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表情艺术【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表情艺术【圣才出品】

第7章表情艺术一、连线题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3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解析】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主要作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张彦远是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主要作品有《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于绘画理论上。

他把绘画艺术的存在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认为绘画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高则诚,字则诚,一字晦叔,号菜根道人,人称“东嘉先生”,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主要作品有《琵琶记》。

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是中国13世纪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上继宋元南戏,下开明清传奇,为中国戏剧独特的表现形态(歌舞演故事)提供了定向发展的坐标。

莫奈是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卢昂大教堂》《日出·印象》。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杰出的剧作家,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套中人》《三姐妹》。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其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圣才出品】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最主要的三种社会功能,其中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的特性,也是多重社会功能的基础,此外还介绍了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活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任务和⽬标。

本章主要考查概念题、简答题,学习时,需重点掌握艺术三⼤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评价,并能结合实例加以分析,明确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同时把握艺术的审美教育这⼀社会功能中所提到的“以情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三个特点的内涵。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见表3-1)表3-1 审美认知作⽤2.审美教育作⽤(见表3-2)表3-2 审美教育作⽤3.审美娱乐作⽤(见表3-3)表3-3 审美娱乐作⽤考点⼆:艺术教育★★★1.美育与艺术教育(1)美育(见表3-4)(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是实施美育的基本⼿段和中⼼内容,在美育中起着重要的作⽤。

2.艺术教育的要点(见表3-5)表3-5 艺术教育的要点3.2 ⾃测题及详解⼀、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庄⼦C.孔⼦D.孟⼦【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艺具有两⽅⾯的认识作⽤:①⽂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②⽂艺还具有认识⾃然现象、增长多⽅⾯知识的意义。

2.西⽅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的作品“在⾃⼰的卓越的、描写⽣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的政治和社会真理,⽐⼀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起所揭⽰的还要多”?()A.费尔巴哈B.⿊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的作品时说,他们“在⾃⼰的卓越的、描写⽣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的政治和社会真理,⽐⼀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起所揭⽰的还要多”。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圣才出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
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见表1-1)
表1-1 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见表1-2)
表1-2 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1)模仿说(见表1-3)
表1-3 模仿说
(2)再现说(见表1-4)
表1-4 再现说
(3)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
表1-5 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见表1-6)
表1-6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考点三: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非抽象,见表1-7)
表1-7 形象性。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章 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章 艺术创作)【圣才出品】

第十章艺术创作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庖丁解牛)】【通关提要(提纲挈领)】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了艺术创作的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心理,以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

学习时,要整体把握艺术创作的过程、心理和创作方法的具体内容,并能结合中外艺术史上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来分析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同时要把握艺术创作中产生的诸多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概念比较多,常考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复习时要注意理解记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考点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1)艺术家的含义艺术家是指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需要具备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并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素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

(2)艺术家的特点(见表10-1)表10-1 艺术家的特点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见表10-2)表10-2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见表10-3)表10-3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考点二:艺术创作过程★★★★★1.定义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2.阶段(1)艺术体验活动(见表10-4)表10-4 艺术体验活动(2)艺术构思活动(见表10-5)表10-5 艺术构思活动(3)艺术传达活动(见表10-6)表10-6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

艺术学概论重点1、艺术系统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2、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他主张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3、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4、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有:①客观精神说柏拉图、黑格尔、朱熹、刘勰;②主观精神说康德、尼采、严羽、袁宏道;③模仿再现说亚里斯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④艺术精神产生说马克思..5、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6、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7、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8、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等一类艺术的总称..9、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①艺术语言②艺术形象③艺术意蕴..10、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11、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12、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率”—0、618..13、艺术的功能有: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14、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15、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16、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17、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把诗分为物境、情境、意境..18、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19、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20、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21、卢浮宫三宝: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②米洛斯的阿芙蒂式③蒙娜丽莎22、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大致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23、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中、欧洲园林法、阿拉伯式园林..24、代表古希腊悲剧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25、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们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和“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说;艺术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26、艺术造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27、艺术创作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艺术体验、“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三个活动..28、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29、综合艺术首要的审美特征是综合性..30、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地球村”这一概念..31、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32、毕达哥拉斯是“数论之祖”..33、托尔斯泰三部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34、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基础、制度文化中介、精神文化核心三大子系统..35、艺术旗圆通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36、第九交响曲:答: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又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或新世界交响曲;是19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是不容忽视的杰作..歌曲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民歌作材料;以独特的民族性手法加工整理而成;带有捷克音乐显着的风格..全区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为体现全曲精神的旋律..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和感人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动人的慢板乐章..它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也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37、论述艺术的特征:答: 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都体现这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③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纵观中外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概括性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的这种主体性的特点;是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须打上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的鲜明烙印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艺术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之中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38、“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①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③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审美主客体的统一..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的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是艺术生产理论又告诉我们;艺术产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特性..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个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39、论述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答: 1抒情性与表现性..再现生活与表现情感是艺术的两种基本功能..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使得它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恰恰是表情艺术的特殊魅力..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2表演性与形象性..音乐、舞蹈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艺术应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这样两个过程;而且;二度创作实际的表演、演奏或演唱常常需要多次进行..形象性是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又有自己的特点..舞蹈形象以塑造;完全要依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实现;可以说;舞蹈中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在注重描写人物的舞剧或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因为音乐形象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迥然不同;并且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关于音乐欣赏的理论:一种是被称为戏剧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内容;另一种是被称为技术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形式;主张“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3节奏性与韵律美..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实用艺术【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章节题库-实用艺术【圣才出品】

中编艺术种类第5章实用艺术一、填空题1.1956年日本设计师Sori Yanagi设计的代表作品是()凳。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蝴蝶【解析】蝴蝶凳由日本老一代工艺设计师柳宗理设计,使用弯曲和板的立体加工技术。

柳宗理将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反向而对称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处在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

这种造型很像是一只蝴蝶正在扇动的翅膀,因而取名为“蝴蝶凳”。

蝴蝶凳承继往昔大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巧妙地融合西洋的现代素材,堪称“绝品”。

1957年蝴蝶凳在米兰设计三年大赛上获得“金罗盘”奖,这是日本工业产品设计最早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

2.《掷铁饼者》雕像是()的代表作品。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米隆【解析】米隆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他擅长作青铜像,作品突破了古风时期雕刻的拘谨形式,把希腊雕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同时,他也善于把握人体的准确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变化关系,并达到精神和肉体的平衡和谐,因而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它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了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米隆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是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3.包豪斯大师()在1925年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由钢管制造的瓦西里椅。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解析】设计大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于1925年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故取名为“瓦西里椅”。

马歇尔采用钢管和皮革或者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同时马歇尔也是第一个采用电镀镍来装饰金属的设计家。

4.美国螺旋形的建筑“所罗门·古跟海默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设计的。

艺术概论:第5章课后答案

艺术概论:第5章课后答案

什么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抬艺术创作者粘神实践沽动及其产品;同时乂定行动看•发展看的审芙实践活动.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理论:艺术创作地指艺术家、创作音楕神实找沾功及其产品。

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址朵的、特殊的It神活动.艺术创作的实現.是一个复杂的创追性劳动的过程・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Z—・不可避免地塑段到它山之产丫的时代特宦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自受到政治环境的彰响.艺术创作艮足行动苻.发展若的宙矢实践活动。

类型,再现论及再规性艺术:农观论及汲现件艺术:构成论仪实术:口然论及中国艺术稍神•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再现论.址表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内部主现妣界和外部客观世界榊互关痰的理论"般将川仲侧虫十村并祁客观世界的再決和模仿.通过外補客刑t界表达内祁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棋仿性艺术.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相反对.也址衣达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豁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MB种ft!虫于內部主如比界的老现・適过内部主戏世界间接或曲折地农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淤现论及氐现性艺术.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中国古典芙学索尚〔I然山川.把【I然山川之英右作遇化之灵,人是门然的•部分从-夭人统一”现「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现「文质统•观皿方面対中田的衣現性艺术的辆神磁I天人统一观天人统-・观即对人与口燃关系的石法■按照中IN人的思维方认,人与口燃整亲和的关系、亲子的关系。

艺术家柞为口然Z子.轲门己融入白然、浑然体。

这种石法不方的內现论.再现论把人和巾然的关系淫雀0立的位it上;也小同于西方的移怙论,移情论把人和自然摆在井列对等的位置上。

2心物统一观心卜]物、申次主体慰识□审关3体木质Z间存在粘对立和才届,求出焼决和统一和互护盾的倾向一一这是中国艺术关学现象的…条m.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常证法.辩证统一律的把廉关系若艺术创造的成低和成功韦。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典型和意境以及我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艺术作品的内涵及具体内容,了解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范畴和体系,并能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及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常考概念题、简答题等;除了考查单个概念外,也要注意与前面章节相近
概念对比记忆,注意区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1.艺术语言(见表11-1)
表11-1 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见表11-2)
表11-2 艺术形象
3.艺术意蕴(见表11-3)
表11-3 艺术意蕴
考点二:典型和意境(见表11-4)★★★★
表11-4 典型和意境
考点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见表11-5)
表11-5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2.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交织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见表11-6)
表11-6 道
(2)气(见表11-7)
表11-7 气。

艺术导论彭吉象章节结果测试规范标准答案慕课

艺术导论彭吉象章节结果测试规范标准答案慕课

艺术导论彭吉象章节测验答案汇总1.11【单选题】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是()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油画中的大师是()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判断题】有机建筑的概念是由贝聿铭提出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要使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单选题】世界电影的诞生年份是()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单选题】中国电影的诞生年份是()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为飞天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

我的答案:√1.31【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电影票房每年的增长速率是()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17年中国电影”所指的时期是()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判断题】徐克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中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41【单选题】《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的导演是()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莫言文学风格深受()的影响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陈凯歌的《黄土地》所要表达的基调是“如此贫瘠的土地孕育了如此伟大的民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51【单选题】《西方美学史》和《文艺心理学》的作者是()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美学研究范畴的是()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判断题】黑格尔认为美学即艺术哲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美与真统一,文学美学注重写实;西方传统美学更加强调美与善统一,文学美学注重抒情。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1)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编艺术系统第10章艺术创作一、填空题艺术创作过程分为生活体验、()、()三个基本阶段。

(湘潭大学2017年研)【答案】艺术构思;意向物化【解析】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逻辑上讲,这一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

艺术构思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高度理想化、典型化的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活动,是艺术创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选择题1.明代画家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其中“搜尽奇峰”属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湘潭大学2016年研)A.艺术理解B.艺术体验C.艺术鉴赏D.艺术表现【答案】B【解析】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此,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如唐代画家张璪有一句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

清代绘画大师石涛也有一句名言,叫作“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本人正是数十年遍游祖国山山水水,把客观的山川景物通过主观的感受和理解熔铸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如果石涛不是一生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画中如此创造性地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律动,他也不可能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绘画大师。

2.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湘潭大学2016年研)A.审美愉悦B.审美期待C.审美趣味D.审美想象【答案】D【解析】审美创作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

审美感知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联系感知、表象、联想、理解、判断等的中间环节,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领悟式的理解。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湘潭大学2016年研)A.艺术发生B.艺术创造C.艺术欣赏D.艺术批评【答案】B【解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足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丰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讲就是打腹稿,山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如上所述,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三、辨析题1.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造过程的基本特征。

()(湘潭大学2017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也就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足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丰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讲就是打腹稿,山就是艺术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如上所述,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2.“悟对之通神”,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精神体验和要求,强调主客体的对应关系。

()(湘潭大学2017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悟对之通神”,是顾恺之对画家进行传神写照时那种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精神体验和要求,强调了主、客体的对应关系:“悟”与“通”,是指审美主体内心世界洞察性的感悟活动与对象客体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神交默会。

四、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中传2013年研)答: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①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

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模仿自然”,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

②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③结构严谨。

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

④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

⑤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2.写实(中传2013年研)答:写实,又称“写实性”,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写实性表现为:①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

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

如油画《打石工》、话剧《茶馆》、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

②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

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羊脂球》等。

3.形象思维(中传2016、2012年研)答: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

具体而言,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中,艺术家以表象作材料,将表象升华或将表象分解、重组和联结,再经过艺术想象(以升华或重组过的表象为材料加以艺术想象),从而加工成艺术胎儿——完整的艺术意象。

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它始终伴随着形象,并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

4.自然主义(中传2012年研)答: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

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5.艺术流派(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研;中传2011年研)答: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6.印象派(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

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波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7.巴洛克艺术(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①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

⑦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8.艺术创作活动答: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

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9.解衣般礴答:“解衣般礴”是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精神投入。

“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

其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

“解衣般礴”论就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

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10.意在笔先答: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