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

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

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

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

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

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

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

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

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

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

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家长教育孩子的建议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虽然很老土,但是确实很有道理的。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孩子不听话、不乖、能

把人气死等等。这是因为在家长身上没有看到给孩子树立榜样的缘故。有时这种榜样性质的无声语言要远远胜过每天的絮絮叨叨、严

厉指责。

奖罚分明严慈适度

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过错从不姑息,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时候就会让孩子产生难以接受的情感,因而远离家长,

产生一道所谓的“鸿沟”。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自

主承认错误的前提下有鼓励性的批评孩子,不得盲目批评。另外,

在孩子有所成绩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树立一种自信,就会主动去往好的方向发展。

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孩子也一样。尤其是在他们的小伙伴面前,所以不论你多么气愤,不能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否则他们的自

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兴趣爱好是学习活动中的巨大动力。孩子

的兴趣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活动的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家

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点。

多交流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就是交流。现在社会有许多教家长教育孩子的书籍,家长也可以买来参考一下。另外,每当什么节日的时候

也可以买孩子喜欢的玩具、书籍送给孩子,也可以带孩子参加郊游,去游乐园等等娱乐性的活动,孩子的笑声才是父母的安慰。

家长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

1、居高临下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

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

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2、求全责备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

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

的自尊心。

3、频频夸奖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

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

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过多限制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

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5、关心过头“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

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专家表示:“其实,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受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

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6、全盘否定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

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

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