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 淮海战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重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重点(人教版)★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 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三课收复新疆1.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课文注释:淮海战役

课文注释:淮海战役中央军委指示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发动淮海战役。
为统筹领导,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委以“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歼灭黄百韬兵团,打掉徐州东翼的劲旅。
华东解放军分三路南下,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
黄沿陇海线由东向西收缩,企图靠拢徐州。
解放军的一路越过陇海线,南下宿迁、睢宁,迂回黄的南侧。
8日,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和张克侠率三个半师二万三千余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解放军当即穿过该部防地,直插徐州东侧,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
11日,将黄百韬兵团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
22日,将该敌全部歼灭,黄本人被击毙。
此间,中原解放军攻克战略枢纽宿县截断了徐州、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为战役的第二阶段。
黄百韬被围困于碾庄时,蒋介石命令维兵团从河南南部平汉线出发,向徐州、宿县前进。
11月25日,中原解放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
12月1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弃守徐州,率三个兵团共27万人马向西南逃跑。
华东解放军猛追三天,将该敌全部合围在河南的陈官庄地区。
敌十六兵团企图突围,被全歼。
12月6日,中原解放军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将该敌十余万人全部歼灭,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兵团司令黄维被生俘。
为配合平津战役,以免傅作义部撤逃江南,中央决定对杜聿明残部在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解放军进行战场休整。
到1949年初,平津诸敌已无逃跑可能,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
1月6日,解放军向杜聿明部发起总攻,10日,全歼残敌,活捉杜聿明。
至此,历时65天、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全部结束。
是役共歼敌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包括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的两大主力第五军、第十八军,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中考历史(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8 人民解放战争的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用时25分钟;;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总分40分)班级姓名得分1.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船只筹粮挑子543万人30.5万副88万辆76.7万头8500只9.6亿斤20.6万副A.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2.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
对于这一战役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关知识的记忆。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
图片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路线,所以正确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3.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
“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转战陕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过程。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标志着中共转入战略反攻,因此A正确。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战役有①渡江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5.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_战略大决战

3、淮海战役
⑴请同学简述淮海战役的经过 ⑵探究:陈毅说过淮 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结合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 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 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平津战役(1948 年11月-1949年 1月)
辽沈战役(1948年9 月-11月)
淮海战役(1948 年11月-1949年 1月)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简述过江的时间、地点、结果及影响。
1、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 北战场。 2、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 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课后练习:1、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
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 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 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 B) A. 台儿庄战役 B. 淮海战役 B. C. 辽沈战役 D. 平津战役 2.文献记录片中有这样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 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的说: “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 ( D)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 划 C.攻克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 D.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 利
3.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C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4.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 C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5.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截断东 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就毛泽东“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 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 B A. 山海关 B. 锦州 C. 沈阳 D. 天津
淮海战役ppt讲解学习

区,我中原野战军提出了“四面包围敌人,紧缩包围圈,层层剥皮”的战法,消灭黄维兵团。 纵队根据中野首长指示,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战术,开展了工程浩大的近 迫作业。全纵完成堑壕、交通壕5万多米,地堡3000余个,为总攻创造了条件。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 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 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军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主力丧失殆尽。极大地推动了全中国的解放 进程。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 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 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 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 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论家,军事教育家。
• 1948年5月起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1月,根据中央
军委决定,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 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他战前 提出:“我们的打法是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战役 第一阶段,在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他和邓小平、陈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 果断地指挥部队截断徐蚌铁路,使徐州之敌完全陷入孤立。接着他和邓小平指 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成为准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 一仗。整个淮海战役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 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侗族,生于湖 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 将之首。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 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投入解放军66万,地方部队 40万。在战役中,粟裕指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 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 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 志立了第一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历史八年级上册)【考试说明】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北:P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北:P4: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P5: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识图:“焚烧后的圆明园”。
北:P8: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北:P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P12:左宗棠收复新疆。
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北P16: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北P22: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
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北P5: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北P18: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淮海战役》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淮海战役》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淮海战役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淮海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关键事件-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准备- 教科书《历史》第15课-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地图和图片资料- 学生练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淮海战役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淮海战役有哪些了解,并进行简要讲解。
2. 研究(25分钟)结合教科书第15页的内容,通过课件和图文并茂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淮海战役的基本情况、关键时间和参战方。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场战役的意义和影响。
3. 实践(25分钟)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淮海战役对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贡献,并设计一份简短的演讲稿。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10分钟)学生针对讨论活动中的精彩观点进行总结,并加以点评。
巩固学生对淮海战役的理解,强化对战役意义的认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并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题。
教学延伸- 给学生布置淮海战役的研究作业,让他们自主查找资料并编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PPT汇报。
- 引导学生思考淮海战役对中国当代发展的影响,开展相关课外拓展活动。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 批改学生的练册和研究作业,评价其对淮海战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对淮海战役的学习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上海市淮海路》、《徐州市淮海医院》、《淮海公园》、《淮海中学》图片,并抛出问题:这些地名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淮海”二字。
来自于什么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那么除此之外,三大战役还有哪些战役呢?又是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下面我们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读教材共同探究第一篇三大战役——主力决战三战三捷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
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出示《国共力量对比表》。
并提问: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后方更加巩固。
国民党被歼264万人,它的总兵力已由430万下降为365万人,其中用于一线约174万余人。
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国民党主力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
第一捷、辽沈战役——决战东北关门打狗出示材料:材料一:到1948年秋,全国形势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军在东北的正规军有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大事表(时间顺序)

年月日年月日林则徐虎门销烟年月鸦片战争爆发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年中英《南京条约》年月年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年年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萌芽年年太平天国运动(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并定为都城)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年福州船政局世纪年代后中国架设有线电报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年《申报》创办年清军分批进入新疆年第一条投入运营地淞沪铁路通车年除伊犁外新疆收复年年洋务派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年甲午中日战争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年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年月中日《马关条约》年春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揭开序幕年义和团运动年京师大学堂开学年月年月光绪帝维新变法年月戊戌政变年月八国联军侵华年《辛丑条约》年废除科举制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年京张铁路通车年辛亥革命年月日武昌起义年中华民国成立年月日宣统帝下诏退位年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年李大钊发表《庶民地胜利》《布什维尔主义地胜利》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年年底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年月日五四爱国运动世纪年代侯德榜制出纯碱年月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年中共二大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年月黄埔军校创立年北伐战争年月日“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年月国民政府成立年月日“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年月南昌起义年月日“八七”会议年月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年月南昌起义队伍和工农革命军会师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年月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年月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年月红军长征年月遵义会议年月吴起镇会师年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长征结束年月日西安事变年月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年月平型关大捷年月南京大屠杀年春台儿庄战役年月百团大战年月中共七大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年月重庆谈判年月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年月日岗村次宁在投降书上签字年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年月国民党进军陕甘宁解放区年夏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年 月年月辽沈战役年月年月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年月渡江战役年月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为复习方便,制作了历史大事表,分享给同学们,加粗体是我认为相对更为重要地内容(只是我认为,我认为),班级邮箱和群里都有这个文档,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0张ppt)(共30张PPT)

歼灭 1948.11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 和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 编52 桓、聂荣臻 放 1949.1 华北野战军 万余 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
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 因是什么?
1.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决战
(4)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5)作战地点: 张家口、天津 (6)战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歼敌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7)意义: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华北、东北解放区完全 连成一片。
平津战役示意图
东北北野战军
1949 年 1 月 31 日 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野战军
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②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民革
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同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关
系是什么?
土地改革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 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还 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农民群众的 积极支援,使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 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7年10月 (2)时间:
(3)文件: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4)内容: 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按农村人口,不分男
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5)成效: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题汇总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填空题汇总)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________年6月,_________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____________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原因:。
(2)爆发:年,英军发动侵华战争。
(3)结果: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
(4)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_____________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展。
中国不再享有的主权,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
____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①英、法:_______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__________。
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4.太平天国运动(1)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__发动金田起义,建号___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_______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作为都城。
之后,颁布了《》。
(3)1856年秋,__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年,____________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洋务运动(19世纪年代到年代)(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共16张PPT)

4.结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为中国实现民
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第23课 内战爆发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2.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 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重
要人力、物力保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序幕: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
2.打响辽沈
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4.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原因有哪些?
应该。因为:(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2)谈判只是蒋介石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是为了欺骗人民所使用的手 段。(3)中共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
知识拓展
5.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制定了称霸全球的战略,并把控制中国 列为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图利用亲美的蒋介石在中国建立一个 稳定、统一的反共政府,因此,全力扶蒋反共。而蒋介石在美国的支 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颁布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0张PPT)

1、“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真正实施是在( B ) A . 1945年 B.1947年 C.1956年 D.1949年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C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3、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B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全中国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C.标志着全新的统一民主政权诞生 D.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4、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373 万人
195 万人
365 280 万人 万人
310 290 万人 万人
孟良崮战役后 挺进大别山后 辽沈战役后 1947年5月 1947年8月 1948年11 月
辽沈战役后,国共实力对比开始扭转
(2)淮海战役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黑虎掏心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①是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 中国人民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②革命形势的要求。即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满足解放区广大农 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淮海战役解放军战时准备
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 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 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 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这就是中共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 中共占据主动决战权。 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讨论一直在进行,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 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 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 华野阻援的压力 。 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 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 东调。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 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 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 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时间线。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时间线。
近代史: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
近代史: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1. 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 时间:1840 年 - 1842 年。
5.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 时间:1856 年 - 1860 年。
2. 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清朝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2. 经过: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运动:1.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 - 90 年代。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5. 结果:失败。
6.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 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1. 时间:1894 年 - 1895 年。
2.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5.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戊戌变法:1.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2.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3. 序幕:“公车上书”。
4. 时间:1898 年 6 月 - 9 月。
5. 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_7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情况。
2、把握渡江战役,从而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3、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三大战役爆发的时间、重点区域、领导人及共产党采用了怎样灵活的战略战术。
2、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统治政权何时宣告覆灭。
3、教学方法:讨论法、作图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理解了解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共产党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为军事决战的胜利提供了可能。
3、增强对共产党伟大性的理解,懂得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教具:三大战役的相关战斗画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重点:1、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2、平津战役,国民党守军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有什么长远影响和进步意义?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探究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属于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教学内容,它不但是三年内战的结束,同时又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教材其实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四大战役,体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表现了一个个伟大的卓越的共产党员军事家的领导风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了什么叫做“正义必胜”、“正义永恒”。
学情分析:一说起战斗,绝绝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当年的情景如在眼前、如临其境,这课内容学生将会学得很轻松,课堂气氛很活跃,只不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人民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怎样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
国民党已经显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实行重点防御,中共中央抓住这个有利战机,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展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实行战略大决战。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_3

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相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水平。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实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度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解放区的土地。
2、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1、1945年8月毛泽东到赴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2、1945 年10月10日,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
3、年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
二.新课讲授穿越历史自主学习(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教师出示图片<1948年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读课文114--115页回答问题: 1、解放区的农民为什么能分到了土地?2、解放区展开土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3、解放区的农民为什么踊跃送亲人参军和积极支援前线?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4、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5页“材料研读”回答: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学生: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有情况不均衡。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实行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