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诗歌研究
作者:王小舒
甘肃社会科学 201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9)01-0103-04
赵执信在清康熙朝号称“国朝六大家”之一。这六家中的其他五家是施闰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禛和查慎行。他们都比赵执信的年岁靠前,只有赵执信生活到了乾隆初期。相比之下,赵执信算是一位开风气的作家,他的性格及诗风已体现出了清中期诗人的
某些特点。
一、狂放的品性与傲岸的人格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青州益都人(今山东博山)。他是清初诗人赵进美的侄孙,诗坛领袖王士禛的甥婿,家族文学传统深厚。但是,
赵执信的创作道路却与宗法七子的叔祖和倡导神韵的外舅都不相同。
应该说,赵执信属于早达型的作家,17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18岁中会试第六名,当年殿试二甲进士,选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突然
变成了翰林院学士,其荣耀和得意可想而知。益都赵家与清王朝本无冤仇,执信的曾祖赵
振业明天启年间进士,入清后出仕,官至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叔祖赵进美明崇祯年
间进士,入清后官至福建按察使。到赵执信这一辈,为清王朝效力更是顺理成章,加上赵
执信本人的仕途顺达,进取功名已为水到渠成之事;不但如此,这种背景还造就了执信狂
放自负、恃才傲物的秉性和气质。他本人说过:“余少好为诗,而性失之狂易。始官长安时,颇有飞扬跋扈之气,去之远而不自知。”[1]375《沈东田诗集序》后暮年家居时,作
者还曾回忆起当年在京师的狂放生活:“燕市居十年,酒徒能几个。……招请无昏旦,主
宾杂坐卧。狂或怒朋辈,醉不避惊逻。”[1]59《郑费生赴淮上》摹写可谓传神。赵执信
的诗友吴雯也曾形容他的为人和诗风云:“其于世也,率情自好,无所缘饰。故其为诗也,直而不俚,高而不诡,盖如其为人矣。”[1]43《并门集序》另一位诗人陈恭尹与作者相
差30岁,亦引执信为同道,在为其诗集作序时说:“益都赵秋谷,早通仕籍,才名震天下,然好纵酒,喜谐谑,士以诗文贽者,合则投分定交,不合则略视数行,挥手谢去,是
以大得狂名于长安。”[1]86《观海集序》可以想象,赵执信当时那种不可一世的做派和
风度。
虽然说张扬自我、勇于自信是康熙后期为数不多的文人作家一种新的精神风貌,
但不可一世的态度毕竟招来了同僚的嫉恨和排击。当代赵蔚芝指出:“这种狂傲性格,使
他(赵执信)不仅鄙弃一般权贵,大概连他在翰林院的顶头上司徐元文也鄙弃着。这个南
派首领对赵的社会影响已经心怀妒意,对他这种反权贵的性格,自然更不能容忍,而必须
找机会对付他。”[2]1911《赵执信和〈长生殿〉案件》情况正是如此。诗人28岁时,
《长生殿》案件爆发了,时任右春坊右赞善的赵执信因于佟皇后国丧期间饮酒观赏《长生
殿》传奇,遭削籍处分,剧作家洪昇、诗人查慎行同时免去太学生资格,这就是人们所说
的“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策划这次打击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赵执
信的“顶头上司”徐元文,而实施弹劾的则是给事中黄六鸿。据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九
记载,黄六鸿本人恰恰就遭遇过赵执信“璧谢”诗稿的事。由此可见,《长生殿》案件很
大程度上是赵执信狂放性格和傲岸气度所导致的。
被罢官后,赵执信后半生在漫游和家居中度过,没有再出仕。诗人曾东至莱州观海,又数次南下游览,最远到达广东潮州,其中一次在苏州还住了四年。暮年,则移居于
益都城郊的因园别墅,不再出游。虽然人已归乡,但少年时养就的狂傲性格并未改变,还
是我行我素;不仅如此,还对权贵表现出了更加鄙视的态度。据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
记载:“康熙中叶,大僚中称诗者,王(士禛)、宋(荦)齐名。宋开府江南,遂有《渔
洋绵津合刻》。相传赵秋谷宫赞罢官南游,过吴门,宋倒屣迎之,以《合刻》见贻。赵归
寓后,书一柬复宋云:‘谨登《渔洋诗钞》,《绵津诗》谨璧。’宋衔之刺骨。”宋荦是
康熙朝颇有名气的作家,当时任江宁巡抚,著有《绵津诗集》,且交游广,门生多。赵执
信对之如此不留情面,这比起当年“璧谢”名不见经传的黄六鸿,其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接下来,他又和诗坛领袖、自己的长辈王士禛发生了冲突,在《谈龙录》一书里对王士禛
进行公开指责,由此构成了诗歌史上的一桩公案。
不过在仕宦方面,执信的态度倒是有了变化。60多岁的时候,有人告知他,先前遭黜官员有望被重新录用,赵执信闻讯后并不感到高兴,随即答以诗云:“解到箫韶能引凤,何妨一鹤不来仪。”[1]256《躬暨见示以新例宏开当有弹冠之兴却呈四韵》对回归仕
途表现了不屑一顾的态度。如此,赵执信的一生便成就了自己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品格,他的诗歌作品也自然地成为此种品格的真实写照。
二、大胆刻露、锋芒逼人的诗风
赵执信的诗集原名为《因园集》,后改名《饴山诗集》,又与《饴山文集》合刻
为《饴山诗文集》。《饴山诗集》共二十卷,内含词集一卷。当代赵蔚芝、刘聿鑫于1993年编有《赵执信全集》,又在原有基础上增补了若干佚诗,由齐鲁书社出版,它是目前赵
氏最全备的本子,共辑录有赵执信诗作1064首。
论及赵执信的诗歌,应该讲,的确像其为人,以劖刻、真率为主要特色。就描写
下层民众生活方面的作品来说,比例并不算大,但是,暴露官府苛政及表现农民怨恨的力
度却超过了当时的同类作品。比如,他有两首记录苏州农民造反暴动的作品,颇为醒目。
其中《甿入城行》一首,开头这样写:“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行逢县令犹
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
怖杀人。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上来先极力摹写农民遭受官吏欺凌的情状,接着,话锋一转:“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一呼万应齐挥拳,胥吏奔散如飞烟。”接下来,再看县令的反映:“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县令深宵匍
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前后对比鲜明,可谓痛快淋漓。还有一首《吴民多》,写某贪
官被民众驱赶,被迫离职。诗中云:“昨日城中哭,今日城中歌。歌声如沸羹,讼口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