性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依据NO和NO2的化学性质,提出常见的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这句话的涵义。

教学重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NO2形成HNO3的过程猜想及对验证实验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介绍酸雨的危害及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科学角度思考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通过新颖的事件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定义、成分及污染物介绍酸雨的定义及主要成分展示中国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一些常见污染物展示试管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思考造成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的污染物观察NO和NO2的颜色让学生通过氮氧化物推测可能形成硝酸,通过二氧化硫推测可能形成硫酸,进一步体会元素观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酸雨的形成原因问题1:NO2在大气中如何形成HNO3型酸雨?将学生提出的猜想汇总写在黑板上将实验现象汇总在黑板上教师实验:NO与O2的反应思考NO2形成HNO3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组的猜想学生对上述猜想进行评价,选出合理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实验1:NO2溶于水按照实验过程说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进行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学生实验2:验证无色气体——向实验1中的试管中通O2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测无色气体可能为NO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NO2形成硝酸型酸雨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到NO2转化为HNO3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评价环节让学生注意到NO2与CO2类别上的不同,为总结NO2的化学性质打下铺垫。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的固定。

2、掌握氮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4、掌握硝酸的性质,包括强氧化性。

5、了解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6、理解铵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二、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N₂)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此外,氮还存在于一些无机物和有机物中,如硝酸盐、铵盐、蛋白质等。

(二)氮气(N₂)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8℃。

2、化学性质(1)稳定性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N≡N),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 2NO(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NH₃):N₂+ 3H₂⇌ 2NH₃(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 + O₂= 2NO₂②具有还原性,能被某些氧化剂氧化,如硝酸等。

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②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与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四)硝酸(HNO₃)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2、化学性质(1)强酸性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具有强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4HNO₃=4NO₂↑ + O₂↑ + 2H₂O(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一般不产生氢气,而是生成氮的氧化物。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2018-2019学年AB 部导学案 编号69学科:化学 编写人:郭春立 试做人:王领坡 审核人:郑鹏亚 使用时间2018年12 月 30 日本节标题:氮及其化合物一.学习目标: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检: 导 : 思基础感知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

化学方程式为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 不稳定,易与O 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②NO 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特别提醒] (1)NO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

(3)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SO 2和NO 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 酸雨3.(二)氨1.氮的固定: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如:N 2+O 2 2NO(放电或高温)N 2+3H 催化剂2NH 3 (高温、高压)2.氨的性质(1)(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 。

②与盐酸反应:NH 3+HCl===NH 4Cl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生成的NO 进而氧化生成NO 2,用来制造硝酸。

3.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OH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氮及其化合物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 氮元素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完成NO和NO2的比较:NO NO2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Cu+ HNO3(浓)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 可能是单一气体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课题氮及其化合物单位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核心素养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已经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学关键教学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教学难点NO、NO2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1+3+5教学手段希沃白板、板书、ppt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知识回顾一、氮原子的结构一、氮原子的结构【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

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

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新知讲授二、氮气三、氮的固定【讲解】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二、氮气【讲解】1.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

2.强调液氮沸点低。

关联液氮的用途。

【设问】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画出氮气的电子式并分析?【讲解】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三、氮的固定【设问】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相关内容。

学生展示交流结果,教师评价和讲解。

【思考】氮是自然界各种生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初三《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1)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作用;2)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和反应;4)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相关理论知识;2. 过程能力目标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反应问题;3) 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 情感态度目标能够尊重氮及其化合物,对氮及其化合物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它们。

二、教学重点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和反应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等。

三、教学难点1.t理解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或反应过程;2.t熟练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作用。

四、教学准备1.t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教学。

2.t教学材料: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图片、图表。

3.t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t设计教学场景:在地球上,氮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组成有机物,它在大气中以氮气形式存在,在地球表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作用。

2.t学习过程:(1)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a.t什么是氮?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养分。

b.t什么是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是氮原子与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比如硝酸、硼砂、氮酸等。

(2)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作用:a.t氮的主要性质:氮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它能形成绝大多数化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特性。

b.t氮的主要作用: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肥,并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物反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氮及其化合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氮及其化合物”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反应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证据推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模型认知:通过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培养学生对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知识点。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CCTV科教频道的《化学解密》系列节目中的“氮的奇迹”一集,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神奇之处。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YouTube上的“The Chemistry of Nitrogen”视频,由美国化学教育专家Karl Haushalter主讲,深入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2.拓展要求:
3.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态度得到提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影响产生兴趣。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氮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性质和反应,从而丰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5.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题型:请列举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答案: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有:氮气在食品工业中用作保护气,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氨气在农业上用作氮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硝酸在工业上用作制造炸药的原料,同时也是制造化肥、农药、染料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基础;氮的氧化物在工业上用作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碱性气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氮肥、合成尿素等。
-硝酸: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强氧化性、腐蚀性,制造炸药、化肥等。
-氮的氧化物:不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制造硝酸、催化剂等。
2.氮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氮气:液化空气法、膜分离法等。
-氨气:哈柏-博施法、合成氨工业等。
-硝酸:硝酸法、硝化法等。
-氮的氧化物:高温下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等。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和铵盐【回顾1】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氮元素常见氧化物有哪些?【学生】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回顾2】解答氮的氧化物(NO 、NO 2)溶于水的计算问题应明确原理是什么? 【学生】无论是单一气体(NO 2),还是NO 、NO 2、O 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 2+H 2O===2HNO 3+NO,2NO +O 2===2NO 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 或O 2,不能是NO 2。

【教师】评价、肯定。

【预习1】氨(NH 3)的主要性质特点及规律是什么?【学生1】氨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 小 、 极易 溶于水的、有 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

【学生2】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学生3】氨水呈碱性,NH 3·H 2O 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 3进行计算。

【学生4】氨可与多种物质反应。

如:NH 3+H 2O ==NH 3·H 2O 、2NH 3+H 2SO 4 == (NH 4)2SO 4 、氨气与氧气 4NH 3+5O 24NO+6H 2O 。

【预习2】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干燥及验满方法分别是什么? 【学生1】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Δ2NH 3↑+CaCl 2+2H 2O【学生2】干燥方法: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NH 3能被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吸收)干燥NH 3,可用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NH 3具有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干燥NH 3。

【学生3】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氨水显碱性)或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氨气遇挥发性酸反应生成固体铵盐小颗粒)【导入】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教学内容与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相关,本节课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如初中阶段学习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帮助学生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教材内容涉及氮的氧化物、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及实际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通过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4.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答案:将氨气通入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表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5.请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1摩尔硝酸所需的氨气摩尔数。
答案: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4NO + 3O2 + 2H2O → 4HNO3。
-实验演示(5分钟):演示氮的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参与(2分钟):询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解释实验结果。
-讲解氨和铵盐(5分钟):介绍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氮的氧化物和氨、铵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2.2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氮及其化合物,具体包括氮的氧化物、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其应用。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氮的氧化物的制备、性质以及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Nhomakorabea拓展与延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2233NO H O2HNO NO ++(工业制硝酸); 222NO NO 2NaOH2NANO H O +++(尾气吸收); 2NO 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②制法:NO :()()33223Cu 8HNO 3Cu NO 2NO 4H O +=+↑+稀(必须________法收集NO );2NO :()()33222Cu 4HNO Cu NO 2NO 2H O +=+↑+浓(必须___________法收集2NO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①2NO 或2NO 与2N (非2O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可依据2233NO H O2HNO 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②2NO 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22234NO O 2H O 4HNO ++进行计算,当体积比()()22V NO :V O 4:1=时,恰好反应;4: 1>时,2NO 过量,剩余NO ;4: 1<时,2O 过量,剩余2O 。

③NO 和2O 同时通入水中时,由22234NO O 2H O 4HNO ++进行计算,原理同②。

④NO 、2NO 、2O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先按①求出NO 的体积,再加上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再按③方法进行计算。

三、硝酸(3HNO )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2)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具有以下性质: ①具有酸的通性; ②不稳定性:32224HNO 4NO O 2H O ↑+↑+光或热;③强氧化性:无论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放出氢气。

A 、与金属反应:()()33222Cu 4HNO Cu NO 2NO 2H O +=+↑+浓;()()332223Cu 8HNO 3Cu NO 2NO 4H O +=+↑+稀3;()3323Ag 4HNO 3AgNO NO 2H O ++↑+稀;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发生钝化。

B.与非金属反应:()3222C 4HNO CO 4NO 2H O +↑+↑+浓。

C.与其他还原剂反应,如H 2S 、SO 2、Fe 2+等。

D.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等。

(3)制法①实验室制法:硝酸盐与浓硫酸微热,()()32443NaNO H SO NAHSO HNO ∆++↑固浓(不能用强热和稀硫酸); ②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322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222NO O 2NO +;2233NO H O 2HNO NO ++;尾气处理:222NO NO 2NaOH 2NaNO H O +++(4)用途:制硝酸盐、氮肥、炸药、染料等。

考点2 氨气和铵盐使用建议说明:氨气与铵盐部分是常考内容,考纲要求了解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所以此处内容大家再授课时务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把控。

1、氨气(3NH )(1)分子结构: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N 原子有一孤对电子;N 为3-价,为N 元素的最低价态;(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3)化学性质: ①与2H O 反应:32324NH H ONH H ONH OH +-+⋅+,溶液呈弱碱性,氨水的成份为:3NH 、2H O 、32NH H O ⋅、4NH +、OH -、+H ,氨水易挥发;②与酸反应:34NH HCl NH Cl +,3343NH HNO NH NO +(有白烟生成); ③还原性(催化氧化):322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N 为3-价,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 (4)实验室制法()42322Ca OH 2NH ClCaCl 2NH 2H O ∆++↑+;工业上采取2N 与2H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 (5):化工原料,制硝酸、氮肥等,作致冷剂。

2、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43322NH HCO NH H O CO ∆↑++↑(30 ℃以上可分解),43NH ClNH HCl ↑+↑;②与碱反应:()42322Ca OH 2NH ClCaCl 2NH 2H O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32NH OH NH H O +-+↑+(该性质可用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4NH Cl 、()442NH SO 、NaCl 、24Na SO 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 .NaOH 溶液B .3AgNO 溶液C .()2Ba OH 溶液D .2BaCl 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盐溶液,两种铵盐,可以用碱液区分,两种硫酸盐都可用2Ba +区分,故选用()2Ba OH 即可区分。

例题2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

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 是强碱时,过量的B 跟2Cl 反应除生成C 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 ――→XB ――→CL 2C ――→O 2D ――→O 2E ――→H 2OF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24H SO B .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3HNO C .B 和2Cl 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当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答案】D【解析】A 是正盐,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并且生成产物B 都是氢化物,A 必须是铵盐,B 如果是酸根离子形成的氢化物能与2Cl 反应,说明其有还原性,有还原性的氢化物常见的是2H S ,故A 是()42NH S ,A 项,当X 是强酸时,B 就是2H S ,那么C 是S ,D 是2SO ,E 是3SO ,F 就是24H SO ,A 对;B 项,当X 是强碱时,B 就是3NH ,C 就是2N ,D 就是NO ,E 就是2NO 、F 就是3HNO ,故B 对;C 项,不管B 是2H S 还是3NH ,与氯气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对;D 项,当X 是强酸时C 是S ,是固态单质,D 错。

例题3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2N 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 4B .1: 5C .2: 3D .2: 5【答案】A【解析】设2 mol n Z 参与反应,因Z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322 mol n NO Z ,显然含有34 mol NO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3HNO ;32HNO N O →过程中N 元素的化合价+5价→+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2HNO 4n Zn n ⨯=⨯,则()3HNO 1 mol n =,即有1MOLHNO 3被还原。

例题4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4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解析】由装置图可知,制取气体采用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为净化提纯装置。

A 项不能用NaOH 溶液作干燥剂,因为NaOH 不仅与挥发出的3HNO 反应,也与2NO 发生反应;B 项Cu 与浓硫酸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且2SO 不能用酸性4KMNO 干燥;D 项不能用浓硫酸干燥3NH ,且收集3NH 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例题5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制取氮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装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

反应完毕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3222NH 3CuON 3Cu 3H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