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16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认为,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 “协同创 造”的,因此,每个要素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即工人得工资,资本家得利润,土地所有 者得地租。这种错误的价值论和分配论,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歪曲为物与物的关 系,因 而把雇佣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掩盖了,从而也就把资本主义地租的剥削本质 掩盖了。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4.1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级差地租问题曾有过争 论。 一种观点认为,地租是在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当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发生分离时 所形成 的一种土地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实现以后,已不存在这种经济关系, 因此也就 没有必要再使用地租 (包括级差地租)这个经济范畴。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李嘉图级差地租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 ( 1)固定的价格。某农业县只种植玉米,产出 (玉米)的价格和投入品 (劳动、种 子、 肥料、资本等)的价格在全国市场上给定,当地农民是价格的接受者。该县所有区位 的价格都相同。 ( 2)竞争性假设。农民自由进出玉米种植业,农业生产的经济利润为零 (获得正常利 润)。同时,农民竞争稀缺的肥沃程度高的土地,地主将土地租给出价最高者。 ( 3)土地肥力的差异。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假设有高、中、低三种类型。 ( 4)零运输成本。假设运输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各区位条件相同,不受区位因 素 的影响。
➢ 按支付形态的差异,地租分为劳动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有时也有 劳 役和实物混合地租或实物与货币混合地租。
➢ 按计算方式的不同,地租又可分为固定地租、分成地租和百分比地租 (按总收 入确定 地租的分成或百分比)。
➢ 按付租的时限规定,地租还可以分为长期地租 (一次支付若干年地租)、年租 (按 年 付租)或临时地租等。此外还有预租形式,即先缴租后用地。
某些建设用地地段,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 (如市中心最繁华地段),其经营者的产 品价格具 有垄断性并能带来垄断利润。因此,建设用地也存在垄断地租。而且随着城市土 地的日益 稀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性不断增强,因而垄断地租日益成为建设用地地租的主 体部分。这 是建设用地地租的第三个特点。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3 地租的产生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所有者和不占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者,后者在土地利用中 有剩余生产物有可能被前者占有,就有产生地租的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中,出 现过多种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地租。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 形态下,由 于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 社会生产 关系。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马克思在19世纪60—70年代,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和统计资料,正确 地 揭示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他认为,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可 以 雇用较多劳动力,从而获得较多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 价格 的差额成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
英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尔萨斯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否认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 断 的结果,认为地租是 “自然对人类的赐予”。他把安德森的级差地租理论改头换 面,与他自 己杜撰的人口论联系起来。他认为劣等地不能提供地租,因而根本否认绝 对地租的存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1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第一,土地肥力的差异是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 第二,土地位置 (距市场远近)的差异也是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农用地被非农业部门大量 占用而日益稀缺,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多,推动农业日益采用集约化经营 方 式。同时,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实行集 约化经 营,就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 只要高于 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 各个连续投资劳 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2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及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一般来说,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郊区或农村,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比较多,建设用地地 租同农 业地租接近,数量相对较少;而越是靠近城市中心繁华地区,建设用地级差地租量相 对较大。 土地所有者对建设用地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因为建设用地地租的增加, 主要是由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改善造成的,这是建设用地地租的第二个特点。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级 差地租Ⅱ是由于实行集约经营、追加投资所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所得,在集体 土地 由承包农户经营的条件下,主要应由承包农户所得。然而,无论是级差地租Ⅰ还是级 差地租 Ⅱ,在其形成中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一定的投资或进行了各项建设 (如兴修水利工 程、改 良土壤、植树造林、修建铁路和公路及各项市政建设等),从而提高了土地质量、 方便了交 通、改善了环境等,因此,应把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一部分归于国家和 社会。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4 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用地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同样 也要 缴纳地租。支付建设用地地租是为了获得建筑地基与空间的使用权。
建设用地地租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在农业中,土地肥沃程度对级差地租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建设用地主要作为建筑 地基 和空间来使用,因此,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建设用地地租 的第一 个特点。
要科学界定地租范畴,必须把土地租金与地租严格区别开来。如,在资本主义 社 会,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及其附属设施等,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代价,虽然 有时也称 为地租,但实际是土地租金。真正的地租仅是租金的一部分,地租之 外,还包括土地资 本 (用于土地开发的资本投入)的利息,地租过高时还可能包 括平均利润和工人工资的 扣除等。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3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地租形式之外,还存在着垄断
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某些土地具有 特殊的 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名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比如,具有特殊风味的 名酒就是用 某些特别地块出产的原料 (包括水)酿制而成的。又如,中国某些地区出 产的特殊干鲜果 品,只能在某些地区种植,这些产品就可以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 格,而且也超过其价 值的垄断价格出售。这里所说的垄断与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 在使农产品按照超过生产价 格和价值出售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马克思说:“当我们 说垄断价格时,一般是指这样一 种价格,这种价格只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 定,而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 决定的价格无关。 ” 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 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 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 地租,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 们
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 二者 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 Ⅱ的基础 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Ⅱ在任何一个一定时期内的 运动来说,都 是级差地租Ⅰ” 。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1 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威廉·配第 大卫·李嘉图
杜尔阁 安德森
亚当·斯密 杜能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2 庸俗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19世纪初叶以后,在法国和英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 要 矛盾。对资产阶级来说,这时已不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的探索,而只是需要进 行辩 护。于是庸俗经济学应运而生,并在西方经济学中日益占据统治地位。
杜能的区位地租理论 杜能于1826年在其名著 《孤立国》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区位地租模型,解释为什 么 农业地租会随着土地的易达性的提高而上涨;同时提出了竞标地租 ( b i dr en t)的概 念, 即土地使用者为了某种用途而利用某块土地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费用。竞标地租 理论说明, 对于特定区位供给量固定的土地,都有大量的土地需求者竞价,竞价的结果 是,土地所有 者将土地租给出价最高者。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2 地租的分类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把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 地租、 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主源自文库地租的普遍形
式,垄断地租仅是个 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 现代西方经济学回避了地租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从实用的角度,把地租 分为 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契约地租也称为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 租赁给土地使用 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经 济地租也称为理论地租,是 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 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地租概述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地租概述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1 地租的概念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地租 ( r e n t),通俗地说,是出租土地获得的经济报酬,或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 所有 权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经济代价。但就其经济关系的本质来说,地租是 直接生产者在生产 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 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地租是在土地所有权出现于广大耕地上之后产生的。最初出现的是奴隶制地租。 在奴 隶制社会,土地都为国家所有,即奴隶主所有。奴隶制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 和自由民的 形式,它表现在优等土地上或易于利用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的奴隶的较 高劳动生产率,除了 满足奴隶自身的最低需要外,还有剩余生产物被奴隶主占有;同 时也表现在小农经济 (自 由民)对奴隶主的各种形式的赋役中。奴隶制地租以劳 役地租为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 立的。
第一,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级差地租的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存在。
第二,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形成级差地租的社会经济关系。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4.1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虽然在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方面有某些共性 (土地条 件的差异和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级差地租形成的物质条件,土地经 营垄断是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但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级 差地租所反 映的经济关系,已不再是土地所有者、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 剥削的阶级 对抗关系,而是反映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以 及土地所有者 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直接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单位及 个人之间经济 收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 分的转化形 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使用优越土地的企业单位的劳动者创造的超 额利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4.1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级差地租问题曾有过争 论。 一种观点认为,地租是在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当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发生分离时 所形成 的一种土地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实现以后,已不存在这种经济关系, 因此也就 没有必要再使用地租 (包括级差地租)这个经济范畴。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 李嘉图级差地租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 ( 1)固定的价格。某农业县只种植玉米,产出 (玉米)的价格和投入品 (劳动、种 子、 肥料、资本等)的价格在全国市场上给定,当地农民是价格的接受者。该县所有区位 的价格都相同。 ( 2)竞争性假设。农民自由进出玉米种植业,农业生产的经济利润为零 (获得正常利 润)。同时,农民竞争稀缺的肥沃程度高的土地,地主将土地租给出价最高者。 ( 3)土地肥力的差异。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假设有高、中、低三种类型。 ( 4)零运输成本。假设运输成本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各区位条件相同,不受区位因 素 的影响。
➢ 按支付形态的差异,地租分为劳动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有时也有 劳 役和实物混合地租或实物与货币混合地租。
➢ 按计算方式的不同,地租又可分为固定地租、分成地租和百分比地租 (按总收 入确定 地租的分成或百分比)。
➢ 按付租的时限规定,地租还可以分为长期地租 (一次支付若干年地租)、年租 (按 年 付租)或临时地租等。此外还有预租形式,即先缴租后用地。
某些建设用地地段,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 (如市中心最繁华地段),其经营者的产 品价格具 有垄断性并能带来垄断利润。因此,建设用地也存在垄断地租。而且随着城市土 地的日益 稀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性不断增强,因而垄断地租日益成为建设用地地租的主 体部分。这 是建设用地地租的第三个特点。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3 地租的产生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着土地所有者和不占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者,后者在土地利用中 有剩余生产物有可能被前者占有,就有产生地租的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中,出 现过多种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地租。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 形态下,由 于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 社会生产 关系。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马克思在19世纪60—70年代,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和统计资料,正确 地 揭示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他认为,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因而可 以 雇用较多劳动力,从而获得较多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 价格 的差额成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
英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尔萨斯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否认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 断 的结果,认为地租是 “自然对人类的赐予”。他把安德森的级差地租理论改头换 面,与他自 己杜撰的人口论联系起来。他认为劣等地不能提供地租,因而根本否认绝 对地租的存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1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第一,土地肥力的差异是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 第二,土地位置 (距市场远近)的差异也是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农用地被非农业部门大量 占用而日益稀缺,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却越来越多,推动农业日益采用集约化经营 方 式。同时,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实行集 约化经 营,就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 只要高于 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 各个连续投资劳 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2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及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一般来说,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郊区或农村,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比较多,建设用地地 租同农 业地租接近,数量相对较少;而越是靠近城市中心繁华地区,建设用地级差地租量相 对较大。 土地所有者对建设用地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因为建设用地地租的增加, 主要是由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改善造成的,这是建设用地地租的第二个特点。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级 差地租Ⅱ是由于实行集约经营、追加投资所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所得,在集体 土地 由承包农户经营的条件下,主要应由承包农户所得。然而,无论是级差地租Ⅰ还是级 差地租 Ⅱ,在其形成中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一定的投资或进行了各项建设 (如兴修水利工 程、改 良土壤、植树造林、修建铁路和公路及各项市政建设等),从而提高了土地质量、 方便了交 通、改善了环境等,因此,应把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一部分归于国家和 社会。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4 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用地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同样 也要 缴纳地租。支付建设用地地租是为了获得建筑地基与空间的使用权。
建设用地地租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在农业中,土地肥沃程度对级差地租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建设用地主要作为建筑 地基 和空间来使用,因此,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建设用地地租 的第一 个特点。
要科学界定地租范畴,必须把土地租金与地租严格区别开来。如,在资本主义 社 会,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及其附属设施等,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代价,虽然 有时也称 为地租,但实际是土地租金。真正的地租仅是租金的一部分,地租之 外,还包括土地资 本 (用于土地开发的资本投入)的利息,地租过高时还可能包 括平均利润和工人工资的 扣除等。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3.3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地租形式之外,还存在着垄断
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某些土地具有 特殊的 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名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比如,具有特殊风味的 名酒就是用 某些特别地块出产的原料 (包括水)酿制而成的。又如,中国某些地区出 产的特殊干鲜果 品,只能在某些地区种植,这些产品就可以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 格,而且也超过其价 值的垄断价格出售。这里所说的垄断与由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存 在使农产品按照超过生产价 格和价值出售形成的垄断价格不同。马克思说:“当我们 说垄断价格时,一般是指这样一 种价格,这种价格只由购买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 定,而与一般生产价格或产品价值所 决定的价格无关。 ” 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 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 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 地租,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 们
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 二者 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 Ⅱ的基础 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Ⅱ在任何一个一定时期内的 运动来说,都 是级差地租Ⅰ” 。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1 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威廉·配第 大卫·李嘉图
杜尔阁 安德森
亚当·斯密 杜能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2.2 庸俗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19世纪初叶以后,在法国和英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的主 要 矛盾。对资产阶级来说,这时已不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的探索,而只是需要进 行辩 护。于是庸俗经济学应运而生,并在西方经济学中日益占据统治地位。
杜能的区位地租理论 杜能于1826年在其名著 《孤立国》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区位地租模型,解释为什 么 农业地租会随着土地的易达性的提高而上涨;同时提出了竞标地租 ( b i dr en t)的概 念, 即土地使用者为了某种用途而利用某块土地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费用。竞标地租 理论说明, 对于特定区位供给量固定的土地,都有大量的土地需求者竞价,竞价的结果 是,土地所有 者将土地租给出价最高者。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2 地租的分类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把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 地租、 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主源自文库地租的普遍形
式,垄断地租仅是个 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 现代西方经济学回避了地租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从实用的角度,把地租 分为 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契约地租也称为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 租赁给土地使用 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经 济地租也称为理论地租,是 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 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地租概述 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地租概述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1.1 地租的概念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地租 ( r e n t),通俗地说,是出租土地获得的经济报酬,或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 所有 权向土地使用者索取的经济代价。但就其经济关系的本质来说,地租是 直接生产者在生产 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 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地租是在土地所有权出现于广大耕地上之后产生的。最初出现的是奴隶制地租。 在奴 隶制社会,土地都为国家所有,即奴隶主所有。奴隶制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 和自由民的 形式,它表现在优等土地上或易于利用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的奴隶的较 高劳动生产率,除了 满足奴隶自身的最低需要外,还有剩余生产物被奴隶主占有;同 时也表现在小农经济 (自 由民)对奴隶主的各种形式的赋役中。奴隶制地租以劳 役地租为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 立的。
第一,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级差地租的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存在。
第二,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形成级差地租的社会经济关系。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6.4.1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虽然在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方面有某些共性 (土地条 件的差异和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级差地租形成的物质条件,土地经 营垄断是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但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级 差地租所反 映的经济关系,已不再是土地所有者、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 剥削的阶级 对抗关系,而是反映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以 及土地所有者 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直接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单位及 个人之间经济 收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 分的转化形 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使用优越土地的企业单位的劳动者创造的超 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