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的方法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精读课学习方法

一、精读课文学习的步骤

第一步,在初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思路及写作顺序。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所谓“深入感悟”是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要达到这一要求,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

此环节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出关键问题和结合词句进行学习汇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一)关键问题如何提出,也就是怎样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理清思路的方法有:

(1)可以先看课后习题,研究结合哪个问题学习课文比较合适,问题确定了,再由小组长分工,每人分问题学习或者分自然段进行学习。

(2)抓住中心句,理清思路。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学习,就能有效地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自主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再进行细读,品味。

(3)抓住过渡句掌握课文框架。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学习,能帮助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

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这样就可以围绕这个过渡句细读课文。

(4)抓关键词理清文章思路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中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眼。凭借这个词眼,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就会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如《鸬鹚》一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河面又恢复了平静。”学习时就可以巧妙地抓住“恢复”这一关键词,推想刚才湖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从“恢复”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由此,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的整体结构,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的紧凑、有效。

在这一步骤学习中要掌握三个操作要领。

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深读课文。要学会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小组内成员要善于归纳组员提出的问题,从而提出“精读课文”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个操作要领是要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

首先,要抓住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和读中体验。如果讨论难以深入下去,可以再读书,再思考,然后继续讨论;其次,要围绕关键问题,抓住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汇,通过反复阅读来体会其要义;第三,要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矛盾,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

第三个操作要组内加强研讨,如果思路不够清晰时,可以再读、再思、再议论。

(二)结合文章思路,抓重点词句细读课文

文章的思路理清了,组长分配组内的同学,分部分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步骤如下:先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在读的过程中边进行批注。也就是在自己认为能体现人物、景物等特点(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的词画出来,看看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在书上用简单的词、句写出自己的理解或者体会。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学习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根据问题,组长分配,小组内的同学分自然段学习课文。可以每个人学一个自然段;也可以共同学习相同的段落。

1、读段落,画出作者表达思想或者情感的句子,进行体会。

方法:先仔细读,然后找,再动笔画,画完再用心读,谈读后的感受,可以进行简单的批注。

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读后就要画出体现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付出的句子或者说要画出读后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这样就有利于进一步体会句子。

抓住重点句子学习,通常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语境再现法

在品味词句时,要结合本段或者联系上下文,充分进行朗读、默读、小组分角色读、或者通过图片等体味词句的含意。

如《赵州桥》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多美的语句,比较难理解很难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可以查找图片,让那些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映眼帘,再进行组内多种形式的读,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形象。

又如《盘古开天地》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词“顶天蹬地”,就要发掘它内在的意蕴,可以表演盘古“顶天蹬地”这个动作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品读这句话,感受盘古开天地的艰辛,感受到了他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

(2)比较辨析法

抓住重点句子学习,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删除”比较。如学习《花钟》的第一段时,可以将描写花开放的短语删掉,再与原文进行比较,思考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开花……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醒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在对比中就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丰富、优美,显然这一训练是极富价值的。

②“替换”比较。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可以这样学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长出)

请问“抽出”能否用“长出”来代替

显然,“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③在填充中发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课文中有许多具有很强表现力和概括力的词句,有的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并用填充的形式来解读教材,进行语言训练,往往能深入的读懂课文。

如《鸬鹚》一文,“鸬鹚捕鱼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一现象,这时湖面的“平静”,不是简单地回复到原来的样子,而是静得让人回味。就可以将平静进行扩展,这是一种的静,一种的静,一种的静”填充:可以是“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是一种渔人和鸬鹚紧张劳动之后的静,比捕鱼前显得更静了。”……这样就可以深入理解这段的内涵。

(3)联系生活法

阅读的过程要凭借语言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