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_人性美与悲情美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https://img.taocdn.com/s3/m/5ce3f35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8.png)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第一篇:《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翠翠———孤独的守望者父母双亲的早亡,使得翠翠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在偏僻的渡口,像今天的独生子女,同时也像极了今天的留守儿童。
由此可见,她也注定会有一个孤独的童年。
“自然既长养着她且教育着她”,翠翠童年的时光尽管没有玩伴,不过好在还有自然的养育和教养。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与山水为邻,以动物为伴。
整日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使得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天真无邪,没有心计,”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也许只有在湘西那个有些偏僻,甚至与外界有点隔绝的地方,才会在中原大地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养育出那样一个可爱天真的人儿。
她像一个大自然的女儿似的生长着,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可怕的名称——“狼孩”,不过幸好,她还有一个同样善良淳朴的爷爷陪伴在她身边,与她聊天,哄她开心。
全书翠翠说的话共有86句,但74句都是对爷爷说的,可见爷爷在其生活中的地位。
在翠翠的童年时际,爷爷可以为讲故事,教她唱山歌,逗她解闷。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提到些什么,会红脸了”。
一个细腻的小女生的感情世界,一个糟老头又能知道多少呢?“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
翠翠开始喜欢看满脸扑粉的新嫁娘了,喜欢讲新嫁娘的故事了,甚至喜欢戴着野花儿扮新嫁娘了!她开始有些了解什么是孤独了,甚至“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她开始喜欢听人唱歌了,甚至把那茶峒人的歌声里的那“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翠翠开始有心事了!她要是有一个妈妈该有多好啊!可现实终究有些残酷的,翠翠生下来就没妈妈了,更糟的是,她连一个闺蜜都没有。
只好一个人面对那渴求的爱情而却步了。
那些故意装成有别的事的走来走去的人在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她,毕竟要做顺顺家的媳妇了。
可翠翠“心中老不自在,只好借故跑了出去”,此时若是母亲陪着她,哪怕有一个闺蜜和她在一起的话,那便是极好的的啊!可此时连那只黄狗也不在身边,只好溜了出来。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3f0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9.png)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篇1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但这不是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沈先生见过很多这样明慧温柔的乡村女孩子,也写过很多,他的记忆里储存了很多印象,原来是散放着的,崂山那个女孩子只有一个触机,使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来,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么都不缺。
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这是沈先生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一】《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
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言:“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
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
……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在此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b76c3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人性美)自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翠翠这一动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女神,是作家精心塑造的。
她聪明、美丽、乖巧、淳朴、勤劳、善良、淡泊。
一、淳朴的形象美《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
她是凡人之女,更是大自然的女儿。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健美壮实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竹篁、白塔给了她一颗不染一尘的赤心,溪水、小船载满了少女的悠悠岁月。
作者说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可以说这是个优美、健康、自然的淳朴形象。
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取材于泸溪绒线铺的女孩、青岛崂山的乡村女子和“身边的新妇”沈夫人,凝聚了他的文化恋母情结,铭刻下了他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翠翠是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
在她身上,有对祖父的深沉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有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多情,所有这些都异乎寻常地融合在于一体。
二、善良的人性美作者称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她和爷爷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
由少时争着坐渡船渡河的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才有的心事。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d4528f14b73f242326c5f14.png)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笔下,对“翠翠”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
清纯可爱的翠翠。
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沈从文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
沈从文所刻画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
翠翠身上凝聚着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在爱情关系上,表现为自然与纯真。
沈从文特别强调了这种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原始封闭性。
这里没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影响,甚至封建宗法关系也还没有生根。
这是一种人的自然交往,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具有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爱得真挚、热烈、活泼,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
她是作者“希腊神庙中最美丽的女神”,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
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女主人公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
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是湘西山水间栉风沐雨掬雾追云的“野丫头”。
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天真烂漫、健康活泼、聪明伶俐且带点娇憨,无拘无束,带有原始的活力,显出一种野性之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的纯净与美丽,“正反衬出城市文明社会畸形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清新。
”翠翠正是作者塑造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他对新人类的希望。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baa01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c.png)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边城》里的翠翠,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姑娘,简直就是那种你一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的人。
她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周围的环境就像是画儿一样,青山绿水,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她的日常。
想想那种场景,哇,感觉就像回到了童年,充满了简单快乐的气息。
翠翠的形象就像那山间的一缕清风,既纯真又充满生机,真让人心里一暖。
1. 翠翠的性格1.1 纯真无邪首先,翠翠真的是个纯真的女孩。
她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眼中总是闪烁着无邪的光芒。
无论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还是在小河边捉小鱼,她的笑声都是那么悦耳,像银铃一样清脆。
大家都说她是“天真烂漫”,可我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可以从她的眼神和笑容中看出来的。
看她在溪边洗衣服,偶尔抬头,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种感觉,哎呀,真是美得让人心动。
1.2 坚韧勇敢不过,翠翠并不是那种软弱的姑娘。
她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表现得特别勇敢。
比如,她的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翠翠从不抱怨。
相反,她总是默默承担起照顾外公的责任,真的是很让人敬佩。
想想那些日子,翠翠每天都要忙前忙后,却从不觉得累,心里总是想着要让外公过得好些。
这种坚韧的性格,真的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力量。
2. 翠翠的爱情2.1 青涩爱情说到爱情,翠翠的感情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揪心的。
她喜欢上了一个叫天保的男孩,那个时候的爱情真是青涩得很。
她的脸红心跳,那种羞涩的样子简直可爱到不行。
她一会儿偷偷瞄天保,一会儿又害羞得低下头,像只小鹿一样,惹得大家都想逗她。
这样的情感真的很真实,就像我们每个人年轻时都会经历的那种懵懂爱情,让人心里甜甜的。
2.2 复杂的情感纠葛但爱情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的爱情生活开始变得复杂。
她发现自己处在天保和另一个男孩之间的纠葛中,这时候,她的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心中那个甜蜜的梦被现实打破,真的是让人心疼。
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选择,这种矛盾的心理,谁能不感同身受呢?3. 翠翠的成长3.1 从天真到成熟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也在逐渐成长。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6105384edd36a32d7275812f.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读了沈从文的《边城》,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美”。
人性的美,生态的美,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和谐宁静之美。
但是,读完小说,内心却无法平静,因为在这种种美的背后,却让人体会着深深的悲痛。
我心里一直在想,翠翠和傩送两人,一个勤快、大方,一个聪明、善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他们对彼此的感情自始自终都没有做作、没有动摇。
他们本该是相匹配的一对,然而,他们的爱情蓓蕾尚未绽放就早早地凋零了。
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造成翠翠爱情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
一.性格特点作者在文中着重塑造了“翠翠”这一形象。
渡船少女“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①可就是这么一个在湘西大自然熏陶下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却有一种含蓄,羞涩,而这,也成了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探究一下含蓄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点。
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人眼中,含蓄是一种修养、一种情趣、一种韵味。
无论传情达意,还是创作诗词,他们都讲究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而且在古代也有女子笑不露齿等规定。
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尽管边城近似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这里少了许多意念性的传教,少了许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是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孔不入的。
第二,是翠翠自身的生活经历。
翠翠是一个遗孤,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母爱的缺失,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翠翠胆小害怕,不善与人交往等退缩性行为。
当爱情来临时,翠翠无法找到倾诉对象。
青春期的翠翠已经有了模糊的性别意识,对于爱情已经有了懵懂的向往,她希望有人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传递这方面的经验,她迫切希望有人能解答她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可是母亲已经长眠地下。
翠翠的含蓄贯穿在整个故事中,它对爱情悲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点。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af29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9.png)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翠翠作为《边城》小说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
这个倾注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寄托了沈从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
“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
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以前的战争故事;或把小竹做成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在有人过渡时,翠翠总是争着下船,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流刷在行,从不误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翠翠的生活就像是那小溪的流水,一直向前,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太多的波澜。
但翠翠的内心是无忧无虑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仿佛这种平静的生活将永远继续下去。
慢慢的翠翠长大了,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
于是,在过渡新娘子花轿的时候,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在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70d00ca0116c175e0e482e.png)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颇大的多产作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着意塑造的优美的湘西少女形象。
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1)外貌美。
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
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
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
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
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
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
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
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1)命运如何。
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292b5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1.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边境农村为背景,描写了翠翠这个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翠翠勇敢坚强。
小说中,翠翠年幼失去父母,被大山收养,她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努力生活,并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幸,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翠翠在和辛辰相遇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为了爱情,不惧艰难困苦,勇敢地与辛辰一起去当兵,面对战争与边境的危险。
她的勇敢、坚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激励和鼓舞。
翠翠独立自主。
翠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
她不愿意被束缚和控制,她渴望自由和独立。
即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翠翠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不愿接受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对待爱情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她的独立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
翠翠虽然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却拥有着聪明智慧的头脑。
她善于观察,能够洞察人心,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生活的出路。
她和辛辰一起在边境生活时,帮助他们度过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她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她的聪明智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种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给予了读者很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她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也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也可以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翠翠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强大和独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正能量。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8241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8.png)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其中最能体现沈从文理想的人物形象莫过于翠翠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的天真无邪、自然、善良、娇气完全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就对她的性格作一分析。
一、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
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
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
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
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所教的一个女学生。
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在学生中是公认的校花。
翠翠人物形象600字
![翠翠人物形象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0d0f7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e.png)
翠翠人物形象600字摘要:一、引言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1.外貌特点2.性格特点3.情感世界三、翠翠在故事中的作用1.故事线索2.人物关系纽带四、翠翠形象的意义1.代表乡村美好品质2.突显人性真善美五、结论正文:【引言】在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中,翠翠这一角色备受瞩目。
她美丽、纯真、善良,成为了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将对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及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1)外貌特点翠翠的美貌令人难忘,她长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活泼可爱,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她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光辉,让人心生敬意。
(2)性格特点翠翠性格温和,待人和善,乐于助人。
她勇敢坚强,面对生活的困境从不气馁。
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具有传统的美德。
在她身上,展现出了一个纯真少女的无邪与善良。
(3)情感世界翠翠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她与傩送、天宝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她真挚的情感。
在她心中,爱情是纯洁的,她追求真实的感情,不屈服于现实压力。
她的情感经历,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同时也为她的纯真心灵所感动。
【翠翠在故事中的作用】(1)故事线索翠翠是《边城》小说的核心人物,整个故事围绕着她的成长展开。
她的命运成为了串联起各个角色的纽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人物关系纽带翠翠的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情悲剧,使她成为了傩送、天宝两兄弟爱慕的对象。
她的出现,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更加紧密,展现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交织。
【翠翠形象的意义】(1)代表乡村美好品质翠翠的形象代表了乡村美好品质的象征。
她的纯真、善良、孝顺等美德,展现了当时乡村人民朴实、真诚的精神风貌。
(2)突显人性真善美在翠翠身上,作者突显了人性中最真善美的一面。
在命运的重重困境中,她始终坚守信念,追求真爱,成为了故事中最耀眼的角色。
【结论】翠翠是《边城》中最为出彩的人物形象,她的美丽、善良和勇敢成为了小说永恒的主题。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b90bb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d.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通过对翠翠的深入描写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她的形象可以通过外貌、性格以及行为来分析。
从外貌上看,翠翠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她的一双大眼睛,说她“颧骨高高的,两只大目睛又圆又黑,水汪汪的晶莹有神。
”这些描写展现了她的美貌和活力。
翠翠的美貌使得众多男子为之倾倒,但她却只对阿会一人心存感情。
翠翠的性格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
在小说中,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压力,翠翠也从不退缩,始终积极向上。
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乡村教师王四爷接触后,她很快就察觉到王四爷并非真心诚意喜欢自己,因此即使两人陷入感情纠葛,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最终选择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阿会。
翠翠的行为也是对她形象的完善。
她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子。
在小说中,为了找回被绑架的阿会,翠翠不顾危险,走上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最终成功解救了阿会,展现出了她的聪明和机智。
翠翠的行动不仅表明了她对阿会的深情,也展示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欲。
翠翠是一个美丽、坚强和有勇有谋的女性形象。
她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也是对主题的一种呈现。
她的形象鲜活、立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翠翠形象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能够对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所认识。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f37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a.png)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fēnxī):1.天真善良,聪明可爱。
翠翠因为自小在秀美的边城长大,接触的是民风淳朴的群体,因此,翠翠没有被世俗所染,性格(xìnggé)天真烂漫,在傩送逗她时信以为真。
在爷爷试探她对傩送的心意时,很聪明(cōngmíng)地掩饰着自己对傩送的爱慕之情。
2.孝顺体贴。
平日里,翠翠帮衬着爷爷渡船;在节日时,明明想要去集市,但却不舍得爷爷孤身一人,而且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照料(zhàoliào)爷爷起居,因而是个孝顺的孩子。
3.内心孤独。
翠翠虽然和爷爷的感情深厚,但似乎翠翠没有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对象。
因为爷爷年纪与翠翠相差甚多,无法真正了解翠翠的少女情怀。
且在爷爷去世后,翠翠的生活变得更加孤单(gūdān),爱情无果,而亲人皆已离去,所以翠翠内心很孤独。
4.渴望爱情,开放真诚。
在初次见过傩送后,翠翠的内心就已经对傩送产生好感,虽然很害羞,但是翠翠实际上内心对于爱情非常敢于面对。
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可看出翠翠是个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移的人。
5.命运坎坷。
在出生时就失去了父母,在唯一的亲人爷爷照料下长大,遇到了喜欢的男子,而男子却离她而去,爷爷也去世了,最终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翠翠是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然而她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内容总结(1)翠翠人物形象分析:天真善良,聪明可爱(2)翠翠因为自小在秀美的边城长大,接触的是民风淳朴的群体,因此,翠翠没有被世俗所染,性格天真烂漫,在傩送逗她时信以为真(3)在节日时,明明想要去集市,但却不舍得爷爷孤身一人,而且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照料爷爷起居,因而是个孝顺的孩子(4)翠翠虽然和爷爷的感情深厚,但似乎翠翠没有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对象(5)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可看出翠翠是个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移的人。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216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b.png)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边城》人物形象分析《边城》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代表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边城》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沈从文《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爷爷)翠翠: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
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又从小常看着老人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
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作者细腻地展示了这个少女情窦初开时充满爱的心灵,她喜欢看迎送新娘的喜轿,爱在头发上插朵野花,乐于听人唱歌,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
至此,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
而在傩送远走,渡船老人又溘然长逝后,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尽管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采”,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着传统的方式,平和地生活着、等待着。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通过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祖父: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e215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5.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希望有所帮助!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作品。
《边城》赞美了“人性美的至美”,让人感受到美是人类的杰作,是一篇赞美人性之美的诗歌。
《边城》中的人物翠翠是沈从文刻画的最成功也是最偏爱人物之一。
她率真、美丽,充满活力,是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化人物,翠翠以其独特的艺术之美在小说中闪耀着不同的光芒。
1.人物形象之美《边城》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那清澈见底的河流,山水间的小镇,吊脚楼,渡船。
一切自然而美丽,一切如画,仿佛在一个梦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就是在这个美丽、和平、和谐的成长环境中。
因此,这也注定她温柔、诚实、率真的个性。
翠翠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山村小姑娘,聪明可爱,温柔大方,是悬挂着的露芽,是青山下的一只白色小羊,一只令人怜爱的小猫。
她来自青山翠竹之间,这使得她身上散发着山野的纯净与秀气。
她人虽小却很懂事,每天都会帮助祖父去拉渡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皮肤变得黑中泛红,显示出力学上的独特之美。
湘西的清风秀水从小就陶冶了翠翠的情操,纯朴的民风净化她的心灵。
因此,翠翠有着像水晶一样干净的性情。
翠翠的成长与形象之美的塑造无法脱离边城的环境影响,更加受到了朴实的民风熏陶,同时,也受到了有着古道热肠的爷爷为人处事的启发。
如小说所提,翠翠的爷爷是渡船能手,其忠厚老实,重义轻利。
而书中写道“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黄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虫声繁密如落”。
这时的翠翠形象是美丽而温柔的。
再加上边城的清新空气、柔和的月光、四周的景物,更是将翠翠之美推进一层,使读者沉醉在边城的氛围纯美中。
2.人物人性之美在一个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村世界中,收获了对自然风光、人事最基本的感知。
沈从文以最纯净的形式来看待这些并保存在心底,避免受到现代文化知识、新思想和各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62f7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a.png)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边城》一部优秀的作品,沈从文代表作品,《边城》涉及的人物有很多,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有它的一定道理,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特性呢?下面一起看看《边城》翠翠人物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它描绘了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
其中主人公翠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是个温柔善良的小姑娘,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翠翠的这一形象,淡化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与痛苦,塑造了最本质的真善美。
翠翠也寄托了作者所追求的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翠翠代表了沈从文美好的愿望,这个形象当然具有重要意义,也就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身上的“人性美”贯穿全文。
她总是看着爷爷赠给旅人一杯凉茶,并且不收过渡者的钱。
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因此十分孝顺,还替爷爷渡人过溪。
她从来不动怒,一直都很温柔,善良,孝顺,节俭。
在作者笔下,翠翠展现了一个湘西少女的纯真和善良,拥有作者所向往的人性美。
翠翠的悲情美。
首先,翠翠的身世是悲情的。
翠翠的童年因父母的双亡而变得凄惨,同时为翠翠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然后,翠翠的爱情是绝对悲情的。
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第一,或许是因为母亲敢于追求爱情,最终却情死人亡的经历在翠翠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导致翠翠喜欢傩送却不敢开口。
第二则是因为天保的死。
我认为天保的死不能仅仅理解成简单的意外,我觉得天保在离开翠翠后,是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所以自己选择死亡。
顺顺估计也是意识到了这场爱情给天保带来的伤害和天保无法解释的死,所以不能真正接受间接杀死自己大儿子的翠翠作自己的二儿媳。
第三,翠翠没能表达自己的心意,默默承受最终酿成悲剧其实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心里知道,自己只有爷爷和船,根本无法与追求傩送的磨坊主的女儿相比,因此她傻傻地以为自己配不上傩送,默默的喜欢不敢开口。
最后傩送的离开标志着翠翠最后没能抓住机会,终于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翠翠的坚强美。
翠翠在这本书中有过许多次伤心的哭泣。
边城翠翠的性格特点人物分析
![边城翠翠的性格特点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faf7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8.png)
边城翠翠的性格特点人物分析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边城翠翠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翠翠的性格特点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
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
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
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
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
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翠翠的人物原型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但这不是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沈先生见过很多这样明慧温柔的乡村女孩子,也写过很多,他的记忆里储存了很多印象,原来是散放着的,崂山那个女孩子只有一个触机,使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来,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么都不缺。
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这是沈从文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翠翠的形象分析一《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
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dcd4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5.png)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有人说,《边城》是一曲哀歌,不仅仅是人物最后的结局和命运,但同时《边城》是寂静与孤独交织的美丽之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翠翠是一个“美”女!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纯净的。
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你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
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头黄麂”喻示着原始的,未经开化的朴质,因为这里是湘西边境,是茶峒古城,古风犹存。
当然,翠翠的纯净自然、健康明丽,最根本的成因还在于作者两次强调的“长养”,因为自然的养护,才有了翠翠的健康成长。
翠翠生活的世界是简单的,是纯粹的,她是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呢?“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这一句和前面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相映成趣,是一个单纯自然的人在面对外部陌生的世界时本能的反应:犹疑、谨慎、提防,这是人之本初的自然属性。
翠翠的母亲是湘西苗族,翠翠的父亲是汉族屯戍士兵,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此交锋融合,“各人应有一份哀乐”,然而,“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边城》题记)。
总之,翠翠是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近乎于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神形象,在她身上,折射着湘西淳朴的人性美、自然美,也凝聚着作者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温爱之情和其生存方式的深沉思考。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b2cc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a.png)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1)外貌美。
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
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
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
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
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
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
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
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1)命运如何。
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人性美”与“悲情美”
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查学期/ 学年第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人性美”与“悲情美”
——《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
摘要:《边城》是一部表达“爱”与“美”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苗族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从翠翠的生活与经历,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人性美”与“悲情美”双重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通过更具体的分析,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和塑造翠翠这一形象社会背景。
关键字:
一、前言
《边城》下的翠翠是沈从文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翠翠从小无父无母,但在外公的照顾下,也长得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生活艰苦却从不抱怨。
在与摊送的爱情故事里,展现了她对爱情忠贞与执着。
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段纯洁与凄美的爱情,开始时一切都是那么纯净自然,茶峒是那么一个具有诗情与画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而翠翠是那么一个“爱”与“美”的都具备的完美形象,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也只能以悲剧告终,天保的身亡,傩送的出走,祖父的死去,让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无疾而终,所以翠翠本身就是“人性美”与“悲情美”的统一。
二: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翠翠身上的“人性美”贯穿全文。
她总是看着外公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可见她是那么的善良。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由外公独自抚养长大,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孝顺,关心备至,比如:她为了让外公多休息,“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她也从不会对生活的贫苦发愁,不动气,一直和外公过着勤俭的、宁静的生活。
在作者的笔下,翠翠展现的是一个湘西少女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形象。
在与傩送的爱情中,她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她逐渐的长大,“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
还欢喜听人唱歌”。
邂逅傩送后,从此暗暗倾心,开始会脸红,会紧张,表达了翠翠青春的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心态,这都表现了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纯真的一面。
爱上了傩送后,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对于天保的求婚,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这就是翠翠感情的纯洁真挚的表现。
然而,故事的最后却不尽如人意,翠翠最爱的亲人离世,最爱的爱人离开。
两人走后,翠翠仍然坚强的面对生活,“仍然自己同黄狗来弄渡船,让老马兵坐在溪岸高崖上玩,或嘶着个老喉咙唱歌给她听”一如既往,用着传统的方式,平和地生活着,一人独自守着渡口,失落又期待的一直等着心爱的人归来,而她要等的傩送,“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对于生活的无法预测,她也仍然的选择继续生活,继续等待,表现出她对生活的坚强积极,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不渝。
翠翠的形象贯穿于全文,总的来说,在成长与生活中,翠翠是一个善良,温柔纯真的形象;在情窦初开时,翠翠是一个青春朦胧,羞涩的形象;在与摊送的爱恋时,翠翠是一个感情真挚,忠贞的形象;在亲人与爱人离开后,翠翠是一个坚强,坚贞不渝的形象。
这一切一切,沈从文都向我们展现了翠翠充满“爱”与“美”的“人性美”。
但对于翠翠本身,对于她的生活与爱情,却也有着“悲情美”。
二、翠翠的“悲情美”
虽然在《边城》中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湘西人的优点,就像翠翠,害羞天真纯净,没有任何邪恶,贪欲。
然而在现实中,这却是一种残缺的美,造成了天保、傩送、翠翠三个人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让整部作品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悲情气氛。
首先,翠翠本来是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的,但是却因为她的父亲死于暴风雨之夜,母亲投河殉情,而让翠翠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
翠翠凄凉的身世为后来翠翠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母亲那种敢于为情而死的爱情观也在翠翠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成为了翠翠以后人生中追求幸福爱情中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其次,翠翠是个活泼可爱,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在一次偶然中,遇见了“水鸭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大老和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心中却对二老情有独钟。
而大老二老兄弟二人为了能够公平竞争,大老走“车路”,托人向翠翠说媒,二老走“水路”深夜上山为翠翠唱情歌,可翠翠的爷爷却误以为唱情歌的是大老,错点鸳鸯谱,但最后自知不如弟弟的大老还是选择了退出,离家出走,却不知掉到滩下漩水里淹死了。
文中也提到了“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地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二老傩送在大老被水淹死后,也不能就和翠翠谈情说爱,再加上他认为哥哥是被老船夫害死的,于是也选择了接受那座碾坊,远走他乡。
翠翠在这次爱情的追求上是完全被动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是一个明显的等待爱情、相信爱情自己会到来的典型代表,依赖着她的爷爷能够为她安排终身大事,为她找到美好的归属,而翠翠自己却不去抓住机会,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爱情,致使最后大老淹死,而二老远走他乡,只剩下翠翠一人的爱情悲剧。
这也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性只会郁郁等待爱情的悲惨结局。
最后,翠翠的爷爷也死了,他那么渴望自己的孙女能够得到幸福,却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赋予他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最后带着一声的遗憾在一个雷雨夜中死去了,留下了他疼爱的孙女翠翠一个人,
依旧孤零零的守在渡口等待,翠翠依旧生活在自己的意识里,依然在仰望属于她的爱情,但是文中最后说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所以说翠翠的未来是未知的,但是除了等待幸福,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四、背景和艺术形象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所描述的是湘西茶峒“边城”的美好生活图景。
并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作者没有刻意描写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中,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风光融为一体的,使读者感到的是她的自然美。
翠翠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
不过翠翠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麂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汉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关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从中原退入湘西的深山里。
“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
作者想要通过叙述在旧的封建婚姻习俗束缚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作者用笔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表达着自己的抗争。
总而言之,翠翠就是作者倾注“爱”和“美”的理想艺术形象,并且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与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来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她具有聪明健康、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懂得人情、生动活泼、聪慧温柔、矜持、娇气,而且有民间女子那种内向的文静、腼腆和朴实无华。
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是翠翠和傩送没有像母亲和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死,从文中分析得出翠翠远比她绝望的母亲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地面对她的爱情。
她总是怀着希望和自己的坎坷命运作持久地抗争。
显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同情和讴歌的激情,流露着理想化的一种色彩。
参考文献:
作者:沈从文《边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7-1 作者:沈从文《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边城》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11-1-1
作者:刘勇,张睿睿《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走进沈从文的《边城》》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