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解析】【分析】(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这句诗中“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据此可作答。
(2)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据此可作答。
本题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
故答案为:⑴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⑵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理解句意,从意境上进行分析,注意方法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安要求作答。
2.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降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个地方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继续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终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不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不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继续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预备往北飞去了。
在如此的生活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个地方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个地方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经典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
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
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________)。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训练2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2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2.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
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4.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2020年统编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 “昏鸦 ”、 “西风 ”、“瘦马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 1 )这首曲中象?(2 )“枯藤老树昏鸦 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分析】( 1)根据 “枯藤 ”夕“阳 ”“西风 ”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天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 写哀情。
故答案为:( 1)深秋晚景图;(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涯”人的思乡愁绪。
(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
(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 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 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断肠人 ”三个字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
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经典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2.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我是方老师。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精选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3.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
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 诗歌鉴赏 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诗歌鉴赏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暮”指________,“愁”指________。
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种“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这两句诗写了两个画面,可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把乌云比作________,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我是方老师。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2)请对你难忘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处重点的动作描写,并通过一个情境突出老师的特点。
4.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2.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4.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5.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 诗歌鉴赏 练习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诗歌鉴赏练习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 诗歌鉴赏 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诗歌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 逶迤——________磅礴——________ 云崖——________(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2.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暮”指________,“愁”指________。
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种“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这两句诗写了两个画面,可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把乌云比作________,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
2.阅读练习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3.课内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万水”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3.课内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我是方老师。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2)请对你难忘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处重点的动作描写,并通过一个情境突出老师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何其芳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B.赞美(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7.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
A.饮完B.全,都C.尽头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________.A.死去的人B.老朋友C.故事中的人(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8.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9.课内阅读。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10.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12.课外阅读(二)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13.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照样子,填空。
(春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人物故事: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指出兵。
②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1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A.送别之情B.思归这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2)“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7.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 逶迤——________磅礴——________ 云崖——________(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