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实验报告
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密度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密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水的质量。
实验中,通过测量水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水的密度。
三、实验器材1. 托盘天平:用于测量水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水的体积。
3. 烧杯:用于装水和进行实验。
4. 滤纸:用于擦拭量筒和烧杯。
5. 纸巾:用于擦拭手部。
四、实验步骤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 用烧杯装满水,确保烧杯内的水不超过烧杯的2/3。
3.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量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注意尽量避免水溅出。
5. 量筒中的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6. 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7. 重复步骤3-6,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1.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每次实验中水的密度。
2. 计算三次实验中水的密度的平均值。
六、实验结果实验次数 | 水的质量(g) | 水的体积(cm³) | 水的密度(g/cm³)--- | --- | --- | ---1 | 100.0 | 100.0 | 1.002 | 99.8 | 99.8 | 1.003 | 100.2 | 100.2 | 1.00平均值 | 100.0 | 100.0 | 1.00七、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水的密度,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密度为 1.00 g/cm³。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八、误差讨论1.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壁可能会残留少量水,导致实际测量体积略小于理论值。
2. 量筒的读数误差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2. 了解水沸腾的条件。
3. 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和气压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水沸腾是指水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 酒精灯3. 温度计4. 水位计5. 水泵6. 保温瓶7. 计时器8. 铁架台9. 铁夹10. 铝箔纸四、实验步骤1. 将烧杯置于铁架台上,倒入适量的水,用水位计测量水的初始体积。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4. 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和气压。
5. 用水泵将烧杯中的水抽成真空,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6. 将保温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7. 将铝箔纸覆盖在烧杯口,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加热烧杯中的水时,水逐渐升温,当水温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
2. 在抽成真空的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降低,沸腾现象不明显。
3. 在保温瓶中加热水,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
4. 将铝箔纸覆盖在烧杯口,水沸腾时气泡无法上升至水面,沸腾现象不明显。
六、实验数据1. 初始水温:20℃2. 沸腾水温:100℃3. 水沸腾时气压:大气压4. 抽成真空后水沸腾温度:80℃5. 保温瓶中水沸腾温度:100℃6. 铝箔纸覆盖烧杯口时水沸腾温度:80℃七、实验分析1. 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气压满足要求。
2. 水沸腾时,气泡的产生、上升和破裂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3. 水沸腾的温度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 在真空条件下,水的沸点降低,沸腾现象不明显。
5. 保温瓶中的水沸腾时,气泡产生和破裂现象明显,说明保温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6. 铝箔纸覆盖烧杯口,阻止气泡上升至水面,沸腾现象不明显,说明水沸腾需要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
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观察水的实验报告单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观察水的性质和行为,深入了解水的特点和重要性。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水的几个物理性质。
1.1 温度对水的影响我们首先将两杯水放置在室温下,其中一杯水加热至沸腾。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加热的水开始冒泡,并逐渐蒸发。
而室温水则保持稳定,没有任何变化。
这说明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水的蒸发。
1.2 密度对水的影响我们接着进行了关于水密度的实验。
我们取两个容器,一个装满了水,另一个装满了油。
将一小块塑料球放入两个容器中,我们发现球在水中漂浮,而在油中下沉。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球在水中浮起。
1.3 表面张力对水的影响我们将一张纸巾放在水面上,观察到纸巾能够浮在水上而不沉下去。
这是因为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形成一个薄膜,从而支撑住纸巾。
实验二:水的化学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水的一些化学性质。
2.1 水的酸碱性我们将一小块红色的红茶布放入水中,观察到水变为淡红色。
然后,我们滴加几滴柠檬汁到水中,发现水变得更加酸性,颜色变为橙黄色。
接着,我们滴加几滴小苏打水到水中,发现水变得碱性,颜色变为淡绿色。
这说明水具有酸碱中性,并且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酸碱性。
2.2 水的溶解性我们取一小块糖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糖块逐渐溶解。
然后,我们取一小块油块放入水中,发现油块无法溶解。
这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但不包括油类。
结论通过观察水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密度和表面张力。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水的蒸发。
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浮起。
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形成薄膜。
2. 水的化学性质表现为酸碱性和溶解性。
水具有酸碱中性,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酸碱性。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但不包括油类。
水循环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地理意义及其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水、水泵、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土壤、沙子、石头、塑料布等。
2. 实验材料准备:将土壤、沙子、石头等材料分别放入透明容器中,模拟地球上的不同地貌类型。
三、实验步骤1. 在透明容器中,模拟地球上的不同地貌类型,如土壤、沙子、石头等。
2. 向容器中加入适量水,模拟大气降水。
3. 开启水泵,模拟地表径流。
4. 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蒸发、渗透等过程。
5.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1. 水在容器中流动:实验开始后,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模拟地表径流过程。
水在流动过程中,遇到不同地貌类型,如土壤、沙子、石头等,会发生渗透、侵蚀等现象。
2. 水的蒸发:实验过程中,水在阳光照射下,部分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模拟大气水分的蒸发过程。
3. 水的渗透:水在流动过程中,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沙子等材料中,模拟地下水循环过程。
4. 水的沉积: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泥沙、有机物等物质沉积在低洼处,模拟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
五、实验结论1.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和状态变化,包括蒸发、降水、径流、渗透等过程。
2. 水循环具有以下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5)联系地球各圈和各种水体的纽带,是调节器,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重要因素。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模拟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地理意义。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现象,对地球环境、气候、生物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水的沸腾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水沸腾的条件。
2. 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3.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水沸腾是指水在受热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水的沸点受外界压强的影响,压强越高,沸点越高。
本实验中,通过加热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的沸点。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烧杯、酒精灯、铁夹、铁架台、温度计、石棉网、火柴。
2. 材料:水。
四、实验步骤1.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加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全部浸入水中。
3. 点燃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酒精灯上,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时,记录下水的沸点。
5.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的沸点。
6.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 水的沸点(℃)-------- | --------1 |2 |3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开始沸腾。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 | 水的沸点(℃)-------- | --------1 | 1002 | 1003 | 100实验结果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这与理论值相符。
七、实验总结1. 水沸腾是指水在受热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2. 水的沸点受外界压强的影响,压强越高,沸点越高。
3. 本实验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了水的沸点,并掌握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
2. 加热时,确保烧杯稳定放置在石棉网上,防止烧杯倾倒。
3.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注意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及时记录数据。
九、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压强下水的沸点。
2. 探究其他液体(如酒精、盐水等)的沸点。
3. 研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
实验_水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探究水的凝固、蒸发、溶解等基本现象。
二、实验器材1. 实验室常用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玻璃棒、天平等。
2. 实验试剂:冰块、食盐、糖、红色染料等。
三、实验步骤1. 水的沸腾实验(1)将适量的水倒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水的沸点。
(3)分析水的沸腾原因。
2. 水的凝固实验(1)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记录冰块的融化温度。
(3)分析水的凝固原因。
3. 水的蒸发实验(1)将少量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2)将烧杯放置在通风处,观察水逐渐蒸发的现象。
(3)分析水的蒸发原因。
4. 水的溶解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2)分别加入食盐、糖,观察溶解现象。
(3)分析水的溶解原因。
5. 水的密度实验(1)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2)将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
(3)计算水的密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的沸点为100℃。
水的沸腾原因是水分子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加剧,当分子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水的凝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冰块的融化温度为0℃。
水的凝固原因是水分子在降温过程中,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3. 水的蒸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在通风处逐渐蒸发。
水的蒸发原因是水分子在液态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液面,进入气态。
4. 水的溶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红色染料、食盐、糖均能溶解于水中。
水的溶解原因是水分子具有极性,能够与极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分散在水中。
5. 水的密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的密度为1g/cm³。
水的电解实验报告
水的电解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的电解原理,观察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验证水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原理水(H₂O)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H₂)和氧气(O₂)。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根据电解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三、实验用品1、仪器:直流电源、电解槽、导线、小试管、尖嘴玻璃管、量筒。
2、药品:蒸馏水、稀硫酸(增强导电性)。
四、实验装置1、电解槽:通常为一个透明的容器,用于盛放电解液和进行电解反应。
2、电源:提供直流电,一般为学生电源,电压可调节。
3、电极:通常使用石墨电极或铂电极。
4、气体收集装置:用小试管和尖嘴玻璃管分别收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
五、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2、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然后滴加几滴稀硫酸,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3、将两根电极插入电解槽中,与直流电源连接。
注意正负极的连接要正确,一般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4、打开电源,调节电压至合适的值(通常为6 12V),开始电解。
5、观察电极表面的现象,同时注意收集电解产生的气体。
6、当电解产生的气体体积足够时,关闭电源。
7、用排水法分别收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并测量其体积。
六、实验现象1、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阳极产生的气泡较小,阴极产生的气泡较大。
2、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气体|体积(ml)||::|::||氢气|_____||氧气|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与理论值2:1 进行比较。
八、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接近 2:1,验证了水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导致气体体积比与理论值不完全一致。
水的电解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电解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电解水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4. 探究影响电解水效率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的反应式如下:\[ 2H_2O \xrightarrow{\text{通电}} 2H_2 + O_2 \]在电解过程中,氢气在阴极产生,氧气在阳极产生。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直流电源、电解槽、电极、导线、试管、量筒、集气瓶、点火器等。
2. 药品:蒸馏水、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槽:将电解槽放入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固。
2. 安装电极:将阴极和阳极分别插入电解槽的两侧,并用导线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3. 添加电解质: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提高水的导电性。
4. 连接电源: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极上。
5. 通电:打开直流电源,开始电解水。
6. 观察现象: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附近会产生气泡,收集气体并记录体积。
7. 关闭电源:实验结束后,关闭直流电源,取出电极。
8. 分析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体积,计算其体积比,分析影响电解水效率的因素。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附近都会产生气泡,气泡的密度较大,不易逸出。
2. 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气泡逐渐增多,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六、分析与讨论1. 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气泡的产生表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2.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符合电解水的理论反应式。
3. 影响电解水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a. 电解质的浓度:电解质浓度越高,水的导电性越好,电解效率越高。
b. 电压:电压越高,电解速度越快,但过高的电压会导致电极腐蚀,降低电解效率。
c.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对电解效率也有一定影响,通常选用惰性电极,如铂、石墨等。
保护水资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 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法。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1. 水质检测工具:pH试纸、浊度计、溶解氧仪等。
2. 水资源保护宣传资料。
3. 水样采集器。
4. 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步骤1. 了解水资源现状: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危害。
2. 水质检测:在实验地点采集水样,使用水质检测工具对水样进行pH值、浊度、溶解氧等指标的检测。
3. 水资源保护方法:学习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法,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污水处理等。
4. 宣传水资源保护: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宣传文章,向周围人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5. 实验总结: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检测结果:实验地点的水质检测结果如下:- pH值:6.8- 浊度:10NTU- 溶解氧:5.0mg/L根据检测结果,该地点水质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悬浮物。
2. 水资源保护方法:- 节约用水: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节约用水:- 关闭水龙头,减少不必要的流水。
- 使用节水型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洗衣机等。
- 合理安排用水时间,避免长时间流水。
- 防止水污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防止水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农业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 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小学生关于水的实验报告
小学生关于水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小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以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 水- 不同温度的水- 温度计- 容器- 冰块实验步骤实验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1. 把一杯水倒入容器中,并观察水的形态。
2. 向该杯水中倒入冰块,观察冰块和水的变化。
实验2:测量水的温度1. 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用温度计测量烧开后的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实验1:我观察到水倒入容器中时是呈液态的,冰块倒入水中时,冰块慢慢融化成水,并与原本的水混合在一起。
实验2:测量自来水的温度为25C,烧开后的水的温度为100C。
实验分析与讨论实验1:我们知道,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水在常温下是液态的,但当加入冰块时,冰块逐渐融化成液态的水。
这表明水的固态是冰,而液态是水的一种形态。
这也说明了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实验2: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温度的水具有不同的性质。
自来水的温度为25C,我们可以感受到水是凉的。
而烧开后的水温度为100C,我们可以感受到水是热的。
这说明水的温度可以影响它的感觉和性质。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状态变化和温度对水的影响。
水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液态的水和冰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测量了自来水和烧开后的水的温度,发现水的温度可以影响水的性质和感觉。
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持水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合理使用。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水的污染和水的循环过程,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水的合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水的合成原理,掌握水的化学合成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合成过程,验证水的化学性质。
3. 了解实验室操作规范,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2H₂ + O₂ → 2H₂O。
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合成水。
电解水是将直流电通过水溶液,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三、实验器材1. 电源:直流电源,电压1.5~3V,电流0.1~0.5A。
2. 电解槽:采用两片电极(铂电极或石墨电极)固定在电解槽内,电极间距离约2~3cm。
3. 电解液:纯水或稀硫酸溶液(1mol/L)。
4. 气体收集装置:集气瓶、橡胶管、夹子等。
5. 实验仪器:烧杯、滴管、量筒、试管、酒精灯、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电解槽中的电极固定好,电极间距离约2~3cm。
2. 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电解液,如纯水或稀硫酸溶液。
3. 将电极插入电解液中,确保电极接触良好。
4. 将电解槽连接到直流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使电流稳定在0.1~0.5A。
5. 观察电解过程,记录气泡产生的数量、大小和颜色变化。
6. 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取出电极。
7. 将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收集在两个集气瓶中,一个用于收集氢气,另一个用于收集氧气。
8. 使用点燃的火柴测试收集到的气体,观察燃烧情况。
五、实验现象1.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产生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颜色由无色变为淡蓝色。
2. 氢气和氧气分别收集在两个集气瓶中,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燃烧时火焰较亮。
3. 电解过程中,电解液逐渐减少,产生少量沉淀物。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电解水过程中,氢气和氧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产生,验证了水的化学合成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符合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的比例。
3. 实验过程中,电解液逐渐减少,产生少量沉淀物,说明电解过程中有副反应发生。
水能溶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溶解特性;2.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 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1. 烧杯:5个;2. 搅拌棒:5根;3. 食盐、面粉、沙、糖、碘、酒精、酱油、醋、牛奶、茶叶等固体和液体物质;4. 量筒:1个;5. 温度计:1个;6. 秒表:1个。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各种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别称量,记录质量;2. 将5个烧杯分别编号为1-5号,分别向每个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例如:100ml);3. 将称量好的固体物质(如食盐、面粉、沙等)分别加入对应编号的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4. 将液体物质(如酒精、酱油、醋等)分别加入对应编号的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5. 将茶叶放入烧杯中,观察茶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6.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温度变化及物质的溶解情况;7. 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溶解速度、溶解程度、溶解后溶液颜色等;8.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四、实验现象1. 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不同,食盐溶解速度较快,面粉溶解速度较慢,沙不溶解;2. 酒精、酱油、醋等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较快,且溶解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3. 茶叶在水中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后溶液呈淡黄色;4. 随着温度升高,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沙仍然不溶解;5. 溶解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能溶解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溶解速度受物质种类、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影响;2. 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不同,食盐溶解速度较快,面粉溶解速度较慢,沙不溶解;3. 酒精、酱油、醋等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较快,且溶解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4. 随着温度升高,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沙仍然不溶解;5. 溶解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水能溶解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2. 溶解速度受物质种类、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影响;3. 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水科学小实验报告单
水科学小实验报告单水科学小实验报告单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探究水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我们发现了水的表面张力、溶解性和密度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实验一:表面张力的观察实验材料:一张硬纸片、一盆水实验步骤:1. 将硬纸片轻轻放在水面上。
2. 观察纸片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果:纸片能够浮在水面上,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实验分析:这是因为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形成的。
水分子在表面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薄薄的膜,使得纸片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小勺盐实验步骤:1. 将一小勺盐加入杯中的水中。
2. 搅拌水,直到盐完全溶解。
实验结果: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溶液。
实验分析:这表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水的溶解性是由于水分子的极性。
水分子具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能够吸引和包围其他物质的离子或分子,从而使其溶解在水中。
实验三:水的密度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杯植物油、一块小木块实验步骤:1. 将小木块轻轻放入杯中的水中。
2. 观察小木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将小木块轻轻放入杯中的植物油中。
4. 观察小木块在植物油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结果:小木块在水中下沉,而在植物油中浮起。
实验分析: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植物油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水的密度大约为1克/立方厘米,而植物油的密度约为0.9克/立方厘米。
因此,小木块在水中下沉,而在植物油中浮起。
结论: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发现了水的表面张力、溶解性和密度等特点。
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和应用科学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报告,能够增加大家对水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水的性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粘度等。
2. 掌握水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溶解度等。
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 分析水的净化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二、实验原理1. 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是指水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粘度等。
2. 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是指水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如酸碱性、溶解度等。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4. 水净化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水中杂质,提高水质。
三、实验器材1. 密度计2. 比热容仪3. 表面张力仪4. 粘度计5. pH计6. 滴定管7. 容量瓶8. 烧杯9. 滤纸10. 活性炭11. 超滤膜1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实验- 密度:使用密度计测量水的密度。
- 比热容:使用比热容仪测量水的比热容。
- 表面张力:使用表面张力仪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 粘度:使用粘度计测量水的粘度。
2. 化学性质实验- 酸碱性:使用pH计测量水的酸碱性。
- 溶解度:使用滴定管和容量瓶测量水的溶解度。
3.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将不同体积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浮沉情况,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水净化处理实验- 将水通过滤纸、活性炭、超滤膜等不同净化处理方法,观察处理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 水的密度为1.00 g/cm³。
- 水的比热容为4.18 J/(g·℃)。
- 水的表面张力为72.8 mN/m。
- 水的粘度为1.00 mPa·s。
2. 化学性质- 水的pH值为7.0,呈中性。
- 水的溶解度为35.7 g/100 mL。
3. 阿基米德原理- 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情况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4. 水净化处理- 滤纸、活性炭、超滤膜等净化处理方法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质。
水的硬度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硬度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2. 掌握使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3. 学会使用EDTA标准溶液、铬黑T指示剂等试剂。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水的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主要由碳酸氢盐引起,而永久硬度主要由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引起。
EDTA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硬度的方法,其原理是EDTA与钙、镁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滴定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出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试剂瓶(500mL)、容量瓶(500mL)、小烧杯(100mL)、移液管、表面皿等。
2. 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固体)、CaCO3(固体)、三乙醇胺溶液、1:1NH3·H2O、1:1盐酸、镁溶液(1g MgSO4·7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200mL)、10%NaOH溶液,钙指示剂、Na2S溶液、NH3-NH4Cl缓冲溶液(pH10)。
四、实验步骤1. 准备EDTA标准溶液:称取1.861g EDTA固体,溶解于200mL去离子水中,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2. 准备铬黑T指示剂:称取0.1g铬黑T指示剂,溶解于50mL乙醇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
3. 准备NH3-NH4Cl缓冲溶液(pH10):称取28.2g NH4Cl和67.5g NH3·H2O,溶解于1000mL去离子水中,摇匀。
4. 准备实验水样: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适量的10%NaOH溶液,搅拌均匀,静置沉淀,取上层清液。
5. 滴定实验水样:将清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NH3-NH4Cl缓冲溶液和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记录滴定所用的EDTA体积。
6. 计算实验水样的硬度:根据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所用的体积,计算出实验水样的硬度。
水的现象实验报告
水的现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水的不同现象,了解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1. 水2. 透明玻璃杯3. 不锈钢勺子4. 温度计5. 食盐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实验一: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1. 在透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状态为液态。
2. 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冻室中保持一段时间。
3. 取出玻璃杯,观察水的状态。
记录下水的状态为固态。
4. 将玻璃杯放置在室温下,等待一段时间。
5. 观察水的状态。
记录下水的状态为液态。
实验二:水的沸腾现象1. 在透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温度计浸入水中。
2. 将玻璃杯放置在炉灶上,并加热。
3. 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当水温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产生气泡,并释放出水蒸气。
实验三:水的溶解现象1. 在透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3. 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于水中。
结果分析实验一: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水在低于冰点时,会形成冰固态,而在高于冰点时会融化为液态。
这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影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
实验二:水的沸腾现象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的能量增加,分子动能增加,使得水分子逐渐脱离液体状态,形成气泡释放水蒸气。
这个温度称为水的沸点。
实验三:水的溶解现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水分子的极性特性和食盐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水分子通过与离解出的食盐离子相互作用,将食盐颗粒散布在水中,形成溶液。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记录了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沸腾现象以及水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且水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总结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水的不同现象和性质。
这些实验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精神,启发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Note: 本次实验中,确保安全操作,并注意保护环境,遵守实验室规范。
关于水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水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溶解性、表面张力、沸点、凝固点等。
本实验通过对水的性质进行探究,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滴管、量筒、铁架台、滤纸等;2. 试剂:水、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盐酸、硝酸银等。
四、实验步骤1. 水的溶解性实验(1)取一定量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2)取一定量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3)取一定量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1)取一根细长的玻璃棒,将一端浸入水中,观察玻璃棒在水面上的形状;(2)在玻璃棒上滴一滴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3. 水的沸点实验(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加入一定量的水;(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
4. 水的凝固点实验(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加入一定量的水;(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待水沸腾后,关闭酒精灯,观察水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3)记录水凝固时的温度。
5. 水的酸碱度实验(1)取一定量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2)取一定量的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的溶解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均能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
2.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具有表面张力,使玻璃棒在水面上的形状呈凹面;水滴的形状呈球形。
3. 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
4. 水的凝固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凝固点为0℃。
5. 水的酸碱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在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
与水有关小实验报告
与水有关小实验报告与水有关小实验报告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小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我们将一个小纸夹轻轻地放在水面上,观察到纸夹并没有立即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更强。
这种表面张力使得水形成了一个“膜”,能够支撑轻物体。
实验二:水的沸腾点我们接下来进行了一项关于水的沸腾点的实验。
我们在一个容器中加热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我们观察到水开始沸腾,水面上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这是因为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沸腾点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够克服大气压力,从而形成气泡。
实验三:水的密度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关于水的密度的实验。
我们先用一个容器装满水,然后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我们发现,较大的物体比较小的物体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大多数物体的密度要大,所以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四:水的溶解性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水的溶解性的实验。
我们在几个杯子中加入不同的物质,如盐、糖和咖啡粉,然后搅拌直到它们完全溶解。
我们发现,盐和糖在水中溶解得非常彻底,而咖啡粉只能溶解一部分。
这是因为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它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作用并将其溶解。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了解到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它能够支撑轻物体,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水的密度比大多数物体的密度要大,水是一种优秀的溶剂。
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水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尽管这些实验只是简单的小实验,但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水的奇妙之处。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加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
水的电解实验报告
水的电解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解水的原理。
2、掌握水的电解实验的操作方法。
3、验证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实验原理水(H₂O)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H₂)和氧气(O₂)。
其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三、实验用品1、仪器:直流电源、电解槽、导线、小试管、木条。
2、药品:蒸馏水、硫酸钠(增加水的导电性)。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2、向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硫酸钠,搅拌使其溶解,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连接好电路,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另一端插入电解槽中。
4、把两个小试管倒扣在电解槽中的电极上,收集电解产生的气体。
5、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试管中气体的体积。
可以发现,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中气体体积约为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中气体体积的两倍。
6、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用点燃的木条靠近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口,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五、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1、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数据记录电解时间:_____分钟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毫升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毫升六、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 : 1,这与水的电解化学方程式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中氢、氧两种气体的系数比 2 : 1 相符合。
3、通过对生成气体的检验,进一步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七、实验注意事项1、电解所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以减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2、硫酸钠的加入量要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效果。
纯水的制备实验报告
纯水的制备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制备纯度较高的水,以探索水的纯净化过程。
2. 实验原理纯水是指不含任何杂质的水,因此制备纯水的关键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
常见的制备纯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利用水的沸点较低的特点,当水煮沸时,水分子蒸发成水蒸气,而其中的杂质如矿物质和有机物等则不易蒸发。
然后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即可得到纯水。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准备- 蒸馏器:用于将水加热至沸点并冷凝水蒸气。
- 冷却器:用于冷凝水蒸气成液态。
- 高纯水:用于加热蒸馏。
3.2 实验操作1. 将高纯水倒入蒸馏器中,注意不要过满。
2. 连接蒸馏器与冷却器,使两者紧密连接并确保没有漏气现象。
3. 加热蒸馏器,使水达到沸点,产生水蒸气。
4. 冷却蒸馏器,使水蒸气冷凝为液态。
5. 收集冷凝后的液体,即得到纯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蒸馏后,收集到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的状态,没有任何杂质的存在。
通过与普通自来水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的差异。
纯水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无味性,这是去除了水中杂质的结果。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纯度较高的水。
纯水可以在实验室研究和一些特殊场合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喝纯水,因为一些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的。
然而,制备纯水的方法对于我们理解水的纯净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蒸馏法外,还有其他多种纯净水的制备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也了解到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仪器的使用,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以免外界杂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并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可以根据需要添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法(SBR)
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
一、实验摘要
通过本实验主要掌握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前的调试过程。
通过实验中每天采样检测的数据分析对运行过程进行调整,使处理的出水结果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训练独立设计实验、组织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训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概述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运行方式,而且具有投资少,效率高,运行灵活,不发生污泥膨胀,沉淀分离效果好、耐冲周负荷等优点,有在小型污水处理站推广和普及的趋势。
在大多数条件下(包括工业废水处理),无设置调节池的必要;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污泥膨胀现象;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磷反应;运行管理得当,处理水水质优于连续性。
三、实验原理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好氧微生物在充氧曝气条件下,可以吸附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好氧微生物可以比较充分的降解其中的有机物,降低废水的COD,同时能脱除一定的氮磷。
在合适的F/M、曝气量、温度、沉淀时间、停留时间等条件下最终出水可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SBR是一种稳态的方法,其运行过程包括充水、沉淀、排水(排泥)及必要的停留等五个阶段。
运用莫诺特方程式,对SBR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基质降解规律。
在实验室一般进水和排水(排泥)时间极短,故主要为反应与沉淀两个阶段。
四、实验装置
1、生化反应器及充氧装置一套
2、测定COD仪器一套:COD恒温加热器、COD瓶、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
液管、容量瓶、洗瓶、玻璃珠
3、测定氨氮仪器一套:比色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皿
五、实验药品与试剂
(一)实验药品
1、配制水样:氯化铵
2、测定COD:分析纯重铬酸钾、蒸馏水、邻菲啰啉、硫酸亚铁铵、浓硫酸、硫
酸银、硫酸汞、FeSO4·7H2O、Hg2SO4
3、测定氨氮:碘化钾、氯化汞、无氨水、氢氧化钾、酒石酸钾钠、无水氯化铵(二)试剂配制
1、配制废水水样:按照碳氮比100:5的比例,经计算得在每升水中加入0.375g
葡萄糖和.02866g氯化铵,配得COD约400O2mg/l的废水。
2、测定COD试剂的配制:
(1)0.2500N重铬酸钾溶液:将烘干处理过的分析纯重铬酸钾12.2579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升
(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85g邻菲啰啉,0.695g FeSO4·7H2O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
(3)0.1N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39.5g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20ml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升,摇匀,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吸取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30ml浓硫酸,冷却后加2-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刚变为红褐色为止。
(4)Ag2SO4-H2SO4溶液:于500ml浓硫酸中加入6.7g Ag2SO4放置1-2天,不时摇动使其溶解(每75ml H2SO4中含1g Ag2SO4)
3、测定氨氮试剂的配制:
(1)纳氏试剂:称取5gKI溶于5ml无氨水中,分次加入少量氯化汞溶液(2.5g
氯化汞溶于10ml热的无氨水中),不断搅拌至微有朱红色沉淀为止。
冷却后,加入KOH溶液(15gKOH溶于30ml水中),充分冷却,加水稀释至100ml,静止一天。
将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盖紧橡皮塞,有效期为一个月。
(2)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放冷,稀释至100ml。
(3)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在1000C干燥过的无水氯化铵,溶于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4)铵标准溶液:吸取铵标准贮备溶液10.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0mg氨氮。
六、实验方法
本实验可控制几组不同的进水浓度、或反应时间、或反应池内微生物浓度,测定COD、NH3-N去除率。
选择控制反应时间参数,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后出水COD、NH3-N,计算相应的去除率,进而选择出最佳反应时间。
1、从活性污泥处理厂取活性良好的活性污泥,测其COD、NH3-N备用;
2、测定反应器的容积;
3、向反应器投加活性污泥和污水
4、启动曝气设备准备曝气;
5、选择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
以间歇运行的方式,在反应器内实现进行反应、沉淀、排水、静置四个工艺阶段作为一个反应周期,反应时间在10~24小时选取,沉淀时间在0.5~3小时内选择,泥龄从5~15天选择,进水COD取300~1000mg/L,污泥浓度取500~5000 g/L;
6、反应(曝气)完成后,按污泥龄排去相应的混合液,沉淀后,用虹吸法吸
出上层清夜,进行指标测定。
按以上的反应周期重复操作,每个周期进行一次指标测定,直至指标稳定,作出记录;
7、测定指标:进水COD、氨氮;
8、在相同的MLSS和进水浓度下,变化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定出水COD、氨
氮,计算去除率;
9、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七、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铵标准曲线的测定
八、实验结论与分析
(1)实验中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的出水和进水值,可以看出其处理效果较好。
而氨氮的处理效率较低,因此可知SBR工艺对脱氮除磷的效率较低,对于需要进行脱氮除磷工艺要求的污水处理不应采用此法。
(2)通过对COD检测结果分析可知,其COD的处理率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污泥适应性比刚开始提高,还有可能与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关系,后面比前面操作更加规范,另外在14号以后延长了曝气时间发现COD 处理率有明显提高,说明在本次试验中,刚开始曝气时间不足。
(3)通过氨氮检测发现总体趋势是逐步增高,但是在里面有时候处理率偏
低,可能是因为在中途有换水和加泥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操作失误造成。
(4)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整体分析可知,这次试验比较成功,没有大的错误。
九、注意事项
1、在测定COD时,加浓硫酸后必须使其充分混匀才能加热回流,回流时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太高,需将水样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为原来量的0.2-0.25为宜。
2、在测定COD时加热回流中要加沸石回流两个小时。
3、试验中要注意安全,做好分工工作,对进水、出水和各种指标进行监测。
十、参考文献
[1] 李书平.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7.
[2]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