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 的顺序,按时间先后,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 己的褒贬和爱憎。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2.背景: (1)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 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 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 卻芮[quèruì]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 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 即秦穆公,“晋君” 即晋 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3.晋侯: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出不理 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 ;学会包容,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下。
(四)小结。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 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 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思考, 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 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3.《左传》简介: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
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
尊周攘夷【抗拒异族入侵】,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
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 内心恐惧,又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 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 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 “贰”。
隔着晋国,秦国是很难对郑国实施长期有效治理和控制的。 ②亡郑利晋。秦国劳师兴众,企图瓜分土地,但最大的受益
者还是晋国,晋国疆土扩充力量增强,相对而言就意味着秦国势 力削弱。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舍郑利秦。保存郑国,不仅无害,反而有益,秦国要扩大 在中原的影响,郑国作为“东道主”,可“供其乏困”。替秦着 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在本文中的用法。 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学生阅读和理
解文言文的能力。 4.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理由、方式,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国难当
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相关链接— 1.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秦国,都城为雍。晋国,都城为降。郑国,都城为新郑
。晋郑比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 远。当时晋军驻扎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氾水南面, 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本文记叙的是秦 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斗争的 主角。只身赴秦,说退秦师,实属不易。
(三)怎样理解文中的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 1.烛之武: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
临危受命,不避艰难,只身前往秦军驻地。面对强悍的秦伯,他 凭借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 服秦王退兵,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郑伯: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 ,但他起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
④晋人无信。纵观历史,经过言而无信、过河拆桥、忘恩负 义,从而勾起秦晋两国的历史纠葛,瓦解秦晋联盟。引史为例, 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晋人无厌。从历史说到现实,晋人不仅无信,而且贪得无 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 之)
4.其中那一点最关键? 阙秦以利晋 5.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春秋无 义战! 利益至上。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心悦诚服,不仅 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6.晋文公为何不愿向秦军进攻? 最后一段。 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文公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 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 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原因。
(一)导语 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
言实为最高之军事原则,至少可用于战略,若能用于政略, 效力尤大。——蒋介石
在波诡云谲[ bō guǐ yún jué]的春秋时期,烛之武就是 运用谋略,成功运用了离间计,瓦解秦晋联盟,保全了国家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的缤纷世界。
(2)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
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 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所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
(3)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
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 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二)鉴赏故事情节 1、课文的标题是“烛之武退秦师”,其题眼(题目的关
键词)是什么? “退” 2、从围绕题目记叙,自然想到“为何要退”“怎样退
”“退的结果”等问题。 退的原因,退的经过,退的结果。
3.思考:烛之武用哪些道理Leabharlann Baidu事实说服秦伯退兵的?分层概括。 ①越晋难治。秦国图谋东扩,但秦在西、晋在中、郑在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