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中南民族大学
项目结题与验收办法

中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结题与验收办法(试行)民大科研 [2004] 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促进我校教师和研究人员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与开发任务,实现科研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称的中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是指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的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和学校立项的科研项目。
第三条中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结题与验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效益原则。
第二章科研项目结题的基本要求、条件第四条国家基金项目、湖北省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等的结题与验收,按照所属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民委项目的结题与验收,按项目下达时的要求执行;无明确要求的,参照校基金重点项目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横向合作项目的结题与验收,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校基金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学校创新风险基金项目视为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要求在3年内完成,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要求在2年内完成。
第七条校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在校基金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到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或经费在5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或其成果已被有关部门采用或转让,或专利申请已被受理,则自动结题。
第八条校基金项目一般不能改变立项申请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不能降低立项的标准要求。
申请结题,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以系列论文形式结题的,重点项目需在学校认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6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或权威期刊2篇。
一般项目需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篇;或权威期刊1篇。
青年项目需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
(2)以专著形式结题的,需专著正式出版;或虽未出版,但已有出版合同且全部书稿已齐、清、定。
同时需提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其中重点项目3篇,一般项目2篇,青年项目1篇。
(3)以研究报告形式结题的,需提交研究报告及其鉴定意见。
2.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重点项目需公开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发表(或被SCI、EI收录)1篇,核心期刊3篇;或权威期刊(或被SCI、EI收录)2篇。
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2研究进展

第 42 卷第 6 期2023年 11 月Vol.42 No.6Nov. 2023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2研究进展常世鑫1,虞梦雪1,俞迨2,严翼1*,王之1,吕康乐1(1 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转化与污染控制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2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310019)摘要半导体光催化可以利用太阳能驱动CO2光催化还原制备碳氢燃料,成为研究热点.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制备简便和可见光响应性能的优点,是CO2还原的热门光催化材料。
但是它具有缺陷多、比表面积小和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缺点,光催化CO2还原性能不高.为此,介绍了高CO2还原活性的g-C3N4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g-C3N4研究基础(分子结构、制备方法与电子能带结构);(2)高活性g-C3N4的分子设计策略(缺陷调控、元素掺杂、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单原子催化和异质结构建等),重点讨论了改性方式对g-C3N4的光吸收、光电性能和CO2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建议未来聚焦结晶氮化碳的修饰改性研究,强调利用原位和瞬态表征技术指导高CO2还原活性的g-C3N4的开发,并关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长链碳氢燃料产物的选择性.关键词氮化碳;光催化;CO2还原;选择性中图分类号O625.67;O6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4321(2023)06-0721-12doi:10.20056/ki.ZNMDZK.20230601Research progress of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ongraphitic carbon nitrideCHANG Shixin1,YU Mengxue1,YU Dai2,YAN Yi1*,WANG Zhi1,LYU Kangle1(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Conversion and PollutionControl of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Wuhan 430074, China;2 Hangzhou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Hangzhou 310019, China)Abstract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can use solar energy to drive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producing hydrocarbon fuel,which becomes a research hotspot.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is a popular photocatalytic material for CO2reduction,which has the merits of facile synthesis and visible-light-response property. However,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g-C3N4 is not high enough for CO2 reduction due to its drawbacks including many defects, small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easy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 Herein, the recent progress of high active g-C3N4 for CO2 redu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d (1) the research fundamental of g-C3N4: molecular structure,synthesis method,and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s;(2)the strategies of g-C3N4 molecular design for high efficient CO2 reduction:defects engineering,elements doping,surface plasma treatment,single-atom catalysis,and heterojunction construction. Detailed discussions were focused on theeffects of different modification methods on light absorption,photoelectric property,and selectivity of CO2reduction of g-C3N4. Finally,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crystalline g-C3N4modification in the future,emphasizing the use of in situ and transient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 exploration of g-C3N4with high CO2reduction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long-chain hydrocarbon fuel product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Keywords carbon nitride; photocatalysis; CO2 reduction; selectivity收稿日期2023-04-12* 通信作者严翼(1986-),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生态,E-mai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01235)第 42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不断的增加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CO2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1-4].伴随国家的“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合理解决CO2气体造成的环境问题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O2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子,使C=O键断裂需要大约750 kJ‧mol-1的能量,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CO2较困难.但是分子中的O周围存在孤对电子,可以为路易斯酸中心提供电子,而其中C可以接受来自路易斯碱中心的电子[5];此外,CO2可以吸附在绝大多数催化剂材料表面上,这为催化还原CO2分子提供可能性[5-6].受光激发的半导体材料可以诱导CO2转化为高价值的碳氢燃料产物,在缓解温室效应的同时,还生产了高附加值工业化学品.因此,CO2的光催化还原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7-8].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活性CO2还原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开发也从初始的TiO2逐渐拓展到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氮碳化物等[9-10],这些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从紫外光逐渐向可见光拓展,CO2还原产物日渐丰富,从C1产物(如CO、CH4、CH3OH和HCOOH)过渡到C2产物(如C2H5OH 等)[5-6].在这些半导体材料中,氮化碳由于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响应范围、合适的带隙结构、便捷的制备方式和易于改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3-4, 7].同时,由于氮化碳的能带结构满足光催化CO2还原的热力学条件,被迅速应用于CO2还原领域.但是,体相氮化碳仍然存在可见光吸收范围窄、载流子复合率高和比表面积小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对氮化碳进行改性从而提升其光催化性能,特别是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以产生更高价值的多碳产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主要针对氮化碳改性调节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进行总结,分别从缺陷调控、元素掺杂和构建异质结三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重点探讨了改性方法对于氮化碳光吸收、光电特性及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最后对氮化碳光催化材料未来发展提出展望.1 氮化碳的结构和性质氮化碳是一种热门的聚合型材料,拥有着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耐酸碱腐蚀,最高可在700 ℃下保持热稳定性[4, 11].氮化碳前驱体在高温环境中,可以一步一步缩合成环状结构,这种环状结构的雏形最早由BERZELIUS发现,并在1834年由LIEBIG命名为“melon”[11-14].这种雏形材料继续进行缩合最终可得到两种氮化碳的主要结构——三嗪环(C3N3)[图1(a)]和七嗪环(C6N7)[图1(b)].这两种聚合型的结构由于缩合不完全,使少量杂质氢在结构边缘上产生伯胺基团或者仲胺基团,产生大量无序的体相缺陷.这些体相缺陷的存在,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迁移扩散,而成为了载流子复合中心,抑制光催化活性.所以,需要对氮化碳进行结构修饰与改性,提升其光催化性能[11, 15-16].氮化碳是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其能带结构如图1(c)所示,带隙约为2.7 eV,它的导带电位比大多数的CO2还原产物的电位更负,理论上可以生成诸多的还原产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的限制,氮化碳光催化CO2还原产物主要为CO和CH4[8].在CO2还原反应过程中,氮化碳价带上的空穴分解H2O为导带产物的生成提供H+[16];而导带上的电子还原CO2时,生成CH4比生成相同量的CO需要更多的电子和H+[公式(1)和公式(2)],所以生成CH4受到动力学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氮化碳材料的导带电位也满足生成H2的条件,这也制约了氮化碳还原CO2生成CH4[16-17].CO2 + 2H++ 2e-→ CO + H2OE0redox=-0.53 V (vs. NHE,PH = 7),(1)CO2 + 8H++ 8e-→ CH4+ 2H2OE0redox=- 0.21 V (vs. NHE,PH = 7).(2)氮化碳可以通过尿素、氰胺、双氰胺、三聚氰胺、硫脲等前驱体[图1(d)]通过热聚合(包括水热合成法、模板法、熔融盐法等)得到,方法便捷、易于批量制备[12-13, 18-20].其中,氰胺热缩合生成双氰胺,再由双氰胺热缩合生成三聚氰胺,最后通过三聚氰胺的逐渐缩合制备出氮化碳,这种途径被公认为是产生相对较少缺陷的聚合物的一种高效方法[4, 11].但是制备出的氮化碳存在较多缺陷,为了改善氮化碳缺陷多和载流子易复合的问题以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和调节产物的选择性,可以从制备方式出发,通过缺陷调控、元素掺杂或修饰改性、构造异质结等途径实现氮化碳的高效应用和产物选择性的调控[21-23].对氮化碳进行改性处理后的CO2还原产物及选择性的结果详见表1.722第 6 期常世鑫,等: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 2研究进展2 改性氮化碳调控CO 2光催化还原选择性CO 2的光催化还原,要经历多电子逐步还原的反应过程.CO 2在氮化碳表面的光催化还原产物主要有C 1产物和C 2产物,而生成更长链的多碳产物至今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5].C 1产物的生成过程, 首先是H +与电子转移到CO 2表面,生成羧基中间体(COOH*),然后进一步生成CO 、CH 4等产物[6].CO 由C =O*或C ≡O*生成,而其他C 1还原产物如HCHO 、CH 3OH 和CH 4的生成途径则由中间体CO*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5].其中CH 4的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通过CO*加氢生成CH 3O*,再转化成CH 4和H 2O ;另一种由CO*生成COH*,然后脱水形成C*,最后逐步加氢生成CH 4[5-6, 50].C 2产物由生成的CO*加氢生成*CHO ,然后碳碳键偶联产生COCHO*,继而生成乙醇和乙醛等产物[5, 24, 39].改性后的氮化碳因为性能发生改变会导致CO 2还原过程中热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使得生成的中间体的种类和相应的生成速率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产物的选择性[5, 16].基于氮化碳的改性方式进行分类,本文将从多种氮化碳的改性方法对于产物选择性影响角度进行详细阐述.2.1 缺陷调控由于石墨相氮化碳的热聚合不完全,导致大量无序体相缺陷的生成,这些缺陷很容易成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抑制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活性.但是,对于结晶度比较好在石墨相氮化碳,可以通过特定缺陷(如碳缺陷位点和氮缺陷位点)的引入来调控其半导体能带结构和表面化学环境,增强光吸收和载流子分离效率,实现CO 2还原的活性的增强和产物选择性的调控[1-2].氮空位的引入可以增强CO 2的吸附性能,同时可以作为陷阱诱捕光生电子,通过延长载流子的寿命和抑制载流子复合,来提升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还原CO 2性能[17].此外,捕获电子后的氮空位由于周围电子分布的改变更有利于CO 2吸附和活化[17].通过制备出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超分子进行自组装制备出氮化碳(表1序号1),将氮化碳置于550 ℃下,使用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氛围进行氢热处理制备出有氮空位缺陷的管状氮化碳[17].通过原位红外测试[图2(a )]可知:在反应图1 氮化碳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Fig.1 Structure ,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carbon nitride723第 42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表1 氮化碳改性策略与光催化还原CO2性能Tab.1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performances of carbon nitride序号1 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催化剂名称TCN-1NVs-PCNg-CN-650g-CN-750HCN-AP-g-C3N4S-CN1% B/g-C3N42Au-CNCN/Aug-C3N4/Bi/CDsNi25/g-CNCN/PDA10Def-CNPt@Def-CNCo-MOF/g-C3N4Ni5-CNCu-CCNCCNBsK-CNMn1Co1/CNPtCu-crCNInCu/PCNPd1+NPs/C3N4P/Cu SAs@CNC3N4/rGO/NiAl-LDHsCo3O4/CNSg-C3N4/Cu2Og-C3N4/Ti3C2TxCN/ZnO/GAg-C3N4/FeWO4PN-g-C3N4CeCo-PTI改性方法氮空位氮空位氮空位氮空位局部结晶P改性S掺杂B掺杂纳米Au纳米Au纳米Bi纳米Ni2,6吡啶二羧酸掺杂缺陷氮化碳单原子PtCo-MOFNi单原子Cu单原子Cu修饰K掺杂双单原子双单原子双单原子单原子与纳米粒子金属单原子与非金属Ⅱ型半导体Z型异质结Z型异质结异质结Z型异质结Z型异质结多孔纳米带S型异质结光源300 W氙灯LED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LED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5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氙灯300 W氙灯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250 mW cm-2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300 W氙灯活性/(µmol‧g-1‧h-1)CO: 7.1CO: 55.95CO: 5.3CH4: 34.4CH4: 52.8CH3COH: 1815CO: 2.4CH4: 1.8CO: 3.20CO: 0.45CH4: 0.16CH4: 1.55CO: 28.3CO: 9.08―CO: 284.7H2: 71CH4: 2.1CH4: 6.3CO: 6.75CH4: 5.47CO: 8.6CO: 3.1CO: 9.9H2: 0.94CO: 8.7CO: 47CH4: 2.8C2H5OH: 28.5CH4: 20.3C2H6: 616.6CO: 2.6CH4: 20.0CO: 13.3CH4: 3.2CH3OH: 0.71CO: 3.98CH4: 2.1CO: 33.9CO: 6.0CO: 29.8CH4: 45.4选择性100% CO85% CO86.6% CH496.4% CH498.3% CH3COH43.3% CH4100% CO26.2% CH419.1% CH495.6% CO98% CO28% CH4100% CO78% CH499% CH444.8% CH481.1% CO100% CO91.4% CO―100% CO19.4% CH492% C2H5OH97.8% CH433.0% C2H688.5% CH480.8% CO94.9% CH3OH34.7% CH492% CO91% CO100% CO88.3% CH4参考文献[17][22][16][16][24][25][26][27][28][29][30][31][32][33][33][3][34][35][36][23][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724第 6 期常世鑫,等: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 2研究进展过程中的产生了大量生成CO 的中间体——CH 3O*、HCOO -和COOH*,并未发现大量生成CH 4中间体,使CO 2还原更倾向于生成CO.除了改变煅烧热处理的气体氛围可以制造氮空位,利用甲酸辅助刻蚀也可以产生氮空位缺陷.杨朋举教授课题组[22]用三聚氰胺作为前驱体煅烧出氮化碳,利用氩气将甲酸带入管式炉对氮化碳进行热处理从而产生氮空位.通过表征发现氮空位主要集中在氮化碳的表面,形成氮空位后也极大地提高了CO 的产率,CO 选择性大约在85%(表1序号2).通过吉布斯自由能的理论计算[图2(b )]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引入的氮空位降低了生成COOH*的活化能,使得产物中CO 的选择性更高.氮空位的形成会影响材料能带结构,带隙的位置可以受到氮空位的电子密度的影响[16, 51].张金龙教授课题组[16]报道三聚氰胺在空气氛围下通过改变温度进行高温煅烧可以制备出氮空位的氮化碳.根据CO 2还原的活性测试结果发现:随着催化剂煅烧温度的提高,CH 4的选择性大幅提高,750 ℃煅烧出来的氮化碳CH 4的选择性最大并且达到96.4%(表1序号4).通过能带分析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间隙态的生成位置逐渐降低[图2(c )],在650 ℃以上的温度进行煅烧,间隙态的位置会低于产生CO 的电位.间隙态的产生会使得电子在激发后率先集中在其附近,更有利于从热力学方面产生CH 4.此外,利用Pt 4+在催化剂表面光沉积来研究氮化碳的光生电子的迁移途径发现:光生电子倾向于迁移并聚集在催化剂的边缘,导致边缘的氮缺陷处的电子密度更高,在动力学上对产生CH 4更有利.在热力学和动力学双重优势下,还原产物体现出更高的CH 4选择性.用传统方式热缩合得到的氮化碳基本为非晶态或半晶态的状态.在结晶氮化碳表面引入缺陷也是一种提升性能的方法.文献[24]通过加入氨基-2-丙醇(AP )和双氰胺制备氮化碳提高了单体的结晶度和聚合物的聚合度,获得了结晶氮化碳(图3).从样品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图3(b )]照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缺陷区域和有序的晶格条纹,反映出其缺陷氮化碳较高的结晶性能.这种结构可以促进CO 2向油类化合物的转化,通过对反应过程分析[图3(c )]可知:这种结构使得CO 2逐步生成C 2产物的中间体——CO*和CHO*,CO*和CHO*更容易自发偶联生成C 2产物中间体OCCHO*,抑制CHO*进行质子化的过程,故最终生成产物以CH 3CHO 为主,并且选择性高达98.3%(表1序号5).从理论上讲,相比将CO 2还原生成C 1产物,还原生成C 2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商业价值[52].2.2 元素掺杂元素掺杂改性也是一种常用的改性手段.金属或者非金属掺杂剂的原子轨道与催化剂本身的分图2 N 缺陷氮化碳CO 2还原选择性影响机理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selectivity reduction of CO 2 over carbon nitride with N defect725第 42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子轨道发生杂化,能够起到改变反应的活性位点、调节能带结构和电子分布结构等作用,进而通过影响催化剂的性能来改变产物的选择性[5-6].在氮化碳还原CO 2过程中,电子从氮原子上激发并向碳原子上迁移,但是光激发后电子更加倾向于分布在氮附近,尤其是分布在双配位氮的附近[图4(a )],这使电子的迁移更加困难,导致在催化过程中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反应动力更低[16, 27].刘敏教授课题组[27]建立了硼掺杂氮化碳的模型,根据模型[图4(b )]可知:硼原子已成功掺杂在相邻的七嗪环之间,并且与七嗪环的氮原子形成了良好的亲和力.通过计算发现在硼掺杂氮化碳后,激发后的电子从N (2P x ,2P y )向B (2P x ,2P y )上转移更加容易,可以极大地增加反应的动力,更有利于CH 4的产生.他们用硼酸和尿素混合进行一步煅烧实验生成硼掺杂氮化碳,硼作为主要的活性位点可以改变对CO 2还原中间体的吸附,使得产物更容易生成CH 4,所以相比纯氮化碳,生成CH 4的选择性得到了提高.相比硼掺杂,硫掺杂对氮化碳的性能改变有着不同影响.文献[26]通过水热和程序升温的方法制备出介孔硫掺杂氮化碳,更多的介孔形成和硫的掺杂增大了比表面积,并增强了对CO 2的吸附能力 [图5(a )],这有利于CO 2的活化并进行还原反应.在能带结构中,由于硫参与轨道杂化并且作为主要的活性位点,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得到提高,反应的活性也得到增强.在生成产物的过程中,相比纯氮化碳,硫掺杂改性的氮化碳使生成的CO 产物更容易脱附[图5(b )],因此生成CO 的选择性显著提高.2.3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可以增强光吸收和促进载流子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效果.在氮化碳上掺入金属纳米粒子后,不仅可以作为活性位点和形成促进载流子分离的肖特基结构显著提升性能,而且还会由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 )进一步拓展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7, 53-54].负载Au 纳米粒子的氮化碳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可以通过LSPR 效应一定程度上提高CH 4的选择性.KAIMIN S 教授课题组[28]利用NaBH 4还原法所制备的负载Au 纳米粒子的氮化碳,不仅有效地抑制了载流子复合,还通过LSPR 效应促进了更多热电子产生和增强了在可见光范围下的光吸收能力,大幅提高了CO 2还原的活性,尤其是为CH 4的形成提供了更多活性电子促进其生成.向全军教授课题组[29]用N 2等离子体处理浸渍在HAuCl 4中的氮化碳制备催化剂,这种Au 纳米粒子负载氮化碳也能通过Au 纳米粒子的LSPR 效应显著提高CH 4的选择性.图3 局部结晶氮化碳的结构与CO 2还原反应机理Fig.3 Morphology of locally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and CO 2reduction reaction mechanism图4 B 掺杂氮化碳DFT 计算Fig.4 DFT calculation about B doped carbon nitride726第 6 期常世鑫,等: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 2研究进展此外,金属纳米粒子作为活性位点也可以降低反应能垒.董帆教授课题组[30]使用碳点(CDs )作为基质,将Bi 纳米粒子锚定在氮化碳上并与其进行桥接制备出CNB -2,Bi 通过LSPR 效应增强了氮化碳光吸收的能力和产生了更多热电子,热电子产生后可自发注入氮化碳中,为CO 2还原提供更多热电子[图6(b )];而作为基质的CDs 可以作为光生空穴的受体,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Bi 和氮化碳所产生的空穴可以转移到CDs 上,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并为CO 2还原提供更多的还原动力.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可以得出,Bi 纳米粒子的掺入明显降低生成CO 途径的中间产物的活化能,为生成CO 提供更多热力学条件,最终生成CO 的选择性得到了提高.2.4 单原子催化将金属由纳米级尺寸制备成更小的单原子尺寸,会引起原子自身特性发生更为显著的改变.通过金属单原子对氮化碳改性,一方面暴露出更多的单原子位点,影响吸附中心和反应位点;另一方面单原子通过改变电子结构对反应过程进行调整,拥有了更加出色的催化性能表现[54-56].金属单原子改性是一种充满挑战又极大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方法,有不少有关通过单金属单原子对氮化碳改性提升性能的报道.熊宇杰教授课题组[33]通过在氮化碳上分别负载Pt 单原子(Pt@Def -CN )和Pt 纳米粒子,进行CO 2还原实验中,相比未负载金属的氮化碳,它们的反应活性和CH 4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其中Pt@Def -CN 对于CH 4的选择性提升更高,达到了99%(表1序号15),由于单原子独特的性质对选择性造成了影响.一方面,因为H 原子与Pt 单原子之间结合相对不稳定,Pt 单原子附近存在更多—OH 基团,抑制了H 2产生,为生成CH 4提供更多H +;另一方面,Pt 单原子有效地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生成CH 4的活化能能垒[图7(a )],同时又增加了CO*中间产物的解析能,提高了CH 4的选择性.向全军教授课题组[35]制备出掺入Cu 单原子的高结晶氮化碳,Cu 单原子的加入可作为CO 2活化的活性中心,提高了对CO 2的吸附能力,增强了反应活性.此外,Cu单原子的加入使图5 S 掺杂氮化碳的CO 2吸附等温线和CO -TPD 光谱Fig.5 CO 2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CO -TPD spectra of S -oping carbon nitride图6 金属纳米离子改性氮化碳CO 2还原反应机理图Fig.6 Scheme diagram of metal nanoions modified carbon nitride CO 2 reduction reaction727第 42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得生成CO 的反应过程优先于生成CH 4的反应过程[图7(b )],极大地提高了CO 的选择性.双金属单原子通过协同作用能提高CO 2还原性能.李亚栋教授课题组[37]合成出含有Co 和Mn 双金属单原子的氮化碳来进行CO 2还原.在还原过程中,光生空穴更倾向于移动到Mn 单原子上作为活性位点加速H 2O 分解,提供H +;而光生电子更倾向于移动到Co 单原子上,通过增加CO 2的键长和键角将CO 2活化,最终生成CO.这种双金属单原子的协同作用使CO 的选择性基本上达到100%(表1 序号21).侯军刚教授课题组[39]将Cu 和In 单原子分散在氮化碳上,双金属单原子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图7(c )].在Cu 单原子附近有明显的电荷富集的迹象,而在In 单原子附近有明显的电荷消耗的迹象,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电荷转移和电荷分离.此外,双金属的作用增强了对中间体CO*的吸附并降低了C —C 偶联的活化能,促使了偶联生成乙醇.金属单原子和金属纳米粒子同时引入氮化碳上能够协同发挥作用,调整CO 2还原的选择性.郑旭升教授课题组[40]通过在氮化碳上引入Pd 单金属(Pd 1)和Pd 纳米粒子(Pd NPs )作为双活性位点,改善了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相比只引入Pd 1,双金属单原子引入后的协同作用使得CH 4的选择性有了显著提高[图7(d )].Pd NPs 的加入促进H 2O 分解并且加快H +转移到Pd 1;而Pd 1则更有利于吸附中间体CO*,加快质子化过程,生成CH 4.此外,Pd NPs 和Pd 1的协同作用也降低了从CO*到生成CHO*的活化能能垒,显著提高了生成CH 4的选择性.金属单原子与非金属之间也能够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氮化碳的性能,影响产物的选择性.毛俊杰教授[41]课题组报道了通过将P 和Cu 作为双活性位点锚定在氮化碳上,在CO 2还原过程中生成高选择性的C 2H 6产物.首先,P 和Cu 修饰对氮化碳的带隙起到一定调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电子空穴的光激发分离.其次,P 和Cu 作为电子和空穴的捕获位点,可以促进Cu 对电子的富集从而实现CO 2还原的多电子过程.最后,P 和Cu 的修饰降低了中间生成C 2H 6的反应途径的活化能,CO*和CO*更容易发生偶联,形成中间体OCCO*,逐步加H最终生图7 单原子金属改性氮化碳CO 2还原反应机理图Fig.7 CO 2 reduction reaction scheme diagram of monometallic metal modified carbon nitride728第 6 期常世鑫,等: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还原CO 2研究进展成C 2H 6产物.2.5 异质结构建不同于单一的材料,将复合材料制成异质结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性能.由于异质结界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会更容易被抑制,从而改变生成产物的选择性[7, 21, 57].Ⅱ型异质结在CO 2还原的相关文献中经常被报道,汪铁林教授课题组[42]在NiAl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 -LDHs )和氮化碳中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辅助制备成Ⅱ型半导体,由于rGO 拥有优异的导电子能力,能进一步促进载流子分离,使氮化碳上光生电子更迅速分离并转移到NiAl -LDHs 的Ni 原子上,导致生成CO 的选择性大大提高.Ⅱ型异质结虽然可以极大地促进载流子分离,但会使催化剂的价带或导带的电位降低[12, 21].Z 型异质结概念受到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启发提出.相比Ⅱ型异质结,Z 型异质结保持了更正的价带和更负的导带电位,因此复合材料拥有更强的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21, 57-58],常应用于光催化领域.文献[46]报道利用静电自组装和低温共沉积法将ZnO 和氮化碳锚定在石墨烯气凝胶上制备出间接接触Z 型异质结结构,这种异质结结构的构建不仅使电子空穴更有效地空间分离,在CO 2还原产物中CO 的选择性更高.有国外课题组[47]制备出氮化碳和FeWO 4复合的直接接触Z 型异质结.同样地,这种异质结也极大地抑制了载流子分离和提高了氧化电位,使产物中H +更倾向于生成H 2,抑制了CH 4的产生,故CO 2还原的产物中没有CH 4和其他烃类产物产生.3 总结与展望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温室气体CO 2的催化还原,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碳氢燃料,因此该技术具有节能和环保的优点.在所有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石墨相氮化碳因为具有可见光响应和能带结构合理等优点,而成为受欢迎的CO 2还原光催化材料.但是,其依然存在缺陷多、比表面积小和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科学家们采用各种策略对石墨相氮化碳进行修饰改性,以进一步提升其光催化还原CO 2的性能.本文总结了目前石墨相氮化碳用于CO 2还原方面的5种改性方式,分别是缺陷调控、元素掺杂、等离子体效应、单原子修饰和异质结构建.对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修饰,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化学环境,进而对CO 2光催化还原路径产生和产物还原选择性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实现CO 2在氮化碳表面的高效光催化还原,在今后的研究中以下工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开展基于结晶石墨相氮化碳的修饰改性研究.相对于普通氮化碳,结晶氮化碳的体内和表面缺陷大幅度减少,而表现出高效载流子分离效率和光催化性能.但是石墨相氮化碳依然属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其表面缺乏过渡金属作为CO 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中心.因此,需要开展基于结晶氮化碳的表面改性特别是过渡金属表面修饰研究.(2)开展修饰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从CO 2在石墨相氮化碳表面的吸附开始,到吸附产物如CH 4/CO 的脱附,中间需要经历很多关键步骤.因此,深入研究各修饰组分之间的接力还原CO 2机制,对深刻理解CO 2还原的活性中心结构和指导高效光催化还原CO 2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CO 2光催化还原的原位瞬态谱学研究.CO 2分子在光催化还原过程中,存在中间产物结构图8 氮化碳异质结CO 2还原选择性机理图Fig.8 CO 2 reduction reaction scheme diagram of carbon nitride with heterojunction729。
2014-2015年南京大学CSSCI刊物

主办(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西南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西北民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主办(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等 复旦大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 新闻出版报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日报社、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办(管)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等 华中科技大学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报刊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湖南大学等 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等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主办(管)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等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主办(管)单位
主办(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商学院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 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 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广东哲学学会 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 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 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主办(管)单位
基于果糖和多巴胺的碳点制备及性能

第 43 卷第 3 期2024年 5 月Vol.43 No.3May 2024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基于果糖和多巴胺的碳点制备及性能张洋洋1,崔丽丽1,刘科2,程盈盈1,余燕敏1*(1 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2 湖北文理学院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襄阳441053)摘要以果糖为碳源,多巴胺(DA)为氮源,一步水热法制备N掺杂碳点(N-CDs).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表征手段对N-CDs的结构、形貌、表面官能团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用MTT法研究细胞毒性,用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细胞成像性能.结果表明:N-CDs为平均粒径约1.76 nm的球形颗粒,表面富含羟基、羧基、氨基和羰基等官能团,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40 nm和536 nm. N-CDs水溶性好,低细胞毒性,浓度为0.5 mg‧mL-1时,Hela细胞的存活率高于93%,且N-CDs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在细胞内展现出较亮的荧光信号.该方法简便、绿色环保,N-CDs具有低细胞毒性,可在细胞内荧光成像,有望应用于癌细胞的早期诊断.关键词果糖;多巴胺;碳点;荧光性能;细胞成像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4321(2024)03-0319-07doi:10.20056/ki.ZNMDZK.20240304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dots based on fructose and dopamine ZHANG Yangyang1,CUI Lili1,LIU Ke2,CHENG Yingying1,YU Yanmin1*(1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Hubei, China;2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Low Dimensional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Hubei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Hubei China)Abstract Nitrogen doped carbon dots (N-CDs)were synthesized via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fructose as carbon source and dopamine (DA) as nitrogen source.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CD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X-ray diffraction (XRD),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UV-vis),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The cytotoxicity was studied by MTT assay,and cell imaging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CDs were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1.76 nm. The surface was rich in functional groups,such as hydroxyl, amino, carboxyl and carbonyl groups.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of the N-CDs were 440 nm and 536 nm, respectively. The N-CDs demonstrated good water solubility and low cytotoxicity. At a concentration of 0.5 mg∙mL-1, the survival rate of Hela cells was higher than 93%. N-CDs could easily enter the cytoplasm through the cell membrane and showed bright fluorescence signal in the cell. This method is simple,gree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e N-CDs have low cytotoxicity and can be used in intracellular fluorescence imaging, which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 cells.Keywords fructose; dopamine; carbon dots;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cell imaging收稿日期2023-04-01* 通信作者余燕敏(1985-),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E-mail:yuyanmin2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9087);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0842005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Q20182601)第 43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发光碳纳米材料,主要由C、H、O元素构成,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相比,CDs具有水溶性好、荧光性能强、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低成本、易制备、易功能化等优点[1-3],已在化学传感[4]、生物医学[5-6]、离子检测[7-8]和催化学[9-10]等领域展现极好的应用前景.高效、灵敏地监测单个细胞的生命活动进程,将对阐明细胞生理过程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CDs作为细胞生命动态过程及动物活体内肿瘤的靶向荧光示踪剂,因其高灵敏度、低毒性、良好的时空分辨率、操作简单和无创实时等优点成为监测细胞生命活动进程的首选方法[11-13].目前,CDs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14-15]、热解法[16-17]、微波辅助法[18]、激光消融法[19]等,其中水热合成法,因其操作简单,绿色经济等优点,成为合成CDs 的主要方法[20].本文采用简易的水热法,以含有多羟基D-果糖为碳源,含酚羟基和氨基的多巴胺为氮源,一锅水热合成N-CDs.合成的N-CDs为尺寸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76 nm,表面含羟基、羧基、氨基和羰基等官能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荧光特性优异.N-CDs具有低细胞毒性,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在细胞内展现出较亮的荧光信号.本合成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制备的N-CDs发光性能稳定,细胞毒性低,在细胞成像尤其是肿瘤细胞成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 实验部分1.1 试剂和仪器果糖(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多巴胺(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纯水采用Millipore系统的二次水;Hela细胞(普诺赛公司);DMEM/High Glucose、磷酸盐缓冲液(PBS)、MTT、DMSO、10%胎牛血清购自武汉塞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Nicolet IS 5);X 射线衍射仪(XRD,Rigaku Ultima IV);场发射透射电镜(TEM,JEOL JEM-2100 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K-Alpha Plus);荧光光谱仪(Hitach F-4600);多功能荧光酶标仪(Molecular Devices SpectraMax i3x);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 AL104);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GZX-9030MBE);荧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 TCS SP8).1.2 实验方法1.2.1 N-CDs的制备称取2.0 g果糖和0.02 g多巴胺,溶于15 mL的去离子水,搅拌5 min后,转移至50 mL的聚四氟乙烯里衬水热反应釜中,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80 ℃下加热24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溶液在4500 r·min-1转速下离心5 min,6次后用0.22 µm 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到黄色滤液,即N-CDs溶液,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同样方法不添加DA制备CDs,不添加果糖制备DA参照溶液.1.2.2 细胞毒性采用MTT法检测N-CDs的细胞毒性.Hela细胞以每孔8×103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体积为100 µL.将9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5% CO2,37 ℃)培育24 h,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碳点100 µL继续培养24 h后,用PBS清洗3遍,每孔加入含有MTT的新鲜培养基100 µL,放入细胞培养箱继续培养4 h.吸弃上清液,每孔加100 µL DMSO,轻微震荡.酶标仪测量每孔在49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记录并处理实验结果.以未处理细胞的吸光度值为100%,计算在不同浓度的N-CDs,细胞的存活率.1.2.3 细胞成像将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按照每孔1×104个分散于装有载玻片的六孔板中,于细胞培养箱37 ℃下培养24 h.细胞贴片后,加入制备的N-CDs继续孵育6 h.取出载玻片,用PBS溶液把细胞洗涤3遍.细胞固定之后,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成像情况.2 结果与讨论2.1 碳点合成条件优化运用单因素法对制备N-CDs的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果糖用量和果糖-DA用量比)进行优化,以制备光学性能优异的N-CDs.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80 ℃、反应时间24 h,果糖用量2.0 g,DA用量为0.02 g.考察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Ds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1(a)可知:反应时间24 h时,制备的CDs荧光性能最强;由图1(b)可知:反应温度180 ℃时,CDs荧光性能最强.故本研究选择反应时间24 h、反应温度180 ℃.320第 3 期张洋洋,等:基于果糖和多巴胺的碳点制备及性能2.2 CDs 和N -CDs 表征和性质不同果糖用量制备的CDs 的TEM 结果见图2(a )‒2(f ).由图可知:用果糖制备的碳点均呈球形结构,水溶性好,分散性良好.果糖用量为0.5、1.0、1.5、2.0、2.5、3.0 g 时,合成的CDs 平均粒径分别为4.06、4.10、2.56、1.70、2.50、3.05 nm ,表明果糖用量影响碳点的粒径.当果糖的量大于2.0 g 后,CDs 球形颗粒出现团聚现象;用量3.0 g 时,团聚明显.添加氮源DA 后,制备的N -CDs 的TEM 结果见图2(g )、2(h ).由图可知:DA 的加入量0.2 g 时,N -CDs 平均粒径约为3.9 nm ;DA 用量0.02 g 时,制备的N -CDs 平均粒径约为1.76 nm.图3为CDs 和N -CDs 的XRD 图.图中CDs 和N -CDs 均在2θ为19˚~23˚处有一个较宽的衍射峰,该衍射峰归属为石墨结构的(002)面[21-22].由谢乐公式可知:半峰宽越大,粒径越小;如表1所示:果糖用量为2.0 g 时,半缝宽最宽,粒径较其他用量小,与TEM 结果相符.N -CDs 的XRD 图谱在2θ为22.58˚处均有一个宽的衍射峰,与CDs 相比,衍射峰的半缝宽较CDs 变窄,粒径较CDs 增大,表明DA 的加入对CDs 晶型的影响较小.图4为CDs 和N -CDs 的FT -IR 图.图4(a )为不同果糖用量1.0、1.5、2.0、2.5 g 制备的CDs 的FT -IR 图,由图可知:不同果糖用量制备的CDs 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一致,说明果糖用量不影响CDs 的官能团组成.3373 cm -1馒头式吸收峰为―OH 的伸缩振动峰;1707、1309、1205 cm -1吸收峰分别归属为C =O 的伸缩振动峰,C ―H 弯曲振动峰和C ―O 伸缩振动峰[23-24];1452 cm -1和871 cm -1的O ―H 的变形震动峰[25]说明果糖为碳源制备的CDs 含有羟基、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CDs 良好的水溶性与这些基团相关[23-27].图4(b )中,DA 为前驱物制备的DA 溶液的红外谱图中1638 cm -1强吸收峰,归属于DA 苯环中的C =C 的伸缩振动峰.在N -CDs 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中,与CDs 的5005506006507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 16 h 20 h 24 h 28 hF L i n t e n s i t y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F L i n t e n s i t yλ/nm (a) 反应时间500550600650700λ/nm (b) 反应温度220 ℃200 ℃180 ℃160 ℃图1 CDs 荧光性能Fig.1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CDs(a) 0.5 g(b) 1.0 g(c) 1.5 g(d) 2.0 g(h) 0.2 g fructose-0.02 g DA(g) 2.0 g fructose-0.2 g DA(f) 3.0 g(e) 2.5 g345Diameter/nm1230102030Diameter/nm2435Diameter/nm2435Diameter/nm1324Diameter/nmF r e q u e n c y /%346505Diameter/nm2354Diameter/nm1243Diameter/nmF r e q u e n c y /%510152025F r e q u e n c y /%5F r e q u e n c y /%F r e q u e n c y /%0F r e q u e n c y /%F r e q u e n c y /%F r e q u e n c y /%图2 不同果糖用量制备的CDs (a -f )和N -CDs (g -h )的TEM 图Fig.2 TEM images of CDs (a -f ) and N -CDs (g -h )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fructose321第 43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征吸收峰相比,3373 cm -1馒头式吸收峰变宽,为―OH 和―NH 的伸缩振动峰,C =O 的伸缩振动峰发生了改变,由1707 cm -1改变至1671 cm -1,且在1081 cm -1呈现C ―N 吸收峰,在1522 cm -1呈现N ―H 的特征峰,说明N 元素成功掺入CDs 形成N -CDs ,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氨基和羰基等官能团[27].XPS 研究CDs 和N -CDs 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化合价态,如图5所示.图5(a )可知,XPS 全谱图中有2个明显的峰,对应结合能为284.6 eV 和532.7 eV ,归属为C 1s 和O 1s ,说明CDs 主要含C 和O 两种元素,与CDs 相比,N -CDs 的XPS 全谱图中新出现了400.0 eV 吸收峰,归属为N 1s ,说明DA 的加入,成功将N 元素掺杂入CDs.由图5(b )中的O 1s 高分辨扫描XPS 谱图,对其去卷积分峰拟合,CDs 在531.5 eV 和533 eV 处有2个峰,分别归属为C =O 和C ―O (H ),N -CDs 在531.5、532.3、533.3 eV 处有3个峰,分别归属为C =O 、C ―O ―C 和C ―O (H ) [22].图5(c )的C 1s 高分辨XPS 谱图分峰拟合结果显示:CDs 在284.78、286.48、288.53 eV 处有3个峰,分别归属为C ―C 、C ―O 和C =O 基团.N -CDs 在284.58、285.38、286.53、288.63 eV 处有4个峰,分别归属为C ―C 、C ―N 、C ―O 和C =O 基团[22].图5(d )是N 1s 的高分辨XPS 谱图分峰拟合,图中结合能399.7、401.5 eV 分别归属C ―N ―C 键和H ―N键,表明合成的N -CDs 含有羟基、羧基、氨基和羰基等官能团,与FT -IR 结果一致.XPS 价带谱包含元素的化学信息和电子结构信息,且线形与价电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28].由图5(e )可见:CDs 与N -CDs 的价带谱上均有3个基本峰,与石墨碳价带谱近似,说明合成碳点有石墨烯结构特征[29],与XRD 结论一致.图6为DA 、CDs 和N -CDs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发射光谱.由图6(a )‒(c )中,DA 主要吸收峰位于227 nm 处,CDs 的主要吸收峰位于296 nm 处,N -CDs 的紫外光谱图中存在227 nm 和296 nm 两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π-π*、n -π*跃迁[30-31].荧光光谱图6(d )‒(f )为DA 、CDs 和N -CDs 在不同激发波长(380 nm~460 nm ,间隔10 nm )扫描下的荧光光谱图,由图可知,DA 、CDs 和N -CDs 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位于475、540、536 nm.当激发波长由380 nm 增加到460 nm 时,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位置与强度对激发波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主要由1020304050607080CDs-1N-CDs CDs-2CDs-3CDs CDs-4CDs-52θ/(°)图3 CDs 、N -CDs 的XRD 图Fig.3 XRD pattern of the CDs and N -CDs表1 不同果糖用量制备碳点的XRD 衍射峰参数Tab.1 XRD diffraction peak parameters of quantum dots prepared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fructose样品CDs -1CDs -2CDs -3CDsCDs -4CDs -5N -CDs 果糖用量/g0.51.01.52.02.53.02.0半缝宽/(˚)17.1216.8721.3822.1917.9618.4220.312θ/(˚)19.4219.7020.4820.4820.0620.8222.5820406080100σ/cm -1σ/cm -1(τ)λ/%20406080100(τ)λ/%图4 CDs 和N -CDs 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g.4 FT -IR spectra of CDs and N -CDs322第 3 期张洋洋,等:基于果糖和多巴胺的碳点制备及性能于碳点表面的缺陷作为激发能阱和粒子粒径对光的选择性不同所致[30],此现象属于石墨碳点的典型特征[25,30].采用不同浓度(0~1.0 mol ‧L -1)NaCl 溶液中N -CDs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N -CDs 离子稳定性,N -CDs 具有良好的离子稳定性,当浓度为1 mol ‧L -1时,荧光强度减弱仅11%.氙灯持续照射N -CDs 溶液,研究光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N -CDs 溶液荧光强度随着氙灯的不断照射呈现出非常微小的下降趋势,其氙灯照射100 min 后的荧光强度仍有最初强度的92%,表530531532533534535N-CDsO 1sC—O—CC—O (H)CDsC =OC—O (H)C =O282284286288290CDsC—C C—NC—OC =O N-CDsC 1sC—CC =O C—O396398400402404N 1sN-CDsC—N—CN—HCDsN-CDs24681020040060080010001200(a) 全谱CDsN-CDsC 1sN 1sO 1s E b /eV (d) N 1sE b /eV (e) 价带谱E b /eV (b) O 1sE b /eV (c) C 1sE b /eV 图5 CDs 和N -CDs 的XPS 谱图Fig.5 XPS spectra of the CDs and N -CDs4505005506006507001 380 nm2 390 nm3 400 nm4 410 nm5 420 nm6 430 nm7 440 nm8 450 nm 9460 nmF L i n t e n s i t y1234567894505005506006507001 380 nm 2 390 nm 3 400 nm 4 410 nm 5 420 nm 6 430 nm 7 440 nm 8 450 nm 9460 nmF L i n t e n s i t y1234567894004505005506006501 380 nm 2 390 nm 3 400 nm 4 410 nm 5 420 nm 6 430 nm 7 440 nm 8 450 nm 9460 nmF L i n t e n s i t y123456789200300400500600700800A b s o r b a n c eEmExAbsF L i n t e n s i t y200300400500600700800A b s o r b a n c eEmEx AbsF L i n t e n s i t y200300400500600700800A b s o r b a n c eλ/nm (a) DAλ/nm (d) DAλ/nm (b) CDsλ/nm (e) CDsλ/nm (c) N-CDsλ/nm (f) N-CDsF L i n t e n s i t yAbsExEm图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激发、荧光发射光谱和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光谱Fig.6 UV -vis absorption ,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CDs at the various excitation wavelengths323第 43 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明N -CDs 光稳定性良好.2.3 碳点生物成像性能2.3.1 细胞毒性采用MTT 法测定CDs 与N -CDs 对Hela 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在CDs 和N -CDs 浓度为0.5 mg ‧mL -1条件下,Hela 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5%和93%,当浓度高达1.0 mg ‧mL -1条件时,Hela 细胞的存活率有所下降,存活率可达70%和84%.MTT 实验表明,CDs 和N -CDs 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2.3.2 细胞成像将合成的N -CDs 与Hela 细胞共培养6 h ,在激发波长405 nm 条件下,Hela 细胞的荧光共聚焦显微结果见图8.由图8可知:细胞孵育情况良好,N -CDs 标记的Hela 细胞在405 nm 激发下,可发出较亮的绿光,表明N -CDs 通过细胞膜进入Hela 细胞中.细胞成像的结果说明,N -CDs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细胞中保持良好的荧光性能,且N 元素掺杂,修饰的CDs 提高其在细胞成像中的荧光强度,表明N -CDs 有望运用在Hela 细胞的靶向识别和成像.3 结语本文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生物相容性好、水溶性好、粒径均一的氮掺杂-碳点复合材料(N -CDs ),合成过程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原料果糖用量对量子点粒径影响明显,果糖用量为2.0 g 时,多巴胺为0.02 g 时,制得碳点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约1.76 nm.多巴胺为氮源,由于多巴胺分子间力,N -CDs 分散性明显增大.通过N -CDs 与Hela 细胞共培养可知N -CDs 具有低细胞毒性,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能发出较强的荧光,说明碳点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识别作用,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优异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参 考 文 献[1] JOHN J , MATHEW R M , THOMAS T , et al. Tunablelight emission using crystalline carbon dots [J ]. Journal of Optics , 2019, 48(2): 288-293.[2] ZHI B , CUI Y , WANG S , et al. Malic acid carbon dots :From super -resolution live -cell imaging to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J ]. ACS Nano , 2018, 12(6): 5741-5752.[3] 王强, 胡旭虎.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4): 22-26.[4] YI Z , LI X , ZHANG H , et al. High quantum yieldphotoluminescent N -doped carbon dots for switch sensing and imaging [J ]. Talanta , 2021, 222: 121663.[5] ZHANG Z , FAN Z. Application of cerium -nitrogen co -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 to the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s residues and bioimaging [J ]. Microchemical Journal , 2021, 165: 106139.[6] HUO X Y , LIU L Z , BAI Y F ,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yellowish -green emitting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phoxim sensing and cellular imaging [J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2022, 1206: 338685.[7] GUO J Q , YE S , LI H , et al. Novel fluorescent probesbased on nitrogen -sulfur co -doped carbon dots for chromium ion detection [J ].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2021, 45(10): 4828-4834.[8] PICARD M , THAKUR S , MISRA M , et al. Miscanthusgrass -derived carbon dots to selectively detect Fe 3+ ions [J ]. RSC Advances , 2019, 9(15): 8628-8637.[9] LI W D , LIU Y , WU M , et al. Carbon -quantum -dots -loaded ruthenium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in alkaline media [J ]. Advanced Materials , 2018, 30(31): e1800676.[10] QU D , ZHENG M , DU P , et al. Highly luminescent S ,N Co -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with broad visible20406080100ρ/(mg·ml -1)C e l l v i a b i l i t y /%图7 CDs 和N -CDs 培养48 h 后的细胞毒性Fig.7 Cytotoxicity after culturing Hera cells using CDs and N -CDs for 48 h图8 Hela 细胞的共聚焦荧光图像Fig.8 Confocal fluorescence images of Hela cells324第 3 期张洋洋,等:基于果糖和多巴胺的碳点制备及性能absorption bands fo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s[J].Nanoscale, 2013, 5(24): 12272-12277.[11]YU C,QIN D,JIANG X,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bright yellow fluorescent nitrogen-doped carbon quantum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an off‒on probe for highlysensitive detection of methimazole[J]. MicrochemicalJournal, 2021, 168: 106480.[12]LI Z,WANG Q,ZHOU Z,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corn stalk shell by hydrothermalapproach in near-critical water and applications in detectingand bioimaging [J].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21, 166(13): 106250.[13]LIU L,MI Z,HUO X,et al. A label-free fluorescence nanosensor based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dopedcarbon quantum dots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newcoccine in food samples[J]. Food Chemistry,2022,368: 130829.[14]GAO S,WANG X,XU N,et al. From coconut petiole residues to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via a green hydrothermalmethod for Fe3+ detection[J]. Cellulose, 2021, 28(3):1647-1661.[15]WANG Y,LIU Y,ZHOU J,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lignin for formaldehyde determination[J]. RSCAdvances, 2021, 11(47): 29178-29185.[16]李志英,李洋. 红枣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对食品中赖氨酸的检测[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30(11): 1902-1907.[17]EL-MALLA S F, ELSHENAWY E A, HAMMAD S F,et al. N-doped carbon dots as a fluorescent nanosensor fordetermination of colchicine based on inner filter effect[J].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021, 31(3): 675-684.[18]ARCHITHA N, RAGUPATHI M, SHOBANA C, et al.Microwave-assisted green synthesis of fluorescent carbonquantum dots from Mexican Mint extract for Fe3+ detection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s[J]. EnvironmentalResearch, 2021, 199: 111263.[19]SIDOROV A I,LEBEDEV V F,KOBRANOVA A A,et al. Forma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nanodiamondsin laser ablation of a carbon film[J]. QuantumElectronics, 2018, 48(1): 45-48.[20]SINGH V, RAWAT K S, MISHRA S, et al. Biocompatible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prepared from beetrootextract for in vivo live imaging in C. elegans and BALB/cmice[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18,6(20): 3366-3371.[21]LI H T,HE X D,KANG Z H,et al.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photocatalystdesign[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inEnglish), 2010, 49(26): 4430-4434.[22]LIU Y,ZHOU L,LI Y,et al. Highly fluorescent nitrogen-doped carbon dot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andphoto stability applied as invisible ink for loading importantinforma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J]. Nanoscale,2017,9(2): 491-496.[23]HSU P C, CHANG H T.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carbon nanodots from hydrophilic compounds:Role of functionalgroups[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2, 48(33):3984-3986.[24]MEHTA V N, JHA S, SINGHAL R K, et al. Preparation of multicolor emitting carbon dots for HeLa cell imaging[J].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4, 38(12): 6152-6160.[25]张现峰,芦静波,王学梅. 温敏性碳量子点的快速制备、荧光性质及细胞成像应用[J]. 分析测试学报,2018, 37(2): 198-203.[26]LIU G,WANG X,HAN G,et al. Earth abundant colloidal carbon quantum dots for luminescent solarconcentrators[J]. Materials Advances,2020,1(2):119-138.[27]胡国文,乔玉玲. 叶酸修饰的碳量子点在体外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J]. 应用化学, 2020, 37(9): 1003-1009.[28]朱永法,郑斌,姚文清,等. 电子能谱线形分析研究碳物种的化学状态[J]. 分析化学, 1999, 27(1): 10-13.[29]BAKER S N, BAKER G A. Luminescent carbon nanodots:Emergent nanolights[J].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 in English),2010,49(38):6726-6744.[30]杨彩玲,赵国虎,张鸣,等.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柠檬黄[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 31(7):1293-1298.[31]黄湘,周莉佳,粟小燕,等. 基于甘草酸的荧光纳米碳点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化学试剂, 2022, 44(8):1142-1147.(责编&校对刘钊)325。
中南民族大学

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中央部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1],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于湖北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大学横跨民族大道,位于武汉“光谷”腹地。学校西面南湖,北临雄楚大道。东临武汉纺织大学,南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对面即为华中农业大学。
10月30日 14:00 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 2013-09-29
10月30号 18:30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09-29
10月30日 14:00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 2013-09-25
10月29日 14:30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3-09-25
10月29日 19:00 中国南山集团 2013-09-29
学校占地1446亩,现代化校舍面积68.94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学校馆藏图书237.6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学校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5000余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的省份达到9个,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5%,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师资力量
2011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专任教师来自国内外12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980人,所占比例为7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41人。学校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575人,其中教授168人;研究生导师3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6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学术骨干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的数量、结构、素质满足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民大研〔2009〕3号)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参照我校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本办法适用于本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含博士、硕士),但本校教职工攻读我校研究生,其科研成果不在此奖励范围之内。
二、奖励条件(一)参加评奖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学术论文、著作(学术性专著和译著)、专利等成果;增刊、专刊、专辑、论文集论文以及论文摘要、通讯、书评、会议综述均不在奖励范围之类。
(二)同一篇论文以最高级别只奖励一次。
(三)研究生必须是参评科研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四)各项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中南民族大学”。
(五)凡参评年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具备评定资格:1.课程考试不合格者;2.受到各类处分者;3.其他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者。
三、奖项设置(一)论文奖:仅限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只奖励C类以上(含C类)的学术论文;文科类学术论文应在3000字以上,理工类学术论文应在2000字以上。
(二)著作奖:仅限学术性专著和译著。
(三)专利授权奖。
四、奖励额度(一)论文奖:以上论文等次以我校科研处公布的标准为准。
(二)著作奖:个人独立完成的10万字以上的专著:3000元/部。
参(译)著达3万字以上的合著、译著(以书中撰写章节的说明为准):300元/部。
(三)专利授权奖:发明类专利授权2000元/项;其他类专利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500元/项。
五、奖励范围及时间(一)参评成果必须为上一学年度(上一年9月至下一年8月)的各类科研成果,不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科研成果不得参评(发明专利不限此时间)。
(二)科研奖励具体申报时间为每年的10-11月,毕业研究生的科研奖励申报时间为5-6月份。
六、奖励程序(一)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登记表》,并向所在培养学院提供相关材料及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二)各培养学院初审后填写《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统计表》,将汇总表(电子档、纸质档)及申报科研成果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报研究生部复审;(三)研究生部复审后确定获奖励名单及金额报主管校长审批;(四)学校审批通过公示后给予表彰奖励,发放奖金。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暂行制度

02
管理职责
包括制定和修改学分认定标准、审核 和认定学生学分、监督和管理学分认 定过程等。
03
管理流程
学生提交申请材料,学院审核材料并 上报,教务处审批并公示,公示无异 议后授予学分。
学分资助与奖励
学分资助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科研项目 、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
学分奖励
2023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学生 创新实践学分暂行制度》
目录
• 总则 • 创新实践学分认证 • 创新实践学分管理 • 创新实践学分实施 • 附则
01
总则
目的与意义
目的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号召,贯彻落实学校“育人为本,德 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 念,进一步推动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适 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 才,特制定本暂行制度。
对于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以表彰其成果和贡献。
学分兑换
学生获得的学分可以兑换选修课程学分,或者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 依据之一。
05
附则
学分认证争议处理
处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学分认证委员会,负责处理学生学分 认证的争议。
处理流程
学生可向学分认证委员会提出学分认证的争议, 委员会将进行调查和审核,并给出处理意见。
学分解释权归属
解释权归属
中南民族大学拥有对本《中南民族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 暂行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解释权行使
中南民族大学可授权相关部门或机构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执行。
解释权效力
本制度的解释权具有最终效力,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解释或 修改。
CSSCI,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

尊敬的老师:一两年之内有需要评职称发表论文的老师,诚心的邀请您加我的QQ:837883411 ;可经常关注一下我的空间和微博了解一下当前的动态.为以后发表论文做铺垫.经常有关于论文的信息更新和转让的文章。
因为目前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的期刊大部分的版面都已经排到明年出刊了,只有一少部分期刊能安排加急.敬请各位老师早做准备。
温馨提示:【老师发论文的要自认自己的文章质量较高,抄袭很少,时间不急的,可先尝试自投杂志社,费用会低一些。
(相对录用率低很多,时间偏慢)由于核心杂志版面比较紧张,评副高,正高,博士的老师提前半年到八个月在核心杂志上做准备。
评中级的老师,在省级国家级上发论文的老师提前一到两个月做准备。
知网收录检索一般比样刊晚2-3月属正常】英语4、6级卷子,教材;计算机卷子、教材等,各个系老师的著作、教材等都可以出。
各类期刊征稿或代写代发。
有新增加EI期刊有需要的老师可以联系我!CSSCI期刊:1、《江西社会科学》要求本科院校的副高或是博士2、《湖南社会科学》CSSCI湖南,双月刊,要求本科院校博士或副高,讲师有课题也可!3、《云南社会科学》双月刊,云南,要求本科的博士或副高4、《山东社会科学》CSSCI山东,月刊,要求副高4、《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四川,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5、《甘肃社会科学》主办:甘肃社会科学院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双月6、《求索》湖南长沙,月刊,CSSCI要求副高7、《湖北社会科学》武汉,月刊CSSCI,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8、《探索》双月刊出版地:重庆市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主办:河北经贸大学出版:河北省石家庄市双月10、《社会科学家》主办: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科学家》编辑委员会桂林市月刊11、《经济纵横》吉林长春 CSSCI要求副高和二本院校以上12、《财经问题研究》大连,月刊CSSCI,要求副高和二本院校以上13、《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北京,月刊,要求本科副高或博士能代写发14、《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长沙,双月刊,要求本科副高或博士15、《现代经济探讨》江苏社会科学院主办,月刊,要求本科副高或博士16、《江淮论坛》双月刊,安徽,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17、《学习与实践》月刊,湖北,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18、《经济体制改革》双月刊,四川,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19、《统计与决策》湖北,半月刊cssci,硕讲起发能代写发20、《理论与改革》双月,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CSSCI21、《学习与探索》CSSCI双月,黑龙江22、《中国大学教育》月刊,北京23、《中国青年研究》主办单位:中国青年研究中心月刊24、《科学管理研究》主管: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软件科学研究会,双月刊25、《科技进步与对策》主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出版:湖北省武汉市,半月26、《东北师大学报》主办:河北经贸大学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双月刊27、《江汉考古》主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季刊28、《图书与情报》主办:甘肃省图书馆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双月刊29、《西北师大学报》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双月30、《理论学刊》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月刊31、《理论探索》主办: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行政学院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双月32、《经济问题探索》主办: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财贸学院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月刊33、《齐鲁学刊》双月刊,安徽,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34、《学术论坛》月刊,广西,要求本科博士或副高经济方面的包过35、《小说评论》陕西,双月刊,要求本科副高或博士36、《人大复印全文转载》3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38、《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出版地:贵州39、《编辑之友》月刊,山西,山西出版集团主办40、《中国教育学刊》月刊,北京市,中国教育学学会主办41、《学术交流》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月刊42、《系统工程》主办: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月刊4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CSSCI扩展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月刊教育类:1、《教育探索》黑龙江,月刊 cssci扩展要求副高2、《职教论坛》南昌,旬刊,要求副高带课题3、《教学与管理》,太原,旬刊,太原师范学院主办4、《中国成人教育》济南,半月刊,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5、《教育与职业》北京旬刊要求副高宏观教育6、《黑龙江高教研究》月刊,cssci扩展要求本科院校7、《当代教育科学》半月刊,只接代写发8、《语文建设》半月刊,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9、《中国远程教育》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0、《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系列刊,北大核心里有4本是核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
感光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表征

项目分工
聚酰亚胺材 料设计合成 实验设计与 指导 聚酰亚胺杂 化膜制备 纳米金属簇 合成 杂化膜的制 备
杂化膜表征
纳米金属簇 制备和杂化 杂化膜制备 与性能测试
每年工 作时间 (月) 5
3
6
8
8
8
8
9
总人数 9
高级 4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0
硕士生 5
说明: 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含申请者),总人数自动生成。
(项如目果名您称是:Word97 用户,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2)关申闭请本文者档:,重新打开本文档 电话:
依托单位: 3)点击"启用宏"按钮,即可开始填写本文档或打印了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电子邮件:
申报日期:
2007年3月1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基本信息 yoKWT/OQ
当前在国际上,纳米金属簇的研究十分活跃4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属原子和宏观金属相所不同的性质,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纳米金属簇的研究在许多领 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纳米金属簇具有很高的表面体积比,决定它具有超常的化学活 性;又由于它粒径均匀与构型丰富,决定它具有优良的催化选择性和多样性,因此新型的 结构确定的纳米金属簇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纳米金属簇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 1 6,17 ]。本研 究 组 成员之 一 刘 汉范教 授 多 年来开 展 纳 米金属 簇 的 合成与 催 化 研究,有 良好 的 基础积累[18-20]。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年就业工作问题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年就业工作问题研究摘要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年就业工作为例,分析了该学院的基本做法,总结了相关特点并找出不足和解决方式。
关键词民族教育高等学校就业问题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加强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不仅是强化高校育人目标的体现,更是对高等学校“以人为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求实创新”的学生工作理念的彰显,是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学生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民族高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历史重任,少数民族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的优劣事关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
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2年就业工作为例,分析了该学院的基本做法,总结了相关特点并查找出不足和解决方式。
一、该院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学院2012年度就业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就业率较高。
2012年我计算机学院本科应届毕业生共525名,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47人,软件工程111人,自动化117人,网络工程50人。
院2012届毕业生的签约率达到98.14%,连续两年名列该校第一名。
(二)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特点。
525名毕业生中,共有55名同学获得攻读校内外各大学研究生的资格,占学生比重的10.47%,其中保送研究生12人。
48名同学进入国内知名国有企业,占学生比例的9.14%。
更多的同学进入软件公司从事研发和检测。
学院根据招就处、学工部等单位的通知安排,对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地方基层项目进行了积极的宣传,鼓励学院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锻炼,提高学生去基层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
积极组织学生听取学校组织的资教生巡回报告团的报告,介绍去基层、去西部工作的有关情况。
学院领导积极与学生希望支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联系,为学院学生去基层服务提供帮助。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一、学科现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建立了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47个本科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宗教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门史、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课程与教学论、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音乐学、美术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格萨尔学等31个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硕士授权学科覆盖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理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通过建设,各学科水平有所提高,在国内影响日益扩大。
目前已建成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法学理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医学工程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其中,民族学在南方民族研究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物理化学在应用催化方向上取得重要进展。
各学科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已建立由首席教授、楚天学者、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4个层次85人组成的学科梯队。
一些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整个学科队伍充满活力,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另外,学校建立了包括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0多个学科专业实验室,建立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基金申报学术工作坊项目结题报告书

序 号
经费开支科目
预算数
支出数
结余
1
资料费/打印复印费
2
差旅费/会议费
3
校外专家咨询费
4
劳务费
5
设备费
6
其他
合计
经费决算说明
三、签字及审查意见表
项目负责人承诺
我所承担的工作坊项目(编号:***,名称:***)结题报告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查意见
审查人(科研秘书)签字:
年月日
核查人(科研副院长)签字:单位公章:
年月日
科学发展研究院审查意见
审核人签字:单位公章:
年月日
国家基金申报学术工作坊
项目结题报告
工作坊名称:
负 责 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发展院制
2019年9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项目完成情况
1.本项目开展的活动(包括答辩会、小型研讨会、读书会等,以及每项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数等内容);
2.本项目申报国家级项目和已获批国家级项目情况。
(可加页)
二、经费决算
08版北大核心期刊

1.改革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上海经济研究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5.经济体制改革6.中国经济管理7.特区经济8.开放导报9.南方经济10.宏观经济调控11.中国改革12.中国劳动13.城市发展研究14.城市问题15.国际经济合作16.改革与战略17.中国流通经济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7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2.商业研究3.国际贸易4.商业经济与管理5.财贸经济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消费经济8.国际经贸探索9.商业时代10.国际经济合作11.国际商务研究12.价格理论与实践13.中国商贸14.商场现代化15.江苏商论16.销售与市场17.商业经济文荟18.中国物价19.中国市场20.财贸研究21.价格月刊
G27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2.中国档案3.档案学研究4.档案与建设5.浙江档案6.档案管理7.兰台世界8.山西档案9.档案10.北京档案11.上海档案12.四川档案13.湖南档案(改名为:档案时空)
G3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2.科研管理3.科学学研究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5.中国科技论坛6.中国软科学7.自然辩证法通讯8.科学管理研究9.研究与发展管理10.科技进步与对策11.科学新闻12.科技管理研究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C8统计学
l.中国统计2.统计研究3.统计与决策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2.社会3.妇女研究论丛4、中国社会保障
C92人口学
l.人口研究2.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与经济4.人口学刊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2.管理世界3.领导科学4.中外管理5.管理科学学报
C96人才学
1.现代传播2.当代传播
中南民族大学关于对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的通知

关于对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资金项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的通知
各单位:
校学术委员会于2010年9月30日对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评审,此次共评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22项,青年项目30项;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12项。
现将拟资助项目予以公示,如果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于10月15日前将书面材料提交科研处。
特此通知
科研处
2010年9月30日
附:中南民族大学第二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拟资助项目一览表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干扰素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沈金花;吕印;刘庆华【摘要】指出了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是一类在干扰素(IFN)信号通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多功能转录因子,目前已经发现10个IRFs成员,它们在IFN的诱导、病毒防御、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与凋亡和许多疾病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对IRFs的结构、IRFs在免疫系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相关疾病如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功能作了综述.【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功能;疾病【作者】沈金花;吕印;刘庆华【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IRFs是指一类能对IFN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它们能结合到IFN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和干扰素刺激应答基因(ISC)序列中干扰素刺激性反应元件(ISRE)上,诱导和调节IFN及其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目前已发现10个IRFs成员,IRF1~IRF9和病毒IRF(V-IRF).IRFs作为IFN信号通路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在IFN的诱导、病毒防御、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与凋亡和诸多疾病的调节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IRFs的结构、功能和免疫活性等方面作一综述.1 IRFs的结构、功能和激活所有IRFs成员的DNA结合区(DBD)都位于氨基端的前115个氨基酸内[1].含有一个由5个色氢酸残基组成的基序,每个色氨酸被10~18个氨基酸隔开,这个基序介导IRF结合到ISRE的核心序列GAAA上.除IRF6外,其他的IRF还包含一个羧基端IRF相关结构域(IAD),促进不同成员间形成异二聚体.IRFs作为IFN信号通路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在免疫调节、细胞分化、肿瘤调节、病毒防御、应激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IRFs的激活主要是依赖于C末端和相关结构域的磷酸化及其形成多聚体而实现的.IRFs对IFNs的诱导是通过对IFN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的调节实现的,其信号通路中涉及许多细胞因子,如CBP/p300、TBK1和IKKe等.2 IRFs与免疫IRFs作为转录因子在IFN的转录调控、病原体的免疫反应、造血干细胞的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及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周期和增殖调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1 IRFs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PRRs成员的Toll样受体家族(TLR)与IFN相互作用,能识别病原体感染和启动先天免疫防御反应.TLR与PAMP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的感染.LPS、dsRNA和PAMP可被特定的TLR识别,由IRF3、IRF7等介导,诱导IFN的表达,从而激活IFN下游靶基因表达,同时诱导T细胞分化,激活机体特异抗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途径. PRRs识别特异的PAMP后通过其特有的接头蛋白以及MyD88信号,引起IRF3、IRF7和NF-κB的激活,诱导IFN、IL、TNF的转录,激活非特异的抗病毒途径和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在髓样树突细胞(mDC)中,IRF3、IRF5和IRF7通过下游MAVS信号共同调节Ι型干扰素应答.各类IRF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见表1[2].表1 IRFs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Fig.1 The role of IRFs in the immune responseIRF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调节的靶基因编码蛋白IRF1刺激IFN诱导基因的表达,与MyD88 结合,增强TLR依赖性的诱导GBP、iNOS、Caspase-1、Cox-2、CIITA、TAP1、和LMP2[3]IRF2拮抗IRF1,IRF9,减弱Ι型IFN应答,一些情况下又可以协同IRF1激活基因转录IL-12p40 和 Cox-2[2]IRF3诱导Ι型IFN、趋化因子、TLR和胞质DNA刺激IFN-α4、IFN-β 和 CXCL10[3]IRF4与MyD88 结合,负调控TLR依赖性的促炎细胞因子 IL-12p40、IL-6、和TNF-α[2]IRF5与MyD88 结合,正调控TLR依赖性的促炎细胞因子IL-12p40、IL-6、和TNF-αIRF6尚无报道IRF7与MyD88 结合,通过TLR途径诱导Ι型IFNΙ型IFNsIRF8与TRAF6 结合,DCs中TLR9信号途径所必需,刺激IFN-γ和PAMP诱导的基因,使DC产生Ι型IFNIL-12p40、iNOS、FcγRI、PML 和I IFNs等[4]IRF9 与STAT1 和 STAT2结合,诱导Ι型IFN产生OAS、PKR、IRF7等[5]2.2 IRFs与免疫细胞分化IRF在调节免疫细胞,如T、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不同的IRF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对不同的免疫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影响[2].通过对IRF8-/-、IRF4-/-和 IRF8-/-/IRF4-/-小鼠的研究发现,CD4+ DCs、CD8α+ DCs 和pDC的分化主要由IRF4、IRF8调控,同时也受IRF1和IRF2的调控.IRF8还能通过调节骨髓细胞分化凋亡的关键基因的表达调节骨髓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如IRF8 直接诱导 Prdm1 、Etv3 、Blimp-1 和 METS的表达.NK细胞由IRF1,IRF2共同调节,IRF1诱导IL-15促进NK细胞分化,IRF2可能是通过细胞内在方式和促进细胞凋亡来促进NK细胞分化[2].B细胞分化也主要由IRF4和IRF8调节,IRF8能通过IECS直接与EBF的启动子结合,激活EBF的表达,EBF能激活与B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如 Pax5, Cd79a, Vpreb1.IRF4是B细胞成熟分化成浆细胞必需的转录因子,IRF4通过与Fas凋亡抑制分子(FAIM)IRF4结合位点结合,调节B细胞凋亡,IRF4结合位点突变,失去Fas基因对B细胞凋亡控制,导致B细胞增殖和恶变[6].2.3 IRFs与Th细胞分化IRFs通过IL、TGF、STAT等一系列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分化,这些因子也会影响IRFs的表达,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调控系统[1].IRFl与IRF2能强烈启动Thl应答,IRFl促使编码IL-12的p35亚基、编码IL-12和IL-23的p40亚基及Caspase1基因上调,导致IFN-β产生增多,从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另外,IRFl刺激NOS的表达,IRF2通过IAD2介导的与IRF8的相互作用来增加IL-12和IL23的p40亚基表达,促进Th1的分化.IRF2也参与NOS的转录后修饰来增加NO的产量.反过来,IFN-β通过STATl的活性来诱导T 细胞中IRFl的表达,形成一个正反馈调节.IRF5和IRF8通过调节IL-l2促进向Th1细胞分化[1].IRF4主要参与Th2细胞分化.IRF4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结合在IL-4启动子的一个元件上,并与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和STAT6相互作用,触发IL-4的转录,从而促进CD4+ 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IRF4还能控制GATA3等Th2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表达[7].IRFl通过结合IL-4启动子的3个不同位点从而抑制其转录,抑制CD4+T向Th2细胞分化,IRFl、IRF2使之向Th1方向偏移,IRF4使之向Th2方向偏移.它们共同作用,调节CD4+T细胞的Th1/Th2分化平衡.IRF4还可以调节Th9和Th17细胞的分化,IRF5对Th17细胞的分化也有促进作用,但是IRF8却有抑制CD4+ T向Th17分化的作用[8].IRF4对Treg也有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控制Foxp3的表达而实现[7].2.4 IRFs与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肿瘤研究发现,除IRF2、IRF4和V-IRF对肿瘤发生有促进作用外,其余的IRFs对肿瘤发生均有抑制作用[9].IRF1可与p53协同作用于p21启动子,抑制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增殖,表明IRF1通过参与p53通路而行使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作用,IRF1的表达能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生长,IRF1的缺失可以明显增加肿瘤易感性[10].IRF3能增强病毒诱导的凋亡,而且这种调节作用不依赖于p53和IFN,当细胞DNA损伤时,DNA-PK可使IRF3磷酸化,磷酸化的IRF3从胞浆移位到胞核,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11]. IRF5通过参与p53凋亡通路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非磷酸化的IRF6能与Maspin协同调节细胞周期,对肿瘤的发生、进展产生抑制.P53能和IRF6结合,增强靶基因的表达[12],也能与Notch结合,调节对肿瘤的抑制[13].IRF7可被I型干扰素和TNF-α诱导,IRF7诱导的I型干扰素基因表观遗传沉默破坏了抑癌的I型干扰素途径. IRF8是I型干扰素基因的激活剂,可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肿瘤活性,IRF8通过诱导 Cdkn2b 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通过抑癌基因Bcl2l 和 Bcl2 抑制癌症的发生,如抑制黑素瘤的发生[14].IRF2与IRFl的识别位点相同,一方面,IRF2会与IRFl竞争而抑制IRFl的转录,所以IRF2在肿瘤调节过程中具有与IRFl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IRF2能与Blimpl共同结合于IFN-β基因VRE的PRDI结构域,IRF2能抑制Blimpl的作用而引起细胞癌变.在HTLV-1感染的T细胞中,癌蛋白Tax能诱导IRF4 mRNA高表达,持续表达的IRF4抑制了G2-M 检验点基因cyclinBl和DNA修复基因Rad51,XRRPA、PCNA的表达,从而引起癌变.有研究报道IRF2和IRF4在抑制肿瘤中具有双重作用,IRF2可以通过调节p53的表达及泛素化抑制肿瘤[15, 16],IRF4则通过 p27KIP1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7].V-IRF主要是通过抑制其他IRFs,如IRF3、IRF5、IRF7的活性,以及对p53和IFN的负调控来促进肿瘤的发生[18].2.5 IRF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通过对淋巴细胞分化的调节,诱导IFN的产生及对IFN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4].不同干扰素调节因子通过相同或不同的作用机制对SLE产生正性或负性调节.影响SLE的IRFs主要有IRF5、IRF7、IRF8.IRF5和IRF7可诱导IFN-α基因转录,而SLE病人血清中IFN-α大量增加,IRF5、IRF7变异或过表达会诱发SLE的产生.目前,“gene + antibody = high IFN-α”前反馈调节学说认为:SLE相关自身抗体通过TRP信号途径,使MyD88衔接蛋白与IRF5/IRF7相互作用,IRF5/IRF7磷酸化激活,导致IFN-α大量产生,最终诱发SLE的产生[19-21].在TRP应答中,缺乏IRF8的DC细胞不能产生炎症因子. 研究显示,SLE患者Th1的应答下降.IRF1-/-小鼠由于外周血中IL12p3缺乏,Th1细胞分化缺陷,具有Th2应答倾向,可推测IRFl功能缺陷是SLE患者Th1应答下降,Th2细胞优势活化的主要原因.由于IRF2具有下调Th2和上调Th1的功能,对SLE也具有抑制作用.IRF3对SLE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IRF3在病毒感染早期间接激活IRF7而产生IFN,IFN大量增加可能诱发SLE或加重SLE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IRF3可通过活化IL-12p35而使Th1的功能上调而抑制SLE,除病毒感染早期外,IRF3也是SLE的保护因子.SLE中,IRF4的高表达诱导IL-4的高表达,导致Th1应答低下,Th2应答增强,使B细胞的功能亢进而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2.6 IRFs在其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IRFs在许多疾病中发挥作用.IRF7通过TLR9和MyD88途径与FXR启动子结合,控制FXR的表达,具有抑制肠炎的作用[22].在气道平滑肌细胞中,IRF1的表达增加哮喘的发作[23];IRF3通过Th2途径应答气道过敏反应.通过对IRF3基因敲除小鼠和心脏IRF3过表达小鼠的研究发现,IRF3在心肌肥大模型小鼠中通过钝化ERK1/2 对心脏起防护作用,故IRF3可能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大的新靶点.3 总结与展望IRFs主要在免疫系统中通过对IFN的诱导、病毒防御、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与凋亡等调节许多疾病的发生,如IRF4是调节淋巴细胞分化的核心,可将IRF4作为一个靶位治疗或缓解某些炎症疾病[24].某些IRFs如IRFl、IRF2、IRF4、IRF8在Th细胞分化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可将特定IRF作为一个理想的靶位干预Th分化,如用模拟IRFl、IRF2、IRF8的制剂或IRFl、IRF2、IRF8的激动剂可上调Th1细胞分化,拮抗IRF4的制剂如IRF4受体、抗IRF4抗体或增加IRF4结合蛋白等以减少Th2的应答和自身抗体的产生而治疗SLE、IRFl、IRF5、IRF7、IRF9等在病毒感染后诱导Ι型IFN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IFN-α的产生将诱发或者加重SLE患者的病情.IRF对肿瘤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凋亡或抑癌基因p53而实现的,也有的是调节抗肿瘤免疫(如IRF8),或调节干扰素信号通路(如IRF9).深入了解IRFs的生物学功能不仅对宿主免疫调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癌症和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分子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Zhang R, Chen K, Peng L, et al. Regulation of T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family members[J]. Immunol Res, 2012,54(1/3):169-176.[2] Savitsky D,Tamura T,Yanai H,et al. Regulation of immunity and oncogenesis by the IRF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J]. Cancer Immunol Immun, 2010,59(4):489-510.[3] Saha B, Jyothi Prasanna S, Chandrasekar B, et al. Gene modulation and immunoregulatory roles of interferon gamma[J]. Cytokine, 2010,50(1):1-14.[4] Wang H, Morse H C 3rd. IRF8 regulates myeloid and B lymphoid lineage diversification[J]. Immunol Res, 2009,43(1/3):109-117.[5] Stark G R, Darnell J E Jr. The JAK-STAT pathway at twenty[J]. Immunity, 2012,36(4):503-514.[6] Kaku H, Rothstein T L. Fas apoptosis inhibitory molecule expression in B cells is regulated through IRF4 in a feed-forward mechanism[J]. J Immunol, 2009,183(9):5575-5581.[7] Zheng Y, Chaudhry A, Kas A, et al. Regulatory T-cell suppressor program co-opts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4 to control T(H)2 responses[J]. Nature, 2009,458(7236):351-356.[8] Ouyang X, Zhang R, Yang J, 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8 directs a silencing programme for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J]. Nat Commun, 2011,2:314.[9] Yanai H, Negishi H, Taniguchi T. The IRF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eption,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in oncogenesis[J]. Oncoimmunology, 2012,1(8):1376-1386. [10] Narayan V, Halada P, Hernychova L, et al. A multiprotein binding interface in an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J]. J Biol Chem, 2011,286(16):14291-14303.[11] Tokunaga T, Naruke Y, Shigematsu S, 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n human lung cancer[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7(2):202-207.[12] Moretti F, Marinari B, Lo Iacono N, et al. A regulatory feedback loop involving p63 and IRF6 links the pathogenesis of 2 genetically different human ectodermal dysplasias[J]. J Clin Invest, 2010,120(5):1570-1577.[13] Restivo G, Nguyen B C, Dziunycz P, et al. IRF6 is a mediator of Notch pro-differentiation and tumour suppressive function in keratinocytes[J]. EMBO J,2011,30(22):4571-4585.[14] Mattei F, Schiavoni G, Sestili P, et al. IRF-8 controls melanoma progression by regulating the cross talk between cancer and immune cells with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J]. Neoplasia, 2012,14(12):1223-1235.[15] Guichard C, Amaddeo G, Imbeaud S, et al. Integrated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and focal copy-number changes identifies key genes and pathway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Nat Genet, 2012,44(6):694-698.[16] Pettersson S, Kelleher M, Pion E, et al. Role of Mdm2 acid domain interactions in recognition and ubiquitin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IRF-2[J]. Biochem J,2009,418(3):575-585.[17] Pathak S, Ma S, Trinh L, et al. IRF4 is a suppressor of c-Myc induced B cell leukemia[J]. PLoS One, 2011,6(7):e22628.[18] Wies E, Hahn A S, Schmidt K, et al. The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encoded vIRF-3 inhibits cellular IRF-5[J]. J Biol Chem, 2009,284(13):8525-8538.[19] Salloum R, Niewold T B.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in human lupus pathogenesis[J]. Transl Res, 2011,157(6):326-331.[20] Cham C M, Ko K, Niewold T B.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Clin Dev Immunol, 2012,2012:780436.[21] Salloum R, Franek B S, Kariuki S N,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at the IRF7/PHRF1 locu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y profile and serum interferon-alpha activity in lupus patients[J]. Arthritis Rheum, 2010,62(2):553-561.[22] Renga B, Mencarelli A, Cipriani S, et al. The bile acid sensor FXR is required for immune-regulatory activities of TLR-9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J]. PLoS One,2013,8(1):e54472.[23] Wang L J, Hao L, Li H T, et al. Expressions of OB-R, IRF-1 and GR-beta i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 of obese rats with asthma[J]. Xi Bao Yu Fen Zi Mian Yi Xue Za Zhi, 2012,28(10):1037-1040.[24] Xu D, Meyer F, Ehlers E, et al.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IRF-4) targets IRF-5 to regulate Epstein-Barr virus transformation[J]. J Biol Chem, 2011,286(20):18261-182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合同经费(万元)立项时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段超 80 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馆藏近代以来中国留日文艺理论家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彭修银 80 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发利用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田敏 30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李资源18 2009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湘鄂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区社会文化变迁段超9 2004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挖掘、利用与保护研究柏贵喜 18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来武陵山区集市体系发展与多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研究李然18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网络”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崔榕18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张铁明18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乡约的文化创新研究许娟15 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黎族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林毅红15 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话语构建及其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贡献吴道毅15 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文献研究何红一11 2008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以
武陵土家族为例柏贵喜9 2007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旅游开发研究马晓京7 2005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西北跨界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张涛华18 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李然8 2009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在场与近百年来湘西苗族文化的变迁崔榕8 2009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志研究孟立军12 2012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詹全友10 2013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少数民族“文化空间”传承的实践逻辑与创新机制研究刘婷9 2013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南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基于六省六个民族的实证调查李安辉9 2013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孙明福9 2012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族村寨保护、发展与乡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基于武陵山区的调查李然9 2012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向柏松9 2012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林毅红7 2011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柏贵喜 2 2013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鄂西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李勇军 2 2013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学校教育传承研究蔡琼0 2013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策研究黄迎新0 2013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及传承研究田敏 4 2011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中团结和谐思想及其在当今的利用研究段超 5 2009年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现代化背景下中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雷振扬 5 2007年
文化部中国节日志项目中国节日志·端午节陈达云23 2012年
文化部中国节日志项目中国节日志·瑶族盘王节田敏10 2012年
文化部中国节日志项目中国节日志·畲族乌饭节林毅红 5 2012年
文化部中国节日志项目中国节日志·毛南族分龙节孟凡云 5 2012年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地区基层文化传播问题研究高卫华 1.5 2012年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介传播对湖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影响机制研究陈峻峻0.8 2012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珍稀药用植物资源考察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徐宝华 2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