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想状况与特征,同时,进行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比较,反思中国古代管理历史知识和管理历史经验。

这些对提高今天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现代企业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群体组织,群体的效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的大文化背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

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工程管理C083 李明凯08729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管子•五辅、枢言篇》)。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它奠基于先秦时期,先秦诸子管理思想具有具体而丰富的内容,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管理思想深深影响者先秦至明清历朝历代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经历数次朝代变迭后仍能一脉相承的原因,其中的理念至今仍为后人所学习、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及以及以往的工作经历,我觉得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自知知人,以人为主。

首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把自己管好,成为组织中有用的一分子,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即所谓的“正人必先正己”,最佳的管理行为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不仅通过约束来端正他人行为,同时也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正己”为“正人”的前提,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在激发状态下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一切管理都应以“修己”作为起点,最终达到“安人”的目标。

其实,“安人”的终极目标还是实现自己搞好管理之目的。

其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很重视人才的选用。

选材用人先要有知人之明,即“知人者智”。

然后还要善于用人,一是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

即“任人之长,不强所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二是量才使用,因才施教;三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四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选才用才上讲求德才兼备,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恰如司马光所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对于用人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应该以人为主,作为管理者要具备自知知人的能力。

二.依道而行。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启示摘要: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

今天,为了推进企业改革,我们有必要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拓展我们的经营思路,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的发展之路。

文章主要通过研究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思想,阐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现代企业;管理方向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is rich in content. Today, in order to promote enterprise reform,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inking, expand business ideas to us, to find a suitable for China’s roa 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study of Guiyang Nanming old godmother flavor Food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s management idea,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direction.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inking; old godmother flavor food company;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一、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见龙洞路138号,成立于一九九六年,是一个从路边小吃店起家,发展成拥有10多亿元资产的全国知名企业,企业现拥有一栋四层的多功能办公大楼及四个生产基地,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员工2000余人,管理、技术人员246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精)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精)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

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 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

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

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

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

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

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

法国企业家法约尔把“协调”视作是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之一,认为“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美国管理学家古里克认为“协调”就是“为了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步调一致,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则进一步把“协调”从一般的管理职能提升为“管理的本质”。

这些都说明“协调”即“和”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它的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引言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①如表1-1所示: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

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②(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古代中国经典思想在许多方面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思想体系不仅能够帮助解决现代组织中的问题,还对现代企业管理和领导力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以下将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和墨家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注重关系和和谐,倡导以德治国,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以及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关怀型领导”概念相一致。

关怀型领导强调领导者应关心员工的需求,发展员工的潜力,并与员工保持密切的关系。

儒家的“仁”思想也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相契合。

这些理念强调组织应该将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幸福感。

其次,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注重灵活性和自然流动。

现代管理学中的“自适应领导”和“敏捷管理”概念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启发。

自适应领导鼓励领导者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管理策略,而敏捷管理则注重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变革能力。

这些概念都与道家思想中的“顺势而为”和“顺应自然”相契合。

最后,墨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同样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公正,反对特权和不平等。

现代管理学中的“公正和平等”原则与墨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这些原则认为组织应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并且领导者应该以公正的方式分配资源和管理权力。

墨家思想还注重规范和标准化,与现代管理学中的“规程”和“流程管理”相一致。

规程和流程管理强调组织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组织的运作高效和有序。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典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关系和和谐,导致现代管理学中的关怀型领导和人本主义理念。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流动和灵活性,影响现代管理学中的自适应领导和敏捷管理。

墨家思想强调公平和公正,启发现代管理学中的公正和平等原则,并强调规范和标准化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不仅对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有指导作用,而且对领导者的领导力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影响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影响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影响【摘要】中国的古典管‎理思想是积累‎我国劳动人民‎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

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其‎思想现代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古典、管理思想、应用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

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

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研究一下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分析其内涵,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

西方行为科学‎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对于人‎性的探讨大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展开的。

西方行为科学‎先后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

并据此产生三‎种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

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性恶论和孟子‎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

儒家的开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和孟子都‎承继了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为的。

他又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凝聚了无数智慧和经验,对今天的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管理思想中选取几个典型案例,以期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强调仁者必有政治才能,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仁爱为核心,领导者应该以仁德来感化和影响人民。

这种以仁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了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提倡以德治国,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和领导管理的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了对环境和对手的深刻了解,以及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清醒认识。

在现代管理中,这个原则同样适用,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管子》中的管理思想。

《管子》提出了“法度”、“权谋”、“势”的管理原则,强调了管理者需要有明确的法度和规章制度,善于运用权谋和把握势力关系。

这些原则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现代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善于运用权谋和把握势力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我们可以提及《道德经》中的管理思想。

《道德经》强调了“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的管理原则,主张领导者要有智慧和谋略,善于以柔克刚,善于隐忍和包容。

这种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管理者需要具备智慧和包容心,善于以柔克刚,善于隐忍和包容,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仁政”思想中学习领导者的品德和修养,从《孙子兵法》中学习对环境和对手的深刻了解,从《管子》中学习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善于运用权谋,从《道德经》中学习智慧和包容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对企业商战的启迪
1.企业暗战与“上兵伐谋” 企业越是要自己掌握企业的前途命
运,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就越 显得重要。
了解敌我双方,应了解掌握以下五 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是要认真理解和掌握贯彻中央和 企业所在地方的有关政策法令,以及产 品销售地的风俗民情
其次是深入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 三是客观地了解企业自己。
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 应用
1、儒商以儒家的人性善和人性多元的人 性思想作为管理的哲学基础,以尊重人, 相信人,发挥雇员的内在积极性,以“礼 制”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同时,儒商也 很重视制度管理,确保了企业管理的高效 性。
2、儒家以人本主义为管理哲学,符 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思考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 对人性的假设有什么意
义?
2.正人先正己 3.识人 4.用人 5.制人
二、中国古代的统御谋略
1.统御谋略的释义 五事七计 ——谋略的基础 审势攻心 ——谋略的核心 法、术、势——谋略的手段
2.谋略在管理中的运用
在管理过程中重视谋略的运用,是东方 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学习、研究 东方管理学,有必要了解东方管理谋略。 (1)自我保护谋略。 (2)决策谋略。 (3)治人谋略。 (4)竞争谋略。 (5)害人谋略。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 思想的应用
应用
古代的 统御术
古代古代的统御术包括对人性 的假设、正人先正己、识人、用人 和制人五方面内容。
1.对人性的假设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根源在 于人性的假设,主要有法家的性恶论、儒 家的性善说和道家的人形自然论三种。 (1)人性本恶。 (2)人性本善。 (3)人性自然论
三、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 理中的应用

古代兵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所用

古代兵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所用

古代兵家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所用前言古代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千年的智慧与思考。

这些古代军事家们在战争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哲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兵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运用。

一、战略思维与企业定位古代兵家思想中的战略思维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是企业定位的核心。

现代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对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到自身的定位和竞争优势。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和竞争环境,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实施有效的战略。

在企业定位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古代兵家思想中的“攻守兼备”原则。

企业在竞争中不仅要有进攻的决心,还要做好防守准备,避免被竞争对手击败。

只有在战略规划中考虑到攻守兼备,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组织架构与指挥体系古代兵家思想注重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的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个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提高企业的协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在组织架构设计中,可以借鉴兵家思想中的“将帅制”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领导者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

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指导团队取得成功。

同时,组织中的各个层级也需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信息畅通和决策高效。

古代兵家思想中还有“兵分多路”的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

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部门或团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同时,这也能够保证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迅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人才选拔与团队建设古代兵家思想强调选才用人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选择合适的人才并组建高效的团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公管吴凯摘要: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乃至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那种管理思想值得我们现代管理借鉴并学习,本文将从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启示及借鉴意义三个方面仔细介绍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阐述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及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古代管理现代管理启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便是我们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对于这些遗留下的财富,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在现代管理工作中有所收益。

而在借鉴一门艺术性的东西之前,了解并总结它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便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其主要特征及启示:一、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早在古代,我国古代的先贤们便给我们流下了许多精辟的关于管理工作中决策的见解。

比如“凡事预立,不预则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而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策别十八》中写道:“为国有万事之机,有一时之计,有不中月之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等等都说明做事应该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许多人都主张重义轻利,但也有一些实用主义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义与利并举,倡导“义,利也。

”,“兼相爱,交相利。

”。

宋代的苏轼在他著名的作品中《利者义之和论》中也说:“义利利义相为用。

”,春秋时的管子也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他还认为“自利”之德与“利人之德”同时也是统一协和的。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中进一步讲这种义利观念和富民利民联系起来指出“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似民茅义以民行。

”这句话可谓深刻的概括了中国义利两全的管理真谛在普通民众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在激励和奖惩方面。

孙子提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_杨程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_杨程

管理视窗
益的权利,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依照条件转让股份权利等。 ( 四) 公司设立要约的生效 要约生效的时间因对话与否而有不同。 向对话人发出要约, 采取了解主义,即要约人了解要约时开始生效 。 向非对话人发 [2 ] 出要约,采取到达主义,即要约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设立人 向将成立的公司发出要约,采取到达主义,即公司成立要约到 达公司,要约开始生效。 公司的成立同时也是公司承诺并且承 诺生效的时间。 承诺生效,设立人与公司之间的合同成立并生 效,公司可以依约受领设立人支付的财产 。 所以,公司依法登 记成立,会产生以下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公司取得民事法律主 体资格,进入法律社会之门; 二是设立人向公司发出的要约到 达受约人,要约生效; 三是公司对设立人作出承诺,并且承诺 生效; 四是公司开始受领设立人转移的财产,可以依约行使对 设立人的出资财产给付请求权; 五是设立人取得股东资格,可 以行使股东权利。 如果设立人申请设立公司,不能获 得批准, 那么公司设立要约不可能到达受要约人从而不可能生效 。 法律 行为不生效,通常会引起设立人之间恢复原状 、 有过错的设立 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法律后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 学院法学研究所)
( 下接第 47 页)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东西方古代管理思 想无疑对当代管理起着一种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 东西方古代管 理思想中各有其思想的精髓,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从东方古代管理思想的角度 ( 一) 重视人的发展 中国古代 的 思 想 家 一 直 倡 导 “民 为 贵,社 稷 次 之,君 为 ” 、“以人为中心” ,宣扬人本思想。在当代 HR 管理中,同样 轻 是人视为企业的核心和最宝贵的资源。 一个想要成功与壮大的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方面的管理,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与人性化 管理,将企业的员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出能适应企业 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是企业系统构成要素中最活跃、 最积极、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处处为员工 着想。 ( 二) 以和为贵 “和”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无论是在古达中国还是在当 代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管理中,更应该注重 “以和为贵” 。首先,建立一个优秀的、 有控制力的领导集体集 团; 其次,要建立意见回馈机制,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可 以通过意见反馈的机制,发表各自的观点,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 三) 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服众。 在一个企业内部 肯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员工,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使得他们工作效率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 只有在企业内部建 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才会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感受到公平的对 待。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的过程过程中一定要落 实到实处,不能天天喊空口号,重在执行。 2. 从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角度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科学管理的思想,西方科学管 理理论的核心是: 管理要科学化、 标准化; 要倡导精 神革 命, 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科学管理的思想 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 一) 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企业经 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 益,面临的将会是亏损,甚至是倒闭。 企业只有将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加快技术改造、 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 换代,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也更有能力服务社会,造福 每一个人。与此同时,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 务时候,它就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从而获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 二) 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管理的目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使之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历史实践证明: 要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单纯的物质激励或 精神激励都是行不通的,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在不断满足企 业员工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再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以提高 企业员工素质,创造各种有利于员工的条件,满足员工精神方 面的需要,使员工真正得到满足。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是一笔 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去利用,将其充分运用到当代管理中, 这不光对我们自身有益,对企业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社 会和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管理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有关管理的学说和主张,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各家与管理思想有关的内容,以及与现代组织管理的融合及发展,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思想管理现代组织管理一.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道家思想其学说表述严谨,是逻辑性极强的理论体系。

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发掘出不少颇具现代感的理念,也可说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学派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阐明诸家管理理论和思想流派历史嬗变的轨迹;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挖掘和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想状况与特征,同时,进行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比较,反思中国古代管理历史知识和管理历史经验。

这些对提高今天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一个管理者决策正确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基本信仰、观念和价值偏好。

而基本信仰、观念和价值偏好又常常与人们对中国管理的历史知识和经验的学术修养及其功力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因而,在这个时代面前,管理思想将前所未有地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影响。

诚然,任何管理思想并不是先验的,而是有一定历史传统所维系应该看到,今天,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特定的东方文化精神载体,越来越受到西方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由于西方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现代高科技硬性的板块所发生的冲碰,使西方管理世界蕴藏着深层的危机。

西方管理学界企图借鉴、引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拟作一种软性的介质,来融合西方管理世界中人与物的分裂与对立。

鉴于此,应大力开拓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领域,弘扬泱泱流源五千年之久的中华管理文化,加强中外管理学术研究交流,并提高中华民族管理思想在世界学术之林的地位。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4、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6、执要群效的统一思想。

7、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8、对立转化的辨证思想。

9、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在管理中的运用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在管理中的运用

现在中国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时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盲目学习、照搬照抄有关国外的管理思想和理论,造成的结果是一些企业不仅没有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反而使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加恶化。

本文拟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入手,论述管理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为什么国外先进管理理论不能与中国企业很好融合呢?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专家,而另一方面也深受西方的价值观念、人文思想、哲学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他们的管理理论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而这无疑与中国的国情不相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时候一方面要分清楚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汲取我国传统的管理理论与思想,使之与国外的理论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现在中国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理论时所陷入的误区,才能真正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中国管理思想的首要观点就是“顺道”。

所谓“道”就是指客观规律,“顺道”就是要顺应客观规律。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了在管理中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现在却发现一些企业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一些所谓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并由此给企业、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比如,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置生态环境和公众利益而不顾,公然污染环境、祸害百姓。

中国管理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观点就是“重人”。

“重人”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观点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重视人心的向背。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流传千古的佳话道出了民心的巨大力量。

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注意这一点,甚至有时候做了一些违背人心的事。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顾客的要求改进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根据员工的意见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使员工能够在企业里有归属感。

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顾客和员工的信任,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西方逐渐盛行和成熟起来,并逐渐传入中国,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又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的行为。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思想精华对现代企业人力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四项核心工作是:“选才”、“育才”、“用才”和“留才”。

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对上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其观点很多与现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而有的观点甚至是对其有益的补充与完善。

一、‘‘i圭才”思想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学者们有着一致的观点,即“以人为本”。

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傲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

西周末年《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说。

管仲在回答齐桓公询问怎样治国时,给出的第一条策略就是“远举贤人,’(《中匡》),即选用贤能人才是治理好国家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管子·霸言》中进一步指出:“夫争人天下者,必先争人”;“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否则将导致“兵挫而地削”、“身残而国亡”的恶果。

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唐太宗讲,“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司马光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因此,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首先要确定人才的标准。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选才的标准方面十分强调“德才兼备”。

例如,在周朝就主张“考其德行,察其道艺”(《周礼·地官事徒》);孔子把‘仁”这种最高的道德准则作为择人、择官的标准;苟子则认为,选才要智仁兼备,“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地,王霸之佐也”(《苟子·君道》);《墨子·尚贤》中提出,“贤者为政则国治,愚者为政则国乱”;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韩非认为,“选才”应坚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任人唯贤”原则。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灿烂文明史的国家,祖先们凝聚无数阅历和智慧所创造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管理思想成为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财富。

这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创造的经验和方法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今天的管理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面我选取几个方面,结合我自己的看法举几个例子。

首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也就是告诉我们重视人力资源。

比如《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就是从“天下”的角度说明了用贤人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杰出帝王无不重视“人”。

唐太宗《贞观政要》说:“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明太祖也指出:“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臣。

”充分揭示了处理好领导者与员工关系的重要性。

清圣祖说过:“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可见,我国从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再到帝王将相无不重视“人”的作用,并且延续了我国整个的历史。

其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企业利润与职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个问题,关键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正视职工的欲望,必须清楚“人生而有欲”、“欲不可去”。

“生而有欲”是非常明确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企业员工的心理。

谋求生存和幸福的、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使员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荀子》中有这样一段话:“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管子》也有“凡人之有为也,非明之则利之”的说法。

再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重视人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重视“士气”。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魅力的企业文化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最为著名的就是《左传》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还有《尉缭子》中的“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借鉴历史上的智慧和哲学思想,以期为当今的企业管理提供新的启示和指导。

而先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关于人与道德、治理与仁爱的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领导力、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等议题有着深刻的契合和共鸣。

本文将从儒家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一、仁爱与领导力在儒家思想中,仁爱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

仁者不仅要对他人怀有关爱之心,更重要的是要以仁爱之心来待人接物,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领导力也与仁爱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善待员工,尊重他们的个人价值和感受,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儒家思想中,仁爱也被视为一种道德领导力的源泉。

儒家经典《中庸》中提到:“治人以道,齐人以仁。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道德来治理人民,通过仁爱来统一人民的观点。

同样地,现代企业管理也需要领导者们能够以仁爱和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此来引导和鼓舞员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同与团队合作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大同”观念,即“天下为公”,强调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互相扶持,打破种种隔阂和分歧,共同追求共同利益。

这种思想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往往是由一个个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员工组成的团队,而这些员工之间往往也存在着种种分歧和矛盾。

企业领导者需要以“大同”思想来引导员工,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团结一致,发挥团队力量,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儒家思想中,团队合作也被视为一种共同的道德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现代运用工程管理C083 李明凯08729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管子•五辅、枢言篇》)。

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一说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能否得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得贤人,国无不安广……;失贤人,国无不危”(《吕氏春秋•求人》)。

诸葛亮总结汉史经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

《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

3.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

“上下和同”,“和协辑睦”(《管子•五辅》),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战国时赵国的将相和故事,妇孺皆知,被传颂为从大局出发讲团结的典范。

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

唐太宗是个讲团结的君主,他不仅重用拥护自己的人,而且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他救下了曾反对其父李渊的李靖,委以重任。

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且平时能“从谏如流”,“爱谏诤”,思己短,知己过,使群臣乐于献策,齐心治国。

正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形成一个效能很高的人才群体结构,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属下”,“管人不严,以德服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他说用人“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

若一味唯利是图,小人在位厂;不自勤俭,奢侈无度,用人不当,则有业等于无业也”。

(荣德生:《乐农先生自订行年纪事续编》)刘国钧办大成纺织染公司,以“忠信笃敬”为厂训。

宋菜卿在公司悬挂孔子名言“己所勿欲,勿施于人”作厂训,他说“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人”。

这些皆反映从自我管理入手实现人和,从而达到系统管理以协力推进事业的管理思想。

4、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

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

他对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

故《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人们只能被欺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

”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

治生亦然。

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

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明代徽商唐祁,其父曾借某人钱,对方借据丢失,唐祁照付父债,后来有人拣得借据,向唐祁讨债,他又照付。

别人嘲笑他傻,他说,“前者实有是事,而后卷则真也”(《安徽通志》196卷)。

徽蚶另有一商人翁生,经商“巧而不贼”,取得社会的信任,“人莫不以为诚而任之”,“虽不矜于利,而贾大进,家用益富”(《王遵岩文集•黄梅原传》),可见守信是进财之道。

5.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

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指挥作战,要知道自己兵力,装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知攻”,“不知任,不知器,不可”。

切不可不顾主观条件的“妄行”,“强进”,“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

(《管子》牧民、霸言、形势解等篇)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不可求全责备,“毋与不可,毋强不能”。

“时控”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空间不同,政策措施也应有异,不可将一套办法到处运用,治家、治乡(农村)、治国(城市)各有特殊性,“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管子•牧民》)。

6.对策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

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实例。

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屡败,后来他按照谋士的筹划,按马力的强弱,以己之下马对彼之上马,己之上马对彼之中马,己之中马对彼之下马,结果二胜一负,转败为胜。

宋朝丁谓奉命修复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材,宫室修好后又以建筑垃圾填河恢复道路。

一项正确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

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

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范。

7.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

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墨子•节用上》)苟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苟子•成相》)“强本(生产)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陆宣公文集》卷二二)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

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

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

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司马迁说:“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汉初有个经营农业的任氏,一反当时“富人争奢侈”之风气,力行“家约”,“折节为俭”,以致“富者数世”,成为阊里的表率,受人赞颂。

(《史记•货殖列传》)近代中国的企业家也多有勤俭治厂的经验,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的张謇在办厂时去上海联系业务,曾在街头卖字以解决盘缠所需,节约经费。

在他的带动下,全厂上下力求节俭。

张謇说:“通厂之利,人皆知为地势使然,然开办之初始竭蹶艰维,而上下同心力求撙节,其开办之省亦中外各厂所无。

”(《实业文钞》卷一)8.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

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

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

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

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

“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

“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韩非子•有度》)。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所累积的智慧和丰富哲理思想对我们而言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

深入了解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辨别其中的优劣,能够对现代管理产生启发。

选择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加以改造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可以产生巨大的帮助。

有利于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