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不仅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各级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适合自身需求的教师评价制度,但随着大学教师职能的不断发展,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鼓励以文本载体(如权威性刊物)或著作的刊发出版来展示教师学术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的的主要评判依据,从而使得高校教师的科研职能急剧膨胀,出现忽视、应付教学的现象
[1]
,但对于教学型学校及教学研究型学校而言,人才培养及
教学质量仍然是决定学校社会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这类高校应积极建立适合自身阶段性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以教学质量评价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1
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尤其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有待加强重视、不断改进,具体如下:1.1
重视量化标准,忽视定性分析
目前,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师时倾向于给出精确的量化结果,用分数的大小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用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要求教师,这类纯粹的量化考核虽然貌似平等公正、可操作性强、可比性强,但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复杂多变性、教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变数较多、可比因素不易确定、教育周期长教学效果滞后、教学成果具有集体性等[2],仅靠具体的量化分数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能,不免有些片面,而且从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尊重学术自由方面而言,也需要学校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将教师还原到特定的背景中加以定性评价.1.2重结果轻过程
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师时,尤其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对评价的结果十分重视,将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各类管理
决策中,甚至搞“一刀切”的方式,但对整个评价活动的计划组织、过程监督、反馈调整等环节重视不足,工作不够深入细致,使得评价结果的信度降低,教师的抵触情绪增加,不利于教师评价工作的有效推进.1.3
过于依赖现代化的评价手段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高校教师测评中越来越多的舍弃了繁琐的人工劳动,采用了现代化的评价手段,保证了评教的样本数量及评价范围,保障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充分地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但就评价主体及评价客体的特殊性而言,过于依赖现代化的评价手段,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例如:采用学生网上评教,对学生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使得学生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凸显,另外,也不可避免的出现
“代评”等不负责任的现象,使得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不能真正的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很好的反应出教师的教学效果.1.4
注重“他评”,缺乏“自评”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大多采取“他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领导专家评价、同事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学生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追求全员性、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以消除各环节的不利因素,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但在整个教师评价活动中却忽视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作用、在教师评价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教师本人,使得整个的教师评价活动陷入客体化的、与教师内化作用背道而驰的局面,失去了教师自我反省、自我监督的机会,不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不能够真正地实现教师评价的意义.1.5
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高校在教师评价中,重心大多放在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上,对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及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上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评价后教师只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分数或等级,而缺乏定性的评估与评价意见,教师不能充分得到有助于发现自身不足的有效信息,并且评价反馈的方式往往比较僵化,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行政通报,缺乏有效的、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教师评价结果更多的成为管理部门决策的依据,而非教师寻找优缺点、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王卓雅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教师评价;高校;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07-02
第28卷第3期(上)
2012年3月207--
2建立适合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2.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校在教师评价中,应进一步确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全员性、全方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1)要充分认识教师自评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自评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自评也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积极自查,分析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另外,教师的自评报告也为教学管理部门发现教师教学问题、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实际投入的教学热情、工作量等提供了依据,为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教师提供了有益补充,但高校管理部门在教师“自评”的开展方式及自评报告的内容要求上需要认真地研究和设计,在学校提供统一内容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可以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让教师充分的展示自我,提供有效的附加材料,以达到教师自我评价、自我发现问题的目的,要注意避免现在部分高校中流于形式的表格填写,缺乏教师个性化的内容及具体教学情况的充分展示,起不到教师自评的积极效果.(2)在教师评价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主体的作用,建立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设置、评价侧重点分配、权重配置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各类评价主体的特点,如教师是评价的直接受体,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工作的计量最为清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于教师的工作热情、课堂讲授娴熟程度、能否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治学与做人是否严谨等方面了解的最为全面;而那些对课程的深层次要求项目,如教师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同行专家、领导管理干部的评价则更具权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评价主体的优势,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全方位地对教师的特殊劳动给予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3].(3)建立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合理运用各类评价结果.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办学定位,明确教师职责,根据职责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师评价,如可分为学生课堂满意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不同类型的教师评价结果应在管理决策和考核评奖中区别对待、合理使用,以提高教师管理的效能,提高教师评价的适用性和教师的认可度. 2.2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生评教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受教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最直接的见证人,也应最具有发言权,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评价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学生中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评教的意义与目的,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在学生评教的组织方式上学校也应认真筹划,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学生干部能够更好地组织带动同学参加评教活动;在学生评教手段方面,在充分利用学生网上评教的同时,也应适当地采用学生评教卡、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学生评价信息,综合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加学生评教的客观性和可靠性.2.3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反馈机制,慎用评价结果
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组成.控制论认为,具有反馈调节机制的闭环式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以系统最佳状态为目标,根据反馈信息不断修正输出的信号,不断优化自身状态,使之趋向目标的稳定系统[4],因此,反馈环节是评价系统闭环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教师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有利于提高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校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反馈机制,形成校、院、系等多层次反馈网络,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等进行动态的、全面的反馈,从而使得教师评价系统得到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其中,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尤为重要,评价结果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有效的方式反馈给评价对象及管理决策机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评价工作的影响力及其权威性,而且可以充分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质量,使得教师评价发挥其实质性效果.如:反馈评价结果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教师个体,采用网络权限设置结果反馈的范围,且评价结果以量化分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积极作用.
另外,高校应科学对待和使用教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在管理决策中的合理利用,是影响整个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因素.评价结果在教师考核评定、职称晋升、进修培训、评优评奖等方面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素,不能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否则教师会偏离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盲目追求优秀的评价结果,从而出现教师讨好学生、对学生管理不严、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等一些拉拢学生的现象.另外评价结果在学校人事决策上的不合理利用,也会使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制度产生反感和抵触,激起教师对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甚至整个学校的不满与对立.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及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充分发挥评价反馈机制作用,不断调整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积极有效的、以教师自评为主的、领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分类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评价工作的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曾萍.论高校教师职能的全面发展[J].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10,8(2),34-38.
〔2〕谢晓晖.高校教师测评原则与方法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
〔3〕谢晓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构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69-71.
〔4〕陈生庆.督导制度—教学质量监督系统的补充和反馈机制[ER/OL]./dudao/bencandy.php?
id=72,2009-01-21.
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