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方面的建议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方面的建议1. 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向他们传达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后果。
通过举办学校和社区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早期预防和意识教育。
2. 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
亲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3. 互联网安全: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风险。
家长和学校应当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教育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正确方式,同时设立合适的防护技术和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
4. 增加娱乐和兴趣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的娱乐和兴趣活动,使他们能够投入到积极、健康且有益的活动中。
这种方式可以花费他们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使他们远离不良环境和引诱。
5. 建立监管机制: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在社区内增加巡逻力度,设置专门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帮助。
6.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心理健康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和艰难情绪,减少其对犯罪行为的倾向。
7. 社会关爱:社区应提供良好的社会关爱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支持。
适时举办工作坊、培训和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教育、宣传、监管和关怀等综合措施,我们才能帮助未成年人摆脱犯罪的阴影,健康成长。
如何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如何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任何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不希望看到未成年人有犯罪行为。
了解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定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才是我们关注的。
(一)以身作则,为未成年人树立健康成长的榜样。
未成年人模仿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学习是一贯的。
作为成年人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为此,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作为同未成年人共同生活的近亲属,没有不良行为,或者改正不良行为,不把不良行为传递给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是应当的不能忽视的行为。
同时,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发现并纠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防止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甚至预防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应当主动做的事情。
另外,整个社会,应当形成文化,让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无处遁形。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引导未成年人加强学习。
学习,是未成年人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引导、监督未成年人学习,须去做。
未成年人需要学习的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列举了未成年人应当学习的内容。
一旦这些内容走进未成年人,必定能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行为。
(三)远离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的区域,不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远离部分区域,不去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这需要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去做,也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去行动。
(四)教会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方法,与犯罪行为相分隔。
未成年人拥有自己保护自己,与犯罪行为相分隔,才能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家庭,更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有理由相信,家庭、社会共同行动,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是能够实现的。
综上所述,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行为,未成年人的明天,家庭的明天、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违法犯罪是社会的毒瘤。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对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一、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言行的影响,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二、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管理和整治,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中来,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四、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预防机制。
公安、检察、法院、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拓宽预防渠道和手段。
总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未成年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未成年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学校中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的欺负、伤害等不良行为。
校园欺凌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校园欺凌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应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呢?首先,未成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和老师要及时与未成年人沟通,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珍爱生命,遵纪守法。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年人才能根植心灵深处,避免参与欺凌行为。
其次,未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保护。
在面对欺凌行为时,未成年人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寻找自助资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学会自我防身技巧,增强心理抵抗力等。
只有未成年人能够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避免校园欺凌对自己的侵害。
最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起校园欺凌防范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
社会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传播正能量,共同为预防校园欺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未成年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需要未成年人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措施得以实施,才能有效的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希望每位未成年人都能过上快乐、健康的生活,不再受到校园欺凌之苦。
愿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充满阳光、正能量的地方。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措施一、家庭教育强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强化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础。
家长应当:1. 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树立榜样作用。
2.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动态。
3. 教育孩子尊重社会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引导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其在预防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1. 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2. 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三、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整治力度,净化社会风气。
2.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3. 提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弘扬正能量。
四、法治意识培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
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1.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2. 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法治实践能力。
3. 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五、心理健康关怀心理健康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六、网络监管加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应当加强网络监管,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清理网络上的有害信息。
2. 推广绿色上网工具和技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3. 教育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
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
《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却时有所见。
年轻人犯罪、逃学、吸毒等问题,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那么,为什么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首先,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
不良家庭教育、父母的溺爱或冷漠、家暴、离异等,都会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示范和诱惑也是未成年人走上歧途的原因之一。
在学校中,学习压力过大、同学之间的欺凌、老师的严苛等也可能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首先需要从家庭教育着手。
父母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并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
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一)旷课、夜不归宿旷课是指学生无故不请假而缺课。
旷课是每个学校都不允许的违反校纪的行为。
夜不归宿是指未成年人未经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脱离监护,夜不归家的行为。
夜不归宿一方面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成为堕落者另一方面则因未成年人势单力薄而处于受侵害的境地,容易成为伤害、抢劫等违法活动的受害者。
(二)携带管制刀具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被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者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携带管制刀具,一旦发现,应当予以没收,交公安机关处理。
管制刀具的范围包括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动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刮刀。
只有依法规定的人员才能持有上述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好强心理,尤其是男性未成年人,往往通过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来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功的感觉。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会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诱惑性和腐蚀性,而其他的未成年人为了不受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欺负”,也往往加入打架斗殴的行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小群体,通过这个群体,每一个群体中的未成年人有了一种安全感。
同时,他们又会依靠这个小团体大胆地实施其他的不良行为,这种欲望的膨胀往往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指利用轻微暴力、以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手段相要挟的方法,迫使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偷窃是指用秘密的方法和手段,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故意毁坏财物是指出于故意将公私财物损毁或使其失去原有功能。
未成年人好攀比,虚荣心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当从家庭得不到满足时,有时便产生偷窃的心理,一旦偷窃成功,就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偷窃的不良行为首先应从家庭开始,父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履行好对子女的监护,注意防止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一部分未成年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提出以下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
一、家庭教育的引导1.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让孩子了解法律知识,明白法律的边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子,引导孩子结交有益的朋友,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二、学校教育的引导1.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2. 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其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环境的营造1. 政府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严格审查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净化社会风气。
3. 政府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监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防止其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4.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等活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司法保护1. 司法机关要依法公正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司法机关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干预和教育矫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3. 司法机关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共同协作,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应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复杂形势,扎实推进我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着实落实“心网”工程举措,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重点1.开展“清心护苗”行动。
通过各类法治宣教阵地建设,引导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识,明辨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筹建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让未成年人增强预防违法犯罪的主动性,拟筹建“法治实训”研学实践中心,打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宣教阵地,组织中小学生观摩学习。
二是夯实基层未保宣教底座。
进一步完善属地未成年人保护功能,结合“小候鸟暑期安全课堂”“雏鹰行动”等活动,突出预防违法犯罪宣传教育,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三是强化中小学校法治教育。
进一步规范法治副校长、思政课教师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利用法治课堂、家长见面会等形式向中小学生及监护人普及法律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置法律知识长廊、法治园地,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2.开展“强网护蕊”行动。
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与周边整治,实现学校与社会、家庭联动,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一是发挥网格职能。
以学校为单位建立专属网格,明确专人负责校园治安管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发现各类违法犯罪苗头及时制止,并与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动处置。
二是拓展网格外衍。
强化学校与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等部门联动互通,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聚焦涉及学生的敲诈勒索、霸凌、性侵等现象,切实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三是深化“双网”治理。
持续深化学校专属网格、基层综合网格及家庭融合融通,做实学生双休日及节假日动态跟踪管理,加大教师家访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暑期安全等防范教育工作并落实举措。
3.开展“安心护蕾”行动。
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方法手段,有效减少未成年流动人口相关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一是全面排摸外来流动人口。
公安、镇(街道)、村(社区)、网格要加强全区未成年流动人口底数排查摸底。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防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初中生张某,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没时间管教他。
张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平时经常出入网吧, 结交社会不良青年, 欺负同学, 多次受到学校记过处分。
他非但不思悔改, 而且变本加厉, 一旦上网没钱就向同学索要。
一天张某没钱上网了, 便向同学小刚索要, 遭到拒绝, 于是便在放学路上他叫来社会不良青年殴打小刚, 致其重伤。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 张某被判有期徒刑。
这一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 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
我们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 从而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努力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1.近些年, 伴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 一些未成年人产生了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
他们进入网吧, 或沉迷于网络游戏, 或接触不良网络信息, 进而导致“上网成瘾”。
网上的色情、暴力、赌博、愚昧等不健康的内容, 成为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发现, 我国40万未成年网民中, “网瘾少年”约占10%。
根据这一现象,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到:2.高度重视, 加大宣传;各级政府各部门、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 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状况, 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趋利避害, 加强教育。
特别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教育行政部门、综治单位、派出所等要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地方实际的配套措施, 完善责任制度, 形成有效地防范网络。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学校和有关部门配合, 积极行动, 净化校园环境, 清除学校周边存在的网吧、旱冰场、游戏室、台球室等娱乐场所, 还学校一片安宁。
案例中如果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 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各尽其能, 各司其职, 加强协调配合, 那么张某就有可能避免这场不幸的发生。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标语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标语
1. 别让未成年人走上歪路,这就像是守护小花朵不被暴风雨摧残,我们能做到!比如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及时纠正引导呀!
2.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就是在为他们修筑光明大道吗?就像给小树苗施肥浇水,让他们茁壮成长,咱都行动起来吧!比如多和孩子们交流沟通。
3. 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呀!这好比医生救治病人,刻不容缓!想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能不着急吗?比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管。
4. 难道我们不应该全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吗?这就像保护珍贵的宝物不被损坏一样重要啊!比如多组织一些有益活动,让他们远离不良影响。
5.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啊!如同守护城堡不被攻破,大家都要尽责呀!比如家长要做好榜样。
6.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重视怎么行?这就像对火灾隐患视而不见一样危险呀!比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等出大事了才后悔。
7. 我们不努力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怎么会减少呢?这好比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了好成绩呀!比如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8.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是多么紧迫的事情呀!就像救火一样不
能等啊!比如多关心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
9. 难道要等到悲剧发生才行动吗?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刻不容缓啊!如同预防疾病,早做准备呀!比如教会孩子们明辨是非。
10. 让我们一起为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努力吧!这就像大家一起划船,齐心协力才能前进呀!比如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结论: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至关重要,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预防未成年人违规行为 班会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违规行为班会教案目标教育学生了解违规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并提高他们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以避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一:危害分析在班会上,让学生讨论一下一些未成年人常犯的违规行为,如打架斗殴、拨打诈骗电话等,以此来了解这些行为对个人、社会的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影响到的人是谁,如果自己不慎陷入其中该怎么办等等。
活动二:法律和道德观念的教育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等形式,教育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如何遵守这些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
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打架斗殴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对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伤害,属于一种极其错误的行为。
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法律要求我们不要违规行为,即使是道德观念,我们都应该自觉地遵守。
学法两讲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对重点阐述未成年人如何在法制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同步研究、成长。
讲述成长中遵纪守法、做遵守纪律的模范生等。
活动三:防范措施最后,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以避免成为违规行为的受害者或参与者。
例如,学会辨别诈骗,遇到危险情况慎重行事等等。
同时,学生需要意识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在进行预防管控。
作为学生,应该心里明白地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同时主动积极地接受家长、老师等的防范指导和帮助。
总结通过这样的班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将有助于预防未成年人违规行为。
同时,也为更好开展后续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笔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教育为主、预防为主、提前干预、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预防:家长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学校预防: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防止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3) 社会预防:全社会应当关心和帮助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网络监管,防止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4) 司法预防: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惩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措施:(1)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他们接触不良因素。
(2)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措施:对于已经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措施:a. 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指导,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
b. 进行行为矫正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c. 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收容教育、社会矫正等,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
1.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欺压群众、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
(2) 多次逃学、旷课、吸烟酗酒等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
(3) 携带管制刀具或者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的行为。
(4) 故意毁坏财物、破坏公共设施等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对策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对策(上姬素兰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点。
本文中所称的不良行为是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的发展轨迹,往往是从轻微越轨发展到严重越轨即犯罪。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需要研究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多种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行为发展成犯罪行为,这是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阶段特点我国未成年人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是打架、旷课、离家出走、酗酒、吸烟、不良交友、轻微违法犯罪等。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实际上是一些不良习惯从轻到重的不断强化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就能有效地加以遏制,不使其向不良行为方面发展,就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目的。
我国学者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问题也有很多分类研究。
如把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
专家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的类型也不同:儿童期(6-11岁,过失型问题行为最多,占77.5%,主要表现为:违反纪律或一般的行为规范,如打架骂人、恶作剧、说谎、逃课等,这些行为多带有偶发性、情境性和盲目性。
其他依次为品德不良型占12.9%,压抑型占6.4%,攻击型占3.2%;少年期(12-14岁品德不良型占第一位,为38%,主要表现为:违反纪律道德规范,如偷盗、欺骗、斗殴、浪荡等,具有经常性、倾向性和有意性,还可能有集团性。
其次是过失型占27.5%,攻击型占27.2%。
(主要表现为:对特定的对象采取对抗、报复和迁怒等行为,一般带有公开性和发泄性。
这种类型基本属于或深或浅的情绪性格问题,压抑型占7.3%;青年初期(15-17岁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继续增多,占48.4%,其次是压抑型,占27.2%。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和学校活动逃避或退缩,悲观消沉,一般带有隐蔽性和持续性。
这是属于比较深刻的情绪性格问题。
攻击型占13.8%,过失型占10.6%。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3篇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3篇1.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教学主题: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类型、危害及法律后果。
2.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识别并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与危害。
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法犯罪倾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案例资料。
法律知识小册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言:同学们,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期的我们也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让我们的青春更加健康、阳光。
二、讲授新知(20分钟)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讲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定义和范围。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列举常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类型,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网络诈骗等。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讲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能面临的法律制裁和矫正措施。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案例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互动环节(20分钟)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2. 角色扮演:模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场景,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并思考如何应对。
3. 知识问答:设计一系列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和方法。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摒弃传统的打骂式教育,采用科学、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
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父母要注重婚姻关系的维护,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
当家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交流和解决措施,避免问题恶化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职责。
二、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加强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开设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课等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未成年四防工作方案
未成年四防工作方案一、未成年四防工作的背景。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网络侵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甚至导致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我国制定了未成年四防工作方案。
二、未成年四防工作的内容。
未成年四防工作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受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和预防未成年人失管失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不违法犯罪。
2. 预防未成年人受害,加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未成年人受到各种侵害和伤害。
3.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发生。
4. 预防未成年人失管失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失管失教。
以上四个方面是未成年四防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未成年四防工作的实施情况。
未成年四防工作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法制教育,政府和学校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加强安全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政府和学校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了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河津市僧楼中学薛克民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法制教育教案----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河津市僧楼中学薛克民一、案例引出:宣读案例: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河津市僧楼中学薛克民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
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
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你们的内心深处法律意识的真实反映。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
事情发生在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
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
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
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
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
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
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
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
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
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
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
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
亲情过剩。
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
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
疏于管教。
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