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沈祖炎
绿色建筑最佳结构形式——钢结构

绿色建筑最佳结构形式——钢结构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色建筑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我国对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s)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在“第一届钢结构绿色建筑院士高峰论坛”上提出,“轻、快、好、省”是对钢结构建筑特点的最好诠释。
“轻”是指材料之“轻”,据介绍,钢结构住宅的“轻”主要体现在容重上,质轻高强是钢材很重要的一项特征,钢筋混凝土容重在25左右,钢材的容重在78左右。
因此,达到相同等级的强度,钢材的用量要远远小于钢筋混凝土,这样一来,不仅节省原材,钢结构住宅的重量也大幅减少,在住宅产业化背景下的施工模式中,钢结构住宅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钢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小,更易于采用结构振动控制措施,减弱结构振动,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更为优异。
“快”是指建造之“快”,由于好多部件都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生产,现场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将各种结构组件拼装在一起,工地只是一个用来机械化组装的场所,因此建造起来会非常快,钢结构的“快”是其降低造价的“杀手锏”,这样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造方式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现状。
“工期缩短,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都大大下降。
”“好”是指质量之“好”,当前我国的建筑工艺依然延续传统模式,大部分要依靠现场湿作业、“劳动手工制造”的住宅生产方式。
但是因为工人能力水平的局限和建材性能,这种施工生产方式容易导致建筑后期出现质量问题。
而钢结构由于采用标准化制作、工业化生产,可以从工厂就严控施工标准,更能实现主体结构精度误差以毫米计算,过去住宅建造质量参差不齐的格局将得到根本性改变,由钢结构住宅引领的建筑质量革命已经到来。
“省”是指造价之“省”,传统混凝土住宅费时、费材、费环境,相较之下,钢结构住宅省时省力、节材节能、绿色环保的综合社会效益是其最具竞争力的要素。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导师信息

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 409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 41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 41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 412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 413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赵炯男1963.10 41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 415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李万莉女1965.06 41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 417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爱国男1973.01陆敏恂教授简介陆敏恂,男,1949年3月4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
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敏恂1949年3月4日生于上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目录1简介2荣誉表彰1简介1973年进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1994年8月1995年3月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公司进修。
1997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在同济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
标志建筑展现城市人文精神

标志建筑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摘要:在城市这个“圣地”中,建筑是其记忆,它给人们一个延续、完整的故事;建筑是有生命的,它不是机器,不是工具,更不是城市棋盘上可任意摆布的棋子;建筑的灵性,就在于它是城市形象的代言,而其中美妙的标志建筑更为城市提供精气神。
所以,围绕标志建筑的建造与设计、保护与管理是个城市命题。
本文对标志建筑展现城市人文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标志建筑;城市;人文精神一、建筑师如何从标志建筑中重塑对城市的敬畏历史地看,中外城市标志性建筑颇为壮观的有:1929年落成的南京中山陵,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乃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作;广州白天鹅宾馆是沙面小岛的靓丽风景,也因此成为1985年“世界第一流旅馆组织”的成员;始建于1954年的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是新中国上海建造的第一幢大型公建,以其中苏建筑文化特色,成为上海市民心中的骄傲标志;1916年建成赫尔辛基火车站不仅是20世纪初世界车站建筑的珍品,也是赫尔辛基城市扬名于世的标志;1973年建成的悉尼歌剧院,经历了17年坎坷建设历程,但它对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的标志性作用无与伦比,它演绎的形式非但未变,更用美观取胜并获永久价值的范例;1953年建成的联合国总部建筑群,是由15名国际著名建筑师合作设计的成果,这座20世纪早期板式高层建筑,以其特有感染力成为纽约乃至世界人民的地标;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在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欢呼声中建成。
在此之前,人类所建最高建筑是中世纪时期,高161m的德国乌姆教堂塔,而埃菲尔铁塔将这一高度推进到300多m。
但面对巴黎的新象征,数以万计的学者与市民呐喊“怪状的埃菲尔铁塔是对法国历史的威胁”。
今天,“埃菲尔铁塔”标志性为什么能成为奇异建筑最终进入历史的正当案例,理由有许多,一方面认同它在历史上的纪念碑作用,更有着特殊的城市文化意义。
标志性建筑本身应该是优秀建筑,其合理功能与先进的营造技术,丰富了其文化意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
韩大元教授任院长,曾宪义教授任名誉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它也是中国法学教育顶尖的王牌院校“五院四系”之一。
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人大法学院建院60周年庆典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法学院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图书馆现有藏书30余万册,其中中文法律图书25万余册,外文法律图书5万余册,中文法律期刊1300余种3万余册,外文法律期刊80余种3000余册。
法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法学家》、《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英文)、《人大法律评论》、《朝阳法律评论》等,并建成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等全国知名的网站。
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
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
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自1950年至今已毕业学生两万余人,培养各类培训生、进修生、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等30余万人。
超星学术视频名师简介

拍摄部分名师简介超星学术视频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通过影像和互联网技术将他们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地记录、保存并传播。
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全国广大师生共享,并将这些学术界名家推向校园、推向社会。
超星学术视频目前囊括了工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等系列,目前参加拍摄的名师、专家学者已经达到600余名,拍摄完成学术专辑上万集,讲授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系列及大师系列。
每个系列的选题和授课名师均由专业的学术委员会精心策划并挑选,有力的保障了所有讲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前沿性。
下面列出的部分老师,是超星学术视频中受学生和用户欢迎的老师。
他们以学识、学养和风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尊敬。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余英时:被历史学界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中国历史学家”。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6年获得具有人文学界诺贝尔奖之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新理论研究,被纳入《科学》杂志2007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邓起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
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沈祖炎: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
历任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等职。
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岩土力学与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大学博士导师信息

招生专业:(081300)建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蔡永洁01,02,0300093@蔡镇钰01,02,03carbo06069@曹庆三01,02,03qciao@常青04,05changqingtj@ 陈易01,02,03chenyitj@陈泳01,02,03ch_yong2002@ 戴复东01,02,03yrjgx@戴仕炳04,05ds_build@董华07donghua@范蕊06fan_rui@郝洛西06haoluoxi@胡滨01,02,03hubing@黄一如01,02,03hyrhyrhyr@李斌01,02,03libin@李立01,02,03Lixsh57@李麟学01,02,03landwell@李翔宁04,05lixiangning@ 李浈04,05Lztjsh@李振宇01,02,03zhenyuli@刘少瑜06ssylau@hku.hk娄永琪07lou.yongqi@卢永毅04,05yongyilulu@梅青04,05mei@尼尔里奇01,02,03彭怒04,05pengnu@钱锋01,02,03qfeng_caup@钱宗灏04,05qianzh11@沈迪01,02,03史洁06宋德萱06dxsong@孙澄宇01,02,03cy.sun@孙彤宇01,02,03sty@孙效华07xsun@谭洪卫06hw_tan@汤朔宁01,02,03tangshn@汪孝安01,02,03王崇杰06王方戟01,02,03wangfangji@ 王骏阳04,05wangjunyangcn@王凯04,05imwaking@王鲁民04,05王澍01,02,03魏敦山01,02,03招生专业:(081300)建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吴长福01,02,03wucf1101@伍江04,05wujiang@ 邢同和01,02,03wujiayi@徐磊青01,02,03leiqingxu@颜宏亮06ayzz2003@杨春侠01,02,03yang_arch@杨丽06yangli_caup@袁烽01,02,03philipyuan007@ 张晓春01,02,03jessicazxc@ 张永和01,02,03chang@章明01,02,03zmz3388@郑时龄01,02,03,04,05shilingzheng@支文军01,02,03ta_zwj@周静敏01,02,03977321569@周晓红01,02,03zxh66@朱晓明01,02,03miaoxueyang@庄宇01,02,03arch-urban@左琰01,02,03yanzuo724sh@招生专业:(083300)城乡规划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仇保兴01sicy@戴慎志07szdai2606@杜晓帆06耿慧志01,03genghuizhi@侯丽03houli@黄建中01,0755884097@黄怡05huangyi@李京生05shtjljsk@刘冰07vivianbl@栾峰01,02,05friendtlf@钮心毅04niuxinyi@潘海啸07hxpank@彭震伟01pengzhw@邵甬06nyshao163@沈清基01sqjj5688@宋小冬04spt@孙施文03shsun@唐子来02zltangk@田莉01,08litian262@童明02mtong@王德04dewang@王兰01,08wanglan@王伟强03"王伟强"<iau_tj@>,吴志强01,08wus@谢俊民04,08杨贵庆05yguiqing@于一凡02张尚武01zhshangwu@张松06zhangs515@赵民01tjup@周俭06zhouj@朱介鸣01jmzhu@朱若霖03卓健02,07jian.zhuo@ 邹德慈01zoudeci@招生专业:(083400)风景园林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健07cj1026@陈蔚镇02ann1101_pk@ 范圣玺07tjfsx2010@韩锋01,04franhanf@金云峰01,06jinyf79@林家阳07jy777cn@刘滨谊02byltjulk@ 刘颂06liusong5@ 骆天庆02luotq@帕垂克米勒02王荔07wangli_yan@王敏02wmin@王小璘02王云才02wyc1967@吴承照02wuchzhao@ 吴国欣07guoxinwu@ 吴伟03ww-601@严国泰01,04yanguotai@张德顺05zds@周向频01,03zhouxpmail@招生专业:(081400)土木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HERBERT A MANG07白廷辉07白云07baiyun1958@蔡永昌07yccai@曹曙阳04shuyang@陈艾荣04 a.chen@陈德伟04chendeweitj@陈建兵02chenjb@陈俊岭02chenjl@陈隽02cejchen@陈清军03chenqj@陈世鸣02chensm@陈素文02swchen@陈惟珍04Vogel@陈以一02yiyichen@陈之毅07zhiyichen@程进04chengjin@戴靠山03kdai@淡丹辉04dandanhui@邓洪洲02denghz@cn丁洁民02djm@丁文其07dingwq2004@范立础04lcfan@冯世进01fsjgly@高广运01gaogy@高振锋05葛耀君04yaojunge@龚剑05顾明06minggu@顾祥林02gxl@管仲国04guanzhongguo@ 郭小农02guoxiaonong@何敏娟02hemj@胡向东07anton.geotech@ 黄宏伟07huanghw@黄茂松01mshuang@黄鹏06huangtju@黄文锐09whuang77@贾坚07jiajian@贾敏才01mincai_jia@江思珉09jiangsimin@蒋欢军02jhj73@蒋明镜01mingjing.jiang@招生专业:(081400)土木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匡翠萍09cpkuang@李方元04fyli@李国平04lgptj@李国强02gqli@李建中04lijianzh@李杰02lijie@李镜培01lijp2773@李培振02lipeizh@李素贞02lszh@李晓军07lixiaojun@李遇春09YCL2000@李元齐02liyq@梁发云01fyliang@廖少明07liaosm@林峰02lin_feng@刘芳01liufang@刘曙光09liusgliu@刘威02liuw@刘玉擎04yql@柳献07xian.liu@鲁正02luzheng111@陆洲导02luzhoudao@罗永峰02yfluo93@吕西林02,03lxlstj@吕玺琳01xilinlu@马如进04rjma@潘延平05彭芳乐07pengfangle@ 彭天波04ptb@彭勇波03pengyongbo@钱建固01qianjiangu@钱江02jqian@全涌06quanyong@阮欣04ruanxin@沈祖炎02zyshen@施卫星02swxtgk@宋晓滨02xiaobins@苏庆田04sqt@苏小卒02xiaozusu@孙钧01,07junsunk@孙利民04lmsun@汤永净07ytang@唐和生03thstj@招生专业:(081400)土木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童乐为02tonglw@王达磊04wangdalei@王君杰04jjqxu@王伟02weiwang@王卫东01吴冲04cwu@吴定俊04tjwdj@吴杰08wj536@吴明儿02wuminger@吴迅04wuxun@席云平02夏才初07tjxiaccb@项海帆04HFXiang@肖建庄02jzx@肖汝诚04xiaorc@ 肖绪文05肖勇02谢立全09xie_liquan@谢强02qxie@谢雄耀07xiexiongyao@ 熊学玉02tjced@徐栋04xu_dong@徐艳04yanxu@许建聪07xjc1008@薛松涛02xue@薛伟辰02xuewc@闫治国07yanzguo@杨联萍02杨敏01yangmin@杨詠昕04yang_y_x@ 叶可明05尹振宇01,07yinzhenyush@余江滔02yujiangtao@袁万城04yuan@袁勇07yuany@张冬梅07dmzhang@张洁07cezhangjie@张其林02,08zhangqilin@张伟平02weiping_zh@张雁07张云峰02yzf@张子新07zxzhang@章红梅02zhanghongmei@招生专业:(081400)土木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赵程01zhaocheng@赵春风01tjzhchf@赵林04zhaolin@赵鸣02zhaom@赵宪忠02x.zhao@郑永来09zyll@周德源02dyzhou@周锋02zhoufeng@周健01tjugezhoujian@ 周念清09nq.zhou@周晅毅06zhouxytj@周颖03yingzhou@周志勇04z.zhou@朱合华07zhuhehua@朱建文07朱乐东04,06ledong@庄晓莹07xiaoying.zhuang@招生专业:(081803)地质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建峰02,03jf_chen@陈永贵04,06cyg@崔玉军04,06韩杰01,02黄雨04yhuang@卢耀如05yrlu@石振明03,04shi_tongji@ 唐益群05tangyiqun2@ 王建秀05wang_jianxiu@邢皓枫02hfxing@徐超01,02c_axu@杨坪05pingyang@ 叶斌04yebin@叶观宝01,02yeguanbao@ 叶为民04,06ye_tju@张锋01,04招生院系:(030)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招生专业:(080200)机械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卞永明03ymbianmail@卜王辉03buwanghui@陈明03chen.ming@樊留群01lqfan@房殿军01fang.dianjun@.c 郭重庆01hfzhao@简小刚03jianxgg@李安虎03lah@李鹏忠01leepz@李万莉02cnlwl@林建平01jplin58@林松01leepz@刘海江01lhj@刘雪梅01liuxuemei@刘钊03liuzhao@米智楠02znm21cn@秦仙蓉03tjqin@沈斌01bshen@汤奇荣02qirong.tang@王安麟02wanganlin@王家海01jhwang@王玉01yuwang@乌建中02wjz@吴仁智03wrenzhi@<wrenzhi@163.co 奚鹰03yingxi@徐立云01lyxu@訚耀保02y-yin@张氢03zhqing@张为民01wmzhang@周奇才02qczhou@朱玉田03yutianzhu@招生专业:(0802Z1)工业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陆志强01,03zhiqianglu@ 余建波01,03jianboyu.bob@ 周炳海01,04招生专业:(080702)热能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Mohammad Mehdi01,03安恩科01,03axa@安巍04,06anwei@陈德珍01,05chendezhen@ 高乃平03,06gaonaiping@吴家正05tjwujz@吴俐俊03,04,05ljwu@张春路05chunlu.zhang@ 朱洪光05hongguang_zhu@朱绍伟02swzhu@朱彤01,03,05zhu_tong@招生专业:(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高军01,02gaojun-hvac@李振海01lizh@李峥嵘01,02lizhengrong@ 林忠平02zplin99@刘东01,02,03liudong@潘毅群01,02yiqunpan@秦朝葵03谭洪卫02hw_tan@许鹏02于航02yuhang@张旭01,02zhangxu-hvac@周伟国03tjweiguo@招生专业:(020200)应用经济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共炎01chen_wz@ 陈伟忠01chen_wz@ 程名望03walkercheng@冯晓03fengxiao@ 黄运成01ma.wf@简泽01jianze@ 林善浪03linshanlang@阮青松01,03rqs2000@石建勋01,02sjx12188@陶小马03,04tzunitj@吴建伟02,03jwwutz@叶耀明01yymm@周向红03,04xhz7@招生专业:(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曹吉鸣05caojm@陈建国05jgchen@陈强06chenqiang@段永瑞02yrduan@高欣05gaoxin@郭重庆01hfzhao@韩传峰01juanfeng12@何芳04heyoufang@何清华05heqinghua@胡照林02russell@霍佳震02huojiazhen@贾广社05jiagsh803@ 乐云05yunle@李佳川05lijiachuan1010@李相勇02xyli@李永奎05y.k.lee@梁哲02liangzhe@林杰03jielinfd@刘光富02gfuliu@马国丰05mgfsjtu738@马卫民01mawm@孟凡辰04fmeng@盛昭瀚05zhsheng@施骞01qianshi@施建刚04sjg126com@苏强02suq@孙荣04sunrong53@王广斌05gb_wang@王洪伟03hwwang@王世进02shijinwang0223@王霞04tjxiawang@王效俐01xiaoli-wang@ 吴启迪01icslab2@杨德华03yangdh@姚余梁02yuy3@尤建新02yjx2256@张建同02zhangjiant@张小宁02cexzhang@郑小金01xjzheng@周文泳06zhouwyk@朱德米04zhudemi@招生专业:(120200)工商管理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Lakshman02lakshman@ 白云霞01Yxbai@陈德棉03chendm@陈松03chens@雷星晖02leixinghui@ 李维安02lishd8203@梁晓蓓02liangxiaobei@ 罗瑾琏02luojl@任浩02renhao_cn@孙遇春02yuchun.sun@ 童春阳03tong.chunyang@ 魏峰02fwei@吴宗法03gjwzf@闫淑敏02yanshumin@ 叶明海02yeminghai@ 张玉臣03zhang99111@ 赵雯01shtax@钟宁桦01zhongninghua@招生专业:(081403)市政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邓慧萍01,04denghuiping@董秉直01,04dbz77@关小红04侯立安01,04李伟英01,04lwsds@邵益生01隋铭皓01,04minghaosui@ 陶涛03taotao@王亚宜02yayi.wang@ 信昆仑03xkl@徐斌01,04tjwenwu@杨健02yj4275@于水利01,04ysl@招生专业:(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柴晓利08,10xlchai@陈洪斌07bhctxc@陈君红10陈玲01,03chenling@陈银广07,10yinguangchen@陈颖军09yjchentj@成水平06,11shpcheng@仇雁翎01,03ylqiu@戴晓虎07daixiaohu@段宁07,10郜洪文03,05hwgao@何剑锋03何品晶08,11solidwaste@ 贺文智01hithwz@黄美荣01,05huangmeirong@ 黄翔峰06,07hxf@李风亭01,05fengting@李光明01,02ligm@李怀正06,07lihz@李建华02,03leejianhua@ 李田06tianli@李新贵01,05lixingui@李咏梅07,11liyongmei@廖振良06,07zl_liao@林志芬01,04刘树深01,04ssliu@吕凡08lvfan.rhodea@ 马利民01,02lmma@马鲁铭07lumingma@孟祥周03xzmeng@邱宇平01,02ypqiu@邵立明08slm0039@盛光遥01,02dansheng@陶文铨09,10wqtao@王磊06,09celwang@王学江07,10wangxj@王志伟07zwwang@吴志超06,07夏四清07siqingxia@徐竟成07xujick@徐祖信06杨殿海07yangdianhai@ 杨海真06,07haizhen@招生专业:(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尹大强01,04yindq@张海平02hpzhang@张伟贤01,05zhang.weixian@ 张亚雷07zhangyalei@ 章骅08zhanghua_tj@ 赵建夫01赵由才08zhaoyoucai@ 周琪06,07zhouqi@周雪飞07,10zhouxuefei@ 朱志良05zzl@招生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IAN KEITH02蔡克峰05kfcai@杜建忠03jzdu@冯艾寒04aihanfeng@顾书英03gushuying@郭晓潞02何国求04gqhe@胡正飞04huzhengf@黄佳03huangjia1016@ 黄美荣03huangmeirong@ 黄云辉01蒋正武02jzhw@金明03mingjin@景镇子01zzjing@李建波03lijianbo@李巨01李新贵03lixingui@林健01lin_jian@刘钢03刘斯凤02lsf@陆伟04weilu@马一平02ypma@裴艳中01peiyanzhong@浦鸿汀03puhongting@ 邱军06qiujun@曲寿江04qushoujiang@任杰03renjie@任天斌03rtb002@沈波04shenbo@沈军04junshen@施惠生02shs@时东陆03孙振平02grtszhp@谭庆刚03tanqg@万德成03wandecheng@ 王德平01wdpshk@王俊颜02johnsonong25@王茹02ruwang@王旭升05xs-wang@王正洲03zwang@王中平02wangzpk@徐晶02nanonewman@许乾慰03xu_qw@招生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许维01xuwei@严彪04yan_biao@杨钱荣02qryang@杨全兵02qbyang@杨同青05yangtongqing@ 杨晓伟01yang-xw@杨修春01yangxc@杨正宏02yzh@姚曼文05yaomw@姚武02yaowuk@姚熹05xyao@于剑05jyu@袁伟忠03yuanwz@翟继卫05apzhai@张东02zhangdng@张雄02xiong.zhang@ 钟世云02syzhong@周春才03cczhou@招生专业:(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安振连02zan@陈启军01qjchen@丁荣军01冯江华01高玉竹02gaoyuzhu@葛万成02gwc828@郭爱煌01tjgah@郭其一04gqiyi@何斌01hebin@胡宗福01huzongfu@金立军02jinlj@康劲松01kjs@李莉01lili@林峰01fenglin@林济铿01mejklin@林涛04lintao@刘儿兀01erwuliu@刘富强01liufuqiang@刘敏03lmin@牟龙华02lhmu@潘玉安01钱挺02mrqting@乔非03fqiao@申水文01shuiwen_shen@沈春华04童美松01mstong@汪镭01wanglei@王坚03jwang@王峻01junwang@王磊02leiwang@王中杰01wang_zhongjie@王祝萍01elewzp@吴启迪01icslab2@肖辉01xiaohui@徐国卿0197702@徐立鸿01xulhk@许维胜01xuweisheng@岳继光02yuejiguang@张浩03hzhangk@张冶文02yewen.zhang@赵晓群01zhao_xiaoqun@.c 郑飞虎02feihuzheng@朱芳来01zhufanglai@招生专业:(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曾国荪01gszeng@陈德基02dejichen@陈永生05chenyongsheng@.丁志军01zhijun_ding@方钰02fangyu@关佶红04jhguan@郝泳涛05haoyt@黄德双04dshuang@蒋昌俊01jjiang@李波01李光耀05lgy@李菁03jingpku@李茂贞02刘路02苗夺谦04dqmiao@任福继01沈卫明01wshen@孙杳如04yaoru@谭成翔03jerrytan@汪海航03wanghh@王兵04wangbing@王瀚漓05hanliwang@王继成04wangjicheng@王小平01xpwang01@王晓国05xiaoguowang@吴俊03wujun@武妍04yanwu@夏鹏飞03pengfei.xia@向阳04shxiangyang@徐中伟02xuzhongweish@薛小平03xuexp@闫春钢01yanchungang@杨阳03yry@张晓平04赵生捷04shengjiezhao@赵卫东05zwd_tj@赵兴明04xm_zhao@郑思明03phsamuel@周孟初02zhoumc@周小波01周笑波02xzhou@招生专业:(050201)英语语言文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琳04耿纪永02,03,04jygeng@梁洁01liangjie56@ 马秋武01tjnkmqw@孙宜学03syx2001@ 张德禄01dlzhcn@招生专业:(050204)德语语言文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Michael Max02吴建广01赵劲02,04zhaojin@郑春荣05zhengchunrong@招生专业:(050205)日语语言文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刘晓芳01liuxiaof@招生专业:(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梁洁02,03liangjie56@马秋武01,02,03tjnkmqw@吴建广01张德禄01,02dlzhcn@赵劲02zhaojin@招生院系:(101)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招生专业:(080100)力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硕10schen_tju@崔元庆08,16cuiyq@戴瑛07,08,17,19ydai@高玉魁16,19yukuigao@古华光01,03guhuaguang@ 贺鹏飞04,06,07,08,16ph232@胡振东09zdhu@黄争鸣07,08,09,16,17huangzm@ 李岩14,17liyan@刘玲16,17lingliu@聂国华04,07,08,09,16ghnie@聂国隽04,08,09ngj@潘永东18ypan@沈海军13,14,16shj@万永平04,07,08wanyp@王华宁09zycao@王莉华09lhwang@徐鉴01,02xujian@杨帆04yangyangyang99@ 于涛14,17yutao@郑百林04,08,16blzheng@仲政04,07zhongk@周跃亭04,16zhouyt@招生院系:(102)数学系招生专业:(070100)数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Nils-Peter01边保军02bianbj@蔡迎春01yingchuncai@ 单海英0204047@方小春01xfang@付强01q.fu@贺群01hequn@李雨生02li_yusheng@ 梁汉营02hyliang@梁进02liang_jin@ 娄本东01blou@潘生亮01slpan@舒洪英01shuhongying2007@ 宋永利01syl.mail@苏育才01ycsu@孙继涛02sunjt@熊革01xiongge@徐承龙02clxu@徐洪坤02许威0210013@许学军02xxj@殷俊锋02yinjf@张瑜01zyconcept@周海港01haigangz@庄司俊明01shoji@招生院系:(10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专业:(070200)物理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包志豪01zbao@曾志男03zhinan_zeng@ 陈鸿01hongchen@陈杰01chenjienju@陈宇光02ygchen@程传伟01cwcheng@程茜04q.cheng@程鑫彬01chengxb@程亚03ya.cheng@杜艾01duai@高国华01gao@葛剑敏04jmge@顾牡01mgu@胡文祥04wxhu@黄世明01smhuang2008@ 季一勤03Ji_yiqin@江海涛01jiang-haitao@ 焦宏飞03jiaohf@柯三黄01shke@冷雨欣03lengyuxin@李保文01phononics@李宏强01hqlee@李念北01nbli@李儒新03ruxinli@李同保03,04tbli@李文斌03wbli@李云辉01liyunhui@刘波01lbo@刘建胜03michaeljs_liu@刘军03jliu@刘鹏03peng@刘小林01liuxiaolin@刘要稳02yaowen@马彬03mabin@毛东兴04dxmao@穆宝忠03mubz@任捷01jieustc@沈军01shenjun67@沈正祥03shenzx@石云龙01shiyunlong@时钟01shizhong@孙勇01yongsun@王学鼎04Xdwang@招生院系:(10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专业:(070200)物理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王占山03wangzs@王治国02zgwang@吴广明01wugm@吴永刚03ygwu@谢双媛02xieshuangyuan@ 徐军01xujun1965@徐象繁01xuxiangfan@许静平02xx_jj_pp@羊亚平02yang_yaping@张建卫02zhang@张锦龙03jinlong@张晓青01x.zhang@张宇钟01yzzhang@张增星01zhangzx@张众03zhangzhongcc@ 赵全忠03zqz@钟锦强01jinqiang@周斌01zhoubin863@周俊01zhoujunzhou@ 周仕明01shiming@朱成杰0213636315363@朱京涛03jtzhu@招生专业:(070300)化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陈涛01tchen@陈作锋03zfchen@费泓涵02fei@甘礼华04ganlh@刘梅川03liumc@刘明贤04liumx@石硕02shishuo@唐文伟04tangww@田志新05zhixintian@王启刚01wangqg66@王小荣04xrwang@王雪峰04xfwang@温鸣01m_wen@吴庆生01qswu@邢小鹏04xingxp@徐晓翔02xiaoxiangx@闫冰02byan@杨金虎01yangjinhu@姚天明02tmyao@张扬会06zhangyanghui@赵国华03ghzhao@赵晓明06xmzhao08@ 朱志荣04zhuzhirong@招生专业:(100200)临床医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安毛毛07maomaoantj@陈建军04chenjianjun@陈锡群08chen_xiqun@陈小平03xc9718@陈义汉04yihanchen@成昱02yucheng@崔磊04cuileite@戴亚蕾03,04daiyl@丁玉强06dingyuqiang@范国荣02guorfan@高正良01,02,04zhengliang_gao@ 戈宝学03baoxue_ge@何淑君06margaret_ho@贾鑫明03jiaxm@姜远英0313761571578@李华顺04huashunli@李丽04lilirz@李少光04shangguang.li@ 李思光04siguangli@李永勇02yongyong_li@林欣03XLLin@刘根桃03liugt@刘海亮04lhl1111_1130@刘劼04liujie3131@栾冰04bluan@罗坤甜03amethystian@潘卫庆03wqpan0912@彭鲁英04luyingpeng@亓立峰04qlfzju@时东陆02孙毅04yi.eve.sun@孙云甫04yfsun@万锕俊02wanajun@王祎龙02yilongwang@文学军02,04xjwen@徐国彤04gtxu@徐俊04xunymc2000@薛志刚04xuezg@杨建华03yangjianhua@袁健03yuanjian229@张兵波02bingbozhang@张鸿声03alexhchang@张军01,04junzhang@招生专业:(100200)临床医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张磊06zhanglei@张玲06lzhang0808@张青锋03qfzhangsh@张文02wenzhang1968@章小清04xqzhang@郑加麟04jzheng6@周大鹏03dapengzhoulab@ 朱伟东04wzhu@左为04zuow@招生专业:(100201)内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白建文03baijianwen1019@陈义汉01yihanchen@陈英杰01yingjiechen66@褚海青03chu_haiqing@丛英滋02yicong@冯波04fengbo@郜恒骏02hengjun_gao@ 葛均波01ge.junbo@ 郭忠良03drguozhl@侯黎莉08pisces_liz@江华02huajiang2013@ 荆志成01jingzhicheng@ 李惠萍03liw2013@李觉10jueli@李俊01junli@李永渝07liyongyu@梁爱斌06lab7182@梁兴群01xingqunliang@ 刘锦铭03jinmingliu2007@刘学波01Lxb70@刘占举02liuzhanju88@罗明01lmfc84@吕斐0118602114282@彭艾05pengai@彭文辉01pwenhui@谦卓·莫汉05cmohan@邱忠民03qiuzhongmin@ 曲伸04qushencn@任涛03rentao305@沈甫明01fumingshen@施菊妹06shijumei@施雁08shlzk2002@王昌惠03wangch63@王娟01wj99346@王乐民01wanglemin2003@魏毅东01camelheart@肖和平03xiaoheping_sars@徐金富03jfxucn@徐选福02shuanfusky@徐亚伟0113916698181@许嘉鸿01xujiahong@许树长02xschang@颜新09yanxin_yx@招生专业:(100201)内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杨长青02cqyang@ 余晨05yuchen@ 张克勤04keqzhang2007@ 张少衡01shaohengzh67@ 赵严02320zhaoyan@庄守纲05gangzhuang@招生专业:(100202)儿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谢晓恬01xtxie@招生专业:(100204)神经病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靳令经03lingjingjin@ 李刚04ligang0531﹫ 刘学源01lxyshtj@聂志余05nzhiyu2002@许东升02dxu0927@赵延欣06zhao_yanxin@郑加麟02jzheng6@招生专业:(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申远03kmshy@赵旭东01,02zhaoxd@招生专业:(10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史玉玲02shiyuling1973@ 王秀丽01xlwang2001@周平玉03zhoupingyu@招生专业:(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吕中伟03shtjnmd@史景云01Shijingyun89179@ 汤光宇02tgy17@王培军01tongjipjwang@ 吴蓉06rong7111@徐辉雄04xuhuixiong@张波05Zhangbodongfang@赵小虎01xhzhao999@招生专业:(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范列英02flieying@ 李冬04186ld@刘维薇01,03huashanvivian@ 潘秋辉01panqiuhui@孙奋勇01sunfenyong@吴文娟03wwj1210@招生专业:(100210)外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艾开兴01akxing8258@蔡明03cmdoctor@陈昶02changchenc@陈雁西03cyxtongji@程飚03cbiaob@程黎明03limingcheng@ 范慧敏02frankfan64@范跃祖01fanyuezu@房林01fanglin_f@费苛02ffeik@葛海燕01gesurgery@海舰04haijiandoct@姜成华06jiangchenghua@ 姜格宁02jgnwp@李国东03litrue2004@李济宇01leejiyu@李茂全07cjr.limaoquan@ 李钦传02li.qinchuan@李少华03doctorli77@林谋斌01lmbin526@刘中民02zhongmin_liu@梅运清02drmeiyq2004@ 秦环龙01huanlong_qin@宋振顺01zhenshunsong@ 谭军03dr.tan@汪饶饶08raoraowang@吴德升03eastspine@吴登龙05wudenglong@吴兴03wuxinggood@许云飞05xuyunfeibb@姚旭东05yaoxudong67@易祥华09yixhxf@余震01yuzhen0577@俞光荣03yuguangrong@ 张春林03shzhangchunlin@张世民03shiminchang11@ 郑军华05zhengjh0471@招生专业:(100211)妇产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程忠平07mdcheng18@段涛01,02tduan@郭晓青03guoxiaoqing@ 李芳05,06fang_li@ 千日成08rchian@孙静09sunjing61867@ 万小平04wanxiaoping61@ 汪希鹏03xipengwang@招生专业:(100212)眼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毕燕龙03biyanlong@ 王方02dreyemilwang_122@ 徐国彤01gtxu@于靖04dryujing@招生专业:(100214)肿瘤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董春燕03dongcy1974@ 高勇03gaoyon@陆琰君05yanjunlu@ 任胜祥01harry_ren@唐定国04dtang@ 王军臣06jeancwang@蔚青02weiqing1971@ 谢克平03kepingxie@许青02qingxu1807@ 周彩存01caicunzhoudr@ 周崧雯07zhou_songwen@ 庄志刚04zhuang_zg@招生专业:(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褚立希01chulixi2@招生专业:(100217)麻醉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李泉01quanligene@吕欣03xinlvg@王清秀02qingxiuwang@招生专业:(100218)急诊医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高成金01chengjingao2003@ 王胜02,03wangsheng@招生专业:(105101)内科学教师姓名研究方向代码电子信箱白建文03baijianwen1019@陈义汉01yihanchen@褚海青03chu_haiqing@范理宏03fanlih@方宏01de_61@冯波04fengbo@葛均波01ge.junbo@ 郭传勇02guochuanyong@郭忠良03drguozhl@韩捷07hjgj85528@江华02huajiang2013@ 蒋金法01jiangjinfa83@匡兴亚05kuangxingya@雷涛04leitao5899@李惠萍03liw2013@李伟明01lwmsoncentury@ 梁爱斌06lab7182@梁永杰03liangyj2008@刘菲02huhailc@刘锦铭03jinmingliu2007@刘学波01Lxb70@刘占举02liuzhanju88@罗明01lmfc84@吕斐0118602114282@彭艾05pengai@邱忠民03qiuzhongmin@ 曲伸04qushencn@任涛03rentao305@沙巍03shfksw@沈甫明01fumingshen@施菊妹06shijumei@施雁08shlzk2002@宋浩明01songhao-ming@汤建平07tangjp6512@王昌惠03wangch63@王乐民01wanglemin2003@王志荣02wangzr929@肖和平03xiaoheping_sars@熊伍军02xiongwujun@徐金富03jfxucn@徐亚伟0113916698181@许嘉鸿01xujiahong@许树长02xschang@。
结构或桥梁方向院士

李国豪(已故)李国豪(1913.4.13--2005.2.23)著名桥梁力学家。
广东省梅县人。
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
1940年和1942年先后获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和特许任教博士学位。
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名誉校长。
发表重要论文有:《悬索桥二阶理论实用分析方法》、《弹性平衡分支充分判别准则》和《桁架和类似体系结构分析新方法》等。
研究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撰写出专著《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桥梁与结构理论研究》和英文版《箱梁和桁梁桥分析》等。
领导和进行工程抗震及抗爆方面的研究,主编了《工程结构抗震动力学》和《工程结构抗爆动力学》及《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关于桩的水平位移、内力和承载力分析》研究成果解决了宝山钢铁总厂同类问题。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远王光远(1924.03.25--)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理论专家。
河南省温县人。
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
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50年代从事地震工程理论研究,将地面运动模拟为非平稳高斯型连续随机过程,并提出了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计算方法。
60年代提出建筑物空间整体计算理论,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开始创建工程软设计理论,包括“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理论”、“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理论”、“结构的控制和维修理论”和“结构的模糊随机分析理论”,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工程大系统的全局性优化技术和结构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中取得重大突破,还提出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
共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9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龙驭球(1926.1.15--)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专家。
湖南省安化县人。
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报主编(1990-2000),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主席(1999),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从“鸟巢”建设看中国钢铁的发展

行 业信 息
3 )中心将健全我 国钢结构工 程
中国工程标准 化协 会轻型钢结构委员
会 的换届会议 ,选举产 生委员会 的新
一
技术的标准体系 ,完 善钢结构设计 软 件 ,使我 国钢结构技 术标准和设计 软
件逐步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提升行业 的技术进步 ,满 足 日趋激烈的 国际 市 场竞争需要 。
4 中心 通 过 开 展 工 程 典 型示 范 、 )
届领导和委员 。
这次会议共收录论文 9 篇 , 工 l 以《 业建筑》 增刊形式正式发表 , 中 5 篇 其 7
参加了 l 月 1 l O 9E下午 的分组讨论。与
会代表一致认为 ,本届大会论文质量较
会于 20 0 7年 l O月 1 - 0 日在 上 海 凤 82 凰 大 酒 店 举 行 。 本 次 研 讨 会 由 上 海 市
成果推广 、 术培训等开放服务活 动 , 技 充分发挥 中心的科技先导 作用 ,推动 钢结构行业技术进步 ,带动 国民经济
相关 产 业 的发 展 。
高, 学术气氛浓厚 , 形式生动活泼 , 为从
事轻型钢结构研究 、 、 、 教学 设计 制作和 安装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 很好的交流 机会 , 会议取得 了圆满成功。
是 中国建筑科学家 、 计家们 的难题 , 设 更是世界建筑界 的难题。
讨会。来 自世界各地的 10 5 余人出席了
研讨会 , 持续发展和更高品质 ” 就“ 这一 有关能源效率的议题展开交流。 本次研 讨会 旨在 为能 源 高效 技术 应用问题建立一个 讨论 平台 。事实上
构行业 协会会 长曹 平等 出席开 幕式 ,
金属结构行业 协会 ,中 国工程建 设标 准化协会轻 型钢结 构委员会及上海 市 土木工程学会 计算 机应 用专业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沈祖炎(主要成就是在土建领域中的钢结构方面)个人履历男,1934年6月生,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理论和工程结构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高层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结构稳定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钢结构工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研究成果被我国多本国家规范所采用,为我国自己的钢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填补我国在高层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空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其专长是结构非线性稳定理论问题和高层钢结构抗震。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委、建设部、冶金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9项,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一等奖2项。
近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
多部著作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一、二等奖。
1987年被授予上海市普通高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88年获国家全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0年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5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2000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祖炎教授,1934年6月生于浙江杭州。
1951年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
1955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本科毕业,1966年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层次研究生毕业。
曾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
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专家,并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50年。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近20部,主编和参编与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有关的规范、规程11本,主持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2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抗震性能和试验研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
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64名。
不少已成为学术骨干和技术领导。
可谓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为中国的钢结构学科发展和钢结构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钢结构稳定、抗震及非线性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
工作简历1955.8至1980.12,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室副主任1980.5至1982.1,美国里海(Lehigh)大学,访问学者1980.12至1982.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副教授1982.2至1984.8,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1984.8至1994.11,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副院长1988.8至1996.5,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3至今,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1944.11至今,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11至今,土木工程防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业绩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50年。
主持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2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抗震性能和试验研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
1.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1993,建-2-003-042.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1996,12-3-007-02。
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1990,设-3-004-05。
4.空间网格结构的稳定性、极限承载力及合理形体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990,90-06601。
5.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2002,2002-146。
6.《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科学研究民工程实践基础,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
7.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预应力钢屋盖的试验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2000,002047。
8.上海体育场马鞍型环状大悬挑钢管空间屋盖结构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1998,982059。
9.上海广播电视塔地震工程试验研究,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1994,94-2-0505。
10.上海大剧院屋盖钢结构设计与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1999,992045。
11.空间网架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996,962010。
12.现代钢结构非线性分析及CAD软件,中国高校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2000,2000-214。
主要论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近20部,主编和参编与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有关的规范、规程13本,主要论著有:1.沈祖炎、李国强、陈以一、张其林、罗永峰,《钢结构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钢结构基本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已出有第二版了)3.沈祖炎主编,黄文忠、沈德洪副主编,《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李国强、沈祖炎,《钢结构框架体系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沈祖炎、陈扬骥,《网架与网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6.欧阳可庆、沈祖炎等:《钢结构》(全国推荐教材),建筑工程出版社,19917.沈祖炎、严慧、马克俭、陈扬骥,《空间网架结构》,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8.Z.Y.ShenZ.S.SongFEM Analysis of Steel Members Connections Considering Damage Accumulation Effects under C yclic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 Engineering, 2004, 9(1):42-629.Z.Y.Shen.Y.Q.LiY.F.Luo, Stability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 004,4(4):289-30010.Z.Y.Shen.Q.L.Zhang, Non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of Steel Memb主要研究成果“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技术负责人编制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空间网格结构的稳定性、极限承载力及合理形体的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双向压弯构件弹塑性稳定及压弯构件相关公式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空间网架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获199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基础”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预应力钢屋盖的试验研究”、“上海大剧院屋盖钢结构设计与研究”及“上海体育场马鞍型环状大悬挑钢管空间屋盖结构研究”分别获2000、1999及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广播电视塔地震工程试验研究”获1994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教改方面,主持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著作出版著作近20部,主要著作有:《钢结构学》、《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网架与网壳》、《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
发表论文300余篇,主要论文有:《Stability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Improvements on the Arc-Length-Type Methods》、《FEM Analysis of Steel Members Considering Damage Cumulation Effects Under Cyclic Loadings》、《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特性的实验研究》、《高层钢结构考虑损伤累积及裂纹效应的抗震分析》、《拱支网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对称截面铝合金挤压型材压杆的稳定系数》等。
主编和参编的规范规程主编和参编有关的规范、规程13本,主要包括:主编海市《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上海市《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CECS《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等,参编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上海市《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轻型钢结构制作及安装验收规程》等。
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方面,沈祖炎教授建立了能考虑损伤、损伤累积和裂缝效应的钢材本构关系、各类构件和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以及梁、柱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弹塑性刚度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钢结构静力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统一计算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不但能对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承载力、弹塑性整体稳定、弹塑性抗震等进行更符合实际的分析,而且还能计算出地震后结构和构件的损伤程度、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带损伤结构在后继地震时的反应、损伤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属创新。
1992年颁布的由沈祖炎教授主编的上海市标准《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是中国第一本关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标准,使中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的设计有标准可依,对于中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发展功不可没。
祖炎教授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第一、第二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
在任内完成了中英两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结论的互认,为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沈祖炎教授的以上成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多次被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和出国讲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