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 ...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用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对比,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心“中国工况”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消费者获取更贴近实际驾驶和不同使用条件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信息的需要。

新版39号令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检验项目标准介绍

新版39号令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则检验项目标准介绍


2009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号
适用范围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E3
GB/T 18384.1- 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
1部分:车载储能装
2015
汽车(M和N类车型均适用)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
E3
GB/T 18384.2- 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的最大工作电压是B级电压的电动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名称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远程 技术规范 第2部分:车载终端
18 服务与管理系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
统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讯协议
及数据格式
标准号 GB/T 32960.2-
2016
GB/T 32960.32016
备注
车用超级电容器
QC/T 741-2014
储能装置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
6.5工况循环寿命结合整车可靠性标准
GB/T 31484-2015
(单体、模块) 求及试验方法
进行考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 GB/T 31485-2015 6.2.8、6.3.8针刺试验暂不执行
试验方法 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 GB/T 31486-2015
E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 电池安全要求及试 验方法
GBT 314852015
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蓄电池和金属氢化 物镍蓄电池单体和模块,其他类型蓄电池参照执行
E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 电池电性能要求及 试验方法
GBT 31486201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以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要点。

一、试验目的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消耗情况,从而为车辆设计和能源管理提供依据。

二、试验原理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是通过模拟不同道路行驶工况,测量车辆在不同速度、负荷和驾驶模式下的能量消耗情况,来评估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试验车辆和试验设备,检查车辆电池电量、轮胎气压等相关参数,并确保试验场地符合要求。

2. 试验前准备: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车辆的初始状态,包括车辆的驾驶模式(纯电动/混合动力)、充电状态等。

3. 试验路线:选择合适的试验路线,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山区道路等,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行驶情况。

4.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车辆的速度、负荷和驾驶方式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5. 试验数据采集: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记录车辆在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车速、电池电量、能量消耗等。

6. 试验结束:试验完成后,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消耗量。

7. 结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评估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消耗规律,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试验要点1. 测试设备: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试验路线:选择代表性的道路行驶工况,考虑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和山区道路等不同路况。

3.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试验要求,合理设置车辆的速度、负荷和驾驶方式等参数。

4. 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 结果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评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优化建议。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是评估汽车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基于缩短法的纯电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优化研究

基于缩短法的纯电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优化研究

与比缩短法试验结果的差异大约为 1%,这与仿真结果
基本一致。
5 差异分析
由图 4 可知,虽然仿真和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约在
41%~48% 之间,但无论比较常规法和循环优化法的仿
真结果,或者比较两者的客观试验结果,其差异表现都
基本一致。
由表 6 对比可以看出,循环优化法相比缩短法减少
了恒速段和 1 个循环,但由于需要在实际道路上放电,
验验证,得出实际综合能耗结果后与缩短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循环优化后的测试结果与缩短
法基本一致,且试验成本下降了 60%。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能耗;缩短法;试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U467
收稿日期:2024-01-1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3024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 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
规则[Z]2019
[2]陈展武,马世稳,陆绍坤,等缩短法与常规工况法测试电动汽车结
果差异化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2(16):146-148
[3]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 1 部分:轻型汽车:
测试试验
却大约下降了近 60%。若车辆本身带有放电功能,或者
试验室内配备具有放电功能的充电桩,则此方法能够再
缩减试验时间,并不用下转毂,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图 3 CLTC-P 试验循环曲线
(缩短法)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ECDC=∑ ( EC DC ,c × K c )
4
(2)
c=1
ì ΔE REESS,C
4 试验验证
CSSE 为恒速段,由较高的恒定车速构成,用以尽快放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一、新能源乘用车技术要求1.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

2.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km。

3.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

4.对按照GB/T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中“附录A”进行检测的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其低温里程衰减率不超过35%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应不低于95Wh/kg,续驶里程不低于1 20km。

5.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按整车整备质量(m,kg)的不同,百公里电能消耗量目标值(Y)应满足以下要求:m≤ 1000时,Y≤0.0112×m+0.4;1000<m≤16 00时,Y≤0.0078 ×m+3.8;m>1600时,Y≤0.0048×m+8.60。

6.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

7.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中对应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60%;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65%;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参照GB19578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为3500kg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执行。

8.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量消耗模式试验的电能消耗量与同等整备质量纯电动乘用车电能消耗量目标值的比值:整备质量为2510kg以下的乘用车,应小于125 %;整备质量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车,应小于130%。

二、新能源客车技术要求1.纯电动客车(不含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公里。

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

2.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 )不高于0.18Wh/km·kg。

电动汽车检测标准

电动汽车检测标准

10 EA 11 EB 12 EC 13 ED
14 EE
EF EG
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 车 GB/T 24549-2009 安全要求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 试验方法
GB/T 24554-2009
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 车 GB/T 26779-2011 加氢口
燃 料 电 池 电 动 汽 车 GB/T 26990-2011 车载氢系统 技术要 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 GB/T 31485-2015 上的锂离子蓄电池和金
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
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单体

和模块,主要检测过放
电、过充电、短路、跌落、
加热、挤压、针刺、海水
浸泡、温度循环、低气压
等项目
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 GB/T 31486-2015 上的锂离子蓄电池和金
2
的外观、标识、尺寸和质
量、倾倒性、放电性能、
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的内容。
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
车用超级电容器
QC/T 741-2014
超级电容器单体和模
块,主要检测外观、尺
寸质量、极性、静电容
量、内阻、储存能量、
比功率、电压保持能
力、高低温特性、循环
寿命、过充电、过放
电、短路、跌落、加
热、挤压、针刺、海水
QC/T 838-2010
GB/T 32694-2016
GB/T 32960.2-2016 GB/T 32960.3-
2016
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非 车载充电机和动力电池 管理系统之间基于控制 器局域网的通信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及应用 层的定义。 主要规定了 6m 以上的 电动客车的防水防尘、 防火、动力电池系统热 失控及热失控扩展、车 载终端、碰撞等方面的 要求。 主要规定了带有 B 级电 压电路的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在进行正 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后的 防触电保护、电解液泄 露、动力电池系统等项 目的要求。 主要规定了超级电容城 市客车的整车环境适应 性、动力性、安全性等, 以及高压电气的布线、 安全性和集电装置的要 求,和低压电气设备设 施方面的相关要求。 主要规定了可外接充 电、具有纯电驱动模式 的 M1 类混合动力汽车 的燃料消耗量及排放、 充电接口及通信、高压 安全、纯电续驶里程及 动力电池特殊安全性能 的要求。 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远 程服务于管理系统车载 终端的功能要求及性能 方面的要求。 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远 程服务于管理系统中平 台间的通信,车载终端 与平台间的通信在通信 连接、数据包结构和定 义、数据单元格式及定

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行驶里程的标准测试方法。

GB/T 18386.1-2021是现行的中文标准名称,它详细规定了轻型汽车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测试流程。

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车辆充满电,然后在特定的NEDC工况车速历程循环下持续行驶,直至电量完全耗尽。

整个过程中,车速的偏差要求不超过2km/h。

这个测试通常是在底盘测功机,也称为转鼓上进行的。

这种设备可以模拟车辆行驶中受到的阻力,并通过前后滚桶连接的测功机测量车轮输出的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该测试方法并非只针对纯电动汽车,还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 kg的纯电动汽车,包括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自卸汽车等。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测试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相应的测试标准也会进行修订以更准确地反映电动汽车的经济性性能。

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试验方法1.试验原理电动摩托车的工况能量消耗率是指在一定工况下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量,通常以Wh/km为单位。

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电量消耗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估电动摩托车的能效表现。

2.试验仪器进行电动摩托车工况能量消耗率试验时,需要使用电动摩托车测试仪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电能表和路况模拟设备等。

3.试验步骤(1)确定试验路线和行驶工况,例如城市通勤、高速巡航、爬坡等。

(2)设置实验参数,包括起始电量、电动摩托车速度、加速度等。

(3)根据实验参数进行多次试验并记录数据,以获得准确的工况能量消耗率。

4.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多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电动摩托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消耗率,为用户提供参考。

二、电动摩托车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电动摩托车的续驶里程是指在一次充电中能够行驶的距离,是用户购买电动摩托车时最为关注的性能指标之一。

通过试验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电动摩托车的续航性能。

(1)充满电池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多次连续试验,记录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电量和行驶里程。

(2)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记录车速、加速度、路况、温度等参数。

(3)根据试验数据计算电动摩托车的平均续航里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进行电动摩托车的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仪器和参数,并注意对试验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

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电动摩托车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希望未来电动交通工具的研发和设计能够不断提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这是一篇关于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文章】。

第二篇示例:电动摩托车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新选择。

相比于传统内燃机车辆,电动摩托车具有零污染、低噪音、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汽车产品绿色认证问答

汽车产品绿色认证问答

汽车产品绿色认证问答文/丁浩东王雪仝令胜为了推动车辆产品进入目录,同时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绿色发展,促进汽车产品质量提升,2017年9月27日,“全国汽车产品绿色创新和质量提升联盟”(简称“绿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理事长单位共同签署了联盟章程,国家认监委领导为联盟秘书处授牌并为委员颁发聘书。

日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了汽车产品绿色认证业务,本文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汽车绿色认证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问:推出的汽车产品绿色认证项目有哪些?答:目前推出的汽车产品绿色认证项目有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传统能源乘用车等三类。

问:汽车产品绿色认证的依据?答:纯电动汽车认证依据为《GB/T 18386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 B/ T 18387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 B/T 19515道路车辆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G 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 33598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折解规范》《GB/T 276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HJ/T 400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CQC 9205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等。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认证依据为《G 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 B/T 32694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B/T 1975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19578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 B 27999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T 1975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GB 18352.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 B/T276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HJ/T 400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GB/T 18697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T 19515 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GB/T 2404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ISO 14064-1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 14064-3 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18387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制和测试方法,带宽,9k H z-30M H z》《G B/T24040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等。

5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5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本文件的发布实施不影响已发布标准、政策等文件对纯电动乘用车范围的界定。

与GB/T 28382—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纯电动乘用车、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术语(见3.1、3.2);b)增加了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要求,包括外廓尺寸、整车整备质量、轮胎、电安全、超速限制、制动性能、稳定性、动力性能、可靠性的要求(见4.2、4.3、4.4、4.5、4.8、4.9、4.10.2、4.11、4.17);c)增加了充电接口的要求和标志标识要求(见4.15、4.16);d)更改了车辆碰撞安全要求(见4.6,2012年版的4.4);e)更改了车辆低速提示音要求(见4.7,2012年版的4.4);f)更改了车辆最高车速的要求(见4.11.1,2012年版的4.5.1);g)更改了车辆爬坡性能的要求(见4.11.3,2012年版的4.5.3);h)更改了车辆续驶里程的要求(见4.13,2012年版的4.7);i)更改了车辆上安装的动力蓄电池的要求(见4.14, 2012年版的4.10);j)删除了车辆质量分配与行李箱容积的要求(见2012年版的4.2和4.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 28382-201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座位数在5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的座位数在5座及以下的纯电动乘用车(以下简称“车辆”)。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117项
2022年5月10日
截至2022年5月10日,已批准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国家标准(GB、GB/T)共117项,将各标准的编号、名称、实施日期进行汇总,共大家参考。

其中纯电动汽车9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7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系统/加氢21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2项、基础通用17项、电驱动系统4项、车载储能系统19项、充换电系统27项、其他系统及部件11项。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国家标准汇总如下:
一、纯电动汽车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有需要某项标准内容的可以发信息到*************留言进行技术交流。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简称FCEV)成为了汽车市场的新宠。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燃料电池车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由于仅产生水蒸气作为尾气,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零排放能源汽车。

对于燃料电池车辆来说,电量的消耗量与续驶里程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探究燃料电池车能量消耗量与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不同品牌的车型性能表现。

下面将介绍10条关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

一、能量消耗量测定方法1.1 整车能量消耗测定法整车能量消耗测定法是指将整个燃料电池车放入室内实验室,使用DC功率计、数字万用表等测试设备,对整体电量消耗进行测定。

具体步骤为:在静态、动态、实际驾驶循环等驾驶条件下收集整车测试数据,在基于规程的驾驶模式下测试并分析整车的能量消耗情况。

1.2 单电池测试法单电池测试法是将Chamber燃料电池单独放置,使用电源、负载和数据采集实验平台进行测试。

具体方法为:对不同电池电压、电流条件下的性能参数进行测定,通过构建电池行为模型,预测整车能量消耗。

二、续驶里程测试方法2.1 基准测试法基准测试法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在特定驾驶条件下对车辆的续驶里程进行测定。

将车辆放置在特定的测试工作台上,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模拟测试。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标准的续航数据,但实际驾驶情况与测试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

2.2 实际驾驶测试法实际驾驶测试法是指将车辆放置在公路上,通过GPS、车载传感器等装置采集车辆的驾驶数据,实时监测车辆能量消耗和续驶里程。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驾驶过程中的续航能力,但可能受到驾驶员技术、路面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计算出车辆的续驶里程。

纯电动汽车高低温环境续驶里程测试方法

纯电动汽车高低温环境续驶里程测试方法

纯电动汽车高低温环境续驶里程测试方法摘要:电动汽车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大厂商陆续推出高续航版纯电动汽车。

现今执行的标准中,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只包括了常温环境下的测试方法,但是考虑到实际驾驶环境,高低温环境下的续航成了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问题,用户对高低温情况下有严重的“里程焦虑”。

为了消除焦虑,设计增加实际使用环境维度下的里程测试方法,并加入对部分能量流数据的测量,来测试纯电动车在高温、低温、超低温环境下的续驶里程。

关键词:电动汽车,高低温,续驶里程,电池1前言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电动汽车这种新能源汽车。

大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升至810万辆,纯电动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张趋势。

随之而来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针对于不同工况环境下的电动汽车,设计了相应的续驶里程测试方法。

2测试条件2.1试验工况现今执行的标准工况为NEDC循环工况,考虑国内用户驾驶习惯,设计加入中国汽车行驶工况,对于轻型汽车,即为CLTC-P循环工况;另外,对于高速(100±2km/h)和中速(60±2km/h)工况的续驶里程,也应加入相应的测试程序。

从而测试得到更符合国内用户驾驶习惯的续驶里程测试结果。

2.2试验环境条件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受温度影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低于常温环境下测试得到的里程值,为量化这种影响,设计增加在高温、低温以及超低温环境下的测试程序,从而得到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试验结果。

测试程序中的常温、高温和低温环境温度设定参考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超低温环境温度设定参考了中国北方冬季温度,该温度要大幅低于《EV-TEST》中设定的-7±3℃。

各环境温度设定如下:常温:25±5℃高温:35±3℃低温:-7±3℃超低温:-30±5℃2.3测试车辆要求试验车辆的车况要求与现行标准一致,对于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在测试前确认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王派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王派电动汽车的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王派电动汽车各个车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386-200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 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包括车载储能装置在内的整车整备质量)3.2 电动汽车试验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整备质量与试验所需附加质量的和。

附加质量分别为:a)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小于或等于180kg,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b)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180kg,但小于360kg,该质量为180kg;c) 如果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大于360kg,该质量为最大允许装载质量的一半。

注:最大允许装载质量包括驾驶员质量。

3.3 能量消耗率电动汽车经过规定的试验循环后对动力蓄电池重新充电至试验前的容量,从电网上得到的电能除以行驶里程所得的值,单位为Wh/km3.4 续驶里程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单位为km4续驶里程和能量消耗率的试验方法4.1 总则以下方法描述了用Km表示的续驶里程试验和用Wh/km表示的从电网上得到的能量消耗率的试验方法4.2表1规定了试验测量的参数、单位和准确度。

表 1 测量的参数、单位及准确度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分辨率时间s ±0.10.1长度m ±0.1% 1温度℃±1 1大气压力kPa ±1 1速度km/h ±1%或±0.1取大0.2者质量kg ±0.5% 1能量Wh 0.2S 0.2S4.3 试验条件4.3.1 车辆条件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在环境温度下,试验(在环形跑道上或在底盘测功机上)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黏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对充电效率的影响和发展方向分析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对充电效率的影响和发展方向分析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对充电效率的影响和发展方向分析【摘要】随着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及车载充电机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乘用车上3.3kW交流充电方式已经逐步被淘汰,6.6kW交流充电技术大量普及应用,直流充电方式或者11kW以上的大功率交流充电技术已经在部分车企的车型上开始应用。

文章基于现行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通过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对当前市场上已有车型的充电效率进行了汇总,并针对某些车型进行了深入的能量流分解。

根据分析结果对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选择及未来研发方向做出了建议,有利于电动汽车整车能耗提升潜力的进一步发掘。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充电方式0 引言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

由于电动汽车的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的特点,国家不断有相应政策出台促进行业发展,而作为这些政策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整车经济性。

而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动汽车的能耗提升潜力已经被逐步发掘出来,充电系统效率由于不影响整车行驶能耗在过去一直未被重视。

目前,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1]对于电动汽车整车能耗的测试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

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等相关补贴推广政策中,对能耗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在电池包容量及能质比等相关技术没有出现巨大突破的情况下,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及能耗的心理期待在逐步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经济性的进一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近年来,国内外研发人员开始逐步关注充电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整车能耗的影响。

广汽研究院的刘庆荣对整车常温下充电效率进行了能量流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2];三亚学院的李梦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展望[3];浙江大学的徐志伟对车载充电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提出了与电机相结合的集成式车载充电机[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密切跟踪国外、国际轻型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WLTP等),包括现有技术内容的分析,未来更新内容的跟进等;2)密切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和开发”(简称“中国工况”)项目、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相关动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修订,并同意将该标准分为轻型汽车和重型商用车辆两部分,本标准为轻型汽车部分。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对国际主流标准法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和对比,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充分吸取了中汽中心“中国工况”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满足消费者获取更贴近实际驾驶和不同使用条件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信息的需要。

标准修订目标包括:•建立以常规测试方法为主,低温、高温条件下开启空调等特殊测试方法为辅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车辆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水平,适用于CAFC核算、限值、标识等不同环节。

•更贴近我国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和司机驾驶习惯,试验结果与实际驾驶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更接近。

•尽可能充分反映更多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

2)修订原则《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的修订需考虑主管部门管理和消费者需求、行业成本、新旧试验方法切换等影响因素。

在标准前期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在满足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测试需求的前提下,纳入型式认证值的确定方法、系族划分、生产一致性等技术内容,明确企业声明值的使用、插值系族的计算方法以及后续一致性监管等相关要求。

2018年7月,工信部确定了下一阶段试验工况应用原则,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工况”的落地实施,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将采取中国工况作为试验循环。

3)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N1类和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M2类车辆。

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和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可参照执行。

4)标准总体框架《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包括基础试验规程和特殊试验规程两部分。

其中,基础试验规程用于型式认证试验,主要引用了WLTP 中I型试验相关内容;特殊试验规程包括附录D、附录E两部分,汽车生产企业或其授权代理者可根据需要测量车辆在低温、高温条件下开启空调下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

5) 试验循环基于主管部门确定的原则,《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确定纳入GB/T XXXXX.1—XXXX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1部分:轻型汽车》中附录A 规定的中国汽车行驶工况(CLTC-P 和CLTC-C )两种试验工况,如图 1和图 2所示。

速度(k m /h )时间(s )图 1 CLTC-P 工况曲线速度(k m /h )时间(s )图 2 CLTC-C 工况曲线 6) 标准修订主要变化与GB/T 18386—2017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环境要求要求,由20℃~30℃变更为(23±5)℃。

•修改了试验循环,试验循环由NEDC循环变更为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修改了道路载荷测量与测功机设定,滑行试验时,试验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选择装备质量和代表性负荷质量。

•修改了试验流程,增加了缩短法,同时删除了等速法。

•修改了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增加了型式认证值的规定。

•增加了试验系族的规定。

•增加了生产一致性的规定。

•修改了驾驶模式的选择。

•增加了REESS电流及电压的测试方法。

•增加了车辆在低温环境开启暖风装置制热、高温环境开启空调制冷状态下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资料性附录。

3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标准修订过程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各单位开展了大量验证和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选择典型车型开展了工况适应性、行驶阻力测量、常规工况法及缩短法的可行性等试验规程研究与验证;•组织工作组单位开展基于常规工况法和缩短法的试验和仿真数据验证,累计收到24款车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缩短法的科学性;•各企业根据产品结构、未来规划对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型式认证值的确定、插值系族、道路载荷系族、生产一致性等内容进行了评估。

通过以上验证和分析工作,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工况、试验规程、试验系族、生产一致性等主要技术内容的可行性。

4专利说明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5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标准是我国轻型汽车节能标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标准。

通过标准修订,建立起以常规测试方法为主,低温、高温条件下开启空调等特殊测试方法为辅的综合评价体系,满足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为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 22757.2《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第2部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强制性标准实施、保障我国2025年乘用车、轻型商用车节能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1)采用国际标准情况本标准参照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GTR 15《世界协调的轻型汽车测试程序(WLTP)》的部分技术内容。

2)与同类国际/国外标准的对比为应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汽车燃料消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法规,但在试验方法及工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另一方面,自200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下WP29/GRPE小组启动了WLTP研究,制定了GTR-15法规《关于世界协调的轻型汽车测试程序(WLTP)技术法规》,在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地区和国家得到了应用。

a)WLTP200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下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启动了全球统一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排放测试规程(WLTP,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s)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在推进过程中。

WLTP主要由欧洲和日本积极推动,美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参与,中国也是参与国之一,该项法规在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地区和国家得到了全部或部分应用。

WLTP主要包括DHC(Development of the Harmonized Test Cycle)和DTP (Development of Test Procedure)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测试工况、测试程序的开发和验证工作。

其中,2013年底完成的WLTC(Class3b)循环由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四段构成,曲线如图3所示。

循环总行驶里程为23.27km(其中市区工况3.09km,市郊4.76km,高速7.16km,超高速8.25km),时长1800s,循环平均速度46.53km/h、怠速比例为13%。

20406080100120140Ex-H(323s)Total 1800sHigh(455s)Mid(433s)VehicleSpeed(km/h)Time(s)Low(589s)图 3 WLTC工况曲线除循环工况外,WLTP还针对纯电动汽车制定了缩短法的试验流程,并规定对于续驶里程超过3个WLTC试验循环里程(69.8km)的车辆,将选取缩短法作为唯一的试验方法,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 4 WLTP缩短法试验流程示意图图4中的DS1和DS2为试验循环段,CSS M和CSS E为恒速段,试验循环段包括一个WLTC循环和一个WLTC市区循环(包含低速段和中速段)用以计算车辆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恒速段用以快速放电从而缩短试验时长。

b)美国SAE J1634SAE J1634中采用代表市区运行的UDDS循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状况的HFEDS 循环作为试验循环,工况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

同时规定对于续驶里程超过97km 的车辆,采取缩短法作为唯一的试验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

图 5 UDDS工况曲线图 6 HFEDS工况曲线图 7 SAE J1634缩短法试验流程示意图对照图4可以看出,SAE J1634中将每个试验循环段中的试验循环变更为UDDS + HFEDS + UDDS,其他的设置基本一致。

7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是我国轻型汽车节能标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与GB 27999、GB 22757.2等标准相配套,以上标准中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均依据本标准进行试验测定。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没有冲突或矛盾。

8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本标准修订过程中无重大分歧。

9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10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配合GB 27999、GB 22757.2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建议自2021年1月起与GB 27999(第五阶段)标准同步实施。

由于标准修订后试验循环等技术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为给企业预留充足过渡期,建议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允许企业在按照GB/T 18386—2017标准进行型式认证的同时,自愿申请提前开展基于新版标准的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测试和型式认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