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的旧经济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9953c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5.png)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内容提要:在每个经济时代都有当时的新经济。
现代的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
在新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由有形的物质资本转向无形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
新经济提供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
由于有信息产业的支持,经济周期可能会延长。
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有相互交汇的趋势。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从不同方向延伸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过程。
对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产业和整个新经济的发动机。
网络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入新经济阶段。
与此同时出现了概括这种现象的新概念,如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
对新经济作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理解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及由新经济推动的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旧经济转向新经济是生产方式的革命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就如格林斯潘1999年所说:“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处理事务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即使五年前我们也不易预见到这些。
”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
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将数字经济概括为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种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
其效应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
就如美国商务部报告所说,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因特网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是先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带头和支柱产业,电子商务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每个经济时代都有当时的新经济。
由旧经济进入新经济总是以生产方式产生重大革命为基础的。
生产工具是区别经济时代的标志。
经济史显示,工业革命是由1712年发明的蒸汽机和1831年第一次开发的电力驱动的。
其中蒸汽机使用使人力被自然力所代替,由此产生工厂制生产方式。
最新-网络经济就是新经济? 精品
![最新-网络经济就是新经济?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4aaeef6240c844769eaeef0.png)
网络经济就是新经济?摘要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目前理论界对新经济的确切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作者从几十种定义中归纳整理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经济的定义,并分析了新经济的特征,以及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等问题。
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今天所说的新经济,最早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
给新经济下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我们还没有见到一种权威的解释。
新与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新概念是相对于旧概念;新经济与旧经济也是如此。
比方说新技术,肯定是对应某种旧技术;但是,新技术只有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显示出其新的特点,才能提高生产力。
在2000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上,有很多高级官员就新经济问题接受采访,但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
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经济;有人说就是网络经济;有人说是信息经济,也有人说是知识经济,即人力资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等等。
正如芬兰图尔库高等商业学院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尔库维莱纽斯所说的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企业股票的飙升紧密交织在一起,现在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前奏和更为广泛的变革的一部分。
关于新经济的定义根据现有的各种定义,至少有数十种说法。
其中为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大概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知识经济、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经济、全球化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创业经济、企业家经济、创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珠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推动要素的经济等。
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说法,我把它们简称为宽派、窄派和动态派。
第一种认为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宽派;第二种认为新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窄派;第三种认为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动态派。
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宽派何谓新经济?简单地讲,新经济就是建立在网络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经济。
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指出的,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由知识引发的经济革命将是重塑21世纪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变革历程
![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变革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cf2162dd88d0d232d46a1f.png)
2019年11月(下)白娟(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河南三门峡 472000)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变革历程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新动能和旧动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一国的实际情况,当旧动能由强变弱时,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时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
可以说,一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完成了两次经济动能转换,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动能转换,分别是1979—1998年的第一次经济动能转换、1998—2010年的第二次经济动能转换以及2010年以来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经济动能转换。
一、1979—1998年第一次经济动能转换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特征表现为需求扩张、供给不足,在这个阶段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不足。
较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改革开放最初,我们国家的经济非常落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那时候好像什么东西都很难生产出来,商品短缺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什么都不够用,什么都不够吃,粮票、布票、鸡蛋票、肉票、糖票、火柴票,几乎所有吃穿住行的东西都需要票。
终于,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一下子解放出来了,供给大幅度增加,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的以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为代表的基本的这些吃、穿、用等生活需求,包括后来的以冰箱、彩电、洗衣机为代表的生活升级产品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改革开放的头20年。
这一时代的经济动能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增加了有效供给,从而实现了供需总量的一个平衡。
这一时期经济动能转换的开端是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向城市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扩展。
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大了农产品的供给。
同时,城市国营企业改革充分释放了工业生产潜力。
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些国营企业的利润是全部上交国家的,通过这个改革之后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实现的利润提取利润留成,1983年之后实行了“利改税”,就是上缴了税之后的利润就全留给企业自己支配。
形容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成语
![形容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35650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e.png)
形容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成语1. 破旧立新。
以前在计划经济下,啥都是按计划来,就像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没啥个性。
现在市场经济了,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家邻居老张,以前就只能在指定的供销社买东西,现在大街小巷都是超市、商店,想买啥就买啥,这就是破旧立新啊。
2. 革故鼎新。
计划经济的时候,好多事儿都是老一套,不敢变。
可市场经济一来,就全变了。
好比我那开工厂的舅舅,以前生产的东西都是上面规定好的,现在能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
这就像把旧的规矩打破,建立新的好的东西,这就是革故鼎新嘛。
3. 推陈出新。
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的种类少得可怜,感觉翻来覆去就那几样。
嘿,市场经济就不一样喽。
我有个朋友小王,以前买个收音机都没几个款式选,现在呢?各种品牌、各种功能的收音机琳琅满目。
这就是把陈旧的东西淘汰,推出新的,这就是推陈出新呀。
4. 改弦易辙。
计划经济的时候,企业发展就像在一条规定好的轨道上跑,不能乱走。
市场经济了呢?就像火车可以自己决定路线了。
我同学他爸的公司,以前生产方向都不能自己做主,现在能根据市场的风向改弦易辙,想做啥就做啥,可灵活了。
5. 脱胎换骨。
计划经济就像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小框框里,动弹不得。
市场经济一来,整个就像重生了一样。
我叔叔以前在计划经济下的工厂上班,工资低,工作也没啥激情。
现在市场经济下,他自己创业,整个人都变了,就像脱胎换骨似的,赚钱也多了,人也精神了。
6. 除旧布新。
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很多旧的观念和模式根深蒂固。
市场经济一来,就像大扫除一样,把旧的清除,布置新的。
就拿我们小区来说,以前只有一家小商店,卖的东西还不齐全。
现在呢,各种便利店、水果店纷纷开起来了,这就是除旧布新啊。
7. 弃旧图新。
计划经济的时候,企业就守着旧的生产模式,不敢创新。
市场经济就不一样喽。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以前就按照计划生产一些没人要的东西,现在放弃了旧的方式,追求新的市场需求。
这就好比一个人抛弃了旧的、不好的东西,去追求新的、好的东西,这就是弃旧图新呀。
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3d55254b84ae45c3b358cfb.png)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 明末清初(16~18世纪) 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
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一、春秋战国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5~前3世纪)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宗法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崩溃; 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②经济: 旧:井田制瓦解; 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
二是中国转型的关键在于冲破种种束缚,完成中国社会和人的 解放,即观念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解放;政治的解 放;民族的解放。
三是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必须解决两个认识,即如何认识世界,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自己。
2、转型原因: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同时代的世界: 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4、相关主题 制度变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济转型: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 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 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 外交政策转变: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明末清初(16~18世纪)
总体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新:市民工商阶层兴起,但没有出现资产阶级 ②经济: 旧: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 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思想: 旧: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文字狱)、理学统治禁锢思想; 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进步思潮;
用新的手段转移旧价值的例子
![用新的手段转移旧价值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e8552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d.png)
用新的手段转移旧价值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少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难免会被新的手段和技术所取代,从而转移到新的领域。
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如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等。
下面就来探讨一些关于用新的手段转移旧价值的例子。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些文物和古籍被数字化保存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获取和查阅。
又一些传统戏曲和音乐被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和了解。
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从而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产业也逐渐开始探索互联网的应用,从而实现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一些企业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和线上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结合,从而提高了销售效率和服务质量。
又在传统的服务业中,一些企业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和在线应用程序,实现了更便捷的服务和更快捷的交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
这种互联网化的转变不仅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传统艺术的创新化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传统艺术中,一些艺术家通过借鉴和融合现代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了更具创新性和前卫性的作品。
在传统的绘画艺术中,一些画家通过结合数码绘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作出了更具立体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又在传统的音乐艺术中,一些音乐家通过结合电子音乐和合成乐器,创作出了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音乐。
这种创新化的转变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追随,还能够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用新的手段转移旧的价值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a03f1b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f.png)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篇一: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提要新老制度经济学派由于哲学和方法论不同,从而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属于不同的范式。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假设、层次与范围、主体和动力以及效率评价等五个方面比较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旨在进一步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制度变迁现象。
一、导言范式是最早由历史专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创立的,他认为范式是一套实践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不仅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团结一致和协作探索的纽带,而且是进一步研究和延伸的基础和出发点,从而有助于有效的科学研究。
库恩的范式思想实际上是一个范式体系,范式概念的应用范围很广泛,经济学也不例外。
本文所讨论的新老制度经济学就属于两种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学派:一派是发端于美国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由艾尔斯、福斯特和布什所继承的老制度经济学;另一派是植根于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制度变迁上仍保留了新古典内核的新制度经济学,它以诺斯、舒尔茨、拉坦为代表。
这两大学派一直以来分庭抗礼,都认为自己才是制度经济学的正统,批评并且抨击对方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由于新老制度经济学派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论的差异导致两大学派对该理论的理解和阐述有很大的不同。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假定不同老制度经济学所指的制度变迁不同于新制度经济学在假定制度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单项制度安排及其变迁的研究,而是注重制度结构自身的历史性变迁。
凡勃伦认为社会存在两大利益集团的对抗:一是思维习惯或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保守因素;二是受现存制度制约最大的从事工具性的职业集团,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这样一种技术—制度或工具—仪式的二分法形成了凡勃伦传统。
随后,艾尔斯和布什认为社会制度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价值体系:工具价值与仪式价值。
所以,老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可以看成是(即制度结构内部两种价值的冲突)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技术二分法。
浅谈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现代化与发展趋势
![浅谈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现代化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68b0e377375a417866f8fdd.png)
CAIXUN 财讯-75-浅谈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现代化与发展趋势□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 李俊辉 / 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得经济管理出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大势所趋。
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现代化入手,分析了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特征,论述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 现代化 发展新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变革,并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经济管理模式要适应经济管理新的发展趋势,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促进经济增长。
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现代化概述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经济管理出现了民主化的、网络化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广泛利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系列管理科学的现代理论成果,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建立符合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从而使经济管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管理效益的迫切要求。
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特征(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在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思想应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将其贯彻到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之中。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在管理上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灵魂。
因为管理组织、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人才的现代化,都是在管理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没有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谈不上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就是使经济管理组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调动组织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证管理的效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
![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99ead0e6bd97f192279e9a8.png)
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
我们正处于世纪更替的关头,旧经济终将被更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经济所取代。
那么,在我们所说的新旧经济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显而易见,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之上的旧经济,以标准化、规模化、模式化、讲求效率和层次化为其特点,而新经济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下新旧经济的营销之间,存在的更加深刻的差别。
旧经济依靠产品自身来组织并发展,它注重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业绩的高低,注重股东利益,以营销做营销,通常借助广告来创立品牌,虽然以吸引客户为目的,但缺乏客户满意度的标准,总是过度承诺消费者,却难以兑现自己所作出的许诺。
[3]
新经济的营销则与此有很大的差别。
尽管新经济也着眼于经营业绩的高低,但是新经济本身是凭借强大的客户群体来支持和发展的,它更加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营销上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实际行动来创立品牌,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
新经济要求企业拥有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保持率的标准,同时,总能够实现自己向客户作出的承诺。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01599c8bb4cf7ec4afed037.png)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以数字化通信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相结合长生的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
1、新经济是扣对旧经济而言它不仅是在美国而言,在西欧经济发展中也呈现出类似的现象。
失业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新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失业问题的存在状况。
说明了知识资本的形成和积篆。
可以使人类支配的资该得到量和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墩长新的动力。
以网络为摧础的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能创造巨大的价值.而且还以几伺数峭长。
新经济对比旧经济,其不同特征是增长动力不它是以高科技、网络及信息为增长动力:--是生产方式不同,它以集约型为主:三是交换方式不同,它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四是经济主体交往不同。
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五是资薄共享。
它对人类的供给适无限的、对人类的需求也是无限的。
过对这一特征的透析.可看到在高科技及网络成长的背后是微电子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律;集约化生产的下面是知识资本和金钱资本的换位的互助,电子商务普及前提是信息网络平台和社会信用休系的建立,经济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分工的深化.味着新一轮利润再分配的起。
2发展中的中国如何应对新经济发源于美国,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席卷整个全球。
适用于各个不同国家和不同的经济体制当中。
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新经济在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但首先可借助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有利于对传统产业进行高技术改发展中国家占据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都分资术集型行业,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重获得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传统产业与情息技术和结合,也可获得第二次成长空间。
这叼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另外还可利用市场规模的力最,引导供给系统的变化.我国虽是世界最大的信息产品市场.但却有bo瑞以上的企业既无信息设施,信息系统又未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系统的有效部分.应力争在10年内全国:以企业都必须佣有信息网络设施,并实现专业化系列化.新经济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和结构带来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92870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9.png)
科技创新的成就
科研投入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科研经费不断提高,研发 强度已经达到GDP的2.44%。
科研成果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专利申请量和论文 发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推动经济增长 的重要力量。
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 造力。
扩大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互 利共赢。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通国内国际 双循环,推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增长的成就
经济增长速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 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 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
济增速进一步加快。
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 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986515亿元,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得 到了大幅提升,从1952年的 119元增长到2019年的70892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 2 3
农村改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 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城市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税金融体制 改革等措施的实施,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 缚,激发了城市经济的活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农业的产生和早期农业经济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农业的产生和早期农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9426750cba1aa8114431d9f1.png)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农业的产生和早期农业经济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得生活资料,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繁衍生息,发展着社会生产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使很多地区的氏族部落逐渐学会了使某些经常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籽粒通过种植的方法,获得有效的食物来源,这就是原始农业产生的萌芽。
一些最常食用的野生植物经过一代又一代地培植改良,成为氏族成员普遍喜爱的粮食。
中美洲的玉米,地中海沿岸的小麦,中国北方的粟和南方的稻,都是这样出现的。
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距今1 万多年前,氏族制度发展很快,随着全球性的气候转暖,人口显著增加,人类活动的地域也不断扩大。
中石器时代的采集和渔猎经济已不能保证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长期跋涉的游猎活动也给规模越来越大的氏族群体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婚姻制度和以图腾崇拜为标志的宗教习俗,极大地限制了氏族迁徙活动;氏族人口的增加使妇女、儿童和老人迫切要求定居生活。
在这种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原始农业率先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和华南地区相继产生了。
在采集和渔猎经济的中石器时代,妇女是采集活动的主要劳动力,男人则经常从事渔猎活动。
这种性别上的自然分工,使妇女成为原始农业的发明者。
妇女们发现,在土地、水分和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发芽、开花、结果,有些还能易地移植,重新生长。
相对定居的生活使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成为可能,而农业的出现又导致了定居生活的巩固与发展。
于是,在长期居住的山洞附近,人们用刀、斧披荆斩棘,放火烧荒,开辟出一块块适于栽种的土地,年复一年地播种收获。
随着农业的产生,在许多河流两岸的山坡台地上,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聚落营地。
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分散、不稳定的,主要在山谷的营地附近和野生植物密集的地方进行。
当时的种植方法也很原始。
根据民族学资料,云南独龙族过去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在清除杂草的同时,即利用草根带起来的土掩埋了种子。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笔记(合集三篇)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笔记(合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55184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书笔记(合集三篇)《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光辉之作,里面有很多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如夜空上的星星发挥着璀璨光芒。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帮助了我深入理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近20年来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有关政策的正确性,并且从历史的、理论的角度深入认识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历史不会绝对地重复,但是在革命进程中,的确有时候像列宁所说的,人们不得不一再重复做一件事情。
建国后,中国走了三十年的曲折道路,艰辛而苦楚,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才逐渐向着真正的富饶之路迈进。
时代不同了,而思想却依旧闪耀着光芒。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学习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的东西,并逐渐使其本土化即变成自己国家的东西从而谋求发展。
而这种理论早在新民主主义论里面就这样提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
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同时,毛泽东还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主张要对古代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髓。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
”这种尊重历史的观点应该对当代漠视历史淡忘历史的青年们有一个警醒作用了。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708d537ea8114431b90dd8e3.png)
登 评 论 员文 章 说 ,处 于 2I)l 年 上 立 足 区 间调控 的 基础 上进 一 步 加 有的 全 方 位经 济 全球 化 这 就 是
下 半 场 的 交替 期 ,面 对 错 综 复 杂 强 定 向 调 控 、相 杌 调 控 ,实现 宏 观 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紧 密相连 的
4.8% ,比 上 月 下 降 ().1个 百 分点 : 问题 ,就 是 有 一 种 势 头很 猛 的 论 来将 走 向何 方 ?第一 ,世 界政 台权
1至 5月份 ,服 务 业 生 产指 数 增 速 调 ,以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缺 陷 为 借 口 力分散 化 的 趋 势 比较 明 确 大家
快 于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产 业 而根 本 否 定 经 济 全 球 化 ,甚 至 把 都 承 认 ,已经 不 可 能 、勾哪 个 大 国
结 构 继 续 优 化 … … 总 的 来 看 ,当 他 们 国 内遇 到 的 问题 和 困难统 统 独 霸 世 界 与 此 同 时 ,国 家 权 力
“新 时代” 新一轮 经 济 全球 化 ,
无 论 过 于 悲 观 还 是 过 于 乐 观 .
新 时 代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两
都 是 片 面 看 待 中 国 经 济 形 势 的 结 果 面 对 纷 繁 复 杂 的 国 内 外 形 势 ,我 国 经 济 运 行 延 续 了去 年
强 ,因 而 产 生 悲 观情 绪 ;也 有 人 多项 改 革平 衡 协调 联 动 特 别要 来 第四 轮 经 济 全球 化 之 际 ,中 国
看 到 一 些数 据 十 分 亮 眼 、基 本 面 防止 政 策协 调 失 当,避 免在 处 置 特 色社 会主 义 叉恰 在 此 时进 入 了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419814fc4ffe473368ab30.png)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肖雅琼广州大学【摘要】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企业难以为所有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职业发展问题,可从企业和员工个人两个层面提出策略以完善职业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职业发展应对策略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新经济时代具有以下特点:1.新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是人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真理;2.在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竞争资源的新焦点;3.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一、职业发展概述1.职业发展的概念。
职业发展又称职业生涯发展(careerdevelo。
ment)。
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从欧美传入中国,最早对职业发展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施恩教授。
对于职业发展,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国家职业发展协会将职业发展定义为:心理、社会、教育、物质、经济和机会因素的合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影响任何特定个人在总体生命历程中的工作的性质和意义。
Herr和Cramer认为,职业发展是终身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以及形成一个人整个生命历程的职业的背景性的影响。
因此,职业发展涉及到人的职业模式的创造,决策风格,整体的生活角色,价值观的综合表达以及生活角色的自我观念。
高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时代再现活力的金钥匙
![高新技术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时代再现活力的金钥匙](https://img.taocdn.com/s3/m/eaa8ec22647d27284b735128.png)
质不高和技术水平、效益水平较 低却视而不见 。面对 国内外激烈 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们不 能再继 续维持现状 ,在一棵 树下 吊死.
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动力 ,传统产
业却 能 为新 经济 提供 广 阔 的市
场 ,新 经 济 和旧经 济 之 间 的这 种
业 的 比较优 势 ,但对 整 体人 口素
济与 旧经 济 的新 旧 区分是 相 对
的 ,其 界 限处 于一 种 模糊 的逐 渐 融 合 的状态 ,而且 在 科技 进 步 和 技 术创 新 的过 程 中 ,还会 有 更 新 的经 济形式 出现 。新 经 济是 改 造
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 业 ,正在世界范围内,尤其 是发
社会服务业 (14 %) 1. 4 、交通运
输 、 仓 储 及 邮 电 通 信 业 ( .4 、 建 筑 业 ( . %) 57 %) 49 6 。
的传统产业的支援。旧经济经过
几百年的发展 ,建立健 全了包括 比较完 善 的法 律 体 系、公 司制
度 、银 行 服务 和资 本市 场 等 一 整
由此 可见,省属企业仍属传统经 济类型。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基 础中占有很大 的份额 ,已渗透到
套市场机制,发达国家 的新经济
正 是在 继 承这些 良性 遗 产 的基 础
同时,总是把保持稳定放到 了重
・
5 ・ 3
维普资讯
《 决策 咨询通讯 》 3 第1 卷 20 年 第 2 ( 第5 期 ) 02 期 总 0
发展那些需求弹性大 、产业关 联 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 的 传统产业。从钢铁行业看 ,安徽 省马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特大型 钢铁联合企业 ,省内最大的工业
新经济与旧体制
![新经济与旧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d0eda9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1.png)
新经济与旧体制
新经济与旧体制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非常有趣的话题。
新经济来源于波澜壮阔的网络时代,它把信息、网络和共享等新兴技术应用到一起,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它包括了电子商务、网络市场、在线生活等新型经济形态,这些新经济给传统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
另一方面,旧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它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着不变,受到浓厚的传统精神和文化的影响,其经济环境十分落后,受限于资源的匮乏,缺乏科技发展,经济空间受到限制,影响了发展,使得它无法把握住新经济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旧体制,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经济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环境,加快社会发展进程;而旧体制则只能为社会改革积累经验教训,以此促进社会适应变化的能力。
未来,新经济和旧体制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在新型经济秩序和现有体制框架之间取得平衡,发展出更好、更具竞争力的体制,是当前及未来各国应该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时代的旧经济新经济时代的旧经济目前,有关新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
新经济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经济已经过时或很快被淘汰,相反,新经济为传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是传统经济优化升级的巨大动力。
所谓旧经济是指传统产业经济;即食品加工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农林牧业、机械设备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的国家,传统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是我国重要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只有在传统产业部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且教育素质低又是我们的一个沉重负担,这也决定了我们在考虑改革发展问题时应把保持稳定放在一个重要地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不相冲突,而且是最终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经之路。
当然,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本身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也必须要有较大的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当中的科技含量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但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还是“高新科技”。
因此,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的本身也是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内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部门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从而导致了产品结构失衡相对过剩;另三方面由于店主开发创新能力弱,工业发展缺少新技术的支撑,高技术含量低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滞后,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都应当把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作为在点,以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
传统产业部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这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在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化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我们要抓住机遇,紧紧扭住以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这个关键,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把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信息的时机,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新经济潜力惊人,旧经济依然保持其优势。
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飞速发展。
新经济与旧经济各有优势,而且新旧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
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会有更新的经济形式出现,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企业必须两者兼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经济与旧经济不是对立的`,新经济应该作为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动力,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新经济的市场。
美林证券分析师约翰·罗伯茨说,新经济企业之间的购并是一种正常现来,身处新经济中的公司买下传统产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已经是未来的趋势。
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也要向新经济靠拢,而是利用新经济当作自己继续立足传统产业的策略工具。
网络已经从威胁旧经济的事物变成了具有几乎无限潜力的工具。
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手段,网络企业可以使用。
传统企业也可以使用,而且传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空间还非常广阔。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预测,名列标准--普尔500家企业中的高科技企业,今年的利润预计将会增长15.5%。
相对于许多网络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获利还通无期的情况下,旧经济的体制依然相当健全。
经济学家发现,许多高科技公司的产品,传统产业的公司反而是消费大户,这些传统产业之所以要向高科技产品靠拢,并非是想改弦更张变成“.com”公司,而是想继续留在传统产业,利用高科技公司的产品,来消化诸如油价上涨、利率提高的成本。
这种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
换句话说,未来“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逐渐融合。
对此,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形象地说,现在的汽车工业已经不仅是传统制造业,更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系统现在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1/3,这样的汽车可以称为“高技术产品”。
有关专家指出,过去40年里,传统产业的成长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知识和信息的带动。
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据统计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从新经济角度来看,以网络为例,只做“网络”的公司、是无法在未来自下而上的。
未来的人上网,要用网络购买商品,查阅信息等,绝不时为了上网而上网,所以“网络”是舞台,传统产业是“戏剧”,网络公司的出路是发掘自己如何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当然,网络技术自身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经济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希望,关键在于传统企业怎样在新经济大潮中扬长避短。
新经济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它的背后仍然要有大规模、高效率伪传统经济支撑。
我们一定要在发展高新科技的同时,重视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而改造传统产业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强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并不是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截然分开,实际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就是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
发达国家的新经济首先是建立在发达的“旧经济”基础之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旧经济”的几百年中,还相应建立起了一套市场机制,包括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司制度、银行服务和资本市场,而这些都是我们有待建立和完善的。
我们的传统产业还处于发展中,许多基础的东西还不具备,作为有12亿人口、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发展之路必然是一个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成长之路。
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仍需要继续推进传统工业化过程,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我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有着部分替代作用;如光线设备替代电缆设备,但在大多数领域,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储存的。
然而,传统产业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并不等于我国传统产业可以继续维持当前技术水平和效益水平。
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年产钢已突破1亿吨,且已出现产品严重积压和价格走低。
但冷轧薄板、冷轧带钢、冷轧硅钢。
不锈钢薄板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材则严重短缺,自给率平均不足50%。
另外,高档乙稀数控机床、轻纺机械等仍严重短缺。
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要积极采用高技术成果,着重发展那些需求弹性大。
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且大量依靠进口的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自身能够脱颖而出,而且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能够对传统产业产生脱胎换骨的改造作用。
我国尚处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完成工业化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为此,我们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重点、分步骤地实现在高新技术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考虑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知识和信息。
包括管理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求得新的发展。
在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更新观念,培育创新环境。
新经济在给我们带来新市场、新规则、新观念、新环境的同时,也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加入WTO之后,跨国经营必须对全国资源和全球市场进行整合,要求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和有形市场还不完善。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弱小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规模、资金等有形的东西,但实质上体现了观念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落后,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将无法应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竞争。
二是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一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产品升级换代。
才能形成创新的需求。
使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是促进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传统产业的产品深加工,才能拉长传统产业链,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劳动密度,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并促进其发展。
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强,促进工农业现代化和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我国工农业现代化和服务领域高技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国家应制定依靠科技进步上新台阶的发展计划。
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企业已开始借助互联网开始商务活动。
新旧经济对接的经济指标是一个城市的生产总和中新经济占20%以上,按照这个指标需要3年才能在北京、上海等10个大城市完成这一转型,而推广到全国则需要5-10年。
三是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网络激发了创新和新的企业家精神,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部分,同时也使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今天,任何企业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优势最根本的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一有更为重要。
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要积极利用WTO机遇,重视引进人才,促进国际合作。
四是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性发展。
发挥好比较优势,可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找到立足之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完成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比较优势到资本和技术型比较优势的转换,都难以从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
国家通过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所获取的财富也可能在短时期内失去。
我国经济在没有最终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又面对信息化的挑战,这使我国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面临着以产权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竞争的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在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同时,进行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调整,将两大任务一起完成。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在技术方面跨越一些发展阶段,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尽快缩小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在发展可能产生根本性变革的产业领域,应该认真总结在电信建设方面越过铜缆直接发展光缆和卫星通信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