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初二上学期历史¦中国近代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生用导学练习案)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本课概述:❖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了侵略权益,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导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10~1860.103、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发动者(主凶):英法联军5、帮凶:美俄6、借口(直接原因):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7、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8、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
1、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含答案)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3)、火烧圆明园的时间、罪魁祸首?4)、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6)、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要扩大中国市场 B.“修约”交涉失败C.使公使进驻北京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天津条约》的内容不包括()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开天津为商埠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 D.给英、法赔款3.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美国B. 德国C. 沙俄D.日本5.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左图景象变为右图景象的罪魁祸首是( ) A.英俄联军B.英法联军C.美英联军D.八国联军6.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美、俄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8.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指()A.得到巨额赔款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9.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两个人手挽着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洲。
学案2: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勾画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英法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历史史实。
2.阅读材料,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目标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自主学习: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者: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3.借口:“事件”和“事件”。
4.经过:年10月,英军炮轰,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5.签约:《天津条约》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商埠等条件。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小组合作:清朝前期的疆域广大,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同目前中国版图对比,中国的西北、东北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目标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自主学习:1.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史实: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3.签约: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批准书。
并签订中英、中法《》,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继续有效外,又增开为商埠,割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目标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自主学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检测一、单选题1.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美国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简述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课前预习任务】【温故知新】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__________、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 。
2、经过(1)第一阶段:______年6月,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北上攻陷定海,继续北上直逼 ________,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2)第二阶段:1841年初,英军占领_______,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向英军求和。
3、结果A:______ 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 》。
(1)内容①割地:割 _______给英国。
②赔款:_______元。
③通商: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议税:英商____________ 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___________。
C.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_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___》,除享受英国的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感悟新知】根据预习,完成下面问题。
由于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鸦片战争并没有使英国人达到预想目标,所以英国借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上学习任务】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2.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及内容。
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1.结合课本地图,知道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史实。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寄语:你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你正努力拼搏着。
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相信自己!学习目标: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2、记住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哪些领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用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8-12页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做出下面填空题,把答案勾画在课本上,再用六分钟时间记忆,然后复述。
)1、火烧圆明园的是哪些国家----- 时间------ 启示-----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爆发原因--------3、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a ---b-----c----割占中国北方哪些领土a ---b-----面积是-------二、巩固记忆。
(用七分钟总结记忆的方法,检查用这种方法记忆后的成果。
)三、基础练习。
(用3分钟时间师生共同完成基础练习。
)单项选择题:1、纵火焚烧圆明园的强盗和时间是(A)A、英、法1860年B、英、美1860年C、英、法1858D、英、美1858年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B)A、100多万平方千米B、150多万平方千米C、60多万平方千D、40多万平方千米3、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D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B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四、小组合作探究。
(六分钟时间同座讨论完成下面两题把要点写下来,小组代表发言。
)1、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对于英法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战争.③结果相同: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不同点: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七个条约.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此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五、小结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节【知识体系】1、原因(1)根本原因:思考: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为何在中国市场上依然滞销?(2)直接原因: (3)借口:英国借口“ ”;法国借口“2、经过(1)1856年秋, ,第(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 。
(性质 )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关于《天津条约》 签定国: (注意顺序) 内容: (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 ,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关于《北京条约》 签定国: 内容:1、时间: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2、概况: (1)《瑷珲条约》时间:内容: (2)《北京条约》时间:内容:1、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中国政局发生变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重点、难点】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 (1)《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
这样,外国的 (2)《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中国的主权进 (3)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4)《北京条约》首先允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中国劳动人民遭受到更多的(5)总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2、关于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1)从原因上看: (2)从性质上看: (3)从影响上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1)破坏的主权更多: (2)侵略的范围更广: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8月20日【学习目标】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2、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预习导学】一、火烧圆明园①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借口:英国—“_________________”、法国—“________________”1、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性质:是英法发动的新的侵华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④开始:__________年10月,英军炮轰_______,战争开始。
⑤阶段: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威胁北京,签订了《____________》;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__________,签订《_____________》,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想一想: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参考课本P9)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_____趁火打劫,从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19世纪后期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找一找: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位置?(参考课本P11)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__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政权。
2、1860年,太平军在 _指挥下在大败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柳州市一中2011—2012年(上)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高一历史备课组】姓名:学号:班别: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主学习】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背景: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掠夺,成为列强的共同愿望。
2.借口:①法、美、英共同向请政府提出“”要求。
②制造事件和事件。
3.目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广州: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在广州成立,制造了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地方傀儡政权。
2.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①1858年联军沿海北上,在俄美“调停”掩护下,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
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②《天津条约》的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增开等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两白银。
3.攻占北京及《北京条约》的签订①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进逼北京,洗劫、焚毁,占领北京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②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为商埠;割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两白银。
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平方公里领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的反抗。
2.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学以致用】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60分)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学案4: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主学习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两国在、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事件”和“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
2.年10月,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3.年,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年,、两国借口《天津条约》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初,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为商埠,割地方一区给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地区,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课堂练习【基础达标】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是什么?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义和团运动2.“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
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这里的“危机”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3.法国大作家雨果怒斥下图所示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文中的“文明人”指的是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美日联军D.美俄联军4.下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任务3: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完成表格,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思考为什么称这场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比较内容第一次第二次
同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异侵略时间18401842 18561860 侵略力量英国英、法、美、俄侵略区域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危害影响
任务三:完成习题,谈谈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如何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躲在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人驻北京“最为中国之害”。
这说明咸丰皇帝()
A.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图强 B.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支持洋务运动抵抗西方侵略 D.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
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1.展示图片: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提示:3.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堂课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讲述英法联军侵华的暴行,包括火烧圆明园等事件,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屈辱与困境,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参战国家、经过和结果。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
教材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阐述,展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列强的侵略手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图片等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或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时间及过程,了解《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重点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年10月。
3.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结果(1)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
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1860年)(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让他的弟弟奕诉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3)10月,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4)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3.结果(1)奕诉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英法两国各800万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深入到中国.
②中国社会的程度加深。
二、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时间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积
1858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平860至1864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多万平方千米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课堂导学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2、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纵火焚烧有号称“万园之园”的.
《天津条约》
十口通商
增开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进驻
外国公使进驻
自由通航
外国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传教
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
赔款
英法两国各200万元
《南京条约》
割地
割给英国
通商
增开为通商口岸
19世纪80年代
《改订条约》
西北地区
7万多平方千米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
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希望同学们能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呢。
就像我们要知道一场比赛的开始、过程和最后的输赢一样。
同学们要能说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特别残忍又令人气愤的事件,还要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这就好比我们要了解游戏的各种规则一样重要。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从这一段历史中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深刻的道理。
当我们知道圆明园那么美丽的地方被侵略者破坏得不成样子,我们肯定会很愤怒,同时也会明白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就像一个人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才能保护自己的东西一样。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暴行。
这就像是故事里最精彩也是最让人心痛的部分,我们必须重点去了解。
2. 难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这有点像数学里比较难的题目,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也能弄明白的。
三、教学方法我打算用讲述法,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这段历史讲给同学们听。
还会用讨论法呢,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我会问同学们:“要是你当时在圆明园,看到英法联军来烧抢,你会怎么做呀?”然后还会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同学们放一些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那段历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这样开始我的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个曾经超级美丽的大园子,叫圆明园吗?那里啊,就像一个梦幻的仙境,有各种各样精美的建筑和数不清的宝贝。
可是呢,有一天,一群强盗闯了进去,把这个仙境给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讲述战争的原因我会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当时的西方列强啊,就像一群贪心的小怪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呢,他们觉得从中国得到的好处还不够多。
他们想要更多的特权,更多的钱。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202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2课。
本课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主题展开,涉及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分别是“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个子目的内容联系紧密,呈现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等虽然打开中国国门,通过开辟通商口岸来打开中国市场,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中英正当贸易过程中,英国仍没有完全改变贸易逆差的局面。
于是,为进一步打开中国,扩大侵略权益,借亚罗号事件(英) 和马神甫事件(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不仅逼迫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权益,而且,攻陷清政府的政治心脏——北京,在中国的首都犯下火烧圆明园的侵略暴行。
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俄国和美国趁火打劫,获取侵略权益。
尤其是俄国(沙俄)采取诸多手段,从清政府手中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共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
三、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通过第1课《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了基本的认知。
此外,同学们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因此,易于接受本课内容。
从学习基础来看,学生对本课作了预先的预习,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于掌握。
再从学习兴趣来看,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较大,相当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群体会有很大的兴趣去主动的了解和学习。
四、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认识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之分,客观辩证的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深刻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是中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此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迫使中国开通的通商口岸呈现的新特点;展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令学生直观感知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科目:政治编写人:审核人:时间:2012-8-24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标志、影响;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2、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预习案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至侵略国家联军为主凶;两国为帮凶。
经过:1860年,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后火烧。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千米。
二、太平天国运动背景: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们反清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时间:领导人:经过:1851年在发动起义。
定都:年占领南京改为,定为都城。
抗击洋枪队:(1)1860年,亲率太平军几百洋枪队,取得大捷。
(2)1862年,太平军取得大捷,并击毙了洋枪队头目。
结果:1864年,由于的联合绞杀,失败。
失败标志是。
性质:。
探究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有哪些罪行?2、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P9,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4、从发动的原因、战争的性质、影响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5、圆明园于1860年被焚毁后100多年间,虽然很多人主张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修而作罢。
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重修圆明园了,于是又有人主张重修圆明园,并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修”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你认为圆明园是否该重修?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
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
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
60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
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
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
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
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