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易混知识点(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点整理总结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点整理总结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归纳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化学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大全
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 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
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 2NO3-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
5
化学用语中数字的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某原子的个数。如:3C表示3个碳原子。
(2)化学式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A.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如:2CO2中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B.化学式中足码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初中化学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大全
一、易混淆知识小结
1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烟雾
既有小颗粒又有小液滴。
2
生石灰
氧化钙CaO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Ca(OH)2
3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表示物质)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4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
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铁(三氧化二铁)Fe2O3,
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钠Na2O,
氧化汞HgO,
二氧化硫SO2
2

盐酸(氢氯酸)HCl,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碳酸H2CO3
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铁Fe(OH)3
八、元素符号及单质化学式、种类
(1)表示物质;
(2)表示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各种原子的个数。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

特别是在九年级阶段,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错误理解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常见的易混易错的化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1. 酸和碱对于初学者来说,酸和碱的概念经常会混淆。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等,而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同时,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的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同学们往往会忽略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平衡。

每个元素在反应前后的摩尔数应该相等。

因此,在编写化学方程式时,我们需要通过系数来平衡各个元素的数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反应类型,其中涉及到元素的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给予电子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4. 离子反应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发生交换。

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种类。

当离子在溶液中遇到形成沉淀的离子时,会发生沉淀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离子种类和数量需要平衡。

5. 元素周期表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并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表层的能级,而族数表示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在使用元素周期表时,学生们需要了解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6. 功和能在学习化学时,学生们可能会对功和能的概念产生困惑。

功是指力沿着物体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而能是指物体存储的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1.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2.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3.燃烧和爆炸都是物理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8.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9.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10.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1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12.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13.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14.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

15.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7.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8.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9.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

20.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2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23.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完整版)初中化学易混知识点

(完整版)初中化学易混知识点

原文地址:初中化学常见知识混淆点总结与分析作者:涞水教研室初中理第一单元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①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化学图标容易记混。

②一些药品用量范围容易记混: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宜过多,一般不许超过酒精灯溶剂的三分之二;试管夹的位置大约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没有规定时,试管中的液体取1-2ml。

③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学生既使记住操作要领,也会因为紧张、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操作失误使管炸裂。

第二单元地球周围的空气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按体积计算的,即给出的是某种成分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并非质量分数。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④“火焰”是气体燃烧的现象,“白光”、“红热”等是固体燃烧的现象。

⑤二氧化碳无毒。

⑥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只是生成物。

第三单元水与常见的溶液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①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a:注意溶质、溶液的判断,分清所给质量是为溶质质量还是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b: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都要通过密度换算成质量,同时注意单位换算。

②溶液稀释时,浓溶液和稀溶液中各量要对应好,不要混淆。

③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受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二者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

④明确溶液的组成: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意义,如: 20℃时,氯化钠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超过26.5%。

⑤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区别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本单元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①用元素、原子、分子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时三个概念常常混淆。

②对物质进行分类时由于化合物含有的元素种类多,学生经常把化合物看成混合物。

初中化学24个易混淆知识点,中考复习必备资料!

初中化学24个易混淆知识点,中考复习必备资料!

初中化学24个易混淆知识点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

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

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

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

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初中阶段化学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初中阶段化学易混淆知识点解析

初中阶段化学易混淆知识点解析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科学,涉及到许多的概念和原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本文将解析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

一、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属性,是一个物体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的。

而重量是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作用力,会随着地球引力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而重量是和引力有关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金属铁和非金属碳。

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和二氧化碳。

单质的性质是相同的,而化合物的性质是相异的。

三、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是元素的分子,也可以是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一个元素的原子可以自由存在,而在化合物中则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例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融化、汽化等。

五、离子和分子离子是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变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为失去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为获得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是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中性粒子。

六、浓度和溶解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强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浓度与溶解度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溶液的质量或浓度,后者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七、酸性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指能够增加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的物质,例如盐酸和硫酸。

碱性物质指能够增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OH-)浓度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酸性和碱性是相对的概念,中性指溶液中酸和碱的浓度相等。

八、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和还原常常同时发生,被合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抽象性,初中化学学习中经常会存在一些易错点。

本文将总结一些初中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 化学符号和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表示化学元素的缩写标识,如H表示氢,O表示氧等。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如N表示氮,而不是钠;Au表示金,而不是银。

为了避免混淆,学生应该多加练习记忆和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学符号,可以通过制作化学符号卡片、做符号填空题等方式加强记忆。

2. 配位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离子和一些配位体围绕中心离子形成的,如[Co(NH3)6]Cl3中的Co(NH3)6+是中心离子,而NH3是配位体。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中的Na+是正离子,Cl-是负离子。

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判断离子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离子和配位体,通过观察化学式和了解元素性质来判断化合物的类型。

3. 酸碱中的pH值和溶液中的酸碱度pH值是用来衡量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介于0-14之间,越接近0越酸,越接近14越碱。

然而,学生常常会将pH值和溶液中的酸碱度混淆。

pH值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数,而酸碱度指的是溶液表现出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学生需要明确pH值只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程度,而酸碱度是综合性的,包括潜在的酸碱体系、酸碱度数值、酸碱具体表现等。

4. 气体中的分压和组分气体的分压是指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对总压的贡献。

学生容易将分压和组分混淆。

组分指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物质量比例,而不是分压。

学生需要明确分压与组分的区别,正确理解气体的分压与组分之间的关系。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能够分解为离子形式存在。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不会分解为离子。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初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1.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2.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3.燃烧和爆炸都是物理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7.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8.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9.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10.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1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12.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13.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14.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15.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17.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18.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19.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20.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2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23.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4.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25.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26.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27.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28.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29.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30.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3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32.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33.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34.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35.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36.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7.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减缓此过程38.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蒸发、冰的融化)、形状改变(玻璃破碎、铁丝弯曲)等。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未改变。

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₂)、水(H₂O)、氯化钠(NaCl)等。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海水(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等。

4.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₂)、氧气(O₂)、铁(Fe)等。

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碳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高锰酸钾(KMnO₄)等。

根据组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铁(Fe₂O₃)、水(H₂O)等。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防止打破容器,如取用锌粒;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知识点。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的区别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是化学中两个常见的概念,它们的区别经常被人们混淆。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通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

而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表示元素、化合物和离子等。

化学方程式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化学式描述的是物质或离子。

二、金属性与金属元素的区别金指的是黄金或金属黄色的物质,通常用来做首饰和货币储备。

而金属元素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可以是金属的纯元素形态,也可以是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且大多数金属呈固体状态。

三、酸性溶液与酸的区别酸性溶液是指溶液中酸的浓度大于碱的浓度,即溶液呈酸性。

而酸是一类有酸性味道的物质,味酸溶液和非金属化合物味酸。

酸性溶液是一种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而酸是一种物质的性质。

四、机械能与动能的区别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宏观的能量形式,包括位置能和动能两部分。

位置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部分,它是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的。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或静止过程中的总能量。

五、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的区别同素异形体是指以同一种元素为基础,但晶体结构不同的形式,比如钻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而同分异构体是指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比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就是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形式,而同分异构体是指同一种化合物的不同结构。

六、饱和溶液与饱和蒸汽的区别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发生。

“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超过500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 ℃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

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

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反应及固体分解时使用。

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和“高温”要有所区别。

3.“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

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光”的区别“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且易汽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

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汽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汽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易错易混知识归纳

易错易混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易混易错知识归纳1、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铁是由由铁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2、原子不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分。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所有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3、Na和Na+属于同种元素(因为核电荷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离子(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SO4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2)×4=-2。

5、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6、H2SO4中的“H2”不表示一个氢分子,而是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7、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以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如O2和O3的混合物。

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如O2和H2的混合物。

8、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H2SO4。

9、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NH4NO3 、NaOH、NaHCO3。

10、盐酸不是盐,是酸;纯碱(Na2CO3)不是碱,是盐;干冰不是冰,是固态CO2;盐不专指食盐,是一类化合物,大多不能食用,如:亚硝酸钠(Na NO2 )有毒。

11、一定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有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也可能有化合物生成。

如:2H2O2MnO22H2O + O2↑。

12、一定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也可能是分解反应,如2H2O 通电2H2↑+ O2↑,但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13、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初一化学易错点归纳总结

初一化学易错点归纳总结

初一化学易错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时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点。

本文将对初一化学的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基础知识的易错点1. 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初一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

例如,氧的符号是"O",原子序数是8,而钙的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区分。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初一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同时,要了解元素的周期数和电子层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3. 化学符号的运用:化学符号在学习化学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初一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化学符号,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需注意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等。

二、常见化学实验的易错点1. 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气体是初一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易错点主要包括气体的性质描述不准确,气体收集和气体实验装置的选择不合适等。

2. 酸碱反应的实验:酸碱反应是初一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实验,易错点包括酸碱指示剂选择不当、酸碱溶液浓度的控制不准确等。

3. 金属活动性实验:金属反应性的实验容易出错,主要体现在金属活动性的排序错误、金属的同质反应和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实验方法不准确等方面。

三、化学方程式的易错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初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平衡时往往容易出错,主要包括未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系数不准确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初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常常出错,要特别注意正确标注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氧化还原数的计算。

3. 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们要注意酸碱化学式的书写、酸碱物质的平衡和中和反应的产物等。

四、化学实践操作的易错点1. 实验操作规范:初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实验步骤不规范、实验器材使用不当等问题。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有很多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几个常见的易混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们陷入迷惑。

本文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沸腾、融化等。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二、酸碱中的概念与实验操作1. 酸碱的概念: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

酸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会变红蓝色的酸碱指示剂等特点;碱则具有碱味、滑腻感、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特点。

酸和碱的性质互补,可以相互中和。

2. 酸碱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酸和碱的浓度常常通过酸碱滴定法来测定。

滴定操作需要用到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

滴定时,滴定管要放置在试剂瓶底部,以保证管中气泡的稳定。

在滴定过程中,需要将滴定管上的液体滴入容器中,直到颜色转变。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指能够给予其他物质电子的物质,而氧化剂则是指能够从其他物质获得电子的物质。

2. 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

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电解质、电解和电池等。

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如酸、碱等。

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离子发生移动的过程。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流。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一、易错知识点
1、常用有机物名称:苯酚和邻苯二甲酸酯经常混淆,因为苯酚有甲
酸酯的意思,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

苯酚是一种氢化物,化学式为
C6H5OH,而邻苯二甲酸酯是此类化合物的乙酸酯,化学结构为
C6H4(COOCH2CH3)2
2、物质的性质:氨水和重水经常被混淆,尽管它们都有水的性质,
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

氨水的化学式为NH3·H2O,它的存在形式是溶液,具有特殊的气味,而重水的化学式为D2O,它是一种液体,但没有任何特
殊的气味。

3、介质特性:硫酸和硝酸经常被混淆,尽管它们都具有酸性特性,
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

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它在加热后升华分解,有
强酸性,而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它在加热后不会升华,有比硫酸更强
的酸性。

4、物质的分子量:氧化钠和氧化钾经常被混淆,尽管它们都是金属
氧化物,但它们是不同的物质。

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它的分子量为61.98,而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2O,它的分子量为94.20。

1、溶液的特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经常被混淆,尽管它们都是
溶液,但它们是不同的性质。

化学易混淆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易混淆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易混淆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离子和分子离子和分子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

离子是由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组成的,具有电荷的粒子。

比如氯离子Cl-和铁离子Fe2+就是常见的离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没有电荷。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没有电荷。

离子和分子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二、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而化学方程式则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而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则表示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相似的性质。

然而,在性质和反应上,它们又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除了这个区别,酸和碱在酸碱指示剂反应、中和反应和pH值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常见的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物理性质上的变化,如物质的溶解、沉淀等。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的变化,如氧化、还原等。

总的来说,物理变化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物质,而化学变化则是无法恢复的。

五、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质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金属等。

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单质和化合物在性质和组成上有明显的区别,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如氧、氢等。

九年级化学易混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易混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易混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内容广泛而深入。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使人困惑。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易混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1. 物质的混合与纯净物质物质的混合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质。

而纯净物质指的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全部相同,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可分离性和物质的性质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质。

2. 溶液与固体溶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固体溶液则是指溶质为固体、溶剂为固体或液体的溶液。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冷却法和升华法来制备和分离固体溶液。

3.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单位是g/mol。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碳的质量为12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是指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碳的质量为12的比值。

在计算化学式的摩尔质量时,我们需要根据元素周期表上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4. 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排列、结构、化学键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组合并不发生改变,仅仅是形状、颜色、聚集态的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在变化前后是否形成新物质来区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5. 酸与碱的性质与区分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具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而碱是指在水溶液中具有碱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性质的检测,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6. 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被氧化为氧化剂,氧化剂将电子转移给还原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地址:初中化学常见知识混淆点总结与分析作者:涞水教研室初中理
第一单元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化学图标容易记混。

②一些药品用量范围容易记混: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宜过多,一般不许超过酒精灯溶剂的三分之二;试管夹的位置大约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没有规定时,试管中的液体取1-2ml。

③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学生既使记住操作要领,也会因为紧张、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操作失误使管炸裂。

第二单元地球周围的空气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空气中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按体积计算的,即给出的是某种成分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并非质量分数。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④ “火焰”是气体燃烧的现象,“白光”、“红热”等是固体燃烧的现象。

⑤二氧化碳无毒。

⑥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只是生成物。

第三单元水与常见的溶液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a:注意溶质、溶液的判断,分清所给质量是为溶质质量还是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b: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都要通过密度换算成质量,同时注意单位换算。

②溶液稀释时,浓溶液和稀溶液中各量要对应好,不要混淆。

③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受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二者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

④明确溶液的组成: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意义,如:20℃时,氯化钠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超过26.5%。

⑤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区别
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用元素、原子、分子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时三个概念常常混淆。

②对物质进行分类时由于化合物含有的元素种类多,学生经常把化合物看成混合物。

究其原因是对物质分类的依据没有搞清,即该物质是不是混合物不是从它含有几种元素的角度来确定的,而是看其含有几种物质。

③离子带电的标示与元素化合价的表示容易混淆。

④在标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时,学生容易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混淆。

⑤元素的分类与物质的分类不同。

第六单元化学与能源的利用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⑴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其它条件不变时,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

学生在回答灭火方法时,很容易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⑵燃烧的条件中,“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不是“可燃物与氧接触”
⑶燃烧的条件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省略“温度”二字。

⑷所有的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就属于物理变化。

⑸化石燃料通常状况下并非全是固态。

化石燃料可为固态(煤)、液态(石油)、气态(天然气)三类。

⑹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不应认为是纯净物。

⑺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是混合物,而甲烷(CH
4
)是纯净物。

⑻管道煤气(CO和H
2)和天然气(CH
4
)的主要成分不同,要防止混淆。

第七单元金属材料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1)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是亚铁盐和氢气,不是铁盐和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
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与是否在氢前无关。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并非属于置换反应。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
学生易错易混的内容提示
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中性溶液不一定是水;
②酸溶液或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变色;
③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要度量溶液的酸碱度,应该使用pH 试纸;
④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而有的盐溶液的pH=7,有的盐溶液的pH<7,有的盐溶液的pH>7。

第九单元化学物质与健康
学生易错易混问题的提示
(1)糖类物质并非都是象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淀粉也属糖类物质,但它没有甜味。

(2)肥胖并非只要不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就不会发生。

在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若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则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使人发胖。

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储存,若吸收的氨基酸过多,就将转化成糖和脂肪,储存下来也会使人发胖。

因此多吃含糖和蛋白质多的食物,也会使人发胖。

(3)对于微量元素,有些是人体必需的,而有些是非必需的,另一些则是对人体有害的。

(4)对于人体中的必需元素,不经医生诊断,就盲目食用含有该元素的营养补剂是有害的。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