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研究
2019年第11期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2日。
1校训的内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从以上解释中,我们得出校训的几个特点: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具有规训、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
因此,校训应是具有高度凝练的词句,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和激励意义,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文化精神之于大学更是意义非凡,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2中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大学在诞生之初是没有校训的,直到15世纪初,牛津大学才出现了自己的校训——“上帝指引我们迈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
到18、19世纪,历史悠久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才纷纷确立了自己的校训。
我国最早的大学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在1914年确定的校训“实事求是”应为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学订立校训已十分普遍,直至抗战时期,我国大学校训虽具一定特色,但却大多以抗战和爱国为主题。
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大学多以毛泽东主席所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训。
二十世纪末,我国大学校训又纷纷改变,并显示了一定的高校特色,该时期意义较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3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同3.1思想内容从校训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无论是中国大学还是西方大学都热衷于引经据典。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出自《中庸》,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
从中外大学校训看中外教育思想差异
从中外大学校训看中外教育思想差异作者:唐薇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校训是学校治校精神和宗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稳定性,体现一所大学所追求的教育和治学的价值观。
本文通过中西大学校训的考察,以此来探求中外教育思想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校训;差异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一、大学校训的内涵校训,一般定义为:“学校制定的全体师生需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从解释中可看出,校训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师生的行为与道德,使之符合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及价值取向。
学校精神和文化的灵魂是校训,因此,中外大学都十分重视校训的制定与诠释。
不同学校的校训各有不同,反映的不仅是一国的历史、语言、文化特征的差异,更体现的是不同学校的教育文化理念及精神的追求。
二、中西校训思想内容的比较(一)中国校训的思想内容中国大学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的产物,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德思想、教育理念等思想和社会现实制约的影响,导入我国的西方教育思想在中西文化交流、现代与传统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不断的调适与发展,从而形成了我国大学独有的充满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宗旨,这在校训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引经注典,承续传统各类大学不约而合地引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著作和耳闻则诵的名言警句,有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的“实事求是”源自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1];南京师范大学的“笃实敏行”出自《论语·子张》;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出自于《礼记·大学》……这些都反映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大学教育和治学精神的培养,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伟大生命力[2]。
2.顺应时代,紧随潮流通过深入分析和考察各类大学校训拟定的历史发展及校领导对其内涵的解释,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在一方面坚持继承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将其发展,使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中外校训 东西方传统间的相同与不同
比比中外校训领悟东西方传统间的相同与不同来源:高分网文章作者:lizheng 发布日期:2011-11-04比比中外校训领悟东西方传统间的相同与不同!尽管中西文化背景有差异,但基于大学的基本精神相通,中外大学校训的内容仍有共同之处。
由于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物化形式,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外大学校训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元而又非面面俱到,但首先在倡导自由、追求真知方面是相同的。
比比中外校训领悟东西方传统间的相同与不同!相同之处:(一)倡导自由、追求真知。
尽管中西文化背景有差异,但基于大学的基本精神相通,中外大学校训的内容仍有共同之处。
由于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物化形式,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外大学校训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元而又非面面俱到,但首先在倡导自由、追求真知方面是相同的。
国外大学自中世纪以来,对自由和真知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
特别是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后,倡导独立自由,发扬求真精神,使德国大学以探索真理为宗旨、以传播新知识为己任,对科学的高度热情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逐渐成为大学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产生了一批象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等盖世思想家和科学家,德国也因此成为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
19世纪中叶后,德国自由求真的大学办学理念影响欧美乃至世界各国,1876年美国仿柏林大学创办了霍普金斯大学,其校训是“真理给人自由”。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斯坦福大学(让学术自由之风吹拂)、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的校训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即便在宗教神学浓厚的英国,一直拒绝新科学和科研的牛津、剑桥也在德国影响下改制,如纽曼倡导自由教育,培养绅士;剑桥大学的校训是“剑桥一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此外,日本东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等都把科研和求真精神引入大学,还有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知识永放光芒)、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坚持真理)、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以及拉美地区著名大学哥伦比亚的安蒂奥基亚大学(自由表达思想的理想之地)的校训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缔力,中国著名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中西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著名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中西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学校特色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差异,中西方学校的校训各有特色,中西方教育价值的取向也体现在校训中。
几个东方名校的校训如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崇德、博学、创新、求实北京一零一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笃志、博学、质朴、方正南开中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再看西方名校:伊顿公学:愿伊顿欣欣向荣哈罗公校:愿幸运之神降临此地美国圣保罗学校:伴随责任的自由威斯敏斯特中学:仪止大方温彻斯特公学:礼貌造就绅士从校训的整体上来看,中国大学的校训内容繁杂,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多元追求和崇尚,而西方的校训则相对集中在“真理、知识、自由、主、人生”这几个方面。
两种不同的气韵:一种是冉冉凝重于庙堂;一种盈盈萦绕于四野。
中国的文人向来讲究“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学校的校训和东方的教育一样,承载了太多的道德、抱负、人文理想,士大夫情怀,吐纳之间担负铁肩责任,这种情怀在心底扎根一生。
而西方人则尊崇纯粹的真理、自由和天上的神灵,置身于浩然天地,自然、轻松、不自我施压,却自觉追寻光明和真理。
说到底,这样的差别也是东西方价值观念体系差异的体现之一。
西价值观是性质和来源不同的两种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中西方学校的校训,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各有所长的教育价值取向。
分析的目的在于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在于改进我们校训的表达方式,增强校训的影响力。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美高等教育理念之异同
这样 有 利于 为广 大师生 创造 愉快 轻 松 的学 习氛 围 。我们 的 确需 要居安 思危 , 勤奋治学 , 但适 当地 提 倡 快 乐 学 习 , 是 否 有利 于缓 减部分 学生 厌学 的心 理 状态 呢 ?我 想 中 国大 学 校
因为历 史来 源差异 , 相 同原 因是 因为教 育 的本质 相 同 ; 了解 中关高等教 育理 念异 同具有 益 处 , 它有助 于 学 生学 习
目标 的完善 , 有 助 于高等 教育理 念 的进步 , 更有 助于 民族 文化 的传承 与更新 。 [ 关键 词 ] 大 学校训 ; 中 美; 高等教 育理念
校有 着不 同 的校 训 。所 以 , 笔 者认 为校 训 最 能 体 现 学 校 的
育人 标准 。从 校 训 中我 们 体 会 学 校 的 文 化 内涵 和 教 育 理 念 。本文 从 大 学 校 训 的 角 度 探 讨 中 美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的
异同。
一
为人上 人 ” 。可 是 中 国高 等 教 育理 念 在 乐 学 这 一 方 面是 否
[ 中图分类 号 ]G 6 4 0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7 ) 1 6 — 0 0 4 2 — 0 4 [ 本 刊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h b x b . n e t 中国高 等教育 理念 突 出“ 勤奋 ” , “ 团结 ” , “ 善” , “ 苦” 。
美 国高等教 育理 念突 出 “ 光 明” , “ 宗 教 精神 ” , “ 服务 ” ,
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基于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语料库分析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语言文化研究ENGLISH ON CAMPUS从中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基于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语料库分析文/马晴【摘要】大学校训一直有其重要意义,中美大学蕴意独特的校训背后展现其各自的价值取向。
本文以AntConc为研究工具,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对比了2018年中美排名前百所大学校训的特点,从而发现了在教育领域中西方价值取向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即两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均强调“科学思想”、“求知思想”和“实践思想”;不同之处即中国在教育建设中,更重视“集体思想”、“伦理思想”以及“内向性思维”的培养;而美国在教育建设中,侧重于“个人自由”、“宗教思想”以及“外向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为中国的校训建设提出更好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校训;大学;价值取向;语料库;中国;美国【作者简介】马晴,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一、引言校训是一所大学制定的行为准则的体现,也是其校风及文化精神对外展示的窗口。
中外学者都曾对校训的重要意义予以肯定。
《辞海》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编辑委员会,1980:126)。
”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设计系主任戴夫·霍尔斯顿认为:“校训是我们如何考虑自身以及我们如何与外界交流的一切东西(Bartlett,2007:1)。
”由此可见,校训不仅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更能展示一所大学的独特风采和深厚底蕴。
中外大学皆有其蕴意独特的校训,这些校训字面意义的背后反映了中西方在教育领域相同或不同的价值取向。
教育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从教育的定义即可知,“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的传递,来引起、激发、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的实践活动(洪宝书,1992:89)。
”因此,中西方在教育领域上的价值取向必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中西方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体现在教育领域上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会有异处。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校训是大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也成为了学校内外的标志性符号。
同时,作为中美两国的优秀大学,它们的校训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这就涉及到中美文化的差异性。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为中美两国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研究问题
1.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是什么?
2. 中美名校校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存在何种文化差异?
3. 中美名校校训背后的文化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找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中美名校校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变过程。
2. 对比分析法:选取几所中美名校的校训,对其表达方式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名校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揭示中美校训背后的文化因素。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有助于:
1. 增进中国与美国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教
育合作。
2. 实现中美名校之间的相互借鉴,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3. 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启示。
东西方大学校训比较
一、中西方大学价值观的比较:中国大学校训“主德”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的德性文化,孔子要求在教育思想中要改善人伦关系、完善人格修养;孟子则要求通过受教育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种儒家传统思想反映在大学校训中体现为重视道德教育的“德性文化”,强调人的道德义务和人伦关系以及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使得很大一部分校训来自儒家经典著作。
如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掌篇》;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语;武汉大学的校训“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南京大学校训中的“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子君子”。
在引用儒家经典名句中,“厚德”、“博学”等词普遍出现在大学校训中。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化工大学的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湖南工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南理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兰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等等。
“厚德”语出《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精神,要求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容万物,使大学师生员工以德立身,通过大学以高尚的道德来传承和弘扬人类的美德。
中国大学校训中“厚德”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大学德为学首、德为校魂的价值取向。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学者专门对全国229所大学的校训用词进行了统计,发现在频率居前的10个词中,使用“博学”的占40%。
“博学”就是要求大学的师生员工博采众长,追求学识的广博和学问的渊博。
孟子认为,“博学而详说之,将反说约也”。
中西方校训对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大主题: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2)小组主题: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比较(3)小组分工:(4)主题论文: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比较一、中外大学校训的历史演进从中外大学校训诞生的历史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本来根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以意大利和法国最早,意大利波罗那大学建于1088年,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建于1150年,而资料表明这类早期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
稍后英国创建的牛津大学(1168)及剑桥大学(1209),直到15世纪初和16世纪末的1573年,才分别设计和启用了各自的校标。
由于校训和校标一样,都是大学及其精神的象征,由此笔者认为,两校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应该是西方大学较早的校训。
到了17、18世纪乃至19世纪初,美国哈佛(1636)、耶鲁(1701)、普林斯顿大学(1746)、西点军校(1802)和德国柏林大学(1810)应运而生,这些历史悠久的西方大学其校训渗透的思想与牛津剑桥相仿:追求真知、并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
且这些校训一般不因校长更替或时代演进而轻易更改,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其精神内核不断被赋予时代新意,始终成为这些大学发展的目标导向。
因此国外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校训并不少见。
而作为世界文明根源之一的中国,殷商时代的学宫、汉代洛阳的太学、隋代的国子监等就已近乎国立大学,也提出了大学之道和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奴隶和封建教育制度给学生根深蒂固的训导(如学而优则仕)只能算是学校固有精神的总结和提炼,称不上现代意义的校训。
虽然宋代书院院训义蕴深厚,堪称我国古代校训的典范和近代大学校训的先声。
不过蔡元培认为中国大学乃仿效欧洲大学建制,非古代太学演化而来。
所以我国大学校训是随着近现代大学的出现才逐渐成熟的。
如立校最早的北洋大学(1895)1914年确立的校训“实事求是”是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随后有1921年厦门大学校训的问世。
中美大学校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 允公 允 德 , 日新 月异 ” 台湾 大学 的校 训是 “ 品 , , 敦
励志, 国, 爱 爱人 ” 河南 大学 的校 训是 “ , 明德 新 民 ,
止 于至善 ” 。其它 一 些 大 学 的校 训 虽 然 没 有 直 接 提 到“ ” 德 这一 字 眼 , 但许 多提 法 都 与 “ ” 着 千 德 有
有 “ ” 有“ 必 做到 “ ” 德 , 德” 诚 。
但在 美 国的一 些 知名 大学 校 训 中几 乎 找不 到 与 “ 相 类似 的提 法 。 哈佛 大学 的校 训 是 “ 德” 与柏
拉 图 为 友 , 亚 里 士 多 德 为 友 , 更 与 真 理 为 友 与 但
( e l t b o r f i n L t P a o e y u re d, a d Ars o l , b t n it te u
性 特 点 , 美 国 大 学校 训 则体 现 了 美 国文 化 中 注 重 认 知 和 个 体 自由发 展 , 求“ “ ” 超 前 性 特 点 。 而 追 变” 动 的 【 键 词 】 大 学校 i ; 关 ) 文化 差 异 l I
【 图分类号】G 4 中 0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 1 0 — 6 7 ( 0 6 O — 0 0 — 0 03 8 32 0 )3 12 3
是“ 真理 、 明( r t n ih ) , 光 T uha dLg t” 哥伦 比亚 大学 的校 训是 “ 在上 帝 的感 召下 我 们 寻 找 知识 (nt e I h l h h l wesel h ) , 坦 福 大 学 的校 训 是 i t al e i t ” 斯 g s g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浅析
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浅析作者简介:辛哲(1988-),女,河北石家庄市人,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校训受本国文化的影响而体现对师生的规范和要求。
中美大学校训的比较可以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推进两国文化交际的发展。
关键词:校训文化差异性中国美国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希冀和要求。
校训的确定离不开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名牌大学则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本文从中美名牌大学校训这一角度来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性。
1.中美名校校训介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以及qs四大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全球具有权威地位。
作者分别从四大机构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中选取排名前十的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共总结出12所美国大学以及15所中国大学并根据这27所学校的校训进行中美文化差异性对比分析。
各所学校及校训如下:1.1 中国名校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厉学敦行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2 美国名校校训麻省理工学院:mind and hand哈佛大学: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耶鲁大学:light and truth芝加哥大学: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普林斯顿大学: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加州理工学院: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哥伦比亚大学: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宾夕法尼亚大学: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康奈尔大学: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斯坦福大学: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let there be ligh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let there be light2.文化差异性对比2.1 中国集体主义特征和美国个体主义特征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分别是中、美两国的核心文化,在大学校训中也有体现。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
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第一篇: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中西方大学校训差异的探究与思考一.什么是“校训”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如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就是蒋介石校长制定的,有些是领袖名人的题词,如中国医科大学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毛主席题的。
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
这就是校训。
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校训文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校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一个大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文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立足于中西方大学校训各自的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探究校训背后折射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与教育理念的差别。
三.中外校训略览 1.中国大学校训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暨南大学:忠信笃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交通大学:知行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2.美国大学校训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Ever to Excel 超越无止境。
中西方大学校训中的词性偏向与文化差异
有些 大学校 训为 介词 短语 , 如多伦 多 大学校 训 :
A s a t r e e w i t h t h e p a s s a g e o f t i me( 像大 树一 样茁 壮 成
长) ; 普 林 斯 顿大 学 : I n t h e N a t i o n ’ S s e r v i c e a n d i n t h e
.
4 9.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 0 1 3年第 4期
东 师范 大学 : 求 实创造 、 为 人师表 ; 中国地质 大 学 : 艰 苦 朴素 、 求 真务 实 。使 用名 词 的校 训 非常少 , 如 西安 理 工大 学 : 祖 国、 荣誉 、 责任 。对 中 国 2 0 0 3年 2 2 9 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2 2 7 7 ( 2 0 1 3 ) 0 4 — 0 0 4 9 — 0 3
在 中西方 大 学校训 表 达 中 ,存 在 明显 的词 性偏 向差 异 。 中国大 学校训 中多用 动词 来构 成校 训 的词 语结 构 ; 西方 校训 则倾 向于名词 , 有 明显 的名 词 性偏 向。 词性 的不 同偏 向 , 显示 出 中西 方词 语表 达 习惯 中 的 动词思 维 和名 词思 维 ,其背 后是 中西 方文 化 上 的 差异 。 中西 方哲 学思 想 的不 同 , 带来 了对 同一事 物观 察 的着 眼点不 同。不 同 的文化 影响 带来 了不 同的表 达 习惯 ,也 由此 形成 了表 达风格 迥 异 的 中西 方 校训 表达 方式 。
邬 昭 君
( 武汉商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 在 中西方校 训 中存在 明显 的词性偏 向。 中 国大学校训 存在 动词 偏 向 ; 西方 大学校 训 中存在 名 词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深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新浪校园曾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推出我最欣赏的10条大学校训,排名如下: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与中国大学校训强烈的文言味、文化味相比,西方大学校训所体现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对真理的追求和服务社会这两点上,其文字:简单、简洁、口语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而这也正是中国大学校训所缺乏的地方,反映了中国大学办学上的某种偏失。
下列为西方部分著名大学的校训:牛津大学——主照亮我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伯克利加州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的理 性追 求 。 梁漱 淇先生认 为 中国文化本 质是无处 不适 的玄学 , 即
训, 体现出中华传统思想对 于人 的德 行和修养 的要求 , 即大 学精神 的重要 目标之一是要 培养人 的内在涵 养 、塑造人的 健全人格 , 使之成为通达高 尚的人。大学精神需要我们用容 载万物 、 独立求 是的思想去实现其涵义 。耶鲁大学“ 光明与 真知” 的校训 , 体现 出西方大学 对于科学 和真理 的重 视。大
上的有据的创造 。
23 从 对 精 神 诠 释 的 角 度 .
既然看见主赐下智慧 ,便 当在 隐秘处认 真借着祷告寻求他 的智慧。” 这一段哈佛古 老的校训反映 了美 国的大学精神 中
对于基督教和圣经崇 拜的因子 ,充 满着 古典主义的坚定信 仰和对 真与善 的重视。 哈佛大学后来 的校 训 “ 让真理与你 为友 ”源 自威廉姆
透 的心 智 、 自由深 邃 的思 想 实 现 大 学 的使 命 。 用
3 中西方 名校 校 训对 于大 学精神 建构 的启 示
所谓“ 精神” 广义上指所有 的非物质现象 , , 是对外部世
势 。北京大学“ 国、 爱 进步 、 民主、 科学 ” 的校训精神就是对传
统腐朽的中国文化 的有力反叛和审视。首先 , 中国传统文化
T E MA I I U E IA ” L , GS AM C S V RT S 。这则校训 明显与之 前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精神 ” 的凝 练与抽象 , 含着 广博 而深刻 的内涵 。 包 根 据古典 大学 的精 神 内涵 , 学应 有 “ 养 、 学 、 大 修 科 自
由、 寂寞” 的精神底蕴。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的校
从中外大学校训对比中透视中外大学教育
从中外大学校训对比中透视中外大学教育大学校训是一个大学精神的体现,与该所大学的治学理念有着密切和直接的联系。
如果我们将中国的大学校训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大学校训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双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
解读各大学校训,我们不难发现,各大学校训蕴涵了各个大学的理念追求,是各个大学的个性之反映。
虽然中西方大学校训都强调知识和治学,如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知”,还有美国的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但中国大学的校训比较集中的反映对道德的追求,知识的获得也是为了道德境界的提升,来不断更新进步,胸怀天下,如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东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而西方则更为“纯粹”,即侧重于求知、求真,追求学术自由,捍卫学术独立,如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在校训中也得以体现,如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中西大学治学理念不同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其不同的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痒近是也”。
虞舜时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学校”的意思;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
”以后夏朝的东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当时位于京师的最高学府。
而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所阐述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成了中国数千年教育的基本指南。
在大学治学的读书人不仅仅要获得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会治国安邦的学问,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整体的理解就是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使民更新,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之下,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随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着,但目的始终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其深深的阶级烙印。
中西方大学校训对比研究及启示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校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结合西方大学校训文化中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取长补短,借鉴其优秀成果,使得中国大学校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训育功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大学;校训;对比;文化内涵;价值取向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凸显。
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话语权,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硬实力的崛起,也要凭借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等软实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其文化传播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而校训作为大学文化、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毫无疑问,其对大学文化的发展及对外宣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亦能在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学校训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同时,它也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深刻地反映了大学的价值取向,在大学培养人才和对外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对校训的研究。
从他们研究的对象上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对校训本身的研究,这类研究较多,包括校训的本质、内涵、特点等。
另外一类则是对中西方的校训进行对比研究。
比如说,中西方校训语言特点的对比研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价值取向的对比研究等等。
相对于第一类来说,第二类的研究则显得尤为不足。
在国外,对校训的研究鲜有人问津,更不用说是对中西方校训的比较研究了。
笔者几经周折才找到一本关于美国西点军校校训研究的论著――《责任、荣誉、国家》。
该书对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duty)、荣誉(honor)、国家(country)”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诠释,并认为这三个词影响了美国两百年的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西美食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2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3 浅析《廊桥遗梦》的主题思想4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5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6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7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8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9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1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12 浅析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13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4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15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16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17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原则的运用18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0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21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2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23 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24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25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26 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27 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28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29 《魔戒》中的生态元素30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31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32 《干旱的九月》米妮.库珀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艾米丽的人物性格分析3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34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35 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36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37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38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39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40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41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42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Club43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44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45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46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47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4849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50 从交际方式的角度比较中美课堂差异51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52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53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54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55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56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57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58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59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60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61 评《简爱》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62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63 英汉颜色词在文化背景下的不对应性6465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66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6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68 浅析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69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7071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72 超验主义在《瓦尔登湖》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73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74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75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7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77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Contracts78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79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80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81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82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83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84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85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86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87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88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89 浅析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象征艺术9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91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92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93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94 从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呼啸山庄》95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96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97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98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99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100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101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 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103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04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105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106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107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108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美剧的幽默109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110 商标翻译技巧111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不称职母亲112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113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14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15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16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117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18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119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20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121 理智胜于情感122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123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124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125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浅析126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127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128 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芬青少年时期的比较研究129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130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131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132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133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134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135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136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 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8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139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0 中学生英语阅读语义障碍和其教学应对策略141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14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143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44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145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146 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147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148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149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150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151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152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153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154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155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56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57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158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159 归化异化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160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161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162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163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6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6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167 从中国戏曲《梁祝》和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168 论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死亡结局与唯美主义169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7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171 中美价值观比较172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173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17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析苔丝175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76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177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178 应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179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180 Listening in Interpretation181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182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183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84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185 论英语谚语翻译186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187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188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89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90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191 从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谈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口语192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3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194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195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196 译者主体性及翻译策略对《京华烟云》翻译的影响197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198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99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200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