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我的家乡多美好》教案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我的家乡多美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音乐课程《我的家乡多美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
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及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与演唱:学生需自学本课的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熟悉歌词、旋律,并能够基本演唱全曲。
2. 家乡文化搜集与整理: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并整理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包括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
3. 歌曲创作与改编:学生根据所学的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及所搜集的家乡文化资料,尝试对歌曲进行创作或改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4. 小组汇报准备:学生需与小组成员合作,将歌曲演唱与家乡文化介绍相结合,准备小组汇报表演。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歌曲学习与演唱:学生需保证演唱的音准、节奏准确,感情表达得当。
对于不熟悉的乐段,可通过反复听录音、跟唱等方式加以练习。
2. 家乡文化搜集与整理:学生需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取出与歌曲创作或改编相关的信息。
资料来源需真实可靠,内容要丰富详尽。
3. 歌曲创作与改编:学生需在原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表达出对家乡的独特情感。
创作或改编的内容应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小组汇报准备: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了歌曲演唱与家乡文化介绍的准备中。
汇报时,表达要清晰流畅,配合要默契。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歌曲演唱的准确性、感情表达及音乐表现力。
2. 家乡文化搜集的丰富程度、整理的条理性。
3. 歌曲创作或改编的创新性、与家乡文化的结合程度。
4. 小组汇报的配合默契、表达清晰流畅程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评阅,给出评价及改进建议。
人音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多美好

我的家乡多美好一.教学目标1、在感受和表现歌曲《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的过程中,了解赫哲族的民族风尚及其民歌特点,并对其产生兴趣。
2、通过聆听,比较两首歌曲,领会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源流关系。
3、能用自然、抒情的风格演唱歌曲,并尝试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二.学情分析《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热情好客的民族风尚。
歌曲为C徵调、2/4拍、中速、单乐段结构。
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其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唱并不难。
但在风格上的掌握还需一定的引导。
演唱技巧上有待进一步练习。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赫哲族民歌风格,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br>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br>四.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辛苦了。
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民歌,轻松一下好吗?(播放MTV) 师:同学们,歌曲的歌名叫什么?唱的是哪个民族?那么歌曲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乌苏里船歌,走进赫哲族。
(出示课题)新课教学下面让我们跟着《乌苏里船歌》轻声哼唱,一起感受乌苏里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播放乌苏里船歌)师:《乌苏里船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由郭颂胡小石作词,郭颂汪云才作曲。
并由郭颂演唱。
多年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久传不衰。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赫尼调摇船的感觉鱼家歌谣的特点等这样一幅画面:极富赫哲族特色的民歌衬词,(阿朗赫尼哪)及曲调,犹如遥对青山,隔江远眺者的呼唤及悠悠而来的飘渺回声。
现在请大家根据歌词,介绍一下赫哲族。
(分布的地域,生活的主要来源、风土人情。
)生:讨论师: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还是去实地看看。
(视屏播放)[设计意图:通过声像的同步欣赏,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并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对比欣赏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了解了赫哲族,下面我们再来聆听这首歌,请与前面两遍对比,找出歌曲不同的地方。
人音版初三(九年级)下册音乐课件:我的家乡多美好

人音版初三(九年级)下册音乐课件:我的家乡多
美好
导读:本文人音版初三(九年级)下册音乐课件:我的家乡多美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音版音乐九下《我的家乡多美好》ppt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中国北方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
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
“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
三江沃野,山水纵横,
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
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这里的富庶。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初中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课件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 为4640人。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 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 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乌苏里船歌》是根据东北地区赫哲族 民歌改编而成,其重要的原始素材是《我的 家乡多美好》。
思 1、歌曲中描写的情景是什么的少数民族,来 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 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 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 居住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住在嗄 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龙江 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
思 考 2、歌曲的旋律特点?
思 考
3、歌曲的曲式结构?
我的家乡多美好

我的家乡多美好1教学目标1、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2、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的音乐情绪,并能体验其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3、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关系。
2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初步理性认识的层面。
3重点难点1、能用正确的情感演唱歌曲。
2、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中五、六度大跳的音准。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播放歌曲)活动2【讲授】互动探究合作一、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学习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师: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二、(播放视频)1、完整初听(生认真聆听)2、教师范唱(出示歌片)3、学唱师: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吗?生:熟悉师:哪首歌相似?(教师可以唱两句提示)(弹琴伴奏)三、歌曲处理1、师:大家再来听一听,歌中的赫哲人是怎样赞美自己家乡的?(出示歌片,范唱)生:理解歌词师:向学生介绍“三花”“五罗”师:现在换你们了,让我也来听听你们的歌声生:演唱师: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弹琴伴奏2、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在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了。
3、引导学生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并对五、六度大跳的音准进行练习。
4、有感情地演唱该曲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完整表演歌曲师:赫哲人用不同的民歌小调,表达了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也有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了对乌苏里江热爱,对赫哲人的赞美。
(播放歌曲)师:最后咱们像他们一样带着对乌苏里江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生集体演唱歌曲。
师总结本课所学,下课。
我的家乡多美好-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我的家乡多美好-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音乐风格的特点和历史渊源2.学习并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这首经典的乡村音乐作品,感受大自然和家乡的美好3.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理解,了解吉他、口琴、琵琶等民间乐器的基本考克和演奏方式4.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5.感悟音乐的力量,引导学生感悟和发掘家乡的文化和历史,珍惜自然环境和乡土风情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师生问候,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2.讲述乡村音乐的历史渊源和特点,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熟悉的乡村音乐作品和乐器。
2.学习乐曲(40分钟)1.整体欣赏《我的家乡多美好》这首歌曲,展示该曲的乐器、旋律和节奏。
2.教授歌词和歌曲中的发音技巧,带领学生复诵、理解和吟唱。
3.着重讲解吉他、口琴和琵琶的基本演奏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各民间乐器的简史和音乐文化渊源。
4.指导学生分组练习歌曲,培养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发掘和分享自己的乡土文化和美好回忆,为表演作品提供灵感和素材。
3.练习和评价(30分钟)1.学生小组轮流演唱和演奏《我的家乡多美好》。
2.教师根据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重点关注乐器演奏技巧,歌曲吟唱质感和团队协作程度。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提高对自己和小组表现的认识和理解。
4.延伸活动(20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指出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对每位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品味和欣赏。
3.邀请家乡乐手和音乐爱好者进行音乐分享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家乡音乐的魅力和多彩。
三、教学策略1.学生中心策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歌曲的演唱和乐器的演奏,培养自我表达和表演能力。
2.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组成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团队协作和自我评价。
3.微调策略:检查学生理解和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微调和指导。
四、学习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乡村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的家乡多美好》PPT课件

第一段歌词 当中表现了 赫哲人民热 情好客,用 心招待客人 的场景。
第三段歌词表现了赫哲人民悠闲自在,勤劳的民风。
找出歌曲中你不了解的词。
三花五罗:指松花江特
有的鱼类和鱼的名字。“三 花”即鳌花、鳊花、鲒花三 种鱼类。“五罗”即哲罗、 法罗、雅罗、铜罗、胡罗 五种鱼。
跟随音频,用lu轻声哼唱。思考歌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句?
起 承 转 合
跟随钢琴伴奏视唱简谱。
哪些音乐要素表现了歌曲的民族特点?
歌曲运用附点 节奏以及下滑 音更加突出了 赫哲民族歌曲 的风格。
难点学习 思考这四段旋律与歌词有什么特点?
①
②
③
④
注意一字多音进行了变化,演唱时请注意!
完整演唱 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拓展
请一位同学穿着鱼皮衣表演《我的家乡多美好》。
《我的家乡多美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次聆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
情绪:热情,具有生活气息。
速度:中速稍慢
再次聆听
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赫哲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热 情好客的民族风尚。
歌曲分析 三段歌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段歌词 当中表现了 赫哲人民家 乡物资的丰 富,感受到 了赫哲人民 深深的自豪。
人音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多美好

我的家乡多美好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热情风趣的演唱歌曲。
2.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讲四川家乡的味道——麻辣烫,在学习之前,同学们以前已经了解或者吃过麻辣烫,这让同学们演唱歌曲有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学习四川的家乡味道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乡泸县的味道,让同学们能更加认识了解自己美好的家乡。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歌曲的教唱使学生能热情风趣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麻辣烫的学习感悟家乡味。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麻辣烫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具有优良得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其中的饮食文化,首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舌尖上的中国》。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舌尖上的中国》关于火锅的视频短片,感受家乡味道的麻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影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生答:......那你感受的火锅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味道呢?生答:……对,说得很好,花椒和辣椒是我们四川非常著名的食材,它的“麻”和“辣”深受大家的喜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麻辣味儿十足的《麻辣烫》活动2【讲授】麻辣烫新授麻辣烫的起源: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麻辣烫》,并说一说你听了之后的感受。
听一听:初听歌曲,同学们说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说一说?生举手答:风趣、幽默、热情、搞笑......同学们说得很好,这首歌曲节奏根欢快、歌词风趣幽默、情绪上很热情,最重要的是歌曲中出现了四川话,这种乡音用歌曲唱出来让大家觉得很搞笑又很幽默。
那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这首歌曲呢?生答:……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这首风趣幽默的歌曲吧。
初中音乐九年级《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附点评

一、课题:赫哲族民歌二、年级:九年级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四、设计思路:1、《我的家乡多美好》是一首很好听的赫哲族民歌。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老师的范唱或聆听录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曲我们可以采用听唱结合视唱的方法学习,学唱歌曲应注重表现歌曲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现方法,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在歌唱技巧上加以指导。
2、《乌苏里船歌》是本单元的重点欣赏曲目,因此要引导学生细致聆听。
欣赏时,可首先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体验其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在初步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民族风格时,应鼓励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并思考其情绪特点及民族风格表现在哪里。
其次,再聆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并从音乐要素上(如:节奏、旋律、音色、结构、织体等)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关系,体验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地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在感受、体验《乌苏里船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唱一唱《我的家乡多美好》,并从中发现其有关联的内容,进而探索民歌与创作歌曲间的源流关系。
通过讨论研究,学生应该认识:社会实践是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地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即或说它算不上是源,至少也是一种“流”。
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地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也才有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音乐艺术作品。
反过来说,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有大量的民歌积累,但它绝不是社会实践或民歌的机械照搬。
相反,创作音乐应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更带有典型性和艺术性。
从《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的关系中,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个道理。
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应围绕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以及源流关系等进行适当的讨论,也可介绍适当的文艺理论书籍(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部分)在课前阅读。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我的家乡多美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欣赏,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与欣赏:a. 让学生在家中自行聆听《我的家乡多美好》这首歌,并尝试跟唱。
b.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感受家乡的美好。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歌曲创作:a. 让学生根据《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旋律,尝试创作一首新的歌词。
b.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家乡的美好。
c. 学生在创作完成后,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3. 小组讨论:a. 学生根据居住地或兴趣爱好等因素,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
b. 小组内讨论家乡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为下一步的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c. 每组准备一份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形式不限,可以唱歌、舞蹈、朗诵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按照要求完成,不得抄袭或参考他人的作品。
2. 学生在创作歌词或准备展示时,需注重内容的积极向上,展现家乡的美好。
3.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4.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将在课堂上通知,请学生务必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合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教师点评时,将重点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符合作业要求,是否展现了家乡的美好,以及学生在创作或展示过程中的表现。
4.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课程的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向教师反馈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将收集学生反馈,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
第五周九音乐教案3:《我的家乡多美好》

学科: 音乐 第 2 单元(章、课、节) 第 01 节
年级: 9
第 5 周 第 03 教案 总编号: 11
课时
总 1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备课时间 3 月 24 日 新授课
使用时间 3 月 25 日
1、生欣赏苗族服饰、佩饰、刺绣,展示欢乐、勤劳的苗族人们生活。
讲解“飞歌”的特点、作用。
体会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和情感表达的途径、方法。
2、欣赏苗族刺绣的图案,分析特点,学生谈自己的感
受。
3、他们的刺绣作品中反复出现龙的形象,在苗族民俗
中又说明了什么?
二、故事导入:
讲苗族中非常有名的传说“葫芦神的故事”。
教师根据这一故事与传说的某一个局部情节提示创作
要点,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创作。 (讲完后,给学生一段时间来交流,讨论。) 二、情境陶冶: 欣赏苗族的跳花舞。播放苗族跳花舞的资料带。 1、师问:“在欢快的乐曲中想像这是什么情况下的音 乐?”学生自由回答,交流,讨论。 2、老师带大家学习这个民族舞蹈中基本的动作。 3、进行小结。 三、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放录音《我的家乡多美好》,学生仔细听一听,并 说说是怎样的情绪。 再一次放录音,学生可以轻声跟着唱一唱。 2、熟悉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旋律。 3、学生根据旋律填词展示,师生共同评析、纠正。 4、老师弹琴,弹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着重练习 疑难之处),然后再慢速的连起来轻声跟唱全曲。 5、学生自编歌词,运用奔放的节奏来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还能用什么演唱形式来 唱一唱?” (独唱,男声或女声齐唱,对唱„„)学生自由的说 一说,然后来唱一唱。 教师进行小结,然后让学生分成几组,来竞赛。 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表演的方式(如唱一唱,跳一跳, 演一演等。) 大家来评比哪一组的综合表现最好?为什么? 四、师生共同总结、评析本课。
我的家乡多美好-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我的家乡多美好-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本歌曲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2.探究本歌曲的形式和特点。
3.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学生合唱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这首歌曲,带领学生体验到家乡的美,领略祖国的壮丽山川,感受中华民族的底蕴和文化。
三、教学流程与方法A. 热身活动1.录制一段视频,播放时可以用清晰的图片来展示你所生活过的城市或者家乡的风景,配以相应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
2.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故乡的特色、美景、特色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B. 歌曲欣赏1.播放音频或者视频,由学生跟唱,让学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解析,将其分解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A、B、C三个部分,并从谱面、辅助气息、指法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
C. 合唱练习1.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部练习。
2.每个小组先独唱一下,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增加难度。
3.最后全班合唱,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纠正问题。
D. 分组合作——创意表现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2.让每个小组通过创意表现的方式,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歌曲所传达的情感的诠释。
E. 知识总结1.让学生认识到挑战团结、和谐等都是人生旅途中必备的“利器”。
2.通过对本节课的整理和回顾,让学生回忆到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感悟到“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的内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导,采用了颇具现代感的教学手段,强调了情感体验和操作技能的综合。
1. 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了“主角”的作用,每个人都拥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2. 在学生的表现中,除了提高技能、提升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眼观手控的技能,这对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大作用。
3. 通过学生的表现,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测评,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3单元《我的家乡多美好》教案

6.请简述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演唱技巧。
答案:这首歌曲的演唱需要正确的发音、稳定的音准、良好的气息控制等技巧。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7.请描述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音乐表现。
1.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和声特点:
-丰富和声,表现力强
-多种和声手法,情感表达丰富
-和声处理,美感和情感融合
4.家乡的自然风光:
-山水、田野、花草等美景
-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
-美景与家乡的美好情感
5.家乡的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生活方式
-家乡风土人情的展现
-风土人情与家乡的美好情感
6.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歌词特点:
回顾旧知:
1.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歌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1.清晰、准确地讲解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7.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的演唱技巧:这首歌曲的演唱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正确的发音、稳定的音准、良好的气息控制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我的家乡多美好》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的学习主题为“音乐中的地方特色——我的家乡多美好”。
我们将通过音乐课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音乐文化,理解地方音乐的特点,并尝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传统音乐风格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地方音乐节奏和旋律;能够通过歌曲学习,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听赏、模仿、实践等方式,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学会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评价任务1. 听赏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出家乡传统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并能简单描述其感受。
2. 表现评价: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旋律演唱家乡的经典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3. 合作评价: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合作完成音乐作品,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家乡的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家乡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音乐文化。
3. 歌曲学习:教师先示范演唱家乡的经典歌曲,然后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听赏、评价。
4.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汇报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汇报展示,展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互相评价、学习。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演唱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家乡传统音乐风格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收集家乡的传统音乐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家乡音乐的知识;尝试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关于家乡的歌曲,并录制下来。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家乡音乐的了解程度、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中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初中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我的家乡多美好》,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的关系,用积极的心态去体验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及其相关音乐文化。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3黑土传情优质教案

第3单元《黑土传情》(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2、欣赏《乌苏里船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了解少数民族民歌特点与风土人情;2、通过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和《迎春谣》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一、生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进教室,进而导入(稳定情绪,创设良好气氛)二、赏析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1、生思考:歌曲的情绪、风格及表现主题,并讨论回答。
2、师归纳总结并简介歌曲:此曲是赫哲族民歌,赫哲族居住在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因此他们的民歌与生产劳动结合密切。
比如,《渔歌》、《打猎歌》,其中《我的家乡多美好》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渔猎生活和待人热情好客的品格,歌词简朴,富于生活气息。
曲调由四个均衡乐剧构成,结构完整,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3、复听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4、学唱歌曲:①学生随老师琴声自填歌词。
②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难唱乐句,老师解决疑难。
③学生轻声齐唱歌曲一至两遍。
④学生有感情地唱歌曲。
三、欣赏:1、生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生随琴声唱歌曲的衬词:阿郎赫尼哪。
(体验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简介词曲及歌唱家郭颂。
4、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的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
四、探究:通过比较《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学生讨论创作歌曲和民歌之间存在的关系。
(明确:社会实践时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体验,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的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
反过来,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民歌积累,创作音乐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教案

《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二、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现《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重难点一、聆听赫尼那小调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播放歌曲)二、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学习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师: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三、(播放视频)1、完整初听(生认真聆听)2、教师范唱(出示歌片)3、学唱师: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吗?生:熟悉师:哪首歌相似?(教师可以唱两句提示)(弹琴伴奏)四、歌曲处理1、师:大家再来听一听,歌中的赫哲人是怎样赞美自己家乡的?(出示歌片,范唱)生:理解歌词师:向学生介绍“三花”“五罗”师:现在换你们了,让我也来听听你们的歌声生:演唱师: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弹琴伴奏2、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在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了。
3、引导学生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并对五、六度大跳的音准进行练习。
4、有感情地演唱该曲拓展延伸完整表演歌曲师:赫哲人用不同的民歌小调,表达了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也有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了对乌苏里江热爱,对赫哲人的赞美。
(播放歌曲)师:最后咱们像他们一样带着对乌苏里江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生集体演唱歌曲。
师总结本课所学,下课。
小结1、学生集体演唱歌曲。
2、老师总结本课所学,下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下课
聆听《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学生感受《乌苏里船歌》中的赫尼那衬词。
让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感受引子部分力度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听感受并能够随着歌曲模唱,初步学唱赫哲语。
师生用接唱的方法再次感受、模唱引子。
通过聆听,模唱,唱准引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力度变化。
学生能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体现波浪式起伏的旋律。
通过视频和聆听《嫁令阔》小调,让学生了解赫哲族的民歌是从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感受赫哲民歌的风格
通过聆听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使学生感受用不同形式演唱的赫哲族民歌,激发学生想要赞美家乡的表现欲望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民歌,赫尼那小调,大家可以用你的动作来感受,也可以轻声跟着哼唱
(播放歌曲)
生:略
师:现在大家听一听,这个小调中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
(教师范唱)
生:“赫尼那”
师:咱们一起来唱唱最后这一句,教师范唱“赫尼那来赫尼那!”
生:学唱
师:这个赫尼那小调与《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似?
生:略
师:《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这些赫尼那小调。
师:赫哲的民歌不仅有独特的风格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播放图片加音乐)
师:赫哲是满语,意为“东方及下游的人们”,他们主要居住在我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他们独具北方特色的渔猎文化,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服饰和挂件呢,因此,赫哲族还曾被称为“鱼皮部”,看这些就是产用鱼皮制作的鱼皮衣,靴子、包,还有赫哲人崇尚的一种熊图腾,除了用鱼皮做东西之外,他们还会用桦树皮来做东西呢,你们见过这样的船吗?这叫桦皮船,……(这一部分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我的家乡多美好》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乌苏里船歌》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教学目标1、在师生互动中聆听演唱《乌苏里船歌》并能够随音乐哼唱赫尼那小调
2、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3、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现《我的家乡多美好》
教学重点聆听赫尼那小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出示歌片,播放音乐)
生:聆伴奏)
生:演唱
师:现在来接唱,大家唱第一句,我来唱回声
(提示学生要加上动作)
生:略
师:真棒,咱们换一换,你们来唱回声,注意声音要放轻
生:略
师:学生演唱回声之后教师接着唱后面的两句(啊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引导学生唱最后两个字——“给根”
(播放图片背景音乐是引子)
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是笛子
师:一阵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宽广的乌苏里江上,捕鱼人正一边划着船,一边唱起了歌。听,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啊朗赫赫呢那……)
生:边观赏乌苏里江边感受音乐
师:声音有什么变化?仿佛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强弱的变化,回音)
生:略
师:在乌苏里江上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赫哲族,刚刚咱们听到的这段歌曲就是用赫哲语演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你也可以轻声的跟着他唱一唱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乌苏里船歌》
1、初听引子
2、欣赏乌苏里江(图片加音乐)
3、复听引子(歌片)
4、学唱引子
5、听音乐完整哼唱引子
6、完整聆听歌曲《乌苏里船歌》
7、简介郭颂
二、听赫尼那小调
1、初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最后一句
三、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
四、学习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完整初听
2、教师范唱(出示歌片)
3、学唱
4、完整演唱
5、歌曲处理
五、欣赏《嫁令阔》
六、欣赏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
七、完整表演歌曲
《我的家乡多美好》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播放歌曲)
生:聆听
师:听到这段旋律你有什么的感受?
生:略
师:这歌声是从哪儿传来的?咱们一起去看看
师:现在咱们再听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下
(播放音乐)
师:这么高的山,这么清的水,怎么能让人不去歌唱它呢?听,这是江上传来的一首《乌苏里船歌》
(播放视频)
生:聆听(第一段静听, 后面随老师用肢体感受)
师:现在你有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略
师:你们认识刚刚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歌唱家吗?
生:略
师:他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更加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还是我们黑龙江人,这首《乌苏里船歌》己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让所有人领略到了乌苏里江的美。
师: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
(播放视频)
生:初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吗?
生:熟悉
师:哪首歌相似?(教师可以唱两句提示)
生:略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歌中的赫哲人是怎样赞美自己家乡的?
(出示歌片,范唱)
生:理解歌词
师:向学生介绍“三花”“五罗”
师:现在换你们了,让我也来听听你们的歌声
(弹琴伴奏)
生:演唱
师: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
师:弹琴伴奏
师:大家演唱的这么美,我也想唱唱,听,我唱的是什么?
(范唱引子,伴随琴声)
师:你们会唱吗?
生:略
师:大家来唱一唱
生:略
师:把这段加到歌曲中完整的演唱一下,感受一下歌曲会有什么变化?
生:演唱
师:你觉得歌曲有什么变化?
生:略
师:赫哲民歌都是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种类丰富多样,咱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族的嫁令阔小调
生:略
师:赫哲人用不同的民歌小调,表达了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也有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了对乌苏里江热爱,对赫哲人的赞美。
(播放歌曲)
师:最后咱们像他们一样带着对乌苏里江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在聆听、模唱赫尼那小调中使学生进一点熟悉赫哲族特有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赫哲民俗生活,并知道赫哲的意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完整的聆听,感受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唱熟悉歌词的内容,并知道歌中的三花五罗指的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在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