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南(doc 7页)

合集下载

集美大学 财政与金融 期末复习完整版

集美大学 财政与金融 期末复习完整版

财政与金融复习纲要Kris版单选题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补偿产品的价值(C)必要产品的价值(V)剩余产品的价值(M)这三部分构成,其中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M(P24)。

2.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P28):税收收入(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公共收费。

3. 影响和制约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P35)4. 税收的分类(235重点,P47):2)按照税负是否可以转嫁进行分类:直接税,间接税3)按照课税标准进行分类:从价税,从量税5)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进行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5. 增值税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并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了3档税率:零税率(0%),低税率(13%),基本税率(17%)。

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P54)6. 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扣除法,低税法,免税法,抵免法(最常用)。

(P67)7. 直接金融:不通过银行等中间媒介,直接融通资金的活动;间接金融:通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媒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P178)8. 赊销赊购,分期付款,预付定金等行为都是商业信用的表现形式。

(P190)9.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1)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部门通过发行国库券等途径来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2)国家信用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P193)10.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P199)11. 中央银行的性质:逐步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管理金融,处于一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领导地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P208)12. 中央银行的职能(1重点,P208-209):1)货币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依法拥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即垄断货币的发行权,这是中央银行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也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点。

2)政府的银行。

3)银行的银行13.第十章(P225-254)这题是蒙的节奏14. 以下哪些是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与金融重点一、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2、货币市场:是一年按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综合。

3、超额准备金:又称剩余储备,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中央银行规定交存的存款准备金的超额部分。

4、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并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活动。

6、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是债权、债务双方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债权、债务契约,是列明借贷金额和偿还债务等具体条件的文书。

7、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概念,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

8、再贴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周转发生困难时,可将贴现所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以获取现金。

9、增值税:是一种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商品贸易税,它的收征范围几乎可以涉及所有的货物交易。

10、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

12、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13、名义收益率:是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14、贮藏手段:货币的一种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1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述( D )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政府的公共支出( C )。

财政与金融(农)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农)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农)》复习资料第一章1.2.3.4.5.1.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

2.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3.征税是财政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

4.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5.在财政历史发展中,封建社会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6.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各种税收收入、专卖收入和债务收入。

7.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8.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9.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1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三、单项选择题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

B、经济和政治2.财政属于(B)范畴。

B、分配3.财政是国家凭借(B)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B、政治权力4.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

A、捐税5.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是在(B)制度下财政范畴的延伸。

B、封建社会6.财政是以(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四、多项选择题1.财政具有(A C E)职能。

A、资源配置 B、经济核算 C、收入分配 D、贮藏 E、经济稳定2.下列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ABC D E)。

A、国防B、行政管理C、普及教育D、基础科学研究E生态环境保护3.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在(A D E)的配置。

A、地区之间 B、国有和集体企业之间 C、个人之间 D、产业部门之间 E、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4.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A B D E)。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企业收支平衡D、国际收支平衡E、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五、判断并改错1.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2.奴隶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财政与金融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1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1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1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1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1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1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财政概念的总结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取得自身履行职能所需的社会产品,从而产生财政分配。

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最佳化,于是需要公共经济去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公共经济就是财政。

财政职能的概念政府从事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必然对经济产生影响,改变经济的原来状态。

财政职能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政府活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体现为财政的职能。

财政职能的分类(一)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上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分配。

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重要指标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

洛伦茨曲线向下弯曲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当基尼系数接近于零时,收入分配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当基尼系数接近于1时,收入分配接近于绝对不平等。

收入分配的财政机制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有: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三)稳定和发展职能市场体系无法有效协调其自身的所有活动使之达到平衡,政府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去实现稳定,恢复平衡。

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基本需要。

经济稳定是短期目标,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

财政政策就是要协调两方面目标。

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互有矛盾。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能同时存在。

菲利普斯曲线则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能够并存。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财政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产生私有制,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国家凭借它的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便出现了财政分配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2、公共产品的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财政的四个职能:财政分配职能(最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监督职能。

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分,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其中,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补偿性,转移性支出没有直接补偿性。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6、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因素),政府职能。

**<财政分配的主要来源是剩余产品。

> **<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7、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法的核心要素)。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8、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9、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

10、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11、公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

12、国库集中收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

它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二是集中支付管理,三是集中账户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含义:是指公共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及其他收入等)从取得到划入国库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保险:是指一种危险发生之后的补救办法。

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一种保险。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通货膨胀:即在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和清偿国际债务的支付手段和金融资产。

外汇市场:是外汇经营机构.中央银行以及个人等从事买卖和调剂外汇的场所。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第一章财政导论1、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个经济(分配)范畴和历史范畴;财政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发展。

财政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

(1)封建社会财政范畴的延伸——公债和国家预算。

(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主要收支情况。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的概念:(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2)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3)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财政收入总论1、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分类。

2、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因素。

3、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因素。

第三章税收1、税收的特征:税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制要素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纳税人。

(2)课税对象:含义。

(3)税率:我国现行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3、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概念。

第四章国债1、国债的含义。

2、国债的特征:(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3、国债制度:(1)以国债利率的变动状况,国债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含义)和保值国债(概念)。

(2)国债的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3)世界各国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预算资金、预算盈余、发行新债收入、偿债基金。

(4)我国国债状况:(1950年?1954~1958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五章财政支出总论1、财政支出在理论上的分类(1)以资金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2)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概念)和转移性支出(含义)。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复习要点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复习要点

1、补偿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原则
2、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
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经常性预算收入
4、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5、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负债业务
6、货币层次
7、货币的流通手段
8、汇率升降与进出口的关系
9、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
10、财政分配的主体
11、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及包括的内容
12、比例税率及适用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项目
13、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
14、金融机构体系
15、测定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
16、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
17、中央银行的职能
18、市场失灵的表现
19、财政产生的条件
2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
21、财政三大职能
22、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
23、国债的功能
24、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25、增值税的计算
26、贴现的计算
27、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2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理及特点
29、衍生金融工具
30、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1、政策性银行
32、票据贴现
33、对行政管理优化和控制的措施
34、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偶然所得、财产租赁)的计算
3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1.财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上存在着可供财政分配的那部分剩余产品。

社会条件是指国家的产生。

2.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5.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时限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是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内容包括:a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支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

内容包括:a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B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

内容包括:a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B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C通过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6.市场机制的缺陷:其一,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财货。

公共财货又分三类,一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设施和劳务;二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而企业或个人缺乏投资动机或容易引起垄断的社会公共设施;三是指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但不宜作为经营对象取得利润的事业。

其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

其三,生产和消费往往受外在因素影响。

这里的外在因素指外在的效益和外在成本。

第二章1.财政分配包括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两个阶段。

2.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宝库中央级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范围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范围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范围《财政与金融》教案绪论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概念的表述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社会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形式、力役形式、货币形式第二节: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的含义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第一、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第二、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第三、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过程和目标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其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三、经济稳定职能1.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适度增长2.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调节社会供求总量上的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第三节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一)按收入的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企业收入3.债务收入(二)按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2.工业3.建筑业4.商业等(三)按经济成分分类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个体企业及个人第四节税收一、税收的性质和特征(一)税收的含义及性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府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税收无偿性是相对的。

3.固定性,指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

第五节税制要素一、税制的含义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南(doc 7页)
《财政与金融》期末总复习指导
第一章财政导论
1、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个经济(分配)范畴和历史范畴;
财政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发展。

财政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

(1)封建社会财政范畴的延伸——公债和国家预算。

(2)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主要收支情况。

3、财政的特征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的概念:
(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2)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3)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财政收入总论
1、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分类。

2、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因素。

3、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因素。

第三章税收
1、税收的特征:
税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制要素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1)纳税人。

(2)课税对象:含义。

(3)税率:我国现行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1)
(2)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3)社会优抚。

1、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

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3、财政补贴的性质(主体、对象)
第八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1、国家预算
(1)在综合财政计划中国家预算处于主导地位。

(2)国家预算的原则。

(3)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概念)。

(4)国家预算的编制: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5)国家预算的执行: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

2、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实质。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分税制的概念、内容及其优点。

第九章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
1、财政政策的概念。

2、财政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3、财政政策工具分为财政措施和财政信用措施的主要内容。

4、内在稳定器包括哪些内容。

5、相机抉择稳定器的概念及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6、财政赤字现象分为两类:决算赤字与预算赤字(赤字财政)(含义)
7、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的内容。

第十章金融导论
1、信用的概念。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概念)。

3、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的含义。

(2)银行信用的含义。

(3)国家信用的含义。

(4)消费信用的含义。

(5)民间信用的含义。

4、金融(信用)工具。

(1)金融工具的特征。

(2)商业票据的种类。

(3)银行券的含义。

5、信用的职能
(1)资金再分配(基本职能)。

(2)提供和创造货币。

6、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1、我国货币流通两大领域;现金流通与转账结算。

2、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

3、货币流通规律。

4、制约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第十二章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金融机构体系包括的三个环节。

(2)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大类别。

2、政策性金融机构
(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2)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

3、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概念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
1、股份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2、商业银行业务
(1)负债业务:银行资本金;存款负债;借款负债。

(2)资产业务:贷款;投资;票据承兑;储备资产。

(3)中间业务:转账结转;信托业务。

3、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与收缩
(1)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

(2)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

(3)派生存款总量的计算步骤与方法。

4、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与方法
(1)管理原则
(2)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利率灵敏性管理方法)。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概述
(1)中央银行的性质和三大职能的含义。

(2)我国的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业务
(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流通中的货币;政府部门的存款;商业银行存款。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政府贷款;商业银行贷款;金银、外汇储备;证券买卖。

3、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概念。

(2)货币政策目标的概念。

(3)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其一般性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方法。

(4)中央银行的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内容。

4、货币政策传导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其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超额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利率;基础货币。

第十五章信托与保险
1、信托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分类
(1)信托的概念与两种方式。

(2)信托的成立应具备三要素。

(3)信托的职能。

2、保险的概念、职能和种类
(1)保险的概念、;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2)保险的职能。

(3)保险的种类。

第十六章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功能:融通资金;积累资金;降低风险;宏观调控。

2、货币市场的业务:同业拆借、票据承兑、票据贴现、其他业务。

3、票据贴现付现额的计算方法。

4、证券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

5、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之分。

(2)外汇交易方式: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

第十七章通化膨胀
1、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概念
(2)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

2、西方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

(1)需求拉上论。

(2)成本推动论。

(3)菲利普斯曲线论。

(4)结构失调论。

(5)国际传导论。

3、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4、通货膨胀的效应与治理
(1)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效应。

(2)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

第十八章国际金融
1、外汇与汇率
(1)汇率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概念)。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三种关系。

(2)汇率的含义与种类。

基本汇率的含义。

2、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内容。

3、国际租赁包括内容。

贸易收支的含义。

4、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