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题复习-俄国(苏俄、苏联)史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 12 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0 世纪50 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

应对美国冷战。

今日的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 年改革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2.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变了社会性质)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3.对外:①19 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 1905 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 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 年十月革命(一)背景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巩固政权的措施背景: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外:协约国武装干涉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3.军事:组建红军。

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俄国史专题复习

俄国史专题复习

一个大国的兴衰
——1547——A ——1917 ——B ——1922 ——C ——1991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 的重大挫折,你认为这是否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应当从国情出发,大 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 放,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 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
一个大国的兴衰
——1547——A ——1917 ——B ——1922 ——C ——1991 ——


列举该国20世纪历史上一次成功和失败的 改革,分别说明他们的影响,从中你得到 什么启示? 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 经济恢复与发展;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 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是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 经济规律。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俄国史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 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道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 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 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 重后果。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 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 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个大国的兴衰

苏俄历史知识点总结

苏俄历史知识点总结

苏俄历史知识点总结苏联是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末的一个世界强国,它的发展和变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苏联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以下是一些苏联历史的知识点总结:1.1917年十月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沙俄帝国的结束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十月革命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在此之后,苏联成立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2.列宁和斯大林时期列宁是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他率领苏联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和政策。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接替他成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但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和镇压。

3.二战期间苏联在二战期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与盟国一起对抗纳粹德国,苏联军队在东线上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为盟国在欧洲战场上开辟了第二战线。

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打破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地位,并在战后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4.苏联的冷战和对外政策苏联在二战后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时期,与美国展开了长期的对抗和竞争。

苏联在这个时期推行了一些对外政策,比如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援助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对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比如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经济和政治理念。

赫鲁晓夫时期也是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一些调整和变革的时期。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则是苏联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社会 reforms。

6.戈尔巴乔夫时期和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比如“开放政策”和“霉后”。

九年级历史苏联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历史苏联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历史苏联知识点框架在九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苏联这个重要的历史话题。

苏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苏联相关的知识点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

1.苏联的建立和革命在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一次旨在改变社会和政治体制的革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俄国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1917年,即俄国革命年,被认为是苏联最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一。

2.斯大林时期随着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

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是苏联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时期之一。

斯大林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的政策,加强了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和政治迫害。

3.苏联在二战中的角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入侵苏联后,苏联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并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苏联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为盟军取得了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苏联的扩张和冷战二战结束后,苏联开始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的卫星国,这些国家形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迅速升级,并且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竞赛持续了几十年。

5.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1991年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苏联面临了内外压力的巨大挑战,包括经济衰退、民族矛盾和政治动荡。

最终,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苏联在1991年底解体。

再总结一下,九年级历史中关于苏联的知识点大致可以分为苏联的建立和革命、斯大林时期、苏联在二战中的角色、苏联的扩张和冷战以及苏联的解体等五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苏联的历史和对世界的影响。

当然,以上只是苏联历史的简要框架,实际上苏联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其历史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深入研究苏联历史,我们还需要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如苏联的经济体制、文化和艺术发展等。

高中历史苏联知识点

高中历史苏联知识点

高中历史苏联知识点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20世纪初至90年代初存在于欧亚大陆的一个国家,其历史知识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苏联的成立、发展和解体过程,不仅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研究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苏联的成立始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随后,苏联经历了内战和经济困难时期,但通过新经济政策(NEP)等措施逐渐恢复了经济。

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五年计划快速实现了工业化。

同时,斯大林还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引发了严重的饥荒和社会动荡。

二战期间,苏联在抗击纳粹德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战后,苏联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与美国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对抗。

在这一时期,苏联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在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苏联的经济发展逐渐暴露出结构性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合理、效率低下等。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推行了“开放”和“重建”政策。

但这些改革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过程。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分裂为多个独立国家。

这一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的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为研究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总的来说,苏联的历史知识点涵盖了其成立、发展、改革和解体的全过程,对于理解20世纪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初三历史苏联专题

初三历史苏联专题

专题复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2、11、12、13、14、19、20)当时大的社会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与协约国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是俄国却在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最终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是当时国内有反革命势力国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保卫。

面对这种情况,列宁在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终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但是当国内的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发展的需要了,所以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22年成立了苏联。

但是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

1924——1953年是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质,即斯大林模式。

1953——1964年鲁晓夫在位。

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位。

1985——1991年戈尔巴乔夫在位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革命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原因(1)一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二月革命的失败(3)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4)但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结果: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获得胜利。

俄国的革命道路:大城市中心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政权: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建立起来。

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移到莫斯科。

历史新课标苏联知识点总结

历史新课标苏联知识点总结

历史新课标苏联知识点总结一、苏联的建立与革命1. 俄国帝国的崩溃俄国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民族之国,其国土辽阔,包括东欧、东北亚和中亚等地区。

然而,帝国主义扩张和封建专制统治使得俄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和危机,这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和沦为种范啊。

2. 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取得了政权。

这件事件在20世纪史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工人、农民、士兵等广大群众的激烈斗争相结合,迫使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3.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十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苏维埃政权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启发了其他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帝斗争,是十月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内战和国共合作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爆发了三年的内战,不同的政治力量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1919年苏联成立,国共合作迅速展现,俄国有稳定的政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1. 斯大林的崛起与执政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并实现了苏联执政。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2. 集体化和农业工业化斯大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农业集体化和农业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而农业工业化反映了苏联向工业化国家的迈进,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和问题。

3. 大清洗和斯大林恐怖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恐怖和清洗活动,特别是对党内的反对派、异己分子和敌对分子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和迫害。

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一个极权统治的国家,无数人因政治原因而丧生,政治氛围及社会达到了极端的程度。

4. 苏联与纳粹德国的战争苏联于1941年爆发了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对苏联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国(苏联)发展史课件

俄国(苏联)发展史课件
民经济
列宁
实施 时间
(1
内 容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剩余产
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作 用
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消极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
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改革不彻底 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19世纪60年代,中、美、俄、日面临 怎样的社会问题?各用什么方式解决?
中国
时间
面临的问题 解决办法
美国
俄国
日本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故改革名称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发生在:1861年
故改革名称是:俄国1861年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内容
“废除农奴制法令”
故改革名称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存在落后的“农奴制”
俄美 相同
美国存在落后的“奴隶制”

俄国农奴制发生在“1861年”
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继续参加一战
时间
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爆发 地点
(备注:由爆发地点可得名为“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
革命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方 式
革命性 质

历史九年级苏联的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苏联的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苏联的知识点苏联,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超级大国之一。

它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为您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关于苏联的知识点。

一、苏联的成立苏联于1917年10月25日由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十月革命后建立。

这一事件标志着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列宁成为了苏联的第一任领导人,初期他领导国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土地革命、国有化等。

二、苏联的政治制度苏联采取了一党制的政治制度,即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专政。

苏联政府的核心是最高苏维埃,即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由苏维埃选举产生,它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

三、苏联的经济建设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他倡导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通过“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如钢铁、煤炭、机械等,实现了工业化的飞跃。

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四、苏联的社会制度苏联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社会公平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苏联政府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为民众提供免费教育、医疗和住房等。

此外,苏联注重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全民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五、苏联的冷战与全球影响力苏联在二战后与美国形成了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的格局。

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展开了持续几十年的冷战。

冷战时期,苏联通过援助与干涉,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并与美国一同主导了国际事务。

六、苏联解体苏联在苏共中央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后逐渐陷入危机。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挽救苏联的颓势。

然而,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了终结。

总结:苏联的历史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它的崛起与衰落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苏俄知识点总结

历史苏俄知识点总结

历史苏俄知识点总结一、建立和革命1.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苏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沙皇制度的结束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兴起。

列宁是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经过十月革命后,成立了新的政府,并宣布了苏俄的成立,从此苏联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2.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苏俄在成立后,开始了向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转变。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国有化、集体化,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在这期间,苏联对农业,工业,文化和教育都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是苏联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二、政治1.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人,他执政期间对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改革。

他在政治上实行了高度集权和独裁统治,对政敌进行了残酷打压。

这一时期是苏联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冷战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20世纪中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两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角力和对抗。

苏联在冷战期间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三、经济1. 工业化苏联在20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国家。

这一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化计划和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集体化和国有化苏联在20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国有化。

这一改革最终导致了农业的集体化和国有化,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四、文化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苏联在20世纪发展了自己的文学,艺术,电影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了苏联文学和艺术的主流,它强调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宣传和赞美。

2. 教育苏联在20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普及了教育,并提高了国民的文化水平。

此外,苏联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苏联历史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苏俄的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篇总结,读者可以对苏联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俄国史复习专题(自己整理)

俄国史复习专题(自己整理)

俄国史复习专题主备:李剑审核:邢芳“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

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15471(1)(22(1)(23(1)(2)年,工(3(4担。

(5(645(1)(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始。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4)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5)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二战”中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三、中俄(中苏)关系1、清朝前期,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近代史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4、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二战中,苏联和中国是盟国。

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

6、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而代之。

当今,中俄是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正常发展。

视角2人物篇一、亚历山大二世:领导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列宁:1、1903年,创建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共产党前身);2、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3、1918—1920年,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

启示:①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和革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无论是进行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立足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而不能生搬硬套固有的模式。

四、二战中苏军三大战役。

中俄关系篇一、中俄之间的恩怨古代:雅克萨之战1689年《尼布楚条约》近代仇怨: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及战后,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高三关于苏俄知识点总结

高三关于苏俄知识点总结

高三关于苏俄知识点总结苏俄,即苏联,是20世纪最为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三学生应了解的苏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叙述。

一、苏联的建立和革命背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苏联建立的关键时刻。

在1917年之前,俄国是一个沙皇专制的君主制国家,受到贵族、教会和资本主义势力的严重压迫。

本次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是布尔什维克党,由列宁领导。

革命背景主要包括工人运动的高涨、农民的不满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二、苏联的政治体制苏联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拥有独立的政治体制。

苏联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党内权力高度集中。

苏联的政治体系包括苏维埃制度,即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的权力运作。

此外,苏联政府还具备计划经济特征,通过五年计划和集体农庄等方式进行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

其中包括集体化运动,即将农民组织成农业合作社的形式,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的生产力。

苏联还进行了工业化和军事化的发展,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四、苏联的外交政策苏联积极进行外交活动,扮演着国际社会的领导角色。

它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成立了共产国际组织,支持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苏联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持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

五、苏联的解体和后续影响20世纪末,苏联面临着国内经济危机、民族矛盾以及西方的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俄罗斯联邦和其他15个独立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苏联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是高三学生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苏联的建立和革命背景、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建设、外交政策以及解体和后续影响等方面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联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1. 帝国俄国时期 (1721-1917)1.1 彼得大帝的改革彼得一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俄国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他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新首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西化政策,包括西方服饰、习俗和教育制度。

此外,他还改革了军队和行政体系,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1.2 俄国的扩张和帝国主义俄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包括对波兰、土耳其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侵略。

这些扩张使得俄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冲突。

1.3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这一举措释放了约4000万农奴,但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仍面临贫困和剥削。

2. 二十世纪初的俄国革命2.1 1905年的“血腥星期日”1905年1月9日,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镇压一场和平示威。

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被屠杀,引发了整个俄国的大规模抗议和暴乱。

这次事件被称为“血腥星期日”,成为1905年革命的导火索。

2.2 1917年的二月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失败和对农民和工人困境的不满,导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成立了临时政府。

2.3 1917年的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0月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列宁成为了新政权的领导人。

这次革命标志着苏联的建立,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苏联的建立与发展3.1 新经济政策列宁在苏联建立初期,推行了新经济政策(NEP),以改善经济和恢复国家。

这一政策允许私人经济活动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营,但仍保留了国家控制的主导地位。

3.2 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将农民强制集中在集体农庄中,以便更好地控制农业产出和实施计划经济。

这一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村饥荒和农民的抗议。

3.3 大清洗和斯大林的独裁统治斯大林在19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被称为“大清洗”。

历史苏联知识点高考

历史苏联知识点高考

历史苏联知识点高考苏联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也是冷战时期的关键角色之一。

苏联的历史知识点在高考中经常涉及,本文将从苏联的缔造者、领导人、经济体制、冷战与解体等方面进行探讨。

苏联的缔造者与领导人苏联的缔造者是列宁,他领导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斯大林接任领导人,实施了对农民的集体化,推行了计划经济,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镇压。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苏联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

苏联的经济体制苏联实行的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控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五年计划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各生产部门进行指令性调度。

这种经济体制的特点是资源配置高度集中,国家拥有生产资料,工业化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

冷战期间的苏联苏联是冷战时期的主要参与方之一,与美国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对抗。

苏联在冷战初期通过东欧诸国建立了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形成对立。

苏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干预,支持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联对朝鲜、古巴的支援。

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开放政策,试图解决苏联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然而,这些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导致苏联的局势不断恶化。

1991年,苏联解体,各个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

解体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问题、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僵化等。

总结苏联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其历史知识点涉及到苏联的缔造者与领导人、经济体制、冷战以及解体等方面。

了解苏联的历史对于理解20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苏俄 苏联全球趋势(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苏俄 苏联全球趋势(含解析)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出当前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斗争的方式,故C项正确。

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该信息;7月的讲话以及流血事件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02.(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7年……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A选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该主张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七月流血也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故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故D选项错误。

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苏俄

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苏俄

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苏俄苏俄,即苏维埃俄国,是指1917年至1922年间存在的一个国家,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

苏俄的历史知识点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一事件标志着苏俄的诞生,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2. 内战与干涉:苏俄成立后,随即爆发了内战。

红军与白军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斗争,最终红军取得了胜利。

同时,苏俄还面临着外国的武装干涉,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军队都曾介入俄国内战。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应对内战和经济困境,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包括粮食征收、国有化工业和取消货币流通等措施,虽然在短期内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4. 新经济政策(NEP):1921年,列宁为了恢复经济,缓解社会矛盾,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放宽了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允许农民保留部分农产品,允许私人企业存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 列宁逝世与斯大林的崛起: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逐渐掌握了苏共的领导权。

斯大林推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推动了苏联的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严重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问题。

6. 五年计划: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施了多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

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产值大幅增长,但同时也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7. 集体化与大饥荒: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集体化,苏联推行了大规模的集体农庄政策。

这一政策导致了1932-1933年的大饥荒,数百万人因饥饿而死亡。

8. 二战与苏联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之一。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最终在1945年攻占柏林,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俄的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对俄国,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专题复习——从沙俄_苏俄到苏联

中考专题复习——从沙俄_苏俄到苏联
返回
二月革命
1、背景: 2、时间: 沙皇尼古拉二世 3、结果: 4、性质: 5、革命后的形势: 6、新目标的确立:
十月革命的爆发
1、背景: 2、时间: 3、地点: 4、领导者: 5、性质: 6、经过: 7、结果:
十月革命的爆发
1、背景: 2、时间: 3、地点: 4、领导者: 5、性质: 6、经过: 7、结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工业一律 新经济政策
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分配 实行配给制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工业一律 新经济政策
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分配 实行配给制
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有何成效?
2、从新经济政策成功的探索中,我们得到 哪些启示?
返回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3 ) 成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俄国历史专题复习
1、1861年改革 2、1917年十月革命 3、 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 4、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5、二战中的苏联 6、 二战后的苏联
1861年改革农奴制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 改革者 3、 内容 4、性质 5、 作用
返回
二战(1939—1945)中的苏联
1、1941.6.22 2、1941.10 3、1942.1 4、1942.7—1943.2 5、参加国际会议 6、1945.5 7、194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专题复习——俄国(苏俄、苏联)史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2、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变了社会性质)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3、军事:组建红军。

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经济:①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历史意义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内忧外患(叛乱、干涉)
2、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②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3、评价:①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保障了军事胜利。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1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2、内容:①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②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①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①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②适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组建苏联1922年
1924年列宁逝世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背景:①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②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2、过程:
(1)经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①1925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计划经济。

③1927年—1937年实现农业集体化
④成就: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农业集体化
⑤问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政治: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6年宪法的颁布
①、背景:苏联社会的重大变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目的:把重大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③、内容:A.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C.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④、意义: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B.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缺陷和弊端:①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
②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4、评价: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②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四、二战前后的苏联
(一)二战前
1938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①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初)的胜利;
②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冬—1943年2月):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
①德黑兰会议;②雅尔塔会议;③波茨坦会议
3、①1945年4 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②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东北的日本军队。

(三)二战后初期
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
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

应对美国冷战。

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②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

③控制社会主义阵营;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⑤1949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五、苏联的改革历程(伴随美苏争霸50年代—1991年)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

苏为守势)
1、切入: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

2、内容:经济领域①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②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
3、失败原因: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②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
1、内容:经济领域:①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2、成效:①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②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失败原因: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②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③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1988年起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①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②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

1990年局势动荡:①实行多党制;②经济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④党内斗争尖锐化和公开化。

六、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
(一)背景: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二)过程
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
①原因:直接原因:1991年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

②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
③影响: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
1991年12月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991年12月22日,11国签署。

“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三)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七、今日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