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犯罪心理学知识整理
一、绪论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心理学概念:【狭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定义】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
3.研究对象:【狭义】犯罪心理或犯罪行为【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包含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作为研究对象。
4.对犯罪和犯罪人概念的不同解读:【共通说】坚持任何相关学科中的犯罪概念必须与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致。
【差异说】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应被采取矫治措施的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释上应该更灵活,范围更广。
5.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包括:犯罪人(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出发行为被法院判定为有罪的人)、一般违法人(实施违反刑法,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管理)、虞犯(有可能犯罪的人。
如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参加不良组织、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凶器、人格有严重缺陷)、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公安、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6.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的心理动力。
【分类】①动机内容:物欲型犯罪、性欲型犯罪、情感型犯罪、信仰型犯罪等②复杂程度:单一型和集合型③意识性:无意识和有意识④过程特征:渐变型和突发型⑤道德性:道德型和非道德性7.研究课题:犯罪心理结构what、犯罪心理结构成因why、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how、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应用)8.注意问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以心理学为基本依据,并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犯罪人是以犯罪为中轴点前后延伸;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要为预防,矫正犯罪心理提供科学的方法。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标签理论
代表人:贝克(H. Becker)和利莫特 (Ednin Lemert) 。
主要观点:行为人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 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给其贴上了越 轨者的标签。
社会对确有一定越轨行为的人贴标签,反 而会刺激、加强或者促成了被标签者的恶 性转化,从而进行更多的犯罪活动。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是学习来的;犯罪行 为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互相影响而学到的;犯罪行为的学习, 主要产生在与之关系密切的社会集团中; 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方法、犯罪动 机、犯罪技巧、态度、理由等;
文化冲突论
代表人:美国犯罪学家塞林 (Thorstein Sellin 1896-1994)。
主要观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 同的社会团体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 文化规范的不同。犯罪即是不同社会 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
社会异常论(压力论、紧张状态论)
代表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Merton) 。
主要观点: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 法手段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而产生的 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体型说
代表人:德国精神病学家克 瑞齐梅尔(Kretschmer E.1888-1964)和美国的谢 尔顿(Sheldon W.18981977)。
主要观点
矮胖型人犯罪缺乏规律性,初犯多, 容易改过自新而重返社会;而瘦长 型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是盗窃和诈骗; 斗士型人犯罪倾向较大,且物欲强, 理性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产 生暴力性的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学习理论主张
观察学习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家庭 成员的示范和犯罪鼓励、父母的攻 击和言语表情、亚文化的犯罪率、 符号示范(如宣传暴力、色情的电 影、电视、书刊等)对人们的犯罪 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
犯罪心理学理论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电影:沉默的羔羊(1991年)• the Silence of Lambs•电视剧:犯罪心理(2005-2016年)Criminal MindsLIE TO ME现实中的犯罪人: 疯狂犯罪人?MOST-EVIL变态犯罪人? CASE甘蒙805天生犯罪人?犯罪心理学导论•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莱比锡大学 W. Wundt• [德国] 精神病学家 Krafft-Ebing: 1872年《犯罪心理学纲要》• [奥地利] 犯罪学家 HANS GROSS: 1898年《犯罪心理学》我国的系统发展:1980年开始•犯罪 CRIME•心理 PSYCHO•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对策•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对策犯罪心理测试犯罪心理画像证人证言心理审讯与供述心理犯罪危险性评估罪犯心理矫正生物学派精神分析论行为主义观认知学派犯罪人格说犯罪类型论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或然性学科:可能性推断。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揭露、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犯罪。
•心理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犯罪人动机分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人质危机谈判技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法庭心理专家证人•犯罪人危险性评估•罪犯行为矫正技术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如“监狱犯罪实验”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研究策略:纵向/横向个案/群体•描述研究:“是什么”和“怎么样”•相关研究:“暴力电视”与攻击行为•因果研究:实验法自变量与因变量控制变量与条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个案法•主要困境:犯罪人的对抗性犯罪因素的复杂性实验的难度与伦理道德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你陷入的任何灾祸,都来自你自己。
第四讲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外罚性反应最容易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产 生。当一个人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 即将这种激怒的情绪通过向社会或他人实 施攻击行为或报复行为来得到补偿,从而 求得心理的平衡。
三、评价
(一)可取之处
理论上: 研究领域扩张到无意识中,
性本能说
主要观点:性冲动是产生犯罪 心理的唯一原因,是一切犯罪 的原动力。
权欲说
主要观点:人具有保存自己、 追求优越、崇尚权力的欲望; 当这种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形成自卑感;犯罪就是人 为了克服自卑感而进行的过度 补偿的结果。
挫折攻击理论
代表人:多拉德(Dollard.J.)和米勒 (Miller NE)。
那些处于下层社会的阶级由于无法取得同 中上层阶级竞争的优势,便会产生一种紧 张状态,并导致破坏法律的行为发生。
标签理论
代表人:贝克(H. Becker)和利莫特 (Ednin Lemert) 。
主要观点:行为人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 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给其贴上了越 轨者的标签。
社会对确有一定越轨行为的人贴标签,反 而会刺激、加强或者促成了被标签者的恶 性转化,从而进行更多的犯罪活动。
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理论主张观察学习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家庭观察学习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家庭成员的示范和犯罪鼓励父母的攻成员的示范和犯罪鼓励父母的攻击和言语表情亚文化的犯罪率击和言语表情亚文化的犯罪率符号示范如宣传暴力色情的电符号示范如宣传暴力色情的电影电视书刊等对人们的犯罪影电视书刊等对人们的犯罪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
在社会的约束和监督之下,人的侵 犯本能处于隐蔽状态,但在发怒和 激烈争斗时,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 出来。
利欲本能说
犯罪心理学
CREATE TOGETHER
DOCSBiblioteka DOCS SMART CREATE
犯罪心理学: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 机
0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与心理活动关系的学科
• 探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动机和心理演变过程 • 分析不同类型的犯罪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 为司法实践提供心理学支持和建议
• 财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贪婪性:对财物有强烈的占有欲,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 狡诈性:善于利用他人和社会规范中的漏洞,实施犯罪行为 • 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寻求心理上 的安慰和满足
• 财产犯罪的预防和矫治需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性犯罪与心理分析
• 性犯罪的心理特点包括: • 性欲望:对性行为有强烈的欲望,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 权力欲:通过性行为来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欲 • 反社会性:对他人和社会规范持有敌意和抗拒心理
05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与动态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包括:
• 犯罪心理预测: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预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 犯罪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手段,减少犯罪的发生 • 犯罪心理康复:通过心理康复措施,帮助犯罪者回归社会,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动态包括: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
•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如个性、认知、情感等 •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场所等 • 犯罪者的心理演变过程:如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观察法:对犯罪者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 •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犯罪者的心理信息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探讨犯罪心理现象
最新犯罪心理学4教学课件
犯罪动机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萌发阶段, (2)过渡阶段。 (3)定型阶段。 (4)消失阶段。
2、确定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 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紧密联系的, 两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而在另一 些情况下又有所区别。犯罪动机、犯罪 目的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 的联系。
(五)犯罪决意 当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均已产生和
确定时,也就进入了犯罪决意阶段。 犯罪决意是指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 为做出了最后决定。
1、刺激信息的输入过程: 2、信息的选择过程: 3、信息的输出过程: 4、信息的反馈过程: 5、信息的加工过程:
(三)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 形态
1、刺激——反应形态(或S——R法则) 2、个体——反应形态(或O——R法则) 3、前后反应形态(或R——R法则)
三、量变质变机制 (一)质与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 1、不完全的社会化 (1)知识经验与技能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 (2)社会规范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 (3)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 (4)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完全社会化。 (5)文化冲突方面造成的不完全社会化。
2、错误的社会化 错误的社会化是指少数青少年在其
成长过程中,受到反社会的精神文化 的影响,接受了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 的反社会观念,养成恶劣的生活习惯 (如流浪、吸毒、淫乱),形成反社 会的个性心理,以致同正常的社会生 活格格不入,极易走向违法犯罪。
犯罪心理学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个性观原则 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研究的基本步骤
建立科学假设 收集信息资料 分析信息资料 作出科学结论
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 个案追综研究法 心理测验法 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形状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
遗传的犯罪性 进化的犯罪性 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体型说 血型说 内分泌说 染色体变异说 脑电波说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犯罪的数量和犯罪率
犯罪的类型和特征
犯罪的手段和方式特征
犯罪的组织形式特征
犯罪的性别比例特征
仍然以男性犯罪为主,但是女性犯罪有不断上升 的 趋势
女性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杀人犯罪和性罪 错等方面
第二节 当前带普遍性的犯罪心理
老实吃亏心理 攀比嫉妒心理 补偿回报心理 从众同流心理 浓缩人生心理 法不治众心理 偏激浮躁和仇恨报复心理 其他类型的犯罪心理
刑法学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研究罪与非 罪的界限及量刑的依据。
犯罪心理学则侧重研究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心理 机制和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
否定说认为: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 中的犯罪概念是一致的,是泛指一切比 较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不但包括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 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四章 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主要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 学与犯罪行为
第二节 道德认知发展 与犯罪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20世纪初源于美国一个心理学流派
创建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一)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研究内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外部行为的纯客观自然 科学。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行为?
(二)艾森克的条件反射论
人的“良心”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它的形成是由于当 儿童做了某种行为后,父母、教师或其他人给以时间上非 常接近的惩罚。人的“社会化”就是“朝向正确方向”的 条件反射的形成,乃是学习社会规范的结果,是对道德性 和社会性行为的条件反射,没有完成这个过程的人就容易 犯罪。 犯罪学家杰弗里以及后来的美国学者伯吉斯和艾克斯在萨 瑟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接触—强化理论。这一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习得的。操 作性条件反射指行为受它以前的环境结果的的影响,行为 本身也是获得强化刺激的手段。犯罪行为一方面受别的犯 罪人的影响,另一方面犯罪人的直接经验是获得推动实施 犯罪的根源。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 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 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1)采用独创的临床研究方法(谈话法); (2)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儿童对人类 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3)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存在三个主要的年龄阶段及对规 则执行的发展: 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单纯的个,规则是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规则—以 自我为中心,向大龄儿童模仿阶段。
犯罪心理学总结
1.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犯罪者,一般违法者,虞犯。
——这几个主体。
P6犯罪人:是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其目的在于揭示犯罪者的人格特质,他们同一般人在心理机制和行为发生机制方面的差异。
藉此,获得对犯罪者的准确界定,并廓清其人格形态,为预防犯罪、矫正犯罪提供宏观方略。
犯罪人的范畴是基于刑法的规定,但是又不完全受刑法规定的主体范围的限制。
一般违法者:这是现实生活中最大的一个违法群体,即大众违法者。
对这一部分主体的研究,是基于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一般违法者和犯罪者在心理机制上是难以区分的,二者之间其实并无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其二,犯罪行为的实施,是一个心理上的渐进过程。
也就是说,犯罪行为正是由一般违法行为逐渐演变而来。
因此有必要对一般违法者进行研究。
虞犯:特指“根据其性格或环境,将来有可能犯罪或触犯刑罚法令的”个体,包括个性缺陷者和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2.心理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反射弧,动力定型,P24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一种反射。
反射弧:是实现全部反射神经活动的神经结构。
由五个具体环节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是根据反射形成过程的不同划分而成。
无条件反射:是个体先天遗传而得、不学而会、不学而能的反射。
对于个体来讲,只有在出生后第一次出现的反射,才真正具有无条件反射的意义,以后的无条件反射则都有条件反射的参与。
条件反射:是在有机体生活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消失。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活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对一系列刺激物所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
3.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代表性人物,主要观点P43(1)犯罪生物学派(犯罪人类学派,遗传因素论,血型论,体型心理学,人种论)(2)犯罪社会学派(3)精神分析学派一、犯罪生物学派1.犯罪人类学派: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切萨雷·龙勃罗梭主要观点:隔代遗传;天生犯罪人;犯罪对策论。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第二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上为什么存在犯罪现象?有的人为什么会走上犯罪?这是犯罪科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主要研究前者,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后者。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犯罪现象以来,人们就不断寻找社会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其目的在于制定刑事法制和刑事政策以及确定和采取犯罪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长期的探索中,古今中外的学者,从自己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对犯罪原因的种种见解,从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原因论”。
第一节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意大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1836—1909年)是该学派的创始人。
龙勃罗梭在当监狱医生期间,把犯罪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曾对监狱收押的几千名犯罪人进行过人体测量外貌考察,并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理论对犯罪人进行研究,发现许多犯罪人在生理特征和心理反应上都显著地与常人有别。
例如,异常大或异常小的头骨、狭窄的额头、大小不对称的耳、眼睛、颜面,突出的胯骨等:这些外部生理特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前期野蛮人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性通过隔世遗传(atavism)表现在现代犯罪人身上。
由此,龙勃罗梭认为犯罪是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犯罪心理活动是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1876年,龙勃罗梭的名著——《犯罪人论》问世,其理论基础是犯罪的生理遗传决定论。
在该书中他将犯罪人分为三大类共七种:(1)“遗传的犯罪性”,这类犯罪人先天已具有犯罪本性,因而命中注定要犯罪,此类型又复分为大小隔代遗传犯罪人、癫痫病犯罪入、精神病犯罪人等三种。
(2)“进化的犯罪性”,此类犯罪性是任何无法抵御其周围不良影响的人都可能导致的,此类型的犯罪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故又称之为偶发性犯罪人;包括假犯罪人、有犯罪倾向者、习惯犯等三种。
(3)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此类型犯罪人无体质异常,精神饱满,神经和情绪都灵敏,“其犯罪非出自机体的本性.而是基于愤怒、情爱或亲情等这些通常是无私的,甚至是崇高的情感”。
犯罪学理论流派
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一、理论概述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犯罪学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
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 )。
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
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
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
二、犯罪学学派及其理论发展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社会哲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犯罪学学派亦渐次出现。
古典学派在十八中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
Cesare Beccarial、边沁及其它的古典学派思想家指出:(1)人拥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乐主义者,他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一种「理性盘算」会在行动前计算为此所负出的、和从中得到的,然后才决定行动与否--这种观点明显源于功利主义的哲学;但它同时忽略了行为的非理性及无意识的因素。
(3)而(严重的)惩处会增加一个行为的成本,驱使人远离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确定的惩罚,越能阻止犯罪。
古典学派的思想出现时正逢了刑法学的改革,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惩处方法。
斯时,很多法律上的变革相继出现,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美国的法制的发展等。
实证主义学派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他们运用犯罪社会学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犯罪心理学》讲稿
《犯罪心理学》讲稿第一篇:《犯罪心理学》讲稿《犯罪心理学》讲稿主编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学习时间:2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和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3、了解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发展概况以及本书的体系构思。
重点难点:1、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主要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一)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几个相关概念1、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包括:知、情、意、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状态。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3点①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特征。
心理是个黑箱,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状态。
②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
有心理不一定有相关的行为,有行为一定有相关的心理依据。
③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4)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3点①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②了解犯罪心理必先了解犯罪行为。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③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的状况而定。
故意与过失。
(5)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一致性:见书上的图。
(6)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不一致情况:①结果不一致。
间接故意杀人。
②犯罪人本无犯罪动机,只是在只胁迫下不得已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同学去盗窃。
犯罪心理学资料
一、简介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和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心理、、侦查心理、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⑶①犯罪心理结构;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又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目的:1.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3、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4.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案例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7.数量统计分析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内化”机制..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怎样影响并反映到犯罪人的头脑;又怎样通过“内化过程”镶入人的意识之中;形成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又是怎样支配犯罪行为..②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结构和类型..③研究犯罪者犯罪以后直至受到惩处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④研究犯罪者的“转化”即矫正问题;科学地阐明对犯罪者的、、挽救工作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此外;还要研究犯罪者中的心理学问题..⑤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问题..六、犯罪心理学 - 历史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学神病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19世纪后期的欧洲;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煌原因、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着作..这本着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着的问世;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赛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一、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初期;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中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上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着作;也有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着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中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着;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二、犯罪心理学 - 发展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他还认为;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美国犯罪学家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态度、理由等..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七、犯罪心理学 - 研究一、对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包括研究体型-性格与犯罪的关系;染色体变异-性格异常与犯罪的关系;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脑电图紊乱-意识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血型-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犯罪心理学家说:“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学家、、内分泌学家、脑电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这位犯罪心理学家还指出:“社会应当承认;如果我们希望树立这样一种对待犯罪心理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有社会科学的根据;又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当代最新的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的成就相结合;那么我们的犯罪心理学就能以崭新的姿态;在20世纪末之前出现”..二、对犯罪者人格和人格变化的研究许多犯罪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征和这种人格特征的由来..他们将犯罪者人格的各个方面与未犯罪者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试图确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他们所指的人格内容很广泛;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研究犯罪者人格问题的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极其精细、复杂、长期的工作..所以;对的人格变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上一个十分细微与深入的课题..日本犯罪心理学家出根淳还指出:“过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限于探讨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即是基于生理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所以;过去都集中于对犯罪心理的个人因素一社会因素的探索与讲座在犯罪人格论建立以后;犯罪心理学就出现了新的面貌..这样;就在犯罪者的人格问题的讨论中开阔了犯罪心理的具体研究途径..”三、对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在50年代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犯罪行为同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也是由学习而获得的..他们致力于提示或阐明个体产生犯罪行煌社会学习机制;提出了多种犯罪行为的学习理论;如埃森克的条件性回避反应理论;萨瑟兰的不同接触理论亦称为分化性联结理论;等人所提出的犯罪行为操作性学习理论;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完整学习理论等..四、对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犯罪心理的产生要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他们致力于研究造成社会性缺陷的环境因素;提出了种种形成犯罪者社会性缺陷的理论;例如美国的希利及其妻子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雷克利斯提出遏制理论;米德等人提出社会标定理论;米勒等人提出亚文化理论;塔克和昆尼等人提出冲突理论;科恩提出对抗理论;克洛瓦德和奥林提出不同机会理论等..八、犯罪心理学 - 各种学派和理论在犯罪心理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类学家的犯罪者论..犯罪心理学发展初期的明显特征是犯罪的实证研究..此后;出现了各种学派和理论..一、犯罪生物学理论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他最早将犯罪原因归为人的体征和心理素质;认为犯罪者有与普通人生来就不同的因素..这一理论后来虽把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但重点仍在人的生物学因素上..二、精神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立足于两点:一是从“里比多”性力这一假说出发;研究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等心理发展阶段;从里比多的巩固阶段的整体性行为倾向来研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二是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结构;认为作为违法行为因素最重要的;是由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不健全所形成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对犯罪行为分类.. 三、情绪障碍理论代表人物是W·希利;他认为违法行为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人之所以产生违法行为;是由于:①幼儿、少年期中有亲子关系的情绪障碍;由于爱的抑制而产生的消极情感;②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自我满足受到抑制的情感;③幼儿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异常的欲望;青春期的不稳定冲动及其欲望;④中的自卑感和不适应感;⑤基于幼儿期体验的罪恶感;从而产生的无意识受惩罚的欲望等等..四、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自我的形成;是在人生各个时期中;借助每个发展阶段的完成而逐渐进行的;违法行为是由于青年期中角色混乱;使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五、犯罪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他认为;犯罪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和神经症相同;都是学习得来的;犯罪行为的获得、维持、变化及其消失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以经验为媒介;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九、犯罪心理学 - 相关影视犯罪心理学电视剧:沉默的证人是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介绍犯罪心理学的电视剧..犯罪心理学电影:片名:沉默的羔羊导演:乔纳森·戴米Jonathan Dem me1·开放社会科学美华勒斯坦等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 997年版..2·德国刑法教科书;德汉斯·海·耶赛克等着;徐久生译。
犯罪学理论流派
犯罪学理论流派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一、理论概述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犯罪学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
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 )。
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
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
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
二、犯罪学学派及其理论发展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社会哲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犯罪学学派亦渐次出现。
古典学派在十八中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
Cesare Beccarial、边沁及其它的古典学派思想家指出:(1)人拥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乐主义者,他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一种「理性盘算」会在行动前计算为此所负出的、和从中得到的,然后才决定行动与否--这种观点明显源于功利主义的哲学;但它同时忽略了行为的非理性及无意识的因素。
(3)而(严重的)惩处会增加一个行为的成本,驱使人远离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确定的惩罚,越能阻止犯罪。
古典学派的思想出现时正逢了刑法学的改革,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惩处方法。
斯时,很多法律上的变革相继出现,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美国的法制的发展等。
实证主义学派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他们运用犯罪社会学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一)研究主体:1、犯罪人: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刑法范畴但不完全受刑法规定的主体范围的限制。
2、一般违法者:现实生活中最大的违法群体,即大众违法者。
行为不具备刑法中所规定的关于犯罪的量的标准。
(与犯罪人本质无差别;犯罪行为是由一般违法行为演变而来)3、虞犯:根据其性格或环境,将来可能犯罪或触犯刑罚法令的个体,包括个体缺陷者和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犯罪预防)(二)实质:4、什么是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是个体对客观消极存在的能动反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反映,是在个体原已具备的不良心理因素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和社会规范相对立的倾向。
(本质区别)1)犯罪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主体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心理的源泉是客观现实;心理活动具有能动性。
2)是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反映:犯罪心理是对社会消极存在的反映和能动的吸收;具有犯罪心里的个体对积极的社会存在、社会准则等有逆反心理或者进行扭曲反映的心理倾向,而不是正确认识社会积极存在的真实内容和意义。
5、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实现全部反射神经活动的神经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个体先天遗传而得、不学而会、不学而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有机体生活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6、动力类型:又称动型,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活动最主要的体现,是对一系列刺激物所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
(惯犯,累犯)7、第一信号:现实中的具体物质及其属性,如食物的形状气味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等特殊刺激物,是具体信号的信号,现实中的抽象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对于第二信号发生反映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人类所特有。
(三)流派:一、犯罪生物学派:1、犯罪人类学派:代表人:意大利,龙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观点:犯罪罪因——隔代遗传基因;犯罪人类型——天生犯罪人;遗传是导致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根源;心理特征——与一般人比痛觉麻木味觉敏锐,缺乏道德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感情容易冲动,智力低下,自我显示意识强烈;犯罪对策论,即预防是第一位;自然犯和法定犯,是否违背道德;刑罚个别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挫折攻击的类型
攻击行为的类型:一是内罚性反应;二是 攻击行为的类型:一是内罚性反应;二是 外罚性反应;三是不罚性反应。 影响侵犯攻击行为的因素:欲求的程度、 影响侵犯攻击行为的因素:欲求的程度、 个体的人格特征、挫折的突然性因素。 外罚性反应最容易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产 生。当一个人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 即将这种激怒的情绪通过向社会或他人实 施攻击行为或报复行为来得到补偿,从而 求得心理的平衡。
不同接融论(异化交往论)
代表人: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萨瑟兰 代表人: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萨瑟兰 (utherLand EHS)在1939年提出来的。 EHS)在1939年提出来的。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是学习来的;犯罪行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是学习来的;犯罪行 为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 间的互相影响而学到的;犯罪行为的学习, 主要产生在与之关系密切的社会集团中; 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方法、犯罪动 机、犯罪技巧、态度、理由等;
二、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
(一)侵犯本能说 (二)利欲本能说 (三)性本能说 (四)权欲本能说 挫折攻击理论
侵犯本能说
主要观点:人之所以产生犯罪心理 主要观点:人之所以产生犯罪心理 和犯罪行为,是由于人的侵犯本能 突出发展所致。 在社会的约束和监督之下,人的侵 犯本能处于隐蔽状态,但在发怒和 激烈争斗时,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 出来。
脑电波说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的发生与脑电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的发生与脑电 波的异常有关,特别是δ 波的异常有关,特别是δ波与犯罪关系 密切。当行为人处于情绪过度紧张或 极度困乏时,δ 极度困乏时,δ波出现,这时人会出现 情绪波动,而此时的意识控制力很弱, 会听任冲动的发生,因而,在δ 会听任冲动的发生,因而,在δ波状态 下,容易导致冲动性、爆发性的犯罪 行为发生。
三、评价
(一)可取之处 研究方法的创新 研究内容的拓展 (二)局限之处 过分夸大生理因素,忽视人的主 观能动性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社会学派理论
一、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 菲利的“犯罪三原因理论” 菲利的“犯罪三原因理论”、犯罪饱 和定律 李斯特的“犯罪二原因理论” 李斯特的“犯罪二原因理论”:强调 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犯罪人受到 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大众的 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模仿理论
代表人: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犯 代表人: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犯 罪学家塔尔德(Tarde J.G., 罪学家塔尔德(Tarde J.G., 1843-1904年)。 1843-1904年)。 主要观点:犯罪是社会造成的,社 主要观点:犯罪是社会造成的,社 会因素是犯罪产生的根源,模仿则 是传播犯罪的基本途径。
社会异常论(压力论、紧张状态论)
代表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代表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Merton) Merton) 。 主要观点: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 主要观点: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 法手段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而产生的 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那些处于下层社会的阶级由于无法取得同 中上层阶级竞争的优势,便会产生一种紧 张状态,并导致破坏法律的行为发生。
三、评价
(一)可取之处 理论上: 研究领域扩张到无意识中, 从人性角度探讨犯罪心理; 实践上: 实践上:对奇特案件的侦破;对犯罪 人的教育改造; (二)局限之处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主观色彩浓厚; 研究对象是精神病人而不是犯罪人; 研究结论有谬误之处。
权欲说 主要观点:人具有保存自己、 主要观点:人具有保存自己、 追求优越、崇尚权力的欲望; 当这种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时, 补偿的结果。
挫折攻击理论
代表人:多拉德(Dollard.J.)和米勒 代表人:多拉德(Dollard.J.)和米勒 (Miller NE)。 NE)。 主要观点:犯罪是个体受挫折后所产 主要观点:犯罪是个体受挫折后所产 生的一种攻击反应行为。 当一个人的动机受到挫折时,为了减 轻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内心保持平衡, 必然要通过侵犯攻击行为来渲泄内心 的不满,因而侵犯攻击行为就成为最 原始而普遍的一种反应。
主要观点
矮胖型人犯罪缺乏规律性,初犯多, 容易改过自新而重返社会;而瘦长 型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是盗窃和诈骗; 斗士型人犯罪倾向较大,且物欲强, 理性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产 生暴力性的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内分泌说 主要观点:由于内分泌腺对人 主要观点:由于内分泌腺对人 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 理功能起调节作用,因此,内 分泌的失调,就会引起人的情 绪、意志以至理智的变化,进 而产生犯罪心理。
三、评价
(一)可取之处 研究问题的思路 研究结论的应用 (二)局限之处 过分强调社会因素,忽 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人格理论:本我——快乐原则 人格理论: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理性原则 超我——理性原则
主要观点
天生犯罪人论 返祖现象 隔代遗传 犯罪人分类
二、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一)体型说 (二)内分泌说 (三)染色体变异说 (四)脑电波说 (五)基因编码假设理论 (六)人种理论
体型说
代表人:德国精神病学家克 代表人:德国精神病学家克 瑞齐梅尔( 瑞齐梅尔(Kretschmer E.1888-1964)和美国的谢 E.1888-1964)和美国的谢 尔顿( 尔顿(Sheldon W.1898W.18981977)。 1977)。
文化冲突论
代表人:美国犯罪学家塞林 代表人:美国犯罪学家塞林 (Thorstein Sellin 1896-1994)。 1896-1994)。 主要观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 主要观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 同的社会团体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 文化规范的不同。犯罪即是不同社会 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
利欲本能说
主要观点:人的生存欲望、需求是 主要观点:人的生存欲望、需求是 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动力。生存欲求 即是利欲心,这是人的一种内驱力。 当一个人的利欲本能长期得不到满 足时,便可能谋求不正当的补偿满 足,从而诱发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的产生。
性本能说 主要观点:性冲动是产生犯罪 主要观点:性冲动是产生犯罪 心理的唯一原因,是一切犯罪 的原动力。
二、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环境论 (二)模仿理论 (三)不同接触论(异化交往论) (四)文化冲突论 (五)社会异常论(紧张状态论、激发论) (六)标签理论 (七)学习理论 (八)社会防卫学派
社会环境论 主要观点:犯罪不是由犯罪人 主要观点:犯罪不是由犯罪人 的生理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社 会环境影响的。社会环境是犯 罪的培养基,犯罪人则是细菌, 当细菌进入培养基后就会产生 犯罪。
第四讲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第一节 生物学派理论
一、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 创始人: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6— Lombroso,1836—1909) 标志:《犯罪人论》 标志:《犯罪人论》(LUomo delinquente,1876,1889) delinquente,1876,1889)
标签理论
代表人:贝克(H. Becker)和利莫特 代表人:贝克(H. Becker)和利莫特 (Ednin Lemert) 。 Lemert) 主要观点:行为人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观点:行为人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 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给其贴上了越 轨者的标签。 社会对确有一定越轨行为的人贴标签,反 而会刺激、加强或者促成了被标签者的恶 性转化,从而进行更多的犯罪活动。
学习理论
代表人:美国的班度拉( 代表人:美国的班度拉(Bandura A.) A.)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特别是攻击行 主要观点:犯罪行为(特别是攻击行 为)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 的,犯罪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来 源。(1)观察学习:包括家庭成员的 源。(1)观察学习:包括家庭成员的 影响和强化,人们所属亚文化的影响, 广泛使用的宣传工具所提供的具有充 分形象的范例等;(2 分形象的范例等;(2)凭直接经验学 习;(3)生物学因素。 习;(3)生物学因素。
学习理论主张
观察学习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家庭 成员的示范和犯罪鼓励、父母的攻 击和言语表情、亚文化的犯罪率、 符号示范(如宣传暴力、色情的电 影、电视、书刊等)对人们的犯罪 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
社会防卫学派
代表人:格拉马蒂卡(Filippo Gramatica) 代表人:格拉马蒂卡(Filippo Gramatica),安 赛尔(Marc Ancel) 赛尔(Marc Ancel) 主要观点:犯罪既涉及犯罪人,又涉及社会,所 以,对策措施应当以保卫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以,对策措施应当以保卫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社会及其法律秩序为目的。 强调个体预防和对犯罪人的人格研究,帮助犯罪 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刑法和刑事司法制度, 重视研究防卫手段,体现人的价值,尽量采取非 刑罚措施,帮助犯罪人再社会化。 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 人人格的科学理解为基础),非刑法防卫措施 (排除、隔离、矫治、教育)的利用。
染色体变异说
代表人:杰可布(Jacob A.) 代表人:杰可布(Jacob A.) 主要观点:人的染色体数量异常是导 主要观点:人的染色体数量异常是导 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XYY或XXX XYY或 染色体异常者容易出现情绪躁动、理 智难以控制、攻击性强等的心理特点, 从而容易产生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行为, 且初次犯罪的时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