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教育
一.什么是快乐教育
1.定义:所谓快乐教育,其实就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更大众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把死教材讲活的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2.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感到幸福快乐,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3.主张:从情感入手,以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追求快乐的意义
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追求的任何目标的价值,大都希望从中获得快乐。
2.文学泰斗钱钟书:“希望快乐来,希望快乐再来。
”
3.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永无休止的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是人的天性。
”
(开心是一种心情,快乐是一种精神。
)物质精神
例子:
1.假笑:眉毛和眼周围的肌肉不动,只扯动下半边脸和眼睑的下部。
2.自然的笑:这种笑容表现了高兴、愉快的积极情绪。
当国外的科学家搞明白了假笑和真笑的区别后,便将贝克汉姆的老婆维多利亚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列为假笑最多的人。
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微笑时,他的嘴部肌肉会产生运动,眼睛上挤,眉毛微微下弯。
但当假笑时,他所动用的却是不同的面部肌肉。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嘴巴通常会向外扩张,而眼睛的运动则非常微小。
人在假笑时只是嘴角上翘,而真笑时不光嘴角上翘,眼角上部的肌肉会向下弯曲。
三.何谓“教育”
教育= 教书+ 育人
培养兴趣发掘潜力
拓展知识塑造性格
现状:学校以升学率考评老师,老师以学习成绩优劣评判学生
有句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结果: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快乐—自由—创造力=重点中学/大学?(举例:什么是好学生)
缺少德育——>没有人生目标
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
四.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
学生/孩子家长老师
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学要老师和家长的一起努力和配合。
快乐教育==合格的父母+用心的老师+快乐的学生
五.快乐三部曲
1.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孩子在快乐时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而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时,信心会减弱、智力会下降、潜能会降低。
唯一的方法是先把孩子情绪调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孩子的笑声和学习的声音,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的。
三个多一些,三个少一些:亲子时间多一些,物质奖励少一些,温和面孔多一些,指指点点少一些,以身作则多一些,独断专行少一些。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要教孩子学会调整心态。
敢于面对失败。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要明白一点:给东西太多会使他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的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生活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
)
2.如何做用心的老师
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语言上。
有艺术的表扬。
表扬包括俩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对他们自己说什么。
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
那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
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
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要怕。
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
优秀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语让孩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
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简明扼要,胸怀宽广,言而有信,尊重学生(爱默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与尊重学生”),适时的关爱,挖掘亮点。
3.如何做快乐的学生
1.敢于做自己,有话就说,彰显个性。
2.拥有梦想和目标,追求快乐。
六.将快乐进行到底
快乐教育==个性教育
家==白开水柔和温暖的教育
学校==饮料多彩丰富的教育
学生==杯子个性的体现和教育的反馈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例子:BBC拍了一部纪录片,来测试“中国式教学”能不能在英国适应。
这个项目叫做“中国化的英国学校”。
BBC花半年时间筛选中国教师,然后花一个月时间在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最后剪辑出一部几十分钟的纪录片。
英国老师认为“懒散”是自由精神的培养。
参加实验的英国学生也认为,教室里很压抑,好像自己时时刻刻和其他所有同学在竞争,中国老师把学生当成“防弹海绵”。
中国老师则把英国学生的行为总结成懒散无纪律,并且认为是“高福利制度”养出这群懒汉。
英国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应对不同的学生,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
显然认为中国的教学法能迫使学生上进。
(学生要因材施教,拥有自己的个性才是完整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特色才是第一无二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