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的管桩技术的要求规范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65bf08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7d.png)
预应⼒管桩技术要求预应⼒混凝⼟管桩技术要求⼀、适⽤范围:本技术要求适⽤于成都万科所有预应⼒⾼强混凝⼟管桩的招投标及现场安装指导。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混凝⼟管桩的术语、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于预应⼒混凝⼟管桩。
⼆、依据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除另有注明外,本⼯程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国家、地⽅及⾏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2002年版;《建筑⼯程施⼯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建筑基坑⽀护技术规程》(JGJ 120-99),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岩⼟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中国⼯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基坑⼯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与基础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预应⼒混凝⼟管桩(图集)》(03SG4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先张法预应⼒混凝⼟管桩》(GB13476)《先张法预应⼒⾼强混凝⼟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51/5070-2010),四川省标准。
三、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先张法预应⼒⾼强混凝⼟管桩采⽤离⼼⽅式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强混凝⼟(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环形截⾯桩(代号PHC,以下简称管桩)。
3.2 管桩基础由管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3.3 填芯混凝⼟灌填在管桩内腔的混凝⼟。
3.4 静载荷试验桩通过静载荷试验取得承载⼒等相关参数的试桩。
预应力静压管桩专项施工技术规范
![预应力静压管桩专项施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951e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a.png)
预应力静压管桩专项施工技术规范
一、概述
本规范适用于预应力静压管桩的施工,旨在规范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二、施工前准备
1. 按要求进行土质及地基勘察,根据地基条件确定桩型、桩径等技术参数。
2. 合理选择桩机、泥浆输送设备等施工设备,做好设备检修工作。
3. 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三、施工工艺
1. 桩位基础开挖,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桩位基础无沉降、无侧移。
2. 在桩位中央架设钢模板,预应力筋布置在钢模板中心,骨料与泥浆按比例配置,在钢模板中间浇筑灌浆料,保证浆液密实。
3. 以静压作用方式施加压力,按照设计压力进行充填,直至浆液从桩顶溢出为止。
4. 待浆液凝固定型后,可以进行下一桩的施工,但需保证施工过程中浆液不会污染周边环境。
5. 桩顶浇注微弱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 C8 级。
预应力张拉后浇注混凝土桩帽,各种尺寸要严格按设计施工。
四、施工质量检验
1. 对每一桩进行静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2. 对桩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须拆除重建。
五、安全生产
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现场安全。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作业环境整洁。
六、施工记录
每天进行施工记录,包括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工程进度、质量检验等内容。
七、施工后收尾工作
1. 施工完毕,现场整洁,工具材料及时清点。
2. 完善工程保修和维护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规范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2a8eba47cd184254a35356c.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1. 总则1.1适用规(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3)《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94)(4)《施工质量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实施》1.2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和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的要求,如果本规与国家相应规不一致,以最严格的执行。
2. 材料2.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2投标方在投标时需明确桩的来源业主、业主代表、设计和监理单位有权去制造厂实地考察确认。
若所提供制造商的产品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时,则应由中标施工单位另选制造商,直道甲方、业主代表、设计、监理满意为止。
2.3施工方所提供的预应力管桩的制造商一旦被选用,则应充分考虑桩的供应与运输能力,不能以任何借口而影响桩的供应和影响施工进度。
2.4管桩的供应与验收,应在控制现场未下车前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
2.5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施工机具:3.1 2.3.1承包商应选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或柴油锤打桩机,打桩机的台数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
3.2 2.3.2对于采用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其能够提供的最大压力不得低于3200kN。
同时考虑本地质条件可能含有流砂层和卵石层,部分桩需要穿透流砂层或卵石层后才能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层),承包方应具备适当增加配重的潜力,其费用包括在报价中。
3.3 2.3.3承包商应在进场时提供桩机的最近一次的、在有效期的检测报告原件,并随设备留置现场直到试桩工作结束。
3.4 2.3.4柴油锤打桩机的锤体重量、柴油机规格应根据桩基情况按有关规要求选用。
3.5 2.3.5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电焊机、全站议、经纬仪、水准仪等辅助机具。
4. 测量放样4.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要求采用全站议和水准仪进行放样,放样后的轴线和标高应请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https://img.taocdn.com/s3/m/b05737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d.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技术标准,是制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工艺的指导性文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工程施工材料,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各类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规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工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
规程的内容包括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施工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二、规程的主要内容1、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确定,需充分考虑承载力、变形性能、抗震性能等因素。
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时,需考虑桩的荷载、车辆荷载、水平荷载等多种载荷作用,确保桩的安全稳定性。
2、材料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规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对钢筋的种类、规格、强度等也有详细的要求。
3、施工要求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时,需要进行桩位的测量、挖孔、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一系列的施工工序。
在规程中对这些施工工序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了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等方面,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4、验收要求三、总结及展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标准,对于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规程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标准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0f1c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9.png)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施焊时宜用两台焊机对称进行,焊
缝应连续饱满;焊接应逐层进行,
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缝应连续饱
满,焊渣需清理;
桩尖与桩头(包含桩与桩)焊
接前应对焊接面进行清洁除锈。
质量风险:
1.桩尖松动、脱落,起不到挤压破土作用,导致桩头应力增大,桩身偏位:
2.无桩尖导致桩头直接受损,断裂;
3•存在管桩连接质量差、接头断裂的质量隐患;
4.桩身垂直度超过0.5%,影响受力。
标准:管桩施工,整体效果较好错误一:桩尖焊接面未清理,焊缝不饱满
错误二:桩身垂直度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错误三:静压管桩施工无送桩器,以桩送桩。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要求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b8e61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d.png)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要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它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确保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质量和施工效果,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要求,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材料准备在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各种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浆、钢筋等。
这些材料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质量可靠,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2. 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确保设计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设计要求包括桩长、桩径、预应力钢束的布置、预应力力值的确定等,这些要求直接影响着桩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3. 施工准备在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是场地的平整和清理,以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整洁;其次是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还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组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4. 施工工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工艺包括成孔、灌注混凝土、张拉钢束等环节。
在成孔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孔径和孔深,并确保桩身的垂直度和直径符合要求。
灌注混凝土时,应采用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在张拉钢束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力值,并严格控制预应力的偏差。
5. 质量检测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质量检测包括对材料的检测、桩身的检测以及预应力力值的检测等。
这些检测工作应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要求包括材料准备、设计要求、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施工,才能确保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标准[详]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aa35530c5901020206409c21.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1. 总则1.1适用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施工质量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实施》1.2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和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要求,如果本规范与国家相应规范不一致,以最严格的执行。
2. 材料2.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2投标方在投标时需明确桩的来源业主、业主代表、设计和监理单位有权去制造厂实地考察确认。
若所提供制造商的产品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时,则应由中标施工单位另选制造商,直道甲方、业主代表、设计、监理满意为止。
2.3施工方所提供的预应力管桩的制造商一旦被选用,则应充分考虑桩的供应与运输能力,不能以任何借口而影响桩的供应和影响施工进度。
2.4管桩的供应与验收,应在控制现场未下车前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
2.5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施工机具:3.1 2.3.1承包商应选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或柴油锤打桩机,打桩机的台数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
3.2 2.3.2对于采用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其能够提供的最大压力不得低于3200kN。
同时考虑本地质条件可能含有流砂层和卵石层,部分桩需要穿透流砂层或卵石层后才能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层),承包方应具备适当增加配重的潜力,其费用包括在报价中。
3.3 2.3.3承包商应在进场时提供桩机的最近一次的、在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原件,并随设备留置现场直到试桩工作结束。
3.4 2.3.4柴油锤打桩机的锤体重量、柴油机规格应根据桩基情况按有关规范要求选用。
3.5 2.3.5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电焊机、全站议、经纬仪、水准仪等辅助机具。
4. 测量放样4.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要求采用全站议和水准仪进行放样,放样后的轴线和标高应请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详细完整版)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详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b608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0.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一、材料要求:1.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或螺旋焊接钢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预应力锚具:采用符合要求的预应力锚具,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
3.预应力钢束:采用优质的钢材制成,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
4.混凝土:采用标号不低于C30的预拌混凝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设计要求:1.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预应力管桩设计。
2.确定管桩的直径、长度、布置间距和预应力力值等参数。
3.考虑到荷载、沉降、抗拔和抗浮托等因素,设计合理的预应力张拉方案。
三、施工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工具和材料。
2.开展施工前的勘察和测量工作,确定管桩位置和孔洞尺寸。
3.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四、施工工艺:1.钻孔: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钻孔,严格控制孔洞直径和垂直度。
2.安装钢管:将钢管逐节安装到孔洞中,采用焊接或螺纹联结等方式连接管道。
3.钢筋布置:在钢管内部布置预应力钢筋,注意保护层的厚度和间距。
4.混凝土浇筑:采用随桩同浇或倒桩式浇筑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性。
5.钢束张拉:采用张拉设备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并控制张拉力和速度。
6.锚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锚固方式进行锚固处理,确保钢束与预应力锚具的连接稳定可靠。
五、现场质量控制:1.进行现场检测和监测,包括孔径检查、钢筋布置检查、张拉力检测、变形检测等。
2.编制相关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张拉旁站记录、施工报告和检测报告等。
3.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完工验收:1.进行预应力管桩的最终验收,包括外观质量、孔洞尺寸、钢筋布置、张拉力值等方面的检查。
2.编制施工总结报告,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请注意,具体的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可能因地区和工程要求而有所不同,施工时应遵循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技术规范,请在实际施工中参考相关规范和专业指导。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84228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一、引言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桩型,具有诸多优点,如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等。
为了确保预应力管桩在工程中的安全可靠应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预应力管桩的分类与特点(一)分类预应力管桩根据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径、壁厚等参数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 PHC 管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C 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
(二)特点1、高强度: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使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施工便捷:工厂预制生产,现场施工速度快,减少了施工周期。
3、质量稳定:工厂化生产过程严格控制质量,桩身质量均匀可靠。
三、材料要求(一)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 C60。
其原材料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等。
(二)钢筋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钢丝或钢绞线,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普通钢筋的种类和规格也应满足设计要求。
(三)端板和桩套箍端板和桩套箍的材质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也应符合相应标准。
四、预制生产工艺(一)钢筋笼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和数量准确无误。
(二)混凝土浇筑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三)预应力施加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施加预应力,确保桩身具有足够的抗裂性能。
(四)养护养护方式可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养护时间和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五、管桩的运输与堆放(一)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防止管桩滚动和碰撞。
(二)堆放管桩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堆垛高度应符合安全要求。
六、施工准备(一)场地准备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行走和作业。
(二)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桩位的准确位置。
(三)施工设备选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桩型,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如静力压桩机、锤击桩机等。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80afb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8.png)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其优点在于承载力大、稳定性好、施工方便等。
本文旨在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规范,确保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二、材料准备1.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28d强度应不低于42.5MPa。
2.骨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石骨料,应干净无杂质,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1860MPa。
4.预应力钢束: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预应力钢束,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1860MPa。
5.混凝土添加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添加剂,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膨胀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膨胀剂,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沥青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漆,其质量应稳定。
三、工程设备准备1.钢筋加工设备:包括钢筋剪切机、钢筋弯曲机、钢筋拉拔机等。
2.预应力张拉设备:包括预应力张拉器、张拉锚具、张拉油泵等。
3.振动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振动器,振动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搅拌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等。
5.打桩设备:包括打桩机、水泥浆泵、混凝土输送泵等。
四、施工流程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基坑,基坑底部应平整、垂直,并清除所有杂物和泥垢。
2.制作钢筋笼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钢筋笼,钢筋笼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应超过桩顶5m。
3.安装钢筋笼将制作好的钢筋笼降入基坑内,调整好位置并加固,保证其垂直度和水平度。
4.打入钢管将钢管按设计要求安装在钢筋笼中,钢管应垂直于地面,保证其稳定性。
5.填充混凝土在钢管内部倒入混凝土,同时使用振动器振动混凝土,保证其密实度和均匀性。
6.张拉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初凝期内,使用预应力张拉设备对钢筋进行张拉,张拉后应进行锚固处理。
7.浇注顶部混凝土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后,浇注顶部混凝土,保证其充分密实。
8.打桩加固在混凝土初凝期内,使用打桩设备对整个管桩进行加固,保证其稳定性。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c532d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c.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材料,在建筑、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应力管桩的分类与特点预应力管桩通常可以分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两种。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在工厂中通过先张拉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成型的;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则是先浇筑混凝土管桩,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张拉钢筋并进行压浆。
预应力管桩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单桩承载力高:由于采用了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使得管桩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2、施工速度快:管桩在工厂预制,现场施工时可快速沉桩,大大缩短了工期。
3、质量稳定可靠:工厂化生产能够有效控制管桩的质量,减少质量波动。
4、适应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不同规格和型号的管桩。
二、预应力管桩的材料要求1、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所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 C60,其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和中粗砂,其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要求。
2、钢筋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螺旋槽钢棒或钢丝,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普通钢筋宜选用HRB400 级或HRB335 级钢筋。
3、端板和桩套箍端板和桩套箍的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其厚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三、预应力管桩的生产工艺1、钢筋加工与张拉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下料和镦头处理,然后进行预应力张拉。
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钢筋的预应力值达到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符合规定。
浇筑时应采用分层振捣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3、养护管桩成型后应进行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养护时间和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4、脱模与吊运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脱模和吊运管桩。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3a14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0.png)
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预应力管桩技术规范一、引言预应力管桩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地条件下的基础工程。
本文档旨在规范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施工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术语和定义1. 预应力管桩:采用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管状桩体。
2. 预应力钢筋:采用钢筋预先施加张力。
3. 混凝土:预应力管桩的主要构成材料。
4. 注浆材料:用于灌注管桩空腔的材料,包括水泥浆和泵送灌浆。
三、设计要求1. 工程勘察(1)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分析、水文地质调查等,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
(2)承载力计算:根据地基条件和结构要求,计算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
2. 施工方法(1)钻孔施工:采用钻孔机进行孔洞开挖,确保孔径和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2)预应力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孔洞内放置预应力钢筋,并加以张拉。
(3)注浆灌注:采用泵送灌浆的方式,将混凝土注入孔洞,并排除空气和孔隙。
3. 施工质量控制(1)孔洞质量检查:检查钻孔的直径和质量,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预应力钢筋张拉监控:监控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度和应力水平,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质量监控:监控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确保强度和密实性。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预应力管桩设计图纸:包括管桩布置、钢筋布置等详细图纸。
2. 施工方案:包括钻孔、预应力钢筋张拉、注浆灌注等施工计划。
3. 施工检测报告:包括孔洞质量检查、预应力钢筋张拉监测、混凝土浇筑质量监控等检测报告。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土建工程法:指对土地、建筑物进行开发、建设、维护和改造等活动的法律。
2. 基坑工程:指地下工程、水下工程和特殊地下工程。
3.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法:指建筑领域对招标、投标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我们了解了预应力管桩技术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
合理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将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合理的使用附件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确保工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a76a1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6.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编制相应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要求,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和事故。
2. 经济性原则: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尽可能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3. 可行性原则: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和材料的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设计参数1. 管桩直径:管桩直径应根据设计荷载、受力状态、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300mm以上。
2. 壁厚:管桩壁厚应根据设计荷载、受力状态、材料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大于50mm。
3. 预应力筋直径:预应力筋直径应根据设计荷载、管桩直径、管壁厚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12mm-25mm之间。
4. 预应力筋间距:预应力筋间距应根据管桩直径、预应力筋直径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100mm-200mm之间。
5. 预应力筋张力:预应力筋张力应根据设计荷载、预应力筋数量、预应力筋直径、预应力钢筋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0.6fpy-fpy之间。
6. 抗拉钢筋直径:抗拉钢筋直径应根据设计荷载、管壁厚度、抗拉钢筋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10mm-16mm之间。
7. 抗拉钢筋间距:抗拉钢筋间距应根据管壁厚度、抗拉钢筋直径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200mm-300mm之间。
四、设计方法1. 管桩的受力分析管桩的受力分析应考虑以下因素:(1)管桩的自重;(2)土体对管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3)管桩受到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
2. 预应力设计(1)预应力筋的选用:应根据工程要求和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直径。
(2)预应力筋的布置:应根据管桩的截面形状和预应力筋的直径等因素确定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要求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b8e95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4.png)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要求
1、预应力管桩锤击工艺流程:定位放线→桩机就位→插桩→锤击沉桩→接桩→继续沉桩→送桩→收锤→截桩头(如需要)→填桩芯
2、施工部位:预应力管桩基础
3、工艺方案
3.1定位放线:①对于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的群桩基础,应由中间向外或向后退打②群桩基础在同一承台的桩,可采用跳打或对角线施打的施工顺序
③多桩承台边缘的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施工完成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施工
3.2锤击沉桩:桩锤、桩帽或送桩器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衬垫;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做纠正处理
3.3接桩: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不超过2mm;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必须经自然冷却,方可继续沉桩;锤击桩自然冷却时间8min,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自然冷却时间为3min,严禁浇水冷却,或者不冷却就开始沉桩
4、过程重要控制措施:
4.1收锤: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连续锤击3阵,并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
4.2 沉桩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的方法进行纠偏,在较深粘土、淤泥或粉质粘土及砂层中施打管桩,宜将每根桩一次性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息时间,
并应采取低锤轻击的方式施打,以防斜桩
5、安全文明施工
5.1施工过程中施工大型机械,必须进行旁站,机械周边设置警示区,作业期间禁止接近;
5.2 由于施工过程中噪声较大,注意防扰民措施,施工时间避开休息时间,避免引起纠纷。
标准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要求
![标准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dca60b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9.png)
标准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要求根据《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2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23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应配备桩身垂直度观测仪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和观测人员,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2)锤击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②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管桩施打过程中,宜重锤低击,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随时检查桩身的垂直度。
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设法纠正;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③当打桩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头桩身混凝土破裂、桩身突然倾斜跑位、锤击数过多以及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④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②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
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4)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项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重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问。
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焊接要求:检验项目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焊缝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焊缝表面无裂纹、未焊满、未熔合、气孔、夹渣焊瘤等缺陷。
②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两侧咬边总长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不大于25mm,焊缝错边量不大于10%厚板,且不大于2mm。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b9f0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e.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其技术标准对于工程质量和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管桩材料、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管桩材料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
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在预应力钢筋的选用上,应考虑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确保管桩的整体性能。
其次,施工工艺是影响管桩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
要求进行预应力布置,采用专业的张拉设备和工艺,保证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效果和锚固质量。
同时,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湿度,避免裂缝和质量缺陷的产生。
另外,验收标准是评定管桩质量的重要依据。
验收时应对管桩的尺寸、强度、
预应力损失、锚固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管桩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同时,应对管桩的外观质量和防腐措施进行检查,保证管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
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验收检测,才能确保管桩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促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0bba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6.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前言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基础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减小基础造价,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基础沉降,提高建筑工程的寿命。
因此,本文档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的相关规程和注意事项,供广大读者参考。
规程内容1.设计要点1.1 选桩1.直径:一般以基础承载力为基础,直径初始值按直径长度之比为1:18~23进行选择,但在墙厚较大时,可适当缩小成1:15、1:16;2.管壁厚度:墙厚按规定选定后,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相应排 column layout 、控制长度和加固措施等处处理;3.预埋长度:按设计要求留净长度,预留的长度应超过选定的桩长,预留筋量不应小于选定桩筋量的1.5倍,一般不小于10m;4.断面类型:按一定构造形式选定,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双筒构造。
1.2 配筋1.根据选用的桩的直径和预应力级数在强度设计中计算管桩强度;2.计算RC管桩抗弯强度,配筋满足抗裂和耐久性的要求;3.根据不同工况和不同预应力级数计算管桩的抗弯强度以及相应的非工作状态下的钢筋和混凝土裂缝宽度,并满足各项力学要求。
1.3 竣工验收管桩竣工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1.预留长度符合设计和要求;2.管桩钢筋预应力张拉和卸拉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的强度和钢筋弹性模量检测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4.混凝土强度和一般物理性能,如截面平整度、几何尺寸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施工注意事项2.1 桩身成型1.在桩基施工开始前,应清理桩周土壤和表层水泥浆,并开挖基槽,保持基槽底水平,确保基槽壁面垂直;2.施工时应注意墙厚、排筋、支模、接头、定位等问题,对管模板和支模进行优化改进;3.预埋件应保持端面的垂直性和水平度,应有足够的预压,防止振动。
2.2 混凝土浇筑1.浇筑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性能;2.在施工的初期,密切监测拔模时混凝土的裂缝和危险,日常的内部质量监测与实验室测试是必要的;3.浇筑结束后,应覆盖加绝热材料,以达到养护的目的。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f84d3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3.png)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一、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中,其优点包括承载力大、变形小、施工简便等。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设计要求1.设计荷载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荷载。
应考虑到荷载的类型、方向、大小、持续时间等因素。
2.设计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设计长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长度应根据地层情况、荷载特征、预应力系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
4.设计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预应力应根据设计荷载和设计强度进行合理的确定。
5.设计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工艺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预应力系统的正确施工和预应力的准确传递。
三、材料要求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2.钢筋预应力钢筋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锚具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其可靠性和耐久性。
4.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四、设计计算1.计算荷载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荷载,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地震作用等。
2.计算强度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钢筋、锚具、钢绞线的强度参数,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强度,包括受力状态、极限状态、破坏状态等。
3.计算变形根据设计荷载和预应力系统的预应力参数,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
五、预应力设计1.预应力设计原则预应力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确保预应力系统能够准确传递预应力,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强度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2.预应力设计方法预应力设计方法包括常规预应力设计、全预应力设计、半预应力设计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3.预应力系统布置预应力系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保证预应力能够准确传递到混凝土和钢筋中。
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
![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500a8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4.png)
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是指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以确保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份大致的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供参考:1. 施工前准备:(1)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2)进行现场勘察和非破坏性检测,确定基坑开挖和管桩的尺寸和深度;(3)进行施工现场的平整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整洁;(4)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2. 桩基开挖:(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确保基础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2)基坑开挖完毕后,及时清理边坡和基底的松土、泥土和水分;(3)检查基坑的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确保桩身安装的准确性。
3. 钢筋加工和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加工和预埋处理,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尺寸准确;(2)在基坑中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装配,注意钢筋之间的间距和连接点的位置和数量;(3)严格控制钢筋的埋设深度和水平度,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4. 管道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预应力管材料和规格;(2)将预应力管逐节安装在基坑中,注意管道之间的缝隙和连接点的密封性;(3)加固管道的结构,包括增设连接板、支撑架和支撑杆等;(4)进行管道的拉紧和张拉,确保管道的预应力和稳定性。
5. 灌注混凝土:(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和外加剂;(2)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温度进行混凝土的灌注;(3)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注意防止混凝土的泌水和裂缝。
6. 管桩检测和验收:(1)对管桩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和负载试验,确保管桩的质量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整改和修复,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3)进行管桩的验收和交付,确保施工的合格和合理。
以上是一份大致的预应力管桩施工规范,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具体要求,还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预应力管桩专业技术规范
![预应力管桩专业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3acd4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b.png)
预应力管桩专业技术规范范本1:预应力管桩专业技术规范1. 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参考资料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定义2.2 缩写词汇表3. 法律法规3.1 相关法律法规3.2 注释说明4. 设计要求4.1 荷载参数4.2 钢材选择4.3 预应力筋设计 4.4 钢管选择和布置4.5 施工工序5. 施工管理5.1 施工方案5.2 施工组织5.3 施工过程控制 5.4 施工质量控制5.5 安全与环保措施6. 监测与检测6.1 监测方案6.2 监测方法6.3 监测数据分析6.4 异常情况处理7. 质量验收7.1 施工前验收7.2 施工中验收7.3 施工后验收7.4 技术交底8. 维护与修复8.1 维护要求8.2 表面损伤修复 8.3 预应力失效处理8.4 实体结构加固9. 质量评估9.1 设计质量评估 9.2 施工质量评估 9.3 运行质量评估9.4 监测数据对比10. 附件10.1 技术图纸10.2 规格书10.3 施工记录10.4 监测报告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技术图纸2. 规格书3. 施工记录4. 监测报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通过预先施加一定的应力,使结构在使用荷载下保持预定的一种应力状态,以提高其抗力和使用性能。
2. 管桩:指用预制钢管作为模具,注入混凝土形成的桩。
范本2:预应力管桩专业技术规范1. 引言1.1 目的与意义1.2 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1.3 参考标准2. 术语和定义2.1 关键术语定义2.2 缩写词汇表3. 法律法规3.1 相关法律法规3.2 名词解释与注释4. 技术要求4.1 施工前准备工作4.2 材料选用与要求4.3 设计要求与计算方法 4.4 施工工序与方法4.5 施工质量控制5. 施工组织与管理5.1 施工方案编制5.2 施工组织与协调5.3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5.4 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5.5 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估6. 监测与检测6.1 监测方案设计6.2 监测设备与方法6.3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6.4 异常情况处理与应对措施7. 维护与修复7.1 日常养护与维护要求7.2 表面损伤修复方法7.3 预应力失效原因分析与处理7.4 实体结构加固方法8. 质量评估与改进8.1 设计质量评估8.2 施工质量评估8.3 使用质量评估8.4 改进措施与建议9. 附件9.1 技术图纸9.2 施工规范书9.3 施工记录报告9.4 监测报告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技术图纸2. 施工规范书3. 施工记录报告4. 监测报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通过预先施加一定的应力,使结构在使用荷载下保持预定的一种应力状态,以提高其抗力和使用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求1. 总则1.1适用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施工质量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实施》1.2 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和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要求,如果本规范与国家相应规范不一致,以最严格的执行。
2. 材料2.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2投标方在投标时需明确桩的来源业主、业主代表、设计和监理单位有权去制造厂实地考察确认。
若所提供制造商的产品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时,则应由中标施工单位另选制造商,直道甲方、业主代表、设计、监理满意为止。
2.3施工方所提供的预应力管桩的制造商一旦被选用,则应充分考虑桩的供应与运输能力,不能以任何借口而影响桩的供应和影响施工进度。
2.4管桩的供应与验收,应在控制现场未下车前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场。
2.5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施工机具:3.1 2.3.1承包商应选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或柴油锤打桩机,打桩机的台数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
3.2 2.3.2对于采用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其能够提供的最大压力不得低于3200kN。
同时考虑本地质条件可能含有流砂层和卵石层,部分桩需要穿透流砂层或卵石层后才能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层),承包方应具备适当增加配重的潜力,其费用包括在报价中。
3.3 2.3.3承包商应在进场时提供桩机的最近一次的、在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原件,并随设备留置现场直到试桩工作结束。
3.4 2.3.4柴油锤打桩机的锤体重量、柴油机规格应根据桩基情况按有关规范要求选用。
3.5 2.3.5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电焊机、全站议、经纬仪、水准仪等辅助机具。
4. 测量放样4.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要求采用全站议和水准仪进行放样,放样后的轴线和标高应请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4.2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4.3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
5工程量的计算5.1桩的计算长度为从现有地面算起的桩的入土深度(不含桩点长度)5.2桩的计算长度为从设计地面标高±0.00以下-1.0m算起,为桩的入土深度。
5.3桩的计算长度为从桩设计顶标高算起的有效桩长。
(不含桩尖)条件为每一个承台的一根桩为试桩,桩长按实计算。
5.4所有断桩、无效桩、偏台桩及由此而引发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5.5由于施工单位的施工不一致而引发的设计桩基承台的变化,所增加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5.6现暂定桩的有效桩长为14m/根,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地质情况进行打桩。
5.7允许在厂内不同的地区内打四根试桩,试桩长度不控制,仅控制单桩的承载力。
5.8所有工程桩,在施工时,均为双控,即按桩的承载力与桩的长度同时控制。
5.9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时不允许超深选桩。
当配桩已送到设计标高,但桩的承载力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即刻进行接桩处理。
费用由甲方支付,如施工单位未接桩,而在不得已的情况采用超送的办法。
则超送桩的处费由施工单位支付。
5.10当桩基承分土方的开控为人工开挖时,则应变检测。
所发生的Ⅱ、Ⅲ类桩的处理费用,与其对工期影响所产生的一切责任均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5.11裁桩的方式为切割法。
不允许人工凿桩的方法裁桩。
其费用与桩尖的费用均包含在打桩费用内。
6.工艺要求6.1工艺流程:就桩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6.2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6.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6.4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桩身应垂直稳定。
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6.5打桩时应尽量从中间向四周进行;打桩顺序应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6.6接桩6.6.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6.6.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6.6.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6.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6.8焊接要求6.8.1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6.8.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
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6.8.3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6.8.4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6.8.5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6.8.6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6.8.7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6.9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6.9.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
6.9.1.1工程桩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且试打桩时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并作静载试验的管桩基础;6.9.1.2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6.9.1.3三级管桩基础。
6.9.2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总桩数的0.5%,且整个工程不应少于2根。
6.9.2.1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6.9.2.2施工中实行监理制度。
6.9.2.3采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测定最后贯入度;6.9.2.4桩端持力层为强化风化岩层。
6.9.2.5大多数工程桩送深度不超过 2.0m;6.9.3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手段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少2根,其他条件不应少于3根。
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6.10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及时向业主代表和监理汇报:6.10.1贯入度剧变;6.10.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6.10.3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6.11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
并将技术资料提交业主或业主代表。
6.12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7. 质量要求7.1保证项目:7.1.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7.1.2外观质量要求表表1 项目质量要求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计表面积的0.5%,其深度不得大于10mm。
允许作有效的修补桩身合缝漏浆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 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 mm,允许作有效的修补局部磕损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允许作有效的修补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头、脱头不允许。
但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丝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桩套箍(钢裙板)凹陷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 ,每处面积不大于25cm2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桩接头及桩套箍(钢裙板)与混凝土结合处漏浆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允许作有效修补7.1.3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7.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8. 成品保护8.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8.2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8.3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8.3.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8.3.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8.3.3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
8.3.4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
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层。
8.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
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8.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8.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8.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9应注意的质量问题9.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9.2桩身断裂。
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
应及时检查。
9.3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
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9.4桩身倾斜。
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原因所造成。
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9.5接桩处拉脱开裂。
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