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乡镇林业站发展历史论文
乡镇林业站发展历史论文乡镇林业站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初期。
最初的乡镇林业站仅是一个简单的设施,用于监测森林资源和提供简单的森林管理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乡镇林业站逐渐发展壮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乡镇林业站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乡镇林业站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始推行集中管理和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乡镇林业站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监测点,而是开始成为一个集合了造林、抚育、采伐和加工等功能的综合性单位。
随着国家对林业事业的大力扶持,乡镇林业站逐步实现了技术设施的先进化和人员素质的提升。
乡镇林业站的服务范围也扩大到了更多的领域,如生态保护、林业经济开发等。
乡镇林业站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乡镇林业站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镇林业站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当前,乡镇林业站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乡镇林业站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乡镇林业站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乡镇林业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乡镇林业站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林业发展需求,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乡镇林业站还需要加强对新兴林业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引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作为乡镇林业站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当不忘初心,坚持为林业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乡镇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乡镇林业站还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活动,促进农林互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国有林场文化介绍
国有林场文化介绍国有林场文化是指在我国国有林场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国有林场是指由国家所有和管理的大型林业企业,其文化是这些林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总和。
下面将从林场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特点等方面介绍国有林场文化。
国有林场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林业的起源。
早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国有林场,如皇家园林、寺庙林场等,这些林场不仅为帝王贵族提供了狩猎场所,也是保存和培育珍贵树木的重要场所。
近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国家对林业的重视不断增强,国有林场也逐渐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部门之一。
国有林场文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
国有林场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国有林场文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林业企业,国有林场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其次,国有林场文化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林场工作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部门,需要各个岗位的人员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的团队合作,以保障林场的正常运行。
此外,国有林场文化还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推崇专业精神和务实作风。
国有林场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林场文化具有坚持自然和谐的特点。
国有林场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其次,国有林场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的特点。
国有林场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积极引进和吸收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推动林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国有林场文化还具有服务社会的特点。
国有林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机构,如森林防火、抚育造林等。
国有林场文化对于国有林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有林场文化为林场提供了发展的精神动力。
国有林场文化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使得林场能够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国有林场文化提供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指导,使得林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标准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精品资料
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林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林业经济中,即只注重林木的培育、木材的采伐、运输和木材的加工利用,忽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忽视林业产业链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林分结构单一,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其次,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再次是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3.2建立林业创新机制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并建立林业的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起林业创新机制,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依托科技的指导,协调好林业总体发展趋势,处理好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绝不能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模式,改变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总而言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坚持科技指导林业发展,林业相关科技成果要与实践相融合,改变技术和产业建设之间的分离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全方位提高林业的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
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建立以来,林业大体走过了三个发展时期[2]:第一个时期(1949-1978年)为传统林业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粗放发展时期。当时我国重点发展工业,林业的发展要为工业服务,提供保障。因此,当时的天然林被大规模砍伐,林业保护的意识被发展工业的热情所取代。这个时期的工业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林业发展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了倒退。第二个时期(1978-1992)作为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林业的发展也步入了春天,但这一时期由于目标不明确,林业改革发展的措施仍不具体,还在逐渐摸索,但对林业发展开始进行长远规划,落实了一些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第三个时期(1992-至今),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加之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业产区分布不平衡等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林业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利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初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林业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林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
一、林业的发展历程1.古代林业古代各国的林业特征各异,如古希腊建立了一系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古罗马帝国因为战争而对森林资源作出了巨大的破坏。
在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
周朝实行了森林经营、保护和治理制度,并制定了森林保护法律。
2.近代林业近代林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欧洲国家在殖民地的经营中需要大量木材,这促进了森林经营和保护。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对木材的需求量巨大增加,各国开始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林业经营和保护方法。
在中国,近代开始成立了各种森林机构和森林保护管理制度。
各国在近代林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现代林业20世纪,林业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时代。
在发达国家中,林业已经成为了造林、经营、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复合式产业,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林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但各国都在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保护,推动着林业的现代化。
二、林业的现状1.全球林业发展形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木材及其制品、纤维素、生物质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全球林业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森林的面积得到了稳步扩大,但森林的稀缺性、腐败性和多功能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中国林业发展形势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林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稳步增加,经济价值逐年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服务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与此同时,林业经营面临着人力成本增加、固定资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挑战。
三、林业的未来发展1.绿色发展未来的林业发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林下经济等绿色模式的发展,构建由生态理念主导的现代林业体系。
林业发展历程
林业发展历程(最新版)目录一、林业发展的起源二、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阶段1.古代林业发展2.近现代林业发展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林业发展三、林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四、林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策略正文【一、林业发展的起源】林业发展起源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林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
【二、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阶段】1.古代林业发展我国古代林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就开始进行森林的砍伐和利用。
到了封建社会,林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都对木材有着极大的需求。
2.近现代林业发展近现代林业发展始于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林业科学技术的传入,我国开始建立起现代林业制度。
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森林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开发。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林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林业发展,如实施林业“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
在这个阶段,我国林业在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林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业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生态功能不强、林业产业结构单一等。
【四、林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策略】展望未来,我国林业发展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史
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史
20世纪初,我国开始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了人工林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最早期的人工林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主要以杉木、马尾松等树种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人工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工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森林建设的决定》等文件,以推动人工林的建设。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林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了人工林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工林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人工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树种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人工林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升。
在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也开始大规模建设人工林,以满足木材需求。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工林的功能也得到了重新认识和强调。
除了提
供木材资源之外,人工林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因此,未来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我国人工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的栽培管理到现代的科学种植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工林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林业现状与发展历程
浅谈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林业现状与发展历程作者:庞忠义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10期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是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新民市自然资源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
建场注册时间1960年3月。
地理位置在東经122°26′10″~122°45′15″,北纬41°48′00″~42°16′10″之间,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38.7公里范围内。
经营总面积17.6万亩,森林蓄积总量75万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为5.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3.5万立方米。
其中有林地12万亩,苗圃地1400亩。
林场科室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林业科、林政科、安保科、老干部科6个科室;下设刘屯、二台子、大汉、张宝屯、顾屯、铁北、大赵、红旗、芦屯9个营林工区,种子园、姚堡、高台子3个生产苗圃。
规划45个林班、893个小班,以栽植杨树为主,还有少量的油松、樟子松和柳树。
新民林场现有在职职工393人。
其中管理人员73人,专业技术人员77人,大专以上学历35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8人。
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新民县政府为了防御风沙灾害,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柳绕流域扩大了机械和人工植树造林面积。
经过几十年的林业职工的努力奋斗,逐步发展成为辽宁中西部平原地区最大的国有林场,属于国家财政不拨款、地方财政不补贴的全民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
新民林场是杨树人工林为主的林场。
从建场到现在,国有新民林场经历了5个发展时期,进行了4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
第一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面积的防风固沙造林,以小叶杨、小青杨为主栽品种,因为多数地块地利较差,大部分林地成为小老树,平均亩蓄积2立方米左右,累计造林8万多亩。
第二时期是70~80年代初期,更新了小叶杨、小青杨,累计造林2万多亩,每亩蓄积量上升到了5立方米。
第三个时期是营造速生丰产部省合资林,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引进了锦县小钻杨、健杨、I-214杨等品种,开始顺应国家号召营造速生丰产林,更新了原来的美×青等品种,这一时期累计造林4.5万亩,每亩蓄积量最高突破了10立方米。
国有林场概述
第一章国有林场概述第一节国有林场概况一、基本情况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成立于1962年,原为国营兴城市文家林场。
2014年,根据辽宁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理顺国有林场名称的通知(辽林办[2014]23号),根据兴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兴编发[215]5号更名的批复,于2014年6月正式更名为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隶属于兴城市林业局,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人员机构编制32人,纳入财政差额预算管理,实际实行自收自支财务核算。
目前,林场实有职工56人,其中在职29人,离退休27人。
在职工中业务顶岗14人,另有15人待岗领生活补贴,林场为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林场下设营林、苗圃两个生产组织,一个办公室,苗圃从事园林绿化苗木生产,营林负责公益林及商品林的经营管理。
单位经营总面积为2917.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979.8公顷,森林覆盖率33.6%,林场纵辖7个乡镇,经营公益林面积1.0480万亩,商品林面积0.6万亩。
林场现有办公面积150m2,仓库面积250m2,农用55拖拉机一台套,机电井四眼,暖棚2000m2。
林场年收入20万元,其中苗圃承包金15万元,公益林管护金5万元。
二、林场周边及社会经济文家林场座落于兴城市境内,本市面积为2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55.1万,总辖24个乡镇,全市国有林场3个。
我市地处辽西走廊,交通发达,102线、京哈高速、高铁横贯全市。
林场位于我市西部,距市区20公里,林区密邻乡村,公路发达。
三、林场自然状况(一)自然地理状况1、地理位置兴城市文家林场位于兴城市西南部、东临渤海湾,西与围屏、碱厂等乡相接,北与郭家、旧门、白塔乡毗边,南与望海乡接址,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40公里。
地理位置在北纬40025’,东经122022’—122037’之间,场部设在沙后所镇文家村,境内有102国道、京沈高速、沈山铁路、高铁通过,交通便利。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浅谈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浅谈1. 引言1.1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重要性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是指在国有林场内部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活动,是国有林场多元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通过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或果树,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的产出,还可以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可以增加林场的经济效益。
通过种植高效经济的作物或果树,可以为林场增加新的收入来源,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林场种植经济作物或果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加林场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定义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定义是指在国有林场内,利用林木资源的同时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进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经营模式。
这种种植方式既可以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种经济作物的共生共荣。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的种植,还包括果树、药材、花卉等的种植,以及林场内的养殖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林场的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将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发展历程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种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当时是为了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开始尝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试论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
( )0世 纪 9 22 0年 代 初 期 至 2 O世 纪 9 O年 代 后
场 大都建 在人烟 稀 少 的边 远 荒芜 地 区 , 场 的 生产 林
建 设 、 勤 服 务 等 , 由 自 己 承 担 。 不 仅 如 此 , 多 后 皆 许 林 场 还 自办 学 校 、 院等 社 会 事 业 , 此 林 场 职 工 队 医 因 伍 庞 大 , 职 工 比 例 也 高 。 由 于 进 行 改 革 和 生 产 建 老
保生 活费也 发不 了 , 多职 工 生 活无 着 。这不 仅 使 许
林 场 的生产 工作难 以正常 开展 , 影响林 区的稳定 。 还
3 国有 林 场改 革 的模式
3 1 现 代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模 式 .
次深化改 革希望从 根本 上解决 国有林 场发展 的各项
制 约 问题 , 革 的 思 路 是 “ 类 经 营 、 顺 体 制 、 岗 改 分 理 定 定 编 、 负 增 效 、 善 民 生 ” 减 改 。
期 。围绕强 化 内部 管理 , 换经 营机制 , 应市 场 转 适
经 济 体 制 展 开 改 革 。 重 点 改 革 内容 : 括 推 行 人 事 、 包 劳 动 、 配 “ 项 制 度 ” 革 ; 化 内 部 管 理 , 换 经 分 三 改 强 转 营 机 制 ; 括 大 力 提 倡 发 展 职 工 家 庭 自营 经 济 。 包
( ) 务缠 身 , 有余 力搞 发 展 。过 去 , 场 造 2债 没 林 林 育林 、 发展 多种经 营等 , 由于 国家 投入不 足或没有
投 入 , 都 采 取 贷 款 的 办 法 来 干 , 少 还 使 用 了世 界 大 不 银 行 贷 款 , 此 林 场 负 债 不 少 。这 些 年 来 , 于 林 场 为 由 可采 森林 资源下 降 , 家又实行 森林 限额采伐 制度 , 国
2024年歌颂林场建设成就演讲稿(二篇)
2024年歌颂林场建设成就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叫____,今天借国有林场成立六十年之际,歌颂全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取得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明天,我有幸代表国有林场职工在此演讲。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有林场”一代天骄,促发展,恩惠于民。
日月更替,斗转星移;时代发展,历史向前。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创建、发展、低迷、困惑的历程之后,国有林场—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娇子,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特殊产物,终于又迎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林场诞生了,社会发展进步了。
林场建设后,观光度假、科普研究等森林生态旅游业得到了发展。
林场回归自然,在让人们欣赏到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油茶、毛竹、苗木花卉等产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使林场生产实现规模化,经济发展,人民的收入也普遍提高。
林场诞生了,生态循环和谐了。
林场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国有林场天然阔叶林、生态公益林以及古树名木等得到了保护,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征占用林地等不法活动被严厉禁止;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试点、造林补贴试点等重点林业工程得以实施;国有林场的森林结构得到了改善,森林质量得到了提高。
国有林场人才、资源、技术优势得到了发挥。
在创新培育土地污染治理树种、大径级木材、珍贵树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就,林业实用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得到了应用,科技兴林得到实现。
曾经国有林场存在着林场职工虽然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然而职工的居住环境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问题,职工为林场的建设付出了辛勤劳作和汗水。
其基本利益却得不到保障。
这在当时是林场建设过程中内部存在的一个重要矛盾。
随着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的落实,职工告别了简陋、危旧的居住场所,住进了新房。
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也完善了,路难、饮水难、行医难、环境差的问题解决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好转,也渐渐地过上人们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有林场功能及改革发展策略分析
1引言经过长久酝酿,国家发改委2015年2月4日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我国新型城镇化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同一时期,我国的国有林场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5)6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方案》,这对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为保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有林场功能及改革发展策略分析崔海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2015年我国新型城镇化正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国有林场改革也进入了全面改革时期。
梳理了我国国有林场发展进程,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林场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从生态、碳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有林场的功能,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策略:保护生态,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推进国有林场一二三产业融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国有林场;功能;改革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8X (2015)03-0041-05收稿日期:2015-03-18作者简介:崔海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国有林场进展现状及其途径
国有林场进展现状及其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也在逐渐发展壮大,林业成为了重要的产业之一。
国有林场不仅提供了林木资源,同时也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有林场进展不断,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介绍国有林场的进展现状及其途径。
一、国有林场进展现状1.林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国有林场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拓宽了产业链,使林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
同时,国有林场还积极扩大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林业多元化经营。
2. 林业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
国有林场通过林业改革,加强生态功能区管理,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监管,加快林业生态修复进程,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
3.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国有林场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天然林保护与改压实验,推广高效林木种植养护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林木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了林业效益。
二、国有林场面临的问题1.资源流转困难。
在改革开放之初,国有林场的土地和林木资源大量集中在国有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手中,导致林业资源流转难度较大,存在资源浪费和闲置。
2.林木生长周期长。
林木是林业产业的原材料,但是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种植、养护和收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长期投入。
3.林木病虫害问题。
林木病虫害是国有林场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
三、国有林场进展的途径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业务环境,为国有林场提供更加充足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2.拓宽资源利用渠道。
国有林场应当积极拓宽资源的利用途径,发挥资源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国有林场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发展特色产业。
国有林场可以发展特色产业,例如旅游业和林下经济,增加收入来源。
结论总之,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的发展与否关系到林业产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我国的生态环境。
浅谈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以国有新县林场为例
浅谈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以国有新县林场为例刘道纯(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通过对全国、河南国有林场现状的了解,结合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分析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存在的林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提出在林业快速发展机遇下新县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措施。
国有林场;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机遇;改革措施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国有林场建立以来,累计改造低产林6.7万hm 2,人工造林33.3万hm 2、保存18.2万hm 2,抚育中幼龄林153.3余万hm 2。
到2000年,国有林场林业用地占全省的8.7%,有林地面积达到27.58万hm 2、占全省的9.7%,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450万m 3、占全省的9.8%、其中林分蓄积占全省的20.4%,森林覆盖率达到81.3%,其林分质量、优良珍贵树种数量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国有新县林场的发展现状1.3.1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新县林场地处河南省南部新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地处江淮分水岭区域,下辖8个营林区,山场总面积1万hm 2,活立木蓄积量60万m 3,森林覆盖率98%,是全省职工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国有林场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林场内的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加快,新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同时,新县先后被批准为“全国山区综合治理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
随着新县县委、县政府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及“禁伐”号召的提出,新县林场积极响应,变传统的“砍树人”为造林管护人,立足现有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侧重生态环境建设,狠抓营林造林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的国有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模式(下)
广 西 国营 七坡 林 场 成 立 于 15 9 2年
,全 场 经
营 面 积 2 7万 亩 , 森 林 总 蓄 积 量 1 8万 立 方 米 。 8. 3
林 场 位 于 广 西 首 府 南 宁 市 的 西 南 面 ,是 南 宁 市 重 要 的 绿 色 屏 障 。 从 南 宁 机 场 出 口的 高 速 公 路 两 旁 就 可 看 到 林 相 整 齐 漂 亮 ,错 落 有 致 的 森 林 ,素 有 广 西 “ 一 窗 口 ” 之 称 ,得 到 许 多 来 邕 的 国 内 外 第
改 革 与 发 展 提 供 了 生 命 之 源 。 林 场 经 营 总 面 积
17 3 1 6 0亩 ,林 木 总 蓄 积 3 8 2万 立 方 米 , 森 林 7 1 覆盖 率 9 5 3. %。
上世纪 8 0年 代 初 , 由 于 林 场 施 业 区 内 村 屯 密
集 ,管 理 难 度 大 , 乱 砍 滥 伐 肆 意 横 行 , 大 面 积 有
楼 , 使 林 场 7 0多 户 职 工 住 进 了 县 城 的 新 楼 房 。 5 塞 罕 坝 林 场 以 “ 态 立 场 、营 林 强 场 、产 业 富 场 、 生 人 才 兴 场 ” 的发 展 战 略 ,在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构 建 和 谐 林 区 的 道 路 上 ,描 绘 出 新 的 蓝 图 。
林政学第二章林业政策发展历程
二、林业发展与挫折阶段(57-66)
总结:纵观这一时期林业发展的过程,尽管 受到了很大挫折,但由于党中央对林业的高 度重视,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及时调 整,对促进各地林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林业建设严重挫折时期(66-76)
第一,偏离林业方针政策,废弃规章制度。 第二,森林资源遭受巨大损失。 第三,用材林基地化建设得到恢复。 第四,平原绿化得到发展。 另外,在70年代初期,北方飞播造林开始恢复,播区
(三)《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颁布实施,林业 改革进入新阶段
开展以分类经营改革为重点, 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资产监管、运营并重的
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建立布局合理、规则健全、管理有序的林业市场体系 (四)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 (五)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
整理课件12三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推动林业生产力的发展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推行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改革决定取消集体林区木材统购统销放开木材市场
(一)确定林业建设方针,强化林业行政管理。
1949年: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 1950年: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
的林业部总方针,指导全国林业建设。
“一五”期间:普遍护林护山,大力造林育林,合理采 伐利用木材
(二)界定山林权属,推进林业合作化。
1950年通过了《土地改革法》 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模式(上)
在 孙 建 博 的 带 领 下 ,原 山 一 班 人 达 成 共 识 :立 足
森 林 资源 优 势 ,发 展 以 省 内 周边 城 市 为 主 要 客 源 的森 林 生 态 休 闲度 假 游 。 静 态 的 原 山动 了起 来 , 旅 游 产 品 一个 接 一 个 地推 出 , 发一 个 成 功 一 个 。 开 原 山 实 现 了从 最 无 优 势 到 最 具 优 势 的 跨 越 。 在 , 现
、
改 革创 新 ,持续 发 展
山东 省 淄博 市原 山 林场 ,15 9 7年 建 场 之 初 , 百 把 镐 头 百 张 锨 , 一 辆 马 车 屋 漏 天 , 林 场 资 产 只 有 2 0万 元 , 经 营 面 积 4 9 8亩 ,森 林 覆 盖 率 只 2 6 有 2 ,如 今 森 林 覆 盖 率 已 高 达 9 6 % 2. %, 林 场 的 资 长 带 领 原 山林 场 职 工 不 懈 的 努 力 。 19 9 6年 1 2月 3 日 , 孙 建 博 调 任 原 山 林 场 场 1 长 。 此 时 , 林 场 已 有 3个 月 开 不 出 工 资 , 欠 外 债 高达 4 0 0 9万 元 。 孙 建 博 顶 着 困 难 和 压 力 , 对 林 场 下 属 6家 亏 损 企 业 关 停 并 转 , 多 方 筹 资 新 建 产 业 ,使 企 业 焕 发 了 生 机 ,职 工 有 工 作 ,吃 上 饭 了 。
境 优 良 、价 值 独 特 的 森 林 景 观 和 自 然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 已 成 为 国 家 发 展 森 林 旅 游 、 宣 传 生 态 文 明 的
第 五 、 国 有 林 场 为 国 家 培 育 了 大 面 积 森 林 资 源 ,建 设 了一 大 批 商 品 林 基 地 ,是 我 国 森 林 资 源 的 精 华 所 在 ,为 当 地 的 经 济 发 展 作 出 了 很 大 的 贡 献 。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2013年11月07日15: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建试办、快速发展、停滞萎缩、恢复稳定和稳固发展等主要阶段。
——初建试办阶段(1949至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了旧中国各级政府、教育界、资本家办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50多处,后都改为国有林场。
为加快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高国有林业的比重,国家在国有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同时,在天然次生林区建立了一批护林站、森林抚育站、森林经营所。
50年代中期前后,各地在试办的基础上,兴办了新中国第一批国有林场。
到1957年底,全国共建立国有林场1387处。
通过新建试办,为后来国有林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快速发展阶段(1958至1965年)。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各地掀起了大建国营林场的高潮。
1963年,林业部明确提出了国营林场实行“以林为主,林副结合,综合经营,永续作业”的经营方针。
林业部成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将32处国营林场改为实验林场由部省双重领导,5处机械造林林场由林业部直接管辖。
各省(区、市)也普遍建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机构。
到1965年底,全国国营林场达到3564处,经营面积达到10.1亿亩。
——停滞萎缩阶段(1966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期间,林业部国营林场总局被撤销,各省(区、市)的国营林场管理机构均被撤并,83%的国营林场被下放到县、公社或大队。
加上管理秩序混乱,随意侵占国有林地、偷砍滥伐国有林木之风盛行,致使国营林场经营面积缩小,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锐减,山林权属纠纷剧增。
到1976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萎缩到6.94亿亩,其中森林面积3.45亿亩、森林蓄积量10.46亿立方米,分别比1965年减少32.03%、21.05%和43.79%,损失惨重。
——恢复稳定阶段(1976至199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年月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建试办、快速发展、停滞萎缩、恢复稳定和稳固发展等主要阶段。
——初建试办阶段(至年)。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了旧中国各级政府、教育界、资本家办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多处,后都改为国有林场。
为加快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高国有林业的比重,国家在国有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同时,在天然次生林区建立了一批护林站、森林抚育站、森林经营所。
年代中期前后,各地在试办的基础上,兴办了新中国第一批国有林场。
到年底,全国共建立国有林场处。
通过新建试办,为后来国有林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快速发展阶段(至年)。
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各地掀起了大建国营林场的高潮。
年,林业部明确提出了国营林场实行“以林为主,林副结合,综合经营,永续作业”的经营方针。
林业部成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将处国营林场改为实验林场由部省双重领导,处机械造林林场由林业部直接管辖。
各省(区、市)也普遍建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机构。
到年底,全国国营林场达到处,经营面积达到亿亩。
——停滞萎缩阶段(至年)。
“文化大革命”年动乱期间,林业部国营林场总局被撤销,各省(区、市)的国营林场管理机构均被撤并,%的国营林场被下放到县、公社或大队。
加上管理秩序混乱,随意侵占国有林地、偷砍滥伐国有林木之风盛行,致使国营林场经营面积缩小,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锐减,山林权属纠纷剧增。
到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萎缩到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亿亩、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分别比年减少、和,损失惨重。
——恢复稳定阶段(至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国有林场扭转了长达十年的动荡混乱局面,逐步恢复并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颁布了《森林法》,为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并逐步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管理的国营林场体系格局。
林业部分别在年、年、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国国有林场工作会议,提出了不同阶段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对国有林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国有林场发展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国有林场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恢复发展。
——困难加剧时期(至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林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国有林场原有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采取了禁伐限伐政策,不少国有林场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收入明显减少,木材加工类项目受到制约,富余职工增加,待岗下岗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长期积累的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等根本性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林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剧。
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经营总收入从年的亿元下降到年的亿元。
——改革推进时期(年至今)。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号),特别是年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对国有林场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各地不等不靠,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少林场通过改革理顺了体制,激活了机制,加强了管理,扭转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正在步入改革推进的黄金时期。
(以上资料由国家林业局提供)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
从上世纪年代末开始,国有林场也和其他行业一样,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探索,从上世纪年代中期至今,国有林场改革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上世纪年代中期至上世纪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内部经营管理展开的。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确立场长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以实现责任和权力的统一。
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缩小经济核算单位,推行一级管理两级核算或两级管理三级核算,以提高经济效益。
在此期间,国家提出了国有林场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办场方针,许多林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开生产门路,兴办多种产业,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是单一营林生产的格局。
由于当时处于物资短缺时期,国有林场通过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的各类初级产品不愁没有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收入显著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二阶段:时间为上世纪年代初期至年代后期。
这一阶段改革,是围绕着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展开的。
重点改革内容:一是推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在人事制度上,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线,推行干部聘任制;在劳动制度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推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岗位技能和实际劳动贡献确定职工的收入。
二是强化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岗位责任制、生产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内部管理,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是大力提倡发展职工家庭自营经济。
林场创造条件并提供优惠政策,允许并鼓励职工发展种植、养殖和小型加工项目,增加职工收入。
通过上述改革,国有林场的内部管理得到一定加强,经营机制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林场多种经营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林场经济危困局面开始显现。
年,全国国有林场出现全行业亏损。
为此,中央财政从年开始安排国有林场扶贫专项资金,帮助国有林场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
第三阶段:时间为上世纪年代后期至今。
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国有林场如何摆脱困境,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对林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及时调整,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工作的重点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
为适应这一变化了的新形势,国家从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在加大对林业投入的同时,调减木材产量,特别是地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省区实行了禁伐。
国有林场以木材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受此影响,国有林场的经济危困加剧,进入了长达年的全行业亏损。
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解决林场困难和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就如何解决国有林场面临的困难问题、建立国有林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年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国有林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