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V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虹微公司管理文件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
××××–××–××发布××××–××–××实施
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
目录
1概况 (3)
1.1 目的 (3)
1.2 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正文 . (3)
2.1. 术语定义 (3)
2.2. 职责分工 (4)
2.3. 安全漏洞生命周期 (4)
2.4.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4)
2.4.1原则 (4)
2.4.2风险等级 (5)
2.4.3评估范围 (5)
2.4.4整改时效性 (6)
2.4.5实施 (7)
3例外处理 (8)
4检查计划 (8)
5解释 (8)
6附录 (9)
1概况
1.1目的
1、规范集团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评估及管理,降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2、明确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和整改各方职责。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虹微公司管理的所有信息系统,非虹微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可参照执行。
2正文
2.1. 术语定义
2.1.1.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保护、维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可包括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性、可靠性等性质。
2.1.2.信息安全漏洞 Information security vulnerability
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1.
3.资产 Asset
安全策略中,需要保护的对象,包括信息、数据和资源等等。
2.1.4.风险 Risk
资产的脆弱性利用给定的威胁,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潜在可能。
风险的危害可通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度量。
2.1.5.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本制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等。
2.2. 职责分工
2.2.1.安全服务部:
负责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评估和管理,漏洞修复的验证工作,并为发现的漏洞提供解决建议。
2.2.2.各研发部门
研发部门负责修复应用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根据本制度的要求提供应用系统的测试环境信息和源代码给安全服务部进行安全评估。
2.2.
3.数据服务部
数据服务部负责修复生产环境和测试环境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根据本制度的要求提供最新最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IP地址信息。
2.3. 安全漏洞生命周期
依据信息安全漏洞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信息安全漏洞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漏洞的发现: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法分析、挖掘出漏洞的过程,且该漏洞可被验证和重现。
b)漏洞的利用:利用漏洞对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破坏的过程。
c)漏洞的修复:通过补丁、升级版本或配置策略等方法对漏洞进行修补的过程,使该漏洞不能被利用。
d)漏洞的公开:通过公开渠道(如网站、邮件列表等)公布漏洞信息的过程。
2.4.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2.4.1原则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遵循以下:
a)分级原则:应根据对业务影响程度,对安全漏洞进行分级;同时对不同级别的安全漏洞执行不同的处理要求;
b)及时性原则:安全服务部应及时把发现的漏洞发布给相关的负责人;各部门在对安全漏洞进行整改时,及时出具整改方案,及时进行研发或更新补丁和加固,及时消除漏洞与隐患;
c)安全风险最小化原则:在处理漏洞信息时应以信息系统的风险最小化为原则;
d)保密性原则:对于未修复前的安全漏洞,必须严格控制评估报告发放范围,对评估报告中敏感的信息进行屏蔽。
2.4.2风险等级
充分考虑漏洞的利用难易程度以及对业务的影响情况,采取DREAD模型对安全漏洞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在量化风险的过程中,对每个威胁进行评分,并按照如下的公司计算风险值:
Risk = D + R + E + A + D
表二:风险等级对应分数
2.4.3评估范围
1)安全服务部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例行的安全漏洞评估,操作系统层面的评估主要以自动化工具为主,应用系统层面评估以自动化工具和手动测试相结合。
2)操作系统层面评估的范围为所有生产系统的服务器;网络层面评估的范围为公司内部网络所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应用系统层面评估的范围为所有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包括对互联网开发的应用系统以及内网的应用系统。
3)操作系统层面安全漏洞评估的周期为每季度一次,并出具漏洞评估报告。
4)应用系统层面的安全评估,新系统在第一个版本上线前,必须经过安全测试和源代码安全扫描。
5)应用系统层面的安全评估,对于原有系统进行版本更新的,按照下面的规则进行评估:
①如果本次版本中涉及信息安全漏洞整改的,在上线前必须经过安全测试;
②如果本次版本中没有涉及信息安全漏洞整改的依据下面的规则进行安全测试:
a、应用系统安全级别为高级别的,每间隔3个版本进行一次安全测试,比如在1.0
版本进行了安全测试,那下次测试在1.4版本需要进行安全测试;
b、应用系统安全级别为中级或低级别的,每间隔5个版本进行一次安全测试,比如
在1.0版本进行了安全测试,那下次测试在1.6版本需要进行安全测试;
c、如果需要进行测试的版本为紧急版本,可以延后到下一个正常版本进行安全测试。
6)安全服务部应定期跟进安全漏洞的修复情况,并对已修复的安全漏洞进行验证。
7)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报告中应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漏洞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漏洞的详细信息、漏洞的解决建议等。
2.4.4整改时效性
依据信息系统部署的不同方式和级别,以及发现的安全漏洞不同级别,整改时效性有一定的差异。
2.4.4.1应用系统安全漏洞整改时效性要求
依据DREAD模型,和应用系统的不同级别,应用系统安全漏洞处理时效要求如下表,低风险安全漏洞不做强制性要求。
表三:应用系统安全漏洞整改时效性要求
2.4.4.2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整改时效性要求
依据操作系统所处网络区域的不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处理时效要求如下表,低风险安全漏洞不做强制性要求。
2.4.5实施
根据安全漏洞生命周期中漏洞所处的不同状态,将漏洞管理行为对应为预防、发现、消减、发布和跟踪等阶段。
1)漏洞的预防
➢针对集团内部自行开发的Web应用系统,应采用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流程(SDL-IT),在需求、设计、编码、测试、上线等阶段关注信息安全,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水
平。
➢数据服务部应依据已发布的安全配置标准,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及时安装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安装安全防护产品等操作。
2)漏洞的发现
➢安全服务部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对公司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测试,及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安全服务部同时还应建立和维护公开的漏洞收集渠道,漏洞的来源应同时包括集团内部、厂商及第三方安全组织;
➢安全服务部应在规定时间内验证自行发现或收集到的漏洞是否真实存在,并依据DREAD模型,确定漏洞的风险等级,并出具相应的解决建议。
3)漏洞的发布
➢安全服务部依据及时性原则,把发现的安全漏洞通知到相关的负责人;
➢漏洞的发布应遵循保密性原则,在漏洞未整改完成前,仅发送给信息系统涉及的研发小组或管理小组,对敏感信息进行屏蔽。
4)漏洞的消减
➢安全漏洞所涉及的各部门应遵循及时处理原则,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数据服务部在安装厂商发布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补丁时,应保证补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安装之前进行测试,避免因更新补丁而对产品或系统带来影响或
新的安全风险;
➢在无法安装补丁或更新版本的情况下,各部门应共同协商安全漏洞的解决措施。
5)漏洞的跟踪
➢安全服务部应建立漏洞跟踪机制,对曾经出现的漏洞进行归档,并定期统计漏洞的修补情况,以便确切的找出信息系统的短板,为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安全服务部应定期对安全漏洞的管理情况、安全漏洞解决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审计,包括:
①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漏洞是否得到有效预防;
②已发现的漏洞是否得到有效处置;
③漏洞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及时处理和安全风险最小化等原则。
3例外处理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照规定的时效性要求完成漏洞修复的,可申请延期,申请延期必须经过研发总监或数据服务部部长和安全服务部部长审批。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进行修复的,必须申请例外,按风险接受处理,申请例外必须经过研发总监或数据服务部总监和安全服务部总监审批。
4检查计划
安全服务部每年组织1次对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评估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5解释
本流程制度由安全服务部负责解释。
6附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