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编艺术系统
第10章艺术创作
一、填空题
艺术创作过程分为生活体验、()、()三个基本阶段。

(湘潭大学2017年研)【答案】艺术构思;意向物化
【解析】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逻辑上讲,这一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

艺术构思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高度理想化、典型化的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活动,是艺术创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选择题
1.明代画家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中“搜尽奇峰”属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湘潭大学2016年研)
A.艺术理解
B.艺术体验
C.艺术鉴赏
D.艺术表现
【答案】B
【解析】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此,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如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

清代绘画大师石涛也有一句名言,叫作“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数十年遍游祖国山山水水,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和理解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如果石涛不是一生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画中如此创造性地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律动,他也不可能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绘画大师。

2.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湘潭大学2016年研)
A.审美愉悦
B.审美期待
C.审美趣味
D.审美想象
【答案】D
【解析】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

审美感知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联系感知、表象、联想、理解、判断等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领悟式的理解。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湘潭大学2016年研)
A.艺术发生
B.艺术创造
C.艺术欣赏
D.艺术批评
【答案】B
【解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足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丰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讲就是打腹稿,山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如上所述,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三、辨析题
1.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造过程的基本特征。

()(湘潭大学2017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
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足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丰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讲就是打腹稿,山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如上所述,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2.“悟对之通神”,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精神体验和要求,强调主客体的对应关系。

()(湘潭大学2017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悟对之通神”,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精神体验和要求,强调了主、客体的对应关系:“悟”与“通”,是指审美主体内心世界洞察性的感悟活动与对象客体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神交默会。

四、名词解释
1.古典主义(中传2013年研)
答: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①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

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模仿自然”,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

②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③结构严谨。

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
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

④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

⑤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2.写实(中传2013年研)
答:写实,又称“写实性”,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写实性表现为:①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

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

如油画《打石工》、话剧《茶馆》、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

②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

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羊脂球》等。

3.形象思维(中传2016、2012年研)
答: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

具体而言,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中,艺术家以表象作材料,将表象升华或将表象分解、重组和联结,再经过艺术想象(以升华或重组过的表象为材料加以艺术想象),从而加工成艺术胎儿——完整的艺术意象。

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它
始终伴随着形象,并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

4.自然主义(中传2012年研)
答: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

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5.艺术流派(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研;中传2011年研)
答: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6.印象派(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

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
与创作的界限。

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波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7.巴洛克艺术(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①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

⑦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8.艺术创作活动
答: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

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9.解衣般礴
答:“解衣般礴”是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精神投入。

“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

其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

“解衣般礴”论就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

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10.意在笔先
答: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11.“隐含的读者”
答:“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

“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

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12.意匠
答: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

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13.艺术直觉
答:艺术直觉是指在一定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它具有不经逻辑思考瞬间把握事物的特点,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但它的发生往往要以雄厚的艺术实践经验和长期积存的艺术心理定势为前提。

14.艺术体验(浙江大学2014年研)
答:艺术体验是艺术家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加工创作。

艺术体验一般包括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呈现出“取精用宏”“厚积薄发”的原则和特点。

15.艺术构思
相关试题:艺术构思活动(浙江大学2013年研)
答: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