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2010年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川办函[2011]232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前言本规划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法律、法规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着眼四川防灾减灾工作全局,立足解决防灾减灾综合问题,重点加强多灾种综合、各部门协同、跨行业合作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统筹防御地震、地质、气象、旱洪等自然灾害,统筹考虑防灾减灾工作各个阶段,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统筹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科技等多种手段,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基准期为2010年,规划范围为四川省内地震、地质、气象及旱洪等自然灾害。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四川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制订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防灾减灾现状与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大考验,全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由各级人民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军队、武警部队以及社会公众构成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节“十一五”工作主要成效“十一五”时期,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5·12”汶川特大地震、特大暴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大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四川省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四川省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的实施意见正文:----------------------------------------------------------------------------------------------------------------------------------------------------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四川省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的实施意见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发改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成都铁路局、省安监局、省扶贫移民局、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电监办,在川大的工程局和施工单位:为贯彻落实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议精神,全面普及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努力提升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拟定于4月15日-5月15日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对全省各地、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基层干部、职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村、组或社区、街道干部,群测群防员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和培训。
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培训主题及培训对象本次活动命名为“四川省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
范围为全省21个市(州)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172个县(市、区)。
具体培训对象为:各地、各系统、各单位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公路、航道、河道、堤坝、水利设施、市政设施、移民迁建设施、学校、医院、工业企业、矿山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口援建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村、组或社区、街道干部群众;国土资源所所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农村党员干部、群测群防员。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选择、规划和布局、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的导则。
一、绿地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考虑到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绿地,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绿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平坦的区域建设绿地,以便于排水和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情况,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保水能力的土壤,并保证绿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绿地的规划和布局绿地的规划和布局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绿地的规模应适度,并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分布,以保证绿地的覆盖面积和可达性。
其次,应考虑到绿地的连通性和可利用性,将绿地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公共设施相连接,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可达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绿地设计为可供休闲、健身和教育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植被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具有抗灾能力强的植被,例如抗风抗涝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等。
其次,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和保水能力的植被,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水源。
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密度和高度的搭配,避免过密或过高的植被对城市的通风和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对绿地进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和更新植被,以保证绿地的健康和美观。
四、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除了绿地的规划和布局,还应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1月前言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科学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10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和《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94)。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目录前言 (1)1 总则 (1)2 设计原则 (2)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2)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2)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3 分类 (3)3.1长期避险绿地 (3)3.2 中短期避险绿地 (3)3.3 紧急避险绿地 (3)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4 级配 (5)4.1 分级配置 (5)4.2 服务半径 (5)4.3 有效避险面积 (5)4.4 防灾避险容量 (6)5 选址 (7)5.1 基本要求 (7)5.2 其它要求 (7)5.3 调研评估 (8)6 分区设计 (9)7 竖向设计 (10)8 道路与铺装设计 (10)8.1 避险、救援通道 (10)8.2 铺装 (10)9 种植设计 (11)9.1防护绿带 (11)9.2篷宿区 (11)9.3直升机停机坪 (11)10.设施配置设计 (12)10.1总体要求 (12)10.2 具体要求 (12)1 总则1.1 为规范和引导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以下简称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设计,特编制本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泰州园博园避难场所建设为例
即便住 建部最近 出台的 《 园林 城 市 评 价 标 准 》 (B T G/ 553 21) 06 - 0 0也没有对防灾避 险绿 地规 划建设有所研究 、引
导 。从 《 园林城 市评价标 准》把绿 地防灾 避险作 为附加项
功能的 开敞绿地 “ 件” 的开发应 用 。即使该功 能在 日本 软 关东地震 、非典 、唐山地震 、汶 川地 震 、一次次大 灾大难 的应急避 难抢险救 灾中 已显 露无遗 ,众 多学者也都 纷纷进 行 了讨 论 ,但包括 众多 官员 、专 家学者在 内的 多数人仍 只 习惯于 认为城市 绿地基本 功能是 景观生 态 、休 闲游憩 、文 化艺术 ,而防灾避 险没有作 为其 主要和必 要功能 ,可有 可 无 ,或 者只是 “ 锦上添 花”的事 情 ,做 了更好 ,不做也 无 妨 。可 以说 ,泰 州 园博 园建设在 “ 代、生态 、科技 、节 现 约 ”的理念探索得 不遗 余力 , “ 平灾结合 ”理念 上则严 重
一
活、停机坪 区。
不足之处 :() 1银杏广场 作为停 机坪 ,旁 边有高 大银杏
栽种 ,不符 合飞机升 降时视线通透要 求 ;() 2疏林草 地面积 3 0 ,仅 占全 园面 积3 0 0 0 m2 %,比重过 小 ,削 弱了 公园潜
在应 急机能的发挥 。
直为该 公 园防灾避 险规划 建设方 面存在着诸 多不足 深感
18 应急厕所 .
全 园除固定厕所外 ,还添 置3 座泡沫型生态 厕所和1 个 8 蹲位 的旱 厕以满足应 急所需 。
不足之 处 :男女 厕位 比 l: ,不 符合 男女 生 理差 别 , 1 需增加女 厕1 倍以上才能满足女性应急所需 。
应 急时降低人 、车 通行速度 、效率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8.01.03
•【文号】建办城〔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的通知
建办城〔2018〕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日。
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66号
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66号)《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3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4月2日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抗御并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建设工程,包括抗震设防区的建设工程以及非抗震设防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公共建筑。
第三条建设工程应当依照国家和省的抗震设防要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有关专业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强制性规定进行抗震设防。
第四条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水利、能源、农业等部门及铁路、电力等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及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房屋建筑和村民住宅的抗震设防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城乡抗震防灾规划第五条抗震设防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区的城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应当包括抗震防灾专篇。
第六条省、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地震、水利、交通运输、通信、电力、铁路部门共同编制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抗震防灾专篇。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树种规划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单位: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科研所二O一O年十一月《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委会编制单位: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科研所《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专家评审意见2010年11月 4 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组织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大、四川省林科院和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等单位有关专家对《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树种规划》)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听取了《树种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进行了认真的评议,评审意见如下:一、《树种规划》的编制,对规范成都城镇绿化树种应用,以及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促进园林景观高品质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对推进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树种规划》是在深入调查成都市城镇绿化现有树种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而成,该成果思路清楚、资料翔实、使用方便、直观。
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树种规划》首次系统进行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
并率先进行了“观赏性植物”、“抗逆性植物”、“立体绿化植物”、“湿地植物”、“阴生植物”、“竹类植物”和“招鸟类植物”等专章规划。
涉及到成都市城镇绿化的乔、灌、藤、竹、草共计345个常用种类,其中:乔木114种,灌木、藤本112种,竹类37种,草本82种,植物应用的覆盖面宽。
四、编制的规划成果从成都的实际出发,规划应用性强,在成都乃至四川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树种规划》的评审,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议《树种规划》进一步扩大范围深入研究。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评委名单前言按照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城镇绿化近年来的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一)做好前期调查评估。
乐山市城市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
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专项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12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城市概况 (1)二、自然条件 (2)三、经济条件 (3)四、城市环境状况 (4)五、主要灾害类型与分布 (4)六、防灾避险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 (6)第二章相关规划概要 (7)一、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7)二、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三章规划总则 (15)一、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编制的意义 (15)二、指导思想 (15)三、规划原则 (16)四、规划依据 (16)五、规划目标 (17)六、规划范围 (17)七、规划期限 (17)第四章防灾避险绿地布局规划 (17)一、防灾避险绿地分类 (17)二、规划结构 (19)三、规划布局原则 (19)四、规划布局 (22)第五章避灾设施配置引导 (26)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6)二、建设机构及占地要求 (27)三、物资储备 (28)四、交通运输 (28)第六章防灾避险绿地植物规划 (29)一、防灾避险绿地植物的功能 (29)二、植物选择原则 (29)三、植物选择建议 (30)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规划原则 (31)二、规划期限 (31)三、规划目标 (31)四、规划指标 (32)五、重点建设项目 (32)第八章实施措施及建议 (34)一、健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法规 (34)二、加强城市避灾绿地体系研究 (34)三、示范、推广城市避灾绿地建设试点 (35)四、建立监管制度 (35)第一章概况一、城市概况1、城市区位与基本情况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北连成都平原,西接川南山地、东及东南跨川中丘陵。
其东邻自贡与宜宾市,南靠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连雅安市,北接眉山市。
市域地理坐标在东经102°50′—104°14′,北纬28°25′—29°23′之间,下辖4个区(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1个开发区(高新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行。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 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划标准》, 经 我 厅 组 织 专 家 审 查 通 过 , 并 报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备案,现批准为四川省工程建设强制性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51/066-2016,备案号为:J13617-2016,自 2017 年 5 月 1 日起在全省实施。其中,第 3.0.2、第 3.0.6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 042999 号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主编单位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助理编辑 封面设计
出版发行
发行部
印
张
字
数
版
次
印
次
书
号
定
价
杨勇 张秋霞 原谋书装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四 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111 号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 21 楼) 028-87600564 028-87600533 610031 http: // 成都蜀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140mm×203mm 3.5 88 千 2017 年 3 月第 1 版 2017 年 3 月第 1 次 ISBN 978-7-5643-5315-5 31.00 元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成 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 究院主编.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3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3•【字号】川府办发电[2008]67号•【施行日期】2008.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已经省政府同意,请抓紧组织实施。
附件: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四川省“5.12”地震救灾过渡安置规划导则一、选址及功能要求(一)安全首位安置点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和次生灾害隐患区,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段、洪水淹没线内、行蓄洪区、低洼地段等,避开高大建筑物、重大污染源、可燃材料堆场、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放射物品存放处、高压走廊、高压燃气管道及其影响范围。
(二)交通通达应尽量靠近干线公路,有2条以上宽度不小于4米的通车道路与外部联系。
(三)设施配套应尽可能靠近城镇,必须具有给水、电力接入和雨水自然排放条件,尽量满足污水以重力流方式排放。
(四)相对集中尽可能结合生产和就业相对集中安置,结合灾后城镇重建规划及优化后的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布局,有条件的宜结合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安置。
(五)经济适用建筑要满足自然通风、采光、消防、抗震、疏散和卫生等基本要求。
(六)批量生产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按照统一的标准间规划设计,便于快速批量生产。
二、规模要求原则上按每1000户、约4000人为一个临时居住单元,考虑基本配套设施,特殊情况下各地结合当地条件灵活掌握。
标准间面积为20平方米,每个标准间安置3-5人。
临时住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户×1000户=20000平方米。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9.05•【字号】川府发[2001]33号•【施行日期】2001.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川府发〔2001〕33号二00一年九月五日)省政府同意《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的要求,在总结我省减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未来10年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的我省第一部有关减灾工作的规划,是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减灾工作的基本依据。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精神,按照《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制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减灾规划,认真开展减灾工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减灾规划纲要(2001-2010年)四川省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是四川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近10年来,自然灾害呈加重发生趋势,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
建国以来,组织开展了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进一步做好减灾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必须结合我省自然灾害特点,总结以往减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新时期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3.03.30•【字号】川自然资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3〕3号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已经自然资源厅2023年第11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使用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的确定、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威胁铁路、公路、景区、工矿企业、市政公共设施、水利、电力、能源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确需抢险救灾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确需进行抢险救灾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人)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是指因突发地质灾害引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主要涉及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清淤加固等。
第四条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确定;未设立现场指挥部的,省直管或者跨市(州)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跨县(市、区)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除上述情形外,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整理)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规划导则.
(整理)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规划导则.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1、总则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2.10《城市防洪标准》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
1.4原则1.4.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1.4.2 统筹布局,分类细化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
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1.4.3 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 .12.规划引导2.1规划思路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项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满足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
2.2防灾避险绿地分类及要求2.2.1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基地。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有关防灾抗灾、应急救灾工作系列部署要求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有关防灾抗灾、应急救灾工作系列部署要求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5.07.06•【字号】川建办发〔2015〕496号•【施行日期】2015.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有关防灾抗灾、应急救灾工作系列部署要求的紧急通知川建办发〔2015〕496号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段时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安委会、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减灾委员会、省公安厅和我厅等有关部门对做好防震减灾、安全生产、防灾抗灾救灾、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等防灾抗灾和应急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
为贯彻落实上述系列部署要求,针对我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防灾抗灾和应急救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全力做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防灾抗灾和应急救灾各项工作,以防为主、防患未然,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重申如下:一、尽快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各地要按照全国全省老楼危楼安全排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我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建房发[2015]472号)的要求,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迅速开展老楼危楼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各地要细化排查方案,强化排查措施,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认识到位、措施落地、成效到位,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栋,保证排查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尽快开展本地区供水、燃气、防洪、桥梁等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安全隐患拉网排查工作。
鉴于近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多发易发,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发易发灾害威胁,各级市政公用行业及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指导,迅速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对所有城市供水、排水、节水、燃气、市政道路、桥梁(隧道)、河道、路灯、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汛排涝、城市雕塑和公园等市政公用设施设备以及风景名胜区内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p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概况(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含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用于减轻各种人造灾害或者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绿色空间。
当地震洪水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临时安置灾民,使人们暂时远离灾害地点,有利于紧急疏散人群。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需指导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定位和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使其分布均衡,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维护城市安全。
(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不论是人为城市灾害还是自然城市灾害,这些灾害的防治都较为困难。
由于灾害的多样性和对其进行防治的复杂性,所以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险疏散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为疏散人群和临时安置人群服务的,是一种疏散通道,也是一种避险场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避险疏散功能。
2.防灾减灾功能。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的绿化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缓解有害气体扩散的速度,还能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发生火灾时,防火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火势,减少损害。
3.救援功能。
当发生灾害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充当各种角色,包括救援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灾后救援功能。
4.通信功能。
发生灾害时,各种通信系统都被摧毁,此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就变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和通信基地,主要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传达。
5.重建保障基地功能。
城市灾害发生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城市重建的保障基地,是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重要据点,可以在公园绿地上驻扎各种设备,安装各项必要设施设备,帮助城市的重建。
(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定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的一部分,首先,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吻合,实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时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一致。
其次,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用于抗震减灾等工作,这与城市抗震减灾的工作性质一致,所以,在进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城市抗震减灾的策略和内容,依据抗震减灾目标和指标作为重要参数来进行规划。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0.08.14•【字号】川环办发[2010]138号•【施行日期】2010.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次生环境事件的紧急通知(川环办发〔2010〕138号)各市(州)环保局:2010年7月以来,我省多地出现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天气,特别是达州、广安、阿坝、德阳等地发生了重大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
为有效防范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现提出如下要求:一、高度重视,做好应急准备。
针对近期强降雨增多,发生地质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增大的形势,各级环保部门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己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自然灾害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方案,认真做好人员、物资、车辆、仪器等应急工作准备,落实责任,积极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隐患排查,防范污染事故。
各地要加强环境安全巡查,突出抓好核设施、放射装置、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选冶等高危企业和危险废物贮存与处置场所、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管,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应对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实行停产整顿。
请各地将本区域内可能产生环境安全事故和存在较大环境安全隐患风险点的排查情况,务于8月17日前报送我厅。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和预警,重点做好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监控,做到群防群治,确保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能够对污染物迅速准确认定,实施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试行)1、总则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2.10《城市防洪标准》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
1.4原则1.4.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1.4.2 统筹布局,分类细化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
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1.4.3 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2.规划引导2.1规划思路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项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满足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
2.2防灾避险绿地分类及要求2.2.1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基地。
防灾公园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须具备完善的避灾、救援设施和物资储备。
2.2.2临时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的绿地。
临时避险绿地应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提供临时救灾物资。
2.2.3紧急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5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
满足短暂时间的避灾需求。
2.2.4隔离缓冲绿带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域及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功能的绿化空间。
2.2.5绿色疏散通道绿色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
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疏散体系。
通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2.3指标体系依据城市的灾害类型与防灾重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对绿地进行防灾避险功能布局,并满足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要求。
(表一)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2.4规划成果与内容要求2.4.1中、小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应以专章形式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对防灾避险绿地的指标、布局、结构、分类和近期建设等作出规划,2.4.2 特大城市、大城市须作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专项规划。
2.4.3 特大城市、大城市防灾避险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成果须包括:●文本①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等②规划目标③规划指标④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⑤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⑥植物材料规划⑦主要设施规划⑧近期建设规划●说明书①概况及现状分析(评估报告)Ⅰ.城市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Ⅱ.相关规划分析(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分析)Ⅲ.防灾避险绿地现状分析(分析威胁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类型、分布情况和特点,调查现状城市绿地及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布局和规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②规划总则Ⅰ.规划编制的意义Ⅱ.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Ⅲ.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③规划目标Ⅰ.规划目标Ⅱ.规划指标④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Ⅰ.规划结构Ⅱ.规划布局⑤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Ⅰ.防灾公园Ⅱ.临时避险绿地Ⅲ.紧急避险绿地Ⅳ. 绿色疏散通道Ⅴ.隔离缓冲绿带分述各类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防灾避险设施。
⑥绿地植物规划Ⅰ.植物选择的原则Ⅱ.植物选择建议⑦近期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期和远期。
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的规模、类型和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而定。
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
●图则①.区位关系图②.灾害分析图③.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现状分析图④.防灾避险绿地结构图⑤.防灾避险绿地总体布局图⑥.近期建设规划图3.设计引导3.1 防灾公园3.1.1 选址防灾公园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3.1.2布局与分区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不应低于表一第2项指标的要求,须与两条及以上救援疏散通道相连。
绿地应为开敞式,应考虑避险需求,有效避险面积不宜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1~2㎡,周边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宽度应宽于 25m,且园内应划分区块,区块之间应设防火安全带。
如果中心避险绿地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应当加宽防火安全带。
出入口设置: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出入口。
出入口布置相应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防灾功能分区:防灾公园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救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灾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对外交通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
3.1.3 设施〃基础设施①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并设有独立的供水设施如地下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
保证饮用水3升/人•天。
②排水: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医疗卫生污水、应急厕所污水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③供电: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燃料。
④通信: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避险绿地。
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紧急通讯系统)。
设置广播系统,配备监控系统。
〃救灾机构及占地要求①救灾指挥中心:功能:统筹指挥整个救灾行动,指挥救援和安置,对救援人员进行调度。
配置监控广播系统,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
保证救灾指挥中心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畅通。
建筑面积宜大于200 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室外空地(搭建帐篷)不小于500 平方米。
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交通组织和信息传递等。
②应急服务中心:功能:主要为本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资收集与分配。
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组织和协调。
③医疗救护中心:平时为开敞空间、在灾时能搭建医疗帐篷迅速转为医疗救护中心。
功能:收治、救助伤员,及时转运伤病员。
占地:按20~50个床位设置,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600平方米布局原则: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伤员和药品的运输。
④集散场地:应设置一处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集散场地,作为人员集散,临时停车,物资运输,宜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设置在一起。
〃物资储备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
物资仓库应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物资输送。
〃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①内部道路:尽量实现环路,便于人员疏散。
②自备水源(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等):应有明确的标识。
③应急直升机停机坪:面积为40×50平方米, 以草坪及低矮灌木为主,周边不得有高大乔木。
宜设于集散场地内。
④在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须悬挂应急避险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
⑤公厕:固定公厕:按每1000人设置一处。
临时公厕:平时预留空间和管道接口,灾时通过简单搭建即可使用。
按防灾避险容量,每500人设置一处。
⑥消火栓:须设置消火栓,且间距不应超过120米。
⑦公用固定电话:应备有不少于3部固定电话。
3.2临时避险绿地3.2.1 选址临时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3.2.2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按表一要求设置。
须与两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场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7米。
绿地应为开敞式,有效避险面积不应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
绿地周边须设置防火隔离带,不应小于15米。
出入口设置:应不少于两个双向交通出入口,应与集散场地相连。
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防灾功能分区:临时避险绿地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管理与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临时避险空间(含临时医疗点)、对外交通区(救援用车停车场)。
3.2.3 设施〃市政基础设施①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或设置地下水井、封闭式蓄水池。
供水指标:保证饮用水不低于3升/人•天。
②排水各临时避险绿地应与城市污水管网相接。
移动式厕所应有独立的排污系统,或污水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③供电应采用双电源供电。
有条件可以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燃料。
④通信临时避险绿地应接入城市通讯线路。
宜设置移动通信设施,避险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绿地,并设置广播系统。
〃建设机构及占地要求①应急供水站:主要用作饮用水发放,占地30-50平方米左右;②应急服务中心:主要为临时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资收集与分配,与外界取得联系等功能;占地应不小于50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③医疗救护与防疫点:对受伤灾民进行简单处理包扎,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护,组织将伤员转治医疗服务中心,并负责避险绿地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瘟疫的传播;占地应不小于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