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初二与朱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总结关于初二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总结《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与解析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字,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古人的书信又叫“”或“”,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字音字形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任意东西..4.风烟俱净.5.横柯上.蔽6.猛浪若奔.7.望峰息.心(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4)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5)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急湍甚箭“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语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 必备知识点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二、故事背景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课文翻译1.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全,都。

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从流飘荡:(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

从,顺、随。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指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独绝:独一无二。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漂碧:青绿色。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译文: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一、作家与作品1.。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美丽的鸟儿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者- 吴均(469 - 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中“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 “窥谷忘反”中“反”通“返”,返回。

2. 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 奔- 古义:飞奔的马。

如“猛浪若奔”。

- 今义:奔跑。

-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 今义:比喻政治才能。

- 戾-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 今义:罪过,乖张。

3. 一词多义- 绝- ①“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 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用作动词)。

-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用作状语)。

- 直- ①“直视无碍”:一直。

- ②“争高直指”:笔直。

4.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三、特殊句式1.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重点语句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解析版)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框架1. 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他的文章风格清新,多描写山水景物,被称为“吴均体”。

2. 文体知识- 骈文,又称“骈体文”,是一种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的文体。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 字词解释- 重点实词:风烟俱净(都)、从流飘荡(跟、随)、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急湍甚箭(比箭还快)、猛浪若奔(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凭借)、互相轩邈(高,这里作动词用,向高处伸展;远,这里作动词用,向远处伸展)、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转不穷(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鸢飞戾天(至、到达)、经纶世务(筹划、治理)、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重点虚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则”,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便”);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介词,可译为“用”“把”)。

4. 句子翻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5. 课文内容理解- 文章结构:总分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分写“异水”,从水的清澈和湍急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三段分写“奇山”,从山的高峻、山势和山林的美妙等方面进行描写。

-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二、思维记录1. 文言文学习思路- 多读多背: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重要,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文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主要涵盖了课文解读、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而《朱元思书》是一篇关于朱元思的传记,与《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关联。

以下是《语文》八年级上册和《朱元思书》的一些知识点:
1. 文学理论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以及描写、叙述、议论等文学表现手法。

2. 文学作品的解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包括主题思想、情感描写、人物塑造等。

3. 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的结构、段落的组织、用词和句子的运用等。

4.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语法知识点:如句子成分、句子结构、语法错误等。

6. 《朱元思书》的内容:介绍了朱元思的成长经历、思想境界以及他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

7. 文学鉴赏: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评论和评价,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情感和思想。

8. 阅读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包括推理、归纳、概括等能力。

以上只是部分知识点,具体还需要结合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包含了多个单元,其中包括了与朱元思相关的内容。

知识点一:朱元思的生平
- 朱元思是唐代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后担任过祁门县尉、太和县尉等职务。

- 他的诗歌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知识点二:朱元思的代表作《春日》
- 《春日》是朱元思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被广泛传颂。

-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焕发生机的景象。

- 诗中包含了对春天花草、鸟雀等自然事物的描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知识点三:朱元思与“山水田园诗派”
- 朱元思被视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

-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的一种流派,以描写大自然山水和农村生活为主题。

- 朱元思的诗歌也以描绘山水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深厚的田园情怀。

以上是《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子思书知识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 谚语和俗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涉及了一些具有民间智慧和生活哲理的谚语和俗语,比如《悼亡诗》中的“柔木弱枝易折断,躁金常值火烧煨”。

通过学习这些谚语和俗语,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和智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 古代文学作品:语文课本中解读了几篇古代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沉舟侧畔千帆过》、《滕王阁序》等。

学生们要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其中的深意,培养对文学的审美情趣。

3.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滕王阁序》、《登鹳雀楼》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比喻、拟人等。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4. 朱子思书:八年级上册还学习了朱子思书(《启蒙文选》),通过朱子思书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朱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朱子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方面的思考,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价值观塑造非常重要。

5. 阅读理解与表达: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还包含了一些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

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同时还要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些知识点中,融入了文学、历史、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语文的价值和作用,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子思书知识点涵盖了文学、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谚语与俗语的学习: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谚语和俗语。

这些谚语和俗语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智慧和生活哲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章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章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文章赏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课内拓展:《与施从事书》
故鄣zhān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yí物,悟衷散赏。

翻译:
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

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

“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

”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注释
[施从事]:不详。

从事,宋以前对幕僚的称呼。

[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

[干天]:直插云霄。

[汉]:指银河。

[企水]:口渴思饮。

[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风雨”二句:出自《诗·郑风·风雨》。

指山中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不止。

[荡累]:消除忧虑。

[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悟衷]:开扩心胸。

[散赏]:散心,欣赏。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朱元思书 - 知识点归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与朱元思书被认为是一篇重要的作品之一,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与朱元思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诗。

这首诗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了白居易的朋友朱元思,内容主要围绕着白居易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思考。

下面将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诗歌背景:- 《与朱元思书》创作于唐代晚期,白居易在此时已经被贬谪到江州(今江西南昌)。

他离开了东都长安,远离了朱元思等好友,因此写下了这封思念之情的书信。

2. 诗歌结构:- 《与朱元思书》共分为五个十二行的小节,且各节结构相对独立。

每一节都以自身的主题和情感为切入点展开叙述,整体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3. 友情思念:- 作品中,白居易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他在诗中写道:“山长水远知何日?莫使金尊空对月。

”这是他用典雅的辞章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并表达了对友情长久的希望。

4. 人生感悟:- 《与朱元思书》并非仅仅是表达友情的诗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

白居易认为人生如同“行路难”,且在长途漫漫的旅程中,要珍惜和维系好友情,因为友情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5. 环境描写:- 诗歌中还融入了对江州自然环境的描写。

白居易描绘了江州的山水景色,河流的蜿蜒和山川的起伏给诗中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通过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归纳,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它是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的结合,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描绘。

这首诗代表了白居易对朋友和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形成了唐代文学中的一片瑰宝。

虽然《与朱元思书》只是白居易众多作品之一,但它的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并归纳其中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一、文章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吴兴故章人。

是南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三、语音缥(pio)碧无碍(ài)负势竞(jìng)上泠泠(líng)作响嘤嘤(yng)成韵鸢(yun)飞戾(lì)天互相轩(xun)邈(mio)四、通假字1、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五、一词多义: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停止) 欲穷其林。

(走完)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果如鹤唳云端。

(叫)六、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

俱:都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9、互相轩邈轩邈:轩,比高;邈,比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1.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2.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

⑵平仄相对。

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 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青白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⑰[鸢(yāu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⑱[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⑲[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⑳[反]同“返”,返回。

㉑[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㉒[交映]互相掩映。

八上《与朱元思书》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上《与朱元思书》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上《与朱元思书》读背知识点整理字词解释、课文翻译一、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净:散尽。

从:跟、随。

东西:名次作动词,向东向西。

许:表约数,上下、左右。

绝:极。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浅青色。

湍:急流的水。

甚:超过、胜过。

奔:飞奔的马。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形容树绿而密。

负; 凭借,依仗。

上:向上。

名次作动词。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激:击打。

好鸟:美丽的鸟。

转:同“啭”,这里指蝉鸣。

绝:断绝、断。

戾:至,到达。

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反”。

上:在上面。

交映:交相掩映。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二、简答题。

1.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初二与朱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

《初二与朱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

《初二与朱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初二与朱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语文知识点初二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物理历史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初二与朱
元思书》语文知识点赏析
语文知识点初二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
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
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
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
初二全科目课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
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
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
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6、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