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doc
(标准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标准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摘要:国开放学电专科《刑法学()》0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07)盗传必究、选择题(每题至少有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母填入题目括,.疏忽失.信失.犯罪既遂类型有( ),.结犯.举动犯 5.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有期徒刑条件是( )国开放学电专科《刑法学()》0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07)盗传必究、选择题(每题至少有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母填入题目括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分).下列人员实施危害行造成危害结而不刑事责任有( ).聋哑人和盲人 B.精神正常歇性精神病人.生理醉酒人.故伤害他人致人轻伤已满周岁不满6周岁人.已满周岁不满8周岁人犯罪应当( )处罚.从轻 B.减轻.从轻或者减轻.减轻或者免除 3.某甲行车不心将某乙撞伤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多死亡对某乙死亡某甲行属( )犯罪.直接故 B.接故.疏忽失.信失.犯罪既遂类型有( ).行犯 B.危险犯.结犯.举动犯 5.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有期徒刑条件是( )确有悔改 B.确有重立功表现.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没有故犯罪 6.法定高刑无期徒刑犯罪0年仍须追诉应当( ).报请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B.由高人民检察院定.报请高人民法院核准.由高人民法院定 7.下列情形我国刑法有溯及力是( ).当法律认是犯罪而刑法不认是犯罪 B.当法律不认是犯罪而刑法认是犯罪.当法律和刑法认是犯罪但当法律处刑比刑法轻.当法律和刑法认是犯罪但当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8.犯罪客观方面诸多事实特征只有( )才是切犯罪构成必备条件.危害行 B.危害结.犯罪、地.犯罪方法二、填空题(每题分共0分)9.犯罪构成共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0.我国刑法条“但”表示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补充、对前段限制或者是前段例外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行人具备刑法义上辩认和控制己行能力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所直接作用具体人或者具体物3.我国刑法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周岁不满6周岁.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5正当防卫是指了使国、公共利益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进行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不明显超必要限损害行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必须遵循以犯罪事实根据、以刑事法律准绳量刑原则7对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法定高刑0年以上有期徒刑5(年)年不再追诉三、名词释(每题5分共0分) 9犯罪故就是指行人明知己行会发生危害社会结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发生主观心理态0犯罪遂是指行人已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实行行由其志以外原因而能完成犯罪种犯罪停止形态连续犯是指行人基数犯罪故连续多次实施数性质相犯罪行触犯罪名犯罪形态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定刑期以由其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项刑罚制四、简答题(每题0分共0分) 3简述共犯罪概念和成立条件答共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故犯罪(分)构成共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分) ()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犯罪行(分) (3)主观要件各共犯罪人必须有共犯罪故(分).简述般累犯构成条件答般累犯构成条件 ()前罪与罪都是故犯罪构成累犯主观条件(分) ()犯罪分子犯前罪和罪都是年满8周岁人构成累犯主体条件(分) (3)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构成累犯刑条件(分) ()罪发生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5年这是构成累犯条件(分) (5)前两罪非危害国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或者前两罪不是危害国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构成累犯罪质条件这是般累犯与特别累犯区别所(分)五、案例分析(6分) 5.案情徐某某男003年月日出生某校初三学生徐某某是独生子因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些“混混”建立了关系09年3月7日晚上徐某某街上闲逛发现赵某(女3岁)人学习便从赵某窗口跳了进对赵某说要跟她玩玩(指发生性关系)赵某骂他流氓要他滚出徐某某打了赵某两耳光随即脱下赵某裤子与赵某发生了性关系临走徐某某要赵某拿钱给他赵某说没钱徐某某又打了赵某巴掌并说“你老老实实待着不许喊不许跑”随便赵某翻箱倒柜结只到60元钱这徐某某听见外面有说话声便立即从窗口跳出逃跑赵某即喊起地王某夫妇听见喊声追赶将徐某某抓住并送至派出所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徐某某行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答()徐某某行已构成犯罪应当刑事责任(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周岁不满6周岁人犯故杀人、故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刑事责任(3分) (3)案徐某某以暴力手段强行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并劫取其财物其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显然构成犯罪且徐某某已年满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因而徐某某行构成犯罪应当刑事责任(5分) ()徐某某出两犯罪故实施了两犯罪行其行合两犯罪构成因而应当对其实行数罪并罚(分)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周岁不满8周岁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候不满8周岁人不适用死刑因对徐某某进行处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包括死缓)(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3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3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3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3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惩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2.依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殊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 )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3.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依据( )全部罪行惩罚。
A.他参与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指挥的D.集团所犯的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死刑D.驱除出境7.吴某因犯有意损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确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实行( )。
A.吸取原则和并科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取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取原则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接着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10.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1.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确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 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 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 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 聋哑人和盲人B. 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 生理醉酒的人D.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 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 危害行为B. 危害结果C. 犯罪的时间、地点D. 犯罪的方法4. 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千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千()的犯罪。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千自信的过失5.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 行为犯B. 危险犯C. 结果犯D. 举动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 从轻B. 减轻C. 从轻或者减轻D. 减轻或者免除7.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 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 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8.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 确有悔改B.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 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 没有故意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3月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纯正的单位犯罪?()A. 贪污罪B. 非法经营罪C. 贩卖毒品罪D. 行贿罪答案:B3.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数额犯?()A. 敲诈勒索罪B. 抢劫罪C. 诈骗罪D. 盗窃罪答案:D4.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A. 侮辱罪B. 诽谤罪C. 侵犯通信自由罪D.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答案:D5. 下列哪种刑罚属于主刑?()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有期徒刑D. 拘役答案:C6. 下列哪种刑罚属于附加刑?()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拘役D. 无期徒刑答案:A7.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犯罪分子已经完成犯罪,但未达到既遂状态答案:C8.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继续犯?()A. 绑架罪B. 盗窃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9. 下列哪种犯罪属于状态犯?()A. 盗窃罪B. 抢劫罪C. 诈骗罪D. 绑架罪答案:A10.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犯罪分子已经完成犯罪,但未达到既遂状态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分子因其所犯罪行为,而应受追究的法律责任,称为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2. 犯罪分子因其所犯罪行为,而应受追究的刑事处罚,称为刑罚。
()答案:错误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答案:正确4.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行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刑法学1》试题(试卷代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刑法学(1)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城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城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城内有居所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7.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0.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1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3.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_____给不法侵害人造成___________,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贩卖毒品罪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法规竞合B.吸收犯C.结合犯D.想象竞合犯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10.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11.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1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 )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10.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1.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13.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XXX《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文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B )。
A。
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
违反法律的行为C。
触犯刑律的行为D。
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A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
盗窃罪B。
敲诈勒索罪C。
放火罪D。
抢劫罪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B )处罚。
A。
减轻或者免除B。
免除或者减轻C。
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
酌情免除或者减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B )处罚。
A。
从轻或者减轻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
减轻D。
从轻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
想象竞合犯B。
法规竞合C。
结合犯D。
吸收犯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 A )也不适用死刑。
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
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D )。
A。
三个月B。
六个月C。
一年D。
二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罚的法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依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峻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 )惩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实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实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实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实力人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惩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除出境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接着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l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学是探讨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同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笈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六个月C.-年D.二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的法律。
10.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和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11.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艮"一般客体、和。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和两个方面。
16.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17.对于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刑事责任能力20.犯罪中止21.犯罪集团22.没收财产四、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五、案例分析(16分)胡某,男,58岁,XX市XX农场退休职工。
胡某退休回家后种了3亩多地的芒果。
2010年3月份,芒果开花结果时,胡某担心有人会偷摘果实,便私自在芒果园四周安装了电网,其子回家发现后及时拆除。
临近芒果收获季节时,因有人数次潜入芒果园偷摘芒果,胡某极为愤怒,便重新安装了电网并通上了电。
5月9 口晚7时许,XX农场职工子弟王某饭后出门散步,途经胡某的芒果地旁边时,不慎触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
刚好路过该地的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前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
附近群众闻声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并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
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I.ABD 2. D 3. CD 4. A 5. B6. A7. ABD8. 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事责任刑罚10.国家工作人员军人II.外交特权豁免权12.同类客体直接客体13.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p14.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15.特殊预防一般预防16.一个月六个月17.累犯18.裁定减刑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21.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四、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分)(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2分)(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2分)24.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4分)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
(1分)(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1分)(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3分)(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1分)五、案例分析(16分125.评分要点:(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对其行为应当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定罪处罚。
(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旦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o (4分)(3)胡某明知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但其却置他人安危于不顾而私自安装电网,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故意犯罪定罪处罚。
(4分)(4)胡某私自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致人伤亡,而是对于他人伤亡与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
(4分)(5)胡某安装电网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触电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2分)《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二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o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o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肘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A. -年B.二年C.三年D.五年7.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艮K对前段的补充、或者是。
10.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1.、、和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o13.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4.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
17.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年后不再追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犯罪20.紧急避险21.连续犯22.累犯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24.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18岁,陈某的外甥,无业。
朱某,男,17岁,无业。
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元钱。
2009年6月到9月间,陈某带着吴某、朱某数次观察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二人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另外给吴某1000元作为往返路费。
2009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
吴某搂住许某某的颈部,朱某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吴某又用螺纹钢猛击许某某头部等处,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处罚原则)?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B2. AD3. C4. D5.ABD6. C7. AB8. B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是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限制10.行为结果11.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12.已满16周岁13.间歇性精神正常14.公共利益财产115.免除减轻16.犯罪情节17.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18.15(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