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公平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摘要】文章分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几个表现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以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教育体制管理创新

一、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促进并且扩大教育公平,是减少和克服所有类型的社会不平等,反对社会排斥和鼓励社会流动性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增进社会团结的唯一方法一缺失或损害教育公平,将极大地影响社会正义以及其他领域,使其他地区的社会不平等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为不同的人们之间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基础或平台,它是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义务教育基本上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入学机会迅速扩大,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入学机会成倍增加,助学体系基本形成,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教育收费和办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一定的维护。但是这些成就并不能掩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教育公平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人的发展离不开教

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这决定了社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条件。丰十会越发展,对教育公正的要求就越高。实现教育公平对社会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不平衡的基本点研究教育公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不仅能够改善人_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素质,还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把劣势变为优势,同时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族文明奠定了良好文化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国家教育资源在紧缺匮乏的情况下,就没有绝对的教育公正。教育的公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具有的公正,社会发展水平是教育公正得到保障的前提教育公平对促进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发展公平的文化和充满正义感的社会有着基本的前提和关键的作用。

(三)教育公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只有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的公平,才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社会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分化的可能,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范畴,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这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首先,公平正义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努力体现社会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其次,

实现教育公平就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不公平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教育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一)地区差异致使基础教育发展薄弱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是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背景。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教育普及的程度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正因为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迥异,西部贫困,一来政府用于教育的投入有限,导致教学设施落后、教学经费奇缺,留不住人才;二来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更有限,一个刚过温饱线的家庭勉强维持义务阶段教育尚可,高等教育恐怕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形成了地区间的教育差别。发展昂贵的高等教育挤占了基础教育的资源,从而影响了大多数人接受必要的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样一种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导致了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环节的薄弱。

(二)城乡差异致使教育水平差距过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80%。尽管已在全国城乡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农村教育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落后。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政策中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社会和居民为出发点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即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例如,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城乡

差别严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没有学前教育机会;在升学率和升学的可能性方面,农村学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政府教育经费也主要投资于城市教育部门;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的比较上,城市中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素质较高,各种教育设施也比较完备,大部分的城市学校,每个教室都设施齐全,学校总体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而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师资素质较低,而且几乎谈不上什么教育设施。致使广大农村孩子陷入结构性、制度性的机会不公状态,在竞争起点上便落后于城市孩子。

(三)阶层差异致使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

弱势群体的不公平表现在社会诸多方面,教育的不公平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主要由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以及农民工组成。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农村贫困孩子因交不起课本费、杂费而辍学,甚至十几岁的孩子便需要出外打工,这种情况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痛心;在城市,下岗意味着基本生活来源的现金性收入减少,生活紧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必然直线下降。下岗失业子女虽然接受义务教育大都不成问题,但是因为大学收费门坎过高,往往丧失了向上深造的机会;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新难题。城市居民的系列福利制度及政策排斥作为城乡边缘人群的“农民工”,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户籍制度理所当然地拒绝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据调查,在城市务工人员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儿童不能就地入学。即使通过缴纳一笔不菲的建校费等进入当地中小学校,借读于公办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由

于缺乏文化上的认同与精神上的不平等待遇,仍然会导致这一部分入学儿童学业成绩不良,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

三、创新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公平

(一)强化政府职能,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其价值目标

首先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改善正在扩大的阶层差距。目前,各地愈演愈烈的“择校热”,不仅扰乱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而且极大地加重了家长的教育支出负担,并在制造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而“择校热”的出现主要因为不断扩大的学校差距致使的。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样或那样的条件,无法和同龄人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不得不让我们检视、反思当前的制度。用公共教育经费去人为制造学校差距,这种扶强抑弱、劫贫济富的教育政策,是严重背离了教育公平价值的,而且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强化政府职能已然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创新的新课题。因此,要打破墨守成规的管理制度,探索合理的客观公正的教育制度。其次是要加强对教育腐败与教育特权的监督。在公平、效率等重大的教育政策目标之中,教育政策应把公平作为基础性的政策价值目标,建立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之间公共教育权力的制衡机制。

(二)形成合理利益机制,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最大限度地整合、平衡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在教育政策中得到全面认可,以实现教育公平。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已然成为实现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