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治疗现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黄褐斑(chloasma, melasma)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病因可致本病,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方法主要有毫针针刺和耳穴贴压,还有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拔罐等。

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5年国内运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利用针灸治疗黄褐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1毫针及其复合疗法毫针是针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可以针刺全身腧穴[1]。

毛忠南等[2]采用经络美容法,选取百会、风池、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手三里、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印堂、四白、颧髎等穴位,配和辨证施针及局部皮损美容针围刺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93.3%。

张学丽等[3]根据时辰的干支按时取穴,同时取合谷及色斑所在部位腧穴,配合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加太冲、三阴交、膈俞,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肾亏虚加三阴交、太溪、关元),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史红裴等[4]选取双侧蠡沟、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或丰隆及中脘、尺泽(右),配合皮损局部围刺和辨证取穴,总有效率90.0%。

宋鹏[5]采用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配合辨证治疗。

总有效率为97.2%。

魏凌霄等[6]采用围刺配合体针辨证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中药辨证治疗。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朱玉[7]采用辨证针刺配合对大椎及背俞穴进行梅花针叩刺和拔罐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李子勇等[8]应用皮损局部挂针加直接灸配合体针并辨证配穴治疗黄褐斑,全部有效。

2耳针及其复合疗法“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而通过刺激耳穴,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尤其对调整内分泌的功能非常重要。

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

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

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作者:夏志宽张金侠杨蓉娅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9年第05期[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见于Fitzpatrick Ⅲ~Ⅵ型皮肤的青中年女性,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不清。

临床上目前治疗方法繁多,一般采用联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

不管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均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合成及黑素小体转运等途径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褐斑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期为相关的临床防治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褐斑;药物治疗;新进展;色素沉着[中图分类号]R758.4+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5-0022-03New Progress of Drug Therapy For MelasmaXIA Zhi-kuan,ZHANG Jin-xia,YANG Rong-y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Seven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Melasma is a common chronic pigmented skin disease in clinic.And it usually affects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who are Fitzpatrick type III-VI skin. The etiology and nosogenesis of melasma are complex and its pathogenesy is unknown.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treatments. In clinic, combined therapy which includes sunscreen and drug therapy as its important part is adopted through external and oral drugs.Tyrosinase inhibitors are mainly used to inhibit tyrosinase synthesis and melanosomes transport to achieve therapeutic purposes.This paper wants to summarize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a road map to guide the relevant studie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lasma.Key words: melasma; chloasma; drug therapy; new progress;hyperpigmentation黃褐斑一种慢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常见于FitzpatrickⅢ~Ⅵ型皮肤的亚裔及拉丁美洲孕龄女性,临床表现为面部对称分布的蝶状或不规则形的褐黄色斑片。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
黄褐斑是皮肤产生的一种色素沉积,主要出现在面部、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最佳的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晒保护: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使用高SPF值的防晒霜进行防晒,戴帽子、太阳镜等遮阳工具也很重要。

2. 美白产品:使用美白产品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积并均匀肤色。

可以选择含有抗氧化剂、维生素C、熊果素等成分的产品。

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过量或过于刺激的产品,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

3. 化学剥脱:化学剥脱是通过某些化学物质去除表皮的一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新的皮肤细胞的生长并减少色素沉积。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化学剥脱的过程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4.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通过高能量激光束来破坏色素沉积区域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激光治疗有助于减少黄褐斑的颜色和大小,但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看到显著效果。

激光治疗也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

除了上述几种治疗方法,还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果酸换肤等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改善黄褐斑的状况,如保持良好
的睡眠、饮食均衡、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控。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颜面部位的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的淡褐色斑片为临床特征,又称“蝴蝶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

1病因与发病机理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本病多见于女性,目前认为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及紫外线等有关;某些慢性病,如妇科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甲亢及甲状腺切除综合征患者)、内脏肿瘤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日光照射亦是黄褐斑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皮肤的微生态失衡也可能与黄褐斑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1内分泌因素:已经证明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而孕激素能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增加黑素量。

妇女妊娠期、月经周期紊乱、性生活不协调及精神压抑、口服避孕药等易造成体内雌激素变化,雌激素通过解除谷胱甘肽或硫氢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黑素形成增加。

林新瑜等对黄褐斑女性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做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雌二醇(E)、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水平显著增高,雄激素(T)水平低下;孕激素(P)、泌乳素(PRL)水平未见异常,故认为女性黄褐斑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

但翁智胜等研究发现,黄褐斑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是否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的亚临床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男性黄褐斑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通常认为雌、孕激素水平增加是女性发病的主要病因,而男性激素的变化似乎不起作用。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患者患有黄褐斑可能是因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影响激素代谢,使促黑素激素分泌增多,黑素细胞抑制因子浓度降低,致使激素代谢紊乱形成色斑。

1.2黄褐斑与目光:日光照射是引起黄褐斑的重要因素。

黄褐斑

黄褐斑

黄褐斑的形成和防治引言: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

多数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淀,呈蝶翼状,故又名“蝴蝶斑”;此外黄褐斑的颜色类似肝脏的褐色,所以黄褐斑也称为“肝斑”。

另外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妊娠反应导致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了黑色素细胞,可能会在身体上出现色素沉淀,面部则常见为蝶形分布的褐色斑点,所以黄褐斑还被称为妊娠斑。

通常情况,黄褐斑对人体除不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

事实上,黄褐斑的出现同身体内部状况息息相关,它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科学研究表明,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

因此,在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还伴随着躯体方面的疾病。

一、黄褐斑的形成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表皮层又分为四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黑色素来自于表皮层里的黑色素母细胞,黑色素母细胞又被称为“麦拉宁色素”,其中含有一种“酪胺酸”物质,该物质即黑色素的前身,黑色素的形成主要是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如紫外线照射等,逐渐变成一种叫“多巴”的物质,多巴又在酪氨酸酶作用下加速变成多巴醌,多巴醌经过氧化会产生黑色素来保护肌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酪胺酸酶普遍存在于人体体内,由酪胺酸分解而成,是形成黑色素的主要活化剂,酪胺酸酶通常处于稳定沉睡的状态,而紫外线正是促使酪胺酸转化成黑色素的主要因子。

当过量的紫外线长期刺激麦拉宁色素时,酪氨酸酶的活性大大被激活,多巴受自由基影响被异常氧化从而生成过量多巴醌,过量多巴醌导致黑色素异常聚集并沉积,形成色斑。

黄褐斑是各类色斑中的一种,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黑色素沉淀导致。

为什么会长黄褐斑?除了刚才说的多量紫外线照射之外,从根本上说,黄褐斑还是因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代谢废物沉积皮肤毛囊,导致色素沉淀所致。

再加上日照时间过长,更容易造成黑色素沉积,最后表现为黄褐斑的加深。

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精)

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精)

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关键词黄褐斑;中医治疗中法分类号R758.42黄褐斑(Chlosma)是一种后天性黑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

常见于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都有。

临床表现为黄褐色或淡黄色斑片,不规则形状,对称分布于面部,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

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减轻或加重,呈慢性病程〔1〕。

凡七情内伤,肝郁气滞,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致病。

①情志不遂: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皆可使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生。

②劳伤脾土:凡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嗜五味,使中土转输失职,或土虚不能制水,水气上泛,气血不能濡煦而生斑。

③肾精受损:凡房室过度,久伤阴精,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不得荣润而酿成褐斑〔2〕。

刘爱民〔3〕调查436例黄褐斑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6~45岁之间,妊娠或分娩后发病者228例(52.3%),脉多属虚脉,故认为本病是以虚为主的病证,以气血阴虚为多;病位在心、脾、肾、肝;病因病机:26~45岁的妇女,经妊娠分娩后,气血耗伤,肝肾亏损,加之繁重的家务工作多劳伤心脾,气血阴虚或气郁而结,络脉瘀滞,热与瘀亦是其中病理表现之一。

本文就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治疗现状1.1 中医内治法1.1.1 分型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调理气血为主〔1,2〕。

①肝郁气滞型:治宜舒肝解郁,选柴胡疏肝散。

胸闷乳胀加郁金、川楝子;口苦加龙胆草、栀子;瘀血重加大黄?虫丸。

②肝脾不和型:治宜舒肝健脾,选逍遥散化裁。

月经不调,加丹参、益母草;经来血块,加桃仁、红花;两乳胀痛,加青橘叶、青皮;腹胀便溏,加党参、炒山药。

③劳伤脾土型:治宜温阳健脾,选苓桂术甘汤或四君子汤加减。

大便溏薄,加煨姜、炒山药;腹胀纳差,加炒山药、陈皮;④肾水不足型:滋阴补肾为法,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伴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选知柏地黄丸。

遗精盗汗者,加金樱子、芡实;失眠多梦,加生龙骨、生牡蛎。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蔡一歌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1(20)6
【摘要】@@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病因可致本病,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方法主要有毫针针刺和耳穴贴压,还有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拔罐等.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5年国内运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利用针灸治疗黄褐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通讯作者:金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E-mail:***************注:蔡一歌,首都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
【总页数】2页(P1026-1027)
【作者】蔡一歌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2.中草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J], 仇士亮
3.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分析 [J], 范红梅;陈永干;陈宽业
4.浅谈氨甲环酸联合微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J], 石云;姜鹏爽;刘冰
5.加用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J], 张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黄褐斑现状及展望

中医治疗黄褐斑现状及展望
1 现 状
1 1 内治 法 .
如配合离子 喷雾 机喷雾导入 、 配合超 声波 机导入 、配
合 激光机照射促 渗 、配合光子嫩肤 仪照射 等, 对提高治疗
效 果均有帮助 。 2 小 结 与展 望
1 1 1 辨证施 治 ..
①从 肝论治, 以疏肝理气 、养血活血, 治 用
黄 褐斑 病程长 , 固难治 , 顽 需要患者 长期坚持 治疗才 能见 效, 中药疗 法可 以将药物制成 患者能 自己在家长 期使 用以及 而
入 活 血 化 瘀 的 桃 仁 、红 花 、 赤 芍 、 当 归 、川 芎等 。
1 2 外 治 法 .
近年来, 褐斑 的治疗在 外治方面进展 很大, 黄 方法 丰富, 但
总以辨病论治为主 。文献报道 的黄褐斑 外治方药很 多, 中使 其 用频 率较 高的有 白芷 、白及 、白附子、白僵蚕 、白茯苓 、当归、 黄芩 、川芎 、珍珠 、密陀僧 、红花、桃仁 等 白色 中药与养血 活 血药, 处方剂型 多样 化, 有霜剂 、膏剂 、散剂、汤剂 、面膜 等, 其 中 以将药 物研末过 筛后 加入基质 制成 膏霜剂 或散剂 面膜粉 敷面最 为常用 。 1 3 内外并治 . 在黄褐斑 的治疗 中, 不少人将 中药 内服与 外用相 结合 , 如 内服 夕熏 、内服夕 洗、内服夕 熏 夕洗 、内服夕 敷 、内服夕 熏夕 敷、 内服外洗外 敷、 内服外 熏外洗外 敷等“ , 都取得 较满意
迄 今 的 分 型 并 不 是 很 明 确 , 以把 握 患 者 是 某 一 具 , 将其分 为若 干证型, 主方基础上 在 随证加减 。① 从瘀论治, 在祛瘀方 药上随证加减 ;②从 肾论
治, 在滋 阴益 肾、养血 活血方药 上随证 加减 ;③从 肝论 治, 在疏肝方 药上 随证加减 ;④ 从肝 肾论治, 在补益肝 肾方药上 随证加减 “ ;⑤ 从肝脾 肾论 治, 在疏肝 理气 、补 肾健脾 、活血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正文: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美观和自信心,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目前,氨甲环酸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黄褐斑,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评估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5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20-50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黄褐斑病程在半年以上;2)阳光照射后黄褐斑变化较明显;3)无严重皮肤疾病和过敏史。

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剂量为每日口服50mg,持续治疗3个月。

同时,患者需采取良好的皮肤保护措施,避免阳光暴露。

2.3 疗效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缓解情况、黄褐斑面积和颜色改善情况,采用专业仪器测量,并通过照片对比评估。

三、结果3.1 症状缓解情况治疗3个月后,50例患者中有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占治疗总例数的90%。

其中,轻度缓解12例,中度缓解20例,显著缓解13例。

3.2 黄褐斑面积改善情况经治疗后,黄褐斑面积显著减小。

治疗前平均面积为25 cm²,治疗后平均面积为15 cm²,面积减小率达到了40%。

3.3 黄褐斑颜色改善情况治疗3个月后,黄褐斑颜色明显改善。

治疗前平均颜色评分为4分,治疗后平均颜色评分为2分,评分减少率达到了50%。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具有显著的疗效。

氨甲环酸能够缓解黄褐斑的症状,减小斑块面积,改善斑块的颜色。

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治疗效果。

附件:本文档附有研究数据表格和相关图片。

法律名词及注释:1、氨甲环酸: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疾病的药物,具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

2、黄褐斑: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疾病,表现为面部或其他暴露部位出现色素沉着斑块。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现状与用药安全分析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现状与用药安全分析

黄褐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

它通常表现为面部对称部位的淡褐色至淡黑色斑片,大小不一,大多分布于颧部、颊部、口唇周围、鼻部、和下颌等部位[1]。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氨甲环酸,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近年来由于它治疗黄褐斑的新功效而得到广泛关注。

为评价治疗黄褐斑药物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氨甲环酸近几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1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具体机制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具体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

M aeda 等[2]研究表明角化细胞产生的单一链尿素酶PA (s c-uPA )可以增强黑色素细胞在体外的活性,而氨甲环酸就是通过干扰此途径来抑制黄褐斑患者的色素沉着。

2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不同方式及疗效2.1 口服治疗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用药方式简单,效果也已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W u 等[3]给74名黄褐斑患者口服氨甲环酸片(250m g ),2/日,连续6个月。

实验结论,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2.2 局部外用氨甲环酸Lee 等[4]为研究局部外用氨甲环酸和烟酰胺的混合制剂对常见面部色素沉着过度的影响,将42名女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每日面部外用含有2%氨甲环酸,2%烟酰胺和防晒剂的混合面霜,对照组使用只含有相同防晒剂的面霜作为对照,连续8周。

实验结果,烟酰胺和氨甲环酸的混合制剂相比于防晒霜更能有效的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着状况。

2.3 局部注射治疗为研究局部微量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Lee 等[5]将100名女性黄褐斑患者纳入研究中,受试者面部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将0.05m l 氨甲环酸(4m g/m l )每隔1cm 注入病变区域,每周1次,重复12周。

结果表明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疗法。

2.4 联合激光治疗此外氨甲环酸也用于激光治疗黄褐斑的联合用药,Shi n 等[6]进行了评估口服氨甲环酸联合低能量Q 开关1064nm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Q SN Y )治疗黄褐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黄褐斑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的开题报告

黄褐斑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的开题报告

黄褐斑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黄褐斑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二、选题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貌美容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面部色斑是影响面部美观的重要原因之一,黄褐斑是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之一。

黄褐斑是多因素所致的一种皮肤色素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激光、光动力、射频等,虽然可以明显改善黄褐斑,但容易造成创伤和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果酸作为一种外用药物治疗黄褐斑的新选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探究果酸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问题,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的1.总结黄褐斑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现状。

2.探讨果酸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3.通过本研究的结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四、研究内容1.概述黄褐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

2.对1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病史、临床表现等。

3.对5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果酸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包括治疗前后的黄褐斑面积、色素沉着情况、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等。

4.对比果酸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五、研究方法1.收集10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病史、临床表现等。

2.对5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果酸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治疗,每次治疗前清洗面部,然后在黄褐斑处涂抹果酸,待果酸干后洗去,治疗期为8周。

3.观察治疗前后的黄褐斑面积、色素沉着情况、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等。

4.对比果酸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六、预期结果1.通过对10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黄褐斑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现状。

2.观察果酸治疗50例黄褐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果酸治疗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案

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案
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案
第1篇
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前言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病,多见于女性,尤其与激素水平、紫外线暴露、遗传等因素相关。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黄褐斑治疗方案,以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酪氨酸酶抑制剂:选用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如曲酸、熊果苷等,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2.随访: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
1.治疗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
2.治疗期间,严格遵守医嘱,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3.遵循防晒原则,避免紫外线暴露。
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皮肤的自我修复。
-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4.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减轻心理压力。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信,改善生活质量。
三、治疗周期与监测
-治疗周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调整。
五、结论
本方案针对黄褐斑患者,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等多方面制定治疗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合法合规、人性化的治疗策略。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第2篇
黄褐斑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背景说明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病变,主要表现为面部对称性棕色或灰色斑点,对患者的外观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人性化的黄褐斑治疗方案,旨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浙 江中医杂志 21 年 2 02 月第 4 鲞箜 塑 7
【 献综述 】 文
黄褐 斑 的 中医药 治 疗 现 状
袁敏 芳 刘 涛峰。( 导) 指 1 安 徽 中 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 0 3 30 8
2 安徽 中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安徽 合 肥 2 0 3 30 1
总有 效 率 7 %。袁 群[ 肝 肾 同调 治 疗 黄 褐 斑 5 7 5 ] 6例 ,
浙江 中 医杂 志 2 1 0 2年 2月 第 4 7卷 第 2期
制 剂 ( 胡 、 当归 、赤 芍 、 白芍 、川 芎 、王 不 留行 、 柴 I
路路 通 、香 附 、枳 壳 、元 胡 、丝 瓜 络 、红 花 、青 皮 、 陈皮 、娑 罗 子等 组 成 ) 每次 1 g 0 ,每 日 2次 。对 照 组 内服维生 素 2 0 rg 次 ,每 日 2次 ,外 用 3 氢 醌 软 0 / a 膏 。治疗 组 总有效 率 9 . 1 ,对 照组 总 有 效率 6 % 5 1 8 ( PG0 0 ) . 5 。秦竹 等l _ 1 ¨采用 补 阳还 五 汤 治疗 女 性 面部 黄褐 斑 2 8例 。治疗 组 :黄芪 、当归 、川 芎 各 2 g I 0 ,桃 仁 、赤芍 各 1 g 5 ,红 花 、 白芷 各 1 g 0 ,地 龙 5 ,冬 瓜 g
4 拔 罐 法
2 例 。治 疗 组 :鸡 血 藤 、丹 参 各 2 g 1 0 ,赤 芍 、 白芍 、
益母 草各 1 g 5 ,生 蒲 黄 、炒 蒲 黄 、香 附 、柴 胡 、杭 白 菊 、丝 瓜 络 、 当 归 、熟 地 各 1 g 0 ,红 花 、 山 茱 萸 各 5 。每 天 1 ,水 煎 2服 。连 服 4周 。对 照组 :维 生 g 剂

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横向课题项目(2019110031001241)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刘逍遥1,苏泽琦1,2,范琼尹1,高健1,朱佩轩1,刘珊1,赵睿学3,王停1,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黄褐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的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关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的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79篇文献,涉及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6本为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前10期刊发文量累计百分比为28.90%;发表论文的作者分布较为分散,158位核心作者累计发文量仅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8.51%;领域内研究主要来源于各省高等中医药院校,且有合作的机构大多存在附属关系,跨机构、跨地区间的合作较少。

热点关键词为黄褐斑、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外治法、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共形成6个主要聚类;临床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和机制探索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论:中医药治疗黄褐斑领域的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合作情况不乐观等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性研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文献引用:刘逍遥,苏泽琦,范琼尹,等.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中医学报,2020,35(11):2480-2486.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0.11.547中图分类号:R275.95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20)11-2480-07VisualizationAnalysisofResearchStatusandTrendsofMelasmaTreatedbyChineseMedicineinRecent20YearsBasedonCiteSpaceLIUXiaoyao1,SUZeqi1,2,FANQiongyin1,GAOJian1,ZHUPeixuan1,LIUShan1,ZHAORuixue3,WANGTing1,21.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China100029;2.KeylaboratoryofFamousDoctorsandFamousPrescriptionsUnderStateAdiministrationofChineseMedicine,BeijingChina100029;3.DongzhimenHospitalof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China100700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researchstatus,researchhotspotsanddevelopmenttrendsofmelasmatreatedbyChinesemedicine.Methods:TheliteraturesonmelasmatreatedbyChinesemedicinepublishedinChinaGeneralKnowledgeResourcesDa tabasefromJanuary1,2000toApril30,2020weresearchedbycomputer.AfterbeingtransformedintoRefworksformat,CiteSpacesoftwarewasusedtodrawtherelevantvisualknowledgemaps,andanalyzethecooperationnetworkbetweenauthorsandinstitu tions,keywordco occurrence,clusteringandemergentwords.Results:Atotalof979literatureswereincludedinthisstudy,invol ving31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andmunicipalities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ofChina.Amongthetop10jour nals,6wereCA,JSTorPekingUniversityChinesecorejournals,andthecumulativepercentageofpaperspublishedinthetop10·0842·journalswas28.90%.Thedistributionofauthorswhopublishedpaperswasrelativelyscattered,with158coreauthorsonlyac countingfor38.51%ofthetotalresearchliterature.Theresearchforcesinthefieldmainlycomefrommostoftheinstitutionswithcooperationhaveaffiliations,andthereislesscooperationbetweencrossinstitutionsandregions.Thehotkeywordsaremelasma,Chinesemedicinetherapy,clinicalresearch,externaltreatment,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acupunctureandmox ibustiontherapy,forming6mainclusters;clinicalresearch,TCM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mechanismex plorationarethemainresearchdirectionsinthisfield.Conclusion:ThenumberofpaperspublishedinthefieldofmelasmatreatedbyChinesemedicineisontheriseasawhole,buttherearesomeproblemssuchasunbalancedregionaldevelopmentandpoorco operation.Itis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tostrengthenexchangesandcooperationandcarryouttheappliedresearchonthetreatmentofChloasmawithTCM.Referencecitation:LIUXiaoyao,SUZeqi,FANQiongyin,etal.VisualizationAnalysisofResearchStatusandTrendsofMelasmaTreatedbyChineseMedicineinRecent20YearsBasedonCiteSpace[J].ActaChineseMedicine,2020,35(11):2480-2486.Keywords:melasma;Chinesemedicine;CiteSpace;visualizationanalysis;researchhotspot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黑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增加,呈现暗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

目前,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提出以下诊疗方法:
1.做好预防工作
避免过度暴晒,尤其是在阳光最强烈的时间,如中午12点至
下午4点。

出门前应涂抹防晒霜,并配备太阳镜和帽子。

食用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等,有助于预防皮肤老化和黄褐斑的形成。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医生应根据黄褐斑的类型、颜色、形状、部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色素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

3.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治疗方案中加入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抗氧化剂、外用美白霜等。

4.治疗后的预防和调护
治疗后,应该做好皮肤的保养工作。

避免再次暴晒,定期使用美白霜和保湿霜,补充水分和营养元素,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
生。

总之,预防黄褐斑的发生,个体化的治疗,以及治疗后的预防和调护都非常重要。

只有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024年祛斑淡斑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祛斑淡斑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祛斑淡斑产品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外貌和皮肤的健康与美丽。

斑点问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之一,祛斑淡斑产品市场因此迎来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祛斑淡斑产品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2. 祛斑淡斑产品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祛斑淡斑产品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增强,斑点问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全国约有60%的成年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斑点问题。

同时,男性对于斑点问题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 祛斑淡斑产品竞争格局祛斑淡斑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加大产品研发和宣传力度。

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类:3.1 化妆品各大化妆品品牌纷纷推出具有祛斑淡斑功效的产品,如美白面霜、修复精华等。

这些产品通常配有多种植物提取物和美白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肌肤色斑问题。

化妆品品牌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是市场的主要竞争力量。

一些医药品牌也推出具有药用性质的祛斑淡斑产品,诸如祛斑膏、软膏等。

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临床验证,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购买门槛较高和产品使用安全性的考量,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3.3 护肤品护肤品品类中也有一些产品专注于祛斑淡斑效果,如美白精华液、祛斑面膜等。

这些产品多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较低的刺激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护肤品市场的参与者较多,竞争激烈。

4. 消费者需求与趋势消费者在选择祛斑淡斑产品时,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4.1 安全性消费者对于祛斑淡斑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成分较多的产品,尽量避免激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使用。

产品安全认证和医疗机构的推荐也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4.2 效果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祛斑淡斑效果要求明显,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好口碑和经过实际用户验证的产品。

产品的有效成分和使用方法也会成为消费者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祛斑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祛斑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祛斑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拥有一张干净、无暇的脸庞成为了许多人的愿望。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遗传等,色斑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因此,祛斑产品市场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一、祛斑产品的现状1、种类繁多目前市场上的祛斑产品琳琅满目,包括祛斑霜、祛斑精华液、祛斑面膜等。

从成分上来看,有植物提取物类,如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等;有维生素类,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还有一些化学成分,如水杨酸、壬二酸等。

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色斑类型和肤质,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眼花缭乱。

2、品牌竞争激烈众多品牌纷纷涉足祛斑产品领域,既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国内新兴品牌。

大品牌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一些小品牌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也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3、效果参差不齐由于色斑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且每个人的肤质和身体状况不同,导致祛斑产品的效果因人而异。

一些产品可能在短期内能够看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反弹;还有一些产品甚至根本没有明显的祛斑作用,只是在宣传上夸大其词。

4、消费者认知不足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祛斑产品时,缺乏对色斑形成原因和产品成分的了解,容易受到广告宣传和他人推荐的影响。

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快速祛斑,而忽视了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从而导致皮肤过敏、受损等问题。

二、祛斑产品的发展趋势1、天然成分成为主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成分的祛斑产品将越来越受欢迎。

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成分等天然物质具有温和、安全的特点,且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需求。

2、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在祛斑产品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更有效的祛斑成分,或者利用纳米技术提高产品的渗透性和吸收率,从而增强祛斑效果。

3、个性化定制服务兴起由于每个人的色斑问题和肤质都有所不同,个性化定制的祛斑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合治疗黄褐斑的4大方向

整合治疗黄褐斑的4大方向

整合治疗黄褐斑的4大方向作者:来源:《医学美学美容》2020年第02期編者按为了摆脱斑斑点点的困扰,很多人费劲心思进行各种尝试。

然而祛斑并不是去医院照个激光就万事大吉,不恰当的治疗可能“雪上加霜”,陷入越祛越严重的“怪圈”。

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解疑答惑专栏,持续多期就激光祛斑及皮肤整合年轻化等方面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专栏涉及皮肤科、整形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本期,著名激光美容专家孙林潮将重点聚焦“最难治”的黄褐斑,揭秘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难点,针对疑难色素斑如何进行整合治疗进行解疑答惑。

黄褐斑,一直是亚洲女性的一大皮肤问题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易反复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颜值,已成为美容皮肤科最常见和最难缠的病种之一。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

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

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

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黄褐斑有多棘手?只翻开医学书,但就病因一项就足以写许多页,遗传、日晒、内分泌、血管、炎症、妇科疾病等各种原因。

病因越复杂,一方面说明黄褐斑不是单一要素诱发的,有可能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目前对黄褐斑的研究和治疗任重道远。

日光照射:大多数黄褐斑是夏重冬轻。

目前认为,紫外线是一种外源性的刺激,它可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分裂,使皮肤变黑。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虽然紫外线占主要因素,最终导致皮肤自由基产生,紫外线大概只起到55%的作用,其余45%的原因是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尤其是可见光中蓝光的部分,他们也能使人晒黑。

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的观点 ,认为本病发病关键 为气滞血瘀 。不论 是气病 及 血 ,或是血病及气 ,都可最终产生气滞 血瘀 ,瘀 血停 滞
于经络 ,肌肤失养 而发生黄褐斑 。郑虹等 认 为血瘀为
度 ,致使肝 肾阴虚 ,虚 火上 熏 于 面 ,燥 结 成 斑 ;或 肾
阳不 足 ,不 能 温养经 脉 ,寒凝 血 滞 而致 。产后 或 更 年 期 黄褐斑 多与 肾精 亏 耗有 关[ 。 明 《 1 ] 外科 正 宗 》 “ : 水 亏不 能 制 火 ,血 弱 不 能 华 肉 ,以 致 火 燥 结 成 斑 黑 ” ; 清 《 氏医通 》 面尘脱 色 ,为肝木 失 荣 。 张 :“ ”此观 点在 后 世 医家 中得 到 广 泛赞 同 。肝 肾 同源 ,若 肾水 亏 虚 , 则 肝 阴失养 ,水枯 则流 缓 ,血 液运 行 不 畅 ,不 能上 荣 头面 而 出 现 褐 斑 ,现 代 研 究 认 为 黄 褐 斑 患 者 血 清 F H、雌 二醇 ( 2 S E )含 量 明显 增高 [ ,而 肾虚 的女性 2 ]
情 绪及 精神 因素 可能 通过 丘 脑一 垂 体轴 进 一步 影 响其
关键 词 黄 褐斑 中 医病机 辨证 论 治 文献综 述
黄褐 斑 属 中 医学 肝 斑 、黧 黑斑 、蝴 蝶 斑 等 范 畴 , 是 一种 由多 因素综 合作 用所 致 的颜 面 部 色素 沉 着性 皮 肤 病 。多见 于 中青 年女 性 ,表 现 为额 、眉 、颊 、上 唇 等处 的 淡 褐 色 或 淡 黑 色 斑 片 ,形 状 不 规 则 ,有 碍 美 观 。本病病 因不 完全 明 了 ,临床 治疗 上 也 无特 别 有 效 的方 法 ,中 医药 治疗 有较 大 的 优势 。本 文 就 本病 的病 因病 机及 中药 内服治 疗 的研究 现状进 行归 纳 。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

黄褐斑最佳治疗方法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在面部、颈部、手背和手臂上出现深褐色或黄褐色的斑块,给患者的外观带来不适和困扰。

黄褐斑的形成主要与紫外线辐射、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和年龄等有关。

要想有效治疗黄褐斑,必须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首先,保护皮肤是预防和治疗黄褐斑的关键。

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晒措施,包括戴帽子、遮阳伞和使用防晒霜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此外,还要避免日晒时间过长,在强烈阳光下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免皮肤受到过度曝晒。

遵守这些预防措施可以防止新的黄褐斑的形成并阻止现有黄褐斑的加深。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黄褐斑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常用的药物可以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种。

外用药物主要是局部涂抹,包括含有色素沉着抑制剂、果酸类药物、轻微剥脱剂、糖皮质激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色素的合成和沉积,改善皮肤色素沉着状况。

内服药物一般是调节患者体内的内分泌平衡,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剂等。

内服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对较慢,主要靠长期坚持使用,并与外用药物相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黄褐斑的方法。

根据黄褐斑的大小、颜色和深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激光治疗方式。

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Intense Pulsed Light(IPL)、激光去斑、激光剥脱等。

这些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破坏皮肤内的黑色素细胞,使斑块变浅或消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治疗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治疗前需要做好个人皮肤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以减少激光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还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微针治疗、中药外敷等方法。

手术切除适用于局部较大、深度较深的黄褐斑;微针治疗可以通过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代谢,改善皮肤黑色素沉积状况;中药外敷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和调理内分泌平衡,减少色素的沉积。

总的来说,黄褐斑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法的适用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发表时间:2010-09-01T17:37:59.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8期供稿作者:倪昌雯[导读]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许多中药材中含量丰富。

倪昌雯(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大理 671000)【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8-0071-04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慢性难治性色素性皮肤病。

主要特征是面部对称性色素过度沉着,为形状不规则,颜色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

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颞部、鼻部和颊部[1]。

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9[2]。

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黄褐斑发病机理复杂,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妊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血清铜含量,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子宫卵巢疾病,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激素治疗,酪氨酸功能障碍,化妆品,光敏性药物,氧自由基, 皮损区微生态改变,抗癫痫药及情绪波动等。

在上述诸因素中内分泌失调、遗传和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发病主要原因。

黄褐斑几乎是所有种族共患疾病,但以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的Ⅳ-Ⅵ型肤色的人,尤其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2,3]。

由于黄褐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面部美观,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影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化,现将目前的黄褐斑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局部药物治疗1.1遮光剂:患者外出可以使用遮光的工具(如伞、太阳冒)或在曝光部位外涂宽光谱的遮光剂(如5%氧化锌霜和5%对氨基苯甲酸霜),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在患处。

遮光剂分为物理和化学遮光剂,它不但能遮挡阳光还能起到皮肤美容的功效。

1.2脱色剂的使用:黑素的多少决定皮肤色素的深浅。

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药物是酪氨酸酶抑制剂。

这是因为酪氨酸酶作为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异常过量表达可导致人体的色素沉着性疾病。

酪氨酸酶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合成。

它主要有含酚基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等[4]。

1.2.1含酚基化合物: 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苯甲醛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5%的氢醌酸又名对苯二酚,与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结构类似,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转化为黑素,减少黑素的合成。

它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黄褐斑药物之一。

最佳浓度为3%,最合适的赋形剂是水醇基质(等量的丙二醇和无水乙醇)。

常用方法是2次/d外用, 8-10周[5]。

副反应有接触性皮炎、外源性褐黄斑等[6]。

目前常用的衍生物有: 3%氢醌单戊酸酯霜,本品是氢醌与戊酰氯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制得,性质较氢酸稳定,脱色力更强;对二酚单丙酸酯(MPHQ)是氢酸的一种脂肪酸酯,由氢醌和丙酸反应制得。

此外,MPHQ在含水基质内非常稳定,有明显的脱色作用和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颗粒的能力。

熊果甙也是一种含酚基的化合物, 对酪氨酸酶也有抑制作用,虽然其抑制效应明显比羟基苯甲醛和羟基苯甲酸差,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小,已作为增白剂添加入美白化妆品中,与全反式维甲酸连用效果较好。

1.2.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许多中药材中含量丰富。

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茶多酚(儿茶素)、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与黄豆甙)和来自柑橘的橙皮甙与柚甙等。

黄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包括:抗氧化作用、消炎作用、抗癌和抗基因诱变作用。

近年来,许多富含黄酮类物质的植物天然提取物(如银杏、甘草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4]。

1.2.3巯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是酪氨酸酶独特的抑制剂,例如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二羧酸盐、半胱氨酰色氨酸等半胱氨酸衍生物等化合物都是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剂N-乙酰-4-硫-半光胺基酚就是一种新型退色剂,治疗黄褐斑有极好的效果。

4%水包油乳剂,每日2次,6个月后有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74%,且性质稳定,刺激性小,不引起永久性色素脱失。

其机制可能是减少功能性黑素细胞的数量和减少黑素小体向角元细胞转运的量[6]。

1.2.4壬二酸:是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二羟基酸。

它既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对过度活跃或异常的黑素细胞有选择性的细胞毒作用。

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的DNA合成,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的生成,达到脱色素作用。

20%壬二酸霜结合广谱遮光剂治疗表皮型和混和型黄褐斑,60%以上的患者有效,但疗程需6个月以上。

有人认为壬二酸的疗效至少与氢醌制剂相当,而理化性质稳定,无明显副作用是其优点[7] 。

其浓度在15%-20%时是人们可以耐受的,过敏反应和光毒反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瘙痒、轻度的暂时性红斑、鳞屑和灼热感,这些不良反应症状通常2-4周可以消退且没有系统损害。

1.2.5维甲酸:可抑制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减少角质形成细胞粘合度,增加药物渗透。

0.1%维甲酸霜每晚使用1次,68%患者有明显改善,但疗程较长,约24周。

表皮型效果明显,真皮型效差。

副作用为轻至中度红斑、脱屑。

可从低浓度起使用,逐渐增至1%,以免引起局部刺激[8]。

1.2.6激素:一般观点认为激素不宜用于面部皮肤,因为容易导致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毳毛增多和色素沉着。

但是有国外文献报道,用0.01%的氟新诺龙联合氢醌和维甲酸治疗黄褐斑患者8周后,并未发生明显副作用[9]。

激素与维A酸和氢醌联合外用,不仅见效早,且能有效抑制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减少黑素产生[9]。

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联合维A酸和氢醌治疗黄褐斑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1.2.7复合制剂: Taylor等采用0.05%维甲酸+4%氢醌+0. 01%氟轻松三联制剂治疗641例黄褐斑患者, 8周疗程结束时,色素完全消褪及75%消褪的患者分别为26.1%、70%,虽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10];且疗效和安全性较长,可达1年。

许建波等曾报道,用3%复方氢醌乳膏(氢醌、果酸、地塞米松)与斑必治(4%氢醌)相比较,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0.27%,差异有显著性[11]。

由此可见,复方制剂有强化、协同、增效作用。

1.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霜:通过抑制和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来减少黑素的形成。

1.2.9金属硫蛋白(MT):其分子量很小,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对黄褐斑患者来讲,外源性补充MT非常必要。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尤其是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得以保护,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流动性、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也能使丙二醛的产生减少,色素沉着减少。

迄今为止,MT是清除自由基最强的蛋白质之一,它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SOD的1万倍以上,作为祛斑产品,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今世界上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2 局部物理治疗2.1化学剥脱雷琐辛:雷琐辛是儿茶酚的同质异构体,是早期应用于化学剥脱剂的药物之一。

浓度为50%的雷琐辛可用于中、深层剥脱,治疗黄褐斑合并雀斑和日光性着色斑亦有效。

羟乙酸:羟乙酸化学剥脱剂代表了一类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方法,它已较广泛地用于治疗黄褐斑。

用10%-15%的羟乙酸洗剂加2%氢醌可增强疗效。

曲酸:当曲酸凝胶治疗黄褐斑无效时,可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它由2%曲酸与3种羟基酸(水杨酸、柠檬酸、乳酸)组成。

使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后发生皮肤干燥现象比羟基乙酸化学剥脱剂少。

羟乙酸联合曲酸或羟乙酸联合氢醌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都有很好的疗效。

缺点是曲酸制剂的刺激性比氢醌大。

三氯乙酸:三氯乙酸为中深层剥脱剂的一个辅助用药,可用于治疗泛发性及持续性的黄褐斑。

水杨酸:浓度为20%-30%的水杨酸化学剥脱剂也可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这种剥脱剂可以间断2周使用。

Grims[12]的研究表明,水杨酸化学剥脱剂对于改善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有中等到显著的疗效。

2.2超声波:用维生素C注射液、肤康宁霜、本草去斑灵霜均匀按摩,再用超声探头在皮肤作螺旋式移动治疗,每次20-25min,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据丘雁等报道,采用超声波加不同比例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进行超声波导入,经过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3]。

2.3冷冻:采用液氮、液氧、液氢等低沸点介质制造成表皮浅Ⅱ°冻伤,借助自愈新皮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无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2.4微晶换肤:其原理是用气泵把天然矿物“微晶体”通过管口嘴高速冲击表皮,使老化变质的表皮脱落,通过组织的自愈功能创造新的表皮,使皮肤变得白腻柔软和富有弹性。

3-10d接受一次治疗, 8-10次为1个疗程。

一般第3次治疗以后,皮肤即有明显改善。

该技术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确切效果应进一步验证。

2.5磨削术:用磨头将表皮去一层而达到去色素的目的,易发生瘢痕、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2.6光学治疗:铜蒸气激光、氩激光是利用选择性光热分解的原理,疗效不稳定。

如设定的能量输出过高,则有产生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危险,现少用。

脉冲CO2激光和2940nm的Er:YAG激光治疗过程中表皮和真皮上层受到损伤,术后有感染、色素沉着或减退、疤痕等风险,故术后应注意局部护理,避免阳光直射。

强脉冲光,532nm倍频Nd:YAG激光,1064nm Q开关Nd: YAG激光,优点在于选择性破坏色素颗粒或色素细胞,而临近的正常细胞不被或较少被破坏,是目前治疗黄褐斑常用的手段之一[14]。

刘洪波等[15]治疗黄褐斑90例,能量密度为20-26J/cm2,总有效率为56.7%.治疗结束后3-6个月对53例随访,有3例复发。

黎宁等[16]治疗黄褐斑35例,能量密度为18-35J/cm,总有效率占71.4%。

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应该重视治疗参数的设置。

Q开关Nd : YAG激光,激光穿透皮肤的深度与激光的波长正相关,波长532 nm的激光在皮肤中穿透深度小,较为适合治疗分布于表皮及真皮浅层的色素病变; 1064 nm波长的激光在皮肤中穿透较深,故可用于祛除皮肤深层色素。

王志刚等[17]使用532nm倍频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102例,能量密度为5-10J/cm2,总有效率占88.4%。

温景[18]对72例黄褐斑激光治疗和71例祛斑面膜治疗作为对照:对于浅棕色的黄褐斑予以532 nm倍频Nd :YAG激光治疗,能量密度1.5-6.0 J/cm2;对于深灰蓝色、棕黑色的黄褐斑予以1064nm Q开关的Nd:YAG激光治疗,能量密度3.0-12.0J/cm2,对照组采用超声波美容仪祛斑面膜倒膜疗法,经4个疗程治疗,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03%,两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