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课件 (共33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课外延伸
7、奥斯维辛是一座纪念碑,人性所有丑 陋一面的词语都刻在了碑石上。但人间的“奥 斯维辛”绝不止一处,时至今日,奥斯维辛式 的罪恶仍未绝迹。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作为生 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对过去有着怎样的 认识?又应该为未来做些什么?
1970年12月7日, 东德总理勃兰特来到 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 念碑献上花圈,并毅 然双腿下跪,向二战 中被纳粹杀害的无辜 无辜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 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 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获 诺贝尔和平奖。
整体感知
1、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
么罗森塔尔在参观解放了十四年的奥斯维辛 集中营后,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
①出于记者非写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们不 忘记过去。
②要对得起那些遇难的人们,向他们致敬。
整体感知
2、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又报道 了哪些内容呢?
作者没有过多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 遗迹,而是主要报道了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 集中营的见闻、感受与反应。
6、这篇写于1958年新闻作品,发表后 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新闻最高 奖普利策奖,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杰作。你 能为它拟写个颁奖词吗?
颁奖词示例:
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 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 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第90届普利策份量最重 的公共服务奖。颁奖词为:
1、对于奥斯维辛和纳粹的罪恶,直接从正 面报道的文字已有很多,很难再写出新意。 作者独辟蹊径,转换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2、通过报道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见闻、感 受,来揭露和控诉纳粹的罪恶、血腥与灭绝 人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 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更能震撼读 者的心灵。
能力拓展
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 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对卡特里娜 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 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冷峻的视 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 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 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 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 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巨大的焚尸炉。
被处绞刑的囚犯 被烧死的囚犯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纳粹警察正 射杀那些大规模 “解决”后还活 着的犹太妇女。
层层叠叠的 尸体被运走。
集中营运尸车。
尸体运走前先扒下衣 服,留给后来者穿。
死者遗物。
堆积如山的尸骨。
这些死 难者大多 是饿死或 被枪杀的。
集中营中幸存者只有7600人, 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 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 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 均体重25公斤。
波兰布热金卡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了解作者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 塔尔(1922—2006),美 籍加拿大人。长期在《纽 约时报》从事国际新闻报 道,1960年凭《奥斯维辛 没有什么新闻》获普利策国际新闻奖。担任《纽约 时报》编辑和执行主编期间,大胆变革,树立了崭 新的国际新闻报道风格,巩固了该报在美国新闻业 中的地位。
3、纪念墙上一位姑娘在温和地微笑。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最黑暗的地方,而姑娘 的微笑是最美好的景观。这表明姑娘正在寒 冷寻找温暖,在绝望中追求希望;即使面对 死亡,人类的梦想也没有泯灭。
重点探究
5、奥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残害犹太人 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所熟悉,按照新闻 的传统写法,作为记者的罗森塔尔本应客观 直接地报道它的罪恶、血腥与灭绝人性,而 他却主要报道了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见闻和 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整体感知
3、简要概括文中记述的见闻、感受与反应。
见闻
布热金卡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感受与反应
默默迈步、很快地望 恐怖、终生难忘 表情茫然、浑身发抖 惊惧万分、张大嘴巴 庆幸未见 注目、深思 窒息、跪下
重点探究
4、高尔基说过:“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 间的魔术。”罗森塔尔在报道自己和参观者的 见闻时,描写了哪些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协调 的细节?请找出来并体味其含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No news at Auschwitz
[美]罗森塔尔
杀人魔头希特勒
野蛮嗜血的 纳粹军队
奥斯维辛集中营 大门。大门上方的标 语是:“劳动意味着 自由。”
集中营牢房。 1940年至1945年期 间,共有110万人 在这里被德国法西 斯杀害。
男人、妇女、 儿童被强行分 开。他们还不 知道这是永别。
一火车犹太人正 被送往奥斯威辛的 “白桦林”毒气室。
让人窒息的狭窄囚室。纳 粹党徒对囚犯们训戒是: “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 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 去。”
生不如死的囚徒们。
被用来做医学 实验的犹太儿童。
这些无辜的孩子啊, 他们心中仁慈万能的上 帝在哪里?
“死亡之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 在这里随意枪杀囚 犯而得名。
我们都是历史的孩子。在苦难与死 亡面前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的人才是一 个健全的人。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一 个关于道德、人性的尺度,它虽然属于 过去,但却向未来敞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No news at Auschwitz
[美]罗森塔尔
19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 、工作上的烦恼,不要带回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带回来会平添更多烦恼。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2 、所谓的成功并不需要你比所有的人都强,你只需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足够能显示你的价值。 13 、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10 、如果你被幸运之神遗忘,请不要悲伤,相信阳光总会有一天会照耀在你的身上。 5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无怨无悔,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过去只可以用来 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没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离合是人生的规律,无须伤春悲 秋。
1、文章首尾的景物描写:阳光明媚、绿 树成阴,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些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 不相配,因为这里曾是一个人间地狱,这里 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作 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 愤懑。
2、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 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 在一起,这样的景象让人震撼。它同时也昭 示: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而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它既是讽 刺,更是控诉!
课外延伸
7、奥斯维辛是一座纪念碑,人性所有丑 陋一面的词语都刻在了碑石上。但人间的“奥 斯维辛”绝不止一处,时至今日,奥斯维辛式 的罪恶仍未绝迹。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作为生 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对过去有着怎样的 认识?又应该为未来做些什么?
1970年12月7日, 东德总理勃兰特来到 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 念碑献上花圈,并毅 然双腿下跪,向二战 中被纳粹杀害的无辜 无辜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 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 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获 诺贝尔和平奖。
整体感知
1、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
么罗森塔尔在参观解放了十四年的奥斯维辛 集中营后,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
①出于记者非写不可的使命感,提醒人们不 忘记过去。
②要对得起那些遇难的人们,向他们致敬。
整体感知
2、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又报道 了哪些内容呢?
作者没有过多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 遗迹,而是主要报道了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 集中营的见闻、感受与反应。
6、这篇写于1958年新闻作品,发表后 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新闻最高 奖普利策奖,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杰作。你 能为它拟写个颁奖词吗?
颁奖词示例:
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 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 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第90届普利策份量最重 的公共服务奖。颁奖词为:
1、对于奥斯维辛和纳粹的罪恶,直接从正 面报道的文字已有很多,很难再写出新意。 作者独辟蹊径,转换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2、通过报道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见闻、感 受,来揭露和控诉纳粹的罪恶、血腥与灭绝 人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 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更能震撼读 者的心灵。
能力拓展
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 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对卡特里娜 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 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冷峻的视 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 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 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 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 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巨大的焚尸炉。
被处绞刑的囚犯 被烧死的囚犯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纳粹警察正 射杀那些大规模 “解决”后还活 着的犹太妇女。
层层叠叠的 尸体被运走。
集中营运尸车。
尸体运走前先扒下衣 服,留给后来者穿。
死者遗物。
堆积如山的尸骨。
这些死 难者大多 是饿死或 被枪杀的。
集中营中幸存者只有7600人, 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 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 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 均体重25公斤。
波兰布热金卡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了解作者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 塔尔(1922—2006),美 籍加拿大人。长期在《纽 约时报》从事国际新闻报 道,1960年凭《奥斯维辛 没有什么新闻》获普利策国际新闻奖。担任《纽约 时报》编辑和执行主编期间,大胆变革,树立了崭 新的国际新闻报道风格,巩固了该报在美国新闻业 中的地位。
3、纪念墙上一位姑娘在温和地微笑。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最黑暗的地方,而姑娘 的微笑是最美好的景观。这表明姑娘正在寒 冷寻找温暖,在绝望中追求希望;即使面对 死亡,人类的梦想也没有泯灭。
重点探究
5、奥斯维辛作为纳粹德国残害犹太人 的“杀人工厂”而为人们所熟悉,按照新闻 的传统写法,作为记者的罗森塔尔本应客观 直接地报道它的罪恶、血腥与灭绝人性,而 他却主要报道了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见闻和 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整体感知
3、简要概括文中记述的见闻、感受与反应。
见闻
布热金卡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感受与反应
默默迈步、很快地望 恐怖、终生难忘 表情茫然、浑身发抖 惊惧万分、张大嘴巴 庆幸未见 注目、深思 窒息、跪下
重点探究
4、高尔基说过:“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 间的魔术。”罗森塔尔在报道自己和参观者的 见闻时,描写了哪些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协调 的细节?请找出来并体味其含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No news at Auschwitz
[美]罗森塔尔
杀人魔头希特勒
野蛮嗜血的 纳粹军队
奥斯维辛集中营 大门。大门上方的标 语是:“劳动意味着 自由。”
集中营牢房。 1940年至1945年期 间,共有110万人 在这里被德国法西 斯杀害。
男人、妇女、 儿童被强行分 开。他们还不 知道这是永别。
一火车犹太人正 被送往奥斯威辛的 “白桦林”毒气室。
让人窒息的狭窄囚室。纳 粹党徒对囚犯们训戒是: “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 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 去。”
生不如死的囚徒们。
被用来做医学 实验的犹太儿童。
这些无辜的孩子啊, 他们心中仁慈万能的上 帝在哪里?
“死亡之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 在这里随意枪杀囚 犯而得名。
我们都是历史的孩子。在苦难与死 亡面前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的人才是一 个健全的人。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一 个关于道德、人性的尺度,它虽然属于 过去,但却向未来敞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No news at Auschwitz
[美]罗森塔尔
19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 、工作上的烦恼,不要带回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带回来会平添更多烦恼。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2 、所谓的成功并不需要你比所有的人都强,你只需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足够能显示你的价值。 13 、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10 、如果你被幸运之神遗忘,请不要悲伤,相信阳光总会有一天会照耀在你的身上。 5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无怨无悔,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过去只可以用来 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没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离合是人生的规律,无须伤春悲 秋。
1、文章首尾的景物描写:阳光明媚、绿 树成阴,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些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 不相配,因为这里曾是一个人间地狱,这里 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作 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 愤懑。
2、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 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 在一起,这样的景象让人震撼。它同时也昭 示: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而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它既是讽 刺,更是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