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彼得与狼|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彼得与狼|人教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通过本章节学习,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1.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和鉴赏音乐中的美,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培养音乐情趣。
2.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学习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够辨识音乐中的角色形象,表达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谱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
(3)主动关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难点分析:学生可能对音乐要素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2.掌握故事情节中各个角色所代表的乐器和音乐主题,如:彼得(弦乐器)、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爷爷(低音管)、狼(大管)等。
3.学会通过音乐表现手法,辨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乐形象。
4.感受音乐中的故事情节,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本章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欣赏《彼得与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同时,通过故事性的交响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音乐素养。
举例:通过对比各个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乐器在音乐中的角色分配,如弦乐器的温暖音色表现了彼得勇敢、善良的性格。
(2)理解《彼得与狼》故事情节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分析音乐中旋律、节奏、力度等元素如何描绘故事情节,如紧张激昂的音乐表现了彼得与狼的对峙场景。
(3)培养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主动关注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1课题:《彼得与狼》课型:欣赏课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
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
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1、情感与体验: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1)接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彼得与狼|人教版
《彼得与狼》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2.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电影电视都离不开音乐,因为音乐渲染了气氛刻画了人物。
那你们喜欢的动画和童话也和音乐有很密切的联系,因为有了音乐让你记住了很多动画或者童话。
那下面请大家猜猜猜,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画或者童话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喜羊羊美羊羊、葫芦娃2. 真棒!那今天我们就用音乐来个大家讲述一个童话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板书)二、作品欣赏1. 你能理解什么叫交响童话吗?(生)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讲述一部童话故事,用交响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来代表故事中不同的角色2. 先来看看故事中都有谁?3. 听一听都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着这角色彼得——弦乐组——什么性格?(生)——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表现一下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爷爷——大管——为什么会用这种声音?狼——圆号猎人——定音鼓——放枪4. 还记得这些乐器在交响乐队中的位置吗?看位置图,巩固乐器对应的角色5. 故事正式开始爷爷不让彼得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因为森林里会有大灰狼。
忽然有一天,彼得发现可以从后门溜出去,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1)情节一彼得和小伙伴思考:出现了哪些角色?彼得和这些小伙伴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生)角色扮演:学生表演,教师旁白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后门来到了外面的草地上树上的小鸟看到彼得出来了高兴的叽叽喳喳的叫着小鸟围绕着彼得飞啊转啊一只鸭子摇摇摆摆的走了出来,原来彼得忘记关后门鸭子就跟了出来,可以痛快洗澡了突然一只猫向着小鸟扑了过去,彼得大喊不好就在这个时候在屋里睡觉的爷爷出来了,把彼得带回了家(2)情节二狼来了彼得刚刚被爷爷带回了家,大灰狼就出现了聆听:狼来了思考:这段音乐让你有什么感受?彼得被带回家了,可是外面还有他的好伙伴,他们看到狼会有什么反应?(生)聆听:小动物的反应鸭子,逃跑,被吃猫,爬树上小鸟,躲到树枝上(3)情节三抓狼现在的情形是这样,鸭子被狼活吞到肚子里,猫爬到了书上,小鸟远远的也躲在树枝上不敢离猫太近。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回家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回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歌曲学习:《回家》
-学会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节奏。
-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对家的向往和热爱。
2.音乐知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运用
-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识别及演奏。
-运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歌曲演唱。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音乐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用更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和创作节奏的环节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展示成果时显得有些紧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课堂中缺乏足够的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他们一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3.知识与技能:
-掌握《回家》歌曲的旋律、节奏,提高识谱能力。
-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歌曲中所传递的家庭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音乐在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中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回家》
1.教学重点
(1)歌曲演唱:《回家》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概念。四分音符是音乐中的一种基本节奏单位,它代表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而八分音符则是四分音符的一半,用来表示更短暂的音。它们在音乐中起到构建节奏框架的重要作用。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卢沟谣》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卢沟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卢沟谣》作为合唱曲目,无论从歌词,还是从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虽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但却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在音准、节奏、歌曲情感把握,还是在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上都有较好的基础。
歌曲《卢沟谣》中穿插的二声部合唱乐句正迎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富有挑战性的心理特点。
所以,整个歌曲的教学,老师以引导为主,主要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歌曲,整体感受,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 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四、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1.导入课题教师:语文课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让我们领略了石狮的千奇百怪与栩栩如生,本节课要学的歌曲《卢沟谣》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先请大家来欣赏。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彼得与狼(表格式)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验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2、能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
3、德育渗透: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可伯;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做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刻画,来描述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
拓展
了解“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讲述一个童话,其实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只是它的内容是童话。
小结
《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听觉上的美,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交响乐的魅力和音乐的灵动性,同时也感受到
语言具有的无尽创造和想象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阅读,爱上音乐。
2、第二幕狼来了
设问:三种小动物面对狼有什么反应?
3、第三幕抓狼(欣赏视频)
彼得是怎样抓住狼的?
4、第四幕听听谁来了
要求:随音乐用打击乐器模仿猎人行进的节奏和射机枪声(串铃和着脚步声、敲桌子做射击声)
5、想一想:
你觉得这些乐器的声音和它们所代表的角色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少年儿童们写的一步交响童话,他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
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教学形式
阅读与学科整合
教师
单位
课题名称
《彼得与狼》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同学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也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1936年,是一部加有朗诵的生动有趣的交响童话。它叙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披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了凶狠的大灰狼的故事。本音乐作品的显著特点是用一种乐器代表一个角色,使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而且通俗易懂。作品一开始就对童话中的“人物”逐一作了介绍,然后音乐的进行与朗诵融为一体,将故事生动有序地展现开来。本次设计结合大纲的音乐教育目标与实验方案要求,通过电教手段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想象能力等的全面音乐素质并巧妙地实施德育为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唱歌 卢沟谣 教案
56712345
2、手指音高学唱歌谱,。
唱歌谱
3、钢琴伴奏学唱歌谱
4、唱歌词,把卢沟桥的美唱出来,
(纠正字音) 第二部分: 1、教师听第二段(拍手合作) ②与第一段对比歌谱找不同 ③唱歌词,纠正字音 完整演唱
授课教师
音乐
课题
学科导学案
《卢沟谣》
第1 课 时
授课班级 五(2) 课 型 唱歌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通过学唱《卢沟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加学生对
音量的控制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 的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学习目标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丰
富内涵。
重点
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难点 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作业布置 及反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安全提示语: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前训练: 1. 音阶:(上下行)
唱音阶
12345671234
2. 柯尔文手势,分组练习音程
分组演唱音,彼此倾听和声效果
3. 发声训练: ①边弹琴,边用手势提示唱 Lu ②提示把音高唱出来 ③用钢琴弹奏双声部 ④指挥双声部唱谱
唱 Lu,提起眉毛,用肚子 熟悉歌谱 感受和声 分组演唱双声部
二.感受音乐
导入: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座 听介绍回答 卢沟桥
桥,这座桥历经风雨、战争,依然屹
立不倒。1937 年 7 月 7 日,中国抗 日军队在这座桥上打响了全面抗战
的第一枪。大家猜是哪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桥?我们
今天一起学习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
沟谣》。
1、请大家静静聆听歌曲分为几部 分?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雨中曲》,主要教学内容为歌曲《踩雨》。
该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描述了孩子们在雨中玩耍的欢乐场景。
教学内容涉及歌曲学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踩雨》的旋律、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二段体结构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歌曲表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二段体结构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音响设备、踩雨道具(雨伞、雨衣等)。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穿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雨中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乐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b. 分段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变化和音高。
c. 学生跟唱,巩固歌曲。
3. 节奏敲击(5分钟)a. 教师示范节奏敲击,学生模仿。
b. 学生分组,用手指敲击桌面,练习节奏。
4. 歌曲表演(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唱歌、敲击节奏、表演)。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c. 各组进行表演,集体评价。
5.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雨中曲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踩雨》2. 歌曲结构:二段体3. 节奏:× × × ×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踩雨》歌曲,并敲击节奏。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安排音乐教案中。
三、拓展。
1.欣赏《大九连环》,你能从中找出熟悉的旋律吗?2.交流小结。
《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民间小调。
汉族民间有将若干首时调连缀在一起,形成大型套曲的民歌形式,其中《大九连环》就是代表。
该曲流行于江南苏州地区,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组成。
该曲共有七段,尽管较长,但由于调式和结构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很耐听,曲调明快、活跃、乡土味浓。
弹词吸收为女声独唱的小曲唱段。
《五月五赛龙舟》就取材于《大九连环》。
3.欣赏《姑苏风光》,感受江南风情和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
四、成长的足迹{一}在熟练演唱《抓妈荷》的基础上进行轮唱练习。
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几个小节进入,可由学生在比较演唱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圆润而细腻的苏州民歌《五月五赛龙会》,感受了歌曲体现出的浓浓的地方特色和活泼俏丽的情绪,也了解了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一)初听《采莲谣》,感受音乐。
配以水乡、摇橹、采莲的图片。
(二)学唱《采莲谣》副歌双声部1.学唱第一声部。
(1)师:看到这么美的水乡景色,听到这么美的水乡歌曲,老师的心儿也变得美了,真想放声歌唱,尤其是副歌采莲部分。
老师边唱边采莲,同学们也不能闲着,干嘛呢?摇橹划船啊!(2)先引导生随着三拍子做摇橹状。
然后师生配合。
(师唱副歌第一声部,做采莲状,生随乐做摇橹状)(3)教唱副歌第一声部,学会以后,男女生配合摇橹采莲。
2.学唱第二声部(1)学生继续唱第一声部,教师加入第二声部(2)教唱第二声部。
在合唱部分,高低声部有很多音符是相同的。
先找一找,然后再唱一唱。
3.双声部配合。
(1)学生分AB两组。
{A组摇橹、B组采莲},分别担当第一、二声部。
(2)引导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
边唱边听,两组的声音是否和谐。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彼得与狼|人教版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熟悉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在故事中所分别扮演的“角色”,从而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听赏,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3.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随音乐律动。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童话故事,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因为这个故事是用音乐来描述的。
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眼里充满了疑惑,对啊,音乐要怎么说故事呢?(制造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想要解开这个疑惑,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音乐的童话世界。
二、探究学习1、介绍交响童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音乐故事叫做《彼得与狼》,那么这种通过管弦乐器的演奏来叙述童话故事的音乐,我们又叫它交响童话。
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
2、同学们想不想听这个妙趣横生的交响童话呢?别急,同学们,如果你们想完全听明白这首交响童话,我们就要先了解演奏这部交响乐的乐器,因为这个故事中出现的7个角色,少先队员彼得,大灰狼,小猫,小鸟,小鸭,爷爷,猎人,每一个主人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
3、“彼得”主题旋律首先出场的角色就是故事的小主人公彼得,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表现彼得什么形象?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出来了吗?其中最主要的是小提琴被称作是乐器皇后,它的音色优美柔和,接近人声。
看片段模仿演奏小提琴动作。
随琴模唱彼得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
4、“小鸟”主题旋律第二段旋律的音乐是怎么样的?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哪一个角色?你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长笛的音色是什么样的呢?那你们觉得他是很暗淡的还是明亮的音色啊?长笛属于木管乐器,他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能够灵活的演奏各种快速的旋律。
第四单元卢沟谣(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教学重点
-音高与节奏掌握:歌曲《卢沟谣》中的音高、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熟练掌握并正确演唱。
-歌词记忆与理解:学生应牢记歌词,理解其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旋律分析与合唱技巧: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学习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歌曲学唱,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表现形式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卢沟谣》的表现形式,如:合唱、独唱、对唱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和理解:《卢沟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的音高、节奏、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歌唱技能,发展音乐表现力和合唱合作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对于民族音乐的接触确实有限,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入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音高、节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控制是难点,尤其是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节奏准确度: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需要反复练习。
-歌曲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歌曲,实现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教学难点。
-合唱配合: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实现声部间的和谐配合,提高合唱效果。
举例:
-针对音准控制难点,教师可运用音阶练习、逐步提高音高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
7.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使用彩色粉笔、图标等,增加板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动态互动:板书设计可考虑在课堂上动态更新,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逐步展示和补充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后再次演唱《卢沟谣》,并记录下自己的演唱感受,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请学生查找关于《卢沟谣》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并在下一堂课前分享。
(3)创作一段与《卢沟谣》风格相似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对歌曲的变奏或创作一首新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卢沟谣》的演唱准确性、情感表达以及创作作品的质量。
(2)对于演唱作业,可以录音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如果我发现学生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我需要考虑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例如,如果他们struggles with歌曲的节奏,我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或者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节奏。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我可能需要引入更多的相关资料,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唱歌——《卢沟谣》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彼得与狼》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彼得与狼》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故事《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特点。
2.能够听辨乐器和角色代表的乐器。
3.能够模仿指定乐器的演奏动作。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5.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钢琴、竖琴、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小号、大号等乐器。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预先下载好《彼得与狼》的音乐资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述《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播放一段片断作为引入故事情节。
2. 听音乐(15分钟)教师放《彼得与狼》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并边听边做以下活动:1.关注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
2.分析乐器代表的角色。
3.模仿不同乐器的演奏动作。
3. 分类和辨认乐器(1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凭借听力和记忆分类和辨认每一个乐器,每个乐器结束后,询问学生乐器的名称,并归纳归类。
4. 乐器配角色(15分钟)教师指定学生分组,分配乐器和角色,并指导学生练习演奏动作。
每个小组先演奏自己的角色,然后再合并成完整的曲目。
5. 编创音乐(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乐器和角色进行合并和变化,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运用常见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乐器组合等。
6. (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编创的音乐,老师点评。
最后,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听清每一个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
2.学生能否模仿指定乐器的演奏动作。
3.学生能否分类和辨认乐器。
4.学生能否合理分配乐器和角色,合作完成演奏任务。
5.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节目。
五、教学拓展1.给学生多听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提高听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安排学生演奏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
3.教师可通过对曲目中具体的表现手法和乐器的介绍,增加学生对音乐理论、历史和文化的学习。
4.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创作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四单元《唱歌 卢沟谣》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与欣赏:通过学唱《卢沟谣》,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表现与创造:运用所学简谱知识,学生能自信地演唱《卢沟谣》,并在演唱过程中展现个人音乐风格,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快速识别音符和节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简谱识读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通过简谱来演唱《卢沟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简谱识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简谱在实际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对于某些问题的引导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前准备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在课堂总结时,我强调了简谱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简谱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四单元《唱歌 卢沟谣》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四单元《唱歌 卢沟谣》。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学唱《卢沟谣》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了解《卢沟谣》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学习简单的简谱知识,如音符、节奏、拍子等,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教学难点
-歌曲中部分节奏和音高的准确性,如八分音符、附点音符的掌握。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牧场上的家》教案
能力目标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 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 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 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 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 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 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 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 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 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 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 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
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 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 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 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 起了家乡的歌。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卢沟谣|人教版 (3)
《卢沟谣》教学设计课题:《卢沟谣》学科:音乐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册:五年级上册三维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3、通过学唱《卢沟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加学生对音量的控制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教学重点: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以及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均衡等演唱方式。
教学方法:教授法、听唱法、欣赏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设计理念: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流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课文(PPT出示卢沟桥的狮子范读视频)2、这篇课文欣赏完了大家知道这是一篇什么课文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感卢沟桥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卢沟谣》(板书课题)(设计理念:通过课文的欣赏回忆使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卢沟桥。
)二、新课学习:1、播放《卢沟谣》视频(PPT出示)2、这是一首描写有关卢沟桥的歌曲,那么大家对卢沟桥都有怎样的了解呢?3、学生回答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原唱范唱,结合课下学生查找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初步产生爱国情怀。
)4、同学们了解的真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歌曲的歌词是怎样描写卢沟桥的呢?(PPT出示歌曲的谱例)5、有韵律的朗读歌词(设计理念:在有韵律的朗读歌词的过程中讲解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并且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好铺垫。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4单元欣赏彼得与狼教案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彼得与狼》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彼得与狼》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彼得与狼》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彼得与狼》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彼得与狼》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相关音乐作品的CD或在线音乐平台。
(2)乐谱资料:提供《彼得与狼》的乐谱,供学生深入研究。
(3)文学作品:推荐与《彼得与狼》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普罗柯菲耶夫的原著小说。
(4)电影版本:《彼得与狼》改编的电影或动画电影,供学生欣赏和比较。
最后,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学生能够了解到苏联音乐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有所认识,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音乐元素:《彼得与狼》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旋律特点。
(2)音乐结构:了解作品的奏鸣曲式结构,分析各个乐章的功能和联系。
(3)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感知作品中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对应关系。
(2)案例研究:分析《彼得与狼》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角色表现,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乐器在音乐中的运用。
(3)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作品欣赏项目,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欣赏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彼得与狼》的音乐情感、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音乐学科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1
课题:《彼得与狼》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
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
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
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体验:
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
1)接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
二、导入新课(了解音乐表现形式,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
觉欣赏。
)(6分钟)
1、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1分钟
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乐器图片出示)及旋律特点。
1)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2)“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
三、听音乐,演故事(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
赏做好准备)(4分钟)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1、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2、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3、老师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
(感受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既是对感知创作手法的渗透,又是对音乐情节展开的理解)
四、听音乐,说故事(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5分钟)
1、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2、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和平环境将会受到冲击,会怎样呢?——启发想象和讨论(自己讨论一些时间)
3、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感知音乐加速、上行等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4、那小鸟会怎样呢:1)、学生想象2)、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那么小鸭子呢:1)、学生想象2)、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并感悟小鸭子由于其自由与不镇定所导致的后果。
5、这时的彼得会怎样:1)、学生想象2)、彼得还会更有作为——听彼得镇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五、抓狼(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5分钟)
1、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让学生简单模仿声音
2、听抓狼的音乐
3、听后分析
4、再听并分角色表演,老师提示,营造高潮
5、猎人抓狼
六、凯旋音乐,首尾呼应(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
七、出示课题(2分钟)
作曲家介绍(照片、简单生平)揭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作曲家的愿意图——结合真善美教育
八、听故事精简版(11分30秒)
1、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回忆已接触过的音乐知识
2、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小范围内展开“你有什么收获”的小结
3、在凯旋乐段的时候,引导学生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阶段
九、小结(2分钟)
小结:引申出原作,对本课的知识点作小结,送CD进行后续欣赏
在彼得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六年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
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
小学五年级音乐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2
课题:《卢沟谣》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电子琴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