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加坡ppt课件

新加坡ppt课件
简称新加坡,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 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 国家之一。新加坡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 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
目录
1 地理 2 政治 3 人文 4 经济
3 宗教
新加坡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及伊 斯兰教。其中新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 的33%。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 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 余所,当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 也是最大的丛林之一。
4
经济
4 经济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 、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 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 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 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 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 ,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 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 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 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 金融中心。
利于各国船舶的停靠、中转。
1.从与东南亚诸国相关位置看,新加 坡地处物产富饶的东南亚中心,可 称为“物产集散地,货物转运站”
3.从纬度位置看,新加坡位于赤 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风光 优美,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2
政治
2 政要
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地位稳固。李光耀是该党的首 任秘书长也是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1923年生于新加坡, 籍广东省大埔县。他自新1965年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 1990年交棒给第二任总理吴作栋。1993年新加坡举行独立 后首次总统全民选举,原副总理、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 王鼎昌当选为首位民选总统。2004年8月,李显龙接替吴 作栋出任总理,是第三任总理。2006年5月大选后连任总 理。2015年9月11日,人民行动党再次赢得大选,李显龙 再度接任总理一职。

马来西亚.ppt

马来西亚.ppt



主要执政党: (1)马来民族统一机构(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 UMNO):马来人政党。,简称巫统(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 自马来西亚独立後,一直是该国的执政党,同时亦是执政联盟“国民阵线” 的领导党派成立于1946年5月11日。1现有党员280万。 巫统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国阵出任政府正、副总理。

23 新西兰 38,227 24 意大利 37,046 25 文莱 36,521 — 欧盟 35,887 — 香港 34,393 26 西班牙 33,298 27 以色列 32,298 28 塞浦路斯 31,435 29 希腊 27,875 30 斯洛文尼亚 25,939 31 韩国 23,749 32 巴林 23,410

马来西亚

政治及政党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中马双边关系
教育制度

政治制度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概况 统治者会议由柔佛、彭亨、雪 兰莪、森美兰、霹雳、登嘉楼、吉兰丹、吉打、玻璃市9 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槟州、砂拉越、沙巴4个州的 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9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 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 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审议涉及马来族和沙 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未经该会议 同意,不得通过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任何法律。内阁首 相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协助会议召开。 与中英美制度的简单对比
政党制度


(2)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MCA) :最大的华人政党。1949年2月27日成立, 因为是纯粹由本国华人和具有华人血统的公民组成, 拥有一百一十万党员的一个政治机构, 所以定名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第一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
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 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 侵犯;
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
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
“国防建设” “建筑要塞” “还击入侵” “捍卫主权”
拓展延伸——主权、人权、政权三个概念
(二)中央与地方 1.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政权分层)
政权 分层 原因
①最主要并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为了管理上 的便利和有效 ②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 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权等基本权利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含义
表现
关键词
独立权
内政、外交不 受他国控制和 干涉,自主决 定
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
“自己的意志”
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 “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
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自主决定”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 管辖权 内的一切人和物具
(3)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 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核心利益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关系 (1)基本内容 (2)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3)香港和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是本身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 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对高度自治权的行使具有监督的权力,绝不 允许以“高度自治”为名对抗中央的权力。
(4)我们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 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和执行机制。 (5)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进程。 (6)坚持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东南亚》PPT (共26张PPT)

《东南亚》PPT (共26张PPT)
东南亚
迷人的东南亚风情
•东南亚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问:东南亚主要有哪两个部分组成?
--
中 南


国 南

马 来 半 岛

中 南 半 岛 马 来 群 岛
+




问:你能找出东南亚纬度的范围吗?
纬度位置 :10º S-25º N
亚洲
半球位置:赤道穿过中部(热带)
北回归线 (23.5°N)
菲律宾: 马尼拉 越南:河内
E
老挝: 万象
F
马来西亚: 吉隆坡
H
G
柬埔寨: 金边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东南亚各国中属于 内陆国、临海国或岛国的有哪些?


老越 甸 泰 国 柬埔寨 南 马 来 西 亚 新加 坡 印 挝

与我国相邻 的国家有哪些?
菲 律 宾
文 莱
亚 来西 马 度
越南、老挝、缅甸
尼 东帝汶
C、老挝
4.下列“河流—流经城市—流入海洋”的组合中,错误的 B ( ) 洋 洋 A、红河—河内—太平洋 B、湄公河—万象—印度
C、伊洛瓦底江—内比都—印度洋 D、湄南河—曼谷—太平
•当堂达标---读图:
1.北回归线穿过的东南亚国家是 缅甸 。 2.东南亚中南半岛5个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 有 越南、老挝 、 缅甸 、
问题:中南半岛地形河流有什么特点?
伊 洛 瓦萨 红 底 掸邦高原 尔 河 江 温 湄 江 公 河
地形特点: 山河相间 南北纵列
中南半岛主要地形区:三山五河
东南亚的河流与城市
伊 洛 瓦萨 底 万象 金边
仰光 曼谷
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大都发源于 我国西南地区 这些重要城市 分布与河流有 什么关系?

2.5东南亚和新加坡-2024-2025区域地理优质教学课件

2.5东南亚和新加坡-2024-2025区域地理优质教学课件
橡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油棕:马来西亚、印尼 椰子:菲律宾、印尼 蕉麻:菲律宾 金鸡纳霜、胡椒:印尼 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
印尼,形成锡矿带。 石油:印尼、文莱。
(二)农业
油棕 马来西亚、印尼
橡胶 泰国、马来西亚
(二)农业 椰子 菲律宾、印尼
(三)工业
东南亚人口稠密,利用廉价劳动力,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从事服装、 玩具、电子装配(劳动密集型)等生产。马来西亚盛产橡胶和锡,以此为原料形成 了著名的胶锡工业地带,印尼、文莱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有一定的石油加工能力。 但东南亚科技实力落后,仍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
思考二: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领土面积狭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市场狭小。
自主探究
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从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 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 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至2010年,工业在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占到27.5%。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 发展。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些年来,新加坡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思考三: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
思考四: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
还有哪些?
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历史 机遇。 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自主探究:中缅油气管道
材 料 :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开通后,我国进口原油 和缅甸天然气资源的海上通道可不用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接输送至国内。 思考1:简述中缅油气管道中国段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 质灾害。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件(共20张PPT)-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件(共20张PPT)-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学习任务1】小组商议: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
域的主权。
【学习任务1】小组商议: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其附 近海域的主权。
提示:(1)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 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 治权力。 (2)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 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 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对内: 国家主 权具有 至高无 上性
对外:国 家主权具 有排他性 (独立自 主性)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 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3.国家主权的表现
(1)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2)对内表现: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至高无上性。 (3)对外表现: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独立自主性。
相关链接:国家主权是否成立及如何成立?
宣示说
承认说
➢一国政府宣布其国家主权之时, 其国家主权已自然形成。
➢一国主权之存在,离不开其 他国家的承认。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 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独立权
平等权
权利
管辖权
自卫权
归纳小结 关键词法区分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2)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按民主集 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 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 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 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背景材料】
我国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注重增强地方活力、考虑地方特殊利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党的十九届三中 全会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机构更多自主权,增强地方治理能力,把 那些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更加适合地方管理的事务下放给地方。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 展工作,为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权力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指 明了方向。 【学习任务1】小组合作:我国中央和地方是如何进行权力划分的? 【学习任务2】独立思考:我国为什么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注重增强 地方活力?

东南亚国家政治制度

东南亚国家政治制度

菲律宾政府与政治一、菲律宾的历史(一)独特的殖民历史1、西班牙统治(剥削和压迫性):拒绝给菲律宾人政府职位、拒绝给菲律宾人教育、带来了基督教,并且基督教在政治中起支配作用、产生了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奠定了菲律宾反殖民统治革命的基础。

2美国统治(1899年,仁慈统治):建立文官政府,促进了高级文官职务的菲律宾化,最终目标是建立菲律宾自治政府、在菲律宾人中免费普及教育,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32年美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10年过渡期后给予菲律宾独立。

(二)1946-1972年的民主制:美国式总统制。

治理失败:经济停滞、贪污腐化。

(三)1972-1986年马科斯独裁统治:1965年选举以反对贪污腐败当选。

1972年颁布法令实行军管,名义是反对共产党等叛乱势力和寡头政治集团,初期治理较有成效,治安良好、打击了家族政治,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期裙带政治、贪污腐化二、菲律宾政治制度(总统制)1.政府机构分为三部分:总统及其领导的行政机构;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最高法院。

2.宪法:1935年美国为其制定的宪法,体现美式民主和维护美国利益。

1973年马科斯军管下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实质是使马科斯独裁统治合法化。

1987年阿基诺夫人制定的宪法,重在限制总统权力、防止独裁政权的重现,还规定了地方自治。

3.总统:(1)总统的地位和职责、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发挥礼仪性职能;又是政府行政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

直接选举,任期六年,不得连任。

(2)副总统的地位、职责和产生方式:辅佐总统,总统的潜在继任者(继任顺序:副总统-参议长-众议长-下次选举);独立选举产生(不是与美国捆绑式的),因此总统与副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党派。

任期6年,可以连任一届。

(3)总统与副总统的关系问题:副总统可能被任命为内阁成员,更多的时候是“备用轮胎”;不同的党派背景和对权力的竞争,导致总统与副总统经常同床异梦,对立拆台。

(4)总统的权力:任免权(但须国会同意)、财政和预算权(总统决定政府财政和预算,但需经国会审批。

国际政治形势PPT

国际政治形势PPT

国际技术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技术转移与合作
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协议,将先进技术引入发展中国家 ,促进其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知识成果,促进国际技 术交流与合作。
技术竞争与国家安全
技术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气候变化与国际政治互动
总结词
气候变化与国际政治互动表现为气候问题在国际政治 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各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 领域。
详细描述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各国纷纷 采取措施应对。气候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议题 ,各国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也日益激烈。
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预测与展望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秩序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 制是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通过参与和遵守国际规则和制度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国际政治秩序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政治秩序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应尊重国际法 和国际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地区政治冲突与战争
地区政治冲突
和平稳定。
韩国
03
强化美韩同盟关系,应对朝鲜核问题,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
升国家竞争力。
04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与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是促进国际贸易关 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消除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
自由流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盟、北美 自由贸易区等,通过经济整合和政 策协调,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 作与发展。
金融监管合作
加强跨国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跨国传递,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东南亚政治制度比较

东南亚政治制度比较

东南亚政治制度比较物理学院汪卫华2009213680二战结束后,伴随国家独立和经济发展,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形态发生深刻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东南亚国家没有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自主地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类型和方式,形成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

东南亚政治社会转型证明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东南亚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包括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类型和方式,在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政治变革即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政治形态上普遍出现新的调整与过渡,其目的是建立更加符合本国发展实际的现代政治制度。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转型普遍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向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调整与过渡,第二阶段是从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调整与过渡。

第一阶段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至80年代基本结束。

在这一阶段,东南亚主要国家普遍放弃了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建立起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以军人和准军人为领导核心的、对政党和社会团体严加控制的、政府权力高度扩张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

当然,不同国家的发展取向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印尼和菲律宾的威权主义政治由于更多地代表了总统家族及其亲属的利益,其发展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

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今尚在进行中,其显著标志是政治体制向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调整和过渡,内容包括军人相继退出政治权力的中心,由新的文人政府取代;政党制度获得完善和发展,从而选举由具有较少竞争或没有竞争开始过渡到具有较多的竞争;立法机构的作用得到加强,通过修改宪法,加强立法机构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出现了由行政集权向分权制衡方向发展的趋势;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弱,民众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由沉寂变得活跃。

东南亚文化简史

东南亚文化简史

东南亚政治体制类型有:(一)人民代表制国家:越南、老挝(二)议会共和制国家:新加坡、东帝汶(三)总统共和制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君主制国家——泰、柬、马和文莱 1.君主立宪制: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2.绝对君主制:文莱(五)军人执政国家:缅甸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

1962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地理学家会议确定。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有十一个国家,包括越南(首都河内)、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内比都)、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帝汶(首都帝力)2.东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

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

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2016年3月31日,在越南首都河内,新当选的国会主席阮氏金银在会议现场宣誓就职。

东盟十国(精品课件).ppt

东盟十国(精品课件).ppt
与 150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近年来,菲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 出口商品多样化和外贸市场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非传统出口商品如成衣、电子产品、工艺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额, 已赶超矿产、原材料等传统商品出口额。
4.新加坡(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由50多个海岛组成,首都新加坡城。人口321.75万(1999年6月统 计数字)。其中华人占77.2%。
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 业也占相当比重。 20世纪 60年代后期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 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80年代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 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 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兴经 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1997年爆发的亚 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但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阿罗约总统执政 后,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和出口,国际收支 得到改善,经济保扩大内需,促进贸易与投资,取得显著效果,经济取 得 7.3%的增长。但菲经济结构中深层次问题仍较多,财政改革和经 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约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 约各占2%。
首都雅加达(jakarta),位于爪哇岛上。
1950年4月13日与中国建交。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 要作用。80年代中期制造业迅速崛起。90年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1年 占GDP比重近40%,吸纳近三分之一就业人口。经济在建国初期发展缓 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开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 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 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2003年底按计划结束国际 货币组织(IMF)的经济监管。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一、东南亚概况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90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25万吨的巨轮,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中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

其中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接壤。

二、新加坡概况(一)新加坡简介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通称新加坡,也可被称为星加坡,星洲或星(新)国,别称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邦,于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

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

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整个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协助成立了东盟组织。

(二)新加坡政治1.国名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

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异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建设这个地方。

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早期的居民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

东南亚各国国旗文化.课件

东南亚各国国旗文化.课件

文化相近的国家国旗设计方式大多相似。
国徽上通常有来自大自然的元素,如动植物, 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现该国的风土 人情、历史文化或意识形态。
当然,透过国旗、国徽,我们也能看到部分 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特色。
国旗上的颜色
红色是欢乐和胜利的象征,不少国家将其延 伸为壮烈的名族解放斗争与勇敢的献身精神, 也以红色象征先烈们的鲜血。
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 橄榄枝中间,两头圣狮为 守护兽,顶端为一象征独 立的五角星,下方是绶带, 写着“缅甸联邦共和国”。
泰国
红色代表民族。泰国以佛 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 象征宗教的纯洁,蓝色代 表王室,国王至高无上。 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 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图案呈人身鸟翅形态的迦 楼罗,是印度教和佛教典 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表 示佛教在泰国的神圣地位。
印度尼西亚
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 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 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 由、公正、纯洁,还表达 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 好和平的美好愿别代表宗教 民权等内容,饰带上写 着“异中有同”。
东帝汶
红色代表东帝汶人民争 取独立自由的斗争,黑 色代表必须战胜愚昧, 黄色的三角形代表东帝 汶曾被殖民统治过的痕 迹,中心有一颗稍微向 左倾斜的小星星,代表 引导着独立自由的光芒。
文莱
由黄、白、黑、红四色 组成。 黄色的旗地上横
斜着黑、白宽条,中央 绘有红色的国徽。旗帜 上的黄色代表苏丹至高 无上,黑白斜条是为了 纪念两位有功的亲王。
文莱国徽上有代表伊斯 兰教的新月和代表和平 的棕榈树干,新月中央 的金色马来文字写着 “永远在真主指引下, 万事如意”。两侧有两 只支撑着的手臂,表示 人民向真主祈求,国微 底部书写着“和平之 城——文莱”。

国家与政府精讲教学课件

国家与政府精讲教学课件

2.有限政府原则
• 现代政府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而形成的,从一开始就不得 不面对社会力量的制约,并且与市场分割和共同配置社会 资源,因此现代政府不可能是专权的,相反,现代政府总 是一个有限政府。有限政府表现在,政府权力以不侵犯公 民合法权益为其基本限度。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既是政府 存在的理由,也是政府权力运作的目标。政府不能以任何 借口侵犯乃至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应该保护公民的合 法权益,从这一点出发,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公民的生活, 政府必须尊重公民的生活自决权,不应强行代替公民选择。 因此,有限政府的职能定位是为实现整体福利增长创造外 部条件,即通过法律等社会调控手段创造和维持一个良好 的社会环境,而不是直接去参与营利活动。
• (1)它是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制度,通常用“统一”来描述其行为特点; • (2)它的各项制度在一定的居民组成独特“社会”的地域空间之内得以运转; • (3)它的各项制度的功能在于制定有关“社会”成员事务的决策并使成员共同服从; • (4)它的存在形成了—个“公共”领域以区别于“私人”领域的活动或决策; • (5)它拥有凌驾于其他社会制度之上的主权(sovereignty),有效地垄断了在该地域之
• 在政治现代化的国家,权力制约的原 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制衡原则,它是指把国 家权力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由不同 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这些国家机关在行 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相互牵制和相 互平衡的关系。
• 基于制衡意义上的分权并不以职能分 工为基础,而是以权源互不归属为基础的,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别由公民投票选举 产生,就权源而言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 孰高孰低的权力从属关系。
国家与政府
教学目标
• 了解:国家的组织机构; • 理解:“国家”的不同含义、“政府”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0月,东盟第九次首脑会议在印 尼巴厘岛召开,10月7日,东盟首脑会议达成 《东盟共同宣言》(又称《巴厘共同宣言》、 《巴厘第二宣言》 ) 。
冷战后的东盟(冷战结束至今)
冷战结束后,地区与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 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冷战后的东盟不仅完成了量上的扩充, 而且广泛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地区事务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2003年巴厘首脑会议和《巴厘第二宣 言》发表为分界线,又可将东盟在冷战 后时期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协助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
1980年代,东盟成功地利用“柬埔寨问题”, 提高了凝聚力,形成相对一致的地区安全利益。 这表现在:
东盟协调能力和机制的改善和提高; 源自区安全概念大大强化; 针对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作为地区安全力量直接和苏联结盟的越南对抗,
改善了与美国、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 作为地区组织,其作用得到国际的承认。
东盟成立至冷战结束,在组织扩大方面 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只吸收了一个新成 员——文莱(1984年),而且是在东盟 成立17年之后才发展了一个新成员。
冷战时期的东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和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例如, 冷战期间召开了三次首脑会议,为冷战后首脑 会议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并试图修复与马来西亚及西方国家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1967年8月8日,第三个东南亚地区 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创始成员国包括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
东盟的宗旨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确定的宗 旨和目标是:
(1)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 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第二阶段:组织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不断拓展(冷战结束至2003年巴厘首 脑会议前)
首先,东盟在组织上不断发展壮大,从 冷战时期的六个成员国发展到包括整个 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组织。
其次,东盟内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 作领域由政治安全合作向经济社会多元 化合作不断推进。
第三阶段:提升合作水平与深化合作 程度( 2003年巴厘首脑会议之后)
第三次地区合作尝试:东南亚 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或亚细安, 又称东南亚国家协会)于1967年8月8日在 曼谷成立,当时的成员(创始成员)为印 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后来,文莱(1984年)、越南(1 995年)、老挝(1997年)、缅 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 年)5国先后加入东盟,使东盟由最初 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 个成员国。
(2)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 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 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
(4)在教育、专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 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
(5)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 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6)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
2006年7月,东总理奥尔塔前往马来西亚 出席东盟会议,正式提交东加入东盟的 申请,东帝汶成员东盟新成员只是时间 问题。
(目前未能达到在东盟所有国家设置使 馆的要求)
另外还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东盟已经发展成为 大东盟,包括了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国家, 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
第二次地区合作尝试:马菲印

继东南亚联盟之后,东南亚国家又建立起第二 个 地 区 合 作 组 织 — — 马 菲 印 多 ( the Maphilindo) 。它是由菲律宾首倡,马来西 亚与印尼继而积极响应并于1963年8月5日创立 的。该组织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而创立。不过 由于内部分歧和矛盾,成立仅42天便四分五裂。 虽然如此,马菲印多的成立仍然是东南亚地区 合作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事件,首先马菲印多组 织在东南亚地区第一次实现了亲西方的结盟国 家与不结盟国家的联合;其次,它倡导政治合 作,制定了“协商一致”原则、“和平解决” 原则,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提供了借鉴,并奠定
东盟成立的背景
1、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东南亚国家成为 两大阵营争夺的中间地带。
2、 东盟成立前,东南亚地区局势正在 发生急剧变化:印支局势恶化,第二次 印支战争爆发。
3、当时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更替,为地区合作提供 新的契机:
菲律宾马科斯总统上台,希望缓和与马来西亚的关系; 印尼苏哈托上台,实行全新的外交政策,重返联合国,
(7)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 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 其更紧密的合作的途径。
东盟的发展(1967——2007)
东盟1967年成立至今四十年的历程可以 分为两个时期,三大阶段,即冷战时期 和冷战后时期,冷战后时期又可分为两 个阶段。
冷战时期的东盟(1967——冷战结束) 第一阶段:以政治安全合作为中心
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 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 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 言》。
2、地区合作意识的培植。冷战时期东盟 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与安全合作方面。 东盟在70年代提出建立和平、中立区域 构想,以及1980年代为解决柬埔寨问题 所作出的努力,都强化了东南亚各国的 地区合作意识。
第八讲 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
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概述
第一次地区合作尝试:东南亚联盟 1961年7月31日,马来亚、菲律宾和泰国政
府首脑在曼谷举行会议,会后发表成立 东南亚联盟(ASA)的宣言。其宗指为促 进经济贸易和文化合作,促进各国经济 发展。
东南亚联盟是第一个由东南亚本地区国 家发起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被视为东 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前身。不过, 由于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在沙巴岛主权归 属问题上产生严重争端,导致东南亚联 盟很难开展合作。1967年东盟成立后, 东南亚联盟宣布解散(1967年8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