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的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1、导入“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位置”这一课伊始,我先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挥?他们想到了交通警察、红绿灯。接着课件出示交通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红、黄、绿灯和三辆车的摆放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它们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只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就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得益于生活的启迪。儿童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知识与

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几减9”这一部分知识对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的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出示主题图中买气球的画面,以“还剩几个气球?”作为问题情境,引入算式15-9=?以后,我就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较直观的点子图数出结果,有用破十法求出了结果,也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还有的用连减的方法求出结果……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3、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数学课堂活动教学问题资源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现有的实际数学问题,还可以由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实际数学问题等。《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如“立体图形的拼组”一课,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了学生积极探索。在动手做纸筒的教学环节中,我提出了“你能用一张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借助我们的好朋友——胶水的帮助,做一个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吗?”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感受日常生活“数学化”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数学化”。我就以《钟表的认识》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数学化”:

1、反复实践,习得“数学化”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本课中,我先设计(多媒体演示),问:“小狗嘟嘟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小明,你们看看小明在干什么?他是几时吃的早饭?你是怎样看的?”“他又是在几时上学的?”“几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然后又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研究和讨论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最后孩子们回答:“它们的分针指向12。”接着问:“你觉得应该怎么看一个整时?”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感受生活的“数学化”。

2、积累经验,培养“数学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拨钟的活动,问:“你学会了看整时,想不想用表拨一个整时。用你的表拨9时,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象这样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