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1《邓稼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其中,《邓稼先》是颇具时代性的经典篇目,文中蕴含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文化背景。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本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够产生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奉献情怀。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顺利完成了小初过渡的时期,对初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理清文本内容到挖掘文本内涵乃是题中之意。这一方面是与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有效衔接,同时也学生过渡到八年级更深难文本的学习做有效铺垫。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 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学生对于第二部分的探讨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进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下一环节探讨问题: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喇嘛教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