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的透水路面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对透水结构中入渗的水质以及地区的雨水的径流量结合道路土基的入渗条件进行周密的考虑,如果路段的道路土基入渗条件允许积水直接渗入,那么就可以在该路段采用透水铺装的渗水措施,确保能够达到渗水的目的。对于部分采取了半透水的路面设计的路段,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出现雨水在路面滞留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技术要点
在城市建设当中,城市道路是主要建设部分,是为各类交通活动提供空间的载体,也是承受城市的周边地块汇水的重要通道。道路积水是现如今城市内涝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现如今还有大部分的城市依旧采用“快排”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直排式排水方式,导致道路排泄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想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功能要求,就必须要对城市道路的建设转换设计理念,探索出适合道路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设计技术。
一、城市道路具有的主要功能以及城市道路的技术要求
城市道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要满足交通要求,不仅要满足行人的要求,更要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需求。因此,城市道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交通用具的通行,更要注意对道路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加以考量。城市道路的横断面一般组成部分分为六部分,主要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以及路滑带和设施带。由于道路建设受到道路用地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绿化带、设施带以及分隔带都是合并建设的。由于城市道路的数量较多,因而道路经常由交叉口组成,也由于道路的设计是带状式设计,所以想要与地形相互协调,就需要在道路的建设中设置相应的起伏变化,组成上跨或者下穿的道路形式。同时为了能够保证道路的安全使用,需要配置相对应的排水、照明以及绿化的相应设施[1]。
《城市绿地设计要求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X》[条文说明]GB50420-2007〔2016年版〕目录1总如此3根本规定4竖向设计5种植设计6道路桥梁6.1 道路6.2 桥梁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7.1 园林建筑7.3 厕所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7.7 园灯7.9 标识8给水、排水与电气8.1 给水8.2 排水8.3 电气1总如此总如此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表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如此,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X适用的X 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与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X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根本规定根本规定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根底上进展,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X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X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
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3.0.7 本条款规定是为了保护、利用拟建绿地基地内的原有植物资源。
在旧城改造中出现工厂迁移等基地改建为开放绿地时,更应充分考虑有效利用。
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概念应运而生。
低影响开发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高效、节约用地。
优化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日后维护管理问题:注重工程质量,采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和成熟的工艺,以减少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实施上述措施后,低影响开发的效果显著,主要包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减少土地占用、优化设计和提高工程质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降低日后维护管理成本: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经济效益显著:低影响开发并非一味地追求环保而忽视经济效益。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以进一步阐述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某市在城市中心区实施了一项低影响开发的工程措施,旨在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工程措施具体包括:减少占用土地面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水设施的占地面积。
工程设计采用了立体布局,将排水设施布置在地下空间,从而节省了地面空间。
优化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排水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采用生态化的排水方式,如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日后维护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耐久性强的材料和成熟的施工工艺,确保排水设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海绵城市设计要求
海绵城市设计要求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设计程序(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目标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并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详见本章第七节)。
(2)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应根据设计目标,经水文、水力计算得出,有条件的应通过模型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的各阶段均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平面布局、竖向、构造,及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衔接关系等内容。
(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与审查(规划总图审查、方案及施工图审查)应与园林绿化、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专业相协调。
场地设计(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
浅谈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LID)的应用
水 人 渗设 施 在 日本 得 到迅 速 发 展 . 包 括 深井 , 渗沟 , 渗池等 . 这 些设 施 占地 面 积 小 . 可 因 地 制 宜 的 修 建
在 楼前 屋后
分 利 用 道路 两 侧 绿化 带 . 设 置 街道 L I D雨 水 处 理设
施 . 从 小 规 模 的源 头 控 制 . 来 达 到 对 暴 雨 所 产 生 的 径 流 和 污染 的控 制 . 该部 分 雨水 主要 以道 路 初期 雨 水为主。 道路 两侧 绿 化 带 内设 置 L I D雨水 处 理 系统 . 机 动 车 道 雨 水 通 过 雨 水 豁 口 就 近 汇 流 至 溢 流 井 周 围 绿化带 . 经过滤渗入绿化带 . 通 过 渗 透 管 收 集 雨 水 后. 最 终排 入市 政雨 水检 查井 在市 政 雨水 排 出 口的末 端 . 设置 了 L I D雨 水处 理 设施 , 通 过渗 透处 理后 , 最 终排 入北 川 I 河。 人 行 道 采 用 透 水 路 面 .其 中 面 层 均 采 用 透 水 砖。 此 次设 计 为 首 次 在 青 海 省 进 行 L I D技 术 的相 关 设 计 的 尝试 。 通 过 源 头控 制 、 过 程 削 减 及 末 端 处
渗透管 : 是指在传统雨水排放 的基础上 , 将 雨 水 管 改 为 渗 透 管 .周 围 填 充 砂 砾 或 砾 石 等 多 孑 L 材
下水 的补 给 . 形 成雨 水 资 源化 利 用 的生 态 道 路 。达
到 道路 绿 化 面积 最 大 化 、 呼 吸 面 积 最 大化 、 最 水 最
态 湿 地
城市 绿 地作 为城 市 生态 中建 设 最广 泛 的部 分 . 在 水 资 源 匮 乏 的 今 天 .必 须 重 视 改 变 水 的利 用 模 式。 走 集水 、 节 水 型 的 公 园 绿 地 发 展 道 路 。 研 究 城 市
工程雨水沟方案怎么做
工程雨水沟方案怎么做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雨水排放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雨水排放不当会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等问题,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合理的雨水排放系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方案设计1.地势分析首先,对城市的地势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低洼区域和水流集中区域。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排水系统的布局。
2.雨水沟设计依据地势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雨水沟系统。
在低洼区域设置大型雨水沟,可以有效集中雨水流向,减少地面积蓄水,避免发生内涝。
在道路两侧或广场等地方设置小型雨水沟,将雨水快速导流至大型雨水沟中。
3.雨水沟结构考虑到雨水沟需要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为了确保其使用寿命和排水效果,选择高强度、耐腐蚀、防滑的材料来进行制作。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设计不同规格和形状的雨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4.雨水沟清理为了确保雨水沟的畅通,设计可拆卸的盖板,方便定期清理雨水沟内的积水和杂物。
同时,设置定期维护计划,对雨水沟进行专业的清理和维护,保障其正常使用。
5.雨水收集利用将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相结合,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道路、浇灌绿化等,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6.环境友好在设计雨水排放系统时,应考虑控制排水口的数量和排放速度,避免引发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减少雨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保护城市水环境。
7.安全考虑在设计雨水排放系统时,应考虑排水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险情,如溢流、积水等,对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设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排水区域划分、雨水沟位置布置、排水管道连接等。
2. 选择合适质量可靠的材料进行雨水沟的制作,并保证施工质量。
3. 按照设计方案对雨水排放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
4. 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工作。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而制定的。
该技术规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环境、绿化系统、道路及公共场所、地下空间等领域,对于建设集约、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术语和定义1.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指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消耗。
具体包括雨水控制、雨水收集与储存、地表水处理、绿化设施等。
4.径流控制(Runoff Control),是指采用措施控制城市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量的减少,以达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具体包括降低流速、延缓流速、增加地下滞留时间以及提高土壤的水质。
5.绿色屋顶(Green Roof),是指将屋顶覆盖物改为具有一定层厚度的生长介质和多种植物,以达到保障居民舒适度、改善城市景观、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水滞留的目的。
7.蓄滞洪技术(Storage an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过采用地下蓄滞洪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将雨水从源头截留并存储于地下,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技术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尽可能选择自然材料、结构和措施,提高系统效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面规划原则。
在设计中要考虑雨水的回用、地下水利用、花园绿化、道路绿化、交通疏导等多个方面,打造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3.储备管理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使用储备管理手段,以达到蓄滞洪效果。
4.工艺简化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节约资源和流程,降低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
2022-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道路红线”是()。
A.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B.城市道路(不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C.建设范围的边界线D.建设范围内不允许凸出的边界线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第2.0.6条规定,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泥石流大致有三种类型: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B.一个泥石流坡谷就是一个小流域,由清水汇集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四个区域所组成C.在山区,若1h的降雨量大于36mm就可能激发泥石流D.通常地震会直接导致泥石流发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有沟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一条完整的泥石流沟,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一般由清水汇流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和泥石流堆积区四个部分组成。
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是1h雨强和10min雨强的共同作用。
10min雨强11mm,1h雨强36mm作为雨强界限值。
地震可能会使山区河流、湖泊改道,或者水库溃坝,直接引发洪水或泥石流。
3.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国家对某些类型的建筑提出了专门的日照要求,下列何者不在此规定范围内?()A.住宅、宿舍、老年人住宅、残病人住宅B.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C.医院、疗养院D.宾馆、高档写字楼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第7.1.2条规定,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且应进行采光计算。
4.下列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中,何者不符合国家条例的规定?()A.出租B.拍卖C.招标D.协议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用协议、拍卖、招标方式。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镇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行的关键时期,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无论从质量还是路面排水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道路建设除了要承担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之外,其排水功能的优劣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传统的路面排水方式主要利用铺设地下排水管道的方式进行路面积水的排放,这样的排水方式一旦遇到暴雨就会面临排水不及时、路面污染严重以及雨水资源流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的提出,可以通过对雨水源头的综合利用,从而缓解和解决由于道路不透水面积增加等因素引发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一、引言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道路已经不仅仅承担交通运输活动,同时还面临着路面积水的排放以及污染物增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的排水方式还采用传统的积水排放方式,即,路面不透水,积水统一汇总到排水口,然后通过地下排水管道直接排到河水或湖水的直排式排水方式。
这样的排水方式一旦遇到暴雨就会造成由于排水不及时引发的路面大范围积水的现象,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害生命安全。
因此,为了缓解路面积水带来的问题,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提出利用城市建筑、绿化带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渗透等作用,缓解由于道路结构本身对防水要求造成的渗水性差的难题,从源头上解决路面积水的问题。
低影响开发技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来在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道路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对避水设计的高要求,在低影响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技术参数和相地要求较高。
因此,要在保证道路基本功能前提下,结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城市发展需求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以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求。
城市绿地设计要求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2.0.19A 湿塘 wet basin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 雨水湿地 stormwater 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 植草沟grass swale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3.0.12 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
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摘要: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有: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三种。
低影响开发LID (Low lmpact Development)指在场地开发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本文以玉溪老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分析玉溪玉溪体育场所采用的LID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渗透沟、垂直绿墙、息壤渗透沟、蓄水模块、透水铺装等形成的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净化污染物、利用雨水。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LID 技术1前言低影响开发强调以生态系统为根基,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自然地表径流的影响,提倡将雨洪管理的起始点提前至径流源头,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界的雨水传输路径。
根据实验资料数据,低影响开发模式可减少约30%一99%的暴雨径流,并延迟约5min-20min的径流峰值,还可有效去除径流中的磷、氮、油脂等污染物,有效中和酸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低影响开发技术一般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绿化屋顶、渗透路面、雨水桶等分散式生态措施,消纳和减排雨水,减少雨洪期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城市洪灾风险。
2项目概况玉溪市体育场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89号,东南临紫艺路,东北接玉溪体育馆, 西南临凤凰路,西北接玉溪市体校。
是市民运动健身的重要场地之一,同时,兼具休闲娱乐,生态,防灾等功能,项目总用地面积53995.9m2 海绵城市改造内容为:下凹式绿地330.4m2;渗透铺装24625.6m2;雨水花园485.1m2;高位花坛182.1m2;蓄水模块480m3;息壤渗透沟12m3;垂直绿化240m2。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3.1雨水花园玉溪体育场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功能和需求,在玉溪体育场周边增设约500㎡的雨水花园,使玉溪体育场常年处于“海绵”状态,降低玉溪体育场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物。
雨水花园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的一项生态技术,是指在地势低洼的绿色区域内种植花草树木等,以此达到雨水滞留净化目的的工程,利用植物根系的降解作用和土壤的过滤进而净化雨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应用-以云锦路公共绿地为例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应用 -以云锦路公共绿地为例摘要:徐汇滨江地区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区域,高建筑密度,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增加了地区系统内涝风险,这使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在该地区变的更加重要。
云锦路公共绿地工程处于云锦路东侧,项目中下凹式绿地的实施,主要收集来自园区内道路、广场、建筑及周边云锦路市政道路的雨水,可以有效地结合低影响开发和雨水管渠系统,缓解周边排水压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径流总量控制率、设施设计一、海绵城市理念(一)海绵城市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带来恶劣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雨洪管理手段,使雨水得到合理储存净化后,在需要的时后,能够很快的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二)政策支持随着城市高密度的开发与建设,我国城市内涝现象日益凸显。
为了促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应运而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市成为海绵城市试点。
在上海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各区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加快推进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三)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以临港的海绵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各区也相继开展一系列尝试,上海各区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很多,例如徐汇区云锦路跑道公园,利用下凹式绿地,很好控制了区域内年径流量。
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改造,运用了屋顶绿化,透水砖铺设,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四大海绵设施改造手段,解决了公园长期积水,铺装渗水性不佳等问题,年径流量控制率达到80%。
市住建委也把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工作考核之中,激励各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上海各区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二、海绵城市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推广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难题,具体情况如下:1、集中大面积推广难中心城区存在开发程度高、建筑密度大等特点,受到现状排水状况不良及改造空间有限的约束,要结合旧城更新改造、道路及排水网、水系整治进行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设计常见问题问与答80题
于±0的标高吗?竖向分析对于海绵城市设施布置的影响是什么?海绵设计的汇水分区与给排水雨水管网的汇水分区原则上应一致,但分区内可局部不一致,例如:汇水分区一的雨水管网铺设在汇水分区二,但雨水管网不收集汇水分区二的雨水径流,则在此种情况下分区内局部是不一致的。
03、问屋面雨水的雨水储存筒的调蓄量能否和总体合并为一处,不单独设置。
答收集屋面雨水的雨水桶调蓄量能否和总体合并为一处,要考虑雨水桶和要合并的雨水调蓄池是否在一个汇水分区内。
另外,对于屋面雨水的收集方式,可选择分散调蓄设施(雨水桶)或集中调蓄设施(调蓄池)任一方式。
04、问复杂生物滞留带如何设置,包括植物生物这些的设置,设计是否需要考虑?答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的设置要求及设计方法可参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在设施设计中也是要考虑植物配置的,但其主要是配合景观专业,在景观设计图纸中体现。
05、问如何判断海绵设施的合理性答判断海绵设施的合理性,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判断海绵设施的合理性,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充分分析场地地质、地下水位、径流污染程度、场地竖向等方面,考虑海绵设施选择及设置位置的合理性;(2)根据设施收集汇水区域的面积及径流量,考虑海绵设施设置规模的合理性;(3)从海绵设施的增量成本方面考虑其经济合理性。
06、问雨水控制的重现期很重要,决定了整个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按什么计算呢?生态树池属于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类,适用于用地较紧张的场地建设,如人行步道、停车场以及广场等,可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其计算可参考生物滞留设施的设置要求和设计方法(可参考国家及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21等)。
09、问绿色海绵设施的使用期限?答海绵设施的设置是和建筑、景观设计协调一致的,因此,其使用期限也是一致的,以绿色屋顶为例,其使用年限是和建筑屋面的使用年限相一致的。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AY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 1 6年4月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编制阶段:送审成果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送审时间:2021.04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赵耀薛磊肖梦莹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安阳市地方规章AY编号:AY01-2021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21—4—23发布2021—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阳市规划局前言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作者:杨林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12期摘要: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提出的一种新模式,旨在解决城市内涝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对集中解决城市建设中雨水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对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阐释和总和,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弹性性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防控和处理。
国际上把海绵城市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构建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绵城市可以对雨水起到吸、蓄、渗、净等功能,从而使城市排水能力不断增强,继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2.1 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与增加水资源可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建设下沉式的绿地、道路和广场的透水铺装,使降水能够被积存、净化以及回用,或者渗透为地下水,以减轻城市开发的进程中对城区水文地质的影响,继而实现防治内涝以及增加水资源可用量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预防、预警和应急的措施将洪涝风险将到最低限度,使城市得以与雨洪和谐共存。
2.2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引发了严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人们首先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对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发展模式是对水生态系统的低影响。
2.3 有利于城市弹性应对各种水环境的变化与水旱等自然事件海绵城市积极推行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可以修复和自然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体系,起到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城市地下空间在积涝防治中的应用
城市地下空间在积涝防治中的应用一、城市地下空间概述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地表以下的空间资源,包括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隧道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积涝防治是关键问题之一。
1.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其次,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减少城市地面的拥挤程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此外,地下空间的开发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
1.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当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
例如,一些大城市的地铁网络已经相当发达,地下商业设施也日益增多。
然而,随着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扩大,积涝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空间排水不畅,一旦遭遇强降雨,就容易发生积涝现象,给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积涝问题及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影响积涝是指由于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导致地表或地下空间积水过多,无法及时排出的现象。
积涝不仅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地下空间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2.1 积涝问题的形成原因积涝问题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减少了地表的渗透能力,导致雨水无法有效下渗。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应对突发的强降雨。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也是积涝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2.2 积涝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影响积涝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涝会导致地下空间内部环境潮湿,影响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其次,长时间的积水还可能对地下空间的结构安全造成损害,增加维护成本。
此外,积涝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地下设施的电气设备短路、火灾等,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方兴未艾的地下管廊
现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和建设起源于法国。
1833年,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经过180多年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世界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已成为发达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和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又叫“共同沟”,是指将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地下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马路反复刨挖问题,也为城市上空通讯线路“蛛网”密布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能相对集中的管理各种管线,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聚集、创造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1832年法国发生了霍乱,第2年巴黎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5种管线,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
此后,巴黎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种类多、敷设要求高等特点,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
至今,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k m,居世界城市之首。
法国还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我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一直在探索、实践。
1958年我国第一条综合管沟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宽4m,高3m,埋深方兴未艾的地下管廊本刊编辑部7~8m、长1km,收纳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
1977年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m。
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两孔宽5.9m、高2.6m、双孔各长5.6k m、共11.2k m 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供水、电力等管线,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 Chuan,Hou Danhui,Fang Zhiyong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透水铺装由透水性面层和透水性垫层构成。其构 造层次为基床、开级配碎石底基层、无砂大孔混凝土基 层、结合层、混凝土透水砖面层( 见图 3) 。开级配碎石 底基层起过渡与填充作用。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是扩 散上层荷载、铺设面层的结构层。结合层为过渡面层, 并是兼有找平作 用,实 现 面 层 与 基 层 的 牢 固 黏 结 的 构 造层,一般采用 1 ~ 5mm 粒径的石屑为骨料。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是从基 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的 BMPs 措施( 最佳管理措施) 发 展而来的。LID 理念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 署于 1990 年首次提出,主要是以分散式小规模措施对 雨水径流进行源 头 控 制,该 种 方 式 不 需 要 大 面 积 的 土 地,就能将大部分雨水截留,并通过渗透、过滤等措施, 保证补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变雨水为资源。从雨水 处理模式的角度来讲,其核心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模拟 自然水文条件,并通过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城镇 开发建设所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和雨水径流对 生态环境 的 影 响。从 城 市 设 计 和 建 筑 设 计 的 角 度 来 讲,其核心是通过各种设计技术,按照水文功能等效原 则,通过洼地贮存、渗透、地下水补给、降雨径流流量和 容积控制等措施,维持和再现开发前的场地环境,减少 开发带来的径流 污 染,并 强 调 雨 水 处 理 措 施 与 景 观 设 计的结合,使景观设计和排涝、减少温室效应、节能结
此外,覆土层还必须保证局部与自然土壤相接,不 被建筑物、构筑物封闭围合,以保证下渗雨水有顺利排 放的途径。 3. 2. 2 透水铺装雨水下渗
透水铺装既可以满足城市人活动时对硬质地面的 要求,又可以部分的实现大地的透水功能,因此是现代 城市建设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态措施。透水铺装一般耐 磨性和载重量较小,因此常用于园路、小型广场、人行 道、停车场、轻 载 重 车 道 等。 透 水 铺 装 的 材 料 有 多 种, 如混凝土透水砖、风积沙透水砖、露骨料透水混凝土、 木塑地板、嵌 草 石 板 路 等。 透 水 铺 装 和 景 观 绿 地 结 合 设计,还可以发挥其美学功能。
施工技术
2010 年 12 月
468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第 39 卷 增刊
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林 川,侯丹卉,房志勇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雨水问题,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雨水
而基于 LID 理念的雨水处理措施,则强调通过一 系列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达到改变城市雨水循环 过程的目的,使城市在开发建设后的水文功能更加接 近其开发建设前原有的储存、渗透、径流排放总量、径 流速度、径流范围、雨水滞留时间、雨水蒸发总量等。
[收稿日期]2010-09-02 [作者简介]林 川,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 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 1 号 100044,电话:13691296641, E-mail:linchuan@ bucea. edu. cn
2010 增刊
林 川等:城市地下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469
从技术的角度讲,基于 LID 理念的雨水处理措施, 主要是通过综合 使 用 减 少 不 透 水 铺 装 面 积 、延 长 雨 水 径流流动的通道 和 汇 流 时 间 、利 用 土 壤 覆 盖 物 和 植 物 群落的作用对径 流 进 行 过 滤 并 促 使 其 下 渗 等 方 式 ,尽 可能地减少雨水 的 集 中 收 集 与 集 中 传 输 ,从 而 达 到 模 拟建设场地开发前的自然雨水循环条件的目的( 见图 1)。
处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侧重介绍地面构造对雨水入渗的促进措施、壤中流蓄排技术及地下建筑主体的防渗设计。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地下空间;雨水;防渗
[中图分类号]TU823. 6
[文献标识码]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编号]1002-8498(2010) S1-0468-04
Rainwater System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ities Based 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
Abstract: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issues of dealing with rainwater in the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low-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Then,authors emphasize the promotion measures of covering earth structure to rain infiltration,the technology of storm - water drainage in soil,and impermeable design of the main body of underground space.
图 2 地下建筑顶板绿化构造设计 为保证植物的 正 常 生 长,应 在 植 物 根 系 主 要 分 布 层以下增设排水管,使多余水分可以及时排除。同时, 排( 蓄) 水 设 施 必 须 铺 设 在 耐 根 穿 刺 层 的 上 面。为 了 防止栽植土壤经 冲 刷 后 细 小 颗 粒 随 水 流 失 ,造 成 土 壤 中的成 分 和 养 料 流 失,并 堵 塞 排 水 系 统,还 需 在 排 ( 蓄) 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和根系穿透性。其中,耐根穿刺层的材料可选用高密 度聚乙烯土工膜、PVC 卷材等。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 墙,铺设耐根穿刺层应向建筑侧墙面延伸,目的是防止 植物根系从侧墙接缝等处穿透防水层。 在地下空间 上 部 的 绿 化 地 面 设 计 中,覆 土 层 的 厚 度确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由于受工程条 件的限制,采用根据地下设施覆土厚度选择相应的植
进雨水入渗的措施,使多雨期的土壤水分很容易达到 饱和。在绿地系统中,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如若排不出 去,很容易造成植物烂根或产生疾病,而且土壤的透气 性变差,直接影响植物对氧的需求,根系部分缺氧,有 毒物质滋生,会使植物成活率大为降低,对绿化植物极 为不利。
为了改善土壤 的 通 气 状 况,以 及 由 于 大 面 积 地 下 空间的建设使土壤中的高含水量无法及时向下渗透排 除,应采取相应的壤中流蓄排设计。 3. 3. 2 大面积地下空间地面雨水蓄排技术
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好雨水入渗与地下建筑 防渗之间的矛盾,达到既可以促进雨水入渗,又可以使 地下建筑免受水的侵蚀的目的,即达到建筑安全和生 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3. 2 地下空间上部促进地面雨水下渗的构造层次设计 3. 2. 1 绿化地面雨水下渗
地下空间顶 板 绿 化 的 构 造 层 次,自 下 而 上 一 般 包 括防水层、耐根穿刺层、排 ( 蓄) 水层、过滤层、栽植土 壤层、植被层等( 见图 2) 。
图 1 城市传统雨水循环及低影响开发措施 通过上面的分 析 可 知,以 低 影 响 开 发 理 念 来 指 导 城市建设,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主要有:①可以减少区 域内的降雨外排流量,提高地区乃至城市防洪能力;② 可以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涵养水源;③可以减少地面积 水,营造水景观,改善地区及周边环境;④可以改善局 部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 3 城市地下空间雨水系统设计 下面仅以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建筑地坪, 地下室周围土层 为 强 透 水 性 土 壤 ,且 土 中 水 分 仅 是 下 渗的地表水、上层 滞 水 和 上 升 的 毛 细 管 水 的 地 下 工 程 的防渗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 3. 1 地下建筑与雨水入渗相互作用 根据低影响开发的理念,促进雨水就地入渗,是改 善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策略。然而,由于城市中( 尤其 是现代大都市中) 地下空间的大量建设,造成雨水入渗 的途径被阻断,致使地下水的回补变得困难,从而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这种现象在大面积连续地下空间 的建设中更为严重。原因是这种大型地下空间使土壤 中蓄存的雨水无 法 透 过 建 筑 物 下 渗 ,致 使 地 下 水 的 回 补变得尤其困难。 另一方面,雨水 的 入 渗 也 增 加 了 地 表 水 和 上 层 滞 水含量,其结果是使土壤的含水量增加,从而可能使得 地下空间的实际水文条件不符合工程设计时给定的水 文条件。而最终结果是土壤中水分将渗入到地下建筑
合起来,造就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 2 城市雨水循环
城市的雨水循 环,包 括 蒸 发、凝 结、降 水、径 流、市 政管网排水、城市河道排水等环节。降落到城市地面 上的雨水,可根据其下垫面的不同,分为两种迥异的排 放途径:①降落到不透水地面的雨水,其中的一部分作 为地面径流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至城市河道,另一部 分,则经过蒸发作用重新进入水循环过程的初始环节, 再形成降水。②降落到透水地面上的雨水( 包括绿化 地面和透水铺装地面等) ,除地面径流外,其中的一部 分形成下渗,回补地下水,并通过蒸发作用再次进入水 循环过程的初始环节,再次形成降水,而无法消纳的多 余水分,则通过城市雨水口排至市政管网或雨水池,最 终进入城市河道。
470
施工技术
2010 增刊
物种类的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地下设施的阻断,植物 可能无法通过毛细管作用吸收到其生长所需的地下 水,尤其当地面灌溉或降雨不足时,植物可能无法正常 生长。因此,对于地下空间上部绿化地面的设计,其覆 土厚度应满足栽 植 土 层 厚 度 的 要 求 ,以 便 植 物 生 长 的 要求,保证绿化的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